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1325U -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1325U
CN216131325U CN202120534009.6U CN202120534009U CN216131325U CN 216131325 U CN216131325 U CN 216131325U CN 202120534009 U CN202120534009 U CN 202120534009U CN 216131325 U CN216131325 U CN 2161313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center
gear mechanism
driving whee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40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扬枝
叶长坤
何超
刘雾
杨辅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1205340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13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13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13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该机构由一对平行轴线齿轮组成传动副,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由轮体和线齿组成,所述线齿端面齿廓均为参数化设计的偏心圆弧齿廓,所述线齿轮机构能在一定范围内的不同中心距条件下实现连续、稳定的无滑动传动,使得线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与两齿轮的中心距无关,传动比不受中心距误差的影响,减少中心距误差对传动性能的影响,特别适用于难以保证装配精度又对传动性能有较高要求如微传动等场合。

Description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背景技术
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与两齿轮的中心距无关,传动比不受中心距误差的影响,这就是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可分离性。目前,具有可分性的齿轮仅有渐开线齿轮,其余齿轮均不具备可分性。对于渐开线齿轮副,增大中心距,会导致其重合度降低。对于圆弧齿轮,中心距误差极大地影响了圆弧齿轮的传动性能;对于摆线齿廓的齿轮副,中心距误差极大地影响了齿轮的传动性能。总而言之,对于中心距不可分的齿轮副,中心距误差极大地影响了齿轮的传动性能。
线齿轮是陈扬枝发明的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理论的齿轮,其接触形式属于点接触。线齿轮的设计理论趋于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了平行轴,相交轴,交错轴的线齿轮副的基本设计方法,建立了线齿轮副的重合度和滑动率计算公式,线齿轮不干涉条件,等强度设计理论等。此前设计的全部的线齿轮副,均不具备中心距可分性,中心距误差影响线齿轮的传动性能。
同一啮合点上,两齿廓的线速度不相同,因而齿廓间存在滑动,齿面间相对滑动的程度称为齿轮滑动率。大的齿轮滑动率容易导致齿面的磨损或胶合破坏;小的滑动率的齿轮具有小磨损,传动效率高的优点;无滑动的齿轮副理论上无磨损,寿命高,适合一些特殊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中心距误差、滑动率对平行轴线齿轮传动性能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滑动的、中心距可分的线齿轮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该机构由一对平行轴线齿轮组成传动副,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由轮体和线齿组成,所述线齿的齿面是以所述线齿轮齿廓为轮廓,以一条接触线为路径,扫描得到的曲面,所述曲面中的每条圆柱螺旋线的螺距相等,所述线齿轮机构能在不同中心距条件下实现连续、稳定的无滑动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线齿轮齿廓为线齿轮端面与所述线齿齿面的相交线,所述线齿轮端面为与所述线齿轮轴线垂直的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齿廓均为偏心圆弧齿廓,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为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按比例放大,放大比例为传动比。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在主动轮自
身坐标系下的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21
0°≤θ≤90°
其中,参数k代表主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r代表偏心圆弧半径,n为接触线螺距有关参数,θ代表偏心圆弧变量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在从动轮自身坐标系下的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22
0°≤θ≤90°
其中,i为传动比,亦是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相较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放大倍数。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线齿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23
0°≤θ≤90°
其中,n为接触线螺距有关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线齿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24
0°≤θ≤90°
进一步地,所述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中心距可变化范围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31
当齿轮的中心距在此范围内出现变动时,所述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在变换新的主、从动接触线后,保持传动比不变; k代表主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r代表偏心圆弧半径,i为传动比。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由所述主动轮线齿围绕主动轮轮体圆周阵列形成,所述阵列数为主动轮齿数N1,所述从动轮由所述从动轮线齿围绕从动轮轮体圆周阵列形成,所述阵列数为从动轮齿数N2。
进一步地,所述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在传动过程中滑动率为零,且传动过程中齿廓无干涉现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1.中心距可分: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与两齿轮的中心距无关,传动比不受中心距误差的影响,减少中心距误差对传动性能的影响,特别适用于难以保证装配精度又对传动性能有较高要求如微传动等场合。
2.无滑动:无滑动齿轮副具有高耐磨,高寿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在变中心距前后的啮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构的坐标体系。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动线齿的端面齿廓设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动线齿齿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从动线齿齿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无滑动的、中心距可分的线齿轮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包括主动线齿1和主动轮轮体2,其中主动线齿齿数为N1,所述从动轮包括从动线齿3和从动轮轮体4,其中从动线齿齿数为N2。所述主动线齿1和从动线齿3的端面齿廓均为偏心圆弧齿廓,其中从动线齿3的偏心圆弧齿廓由主动线齿1偏心圆弧齿廓放大i倍获得,其中i为传动比。所述主动线齿1 偏心圆弧齿廓沿一条主动接触线扫描得到主动线齿齿面,所述从动线齿2偏心圆弧齿廓沿一条从动接触线扫描得到从动线齿齿面,得到的主、从动线齿齿面由不同齿轮中心距对应的主、从动接触线组成。基于此线齿结构,所提出的线齿轮机构具有中心距可分、滑动率为零的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线齿轮齿廓为线齿轮端面与所述线齿齿面的相交线,所述线齿轮端面为与所述线齿轮轴线垂直的平面,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廓均为偏心圆弧齿廓,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为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按比例放大,放大比例与传动比直接相关。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线齿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41
0°≤θ≤90°
其中,参数k代表主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r代表偏心圆弧半径,t为接触线长度参数,n为接触线螺距有关参数,θ代表偏心圆弧变量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线齿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42
0°≤θ≤90°
其中,i为传动比。
进一步地,所述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中心距可变化范围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43
当齿轮的中心距在此范围内出现变动时,所述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在变换新的主、从动接触线后,保持传动比不变。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主动线齿和从动线齿的设计。
如图2所示的空间坐标系与图1所示的齿轮传动机构相对应,具体为:o-xyz 和op-xpypzp两个空间坐标系表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在位置的固定坐标系, o1-x1y1z1和o2-x2y2z2两个空间坐标系分别为主动轮和从动轮固连,随着主动轮和从动轮一起转动,且分别与主从动轮的回转轴线重合。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以角速度ω1和ω2绕z1和z2轴旋转,从起始位置经过一段时间后,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转过φ1和φ2角。
进一步地,主动线齿的端面齿廓设计为如图3所示的偏心圆弧齿廓,其中k 为偏心距,r为偏心圆弧半径,θ为偏心圆弧变量参数。
进一步地,主动线齿端面齿廓曲线延一条接触线扫略,得到如图4中2所示的主动线齿齿面,再绕图4中轴线1阵列得到齿数为N1的主动线齿轮。
进一步地,从动线齿轮的端面齿廓由主动线齿的端面齿廓缩小传动比i倍得到,同理延一条从动接触线扫略得到如图5中4所示的从动线齿齿面,经阵列得到齿数为N2的从动线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线齿1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51
0°≤θ≤90°
其中,参数k代表主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r代表偏心圆弧半径,t为接触线长度参数,n为接触线螺距有关参数,θ代表偏心圆弧变量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线齿3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52
0°≤θ≤90°
其中,i为传动比。
所得到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中心距可变化范围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53
且传动过程中无滑动现象。
实施例1
给定主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k为30,主动轮偏心圆弧半径r为8,主动轮偏心圆弧变量参数变化范围取0°≤θ≤90°,得到确定的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
进一步地,给定接触线螺距参数为50.92,则可确定θ为0时对应的R1 0接触线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54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延所述R1 0接触线扫略,得到主动轮线齿1齿面,主动轮线齿1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61
-90°≤θ≤90°
0≤t≤1.2π
进一步地,给定传动比为0.5,从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从动轮偏心圆弧半径均为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的对应参数的0.5倍,从动轮偏心圆弧变量参数变化范围取0°≤θ≤90°,得到确定的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
进一步地,得到θ为0时对应的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66
接触线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62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延所述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67
接触线扫略,得到从动轮线齿 3齿面,从动轮线齿3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63
-90°≤θ≤90°
0≤t≤1.2π
给定主、从动齿线齿轮的齿数均为4,即可得到如图1所示的齿轮传动机构,所述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可在中心距变化范围为46.57mm-57mm连续稳定无滑动传动。
实施例2
给定主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k为50,主动轮偏心圆弧半径r为8,主动轮偏心圆弧变量参数变化范围取0°≤θ≤90°,得到确定的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
进一步地,给定接触线螺距参数为100.46,则可确定θ为0时对应的R1 0接触线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64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延所述R1 0接触线扫略,得到主动轮线齿1齿面,给定接触线长度参数变化范围取0≤t≤0.4π,主动轮线齿1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71
-90°≤θ≤90°
0≤t≤0.4π
进一步地,给定传动比为0.5,从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从动轮偏心圆弧半径均为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的对应参数的0.5倍,从动轮偏心圆弧变量参数变化范围取0°≤θ≤90°,得到确定的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
进一步地,得到θ为0时对应的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76
接触线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72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延所述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77
接触线扫略,得到从动轮线齿 3齿面,从动轮线齿3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73
-90°≤θ≤90°
0≤t≤0.4π
给定主从动轮齿数分别为10、5,即可得到实施例2平行轴线齿轮副,所述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可在中心距变化范围为75.96mm-87mm连续稳定无滑动传动。
实施例3
给定主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k为40,主动轮偏心圆弧半径r为5,主动轮偏心圆弧变量参数变化范围取0°≤θ≤90°,得到确定的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
进一步地,给定接触线螺距参数为77.94,则可确定θ为0时对应的R1 0接触线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74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延所述R1 0接触线扫略,得到主动轮线齿1齿面,给定接触线长度参数变化范围取0≤t≤0.4π,主动轮线齿1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81
-90°≤θ≤90°
0≤t≤0.4π
进一步地,给定传动比为2,从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从动轮偏心圆弧半径均为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的对应参数的2倍,从动轮偏心圆弧变量参数变化范围取0°≤θ≤90°,得到确定的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
进一步地,得到θ为0时对应的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86
接触线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82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延所述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87
接触线扫略,得到从动轮线齿 3齿面,从动轮线齿3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83
-90°≤θ≤90°
0≤t≤0.4π
给定主从动轮齿数分别为10、20,即可得到实施例3平行轴线齿轮副,所述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可在中心距变化范围为120.94mm-135mm连续稳定无滑动传动。
实施例4
给定主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k为20,主动轮偏心圆弧半径r为3,主动轮偏心圆弧变量参数变化范围取0°≤θ≤90°,得到确定的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
进一步地,给定接触线螺距参数为39.84,则可确定θ为0时对应的R1 0接触线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84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延所述R1 0接触线扫略,得到主动轮线齿1齿面,给定接触线长度参数变化范围取0≤t≤0.4π,主动轮线齿1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91
-90°≤θ≤90°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92
进一步地,给定传动比为2,从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从动轮偏心圆弧半径均为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的对应参数的2倍,从动轮偏心圆弧变量参数变化范围取0°≤θ≤90°,得到确定的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
进一步地,得到θ为0时对应的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96
接触线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93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延所述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97
接触线扫略,得到从动轮线齿 3齿面,从动轮线齿3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94
-90°≤θ≤90°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92937480000095
给定主从动轮齿数分别为8、16,即可得到实施例4平行轴线齿轮副,所述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可在中心距变化范围为60.68mm-69mm连续稳定无滑动传动。
应当理解,以上借助优化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详细说明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对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由一对平行轴线齿轮组成传动副,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由轮体和线齿组成,所述线齿的齿面是以所述线齿轮齿廓为轮廓,以一条接触线为路径,扫描得到的曲面,所述曲面中的每条圆柱螺旋线的螺距相等,所述线齿轮机构能在不同中心距条件下实现连续、稳定的无滑动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齿轮齿廓为线齿轮端面与所述线齿齿面的相交线,所述线齿轮端面为与所述线齿轮轴线垂直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廓均为偏心圆弧齿廓,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为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按比例放大,放大比例为传动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在主动轮自身坐标系下的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FDA0003392937470000011
其中,参数k代表主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r代表偏心圆弧半径,n为接触线螺距有关参数,θ代表偏心圆弧变量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在从动轮自身坐标系下的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FDA0003392937470000012
其中,i为传动比,亦是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相较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放大倍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线齿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FDA0003392937470000013
其中,n为接触线螺距有关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线齿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FDA00033929374700000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中心距可变化范围为
Figure DEST_PATH_FDA0003392937470000022
当齿轮的中心距在此范围内出现变动时,所述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在变换新的主、从动接触线后,保持传动比不变;k代表主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r代表偏心圆弧半径,i为传动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由所述主动轮线齿围绕主动轮轮体圆周阵列形成,所述阵列数为主动轮齿数N1,所述从动轮由所述从动轮线齿围绕从动轮轮体圆周阵列形成,所述阵列数为从动轮齿数N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在传动过程中滑动率为零,且传动过程中齿廓无干涉现象。
CN202120534009.6U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Active CN2161313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4009.6U CN216131325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4009.6U CN216131325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1325U true CN216131325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64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4009.6U Active CN216131325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13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0081A (zh) * 2021-03-15 2021-08-2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0081A (zh) * 2021-03-15 2021-08-2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1382B (zh) 无侧隙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机构
CN101203699A (zh) 齿轮传动结构
CN112283317B (zh) 一种圆弧摆线谐波齿型及其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2588558B (zh) 一种凹、凸环面渐开线齿轮及其设计、加工方法
CN210106521U (zh) 无侧隙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机构
CN103939575A (zh) 基于共轭曲线的点接触齿轮、啮合副及其加工刀具
US8070640B2 (en) Fluctuating gear ratio 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
JPH0474572B2 (zh)
CN216131325U (zh)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CN113032923B (zh) 一种柔轮及其齿形设计方法和谐波减速器
CN110081148B (zh) 一种基于共轭曲线的凸-凸接触的对构齿轮
CN111173896B (zh) 一种单级根切摆线活齿传动单元
CN111637200B (zh) 一种斜齿轮行星传动机构
CN113280081A (zh)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CN111156306A (zh) 一种根切活齿传动啮合副及其生成方法
US20240125374A1 (en) A non-orthogonal elliptical toroidal worm gear pair
CN113062956B (zh) 三弦活齿传动机构及其减速器
CN112377595A (zh) 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的内啮合斜齿轮副
CN111173895B (zh) 一种双级封闭式根切摆线活齿传动单元
CN210153157U (zh) 一种双圆弧有隙啮合少齿差行星传动装置
CN110645319B (zh) 一种多齿廓啮合圆柱齿轮传动
JP4203531B1 (ja) 容積流量計
CN111637193A (zh) 一种内啮合斜齿轮传动机构
CN101016945B (zh) 宽齿形接力传动齿轮
CN116624573A (zh) 一种恒定啮合特性对构外啮合圆柱齿轮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