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4583B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4583B
CN112394583B CN202010929900.XA CN202010929900A CN112394583B CN 112394583 B CN112394583 B CN 112394583B CN 202010929900 A CN202010929900 A CN 202010929900A CN 112394583 B CN112394583 B CN 1123945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layer
electrochromic
seal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299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4583A (zh
Inventor
何嘉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2990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45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4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4583A/zh
Priority to EP21863193.5A priority patent/EP4209836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79013 priority patent/WO202204812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4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4583B/zh
Priority to US18/116,087 priority patent/US2023020503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1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附加层、第一基底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基底层和第二附加层,电致变色层的两端与第一基底层的两端齐平设置,第一附加层、第二基底层及第二附加层的两端均超出电致变色层的两端设置。第二基底层和第一附加层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二基底层内穿设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的一端与第一密封件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附加层相连。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密封性能较好,密封层开裂几率较小,使用可靠性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为了保证电致变色器件与水氧隔离,电致变色器件的核心层片通常采用密封胶密封,但是目前的密封方式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开裂和脱落的现象,并且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的水氧隔离效果不好,从而影响了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致变色器件,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密封性能较好,密封层开裂几率较小,使用可靠性较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过程较为简单,且能够提升密封层与其他层片的连接稳定性,降低密封层的开裂的几率,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附加层、第一基底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基底层和第二附加层,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基底层的两端齐平设置,所述第一附加层、所述第二基底层及所述第二附加层的两端均超出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两端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基底层和所述第一附加层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基底层内穿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附加层相连。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宽度为D1,D1满足关系式:0.1mm≤D1≤50mm。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宽度为D2,D1和D2满足关系式:1/10≤D2/D1≤9/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密封件内,所述第二密封件插入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长度为H1,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长度为H2,H1和H2满足关系式:0≤H1≤H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底层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密封孔,每个所述密封孔内均填充有一个所述第二密封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底层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密封槽,在所述第二基底层的周向上,所述密封槽的两端间隔设置,所述密封槽内填充有所述第二密封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底层的朝向所述第一附加层的一侧具有第一胶层,所诉第二基底层的朝向所述第二附加层的一侧具有第二胶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材料层、电解质层和离子存储层。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S1:形成所述第一基底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及所述第二基底层依次堆叠的多层堆叠结构;
S2:将所述多层堆叠结构以所述第一基底层朝上放置,从所述第一基底层的表面刻蚀至所述第二基底层以形成第一凹槽;
S3: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灌入第一密封胶;
S4:将所述第一附加层叠加至所述第一基底层上,固化所述第一密封胶以形成所述第一密封件;
S5:切除所述多层堆叠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外侧的多余部分,以使所述第一附加层、第一密封件及所述第二基底层的两端齐平设置;
S6:将所述多层堆叠结构以所述第二基底层朝上放置,从所述第二基底层的表面刻蚀至所述第一密封件表面或者内部以形成第二凹槽;
S7: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灌入第二密封胶;
S8:将所述第二附加层叠加至所述第二基底层上,固化所述第二密封胶以形成所述第二密封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及步骤S7均在真空环境下进行。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由于第一基底层的外侧设有第一附加层、第二基底层的外侧设有第二附加层,提升了电致变色器件的对水氧的阻隔性能,较好地避免了水氧对电致变色层的不良影响,保证了电致变色层的使用可靠性;由于第二基底层和第一附加层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且第一附加层和第二基底层的两端均超出电致变色层的两端设置,较好地避免了外部的水汽和氧气从电致变色层的侧面进入电致变色层进而影响电致变色层稳定性的现象发生,提升了对电致变色器件的保护作用,降低了第一密封件开裂及脱落的几率,还提升了增强第一基底层和第一附加层的连接稳定性,从而降低第一附加层脱落的几率;由于第二基底层内穿设有第二密封件,且第二密封件的一端与第一密封件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附加层相连,较好地避免了外部的水汽和氧气穿过第二基底层的侧面从而影响电致变色层稳定性的现象发生,增强了第二基底层和第二附加层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二附加层脱落的几率,提升了第一密封件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了第一密封件开裂及脱落的几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从第一基底层的表面刻蚀至第二基底层以形成第一凹槽且在第一凹槽内形成第一密封件,从第二基底层的表面刻蚀至第一密封件以形成第二凹槽且在第二凹槽内形成第二密封件。简化了制备电致变色器件的过程,提升了第一密封件和第一基底层、第二基底层及第一附加层的连接稳定性,提升了第二密封件和第二基底层及第二附加层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的开裂的几率,提升了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可靠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附加层;2、第一基底层;21、第一透明基底;22、第一透明导电层;3、电致变色层;31、电致变色材料层;32、电解质层;33、离子存储层;4、第二基底层;41、第二透明基底;42、第二透明导电层;401、密封孔;402、密封槽;5、第二附加层;6、第一密封件;7、第二密封件;8、第一胶层;9、第二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附加层1、第一基底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基底层4和第二附加层5,电致变色层3的两端与第一基底层2的两端齐平设置,第一附加层1、第二基底层4及第二附加层5的两端均超出电致变色层3的两端设置。第二基底层4和第一附加层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6,第二基底层4内穿设有第二密封件7,第二密封件7的一端与第一密封件6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附加层5相连。
具体来说,在本发明中,第一基底层2可以包括层叠的第一透明基底2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22,第二基底层4可以包括层叠的第二透明基底4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2。本发明的第一透明基底21与第二透明基底41为光学级透明材料,具体可以是柔性基底材料,柔性基底材料为PET(Polyester Film)、环烯烃共聚物或三醋酸纤维素等;第一透明导电层22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2的材料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透明导电材料即可,例如可以是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ITO)、氧化锌铝(aluminum zinc oxide,AZO)、氟掺杂氧化锡(fluorine doped tin oxide,FTO)、银纳米线、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网格或银纳米颗粒等材料。第一密封件6和第二密封件7的材料包括本领域常规的具有绝缘且隔绝水氧效果的胶,例如压敏胶、热熔胶、UV光固化胶、热固化胶或UV加热双固化的胶中的任意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第一基底层2和第二基底层4虽然具有一定的水汽阻隔率,但是并不能完全阻隔水氧。通过将第一附加层1设置于第一基底层2的外侧,第一附加层1能够较好地隔绝外部的水汽和氧气,从而避免水汽和氧气穿过第一基底层2进入电致变色层3内影响电致变色层3的正常工作的现象。与此同时,第二基底层4的内侧是朝向产品内部的,第二基底层4的外侧设有第二附加层5,第二附加层5能够较好地避免外部的水汽和氧气穿过第二基底层4影响电致变色层3的现象发生。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基底层4和第一附加层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6,第一方面提升了整个电致变色器件的密封效果,较好地避免了外部的水汽和氧气从电致变色层3的侧面进入电致变色层3从而影响电致变色层3稳定性的现象发生,第二方面,第一密封件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基底层4和第一附加层1相连,第一密封件6的沿高度方向的外侧边缘与第二基底层4和第一附加层1的一端粘结,这样能够较好地提高第一密封件6的粘结效果,从而降低第一密封件6开裂及脱落的几率,提升了整个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可靠性,延长了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寿命,第三方面,第一密封件6能够增强第一基底层2和第一附加层1的连接稳定性,从而降低第一附加层1脱落的几率。
此外,由于第二基底层4内穿设有第二密封件7,第一方面能够较好地避免外部的水汽和氧气穿过第二基底层4的侧边从而影响电致变色层3稳定性的现象发生,第二方面,第二密封件7能够增强第二基底层4和第二附加层5的连接稳定性,从而降低第二附加层5脱落的几率,第三方便,第二密封件7的一端第一密封件6相连或插入第一密封件6内部,与第一密封件6形成一个相互插接的结构,这样相当于进一步提升了第一密封件6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密封件6脱落的几率,提高了电致变色器件的产品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由于第一基底层2的外侧设有第一附加层1、第二基底层4的外侧设有第二附加层5,提升了电致变色器件的对水氧的阻隔性能,较好地避免了水氧对电致变色层3的不良影响,保证了电致变色层3的使用可靠性;由于第二基底层4和第一附加层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6,且第一附加层1和第二基底层4的两端均超出电致变色层3的两端设置,较好地避免了外部的水汽和氧气从电致变色层3的侧面进入电致变色层3进而影响电致变色层3稳定性的现象发生,提升了对电致变色器件的保护作用,降低了第一密封件6开裂及脱落的几率,还提升了增强第一基底层2和第一附加层1的连接稳定性,从而降低了第一附加层1脱落的几率;由于第二基底层4内穿设有第二密封件7,且第二密封件7的一端与第一密封件6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附加层5相连,较好地避免了外部的水汽和氧气穿过第二基底层4的侧面从而影响电致变色层3稳定性的现象发生,并增强了第二基底层4和第二附加层5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二附加层5脱落的几率,提升了第一密封件6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了第一密封件6开裂及脱落的几率。
这里额外说明的是,电致变色层3、第一基底层2、第二基底层4各个层片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粘接、涂布,也可以采用蒸镀,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此不对各个层片之间的连接工艺做出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底层2和第二基底层4均为柔性层,第一附加层1和第二附加层5为柔性层或者刚性层,例如可以为市售的柔性水氧阻隔膜片,或者刚性的玻璃层。由此,第一基底层2和第二基底层4、第一附加层1和第二附加层5可以根据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场景选择使用柔性层或者刚性层,从而提升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适用范围,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可选的,第二附加层5可以为玻璃。当然,第二附加层5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层片。
可选的,第一附加层1为水氧隔离膜。当然,第一附加层1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层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6的宽度为D1,D1满足关系式:0.1mm≤D1≤50mm。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附加层5、第二基底层4一般都是透明的层片,在第二基底层4的长度大于电致变色层3时,电致变色层3变色时,整个电致变色层3的外缘部分存在一部分不变色的区域,而这个不变色区域正好是第一密封件6正对的区域,第一密封件6的宽度越大则不变色区域就越大,整个电致变色器件需要的在第二附加层5上设置的遮挡层也就越大,也就是说第一密封件6的宽度越大,电致变色器件的不变色尺寸就越大,而第一密封件6的宽度越小,第一密封件6的强度相对也就越差,也就意味着第一密封件6越容易损坏,同时,第一密封件6的宽度越小,水汽和氧气越容易穿透第一密封件6从电致变色层3的侧面进入,进而影响电致变色层3的稳定性。而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密封件6的宽度控制在0.1mm-50mm之间,在保证第一密封件6的强度和密封性的同时,缩小了电致变色器件的不变色尺寸,提升了电致变色器件的市场竞争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7的宽度为D2,D1和D2满足关系式:1/10≤D2/D1≤9/1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密封件7的宽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第二密封件7的形成,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7的孔径控制在第一密封件6宽度的1/10-9/10之间,能够方便第二密封件7的制备。
这里需要说明的,第二密封件7的宽度是指第二密封件7在第一密封件6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当第二密封件7的截面为长方形时,第二密封件7的宽度就是就第二密封件7的截面沿第一密封件6的宽度方向的边长,而当第二密封件7的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时,第二密封件7的宽度就是指圆形的直径或者椭圆形的长轴或者短轴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7的一端插入第一密封件6内,第二密封件7插入第一密封件6的长度为H1,第一密封件6的长度为H2,0≤H1≤H2。
优选地,H1满足关系式:1/5≤H1/H2≤4/5。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密封件7插入第一密封件6的长度越短,第一密封件6和第二密封件7的相互作用就越小,就越不利于提升第一密封件6和第二密封件7的连接稳定性,而第二密封件7伸入第一密封件6的长度越大,在制备时,刻蚀第一密封件6后形成容纳第二密封件7的凹槽深度也就越大,清理该凹槽内的残余物质的难度越大,此外造成的第一密封件6的浪费也就也多,不利于控制电致变色器件的成本控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将第二密封件7插入第一密封件6的长度控制在1/5H2-4/5H2之间,在保证第一密封件6和第二密封件7的连接稳定性的情况下,减少了第一密封件6去除量,减少了第一密封件6浪费的同时,还方便了第二密封件7的制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基底层4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密封孔401,每个密封孔401内均填充有一个第二密封件7。由此,多个第二密封件7能够提升第二密封件7的水氧阻隔能力,进一步提升第二基底层4和第二附加层5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二附加层5脱落的几率,还能够提升第一密封件6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一密封件6开裂及脱落的几率。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多个密封孔401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非均匀分布,多个密封孔401的大小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基底层4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密封槽402,在第二基底层4的周向上,密封槽402的两端间隔设置,密封槽402内填充有第二密封件7。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密封件7填充在密封槽402内,相比于填充在密封孔401的技术方案,填充在密封槽402内的第二密封件7与第一密封件6及第二附加层5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进一步提升第二基底层4和第二附加层5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二附加层5脱落的几率,进一步提升第一密封件6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一密封件6开裂及脱落的几率。
此外,如果密封槽402为一个完整的环形,这样会导致第二基底层4被分成间隔分布的两部分,不方便电致变色层3的导线引出,密封槽402的两端间隔设置,说明第二基底层4并没有被完全分隔,方便了电致变色层3的导线引出,从而方便了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密封槽40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间隔设置的多个。
此外,第一密封件6和第二密封件7的材料根据材料和粘接面的粘接性以及材料的水氧阻隔能力确定,以保证粘接面的粘接性的同时,还具有合适的水氧阻隔性能。优选地,选用第一密封件6/第二密封件7与粘结面的粘结拉拔力≥10N的粘结材料;进一步优选地,选用第一密封件6和第二密封件7之间的粘结拉拔力≥10N的粘结材料。第一密封件6和第二密封件7选用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底层2的朝向第一附加层1的一侧具有第一胶层8,第二基底层4的朝向第二附加层5的一侧具有第二胶层9。由此,能够确保第一附加层1和第一基底层2的连接强度,降低了第一附加层1脱落的可能,确保了整个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可靠性。
此外,在实际制备本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器件时,第一密封件6是灌胶后固化形成的,具体来说,就是从第一基底层2的表面刻蚀至第二基底层4以形成灌胶凹槽,然后灌胶凹槽内灌入密封胶,接着将第一附加层1叠加至第一基底层2上,固化密封胶以形成第一密封件6。相比于第一胶层8与第一密封件6的粘接能力,第一密封件6和第一附加层1之间的粘接能力更强,如果将第一胶层8设在第一附加层1上,那么在将第一附加层1叠加至第一基底层2上时,第一胶层8则与第一密封件6直接接触,这样反而不利于提升第一附加层1与第一密封件6的连接稳固性。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胶层8设在一基底层2上,在刻蚀灌胶凹槽的时候也会将一部分第一胶层8去除,这样在将第一附加层1叠加至第一基底层2上时,第一附加层1则与第一密封件6直接接触,提升了第一附加层1和第一密封件6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胶层8可以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olyVinylButyral,PVB)、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EVA)、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SCA光学胶、离子性中间膜(Surper Safe Glas,SGP)、液态光学胶LOCA(Liquid Optical Clear Adhesive)或亚克力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胶层8可以采用其他粘接材料制成,并不限于上述叙述。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附加层1和第一基底层2之间还可以采用蒸镀等其他工艺相连,并不限于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基底层4的朝向第二附加层5的一侧具有第二胶层9。由此,能够确保第二附加层5和第二基底层4的连接强度,降低了第二附加层5脱落的可能,确保了整个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可靠性。
此外,在实际制备本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器件时,第二密封件7是灌胶后固化形成的,具体来说,就是从第二基底层4的表面刻蚀至第一密封件6以形成灌胶凹槽,然后灌胶凹槽内灌入密封胶,接着将第二附加层5叠加至第二基底层4上,固化密封胶以形成第二密封件7。相比于第二胶层9与第二密封件7的粘接能力,第二密封件7和第二附加层5之间的粘接能力更强,如果将第二胶层9设在第二附加层5上,那么在将第二附加层5叠加至第二基底层4上时,第二胶层9则与第二密封件7直接接触,这样反而不利于提升第二附加层5与第二密封件7的连接稳固性。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胶层9设在第二基底层4上,在刻蚀灌胶凹槽的时候也会将一部分第二胶层9去除,这样在将第二附加层5叠加至第二基底层4上时,第二附加层5则与第二密封件7直接接触,提升了第二附加层5和第二密封件7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胶层9可以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olyVinylButyral,PVB)、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EVA)、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SCA光学胶、离子性中间膜(Surper Safe Glas,SGP)、液态光学胶LOCA(Liquid Optical Clear Adhesive)或亚克力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胶层9可以采用其他粘接材料制成,并不限于上述叙述。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二附加层5和第二基底层4之间还可以采用蒸镀等其他工艺相连,并不限于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3包括依次叠加的电致变色材料层31、电解质层32和离子存储层33,电致变色材料层31与第一基底层2相连,离子存储层33与第二基底层4相连,电致变色层3中的各层材料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的材料,在此不做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相比现有的单层电致变色材料层31构成的电致变色层3的,本发明的三层复合电致变色层3的结构能够提升电致变色层3的电致变色性能,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一: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2所示,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附加层1、第一基底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基底层4、第二附加层5、第一密封件6和第二密封件7,电致变色层3的两端与第一基底层2的两端齐平设置,第一附加层1、第二基底层4及第二附加层5的两端均超出电致变色层3的两端设置。第二基底层4和第一附加层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6,第二基底层4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密封槽402,密封槽402的一部分延伸第一密封件6上,在第二基底层4的周向上,密封槽402的两端间隔设置,密封槽402内填充有第二密封件7。第二密封件7的一部分伸入第一密封件6内。
实施例二:
下面参考图3-图4描述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具体结构。
如图3-图4所示,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附加层1、第一基底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基底层4、第二附加层5、第一密封件6和第二密封件7,电致变色层3的两端与第一基底层2的两端齐平设置,第一附加层1、第二基底层4及第二附加层5的两端均超出电致变色层3的两端设置。第二基底层4和第一附加层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6,第二基底层4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十六个密封孔401,每个密封孔401内均填充有一个第二密封件7。其中,如图4所示,第二基底层4的前侧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密封孔401,后侧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密封孔401。第二基底层4的左侧三个间隔设置的密封孔401,第二基底层4的右侧设有三组间隔设置的密封孔401,每组密封孔401均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密封孔401。每个第二密封件7的下端止抵在第一密封件6的上端。
本实施例为了便于阐释本发明的发明构思,给出了一种设置密封孔401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没有将密封孔401的开孔数量和分布方式仅限定于本实施例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基于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而对密封孔401的数量和分布进行变化设计的,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下面参考图5-图6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流程以及采用该制备方法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具体结构。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S1:形成第一基底层2、电致变色层3及第二基底层4依次堆叠的多层堆叠结构;
S2:将多层堆叠结构以第一基底层2朝上放置,从第一基底层2的表面刻蚀至第二基底层4以形成第一凹槽;
S3:在第一凹槽内灌入第一密封胶;
S4:将第一附加层1叠加至第一基底层2上,固化第一密封胶以形成第一密封件6;
S5:切除多层堆叠结构位于第一密封件6外侧的多余部分,以使第一附加层1、第一密封件6及第二基底层4的两端齐平设置;
S6:将多层堆叠结构以第二基底层4朝上放置,从第二基底层4的表面刻蚀至第一密封件6表面或内部以形成第二凹槽;
S7:在第二凹槽内灌入第二密封胶;
S8:将第二附加层5叠加至第二基底层4上,固化第二密封胶以形成第二密封件7。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备过程中,第一密封件6形成在第一凹槽内,既方便了第一密封胶的灌入,又避免了第一密封胶的溢出。且固化完成后第一密封件6和第一基底层2、第二基底层4及第一附加层1均具有较好地连接稳定性,降低了切除多层堆叠结构位于第一密封件6外侧的多余部分后第一密封件6开裂及脱落的几率。同理,在制备过程中,第二密封件7形成在第二凹槽内,既方便了第二密封胶的灌入,又避免了第二密封胶的溢出。且固化完成后第二密封件7和第二基底层4、第一密封件6及第二附加层5均具有较好地连接稳定性。且由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特殊位置,在整个灌胶的过程中无需铺设外部的挡板,方便了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从第一基底层2的表面刻蚀至第二基底层4以形成第一凹槽且在第一凹槽内形成第一密封件6,从第二基底层4的表面刻蚀至第一密封件6以形成第二凹槽且在第二凹槽内形成第二密封件7。简化了制备电致变色器件的过程,提升了第一密封件6和第一基底层2、第二基底层4及第一附加层1的连接稳定性,提升了第二密封件7和第二基底层4及第二附加层5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一密封件6及第二密封件7的开裂的几率,提升了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及步骤S7均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由此,较好避免了第一密封件6和第二密封件7内形成气泡,确保了二者的密封性能以及稳定性。
实施例三:
下面参考图6描述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具体结构。
如图6所示,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附加层1、第一基底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基底层4、第二附加层5、第一密封件6和第二密封件7,电致变色层3包括依次叠加的电致变色材料层31、电解质层32和离子存储层33,第一基底层2包括第一透明基底2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22,第一透明导电层22与电致变色材料层31接触,第一透明基底21的背离电致变色材料层31的一侧通过第一胶层8与第一附加层1粘接。第二基底层4包括第二透明基底4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2,第二透明导电层42与离子存储层33接触。第二透明基底41的背离电致变色材料层31的一侧通过第二胶层9与第二附加层5粘接。第一附加层1为水氧阻隔层,第二附加层5为玻璃。第二基底层4和第一附加层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6,第二基底层4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密封槽402,密封槽402的一部分延伸第一密封件6上,在第二基底层4的周向上,密封槽402的两端间隔设置,密封槽402内填充有第二密封件7。每个第二密封件7的下端止抵在第一密封件6的上端。
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如下:
S1:依次堆叠第一基底层2、电致变色层3及第二基底层4以形成多层堆叠结构;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S11:在第一透明基底21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22以形成第一基底层2,且在第二透明基底41上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42以形成第二基底层4。具体来说,在第一透明基底21和第二透明基底41上通过磁控溅射法(或真空蒸发沉积、溶胶凝胶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22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2;
S12:在第二透明导电层42上涂布电致变色材料。具体来说,将500mg聚(3-己基噻吩)(P3HT)溶于10mL邻二甲苯中,磁力搅拌10h,之后将得到的溶液滴到镀在第二透明导电层42上,通过旋涂形成电致变色材料层31;
S13:在第一透明导电层22上涂布离子存储层33。具体来说,将500mg三氧化钨溶于20mL去离子水中,经过搅拌和过滤之后,将得到的溶液滴到镀在第一透明导电层22上,通过旋涂形成三氧化钨涂层以得到离子存储层33;
S14:复合:示例性地,可以将质量百分数为20wt%的高氯酸锂、质量百分数为59.9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20%碳酸丙烯酯和质量百分数为0.1wt%偶氮二异丁腈混合,涂布在离子存储层33上,形成电解质层32;然后将上述电致变色材料层31(连同第二基底层4)覆盖在离子传导层涂层上,紫外固化使电解质层32形成全固态高分子电解质层32。
S2:将多层堆叠结构以第一基底层2朝上放置,从第一基底层2的表面刻蚀至第二基底层4(刻蚀过程中可以刻蚀至第二透明基底41也可以刻蚀至第二透明导电层42)以形成第一凹槽;
S3:在真空状态下,朝向第一凹槽内灌入第一密封胶;
S4:将第一附加层1叠加至第一基底层2上,固化第一密封胶以形成第一密封件6;
S5:切除多层堆叠结构位于第一密封件6外侧的多余部分,以使第一附加层1、第一密封件6及第二基底层4的两端齐平设置;
S6:将多层堆叠结构以第二基底层4朝上放置,从第二基底层4的表面刻蚀至第一密封件6表面或内部以形成第二凹槽;
S7:在真空状态下,朝向第二凹槽内灌入第二密封胶(第二密封胶的种类可以与第一密封胶相同也可以与第二密封胶不同);
S8:将第二附加层5叠加至第二基底层4上,固化第二密封胶以形成第二密封件7。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附加层(1)、第一基底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基底层(4)和第二附加层(5),所述电致变色层(3)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基底层(2)的两端齐平设置,所述第一附加层(1)、所述第二基底层(4)及所述第二附加层(5)的两端均超出所述电致变色层(3)的两端设置:其中:
所述第二基底层(4)和所述第一附加层(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6),第一密封件(6)的沿高度方向的两端的外侧边缘与第二基底层(4)和第一附加层(1)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基底层(4)内穿设有第二密封件(7),所述第二密封件(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件(6)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附加层(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6)的宽度为D1,D1满足关系式:0.1mm≤D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7)的宽度为D2,D1和D2满足关系式:1/10≤D2/D1≤9/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7)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密封件(6)内,所述第二密封件(7)插入所述第一密封件(6)的长度为H1,所述第一密封件(6)的长度为H2,H1和H2满足关系式:0≤H1≤H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层(4)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密封孔(401),每个所述密封孔(401)内均填充有一个所述第二密封件(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层(4)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密封槽(402),在所述第二基底层(4)的周向上,所述密封槽(402)的两端间隔设置,所述密封槽(402)内填充有第二密封件(7)。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层(2)的朝向所述第一附加层(1)的一侧具有第一胶层(8),所述第二基底层(4)的朝向所述第二附加层(5)的一侧具有第二胶层(9)。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材料层(31)、电解质层(32)和离子存储层(33)。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形成所述第一基底层(2)、所述电致变色层(3)及所述第二基底层(4)依次堆叠的多层堆叠结构;
S2:将所述多层堆叠结构以所述第一基底层(2)朝上放置,从所述第一基底层(2)的表面刻蚀至所述第二基底层(4)以形成第一凹槽;
S3: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灌入第一密封胶;
S4:将所述第一附加层(1)叠加至所述第一基底层(2)上,固化所述第一密封胶以形成所述第一密封件(6);
S5:切除所述多层堆叠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6)外侧的多余部分,以使所述第一附加层(1)、第一密封件(6)及所述第二基底层(4)的两端齐平设置;
S6:将所述多层堆叠结构以所述第二基底层(4)朝上放置,从所述第二基底层(4)的表面刻蚀至所述第一密封件(6)表面或内部以形成第二凹槽;
S7: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灌入第二密封胶;
S8:将所述第二附加层(5)叠加至所述第二基底层(4)上,固化所述第二密封胶以形成所述第二密封件(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及步骤S7均在真空环境下进行。
CN202010929900.XA 2020-09-01 2020-09-07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3945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9900.XA CN112394583B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EP21863193.5A EP4209836A1 (en) 2020-09-01 2021-03-04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PCT/CN2021/079013 WO2022048122A1 (zh) 2020-09-01 2021-03-04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18/116,087 US20230205035A1 (en) 2020-09-01 2023-03-01 Electrochrom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9900.XA CN112394583B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4583A CN112394583A (zh) 2021-02-23
CN112394583B true CN112394583B (zh) 2022-09-16

Family

ID=74595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9900.XA Active CN112394583B (zh) 2020-09-01 2020-09-07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45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09836A1 (en) * 2020-09-01 2023-07-12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0692B2 (en) * 1997-04-02 2004-03-02 Gentex Corporation Electrochromic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incorporating a display/signal light
CN1949070A (zh) * 2006-11-09 2007-04-18 西南大学 反射型全固态纸载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5723A (zh) * 2007-11-27 2009-06-03 华东师范大学 新型的纳米复合电致变色材料、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100932936B1 (ko) * 2008-03-25 2009-12-21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거울 기능을 구비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5589801B2 (ja) * 2010-03-12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151083A1 (en) * 2013-03-15 2014-09-25 Gentex Corporation Fill port plugs for electrochromic devices
CN106926781A (zh) * 2015-12-29 2017-07-07 宁波祢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压水蒸汽侵蚀的电致变色密封器件
KR102617253B1 (ko) * 2016-10-13 2023-12-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기 변색 패널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7422565A (zh) * 2017-09-12 2017-12-01 北京亦庄材料基因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US11571878B2 (en) * 2018-11-14 2023-02-07 Furcifer Inc. Electrochromic films with edge protection
CN209765230U (zh) * 2019-02-28 2019-12-1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电致变色窗
US11912114B2 (en) * 2019-06-25 2024-02-27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Electrochromic sunroof based on all solid-state flexible thin film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ethods to fabricate the same
CN110928096B (zh) * 2019-12-30 2022-09-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11443545A (zh) * 2020-05-12 2020-07-24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密封导电基体与电致变色器件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igh-Performance Electrofluorochromic Devices Based on Electrochromism and Photoluminescence-Active Novel Poly(4-Cyanotriphenylamine);Jia-Hao Wu 等;《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40822;1-8 *
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贾汉祥 等;《无机材料学报》;20200303;第35卷(第5期);511-52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4583A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4671C (zh) 层合玻璃板及其周边密封的方法
US8143516B2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module
KR102392153B1 (ko) 고체상 전기변색 소자를 제조하는 방법, 고체상 전기변색 소자 및 이의 응용
US20080236662A1 (en)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5506502A (ja) 電気制御可能な装置
KR20110037938A (ko) 색소 증감형 태양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JP2009533248A (ja) 積層グレージングおよびその封止と周辺にある補強手段
CN112394583B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090089423A (ko) 전기제어 디바이스를 위한 전해질 물질, 전해질 물질을 제작하기 위한 방법, 전해질 물질을 포함하는 전기제어 디바이스 및 상기 디바이스를 제조하는 방법
KR101812384B1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200406728A1 (en) Electrochromic sunroof based on all solid-state flexible thin film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ethods to fabricate the same
CN112415827A (zh) 一种电致变色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048615A1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电子设备
JP2004119306A (ja) 光電変換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20142B2 (ja) 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86520B2 (ja) 光電変換素子モジュール
JP4277639B2 (ja) 光電変換素子モジュール
JP2009169229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2623493U (zh) 一种电致变色元件
US20200006584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olar cell module
US20190214512A1 (en) Solar cell module
JP2005243440A (ja) 光電変換素子
CN212749489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TW200924963A (en) Wave shape electrode material and the fabrication method
JP2005093252A (ja) 光電変換素子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