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77595B - 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77595B
CN112377595B CN202011249542.4A CN202011249542A CN112377595B CN 112377595 B CN112377595 B CN 112377595B CN 202011249542 A CN202011249542 A CN 202011249542A CN 112377595 B CN112377595 B CN 1123775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rmal
tooth
specific common
curve
in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95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77595A (zh
Inventor
梁栋
孟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2495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77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77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77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77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77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17Toothed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08Profi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齿轮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包括一对具有凸齿齿廓的凸齿小齿轮和凸齿内齿轮,所述凸齿小齿轮和凸齿内齿轮均为斜齿轮结构且啮合过程中呈点接触状态;所述凸齿小齿轮的齿面接触迹线C1与凸齿内齿轮的齿面接触迹线C2互为空间共轭曲线。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既能满足当前机电装备传动系统对高性能齿轮的需求,也可以拓展内啮合斜齿轮副接触特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齿轮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
背景技术
与外啮合齿轮传动相比,内啮合齿轮传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承载能力高等优点,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获得广泛应用。现有的内啮合渐开线齿轮传动,其接触齿面形成主要依据空间共轭曲面理论,通常为凸-凸齿廓线接触形式,存在齿面的承载能力较低、齿面间滑动率大、齿面磨损严重等问题;此外,内啮合齿轮副多采用变位齿轮方式,其设计及制造质量要求较高。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内啮合齿轮副的承载能力、可靠性、使用寿命、传动效率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利201210023841.5公开了一种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齿廓曲线设计方法,其齿廓形式为左、右对称的直线,其形成方法主要通过给定齿轮基本参数,包括齿轮模数、齿轮齿数、齿顶圆、齿根圆、分度圆齿厚、齿形半角等,设计完成外齿轮齿廓曲线,进一步通过离散点拟合逼近原则形成内齿圈共轭齿廓。
专利201410142525.9公开了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点接触齿轮啮合副,但其传动形式为外啮合,包括相互一点或多点接触啮合的凸齿齿轮和凹齿齿轮,凸、凹齿廓曲线可以为圆弧、抛物线或样条曲线,是通过法面齿廓螺旋运动方法推导形成齿面。
专利201510579956.6和201510579951.3分别公开了基于共轭曲线的多点接触圆柱齿轮啮合副以及基于共轭曲线的多点接触圆锥齿轮啮合副,其传动方式均为外啮合形式,啮合方式为凸齿齿轮齿面与凹齿齿轮齿面之间的同时多点接触。
专利201910403962.4公开了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凸-凸接触的对构齿轮,其传动方式仍然为外啮合形式,且采用凸-凸齿廓啮合点接触形式,齿面上的接触轨迹线仅为圆柱螺旋线。
上述公开的内啮合斜齿轮副接触形式单一,均无法满足齿轮副多样化需求的问题。
因此,就需要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既能满足当前机电装备传动系统对高性能齿轮的需求,也可以拓展内啮合斜齿轮副接触特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既能满足当前机电装备传动系统对高性能齿轮的需求,也可以拓展内啮合斜齿轮副接触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包括一对具有凸齿齿廓的凸齿小齿轮和凸齿内齿轮,所述凸齿小齿轮和凸齿内齿轮均为斜齿轮结构且啮合过程中呈点接触状态;所述凸齿小齿轮的齿面接触迹线C1与凸齿内齿轮的齿面接触迹线C2互为空间共轭曲线。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齿小齿轮的齿面接触迹线C1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t为空间任意曲线参数,p为螺旋参数;
所述凸齿内齿轮上的齿面接触迹线C2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为凸齿小齿轮1绕固定轴心旋转的角度;a为内啮合齿轮副之间的中心距;i21为内啮合齿轮副齿数比;λ1和λ2分别为啮合角参数;/>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y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x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齿小齿轮的齿面U1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h为在法面内空间任意曲线沿特定公法线方向第一次等距偏移至接触点位置处的距离;ρ1为经过第一次等距偏移后的曲线再次沿特定公法线方向做第二次反向等距偏移的距离;λ1和λ2分别为啮合角参数;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x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y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z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α为包络球面参数且/>0≤α<2π;
所述凸齿小齿轮的齿面U2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h为在法面内空间任意曲线沿特定公法线方向第一次等距偏移至接触点位置处的距离;ρ2为经过第一次等距偏移后的曲线再次沿特定公法线方向做第二次反向等距偏移的距离;为参数/>对参数t的求导函数;λ1和λ2分别为啮合角参数;/>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x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y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z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α为包络球面参数且/>0≤α<2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凸-凸齿廓点接触的内啮合斜齿轮副,该齿轮副继承了空间共轭曲线的啮合特点,可根据设计需求灵活选用空间曲线形式,并且具有接触强度高、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润滑油温升低、滑动率大幅降低、磨损小等特点,既能满足当前机电装备传动系统对高性能齿轮的需求,也可以拓展内啮合斜齿轮副接触特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内啮合斜齿轮副接触形式单一,无法满足齿轮副多样化需求的问题,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高性能齿轮传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的坐标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的齿面推导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的啮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包括一对具有凸齿齿廓的凸齿小齿轮1和凸齿内齿轮2,所述凸齿小齿轮1和凸齿内齿轮2均为斜齿轮结构且啮合过程中呈点接触状态;所述凸齿小齿轮1的齿面接触迹线C1与凸齿内齿轮2的齿面接触迹线C2互为空间共轭曲线。
凸齿小齿轮1的齿面接触迹线C1与凸齿内齿轮2的齿面接触迹线C2,齿面接触迹线形式多样,可根据设计需求提供适当线型,满足特定的啮合条件要求。
所述凸齿小齿轮1的齿面接触迹线C1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t为空间任意曲线参数,p为螺旋参数;
所述凸齿内齿轮2上的齿面接触迹线C2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为凸齿小齿轮1绕固定轴心旋转的角度;a为内啮合齿轮副之间的中心距;i21为内啮合齿轮副齿数比;λ1和λ2分别为啮合角参数;/>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y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x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
凸齿小齿轮1齿面U1和凸齿内齿轮2齿面U2分别由各自齿面接触迹线C1、C2沿特定公法线方向经过两次空间等距偏移及包络运动推导形成,齿廓曲线R1、R2可以根据设计需要提供不同的类型;所述凸齿小齿轮1的齿面U1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h为在法面内空间任意曲线沿特定公法线方向第一次等距偏移至接触点位置处的距离;ρ1为经过第一次等距偏移后的曲线再次沿特定公法线方向做第二次反向等距偏移的距离;λ1和λ2分别为啮合角参数;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x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y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z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α为包络球面参数且/>0≤α<2π;
所述凸齿小齿轮1的齿面U2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h为在法面内空间任意曲线沿特定公法线方向第一次等距偏移至接触点位置处的距离;ρ2为经过第一次等距偏移后的曲线再次沿特定公法线方向做第二次反向等距偏移的距离;为参数/>对参数t的求导函数;λ1和λ2分别为啮合角参数;/>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x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y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z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α为包络球面参数且/>0≤α<2π。
上述结构的齿轮副继承了空间共轭曲线的啮合特点,可根据设计需求灵活选用空间曲线形式,并且具有接触强度高、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润滑油温升低、滑动率大幅降低、磨损小等特点,既能满足当前机电装备传动系统对高性能齿轮的需求,也可以拓展内啮合斜齿轮副接触特性,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高性能齿轮传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包括一对具有凸齿齿廓的凸齿小齿轮1和凸齿内齿轮2,所述凸齿小齿轮1和凸齿内齿轮2均为斜齿轮结构且啮合过程中呈点接触状态;所述凸齿小齿轮1的齿面接触迹线C1与凸齿内齿轮2的齿面接触迹线C2互为空间共轭曲线。
如图1所示,建立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的空间坐标系,其中S(O-x,y,z)和Sp(Op-xp,yp,zp)为空间固定坐标系,S1(O1-x1,y1,z1)和S2(O2-x2,y2,z2)为分别与凸齿小齿轮1和凸齿内齿轮2固联的动坐标系。ω1和ω2分别为凸齿小齿轮1和凸齿内齿轮2的旋转角速度,和/>分别为凸齿小齿轮1和凸齿内齿轮2相对于初始位置的旋转角度。a为两齿轮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即中心距,P点为空间公共啮合点。
本实施例中,凸齿小齿轮1上空间曲线C1为渐开螺旋曲线,其表达式为:
其中,
r为渐开螺旋曲线所在基圆半径;B为齿宽;p为螺旋参数;θ为渐开螺旋曲线参数,其取值范围是θ1≤θ≤θ2
根据齿轮传动空间曲线啮合理论,凸齿内齿轮2上共轭渐开螺旋曲线C2表达式为:
式中,i21为内啮合齿轮副齿数比;λ1和λ2分别为啮合角参数;a为内啮合齿轮副之间的中心距。
图2表示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齿面推导示意图;将上述结果分别沿特定公法线方向做第一次等距偏移至接触点位置处,随后再次沿特定公法线方向做第二次反向等距偏移,这样得到的最终等距曲线为:
其中,h为在法面内渐开螺旋曲线沿特定公法线方向第一次等距偏移至接触点位置处的距离;ρ1为经过第一次等距偏移后的曲线再次沿特定公法线方向做第二次反向等距偏移的距离;
其中,h为在法面内共轭渐开螺旋曲线沿特定公法线方向第一次等距偏移至接触点位置处的距离;ρ2为经过第一次等距偏移后的曲线再次沿特定公法线方向做第二次反向等距偏移的距离。
以二次等距偏移后得到的空间等距共轭曲线为对象,进行相应的包络运动,包络运动截面可根据设计需要设定,本实施例采用球面截面形式;根据提出的计算思路和方法,得到最终的内啮合斜齿轮副齿面,如图3所示,齿面U1的方程表示为:
齿面U2的方程表示为:
最后说明的是,本文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还可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包括一对具有凸齿齿廓的凸齿小齿轮和凸齿内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小齿轮和凸齿内齿轮均为斜齿轮结构且啮合过程中呈点接触状态;所述凸齿小齿轮的齿面接触迹线C1与凸齿内齿轮的齿面接触迹线C2互为空间共轭曲线;
所述凸齿小齿轮的齿面接触迹线C1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t为空间任意曲线参数,p为螺旋参数;
所述凸齿内齿轮上的齿面接触迹线C2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为凸齿小齿轮绕固定轴心旋转的角度;a为内啮合齿轮副之间的中心距;i21为内啮合齿轮副齿数比;λ1和λ2分别为啮合角参数;/>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y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x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小齿轮的齿面U1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h为在法面内空间任意曲线沿特定公法线方向第一次等距偏移至接触点位置处的距离;ρ1为经过第一次等距偏移后的曲线再次沿特定公法线方向做第二次反向等距偏移的距离;λ1和λ2分别为啮合角参数;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x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y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z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为包络球面参数且/>0≤α<2π;
所述凸齿小齿轮的齿面U2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h为在法面内空间任意曲线沿特定公法线方向第一次等距偏移至接触点位置处的距离;ρ2为经过第一次等距偏移后的曲线再次沿特定公法线方向做第二次反向等距偏移的距离;为参数/>对参数t的求导函数;λ1和λ2分别为啮合角参数;/>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x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y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和/>分别为特定公法线在坐标系沿z方向上主法线和副法线的分量;/>为包络球面参数且/>0≤α<2π。
CN202011249542.4A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 Active CN112377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9542.4A CN112377595B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9542.4A CN112377595B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77595A CN112377595A (zh) 2021-02-19
CN112377595B true CN112377595B (zh) 2024-05-10

Family

ID=74579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9542.4A Active CN112377595B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775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8686B (zh) * 2021-11-05 2023-08-29 集美大学 一种新型仿生齿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362274A (de) * 1954-06-05 1962-05-31 Ganz Vagon Es Gepgyar Stirnzahnräderpaar mit Evolventenverzahnung
US6101892A (en) * 1997-04-10 2000-08-15 Genesis Partners, L.P. Gear form constructions
JP2006177415A (ja) * 2004-12-21 2006-07-06 Toyota Motor Corp 歯車の歯面形状の設計方法および歯車
CN101975264A (zh) * 2010-10-15 2011-02-16 重庆大学 渐开弧面齿廓的斜齿轮及其啮合副
CN102563008A (zh) * 2012-02-02 2012-07-11 佛山市顺德区中意液压有限公司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齿廓曲线设计方法
CN103122984A (zh) * 2013-02-05 2013-05-29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公共齿条的共轭齿轮副及其设计方法
CN103939575A (zh) * 2014-04-10 2014-07-23 重庆大学 基于共轭曲线的点接触齿轮、啮合副及其加工刀具
CN205841666U (zh) * 2016-06-29 2016-12-28 西华大学 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内啮合齿轮传动副
WO2017041417A1 (zh) * 2015-09-11 2017-03-16 重庆大学 基于共轭曲线的多点接触圆柱齿轮啮合副
CN109657388A (zh) * 2018-12-27 2019-04-19 重庆大学 基于线面共轭的对构齿轮啮合副及其设计方法
CN109751386A (zh) * 2019-02-14 2019-05-14 重庆模源齿轮有限公司 一种反渐开线齿轮传动啮合的设计计算方法
CN110081148A (zh) * 2019-05-15 2019-08-02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凸-凸接触的对构齿轮
CN111219447A (zh) * 2020-03-17 2020-06-02 苏州大学 一种弧面二次包络冠齿轮章动传动装置
CN215980703U (zh) * 2021-11-08 2022-03-08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空间交错轴斜齿轮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5380B2 (en) * 2000-02-29 2010-02-23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Hypoid gear design method
CN105114532B (zh) * 2015-09-08 2018-04-1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平行轴传动的凹凸弧线齿轮机构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362274A (de) * 1954-06-05 1962-05-31 Ganz Vagon Es Gepgyar Stirnzahnräderpaar mit Evolventenverzahnung
US6101892A (en) * 1997-04-10 2000-08-15 Genesis Partners, L.P. Gear form constructions
JP2006177415A (ja) * 2004-12-21 2006-07-06 Toyota Motor Corp 歯車の歯面形状の設計方法および歯車
CN101975264A (zh) * 2010-10-15 2011-02-16 重庆大学 渐开弧面齿廓的斜齿轮及其啮合副
CN102563008A (zh) * 2012-02-02 2012-07-11 佛山市顺德区中意液压有限公司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齿廓曲线设计方法
CN103122984A (zh) * 2013-02-05 2013-05-29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公共齿条的共轭齿轮副及其设计方法
CN103939575A (zh) * 2014-04-10 2014-07-23 重庆大学 基于共轭曲线的点接触齿轮、啮合副及其加工刀具
WO2017041417A1 (zh) * 2015-09-11 2017-03-16 重庆大学 基于共轭曲线的多点接触圆柱齿轮啮合副
CN205841666U (zh) * 2016-06-29 2016-12-28 西华大学 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内啮合齿轮传动副
CN109657388A (zh) * 2018-12-27 2019-04-19 重庆大学 基于线面共轭的对构齿轮啮合副及其设计方法
WO2020133650A1 (zh) * 2018-12-27 2020-07-02 重庆大学 基于线面共轭的对构齿轮啮合副及其设计方法
CN109751386A (zh) * 2019-02-14 2019-05-14 重庆模源齿轮有限公司 一种反渐开线齿轮传动啮合的设计计算方法
CN110081148A (zh) * 2019-05-15 2019-08-02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凸-凸接触的对构齿轮
CN111219447A (zh) * 2020-03-17 2020-06-02 苏州大学 一种弧面二次包络冠齿轮章动传动装置
CN215980703U (zh) * 2021-11-08 2022-03-08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空间交错轴斜齿轮副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novel method for gear tooth contact analysis and experiment validation;Cao Xuemei;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180831;第126卷;1-13 *
点接触曲线构型内啮合齿轮传动接触特性分析;梁栋;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1028;22(30);13308-13314 *
点线啮合齿轮接触静强度计算研究;黄海;机械传动;20110715;第35卷(第07期);12-15 *
齿轮传动共轭曲线原理;陈兵奎;机械工程学报;20130813;第50卷(第01期);130-13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77595A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5264B (zh) 渐开弧面齿廓的斜齿轮及其啮合副
WO2017041417A1 (zh) 基于共轭曲线的多点接触圆柱齿轮啮合副
CN110081148B (zh) 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凸-凸接触的对构齿轮
CN110020509B (zh) 一种具有变系数摆线齿廓的谐波齿轮
WO2017041416A1 (zh) 基于共轭曲线的多点接触圆锥齿轮啮合副
WO2020238075A1 (zh) 一种双圆弧有隙啮合少齿差行星传动装置
CN112377595B (zh) 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
EP2406525A1 (en) Fluctuating gear ratio 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
WO2023015948A1 (zh) 共轭摆线齿廓谐波减速器
CN202690900U (zh) 一种新型齿形的齿轮偏心传动机构
CN111637200B (zh) 一种斜齿轮行星传动机构
CN108036038A (zh) 一种圆弧抛物线多点接触的人字齿轮
CN111637193B (zh) 一种内啮合斜齿轮传动机构
CN114673764A (zh) 一种非正交椭圆环面蜗杆齿轮副
WO2013004029A1 (zh) 基于线面共轭的摆线行星传动齿轮
CN109711098B (zh) 渐开弧面齿廓的直齿锥齿轮的设计方法及齿轮啮合副
CN112377594B (zh) 一种分段式点线啮合齿轮副
CN110715036B (zh) 一种行星滚柱丝杠副的滚柱
CN212360708U (zh) 一种高强度锥齿轮
CN112283318A (zh) 一种高强度锥齿轮齿形设计方法
CN216131325U (zh)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CN110701269B (zh) 一种改善滚柱受力的行星滚柱丝杠副的滚柱
CN111963650A (zh) 一种高强度锥齿轮
CN218780715U (zh) 双导程行星滚柱丝杠副
CN116857338A (zh) 一种恒定啮合特性对构人字齿轮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