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7618B - 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 - Google Patents
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17618B CN112317618B CN202011082455.4A CN202011082455A CN112317618B CN 112317618 B CN112317618 B CN 112317618B CN 202011082455 A CN202011082455 A CN 202011082455A CN 112317618 B CN112317618 B CN 1123176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male die
- side wall
- outer plate
- ma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0—Die sets; Pillar gui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88—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other parts for vehicles, e.g. cowlings, mud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包括底座、第一模座及第二模座,底座上限定出供侧围外板安装的加工区域,第一模座及第二模座设于加工区域的两侧,第一模座和/或第二模座相对底座活动设置,以使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有相互靠近和远离的活动行程;第一模座包括在靠近和远离第二模座的前后向活动设置的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以在第一凸模、第二凸模均与第二模座靠近后,共同挤压成型侧围外板的第一凹槽。通过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依次靠近第二模座挤压第一凹槽,避免靠近时负角带来干涉,同时使得第一凹槽处的实际接触挤压面变大,避免了侧整形时向上的侧向力,从而避免出现外观面回弹变形、凹陷或波浪的面品质量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冲压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快速发展,轿车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款式造型越来越多样化。汽车外覆盖件作为消费者直接可视部件,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车品质。侧围外板是整车中尺寸最大的外覆盖件,长宽尺寸均较大,结构造型复杂、深度大,成形工序多,较多位置的造型需要通过翻边整形、侧翻边整形实现。
现有技术中,A柱部分与上部主体部分为两个侧整形冲压方向,由于A柱产品断面结构为边缘开口小,内部空间大的结构,采用活动凸模符型,但该种结构在侧整冲压工作方向上必然后形成负角,因此活动凸模运动方向上与产品干涉部分的符型面需要加工切除,凸模的实际接触符型面区域较小,易导致侧整形时向上侧向力使得使用后侧整间隙变大,整形后外观面容易回弹变形,出现凹陷或波浪的面品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旨在解决传统整形侧围外板时外观容易回弹变形,出现凹陷或波浪的面品质量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限定出用于供侧围外板安装的加工区域;以及,
第一模座及第二模座,分设于所述加工区域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模座和/或所述第二模座相对所述底座活动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模座和所述第二模座具有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活动行程;
其中,所述第一模座包括在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二模座的前后向上活动设置的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以在所述第一凸模与所述第二模座相互靠近后,且所述第二凸模与所述第二模座相互靠近时,共同挤压成型所述侧围外板的第一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模与所述第二凸模自左至右并排设置;
所述第一凸模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凸模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凸模。
可选地,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凸模和所述第二凸模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主驱动块,沿所述左右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主驱动块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凸模及所述第二凸模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
第一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主驱动块连接,以在所述主驱动块沿所述左右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凸模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以及,
第二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且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在所述左右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主驱动块连接,以在所述主驱动块沿左右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凸模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
其中,第二传动组件有效工作开始时间位于第一传动组件有效工作运动结束之后,即所述第一凸模前后运动到位之后开始。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主驱动块的第一安装面的第一驱动块、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凸模的第一传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与所述第一传动块具有相对设置的滑动面,所述第一驱动块的滑动面与所述第一传动块的滑动面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块的滑动面与所述第一传动块的滑动面至少其中之一在自右至左的方向上先朝左延伸后呈逐渐朝后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主驱动块的第二安装面的第二驱动块、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凸模的第二传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与所述第二传动块具有相对设置的滑动面,所述第二驱动块的滑动面与所述第二传动块的滑动面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块的滑动面与所述第二传动块的滑动面至少其中之一在自右至左的方向上先朝左延伸后呈逐渐朝后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模座还包括用于对应所述侧围外板的第二凹槽设置的侧整镶块,侧整镶块具有靠近所述加工区域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用于与所述侧围外板的第二凹槽的槽内壁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模座还包括用于对应所述侧围外板的下板设置的压料芯,压料芯在靠近和远离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加工区域的方向上活动设置,以在靠近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加工区域时,与所述侧围外板的下板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座还包括限位螺栓,所述第二凸模沿前后向贯设有通孔,所述限位螺栓设于所述第一凸模且穿设于所述通孔,并在所述第二凸模沿前后向移动时,限制所述第二凸模的移动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座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凸模和所述第二凸模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限位螺栓,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模、所述第二凸模外的限位螺栓头部相抵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侧围外板相对两侧设置相对活动的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二者在相互靠近时对侧围外板进行挤压成型,其中,第一模座设为包括用于挤压成型第一凹槽的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依次挤压第一凹槽,可以避免整形方向负角带来的干涉,同时增加了第二凸模与第一模座配合,第一模座在第一凹槽处的实际接触挤压面区域变大,避免了侧整形时向上的侧向力,从而有效避免使用后侧整间隙增大,出现的外观面回弹变形、凹陷或波浪的面品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汽车侧围外板产品总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B-B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部分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第一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二凸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运动过程模面端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端面截面线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工作时闭合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工作时打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汽车工业快速发展,轿车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款式造型越来越多样化。汽车外覆盖件作为消费者直接可视部件,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车品质。侧围外板200是整车中尺寸最大的外覆盖件,长宽尺寸均较大,结构造型复杂、深度大,成形工序多,较多位置的造型需要通过翻边整形、侧翻边整形实现。
现有技术中,A柱部分与上部主体部分为两个侧整形冲压方向,由于A柱产品断面结构为边缘开口小,内部空间大的结构,采用活动凸模符型,但该种结构在侧整冲压工作方向上必然后形成负角,因此活动凸模运动方向上与产品干涉部分的符型面需要加工切除,凸模的实际接触符型面区域较小,易导致侧整形时向上侧向力使得使用后侧整间隙变大,整形后外观面容易回弹变形,出现凹陷或波浪的面品质量问题。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侧围外板200产品的侧整工序模面图,图2为侧围外板200A柱部分的截面示意图,侧围外板200的A柱部分为本发明对应加工的部分,以下统称为侧围外板200。所述侧围外板200包括第一凹槽210、第二凹槽220和下板230,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220的槽口朝向相反且成有夹角设置,故第一凹槽210与第二凹槽220的方向不同,第二凹槽220位于第一凹槽210和下板230之间,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220相邻共用一个侧壁使得所述第一凹槽210内部形成锐角240,导致第一凹槽210的槽口小,内部空间大,挤压成型过程中形成负角。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100,图3至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100一实施例。所述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100包括底座1、第一模座2和第二模座3,所述底座1上限定出用于供侧围外板200安装的加工区域11,第一模座2和第二模座3分设于所述加工区域1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模座2和/或所述第二模座3相对所述底座1活动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模座2和所述第二模座3具有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活动行程;其中,所述第一模座2包括在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二模座3的前后向上活动设置的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以在所述第一凸模21与所述第二模座3相互靠近后,且所述第二凸模22与所述第二模座3相互靠近时,共同挤压成型所述侧围外板200的第一凹槽210。
通过在侧围外板200相对两侧设置相对活动的第一模座2和第二模座3,二者在相互靠近时对侧围外板200进行挤压成型,其中,第一模座2设为包括用于挤压成型第一凹槽210的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依次运动到位后共同挤压第一凹槽210,可以避免整形方向负角带来的回退运动干涉,同时增加了第二凸模22与第一模座2配合,第一模座2在第一凹槽210处的实际接触压料面区域变大,避免侧整形过程板料攒动变形,同时在侧整形过程中通过第二凸模22与第一模座2抵接配合,也避免了侧整形时向上的侧向力,从而有效避免使用后侧整间隙增大,出现的外观面回弹变形、凹陷或波浪的面品质量问题。
具体地,第一模座2包括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其中,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的模面构成第一凹槽210的形状。第二模座3包括设有与第一凹槽210相适配的压料模具34,侧围外板200置于第一模座2和第二模座3之间,加工第一凹槽210时,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朝向第一凹槽210方向运动,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的模面与压料模具34相抵触将第一凹槽210区域板料压紧,共同作用挤压出第一凹槽210。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凸模21与所述第二凸模22自左至右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凸模21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1,所述第二凸模22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凸模21。通过第一凸模21与第二凸模22自左至右并排设置,并且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在前后向上活动安装,在挤压第一凹槽210时,由于整形后第一凹槽210的槽口小,内部空间大形成负角的结构,可以使得第一凸模21先进入第一凹槽210内起到符型凸模的作用,第一凹槽210的锐角240挤压成型,再通过第二凸模22进入第一凹槽210内工作,起到符型凸模的作用,如此,第二凸模22与第一凸模21分开进入第一凹槽210内,可以顺利进入及退出,不会受到负角的影响。同时,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的模面共同作用于第一凹槽210内,充分与第一凹槽210槽内壁符型接触,使压料面积明显面增大,有效避免侧整形过程板料攒动变形,同时在侧整形过程中通过第二凸模22与压料模具34抵接配合,也消除了侧整形时向上的挤压力,从而有效避免使用后侧整间隙增大,出现的外观面回弹变形、凹陷或波浪的面品质量问题。
如图8所示,第一凸模21在前后方向朝向第一凹槽210运动时,带动第二凸模22一起运动,由于第一凸模21与第二凸模22在左右向并排设置,故第一凸模21运动到位后会带动第二凸模22朝前运动的同时也向左移动,该运动阶段过程中,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无相对运动,即第一凸模21运动至第一凹槽210后,第二凸模22运动至图中虚线位置,随后第二凸模22向前运动进入第一凹槽210内,第二凹槽220整形工作完成后,第一凸模21及第二凸模22回退过程为进入时的逆过程,如此,第一凸模21及第二凸模22分开逐次退出第一凹槽就不会出现第一凹槽210的槽口过小而无法退出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100,还包括驱动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4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凸模21和所述第二凸模22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通过驱动装置4驱动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在前后向活动,对第一凹槽210制件型面进行压料以及对第二凹槽220进行挤压成型,可以加工提高效率和控制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主驱动块41、第一传动组件42和第二传动组件43,主驱动块41沿所述左右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1,所述主驱动块41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凸模21及所述第二凸模22设置的第一安装面411及第二安装面412;第一传动组件42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411,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2与所述主驱动块41连接,以在所述主驱动块41沿所述左右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凸模21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第二传动组件43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412,且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2在所述左右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二传动组件43与所述主驱动块41连接,以在所述主驱动块41沿所述左右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凸模22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
通过将第一传动组件42和第二传动组件43分设在主驱动块41的第一安装面411和第二安装面412上,且将第一传动组件42与第二传动组件43间隔设置,使得第二传动组件43有效工作开始时间位于第一传动组件42有效工作运动结束之后,即所述第一凸模21前后运动到位之后开始。有助于第一凸模21运动时,第二凸模22随第一凸模21运动到预设位置处,待第一凸模21运动到位后,第二凸模22在继续向前运动,此时,第一凸模21能保持不动。
具体地,主驱动块41沿左右向可移动的安装于底座1,可以通过气缸驱动其移动,也可以通过电机与滚珠丝杠结合共同驱动,或者利用直线导轨或者同步带传动,为主驱动块41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2包括设于所述主驱动块41的第一安装面411的第一驱动块42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凸模21的第一传动块422,所述第一驱动块421与所述第一传动块422具有相对设置的滑动面,所述第一驱动块421的滑动面与所述第一传动块422的滑动面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块421的滑动面与所述第一传动块422的滑动面至少其中之一在自右至左的方向上先朝左延伸后呈逐渐朝后倾斜设置。
通过滑动面设置倾斜的斜面段和自右至左延伸的平面段是为了配合第一凸模21的动作形式,第一凸模21先通过斜面段配合,在第一驱动块421的斜面段与第一传动块422的斜面相对滑动时,第一凸模21在前后向移动,第一驱动块421的平面段与第一传动块422的平面段相对滑动时,第一凸模21保持静止不动。第一驱动块421和第一传动块422在主驱动块41的第一安装面411上间隔布置有多个,通过第一驱动块421和第一传动块422的斜面段配合驱动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整体共同运动,并使第一凸模21运动到位,使得第一凸模21上的模面起到凸模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传动组件43包括设于所述主驱动块41的第二安装面412的第二驱动块431、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凸模22的第二传动块432,所述第二驱动块431与所述第二传动块432具有相对设置的滑动面,所述第二驱动块431的滑动面与所述第二传动块432的滑动面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块431的滑动面与所述第二传动块432的滑动面至少其中之一在自右至左的方向上先朝左延伸后呈逐渐朝后倾斜设置。同理,第二驱动块431的斜面段与第二传动块432的斜面相对滑动时,第二凸模22在前后向移动,第二驱动块431的平面段与第二传动块432的平面段相对滑动时,第二凸模22保持静止不动。第一安装面411与第二安装面412呈一定夹角设置,工作时,第二驱动块431与第二传动块432在第一凸模21运动到位后开始运动,实现第二凸模22单独朝向第一凹槽210运动,相对第二凸模22第一次随第一凸模21运动后,第二传动组件43使得第二凸模22实现变向运动,使得第二凸模22运动至第一凹槽210内与第一凸模21合并共同作用于第一凹槽210。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模座3还包括用于对应所述侧围外板200的第二凹槽220设置的侧整镶块31,侧整镶块31具有靠近所述加工区域11的抵接面32,所述抵接面32用于与所述侧围外板200的第二凹槽220的槽内壁相抵接。由于第二凹槽220与第一凹槽210的槽口方向相反且呈夹角设置,所以第二模座3还包括侧整镶块31用于从第二凹槽220的槽口方向对侧围外板200进行侧整形,利用侧整镶块31的抵接面32与第二凹槽220的槽内壁抵接成型。侧整镶块31单一的冲压方向,单一方向的冲压方向侧整运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角度冲压交接位置出现挤料、起皱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述,所述第二模座3还包括用于对应所述侧围外板200的下板230设置的压料芯33,压料芯33在靠近和远离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加工区域11的方向上活动设置,以在靠近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加工区域11时,与所述侧围外板200的下板230相抵接。通过将压料芯33活动设置在下板230方向上,在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运动到位后,先将压料芯33靠近下板230,压料芯33与第一凸模21进行在相对方向上对下板230进行抵接压紧,然后再利用侧整镶块31对第二凹槽220进行抵接,可以有效避免起皱,提高第二凹槽220的整形质量。
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二模座3还包括侧压料弹簧35,侧压料弹簧35安装在侧整镶块31的侧面,侧压料弹簧35抵触在压料模具34上,用于对侧围外板200第一凹槽210处侧方压料。侧压料弹簧35和压料芯33共同作用,分别对侧围外板200的两端,即第一凹槽210处和下板230处进行压料,两端压料有助于避免起皱,提高整形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座2还包括限位螺栓23,所述第二凸模22沿前后向贯设有通孔24,所述限位螺栓23设于所述第一凸模21且穿设于所述通孔24,并在所述第二凸模22沿前后向移动时,限制所述第二凸模22的移动量。由于第一凸模21与第二凸模22在前后方向上活动连接,通过在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之间设置限位螺栓23,可以实现第二凸模22整体向前运动行程的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座2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凸模21和所述第二凸模22之间的弹簧25,所述弹簧25套设于所述限位螺栓23,所述弹簧2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模21、所述第二凸模22外的限位螺栓23头部相抵接。通过在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之间设置弹簧25,可以实现第二凸模22在运动过程,通过弹簧25的弹力保证第二凸模22向前和向后运动过程平稳无晃动,提高生产运动的稳定性,同时提供回程力。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凸模21和所述第二凸模22之间还设有限位块28,所述限位块28突设于所述第一凸模21朝向所述第二凸模22的端面;或所述限位块28突设于所述第二凸模22朝向所述第一凸模21的端面。通过第一凸模21和第二凸模22之间的限位块28限制第二凸模22运动行程上的回程限位。同时,在第一凸模21上还固定安装有限位板26及固定安装在第二凸模22上的侧导板27,通过限位板26将侧导板27挡住实现对第二凸模22非运动方向上的运动限位。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冲压过程中,首先,第一凸模21受第一传动组件42驱动先运动到位,第一凸模21的模面起作用,该过程中第二凸模22与第一凸模21保持相对静止,达到如图7和图8所示的状态,此时,第二凸模22为图8中虚线位置状态。随着模具继续闭合,第二传动组件43中的第二驱动块431和第二传动块432开始接触并驱动第二凸模22运动,直到与第一凸模21合并起到整体符型凸模的作用;然后在侧整过程中,压料芯33先对下板230进行压料,防止起皱;最后在挤压过程中,随着模具的逐渐合并,侧整镶块31对第二凹槽220进行挤压成型,通过侧整镶块31单一冲压方向的侧整运动,避免了多角度冲压交接刀位置出现挤料、起皱的问题。模具闭合后,侧围外板200可实现侧整部位较大的凸模模面与压料模具34配合压料,同时避免了侧整形时向上的侧向力,避免长期使用后侧整间隙增大,回弹精度降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限定出用于供侧围外板安装的加工区域;以及,
第一模座及第二模座,分设于所述加工区域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模座和/或所述第二模座相对所述底座活动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模座和所述第二模座具有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活动行程;
其中,所述第一模座包括在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二模座的前后向上活动设置的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以在所述第一凸模与所述第二模座相互靠近后,且所述第二凸模与所述第二模座相互靠近时,共同挤压成型所述侧围外板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凸模与所述第二凸模自左至右并排设置;
所述第一凸模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凸模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凸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凸模和所述第二凸模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主驱动块,沿左右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主驱动块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凸模及所述第二凸模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
第一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主驱动块连接,以在所述主驱动块沿所述左右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凸模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以及,
第二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且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在所述左右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主驱动块连接,以在所述主驱动块沿所述左右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凸模在所述前后向上活动;
其中,第二传动组件有效工作开始时间位于第一传动组件有效工作运动结束之后,即所述第一凸模前后运动到位之后开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主驱动块的第一安装面的第一驱动块、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凸模的第一传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与所述第一传动块具有相对设置的滑动面,所述第一驱动块的滑动面与所述第一传动块的滑动面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块的滑动面与所述第一传动块的滑动面至少其中之一在自右至左的方向上先朝左延伸后呈逐渐朝后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主驱动块的第二安装面的第二驱动块、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凸模的第二传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与所述第二传动块具有相对设置的滑动面,所述第二驱动块的滑动面与所述第二传动块的滑动面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块的滑动面与所述第二传动块的滑动面至少其中之一在自右至左的方向上先朝左延伸后呈逐渐朝后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座还包括用于对应所述侧围外板的第二凹槽设置的侧整镶块,侧整镶块具有靠近所述加工区域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用于与所述侧围外板的第二凹槽的槽内壁相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座还包括用于对应所述侧围外板的下板设置的压料芯,压料芯在靠近和远离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加工区域的方向上活动设置,以在靠近所在位置处的所述加工区域时,与所述侧围外板的下板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座还包括限位螺栓,所述第二凸模沿前后向贯设有通孔,所述限位螺栓设于所述第一凸模且穿设于所述通孔,并在所述第二凸模沿前后向移动时,限制所述第二凸模的移动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座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凸模和所述第二凸模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限位螺栓,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模、所述第二凸模外的限位螺栓头部相抵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82455.4A CN112317618B (zh) | 2020-10-10 | 2020-10-10 | 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82455.4A CN112317618B (zh) | 2020-10-10 | 2020-10-10 | 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17618A CN112317618A (zh) | 2021-02-05 |
CN112317618B true CN112317618B (zh) | 2021-10-22 |
Family
ID=74314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82455.4A Active CN112317618B (zh) | 2020-10-10 | 2020-10-10 | 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17618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44088B1 (en) * | 1999-11-25 | 2003-11-11 | Ford Motor Company | Apparatus for flanging metal sheets |
CN102284620A (zh) * | 2011-07-27 | 2011-12-21 | 东莞市大忠电子有限公司 | 双孔屏蔽罩级进模具的双侧孔翻边结构 |
CN204381209U (zh) * | 2015-01-13 | 2015-06-10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侧围外板的冲压模具 |
CN104707887A (zh) * | 2015-04-14 | 2015-06-17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加工侧围外板的翻边整形机构及翻边整形模具 |
CN205798162U (zh) * | 2016-06-02 | 2016-12-14 | 重庆莱比锡实业有限公司 | 翻边模具 |
CN209918706U (zh) * | 2019-01-23 | 2020-01-10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侧整形冲压模具 |
CN110899484A (zh) * | 2019-11-27 | 2020-03-24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侧围外板的加工方法和侧围外板的侧整形模具 |
CN211539054U (zh) * | 2019-11-28 | 2020-09-22 | 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 汽车后盖上外板的翻整装置 |
CN211588260U (zh) * | 2019-12-27 | 2020-09-29 |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 汽车侧围外板的翻边成形模具 |
-
2020
- 2020-10-10 CN CN202011082455.4A patent/CN1123176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44088B1 (en) * | 1999-11-25 | 2003-11-11 | Ford Motor Company | Apparatus for flanging metal sheets |
CN102284620A (zh) * | 2011-07-27 | 2011-12-21 | 东莞市大忠电子有限公司 | 双孔屏蔽罩级进模具的双侧孔翻边结构 |
CN204381209U (zh) * | 2015-01-13 | 2015-06-10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侧围外板的冲压模具 |
CN104707887A (zh) * | 2015-04-14 | 2015-06-17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加工侧围外板的翻边整形机构及翻边整形模具 |
CN205798162U (zh) * | 2016-06-02 | 2016-12-14 | 重庆莱比锡实业有限公司 | 翻边模具 |
CN209918706U (zh) * | 2019-01-23 | 2020-01-10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侧整形冲压模具 |
CN110899484A (zh) * | 2019-11-27 | 2020-03-24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侧围外板的加工方法和侧围外板的侧整形模具 |
CN211539054U (zh) * | 2019-11-28 | 2020-09-22 | 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 汽车后盖上外板的翻整装置 |
CN211588260U (zh) * | 2019-12-27 | 2020-09-29 |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 汽车侧围外板的翻边成形模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17618A (zh) | 2021-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94515A (zh) | 汽车后桥线束支架的生产工艺以及成型、冲孔-切断模具 | |
CN111760979B (zh) | 一种汽车门锁零件多方位侧整形模具 | |
CN108435918B (zh) | 一种用于试制汽车顶盖的通用侧整形工装 | |
CN2838796Y (zh) | 薄壁钢材复合成形模具 | |
CN106378390A (zh) | 可切换式侧冲孔冲压模具 | |
CN110153290B (zh) | 一种汽车前罩外板斜楔翻边模具结构 | |
CN112317618B (zh) | 带有双级变向复合翻边整形机构的侧围外板模具 | |
CN212598338U (zh) | 汽车梁的负角成型机构及汽车梁冲压模具 | |
CN203887049U (zh) | 汽车后桥线束支架的成型模具 | |
CN113695467B (zh) | 汽车全景天窗顶盖修整复合模具及方法 | |
CN215544164U (zh) | 一种带废料导料结构的冲孔模具 | |
CN211588260U (zh) | 汽车侧围外板的翻边成形模具 | |
CN210283115U (zh) | 联动型脱模装置及模具设备 | |
CN110076969B (zh) | 联动型脱模装置及模具设备 | |
CN207238951U (zh) | 活动式修边模具 | |
CN215237319U (zh) | 一种模具带料方向定位的防产品走位机构 | |
CN111203478A (zh) | 汽车a柱钣金件的落料整形模具 | |
CN218460634U (zh) | 一种带压料翻边修边一体的斜楔机构 | |
CN219944327U (zh) | 一种汽车罩板固定架整形模具 | |
CN221515825U (zh) | 一种安装支架冲压、翻边、翻孔连续加工模具 | |
CN217412110U (zh) | 一种冲孔模具及冲压装置 | |
CN220760726U (zh) | 改善侧围顶梁a柱转角起皱的新型模具机构 | |
CN111438243B (zh) | 一种水平翻边模具机构 | |
CN216780012U (zh) | 一种快换式模具用翻孔机构 | |
CN214022761U (zh) | 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车体局部弯折件的成型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