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2795A -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2795A
CN112382795A CN202011254532.XA CN202011254532A CN112382795A CN 112382795 A CN112382795 A CN 112382795A CN 202011254532 A CN202011254532 A CN 202011254532A CN 112382795 A CN112382795 A CN 112382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negative electrode
mass ratio
lithium ion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45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玉哲
袁训
林彭桃君
刘琦
徐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nsg Anhui Hong Sifang Lithi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nsg Anhui Hong Sifang Lith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nsg Anhui Hong Sifang Lith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nsg Anhui Hong Sifang Lithi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45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27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2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27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3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with fol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except wound ones, i.e. folded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e.g. with "Z"-shaped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将正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集流体上,得到了正极片;将负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得到了负极片;将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叠加得到了电芯;将电芯、外壳和电解液组装后,得到了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简单高效,能大规模的进行制备,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能在高温条件下良好的运行,容量保持率高,可有效循环,保证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在下次石油危机来临之前,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是不二之选。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纯电动客车市场的累计产量达到8.8万辆,同比增长584%,相比2014年的净增量达到7.5万辆;2016年上半年纯电动客车产量达三万多辆,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电动大巴车主要采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温度较高(特别是高于50℃)的情况下,循环性能大大降低,不仅如此,2016年夏季,由于高温导致电池胀气,漏液等情况已经导致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大巴)发生多起自燃事故;锂离子电池在高温条件下的运行很难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1)将正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得到正极片;
(2)将负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得到负极片;
(3)将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叠加,得到电芯;
(4)将电芯装入外壳后注入电解液,经过后处理,即得所述锂离子电池。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正极浆料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溶剂和导电剂;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碳包覆的磷酸铁锂,磷酸铁锂碳包覆层的厚度为3~5nm;
所述溶剂为水,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0.5~0.9;
所述导电剂包含KS-6和SP,所述KS-6和SP的质量比为1:2~3,所述导电剂和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为1:20~30。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粘结剂的原料为丙烯腈类聚合物和羧基类聚合物;
所述正极集流体为涂炭铝箔,所述涂炭铝箔中铝箔的厚度为10~16μm,所述涂炭铝箔中涂炭的厚度为0.5~2μm;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和涂炭铝箔中铝箔的质量比为1:7~9。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负极浆料包含负极物质、溶剂和导电剂;
所述负极物质为石墨,所述石墨的石墨化度为90~95%;
所述溶剂为水,所述负极物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0.5~0.9;
所述导电剂包含KS-6和SP,所述KS-6和SP的质量比为1:2~3,所述导电剂和负极物质的质量比为1:20~30;
所述负极物质和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为1:1~3;
所述粘结剂的原料为丙烯腈类聚合物和羧基类聚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隔膜为涂层隔膜,所述隔膜的基体为聚丙烯,所述隔膜的涂层为陶瓷;
所述陶瓷的厚度为3~10μm。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电解液包含有机溶剂和添加剂;
所述有机溶剂包含下列质量份的组分:碳酸乙烯酯30~35份、碳酸甲乙酯30~50份、碳酸二乙酯5~40份、碳酸丙烯酯5~10份;
所述有机溶剂和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为1:1.3~1.46。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添加剂为碳酸亚乙烯酯,所述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质量浓度为2~2.5%;
所述添加剂和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为1:50~58。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后处理为顺次进行的静置、化成、老化和分容;
所述静置的温度为45~50℃,所述静置的时间为2~4天;
所述化成的真空度为-0.04~-0.09kpa,所述化成的温度为55~65℃,所述化成的时间为10~18h。
作为优选,所述老化的温度为45~50℃,所述老化的时间为10~20天。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将正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集流体上,得到了正极片;将负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得到了负极片;将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叠加得到了电芯;将电芯、外壳和电解液组装后,得到了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简单高效,能大规模的进行制备,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能在高温条件下良好的运行,容量保持率高,可有效循环,保证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1)将正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得到正极片;
(2)将负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得到负极片;
(3)将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叠加,得到电芯;
(4)将电芯装入外壳后注入电解液,经过后处理,即得所述锂离子电池。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中正极浆料优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溶剂和导电剂。
在本发明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优选为碳包覆的磷酸铁锂,磷酸铁锂碳包覆层的厚度优选为3~5nm,进一步优选为3.4~4.6nm,更优选为3.8~4.2nm。
在本发明中,所述碳包覆的磷酸铁锂作为正极可有效的增加离子导通性,防止磷酸铁锂金属和电解液在高温下接触,导致金属溶出。
在本发明中,所述溶剂优选为水,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0.5~0.9,进一步优选为1:0.6~0.8,更优选为1:0.65~0.75。
在本发明中,所述导电剂优选包含KS-6和SP,所述KS-6和SP的质量比优选为1:2~3,更优选为1:2.4~2.6;所述导电剂和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优选为1:20~30,进一步优选为1:22~28,更优选为1:24~26。
在本发明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溶剂和导电剂优选进行混合得到正极浆料,所述混合的方式优选为分散,所述分散的线速度优选为10~20m/s,进一步优选为12~18m/s,更优选为14~16m/s;所述分散的时间优选为100~140min,进一步优选为110~130min,更优选为115~125min。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中粘结剂的原料优选为丙烯腈类聚合物和羧基类聚合物,所述丙烯腈类聚合物和羧基类聚合物优选进行交联反应得到粘结剂;所述羧基类聚合物和丙烯腈类聚合物的质量比优选为1:3~5,更优选为1:3.5~4.5;所述羧基类聚合物和丙烯腈类聚合物优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聚合物,所述交联反应优选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条件下进行。
在本发明中,所述正极集流体优选为涂炭铝箔,所述涂炭铝箔中铝箔的厚度优选为10~16μm,进一步优选为11~15μm,更优选为12~14μm;所述涂炭铝箔中涂炭的厚度优选为0.5~2μm,进一步优选为0.8~1.8μm,更优选为1.2~1.4μm。
在本发明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和涂炭铝箔中铝箔的质量比优选为1:7~9,进一步优选为1:7.2~8.8,更优选为1:7.6~8.4。
在本发明中,所述正极集流体采用涂炭铝箔,增加集流体的导通性,爆整集流体的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负极浆料优选包含负极物质、溶剂和导电剂。
在本发明中,所述负极物质优选为石墨,所述石墨的石墨化度优选为90~95%,进一步优选为91~94%,更优选为92~93%。
在本发明中,所述石墨优选为石油焦煅烧的1次粒子,所述煅烧的温度优选为2500~3500℃,进一步优选为2600~3400℃,更优选为2800~3200℃。
在本发明中,所述负极为煅烧石油焦后得到的石墨,解决了石墨在高温下的膨胀和结晶结构坍塌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所述溶剂优选为水,所述负极物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0.5~0.9,进一步优选为1:0.6~0.8,更优选为1:0.65~0.75。
在本发明中,所述导电剂优选包含KS-6和SP,所述KS-6和SP的质量比优选为1:2~3,进一步优选为1:2.2~2.8,更优选为1:2.4~2.6;所述导电剂和负极物质的质量比优选为1:20~30,进一步优选为1:22~28,更优选为1:24~26。
在本发明中,所述负极集流体无特殊要求,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材质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负极物质、溶剂和导电剂优选进行混合得到负极浆料,所述混合的方式优选为分散,所述分散的线速度优选为10~20m/s,进一步优选为12~18m/s,更优选为14~16m/s;所述分散的时间优选为100~140min,进一步优选为110~130min,更优选为115~125min。
在本发明中,所述负极物质和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优选为1:1~3,进一步优选为1:1.2~2.8,更优选为1:1.6~2.4。
在本发明中,所述粘结剂的原料优选为丙烯腈类聚合物和羧基类聚合物,所述丙烯腈类聚合物和羧基类聚合物优选进行交联反应得到粘结剂;所述羧基类聚合物和丙烯腈类聚合物的质量比优选为1:3~5,更优选为1:3.5~4.5;所述羧基类聚合物和丙烯腈类聚合物优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聚合物,所述交联反应优选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条件下进行。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3)中隔膜优选为涂层隔膜,所述隔膜的基体优选为聚丙烯,所述隔膜的涂层优选为陶瓷。
在本发明中,所述陶瓷的厚度优选为3~10μm,进一步优选为4~9μm,更优选为5~8μm。
在本发明中,所述隔膜采用了涂层隔膜,隔膜基体使用的聚丙烯增加了双向拉伸和收缩性;在聚丙烯表面配有陶瓷层,采用晶体转换工艺,增加了隔膜的吸液率,保证在高温情况下,电解液的存液率。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3)中叠加优选为Z字形叠片工艺。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4)中电解液优选包含有机溶剂和添加剂。
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优选包含下列质量份的组分:碳酸乙烯酯30~35份、碳酸甲乙酯30~50份、碳酸二乙酯5~40份、碳酸丙烯酯5~10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碳酸乙烯酯优选为30~35份,进一步优选为31~34份,更优选为32~33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碳酸甲乙酯优选为30~50份,进一步优选为34~46份,更优选为38~42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碳酸二乙酯优选为5~40份,进一步优选为10~30份,更优选为15~25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碳酸丙烯酯优选为5~10份,进一步优选为6~9份,更优选为7~8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和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优选为1:1.3~1.46,进一步优选为1:1.32~1.44,更优选为1:1.36~1.40。
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采用了高沸点的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丙烯酯的混合液体,保证高温下电解液不容易蒸发。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4)中添加剂优选为碳酸亚乙烯酯,所述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质量浓度优选为2~2.5%,进一步优选为2.1~2.4%,更优选为2.2~2.3%。
在本发明中,所述添加剂和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优选为1:50~58,进一步优选为1:52~56,更优选为1:53~55。
在本发明中,所述添加剂采用碳酸亚乙烯酯,保证在高温条件下SEI膜的形成更加稳定。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4)中外壳优选为铝壳,所述外壳内部优选涂覆硅胶,所述硅胶的厚度优选为0.3~0.5μm,进一步优选为0.35~0.45μm,更优选为0.38~0.42μm。
在本发明中,所述外壳使用涂有硅胶的铝壳,增加外壳的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4)中后处理优选为顺次进行的静置、化成、老化和分容。
在本发明中,所述静置的温度优选为45~50℃,进一步优选为46~49℃,更优选为47~48℃;所述静置的时间优选为2~4天,更优选为2.5~3.5天。
在本发明中,所述化成的真空度优选为-0.04~-0.09kpa,进一步优选为-0.05~-0.08kpa,更优选为-0.06~-0.07kpa;所述化成的温度优选为55~65℃,进一步优选为56~64℃,更优选为58~62℃;所述化成的时间优选为10~18h,进一步优选为12~16h,更优选为13~15h。
在本发明中,所述化成在真空条件下进行,保证在激活过程中,SEI膜更加致密。
在本发明中,所述老化的温度优选为45~50℃,进一步优选为46~49℃,更优选为47~48℃;所述老化的时间优选为10~20天,进一步优选为12~18天,更优选为14~16天。
在本发明中,所述老化为高温下老化,保证在SEI膜初步形成的时候,增加SEI膜的高温适应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分容无特殊要求。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锂离子电池。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选用100g碳包覆层为3nm的磷酸铁锂、60g水、1g的KS-6和3g的SP在15m/s的条件下分散120min,得到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涂炭铝箔上,铝箔的厚度为16μm,涂炭的厚度为1μm,并分切成所需尺寸得到正极片。
选用50g石墨化度为92%的石墨、35g水、0.5g的KS-6和1.5g的SP在15m/s的条件下分散120min,得到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集流体上,并分切成所需尺寸得到负极片。
隔膜为涂层隔膜,且隔膜基体为聚丙烯,涂层为陶瓷;陶瓷厚度为6μm;将涂层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采用Z字形叠片工艺进行叠加,得到电芯。
外壳为铝壳且内部硅胶涂厚为0.5μm,将电芯装入外壳后注入电解液,电解液的质量为72g,其中含有30份碳酸乙烯酯、35份碳酸甲乙酯、5份碳酸丙烯酯、30份的碳酸二乙酯和质量浓度为2.5%的碳酸亚乙烯酯;在45℃下静置3天后再在-0.04kpa、60℃下真空化成14h,真空化成结束后在45℃下老化15天,老化结束后进行分容,得到锂离子电池。
将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在60℃下高温循环,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制备的电池具有很好的高温循环性能,并将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2
选用200g碳包覆层为5nm的磷酸铁锂、100g水、2.5g的KS-6和7.5g的SP在16m/s的条件下分散110min,得到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涂炭铝箔上,铝箔的厚度为10μm,涂炭的厚度为0.5μm,并分切成所需尺寸得到正极片。
选用100g石墨化度为95%的石墨、60g水、1g的KS-6和3g的SP在15m/s的条件下分散110min,得到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集流体上,并分切成所需尺寸得到负极片。
隔膜为涂层隔膜,且隔膜基体为聚丙烯,涂层为陶瓷;陶瓷厚度为10μm;将涂层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采用Z字形叠片工艺进行叠加,得到电芯。
外壳为铝壳且内部硅胶涂厚为0.3μm,将电芯装入外壳后注入电解液,电解液的质量为145g,其中含有35份碳酸乙烯酯、50份碳酸甲乙酯、10份碳酸丙烯酯、5份的碳酸二乙酯和质量浓度为2.5%的碳酸亚乙烯酯;在48℃下静置2天后再在-0.06kpa、58℃下真空化成13h,真空化成结束后在48℃下老化14天,老化结束后进行分容,得到锂离子电池。
将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在60℃下高温循环,将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3
选用100g碳包覆层为4nm的磷酸铁锂、70g水、1.25g的KS-6和3.75g的SP在18m/s的条件下分散140min,得到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涂炭铝箔上,铝箔的厚度为14μm,涂炭的厚度为2μm,并分切成所需尺寸得到正极片。
选用50g石墨化度为90%的石墨、40g水、0.5g的KS-6和1.5g的SP在16m/s的条件下分散120min,得到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集流体上,并分切成所需尺寸得到负极片。
隔膜为涂层隔膜,且隔膜基体为聚丙烯,涂层为陶瓷;陶瓷厚度为3μm;将涂层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采用Z字形叠片工艺进行叠加,得到电芯。
外壳为铝壳且内部硅胶涂厚为0.4μm,将电芯装入外壳后注入电解液,电解液的质量为71g,其中含有33份碳酸乙烯酯、30份碳酸甲乙酯、8份碳酸丙烯酯、40份的碳酸二乙酯和质量浓度为2%的碳酸亚乙烯酯;在50℃下静置3天后再在-0.05kpa、60℃下真空化成15h,真空化成结束后在50℃下老化16天,老化结束后进行分容,得到锂离子电池。
将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在60℃下高温循环,将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4
选用150g碳包覆层为4nm的磷酸铁锂、105g水、2g的KS-6和4g的SP在15m/s的条件下分散125min,得到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涂炭铝箔上,铝箔的厚度为14μm,涂炭的厚度为1μm,并分切成所需尺寸得到正极片。
选用75g石墨化度为94%的石墨、45g水、1g的KS-6和2g的SP在15m/s的条件下分散130min,得到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集流体上,并分切成所需尺寸得到负极片。
隔膜为涂层隔膜,且隔膜基体为聚丙烯,涂层为陶瓷;陶瓷厚度为6μm;将涂层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采用Z字形叠片工艺进行叠加,得到电芯。
外壳为铝壳且内部硅胶涂厚为0.4μm,将电芯装入外壳后注入电解液,电解液的质量为111g,其中含有35份碳酸乙烯酯、30份碳酸甲乙酯、5份碳酸丙烯酯、30份的碳酸二乙酯和质量浓度为2.5%的碳酸亚乙烯酯;在50℃下静置4天后再在-0.09kpa、64℃下真空化成16h,真空化成结束后在50℃下老化15天,老化结束后进行分容,得到锂离子电池。
将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在60℃下高温循环,将结果记录在表1中。
对比例
选用100g碳包覆层为1nm的磷酸铁锂、60g水、1g的KS-6和3g的SP在15m/s的条件下分散120min,得到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铝箔上,铝箔的厚度为15μm,无涂炭,并分切成所需尺寸得到正极片。
选用50g石墨化度为85%的石油焦、针状焦混合的二次粒子、35g水、0.5g的KS-6和1.5g的SP在15m/s的条件下分散120min,得到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集流体上,并分切成所需尺寸得到负极片。
隔膜为聚丙烯,无涂层陶瓷;将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采用Z字形叠片工艺进行叠加,得到电芯。
外壳为塑壳且无硅胶,将电芯装入外壳后注入电解液,电解液的质量为72g,其中含有30份碳酸乙烯酯、30份碳酸二甲酯、30份碳酸甲乙酯、10份碳酸丙烯酯和质量浓度为1.5%的碳酸亚乙烯酯;在25℃下静置3天后再在-0.04kpa、25℃下真空化成14h,真空化成结束后在25℃下老化15天,老化结束后进行分容,得到锂离子电池。
将本对比例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在60℃下高温循环,将结果记录在表1中。
表1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测试结果
电池 结果
实施例1 循环3000周,容量保持85%
实施例2 循环3200周,容量保持80%
实施例3 循环3211周,容量保持80%
实施例4 循环3110周,容量保持80%
对比例 循环800周,容量保持80%,且出现胀气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实施例1~4制备出的高温锂离子动力电池在高温循环3000周及以上时,容量保持率仍能达到80%以上,测试通过;而对比例制备出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在高温循环800周时,容量保持率即下降至80%,且出现胀气,测试不通过。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供高温下安全使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1)将正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得到正极片;
(2)将负极浆料和粘结剂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得到负极片;
(3)将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叠加,得到电芯;
(4)将电芯装入外壳后注入电解液,经过后处理,即得所述锂离子电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正极浆料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溶剂和导电剂;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碳包覆的磷酸铁锂,磷酸铁锂碳包覆层的厚度为3~5nm;
所述溶剂为水,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0.5~0.9;
所述导电剂包含KS-6和SP,所述KS-6和SP的质量比为1:2~3,所述导电剂和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为1:20~3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粘结剂的原料为丙烯腈类聚合物和羧基类聚合物;
所述正极集流体为涂炭铝箔,所述涂炭铝箔中铝箔的厚度为10~16μm,所述涂炭铝箔中涂炭的厚度为0.5~2μm;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和涂炭铝箔中铝箔的质量比为1:7~9。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负极浆料包含负极物质、溶剂和导电剂;
所述负极物质为石墨,所述石墨的石墨化度为90~95%;
所述溶剂为水,所述负极物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0.5~0.9;
所述导电剂包含KS-6和SP,所述KS-6和SP的质量比为1:2~3,所述导电剂和负极物质的质量比为1:20~30;
所述负极物质和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为1:1~3;
所述粘结剂的原料为丙烯腈类聚合物和羧基类聚合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隔膜为涂层隔膜,所述隔膜的基体为聚丙烯,所述隔膜的涂层为陶瓷;
所述陶瓷的厚度为3~10μ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电解液包含有机溶剂和添加剂;
所述有机溶剂包含下列质量份的组分:碳酸乙烯酯30~35份、碳酸甲乙酯30~50份、碳酸二乙酯5~40份、碳酸丙烯酯5~10份;
所述有机溶剂和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为1:1.3~1.46。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添加剂为碳酸亚乙烯酯,所述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质量浓度为2~2.5%;
所述添加剂和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为1:50~5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后处理为顺次进行的静置、化成、老化和分容;
所述静置的温度为45~50℃,所述静置的时间为2~4天;
所述化成的真空度为-0.04~-0.09kpa,所述化成的温度为55~65℃,所述化成的时间为10~18h。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老化的温度为45~50℃,所述老化的时间为10~20天。
10.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制备方法得到的锂离子电池。
CN202011254532.XA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3827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4532.XA CN112382795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4532.XA CN112382795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2795A true CN112382795A (zh) 2021-02-19

Family

ID=74582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4532.XA Pending CN112382795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8279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1043A1 (ja) * 2003-07-29 2005-0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14175106A (ja) * 2013-03-07 2014-09-22 Nippon Carbide Ind Co Inc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電極用バインダー、電極用スラリー、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6450047A (zh) * 2016-10-17 2017-02-22 中盐安徽红四方锂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86287A (zh) * 2017-03-27 2017-08-22 湖北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8878878A (zh) * 2018-07-05 2018-11-23 中盐安徽红四方锂电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高倍率水系磷酸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1043A1 (ja) * 2003-07-29 2005-0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14175106A (ja) * 2013-03-07 2014-09-22 Nippon Carbide Ind Co Inc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電極用バインダー、電極用スラリー、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6450047A (zh) * 2016-10-17 2017-02-22 中盐安徽红四方锂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86287A (zh) * 2017-03-27 2017-08-22 湖北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8878878A (zh) * 2018-07-05 2018-11-23 中盐安徽红四方锂电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高倍率水系磷酸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攀等: "LiCr0.1Ni0.45Mn1.45O4/Li4Ti5O12锂电池容量衰减机理的研究", 《电源技术》 *
杨德才: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 原理、设计与测试》", 31 May 20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77024B2 (ja) 真性ポリマー電池用電極
CN103811811B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用阻燃电解液及采用其制备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9817868B (zh) 一种高电压、高安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0002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33803B (zh) 微囊、包括所述微囊的隔板和包括所述隔板的电化学装置
CN111564661A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
CN110212242A (zh) 一种多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99833A (zh) 一种电化学装置
CN114094070B (zh) 一种铌酸钛包覆硬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50047A (zh) 一种高温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59951A (zh) 一种碳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化学电源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00075A (zh) 一种辐照提高锂电池负极极片中粘结剂耐电解液性能的方法
CN10528088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86218A (zh) 一种高比能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16901A (zh) 一种钠离子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85996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启动电源用方形锂离子电池及制造方法
CN10783405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555540A (zh) 一种快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CN11238279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42028B (zh) 负极材料、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19637B (zh) 集流体涂层、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812167A (zh) 一种纳米二氧化锡掺杂复合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CN114388808B (zh) 一种长循环锂离子电池
CN114614003B (zh) 一种具有双交联网络结构的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110256A (zh) 一种电锂电池的金属-氨三乙酸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