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4179B - 导丝 - Google Patents

导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4179B
CN112334179B CN201880094695.0A CN201880094695A CN112334179B CN 112334179 B CN112334179 B CN 112334179B CN 201880094695 A CN201880094695 A CN 201880094695A CN 112334179 B CN112334179 B CN 1123341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body
guide wire
end side
distal end
fix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46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4179A (zh
Inventor
牛田圭亮
岩田尚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Inte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Inte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Inte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34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4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4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41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058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 A61M2025/09083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058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 A61M2025/09083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 A61M2025/09091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where a sheath surrounds the coil at the distal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75Guide wires having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t the distal t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4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pre-formed, e.g. specially adapted to fit with the anatomy of body channe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导丝包括芯轴、从导丝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弯曲的线圈体、以及将芯轴与线圈体固定的固定部。芯轴具有:第一接触部,其与线圈体的弯曲方向的相反侧的内侧面接触;以及第二接触部,其在比第一接触部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与线圈体的弯曲方向的内侧面接触。固定部具有:第一固定部,其在比第一接触部更靠近基端侧的位置,将芯轴与线圈体固定;以及第二固定部,其在比第二接触部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将芯轴与线圈体固定。

Description

导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丝。
背景技术
将导管等插入血管时使用的导丝已为人所熟知。在这样的导丝中,为了提高血管选择性而将导丝平稳地引导至血管内的目标部位,有时会使导丝的前端部分具有小的弯曲等形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导丝,该导丝通过在芯轴(芯线)的前端部设置板状的板状部,从而使得对导丝的前端部分的赋形变得容易。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导丝,该导丝通过在芯轴(芯构件)上设置挠性的弯曲部来提高操作自由性。专利文献3则公开了一种导丝,该导丝具有由套筒和导电性材料构成的芯轴(芯线),并具有电气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8-272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表2004-5332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2-1997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金属线圈制的导丝一般包括上述芯轴和在芯轴上卷绕线材而形成的线圈体。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使芯轴和线圈体(管状构件)的轴错开的状态下固定芯轴和线圈体。这样,可以保持赋予给导丝的形状。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导丝中,由于线圈体的刚性低,尤其是在对被赋形的部分施加负荷时,存在赋予给导丝的形状不易保持的问题。此外,专利文献1和3所述的导丝中,对赋予给导丝的形状的保持未做公开。而且,这样的课题对于插入到人体内各器官中的导丝来说是共通的,其中,人体内各器官不限于血管系统,对于插入到淋巴腺系统、胆道系统、泌尿道系统、呼吸道系统、消化器官系统、分泌腺和生殖器官等。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前端部分的赋形容易、并且使所赋予的形状容易保持的导丝。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其能够作为下述方式而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了一种导丝。导丝包括:芯轴;线圈体,其通过在所述芯轴上卷绕线材而形成,并从所述导丝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弯曲;以及固定部,其固定所述芯轴与所述线圈体;其中,所述芯轴具有:第一接触部,其与所述线圈体的所述弯曲方向的相反侧的内侧面接触;以及第二接触部,其在比所述第一接触部更靠近所述前端侧的位置,与所述线圈体的所述弯曲方向的内侧面接触,所述固定部具有:第一固定部,其在比所述第一接触部更靠近所述基端侧的位置,将所述芯轴与所述线圈体固定;以及第二固定部,其在比所述第二接触部更靠近所述前端侧的位置,将所述芯轴与所述线圈体固定。
根据该结构,芯轴在第一接触部与线圈体的弯曲方向的相反侧的内侧面接触、比第一接触部更靠近前端侧的第二接触部与线圈体的弯曲方向的内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在基端侧的第一固定部和前端侧的第二固定部的这两处固定于线圈体。因此,即使在对导丝施加减小线圈体的弯曲曲率的方向(换言之,取得弯曲的方向)的力的情况下,由于芯轴被第二固定部和第一接触部这两点支承,因此仍能够相对于所施加的力对芯轴施加拉伸力,因而能够保持线圈体的弯曲。而且,在对导丝施加增大线圈体的弯曲曲率的方向的力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以第二接触部为支点从线圈体向芯轴施加弯曲力,因此能够容易地对线圈体进一步赋形。其结果是,根据本结构,可以提供一种使前端部分的赋形容易、且所赋予的形状容易保持的导丝。
(2)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的导丝,所述第二固定部可以将所述芯轴的前端部与所述线圈体的前端部固定。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二固定部将芯轴的前端部与线圈体的前端部固定,因此能够抑制由露出的芯轴或线圈体的前端部给血管等的内壁带来的损伤。
(3)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的导丝,还可以包括外侧线圈体,该外侧线圈体通过在所述线圈体的周围卷绕线材而形成,并向所述线圈体的所述弯曲方向弯曲。根据该结构,通过形成于线圈体周围的外侧线圈体,能够将近手部分处的对导丝的操作容易地传递到前端部分。其结果是,可以提高导丝的扭矩传递性。
(4)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的导丝,还可以包括前端梢,该前端梢将所述外侧线圈体的前端部与所述芯轴的前端部固定。根据该结构,由于前端梢将外侧线圈体的前端部与芯轴的前端部固定,因此即使在设有外侧线圈体的结构中,也可以容易地对前端部分赋形,并且可以容易地保持所赋予的形状。
(5)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的导丝,所述第一固定部可以将所述芯轴与所述线圈体的基端部固定。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固定部将芯轴与线圈体的基端部固定,因此导丝的各部分的结构设计变得容易。
另外,本发明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例如,可以以导丝的制造方法等方式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图2是导丝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
图3是导丝的A-A线(图2)的截面图。
图4是导丝使用时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5是导丝使用时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
图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图8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图9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图10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
图11是导丝的B-B线(图10)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截面图。导丝1例如是将导管插入血管时使用的医疗器具,其包括芯轴10、线圈体20、前端侧固定部51、基端侧固定部52和中间固定部61。在图1中,经过导丝1的中心的轴,用轴线O(单点划线)来表示。在以后的例子中,芯轴10中、经过第三缩径部14和粗径部15的中心的轴和经过线圈体20的中心的轴,均与轴线O一致。另一方面,芯轴10中、经过细径部11、第一缩径部12和第二缩径部13的中心的轴,与轴线O不同。另外,经过第三缩径部14和粗径部15的中心的轴与经过线圈体20的中心的轴,也可以分别与轴线O不同。
并且,图1中,示出有彼此正交的X、Y、Z轴。X轴对应于导丝1的轴向,Y轴对应于导丝1的高度方向,Z轴对应于导丝1的宽度方向。图1的左侧(-X轴方向)被称为导丝1和各结构构件的“前端侧”,而图1的右侧(+X轴方向)被称为导丝1和各结构构件的“基端侧”。此外,对于导丝1和各结构构件,位于前端侧的端部被称为“前端部”或简称为“前端”,位于基端侧的端部被称为“基端部”或简称为“基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侧相当于“远位侧”,基端侧相当于“近位侧”。这几点也适用于图1以后的、显示整体结构的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在前端侧的一部分,被赋予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向+Y轴方向弯曲(屈曲)的弯曲形状(屈曲形状)。以下,导丝1的弯曲方向(+Y轴方向)也称为“弯曲方向D1”,与弯曲方向相反侧的方向(-Y轴方向)也称为“反方向D2”(图1:空心箭头D1、D2)。
芯轴10是基端侧为粗径而前端侧为细径的、前端变细的长条状构件。芯轴10可以由SUS304、SUS316等不锈钢合金;镍钛(NiTi)合金等超弹性合金;琴钢线、镍-铬系合金、钴合金、钨等材料来形成。芯轴10也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公知材料形成。芯轴10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依次具有细径部11、第一缩径部12、第二缩径部13、第三缩径部14、粗径部15。各部分的外径或长度可以任意设定。
细径部11配置在芯轴10的前端部。细径部11是芯轴10的外径最小的部分,是具有恒定外径的大致圆柱形状。本实施方式的细径部11为不弯曲的直线状,且在线圈体20的内部,以从基端侧至前端侧向弯曲方向D1倾斜的状态配置。
第一缩径部12,配置在细径部11与第二缩径部13之间。第一缩径部12是,外径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略微缩径的大致圆锥台形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缩径部12,被赋予向弯曲方向D1弯曲(屈曲)的弯曲形状(屈曲形状)。第一缩径部12在线圈体20的内部,以从基端侧至前端侧向弯曲方向D1倾斜的状态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缩径部12向弯曲方向D1的倾斜角度小于细径部11向弯曲方向D1的倾斜角度。
第二缩径部13,配置在第一缩径部12与第三缩径部14之间。第二缩径部13是,外径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略微缩径的大致圆锥台形状。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缩径部13为不弯曲的直线状,且在线圈体20的内部,以从基端侧至前端侧向弯曲方向D1相反侧(即反方向D2)倾斜的状态配置。
第三缩径部14,配置在第二缩径部13与粗径部15之间。第三缩径部14是,外径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缩径的大致圆锥台形状。粗径部15,配置在芯轴10的基端部。粗径部15是,具有大于细径部11的外径的恒定外径的大致圆柱形状。细径部11、第一缩径部12以及第二缩径部13的外侧面被后述的线圈体20覆盖。另一方面,第三缩径部14及粗径部15未被线圈体20覆盖,而是从线圈体20露出。粗径部15,在手术者把持导丝1时被使用。
线圈体20是通过将线材21螺旋状地卷绕在芯轴10上而形成的大致圆筒形状。本实施方式的线圈体20在前端侧的一部分,被赋予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向+D1弯曲(屈曲)的弯曲形状(屈曲形状)。形成线圈体20的线材21可以是由一根线材构成的单线,也可以是绞合多根线材而成的绞线。当线材21为单线时,线圈体20构成为单线圈,当线材21为绞线时,线圈体20构成为中空绞线线圈。另外,也可将单线圈与中空绞线线圈组合起来构成线圈体20。另外,为了更容易地向线圈体20赋予弯曲形状,线圈体20的至少前端侧的一部分优选为中空绞线线圈。线材21的线径与线圈体20的线圈平均直径(线圈体20的外径和内径的平均直径)可以任意设定。
线材21例如可以由SUS304、SUS316等不锈钢合金;NiTi合金等超弹性合金;琴钢线、镍-铬系合金、钴合金等放射线透过性合金;金、铂、钨、以及包含这些元素的合金(例如铂-镍合金)之类的不透射线合金形成。线材21也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公知材料形成。
前端侧固定部51配置在导丝1的前端部,并将芯轴10的细径部11的前端部与线圈体20的前端部保持为一体。前端侧固定部51可以由任意的接合剂,例如银焊料、金焊料、锌、Sn-Ag合金、Au-Sn合金等金属焊料、或环氧系粘接剂等粘接剂形成。基端侧固定部52配置在芯轴10的第二缩径部13的基端部,并将芯轴10和线圈体20的基端部保持为一体。与前端侧固定部51相同,基端侧固定部52可以由任意的接合剂形成。基端侧固定部52和前端侧固定部51既可以使用相同的接合剂,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接合剂。
中间固定部61在线圈体20的轴线O方向(X轴方向)的中间部附近,将线圈体20和芯轴10保持为一体。与前端侧固定部51相同,中间固定部61可以由任意的接合剂形成。中间固定部61和前端侧固定部51既可以使用相同的接合剂,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接合剂。在图1中,例示了1个中间固定部61,但也可以在导丝1上设置多个中间固定部61。
图2是导丝1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图3是导丝1的A-A线(图2)的截面图。图2所示的X、Y、Z轴,分别对应图1的X、Y、Z轴。这一点对于图2以后的标注了X、Y、Z轴的图也是同样的。
如图2和图3所示,芯轴10具有“第一接触部CP1”,其与线圈体20的内侧面中的、弯曲方向D1的相反侧(反向D2)的内侧面接触。在图2的例子中,第一接触部CP1设置于第一缩径部12的基端部与第二缩径部13的前端部的边界部分。但是,第一接触部CP1,例如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缩径部12的中央部分、或第二缩径部13的前端侧的一部分等任意位置。并且,如图2所示,芯轴10在比第一接触部CP1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具有与线圈体20的弯曲方向D1的内侧面接触的“第二接触部CP2”。在图2的例子中,第二接触部CP2设置于细径部11的大致中央部分。但是,第二接触部CP2,例如也可以设置在细径部11的前端侧或基端侧的一部分、或第一缩径部12的一部分等任意位置。
具有这些第一接触部CP1和第二接触部CP2的结果是,在芯轴10的前端侧,经过芯轴10的中心的轴,与导丝1及线圈体20的轴线O不同。
如图2所示,中间固定部61配置在比第一接触部CP1更靠近基端侧的位置。中间固定部61通过将以向反方向D2倾斜的状态配置的第二缩径部13的一部分进行固定,来保持第一接触部CP1处的芯轴10与线圈体20的接触状态。这样的中间固定部61,作为“第一固定部”而发挥功能。并且,前端侧固定部51配置在比第二接触部CP2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通过将以向弯曲方向D1倾斜的状态配置的细径部11的一部分(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前端部)进行固定,来保持第二接触部CP2处的芯轴10与线圈体20的接触状态。这样的前端侧固定部51作为“第二固定部”而发挥功能。
中间固定部61(第一固定部)和前端侧固定部51(第二固定部)也统称为“固定部”。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通过这两处固定部来保持第一接触部CP1和第二接触部CP2处的芯轴10与线圈体20的接触状态。另外,从前端侧固定部51的前端部到中间固定部61的前端部的长度L1(图1),例如可以根据对导丝1赋形的设想部位的长度任意设定。
图4是导丝1使用时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芯轴10在第一接触部CP1与线圈体20的弯曲方向D1的相反侧(反方向D2)的内侧面接触、且比第一接触部CP1更靠近前端侧的第二接触部CP2与线圈体20的弯曲方向D1的内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在基端侧的中间固定部61(第一固定部)和前端侧的前端侧固定部51(第二固定部)这两处固定于线圈体20。试想一下对这种导丝1的前端侧施加减小线圈体20的弯曲曲率的方向(换言之,去除弯曲的方向)的力P1(图4:带斜线阴影的箭头)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导丝1的前端侧在力P1的作用下从原位置(图4:虚线标记)向力P1的方向稍微移动(图4:实线标记)。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由于芯轴10在前端侧固定部51(第二固定部)和第一接触部CP1这两点上受到支承(图4:圆形标记),因此相对于力P1能够对芯轴10施加拉伸的力,由此,与现有的不具有第一接触部CP1的结构相比,能够保持线圈体20的弯曲。
图5是导丝1使用时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试想一下对导丝1的前端侧施加增大线圈体20的弯曲曲率的方向的力P2(图5:带格子阴影的箭头)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导丝1的前端侧在力P2的作用下从原位置(图5:虚线标记)向力P2的方向移动(图5:实线标记)。此时,由于能够以第二接触部CP2为支点从线圈体20向芯轴10施加弯曲的力(图5:圆形标记),因此与以往的不具有第二接触部CP2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对线圈体20进一步赋形。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可以提供一种使前端部分赋形容易、且使所赋予的形状容易保持的导丝。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由于前端侧固定部51(第二固定部)将芯轴10的前端部与线圈体20的前端部固定,因此,与芯轴10的前端部或线圈体20的前端部露出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前端部给血管等的内壁带来的损伤。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中,在比第二接触部CP2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还具有“第三接触部CP3”。在第三接触部CP3中,芯轴10A与线圈体20的内侧面中的、弯曲方向D1的相反侧(反方向D2)的内侧面接触。具体而言,芯轴10A设有弯曲的细径部11A,以代替直线状的细径部11。细径部11A从基端侧至前端侧,被赋予首先向弯曲方向D1弯曲(屈曲)、接着向反方向D2弯曲的弯曲形状(屈曲形状)。细径部11A通过向弯曲方向D1的弯曲而形成第二接触部CP2,通过向反方向D2的弯曲而形成第三接触部CP3。
在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中,也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芯轴10A与线圈体20的反方向D2的内侧面和弯曲方向D1的内侧面交替接触、从而形成三个接触部的情形,但是芯轴10A也可以具有与线圈体20的各内侧面交替接触的四个以上的多个接触部。
<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截面图。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还包括覆盖线圈体20外侧的外侧线圈体30。在图示的例子中,经过外侧线圈体30的中心的轴与轴线O是一致的,但也可以不同。外侧线圈体30是通过将线材31螺旋状地卷绕在线圈体20的周围而形成的大致圆筒形状。与线圈体20同样地,外侧线圈体30的前端侧的一部分被赋予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向弯曲方向D1弯曲(屈曲)的弯曲形状(屈曲形状)。外侧线圈体30的内径大于线圈体20的外径,线材31的卷绕方向与线圈体20的卷绕方向相反。当然,外侧线圈体30的线材31的卷绕方向可以与线圈体20相同,也可以是反方向以外的不同方向。线材31与线材21相同,既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绞线。另外,也可将由单线形成的单线圈和由绞线形成的中空绞线线圈组合来构成外侧线圈体30。线材31的线径可以任意设定。线材31可以由与线材21相同的材料形成。线材31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与线材21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还包括前端梢71、基端梢72、第二中间固定部81。前端梢71配置于导丝1B的前端部,并将外侧线圈体30的前端部和前端侧固定部51保持为一体。基端梢72配置于芯轴10的第二缩径部13的基端部,并将外侧线圈体30的基端部和基端侧固定部52保持为一体。第二中间固定部81设于比中间固定部61更靠近基端侧的位置,并将芯轴10、线圈体20以及外侧线圈体30的各一部分保持为一体。与前端侧固定部51相同,这些前端梢71、基端梢72、第二中间固定部81分别可以由任意的接合剂形成。前端梢71、基端梢72以及第二中间固定部81与前端侧固定部51既可以使用相同的接合剂,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接合剂。
在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中,也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而且,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通过形成在线圈体20周围的外侧线圈体30,可以将近手部分(芯轴10的粗径部15)处的对导丝1B的操作容易地传递到导丝1B的前端部分。其结果是,可以提高导丝1B的扭矩传递性。进一步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由于包括将外侧线圈体30的前端部与前端侧固定部51固定的前端梢71,因此,即使在包括外侧线圈体30的结构中,也能够容易地对导丝1B的前端部分赋形、且能够容易地保持所赋予的形状。
<第四实施方式>
图8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截面图。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的结构基础上,仅在前端侧配置线圈体20C。具体而言,线圈体20C在轴线O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体20。由于线圈体20C的基端部被中间固定部61与芯轴10保持为一体,因此在导丝1C上未形成基端侧固定部52。基端梢72C将外侧线圈体30的基端部与芯轴10(第二缩径部13)的基端部保持为一体。
在这样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中,也可以获得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由于中间固定部61(第一固定部)将芯轴10与线圈体20C的基端部固定,因此如图8所示,容易在线圈体20C的周围形成外侧线圈体30。而且,例如,可以使芯轴10的第二缩径部13的基端侧比图示的例子更粗,从而使导丝1C的各部分的结构设计变得容易。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线圈体20C的基端部通过中间固定部61与芯轴10保持为一体。但是,线圈体20C的基端部也可以通过中间固定部61以外的中间固定部(例如,第二中间固定部81)与芯轴10保持为一体。
<第五实施方式>
图9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1D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截面图。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1D,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的结构基础上,设有前端侧固定部51D以替代前端侧固定部51。前端侧固定部51D不是将细径部11的前端部,而是将细径部11的前端侧的一部分与线圈体20的前端部保持为一体。而且,前端侧固定部51D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前端侧固定部51相同,配置于比第二接触部CP2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通过将以向弯曲方向D1倾斜的状态配置的细径部11的一部分进行固定,从而作为保持第二接触部CP2处的芯轴10与线圈体20的接触状态的第二固定部而发挥功能。前端梢71D,将外侧线圈体30的前端部和芯轴10(细径部11)的前端部保持为一体。在这样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1D中,也可以获得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图10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E的前端侧的局部截面图。图11是导丝1E的B-B线(图10)的截面图。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E,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的结构基础上,芯轴10E的前端部接合有第二芯轴90。芯轴10E除了细径部11在轴线O方向上的长度较短这一点之外,与芯轴10结构相同。
第二芯轴90是具有恒定外径的大致圆柱形状。第二芯轴90是不弯曲的直线状,与细径部11相同,在线圈体20的内部、以从基端侧至前端侧向弯曲方向D1倾斜的状态配置。第二芯轴90可以由与芯轴10E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与芯轴10E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当第二芯轴90由比芯轴10E更容易塑性变形的材料形成时,可以使导丝1E的前端侧的赋形更容易,因而优选。如图11所示,第二芯轴90与芯轴10E的细径部11相接合(接合部JP)。该接合可以使用任意的接合剂,例如银焊料、金焊料、锌、Sn-Ag合金、Au-Sn合金等金属焊料、或环氧系粘接剂等粘接剂来实施。
在这样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E中,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E,通过使第二芯轴90的材料和芯轴10E的材料不同,可以改变导丝1E前端部分的可塑性。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所述的变形。
[变形例1]
在上述第一~第六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导丝1、1A~1E的结构。但是,导丝的结构可以进行各种改变。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对导丝作为将导管插入血管时使用的医疗器具进行了说明,但是其也可以构成为插入人体内各器官的导丝,这里,人体内各器官包括淋巴系统、胆道系统、泌尿系统、呼吸道系统、消化系统、分泌腺和生殖器官等。例如,导丝也可以不设置第三缩径部和粗径部,而是整个芯轴被线圈体覆盖的结构。
[变形例2]
在上述第一~第六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芯轴10、10A、10E的结构。但是,芯轴的结构可以进行各种变化。例如,也可以不对芯轴的细径部、第一缩径部、第二缩径部进行区分,而是整体构成为具有恒定外径的细径部,也可以整体构成为外径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缩径的缩径部。例如,芯轴的细径部、第一缩径部、第二缩径部也可以是分别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后,再将它们接合起来的结构。例如,芯轴的细径部、第一缩径部、第二缩径部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大致圆形形状,例如可采用诸如大致矩形形状、大致椭圆形形状、大致多边形形状等任意形状。例如,在比第三缩径部更靠近基端侧的位置,芯轴可以由接合起来的多个芯轴构件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各芯轴构件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
[变形例3]
在上述第一~第六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线圈体20、20C及外侧线圈体30的结构。但是,线圈体及外侧线圈体的结构可以进行各种改变。例如,线圈体和外侧线圈体中的至少一方,可以构成为在相邻线材之间没有间隙的紧密卷绕,也可以形成为在相邻线材之间具有间隙的疏松卷绕,还可以是紧密卷绕和疏松卷绕混合的结构。而且,线圈体和外侧线圈体中的至少一方还可以包括树脂层,该树脂层由例如,具有疏水性的树脂材料、具有亲水性的树脂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涂覆而成。例如,对于线圈体和外侧线圈体中的至少一方,线材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不是大致圆形。
[变形例4]
上述第一~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1A~1E的结构、以及上述变形例1~3的导丝的结构还可以适当组合。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设有第三接触部CP3的结构)、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E(设有第二芯轴的结构)中,也可以设有第三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外侧线圈体。同样地,在第二、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A、E中,也可以设有第四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在轴线O方向上的长度较短的线圈体。同样地,在第二、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A、E中,也可以设有第五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前端侧固定部。例如,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设有在轴线O方向上的长度较短的线圈体的结构)中,也可以设有第五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前端侧固定部。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变形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形态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示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以及权利要求请求范围之内所作的变形、改进以及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其技术特征如果在本说明书中没有被描述为不可或缺,则可以进行适当删除。
附图标记说明
1、1A~1E…导丝
10、10A、10E…芯轴
11、11A…细径部
12…第一缩径部
13…第二缩径部
14…第三缩径部
15…粗径部
20、20C…线圈体
21…线材
30…外侧线圈体
31…线材
51、51D…前端侧固定部
52…基端侧固定部
61…中间固定部
71、71D…前端梢
72、72C…基端梢
81…第二中间固定部
90…第二芯轴

Claims (7)

1.一种导丝,所述导丝包括:
芯轴;
线圈体,所述线圈体通过在所述芯轴上卷绕线材而形成,并从所述导丝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弯曲;以及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将所述芯轴与所述线圈体固定;其中,
所述芯轴在没有外力施加于所述导丝的状态下,具有:
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线圈体的弯曲方向的相反侧的内侧面接触;以及
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在比所述第一接触部更靠所述前端侧的位置,与所述线圈体的所述弯曲方向的内侧面接触,
所述固定部具有: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在比所述第一接触部更靠近所述基端侧的位置,将所述芯轴与所述线圈体固定;以及
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在比所述第二接触部更靠近所述前端侧的位置,将所述芯轴与所述线圈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部将所述芯轴的前端部与所述线圈体的前端部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丝,所述导丝还包括外侧线圈体,所述外侧线圈体通过在所述线圈体的周围卷绕线材而形成、且向所述线圈体的所述弯曲方向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丝,所述导丝还包括前端梢,所述前端梢将所述外侧线圈体的前端部与所述芯轴的前端部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丝,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部将所述芯轴与所述线圈体的基端部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丝,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部将所述芯轴与所述线圈体的基端部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丝,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部将所述芯轴与所述线圈体的基端部固定。
CN201880094695.0A 2018-06-29 2018-06-29 导丝 Active CN1123341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4867 WO2020003503A1 (ja) 2018-06-29 2018-06-29 ガイドワ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4179A CN112334179A (zh) 2021-02-05
CN112334179B true CN112334179B (zh) 2022-12-30

Family

ID=68984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4695.0A Active CN112334179B (zh) 2018-06-29 2018-06-29 导丝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1535B2 (zh)
EP (1) EP3815732B1 (zh)
JP (1) JP7184890B2 (zh)
CN (1) CN112334179B (zh)
WO (1) WO202000350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52740A (en) * 1966-05-31 1969-07-01 Us Catheter & Instr Corp Spring guide manipulator
US4958642A (en) 1988-11-02 1990-09-25 Cardiometrics, Inc. Guide wire assembly with electrical functions and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for use therewith
US5480382A (en) * 1989-01-09 1996-01-02 Pilo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Steerable medical device
US5147317A (en) * 1990-06-04 1992-09-15 C.R. Bard, Inc. Low friction varied radiopacity guidewire
JPH0737199U (ja) * 1993-12-24 1995-07-11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ー
WO1998018516A1 (en) * 1996-10-30 1998-05-07 C.R. Bard, Inc. Vascular guidewire with axisymmetric steering and spring forming elements
WO2000065987A1 (en) * 1999-04-30 2000-11-09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Guidewire
ATE287747T1 (de) 2000-10-03 2005-02-15 Cook William Europ Führungsdraht
US7128718B2 (en) * 2002-03-22 2006-10-31 Cordis Corporation Guidewire with deflectable tip
ATE480286T1 (de) * 2002-07-25 2010-09-15 Boston Scient Ltd Medizinische vorrichtung zur navigation durch die anatomie
JP4186689B2 (ja) * 2003-04-18 2008-11-26 ニプロ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2007075531A (ja) * 2005-09-16 2007-03-29 Piolax Medical Device:Kk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JP5013547B2 (ja) * 2009-06-16 2012-08-29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JP5273820B2 (ja) * 2010-08-10 2013-08-28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AU2011310539B2 (en) * 2010-09-29 2014-07-31 St. Jude Medical Coordination Center Bvba Sensor guide wire
JP5783635B2 (ja) * 2012-04-26 2015-09-24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6148587B2 (ja) * 2013-09-24 2017-06-14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6008451B2 (ja) * 2013-11-05 2016-10-19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2018027221A (ja) 2016-08-18 2018-02-22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2019150317A (ja) * 2018-03-02 2019-09-12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93838A1 (en) 2021-04-01
JP7184890B2 (ja) 2022-12-06
WO2020003503A1 (ja) 2020-01-02
EP3815732A1 (en) 2021-05-05
JPWO2020003503A1 (ja) 2021-06-10
EP3815732A4 (en) 2022-03-16
US11931535B2 (en) 2024-03-19
CN112334179A (zh) 2021-02-05
EP3815732B1 (en) 2023-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93632B2 (ja)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EP2881136B1 (en) Guidewire
WO2021038845A1 (ja) ガイドワイヤ、及び、ガイ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JP7269934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CN112368043B (zh) 导丝及制造导丝的方法
CN112334179B (zh) 导丝
US20210093839A1 (en) Guide wire
CN112312955B (zh) 导丝
JP7389123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WO2020084677A1 (ja) 中空コイル、ダイレータ、および、ガイドワイヤ
WO2023120406A1 (ja) ガイドワイヤ、及び、ガイ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JP7261879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WO2022137367A1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2022166396A (ja) ガイドワイヤ
WO2024106172A1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2024003438A (ja) コイル体および医療機器
CN112312954A (zh) 导丝
CN114502230A (zh) 导丝
JP2022078561A (ja) ガイドワ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