CN112405304A - 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05304A
CN112405304A CN202011306785.7A CN202011306785A CN112405304A CN 112405304 A CN112405304 A CN 112405304A CN 202011306785 A CN202011306785 A CN 202011306785A CN 112405304 A CN112405304 A CN 112405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ixedly connected
electric push
transmission rod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67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紫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3067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053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05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530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9/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olishing surfaces on work by means of tools made of soft or flexibl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 or liquid polishing agents
    • B24B29/02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olishing surfaces on work by means of tools made of soft or flexibl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 or liquid polishing agen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workpie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05Feeding or manipul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grind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4Headstocks; Working-spindles; Features relating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6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 B24B41/061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axially supporting turning workpieces, e.g. magnetically, pneumat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7/0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 B24B47/02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for performing a reciprocating movement of carriages or work- tables
    • B24B47/04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for performing a reciprocating movement of carriages or work- tables by mechanical gearing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7/0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 B24B47/2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relating to feed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7/0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 B24B47/22Equipment for exact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t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棒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包括有底架、拉丝单元、搓光单元、翻转单元和控制屏;底架与拉丝单元相连接;底架与搓光单元相连接;底架与翻转单元相连接;底架与控制屏相连接;底架与相连接;拉丝单元与搓光单元相连接;搓光单元与翻转单元相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对可对长方体类金属棒料进行搓光,搓光过程中不会产生粉尘,且不会对其边角磨损的无粉尘产生。

Description

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棒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零件中很多具有较长的圆柱状结构,上述结构通常采用冷镦或机加工方式成型,在冷镦和机加工后通常需要对该圆柱状结构进行搓光处理。
中国专利CN211728748U针对现有搓光工艺通常是采用搓光机对上述圆柱状结构的表面进行打磨,由于圆柱状结构的长度较长,对装夹定位的难度较大,且上述打磨工序一定会产生粉尘,进而提高了对圆柱状机构及外部零部件污染的概率的问题,公开了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装置,其通过拉丝工艺使得棒料表面具有预设光滑度的条件下,通过搓光工艺能够压平棒料表面不规则凹凸点以及热处理氧化皮,在不产生粉尘的情况下,即可使得棒料的表面光滑均匀的方式,克服了现有搓光工艺通常是采用搓光机对上述圆柱状结构的表面进行打磨,由于圆柱状结构的长度较长,对装夹定位的难度较大,且上述打磨工序一定会产生粉尘,进而提高了对圆柱状机构及外部零部件污染的概率的问题,但由于其是让棒料绕自身轴线转动,而长方体形的棒体绕自身轴线转动时会对边角位置磨损,从而会导致无法对长方体形的棒料进行搓光。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可对长方体类金属棒料进行搓光,搓光过程中不会产生粉尘,且不会对其边角磨损的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搓光工艺通常是采用搓光机对上述圆柱状结构的表面进行打磨,由于圆柱状结构的长度较长,对装夹定位的难度较大,且上述打磨工序一定会产生粉尘,进而提高了对圆柱状机构及外部零部件污染的概率的问题,但由于其是让棒料绕自身轴线转动,而长方体形的棒体绕自身轴线转动时会对边角位置磨损,从而会导致无法对长方体形的棒料进行搓光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搓光工艺通常是采用搓光机对上述圆柱状结构的表面进行打磨,由于圆柱状结构的长度较长,对装夹定位的难度较大,且上述打磨工序一定会产生粉尘,进而提高了对圆柱状机构及外部零部件污染的概率的问题,但由于其是让棒料绕自身轴线转动,而长方体形的棒体绕自身轴线转动时会对边角位置磨损,从而会导致无法对长方体形的棒料进行搓光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包括有底架、拉丝单元、搓光单元、翻转单元和控制屏;底架与拉丝单元相连接;底架与搓光单元相连接;底架与翻转单元相连接;底架与控制屏相连接;底架与相连接;拉丝单元与搓光单元相连接;搓光单元与翻转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地,拉丝单元包括有电机、第一传动杆、第一直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传动杆、第二直齿轮、第一套杆、第九传动杆、第一连接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三直齿轮、第一丝杆、推动块、第一夹持块、第二电动推杆、推块、物料槽、拉条框、收缩框、固定套、第三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第五电动推杆、支板和滑槽;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电机与底架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直齿轮侧边设置有第二直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搓光单元相连接;第二直齿轮侧边设置有第三直齿轮;第二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套杆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套杆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三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丝杆;第一丝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推动块进行旋接;推动块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与推块进行固接;推块与物料槽进行滑动连接;物料槽与底架相连接;物料槽与拉条框相连接;拉条框外表面与收缩框相连接;收缩框与底架相连接;收缩框外表面与固定套相连接;固定套外表面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固定套外表面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固接;固定套与底架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收缩框侧边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下方与底架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上方与支板进行固接;支板上方与滑槽进行固接;支板上方与第一夹持块相连接。
进一步地,搓光单元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杆、第三传动轮、缺齿齿轮、第四直齿轮、第五直齿轮、第四传动杆、第五传动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传动杆、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六传动杆、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七传动杆、第六直齿轮、第一齿条、第七直齿轮、第二齿条、第一搓光板、第一支架、第六电动推杆、第七电动推杆、第四传动轮、第八传动杆、第八直齿轮、第三齿条、第九直齿轮、第四齿条、第二搓光板、第一下料块、第二下料块、第八电动推杆、第九电动推杆和第六传动轮;第一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三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缺齿齿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缺齿齿轮一侧设置有第四直齿轮;缺齿齿轮另一侧设置有第五直齿轮;第四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五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第四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上方设置有第六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六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支架相连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外表面与第七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支架相连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六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七直齿轮进行固接;第六直齿轮下方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第一齿条下方与第一搓光板进行固接;第七直齿轮下方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二齿条下方第一搓光板进行固接;第一搓光板与第一支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支架上方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支架上方与第七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六电动推杆上方与底架相连接;第七电动推杆上方与底架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八直齿轮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九直齿轮进行固接;第八直齿轮上方与第三齿条相啮合;第三齿条上方与第二搓光板进行固接;第二搓光板与底架相连接;第九直齿轮上方与第四齿条相啮合;第四齿条上方与第二搓光板进行固接;第二搓光板上方设置有第一下料块;第二搓光板上方设置有第二下料块;第一下料块与第八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下料块与第九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八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九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六传动轮翻转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地,翻转单元包括有第十传动杆、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十一传动杆、第十直齿轮、第十一直齿轮、第二套杆、第十二传动杆、第二连接板、第十电动推杆、第十二直齿轮、第三套杆、第十三传动杆、滑块、第一带动杆、第二带动杆、滑动架、第二夹持块和第十一电动推杆;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七锥齿轮与第八锥齿轮相啮合;第八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十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内部轴心与第十直齿轮进行固接;第十直齿轮上方设置有第十一直齿轮;第十一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十一直齿轮侧边设置有第十二直齿轮;第十一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二套杆进行固接;第二套杆内部轴心与第十二传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二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十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十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十二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三套杆进行固接;第三套杆内部轴心与第十三传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套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与滑块进行转动连接;滑块与第一带动杆进行固接;滑块与第二带动杆进行固接;滑动架下方与第十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滑动架与第一带动杆进行滑动连接;滑动架与第二带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三传动杆与第二夹持块进行固接;第十一电动推杆下方与底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九传动杆与第一套杆连接处、第十三传动杆与第三套杆连接处、第十二传动杆与第二套杆连接处外环面均设置有一直切面。
进一步地,拉条框内表面设置为锯齿状。
进一步地,滑动架侧面设置有斜孔槽。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与第一搓光板连接处、底架与第二搓光板连接处设置为滑动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第一、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搓光工艺通常是采用搓光机对上述圆柱状结构的表面进行打磨,由于圆柱状结构的长度较长,对装夹定位的难度较大,且上述打磨工序一定会产生粉尘,进而提高了对圆柱状机构及外部零部件污染的概率的问题,但由于其是让棒料绕自身轴线转动,而长方体形的棒体绕自身轴线转动时会对边角位置磨损,从而会导致无法对长方体形的棒料进行搓光的缺点。
第二、通过设置拉丝单元、搓光单元和翻转单元;使用时先将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控制启动;首先将长方体棒料放置在拉丝单元上,利用拉丝单元将棒料进行拉丝至预设光滑度,然后转移至搓光单元内,利用翻转单元将棒料固定住之后对棒料进行搓光,翻转单元还可调整棒料的位置使得棒料各个面都能搓光。
第三、本发明实现了对可对长方体类金属棒料进行搓光,搓光过程中不会产生粉尘,且不会对其边角磨损的无粉尘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拉丝单元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拉丝单元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搓光单元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搓光单元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翻转单元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翻转单元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_底架,2_拉丝单元,3_搓光单元,4_翻转单元,5_控制屏,201_电机,202_第一传动杆,203_第一直齿轮,204_第一锥齿轮,205_第二锥齿轮,206_第二传动杆,207_第二直齿轮,208_第一套杆,209_第九传动杆,2010_第一连接板,2011_第一电动推杆,2012_第三直齿轮,2013_第一丝杆,2014_推动块,2015_第一夹持块,2016_第二电动推杆,2017_推块,2018_物料槽,2019_拉条框,2020_收缩框,2021_固定套,2022_第三电动推杆,2023_第四电动推杆,2024_第五电动推杆,2025_支板,2026_滑槽,301_第一传动轮,302_第二传动轮,303_第三传动杆,304_第三传动轮,305_缺齿齿轮,306_第四直齿轮,307_第五直齿轮,308_第四传动杆,309_第五传动轮,3010_第三锥齿轮,3011_第四锥齿轮,3012_第五传动杆,3013_第五锥齿轮,3014_第六锥齿轮,3015_第六传动杆,3016_第七传动轮,3017_第八传动轮,3018_第七传动杆,3019_第六直齿轮,3020_第一齿条,3021_第七直齿轮,3022_第二齿条,3023_第一搓光板,3024_第一支架,3025_第六电动推杆,3026_第七电动推杆,3027_第四传动轮,3028_第八传动杆,3029_第八直齿轮,3030_第三齿条,3031_第九直齿轮,3032_第四齿条,3033_第二搓光板,3034_第一下料块,3035_第二下料块,3036_第八电动推杆,3037_第九电动推杆,3038_第六传动轮,401_第十传动杆,402_第七锥齿轮,403_第八锥齿轮,404_第十一传动杆,405_第十直齿轮,406_第十一直齿轮,407_第二套杆,408_第十二传动杆,409_第二连接板,4010_第十电动推杆,4011_第十二直齿轮,4012_第三套杆,4013_第十三传动杆,4014_滑块,4015_第一带动杆,4016_第二带动杆,4017_滑动架,4018_第二夹持块,4019_第十一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如图1-9所示,包括有底架1、拉丝单元2、搓光单元3、翻转单元4和控制屏5;底架1与拉丝单元2相连接;底架1与搓光单元3相连接;底架1与翻转单元4相连接;底架1与控制屏5相连接;底架1与相连接;拉丝单元2与搓光单元3相连接;搓光单元3与翻转单元4相连接。
工作过程:使用时先将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5控制启动;首先将长方体棒料放置在拉丝单元2上,利用拉丝单元2将棒料进行拉丝至预设光滑度,然后转移至搓光单元3内,利用翻转单元4将棒料固定住之后对棒料进行搓光,翻转单元4还可调整棒料的位置使得棒料各个面都能搓光;本发明实现了对可对长方体类金属棒料进行搓光,搓光过程中不会产生粉尘,且不会对其边角磨损的无粉尘产生。
拉丝单元2包括有电机201、第一传动杆202、第一直齿轮203、第一锥齿轮204、第二锥齿轮205、第二传动杆206、第二直齿轮207、第一套杆208、第九传动杆209、第一连接板2010、第一电动推杆2011、第三直齿轮2012、第一丝杆2013、推动块2014、第一夹持块2015、第二电动推杆2016、推块2017、物料槽2018、拉条框2019、收缩框2020、固定套2021、第三电动推杆2022、第四电动推杆2023、第五电动推杆2024、支板2025和滑槽2026;电机201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杆202进行固接;电机201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传动杆202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传动杆202外表面与第一直齿轮203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202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204进行固接;第一直齿轮203侧边设置有第二直齿轮207;第一锥齿轮204与第二锥齿轮205相啮合;第二锥齿轮205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206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206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传动杆206外表面与搓光单元3相连接;第二直齿轮207侧边设置有第三直齿轮2012;第二直齿轮207内部轴心与第一套杆208进行固接;第一套杆208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20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套杆208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板2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杆209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连接板2010与第一电动推杆2011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2011与底架1相连接;第三直齿轮2012内部轴心与第一丝杆2013;第一丝杆2013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丝杆2013外表面与推动块2014进行旋接;推动块2014与第二电动推杆2016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2016与推块2017进行固接;推块2017与物料槽2018进行滑动连接;物料槽2018与底架1相连接;物料槽2018与拉条框2019相连接;拉条框2019外表面与收缩框2020相连接;收缩框2020与底架1相连接;收缩框2020外表面与固定套2021相连接;固定套2021外表面与第三电动推杆2022进行固接;固定套2021外表面与第四电动推杆2023进行固接;固定套2021与底架1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2022与底架1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2023与底架1相连接;收缩框2020侧边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2023;第四电动推杆2023下方与底架1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2023上方与支板2025进行固接;支板2025上方与滑槽2026进行固接;支板2025上方与第一夹持块2015相连接。
首先需对长方体金属棒料进行拉丝,使得长方体表面能达到预设光滑度,如此搓光单元3就能轻易将金属棒表面凸起的部位进行压平搓光,而不会产生粉末;第一步将棒料放置在物料槽2018内,一端套在拉条框2019内,然后第三电动推杆2022和第四电动推杆2023启动带动固定套2021往前移动,往前移动时使得收缩框2020内缩缩小,收缩框2020内缩缩小又对拉条框2019进行压缩,压缩至完全贴合住棒料表面;接着电机201启动带动第一传动杆202传动第一直齿轮203和第一锥齿轮204转动,接着第一电动推杆2011启动带动第一连接板2010、第二直齿轮207和第一套杆208在第九传动杆209上滑动,滑动至第二直齿轮207一侧与第一直齿轮203相啮合,另一侧与第三直齿轮2012相啮合,则第一直齿轮203转动带动第二直齿轮207传动第三直齿轮2012,第三直齿轮2012带动第一丝杆2013传动推动块2014移动,推动块2014移动带动第二电动推杆2016和推块2017移动,推块2017移动带动物料槽2018内的棒料通过拉条框2019内,拉条框2019对棒料进行挤压拉丝,拉条框2019内表面设置为锯齿状,所以棒料通过后表面也变得锯齿状,方便搓光;棒料首端通过拉条框2019后,第五电动推杆2024启动带动支板2025、滑槽2026和第一夹持块2015向下移动,移动至滑槽2026和拉条框2019内底面平行,则棒料经过滑槽2026滑至搓光单元3内,棒料末端最后一段距离由第二电动推杆2016启动带动推块2017移动,推块2017移动推动棒料完全从滑槽2026上移动出去至搓光单元3内,移动后第五电动推杆2024启动带动支板2025、滑槽2026和第一夹持块2015向上移动,移动至第一夹持块2015与棒料平齐;移动完成后第一电动推杆2011启动使得第二直齿轮207与第一直齿轮203和第三直齿轮2012均不啮合,然后搓光完后再恢复啮合,接着电机201反转使得推动块2014复位,第二电动推杆2016也再次启动带动推块2017移动复位,第三电动推杆2022和第四电动推杆2023启动带动固定套2021移动复位;另外第一锥齿轮204带动第二锥齿轮205传动第二传动杆206,第二传动杆206带动第一传动轮301转动。
搓光单元3包括有第一传动轮301、第二传动轮302、第三传动杆303、第三传动轮304、缺齿齿轮305、第四直齿轮306、第五直齿轮307、第四传动杆308、第五传动轮309、第三锥齿轮3010、第四锥齿轮3011、第五传动杆3012、第五锥齿轮3013、第六锥齿轮3014、第六传动杆3015、第七传动轮3016、第八传动轮3017、第七传动杆3018、第六直齿轮3019、第一齿条3020、第七直齿轮3021、第二齿条3022、第一搓光板3023、第一支架3024、第六电动推杆3025、第七电动推杆3026、第四传动轮3027、第八传动杆3028、第八直齿轮3029、第三齿条3030、第九直齿轮3031、第四齿条3032、第二搓光板3033、第一下料块3034、第二下料块3035、第八电动推杆3036、第九电动推杆3037和第六传动轮3038;第一传动轮301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206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3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02内部轴心与第三传动杆303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303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杆303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304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303外表面与缺齿齿轮305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30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3038进行传动连接;缺齿齿轮305一侧设置有第四直齿轮306;缺齿齿轮305另一侧设置有第五直齿轮307;第四直齿轮306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308进行固接;第五直齿轮307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308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308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杆308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309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308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3010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30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3027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3010与第四锥齿轮3011相啮合;第四锥齿轮3011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3012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3012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五传动杆3012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3013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3013上方设置有第六锥齿轮3014;第六锥齿轮3014内部轴心与第六传动杆3015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3015外表面与第一支架3024相连接;第六传动杆3015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3016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301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17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3017外表面与第七传动杆3018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3018外表面与第一支架3024相连接;第七传动杆3018外表面与第六直齿轮3019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3018外表面与第七直齿轮3021进行固接;第六直齿轮3019下方与第一齿条3020相啮合;第一齿条3020下方与第一搓光板3023进行固接;第七直齿轮3021下方与第二齿条3022相啮合;第二齿条3022下方第一搓光板3023进行固接;第一搓光板3023与第一支架3024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支架3024上方与第六电动推杆3025进行固接;第一支架3024上方与第七电动推杆3026进行固接;第六电动推杆3025上方与底架1相连接;第七电动推杆3026上方与底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3027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3028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3028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八传动杆3028外表面与第八直齿轮3029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3028外表面与第九直齿轮3031进行固接;第八直齿轮3029上方与第三齿条3030相啮合;第三齿条3030上方与第二搓光板3033进行固接;第二搓光板3033与底架1相连接;第九直齿轮3031上方与第四齿条3032相啮合;第四齿条3032上方与第二搓光板3033进行固接;第二搓光板3033上方设置有第一下料块3034;第二搓光板3033上方设置有第二下料块3035;第一下料块3034与第八电动推杆3036进行固接;第二下料块3035与第九电动推杆3037进行固接;第八电动推杆3036与底架1相连接;第九电动推杆3037与底架1相连接;第六传动轮3038翻转单元4相连接。
棒料拉丝后再将表面凸出的部位搓至光滑,即棒料被带动移动至第二搓光板3033上方,第二电动推杆2016带动推块2017传动支板2025移动,支板2025移动往前移动至抵住棒料的一端,而棒料的另一端由翻转单元4抵住,如此棒料就被固定住,然后第六电动推杆3025和第七电动推杆3026启动带动第一支架3024及其相连接的零件移动,移动至第一搓光板3023贴紧棒料,此时第五锥齿轮3013与第六锥齿轮3014刚好啮合,然后第一传动轮301带动第二传动轮302传动第三传动杆303,第三传动杆303带动第三传动轮304传动缺齿齿轮305,缺齿齿轮305转动时交替与第四直齿轮306和第五直齿轮307相啮合,两者转动方向相反,则第四直齿轮306和第五直齿轮307交替带动第四传动杆308转动,正转与反转交替进行,而第四传动杆308带动第五传动轮309转动,第五传动轮309带动第四传动轮3027传动第八传动杆3028,第八传动杆3028带动第八直齿轮3029和第九直齿轮3031转动,第八直齿轮3029和第九直齿轮3031转动带动第三齿条3030和第四齿条3032移动,第三齿条3030和第四齿条3032移动带动第二搓光板3033往复移动,第三锥齿轮3010还带动第四锥齿轮3011传动第五传动杆3012,第五传动杆3012带动第五锥齿轮3013传动第六锥齿轮3014,第六锥齿轮3014带动第六传动杆3015传动第七传动轮3016,第七传动轮3016带动第八传动轮3017传动第七传动杆3018,第七传动杆3018带动第六直齿轮3019和第七直齿轮3021转动,第六直齿轮3019和第七直齿轮3021转动带动第一齿条3020和第二齿条3022移动,第一齿条3020和第二齿条3022移动带动第一搓光板3023往复移动,如此第一搓光板3023和第二搓光板3033的往复移动将位于其中间的棒料表面的凸起部分搓平,上下表面搓平后第六电动推杆3025和第七电动推杆3026带动第一支架3024及其相连接的零件上移,使得棒料有足够的空间被翻转单元4翻转九十度,翻转九十度之后即将原来的侧面变为上下面,第六电动推杆3025和第七电动推杆3026带动第一支架3024及其相连接的零件下移再次将棒料夹紧,第五锥齿轮3013与第六锥齿轮3014再次啮合,第一搓光板3023和第二搓光板3033再次往复移动将棒料上下面搓平,搓完后电机201停止,第六电动推杆3025和第七电动推杆3026带动第一支架3024及其相连接的零件上移复位;第八电动推杆3036和第九电动推杆3037启动带动第一下料块3034、第二下料块3035移动推动棒料移出第一搓光板3023和第二搓光板3033之间进行收集,然后再往回移动复位;另外第三传动杆303带动第三传动轮304传动第六传动轮3038,第六传动轮3038带动第十传动杆401转动。
翻转单元4包括有第十传动杆401、第七锥齿轮402、第八锥齿轮403、第十一传动杆404、第十直齿轮405、第十一直齿轮406、第二套杆407、第十二传动杆408、第二连接板409、第十电动推杆4010、第十二直齿轮4011、第三套杆4012、第十三传动杆4013、滑块4014、第一带动杆4015、第二带动杆4016、滑动架4017、第二夹持块4018和第十一电动推杆4019;第十传动杆401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3038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401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七锥齿轮402与第八锥齿轮403相啮合;第八锥齿轮403内部轴心与第十一传动杆404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404内部轴心与第十直齿轮405进行固接;第十直齿轮405上方设置有第十一直齿轮406;第十一传动杆404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十一直齿轮406侧边设置有第十二直齿轮4011;第十一直齿轮406内部轴心与第二套杆407进行固接;第二套杆407内部轴心与第十二传动杆408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二传动杆408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套杆407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板4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409与第十电动推杆4010进行固接;第十电动推杆4010与底架1相连接;第十二直齿轮4011内部轴心与第三套杆4012进行固接;第三套杆4012内部轴心与第十三传动杆4013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套杆4012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十三传动杆4013外表面与滑块4014进行转动连接;滑块4014与第一带动杆4015进行固接;滑块4014与第二带动杆4016进行固接;滑动架4017下方与第十一电动推杆4019进行固接;滑动架4017与第一带动杆4015进行滑动连接;滑动架4017与第二带动杆4016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三传动杆4013与第二夹持块4018进行固接;第十一电动推杆4019下方与底架1相连接。
翻转单元4负责将棒料转动九十度以及配合固定住棒料;当有棒料时,第十一电动推杆4019启动带动滑动架4017向下移动,滑动架4017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带动杆4015、第二带动杆4016往远离第十二直齿轮4011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滑块4014、第十三传动杆4013和第二夹持块4018移动将棒料的一端抵住,配合第一夹持块2015将棒料固定住,当需要将棒料转动九十度时,第十电动推杆4010带动第十一直齿轮406、第二套杆407和第二连接板409在第十二传动杆408上滑动,滑动至第十一直齿轮406一侧与第十直齿轮405相啮合,第十一直齿轮406另一侧与第十二直齿轮4011相啮合,则第十传动杆401带动第七锥齿轮402传动第八锥齿轮403,第八锥齿轮403带动第十一传动杆404传动第十直齿轮405,第十直齿轮405带动第十一直齿轮406传动第十二直齿轮4011,第十二直齿轮4011带动第三套杆4012传动第十三传动杆4013,第十三传动杆4013带动第二夹持块4018转动,当第二夹持块4018转动带动夹持住的棒料转动九十度即可再次启动第十电动推杆4010,使得第十一直齿轮406不与第十直齿轮405和第十二直齿轮4011相啮合,处理完后第十一电动推杆4019带动滑动架4017向上移动进行复位即可。
第九传动杆209与第一套杆208连接处、第十三传动杆4013与第三套杆4012连接处、第十二传动杆408与第二套杆407连接处外环面均设置有一直切面。
可以使得杆与套之间能相互带动转动又能相互滑动。
拉条框2019内表面设置为锯齿状。
可以方便将棒料外表面挤压拉丝。
滑动架4017侧面设置有斜孔槽。
可以方便带动第一带动杆4015和第二带动杆4016移动。
第一支架3024与第一搓光板3023连接处、底架1与第二搓光板3033连接处设置为滑动槽。
可以方便第一搓光板3023和第二搓光板3033往复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包括有底架和控制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拉丝单元、搓光单元和翻转单元;底架与拉丝单元相连接;底架与搓光单元相连接;底架与翻转单元相连接;底架与控制屏相连接;底架与相连接;拉丝单元与搓光单元相连接;搓光单元与翻转单元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拉丝单元包括有电机、第一传动杆、第一直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传动杆、第二直齿轮、第一套杆、第九传动杆、第一连接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三直齿轮、第一丝杆、推动块、第一夹持块、第二电动推杆、推块、物料槽、拉条框、收缩框、固定套、第三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第五电动推杆、支板和滑槽;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电机与底架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直齿轮侧边设置有第二直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搓光单元相连接;第二直齿轮侧边设置有第三直齿轮;第二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套杆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套杆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三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丝杆;第一丝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推动块进行旋接;推动块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与推块进行固接;推块与物料槽进行滑动连接;物料槽与底架相连接;物料槽与拉条框相连接;拉条框外表面与收缩框相连接;收缩框与底架相连接;收缩框外表面与固定套相连接;固定套外表面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固定套外表面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固接;固定套与底架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收缩框侧边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下方与底架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上方与支板进行固接;支板上方与滑槽进行固接;支板上方与第一夹持块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搓光单元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杆、第三传动轮、缺齿齿轮、第四直齿轮、第五直齿轮、第四传动杆、第五传动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传动杆、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六传动杆、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七传动杆、第六直齿轮、第一齿条、第七直齿轮、第二齿条、第一搓光板、第一支架、第六电动推杆、第七电动推杆、第四传动轮、第八传动杆、第八直齿轮、第三齿条、第九直齿轮、第四齿条、第二搓光板、第一下料块、第二下料块、第八电动推杆、第九电动推杆和第六传动轮;第一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三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缺齿齿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缺齿齿轮一侧设置有第四直齿轮;缺齿齿轮另一侧设置有第五直齿轮;第四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五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第四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上方设置有第六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六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支架相连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外表面与第七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支架相连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六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七直齿轮进行固接;第六直齿轮下方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第一齿条下方与第一搓光板进行固接;第七直齿轮下方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二齿条下方第一搓光板进行固接;第一搓光板与第一支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支架上方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支架上方与第七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六电动推杆上方与底架相连接;第七电动推杆上方与底架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八直齿轮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九直齿轮进行固接;第八直齿轮上方与第三齿条相啮合;第三齿条上方与第二搓光板进行固接;第二搓光板与底架相连接;第九直齿轮上方与第四齿条相啮合;第四齿条上方与第二搓光板进行固接;第二搓光板上方设置有第一下料块;第二搓光板上方设置有第二下料块;第一下料块与第八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下料块与第九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八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九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六传动轮翻转单元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翻转单元包括有第十传动杆、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十一传动杆、第十直齿轮、第十一直齿轮、第二套杆、第十二传动杆、第二连接板、第十电动推杆、第十二直齿轮、第三套杆、第十三传动杆、滑块、第一带动杆、第二带动杆、滑动架、第二夹持块和第十一电动推杆;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七锥齿轮与第八锥齿轮相啮合;第八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十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内部轴心与第十直齿轮进行固接;第十直齿轮上方设置有第十一直齿轮;第十一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十一直齿轮侧边设置有第十二直齿轮;第十一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二套杆进行固接;第二套杆内部轴心与第十二传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二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十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十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十二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三套杆进行固接;第三套杆内部轴心与第十三传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套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与滑块进行转动连接;滑块与第一带动杆进行固接;滑块与第二带动杆进行固接;滑动架下方与第十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滑动架与第一带动杆进行滑动连接;滑动架与第二带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三传动杆与第二夹持块进行固接;第十一电动推杆下方与底架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九传动杆与第一套杆连接处、第十三传动杆与第三套杆连接处、第十二传动杆与第二套杆连接处外环面均设置有一直切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拉条框内表面设置为锯齿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架侧面设置有斜孔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与第一搓光板连接处、底架与第二搓光板连接处设置为滑动槽。
CN202011306785.7A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 Withdrawn CN1124053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6785.7A CN112405304A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6785.7A CN112405304A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05304A true CN112405304A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73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06785.7A Withdrawn CN112405304A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0530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0466A (zh) * 2021-03-10 2021-07-20 刘慧琪 一种键合铜丝上涂层的金属加工装置
CN113334223A (zh) * 2021-04-16 2021-09-03 李瑞文 一种机械抛光设备的自动装夹装置
CN114871889A (zh) * 2022-05-06 2022-08-09 嘉兴市扬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一种半导体器件生产用的电气元件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21262A1 (de) * 1998-05-12 1999-11-18 Lothar Bracht Poliermaschine und Drahtträger
JP2002187051A (ja) * 2000-12-21 2002-07-02 Honda Motor Co Ltd 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用バリ取り装置
CN107520736A (zh) * 2017-09-29 2017-12-29 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门把手打磨拉丝设备
CN111391465A (zh) * 2020-03-18 2020-07-10 马记生 一种无纺布纤维板加工装置
CN111823094A (zh) * 2020-04-13 2020-10-27 抚州市银圣王洁具有限公司 一种水龙头表面纹路加工装置
CN211760680U (zh) * 2020-03-18 2020-10-27 常州晟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机器人抛光拉丝工作站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21262A1 (de) * 1998-05-12 1999-11-18 Lothar Bracht Poliermaschine und Drahtträger
JP2002187051A (ja) * 2000-12-21 2002-07-02 Honda Motor Co Ltd 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用バリ取り装置
CN107520736A (zh) * 2017-09-29 2017-12-29 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门把手打磨拉丝设备
CN111391465A (zh) * 2020-03-18 2020-07-10 马记生 一种无纺布纤维板加工装置
CN211760680U (zh) * 2020-03-18 2020-10-27 常州晟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机器人抛光拉丝工作站
CN111823094A (zh) * 2020-04-13 2020-10-27 抚州市银圣王洁具有限公司 一种水龙头表面纹路加工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0466A (zh) * 2021-03-10 2021-07-20 刘慧琪 一种键合铜丝上涂层的金属加工装置
CN113140466B (zh) * 2021-03-10 2023-05-09 湖北钰嵘铜材有限公司 一种键合铜丝上涂层的金属加工装置
CN113334223A (zh) * 2021-04-16 2021-09-03 李瑞文 一种机械抛光设备的自动装夹装置
CN114871889A (zh) * 2022-05-06 2022-08-09 嘉兴市扬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一种半导体器件生产用的电气元件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05304A (zh) 一种无粉尘产生的金属棒料搓光装置
CN108927729B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多自由度抛光机打磨头机构
CN108311485A (zh) 一种精密螺纹管部件的清洁装置
JP2021183375A (ja) 充電スタンド用板材研磨機
CN213616000U (zh) 一种不锈钢管抛光用紧固设备
CN110883639A (zh) 一种板材去毛刺设备
CN114473656A (zh) 一种钢管表面磨削装置
CN113997146A (zh) 电动车车架折角打磨工装
CN212683369U (zh) 一种用于轧辊生产的打磨装置
CN212470779U (zh) 一种精密仪器外壳打磨平整装置
CN211127432U (zh) 一种带有角度可调底座的电磁电机
CN212192610U (zh) 柱状零件打磨装置
CN109514397B (zh) 一种蜗杆叶片表面打磨抛光装置
CN112809528A (zh) 管壁打磨清扫装置
CN216913201U (zh)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用自动去毛刺设备
CN115592211A (zh) 一种用于齿轮传动装置中的齿轮齿廓修形装置
CN113172535B (zh) 一种抛光机
CN213702806U (zh) 一种管材焊接处打磨装置
JPS5810191B2 (ja) 彎曲面を有する物品の研磨機械
CN112833458B (zh) 一种扫风结构、空调器及扫风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210147772U (zh) 一种改进的铝管抛光装置
CN209850027U (zh) 一种汽车齿轮打磨装置
CN208614494U (zh) 一种笔记本外壳去毛刺治具
CN112496906A (zh)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金属板件表面平整装置
CN113102840A (zh) 一种斜齿轮减速机加工用磨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