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00048A - 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00048A
CN112400048A CN201980040135.1A CN201980040135A CN112400048A CN 112400048 A CN112400048 A CN 112400048A CN 201980040135 A CN201980040135 A CN 201980040135A CN 112400048 A CN112400048 A CN 112400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door
operation position
handle lever
handl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01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00048B (zh
Inventor
久木田知之
山田贵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00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0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00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00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6Mounting of handles, e.g. to the wing or to the lo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4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 E05B85/16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a longitudinal grip part being pivoted at one end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grip 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在组装有处于与外把手的连结臂部连动并连结的状态的把手杆的把手基座向车门组装时,在处于工作位置时允许把手杆向车门的开口部的贯穿的车门的外把手装置中,为了使把手杆处于工作位置而可靠地维持将把手杆保持于工作位置的状态。使第一卡合部(35b)与把手杆(36)抵接并卡合的复位弹簧(35)以能够在如下两个状态之间切换的方式装配于把手杆(36),即,在把手基座(25)向车门组装时使连结臂部(16)处于开门操作位置的临时保持状态下,使第二卡合部(35c)与把手基座(25)未卡合的状态;以及在把手基座(25)向车门的组装结束后使第二卡合部(35c)与把手基座(25)抵接并卡合的状态。

Description

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18年8月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8-148362”的优先权,并且通过参照而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门的外把手装置,在车门的外侧板设置有开口部,具有插入孔的把手基座以在将该把手基座的一部分从所述开口部插入所述外侧板内的同时封闭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车门,设置于能够在所述外侧板的外侧进行开门操作的外把手的连结臂部以能够在所述外把手的非操作状态下的非操作位置以及所述外把手的开门操作结束状态下的开门操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插入所述把手基座的所述插入孔,与所述连结臂部连动并连结的把手杆以能够在与所述连结臂部的所述非操作位置对应的非工作位置以及与所述连结臂部的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对应的工作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基座,夹设于所述把手基座与所述把手杆之间且对所述把手杆向所述非工作位置侧弹性施力的复位弹簧装配于所述把手杆,在处于组装有与所述连结臂部连动并连结的所述把手杆的状态的所述把手基座向所述车门组装时,在处于所述非工作位置的状态下,无法进行所述把手杆向所述开口部的贯穿,但在处于所述工作位置的状态下,允许进行所述把手杆向所述开口部的贯穿。
背景技术
在将外把手组装于车门时,将组装有与外把手的连结臂部连动并连结的把手杆的状态的把手基座固定于外侧板,但无法将位于非工作位置的把手杆贯穿于所述外侧板设置的开口部,能够通过对外把手进行开门操作而使所述把手杆处于工作位置从而来进行所述把手杆向所述开口部的贯穿。因此,在以往,作业者一边维持外把手的开门操作位置一边进行组装作业,但操作变得繁琐。为了解决该课题,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的如下技术,在外把手的开门操作状态下使外把手的连结臂部与把手基座卡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942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通过外把手的连结臂部与把手基座的卡合将把手杆保持于工作位置,但外把手容易受到冲击,存在由于轻微的冲击、作业者的组装作业而连结臂部与把手基座的卡合脱离的担忧。另外,出于使组装作业容易化的目的,也可以考虑如下方案,即,将外把手在临时保持于开门操作状态的状态下输送,以使把手杆处于工作位置,在该情况下,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卡合构造中,也存在由于输送时的振动而卡合脱离的担忧。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将外把手保持于开门操作位置的状态,以使把手杆处于工作位置的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车门的外把手装置,在车门的外侧板设置有开口部,具有插入孔的把手基座以在将该把手基座的一部分从所述开口部插入所述外侧板内的同时封闭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车门,设置于能够在所述外侧板的外侧进行开门操作的外把手的连结臂部以能够在所述外把手的非操作状态下的非操作位置以及所述外把手的开门操作结束状态下的开门操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插入所述把手基座的所述插入孔,与所述连结臂部连动并连结的把手杆(handle lever)以能够在与所述连结臂部的所述非操作位置对应的非工作位置以及与所述连结臂部的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对应的工作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基座,夹设于所述把手基座与所述把手杆之间且对所述把手杆向所述非工作位置侧弹性施力的复位弹簧装配于所述把手杆,在处于组装有与所述连结臂部连动并连结的所述把手杆的状态的所述把手基座向所述车门组装时,在处于所述非工作位置的状态下,无法进行所述把手杆向所述开口部的贯穿,但在处于所述工作位置的状态下,允许进行所述把手杆向所述开口部的贯穿,所述车门的外把手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在两端部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且使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把手杆抵接并卡合的所述复位弹簧以能够在如下两个状态之间切换的方式装配于所述把手杆,即,在使所述把手基座向所述车门组装时插入至所述开口部的所述连结臂部处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的临时保持状态下,使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把手基座未卡合的状态;以及在所述把手基座向所述车门的组装结束后使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把手基座抵接并卡合的状态。
另外,本发明除了第一特征的结构之外,其第二特征在于,在所述把手杆设置有供将该把手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基座的支轴贯穿的圆筒状的支承筒部,所述复位弹簧是具有围绕所述支承筒部的线圈部、设置于该线圈部的一端部且与所述把手杆抵接并卡合的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以能够与设置于所述把手基座的弹簧卡定部抵接并卡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线圈部的另一端部的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扭转弹簧,能够抵接于与所述弹簧卡定部未卡合的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按压抵接部以能够对应于所述连结臂部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向所述非操作位置的移动而将所述第二卡合部向所述弹簧卡定部侧按压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连结臂部,在所述把手基座设置有伴随着所述连结臂部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向所述非操作位置的移动而将所述第二卡合部向所述弹簧卡定部侧引导的凸轮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若在将组装有与插入至把手基座的插入孔的连结臂部连动并连结的状态的把手杆的把手基座向车门组装之前,设为使处于将第一卡合部卡合于把手杆的状态的复位弹簧的第二卡合部与把手基座的所述弹簧卡定部未卡合、同时使连结臂部处于开门操作位置的临时保持状态,则能够使处于不作用复位弹簧的弹簧力的状态的把手杆向工作位置移动从而容易地将把手杆向外侧板的所述开口部贯穿,将外把手组装于车门时的作业变得容易。并且,由于不使容易受到冲击的外把手本身卡合,因此临时保持状态不会容易地被解除,且无需用于临时保持把手杆的专用的部件,因此能够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若在处于复位弹簧的第二卡合部与弹簧卡定部未卡合的状态时使连结臂部从开门操作位置向非操作位置移动,则连结臂部的按压抵接部与第二卡合部抵接从而将第二卡合部向把手基座的弹簧卡定部侧按压,此时,通过设置于把手基座的所述凸轮部将第二卡合部向弹簧卡定部侧引导,因此,能够仅通过使连结臂部从开门操作位置向非操作位置移动便使第二卡合部与弹簧卡定部抵接并卡合,从而使第二卡合部与弹簧卡定部抵接并卡合的作业变得容易。并且,即使连结臂部由于冲击、输送时的振动而被从开门操作位置向非操作位置侧稍微按压,只要连结臂部不移动至非操作位置,则复位弹簧的第二卡合部不会与把手基座的弹簧卡定部卡合而使把手杆转动至非工作位置,从而能够使将把手杆保持于工作位置侧的临时保持状态被解除的可能性抑制得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车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2是外把手位于非操作位置时的图1的2-2线剖视图。
图3是从外侧板侧的下方观察连结臂部位于非操作位置的状态下的外把手的一部分以及把手基座的立体图。
图4是从外侧板侧的下方观察连结臂部位于开门操作位置的状态下的外把手的一部分以及把手基座的立体图。
图5是图3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复位弹簧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示出将位于非工作位置的把手杆向外侧板的开口部贯穿的状态的沿着图2的7-7线的剖视图。
图8是连结臂部位于开门操作位置且复位弹簧的第二卡合部未与弹簧卡定部卡合的状态下的与图3以及图4对应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依次示出把手基座向车门组装时的伴随连结臂部的移动的复位弹簧的状态变化的与图7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以及图2中,例如在侧门即车门D的外侧板11以能够在车门D的外面侧操作且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外把手12。在所述外侧板11以向车宽方向内侧鼓起的方式设置有弯曲部11a,该弯曲部11a形成能够插入在外侧板11的外侧把持所述外把手12的车辆用户的手的凹部13。
所述外把手12具有在所述外侧板11的外侧以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把手主体14、与该把手主体14的车辆前后方向前端部连接设置的大致L字状的支承臂部15、以及与所述把手主体14的另一端部附近连接设置的连结臂部16。所述把手主体14由具有向与所述外侧板11相反的一侧开放的大致U字状的横截面形状的把手主体主部17、以及从与所述外侧板11相反的一侧覆盖该把手主体主部17的把手罩18构成,所述支承臂部15以及所述连结臂部16与所述把手主体主部17一体地连接设置。另外,所述把手罩18形成为具有从所述把手主体主部17的后端部进一步向后方延伸的伸出部18a。
在所述外侧板11的内表面通过螺栓20以及螺母(未图示)紧固有支承构件19,该支承构件19配置于比所述弯曲部11a靠车辆前后方向前方的位置。在所述把手主体14中的把手主体主部17的前端部装配有薄板平板状的第一片材构件22,该第一片材构件22夹设于把手主体主部17的前端部与所述外侧板11的外面表之间。另外,在所述支承构件19一体地设置有在所述外侧板11的内侧呈大致L字状弯曲的把手支承部19a,贯通所述第一片材构件22以及所述外侧板11而插入该外侧板11的内侧的所述支承臂部15经由支承销2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支承部19a。
在所述车门D固定有把手基座25,该把手基座25将所述弯曲部11a夹在其与所述支承构件19之间。该把手基座25形成为,从设置于所述外侧板11的开口部26将该把手基座25的一部分插入外侧板11内同时堵塞所述开口部26,从而固定于所述车门D,并且一体地具有配置于所述外侧板11的外侧的基座主部25a、从所述基座主部25a向所述外侧板11的内侧延伸突出以引导所述外把手12的所述连结臂部16的引导部25b、以及从所述基座主部25a的后部向所述外侧板11的内侧延伸突出的被安装部25c。所述基座主部25a在所述外把手12位于非操作位置的状态下,由所述把手主体14中的把手罩18的从所述把手主体主部17向后方延伸的伸出部18a覆盖。另外,在所述基座主部25a与所述外侧板11的外表面之间夹设有包围所述开口部26的薄板平板状的第二片材构件27。
在所述基座主部25a的所述凹部13侧的端部设置有收容所述把手主体14中的把手主体主部17的后端部的收容凹部28,在该收容凹部28形成有供所述连结臂部16插入的矩形状的插入孔29,所述引导部25b与所述插入孔29相连且形成为角筒状。
在所述被安装部25c压入有螺母30,在车门D中的后端侧的端壁32贯穿有与所述螺母30螺合的螺栓31,从而通过该螺栓31的紧固将所述把手基座25固定于车门D。
在比所述连结臂部16靠后方处,在所述把手基座25固定有通过机械钥匙(未图示)来进行上锁以及解锁操作的圆筒锁33(参照图1)的圆筒体(未图示),在所述外把手12的所述把手主体14中的把手罩18的所述伸出部18a形成有面向所述圆筒锁33的透孔34。
一并参照图3以及图4,所述连结臂部16以能够在所述外把手12的非操作状态下的非操作位置(图2以及图3所示的位置)以及所述外把手12的开门操作结束状态下的开门操作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插入所述插入孔29,能够在与该连结臂部16的所述非操作位置对应的非工作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以及与所述连结臂部16的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对应的工作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的把手杆36与所述连结臂部16连动并连结,并且在被朝向所述非工作位置侧弹性施力的同时支承于所述把手基座25。
一并参照图5,所述把手杆36借助具有沿着所述把手主体14的长度方向的轴线的支轴37支承于所述把手基座25。所述支轴37横跨第一以及第二支承壁38、39之间设置,该第一以及第二支承壁38、39在所述把手主体14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同时在所述连结臂部16的上方一体地设置于所述把手基座25。
所述把手杆36形成为一体地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支承壁38、39之间且供所述支轴37贯穿的圆筒状的支承筒部36a、与该支承筒部36a的所述第一支承壁38附近的部分连接设置且从所述支承筒部36a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平板状的卡合臂部36b、以及与该卡合臂部36b连接设置的重锤部36c,在该把手杆36装配有复位弹簧35,该复位弹簧35被夹在所述把手基座25与所述把手杆36之间,且对所述把手杆36向所述非工作位置侧弹性施力。
在所述外把手12的所述连结臂部16形成有连结孔40,该连结孔40在该连结臂部16的上下两侧开口,并且在所述连结臂部16的前端侧端壁16a将与所述把手主体14相反一侧的端部封闭,所述把手杆36中的所述卡合臂部36b插入所述连结孔40内。另外,角筒状的所述引导部25b形成为能够将所述卡合臂部36b的前端部插入所述连结孔40内。
在所述连结孔40内,所述卡合臂部36b的前端部抵接于所述前端侧端壁16a,与伴随着所述外把手12的转动的所述连结臂部16在所述非操作位置与开门操作位置之间的移动相应地,所述把手杆36在所述非工作位置与所述工作位置之间转动。
着眼于图2,由弹性材料构成的衬套接头41以能够绕与所述支轴37的轴线平行转动的方式弹性嵌合于所述把手杆36的所述重锤部36c,一端部连结于该衬套接头41的杆42的另一端部与设置于车门D内的闩锁机构43连结。即,通过所述把手杆36从非工作位置向工作位置转动,从而对所述闩锁机构43输入来自所述杆42的按压力。
在确认到车辆用户对车门D上锁的意志时,在通过车辆用户所携带的携带设备与车辆之间的通信而确认为正规的携带设备的状态下,所述闩锁机构43将车门D保持为上锁状态,且在车门D的上锁状态下车辆用户握住所述把手主体14而确认到车辆用户对车门D解锁的意志时,在通过车辆用户所携带的携带设备与车辆之间的通信而确认为正规的携带设备的状态下,所述闩锁机构43对车门D解除上锁状态,在该解锁状态下,向所述闩锁机构43输入来自所述杆42的按压力,从而能够将车门D开放。
一并参照图6,所述复位弹簧35是具有围绕所述把手杆36的所述支承筒部36a的线圈部35a、设置于该线圈部35a的一端部且与所述把手杆36抵接并卡合的所述第一卡合部35b、以及以能够与设置于所述把手基座25的弹簧卡定部45抵接并卡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线圈部35a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卡合部35c的扭转弹簧,通过将所述线圈部35a嵌合安装于所述支承筒部36a从而装配于所述把手杆36。
然而,在所述把手杆36位于所述非工作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把手杆36的所述重锤部36c处于比所述外侧板11的开口部26的上缘更向上方伸出的状态,保持在该状态下,在将组装有与外把手12的所述连结臂部16连动并连结的把手杆36的把手基座25向车门D组装时,无法将所述把手杆36原样地贯穿于所述开口部26。另一方面,在所述把手杆36位于所述工作位置的状态下,处于所述把手杆36的所述重锤部36c的一部分比所述外侧板11的开口部26的上缘略向上方伸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如图7所示那样将所述把手基座25略微倾斜,从而将所述把手杆36的所述重锤部36c配置于所述开口部26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内,能够进行所述开口部26的所述把手杆36向所述开口部26的贯穿。即,在将组装有与外把手12的所述连结臂部16连动并连结的把手杆36的把手基座25向车门D组装时,在所述把手杆36位于所述工作位置的状态下,允许向所述开口部26的贯穿。
在此,在两端部具有第一卡合部35b和第二卡合部35c且使所述第一卡合部35b与所述把手杆36抵接并卡合的扭转弹簧即所述复位弹簧35以能够在如下两个状态之间切换的方式装配于所述把手杆36,即,在所述把手基座25向所述车门D组装时使插入到所述开口部26的所述连结臂部16处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以使所述把手杆36临时处于工作位置、同时使所述第二卡合部35c与所述把手基座25的所述弹簧卡定部45未卡合的临时保持状态;以及,在所述把手基座25向所述车门D的组装结束后使所述第二卡合部35c与所述把手基座25的所述弹簧卡定部45抵接并卡合的状态。
一并参照图8,所述弹簧卡定部45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承壁39的前端下部。另外,所述复位弹簧35的第二卡合部35c在与所述弹簧卡定部45未卡合时,位于从所述第二支承壁39向所述把手基座25的所述引导部25b侧突出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支承壁39与所述引导部25b之间以沿着所述连结臂部16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第二卡合部35c向所述引导部25b侧突出的狭缝46。
另一方面,在所述连结臂部16的前端侧端壁16a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突出的突起部16b,且为了允许该突起部16b与连结臂部16一起移动,在所述引导部25b的后部以沿所述连结臂部16的移动方向较长地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引导所述突起部16b的引导孔47。并且,在所述突起部16b设置有按压抵接部48,该按压抵接部48从与所述弹簧卡定部45相反一侧与从所述狭缝46向所述引导部25b侧突出的所述第二卡合部35c抵接。
即,在处于所述复位弹簧35的所述第二卡合部35c与所述弹簧卡定部45未卡合的状态时,与所述连结臂部16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向所述非操作位置移动相对应地,所述按压抵接部48与所述第二卡合部35c抵接而将该第二卡合部35c向所述弹簧卡定部45侧按压。
另外,在所述第二支承壁39的所述引导部25b侧的侧缘设置有具有山形的形状且与所述弹簧卡定部45相连的凸轮部49,该凸轮部49伴随着所述连结臂部16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向所述非操作位置的移动而将所述第二卡合部35c向所述弹簧卡定部45侧引导。
在图9中,在所述把手基座25的所述基座主部25a安装于所述外侧板11且所述复位弹簧35的所述第二卡合部35c与所述弹簧卡定部45未卡合、并且所述连结臂部16位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时,如图9的(a)所示,所述连结臂部16的所述按压抵接部48与所述第二卡合部35c抵接。在为了从该状态使所述连结臂部16向非工作位置侧移动而操作外把手12时,如图9的(b)所示,所述第二卡合部35c碰上所述把手基座25侧的所述凸轮部49,并且,在使所述连结臂部16向非工作位置侧移动时,如图9的(c)所示,由所述凸轮部49引导的所述第二卡合部35c越过所述弹簧卡定部45,最终如图9的(d)所示,第二卡合部35c越过所述弹簧卡定部45而与该弹簧卡定部45卡合。在该状态下,所述复位弹簧35发挥弹性力,把手杆36处于非操作位置。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两端部具有第一卡合部35b和第二卡合部35c且使所述第一卡合部35b与把手杆36抵接并卡合的复位弹簧35以能够在如下两个状态之间切换的方式装配于所述把手杆36,即,在把手基座25向车门D组装时插入到外侧板11的开口部26的外把手12的连结臂部16处于开门操作位置的临时保持状态下,使所述第二卡合部35c与把手基座25的弹簧卡定部45未卡合的状态;以及在所述把手基座25向所述车门D的组装结束后使所述第二卡合部35c与所述弹簧卡定部45抵接并卡合的状态。
因此,若在将组装有与插入至把手基座25的插入孔29的连结臂部16连动并连结的状态的把手杆36的把手基座25向车门D组装之前,设为使处于将第一卡合部35b卡合于把手杆36的状态的复位弹簧35的第二卡合部35c与把手基座25的所述弹簧卡定部45未卡合、同时使连结臂部16处于开门操作位置的临时保持状态,则能够使处于不作用复位弹簧35的弹簧力的状态的把手杆36向工作位置移动从而容易地将把手杆36向外侧板11的所述开口部26贯穿,将外把手12组装于车门D时的作业变得容易。并且,由于不使容易受到冲击的外把手12本身卡合,因此临时保持状态不会容易地被解除,且无需要用于临时保持把手杆36的专用的部件,因此能够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
另外,在所述把手杆36设置有供将该把手杆3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基座的支轴37贯穿的圆筒状的支承筒部35a,所述复位弹簧是具有围绕所述支承筒部35a的线圈部35a、设置于该线圈部35a的一端部且与所述把手杆36抵接并卡合的所述第一卡合部35b、以及以能够与设置于所述把手基座25的弹簧卡定部45抵接并卡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线圈部35a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卡合部35c的扭转弹簧,能够抵接于与所述弹簧卡定部45未卡合的所述第二卡合部35c的按压抵接部48以能够对应于所述连结臂部16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向所述非操作位置的移动而将所述第二卡合部35c向所述弹簧卡定部45侧按压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连结臂部16,在所述把手基座25设置有伴随着所述连结臂部16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向所述非操作位置的移动而将所述第二卡合部35c向所述弹簧卡定部45侧引导的凸轮部49。
因此,若在处于复位弹簧35的第二卡合部35c与弹簧卡定部45未卡合的状态时使连结臂部16从开门操作位置向非操作位置移动,则连结臂部16的按压抵接部48与第二卡合部35c抵接从而将第二卡合部35c向把手基座25的弹簧卡定部45侧按压,此时,通过把手基座25的所述凸轮部49将第二卡合部35c向弹簧卡定部45侧引导,因此,能够仅通过使连结臂部16从开门操作位置向非操作位置移动便使第二卡合部35c与弹簧卡定部45抵接并卡合,从而使第二卡合部35c与弹簧卡定部45抵接并卡合的作业变得容易。并且,即使由于冲击、输送时的振动而连结臂部16被从开门操作位置向非操作位置侧稍微按压,只要连结臂部16不移动至非操作位置,则复位弹簧35的第二卡合部35c不会与把手基座25的所述弹簧卡定部45卡合而使把手杆36转动至非工作位置,从而能够使将把手杆36保持于工作位置侧的临时保持状态被解除的可能性抑制得较低。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1···外侧板
12···外把手
16···连结臂部
25···把手基座
26···开口部
29···插入孔
35···复位弹簧
35a···线圈部
35b···第一卡合部
35c···第二卡合部
36···把手杆
36a···支承筒部
37···支轴
45···弹簧卡定部
48···按压抵接部
49···凸轮部
D···车门。

Claims (2)

1.一种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在车门(D)的外侧板(11)设置有开口部(26),具有插入孔(29)的把手基座(25)以在将该把手基座(25)的一部分从所述开口部(26)插入所述外侧板(11)内的同时封闭所述开口部(26)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车门(D),设置于能够在所述外侧板(11)的外侧进行开门操作的外把手(12)的连结臂部(16)以能够在所述外把手(12)的非操作状态下的非操作位置以及所述外把手(12)的开门操作结束状态下的开门操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插入所述把手基座(25)的所述插入孔(29),与所述连结臂部(16)连动并连结的把手杆(36)以能够在与所述连结臂部(16)的所述非操作位置对应的非工作位置以及与所述连结臂部(16)的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对应的工作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基座(25),夹设于所述把手基座(25)与所述把手杆(36)之间且对所述把手杆(36)向所述非工作位置侧弹性施力的复位弹簧(35)装配于所述把手杆(36),在处于组装有与所述连结臂部(16)连动并连结的所述把手杆(36)的状态的所述把手基座(25)向所述车门(D)组装时,在处于所述非工作位置的状态下,无法进行所述把手杆(36)向所述开口部(26)的贯穿,但在处于所述工作位置的状态下,允许进行所述把手杆(36)向所述开口部(26)的贯穿,
所述车门的外把手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两端部具有第一卡合部(35b)和第二卡合部(35c)且使所述第一卡合部(35b)与所述把手杆(36)抵接并卡合的所述复位弹簧(35)以能够在如下两个状态之间切换的方式装配于所述把手杆(36),即,在使所述把手基座(25)向所述车门(D)组装时插入至所述开口部(26)的所述连结臂部(16)处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的临时保持状态下,使所述第二卡合部(35c)与所述把手基座(25)未卡合的状态;以及在所述把手基座(25)向所述车门(D)的组装结束后使所述第二卡合部(35c)与所述把手基座(25)抵接并卡合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的外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把手杆(36)设置有供将该把手杆(3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基座(25)的支轴(37)贯穿的圆筒状的支承筒部(36a),所述复位弹簧(35)是具有围绕所述支承筒部(35a)的线圈部(35a)、设置于该线圈部(35a)的一端部且与所述把手杆(36)抵接并卡合的所述第一卡合部(35b)、以及以能够与设置于所述把手基座(25)的弹簧卡定部(45)抵接并卡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线圈部(35a)的另一端部的所述第二卡合部(35c)的扭转弹簧,能够抵接于与所述弹簧卡定部(45)未卡合的所述第二卡合部(35c)的按压抵接部(48)以能够对应于所述连结臂部(16)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向所述非操作位置的移动而将所述第二卡合部(35c)向所述弹簧卡定部(45)侧按压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连结臂部(16),在所述把手基座(25)设置有伴随着所述连结臂部(16)从所述开门操作位置向所述非操作位置的移动而将所述第二卡合部(35c)向所述弹簧卡定部(45)侧引导的凸轮部(49)。
CN201980040135.1A 2018-08-07 2019-07-03 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Active CN1124000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8362 2018-08-07
JP2018148362A JP7007246B2 (ja) 2018-08-07 2018-08-07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PCT/JP2019/026455 WO2020031563A1 (ja) 2018-08-07 2019-07-03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00048A true CN112400048A (zh) 2021-02-23
CN112400048B CN112400048B (zh) 2021-12-03

Family

ID=69415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0135.1A Active CN112400048B (zh) 2018-08-07 2019-07-03 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73632B2 (zh)
JP (1) JP7007246B2 (zh)
CN (1) CN112400048B (zh)
WO (1) WO202003156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6688A1 (de) * 1993-10-05 1995-04-05 YMOS AKTIENGESELLSCHAFT Industrieprodukte Aussengriffanordnung für eine Tür, insbesondere eine Kraftfahrzeugtür
JP2001227206A (ja) * 2000-02-18 2001-08-24 Alpha Corp 自動車のハンドル装置
CN1984721A (zh) * 2004-07-23 2007-06-2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CN104417327A (zh) * 2013-09-02 2015-03-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门外把手
CN206801275U (zh) * 2017-05-05 2017-12-26 重庆市金迪汽车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安装座一体式车门外拉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4291B2 (ja) 2001-06-29 2006-07-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ドアハンドルの組付け構造
JP5932609B2 (ja) * 2012-11-08 2016-06-08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6688A1 (de) * 1993-10-05 1995-04-05 YMOS AKTIENGESELLSCHAFT Industrieprodukte Aussengriffanordnung für eine Tür, insbesondere eine Kraftfahrzeugtür
JP2001227206A (ja) * 2000-02-18 2001-08-24 Alpha Corp 自動車のハンドル装置
CN1984721A (zh) * 2004-07-23 2007-06-2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CN104417327A (zh) * 2013-09-02 2015-03-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门外把手
CN206801275U (zh) * 2017-05-05 2017-12-26 重庆市金迪汽车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安装座一体式车门外拉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73632B2 (en) 2023-10-03
CN112400048B (zh) 2021-12-03
US20210363796A1 (en) 2021-11-25
JP7007246B2 (ja) 2022-01-24
JP2020023805A (ja) 2020-02-13
WO2020031563A1 (ja) 2020-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6016B (zh) 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US20150008680A1 (en) Interior apparatus of a vehicle
US10961751B2 (en) Vehicle door lock apparatus
EP1844986A1 (en) Lid opening/closing device
WO2012070280A1 (ja) 車両用開閉扉の開閉操作装置
EP2700773B1 (en) Handle base attachment structure
US11365569B2 (en) Vehicle door lock apparatus
JPH05214864A (ja)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AU2008245166B8 (en) Cab-lock apparatus for vehicle
EP3665348B1 (en) A vehicular door handl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112400048B (zh) 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CN111630241A (zh) 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CN112601872B (zh) 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JP4233975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518900B2 (ja) リッド開閉装置
JP5174131B2 (ja) 車両用開閉扉の開閉操作装置
WO2017199500A1 (ja)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US20230392418A1 (en) Lock apparatus for vehicle open/close body
CN107487275B (zh) 车辆装饰部件的安装部结构
CN211524445U (zh) 车用门锁装置
KR102420615B1 (ko) 차량의 콘솔 슬라이딩 암레스트 개폐 장치
JP2020016093A (ja)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JP4987516B2 (ja) 家具におけるラッチ装置を備えた扉の施解錠装置
JP2012112204A (ja) 車両用開閉扉の開閉操作装置
JP2012112203A (ja) 車両用開閉扉の開閉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after: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HONDA LOCK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