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5991A - 防水构件 - Google Patents

防水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5991A
CN112135991A CN201980029866.6A CN201980029866A CN112135991A CN 112135991 A CN112135991 A CN 112135991A CN 201980029866 A CN201980029866 A CN 201980029866A CN 112135991 A CN112135991 A CN 112135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waterproof
base material
waterproof member
rigid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98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5991B (zh
Inventor
藤郷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Polyma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matech Jap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matech Jap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matech Jap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35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5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5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5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 F16J15/10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with non-metallic pack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H05K5/061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sealed by a gasket held between a removable cover and a body, e.g. O-ring, pack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 F16J15/10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with non-metallic packing
    • F16J15/10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with non-metallic pack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防水构件,能够防止防水构件在贴附时破损,避免气泡等钻入,并抑制浸水。防水构件10,通过夹在第一构件17与第二构件18之间来将所述第一构件17与所述第二构件18之间封闭,具有:刚性基材12,柔软抵接构件13,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12的表面,以及粘着层14,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12背面;该防水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基材12具有表面,在所述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区域f和第二区域s,所述第一区域f是所述刚性基材12的表面的局部区域且是所述柔软抵接构件12比所述柔软抵接构件的周围突出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s是除去所述局部区域的所述刚性基材12的剩余部分的区域且是区别于第一区域f的区域,所述柔软抵接构件13在压接方向上的20%压缩应力为2~40kPa。

Description

防水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构件。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话或便携式音频播放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或在休闲用途中使用,所以有时可能会在被水弄湿的地方使用。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附加有防止水滴及尘埃渗入设备内部的防水功能。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032752号公报(专利文献1)或日本特开2008-288174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以下结构:设置有由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环状的防水构件,防止水滴及尘埃渗入壳体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327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881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近年来,电子设备越来越变得小型化及薄型化,要求能够减小防水构件对壳体或基板的负荷,并且已经开始使用低硬度材料。但是,若降低硬度来提高柔软性,则变得易于伸缩,因而容易产生形状保持性降低、可操作性变差而难以安装到电子设备上的问题。
即,非常柔软的低硬度材料有可能因变形过度而破损,如果无法充分地与壳体或基板等被粘附体压接,则需要减弱压接力,但如果这样的话,在粘着层与被粘附体之间会残留有气泡,防水性有可能降低。因此,在使用低硬度材料的情况下,若提高压接力,则有可能破坏形状,相反地,若减弱压接力,则会产生容易钻入气泡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构件,能够防止防水构件在贴附时破损,避免气泡等钻入,并抑制浸水。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形态的防水构件以如下方式构成。即,本发明的一形态构成为,一种防水构件,通过夹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来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封闭,所述防水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刚性基材,柔软抵接构件,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以及粘着层,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的背面;所述柔软抵接构件在压接方向上的20%压缩应力为2~40kPa。
对于通过夹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来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封闭的防水构件,其构成为,具有:刚性基材,柔软抵接构件,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以及粘着层,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的背面;所述柔软抵接构件在压接方向上的20%压缩应力为2~40kPa,因而当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夹持防水构件时,能够在确保柔软抵接构件的形状保持性的基础上可靠地压接粘着层。因此,能够抑制粘着层的压接不充分而使防水性受损,另外,能够防止因对柔软抵接构件施加过度的压接力而使柔软抵接构件过度变形或开裂。
本发明的一形态为,所述刚性基具有表面,在所述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是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的局部区域且是所述柔软抵接构件比所述柔软抵接构件的周围突出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除去所述局部区域的所述刚性基材的剩余部分的区域且是区别于第一区域的区域。由此,当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夹持防水构件时,第二区域被按压,从而能够可靠地压接粘着层。
本发明的一形态能够构成为,在所述刚性基材与所述粘着层之间具有缓冲层。由于在防水构件中,在所述刚性基材与所述粘着层之间具有缓冲层,所以能够缓冲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按压第二区域时产生的应力的偏差,能够均匀地压接粘着层。由此,能够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适当地夹持防水构件,能够防止气泡混入粘着层,能够更可靠地实现防水性。
本发明的一形态能够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具有薄膜层,所述薄膜层由与所述柔软抵接构件相同的材料形成。防水构件在所述第二区域具有薄膜层,该薄膜层由与所述柔软抵接构件相同的材料形成,因此,能够在刚性基材的整个表面上设置成为柔软抵接构件的材料。因而,由于柔软抵接构件和薄膜层构成为一体并粘着在刚性基材上,所以与没有薄膜层的情况相比,能够难以将柔软抵接构件从刚性基材上剥落。另外,在无意中获得作为溢边的薄膜层的情况下,通过将该溢边直接作为薄膜层,能够省去去除溢边的劳力和时间,简化制造工序,并减少次品的产生。
本发明的一形态能够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区域上不存在所述柔软抵接构件而具有露出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的刚性面。由于防水构件在所述第二区域上不存在所述柔软抵接构件而具有露出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的刚性面,所以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压接而产生的压接应力在第二区域的部分从刚性面直接到达粘着层。因而,通过将粘着层牢固地与第二构件压接,能够防止水透过防水构件的粘着层侧。
本发明的一形态能够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压接方向上观察时,所述柔软抵接构件为环状,在所述环状的两侧具有所述第二区域。防水构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压接方向上观察时,所述柔软抵接构件为环状,在所述环状的两侧具有所述第二区域,因此,也能够在柔软抵接构件的两侧通过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挟持防水构件,从而能够防止柔软抵接构件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适当地夹持防水构件,能够确保防水性。
本发明的一形态能够构成为,在所述粘着层的背面还具有防尘片。由此,除了防水功能之外,还能够对防水构件赋予防尘功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的防水构件,能够充分地压接刚性基材,能够在不损坏柔软抵接构件的情况下保持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图1中的(a)示出示意性俯视图,图1中的(b)示出图1中的(a)的1b-1b线剖视图。
图2是说明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安装到电子设备的壳体等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防水构件的相当于图1中的(a)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防水构件的相当于图1中的(a)的剖视图,图4中的(a)示出第二变形例,图4中的(b)示出第三变形例。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防水构件的相当于图1中的(a)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防水构件的相当于图1中的(a)的剖视图,图6中的(a)~图6中的(e)分别示出第五变形例~第八变形例。
图7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图7中的(a)示出示意性俯视图,图7中的(b)示出图7中的(a)的7b-7b线剖视图。
图8是说明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壳体等上的形态的说明图,图8中的(a)示出设置前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中的(b)示出设置后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说明在电子设备的壳体等之间按压来夹着防水构件的一形态的说明图,图9中的(a)是示出夹着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中的(b)是示出夹着以往的防水构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的相当于图1中的(a)的剖视图。
图11是说明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安装到电子设备的壳体等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的第一变形例的相当于图1中的(a)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的第二变形例的相当于图1中的(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外,对于各实施方式中的相同的材质、组分、制造方法、作用、效果等,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2]:
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10。防水构件10用于夹在例如电子设备的表侧的壳体与里侧的壳体之间等而将表里两侧的壳体(若将一方作为第一构件17,则将另一方作为第二构件18)密封这样的用途等,如图1所示,防水构件10具有:刚性基材12;柔软抵接构件13,设置在该刚性基材12的表面12a;粘着层14,设置在该刚性基材12的背面12b;以及缓冲层15,设置在刚性基材12与粘着层14之间。
如图1中的(b)的局部剖视图所示,在防水构件10中,形成有第一区域f和第二区域s,第一区域f是刚性基材12的表面12a的局部区域且是柔软抵接构件13比柔软抵接构件13的周围突出的区域,第二区域s是除去所述局部区域的刚性基材12的剩余部分的区域且是区别于第一区域f的区域。第一区域f是突出的柔软抵接构件13与壳体等第一构件17(或第二构件18)抵接以实现保持封闭的功能的部位,第二区域s是壳体等第二构件18(或第一构件17)与刚性基材12抵接以实现使防水构件10的粘着层14紧贴第一构件17(或第二构件18)的功能的部位。柔软抵接构件13层叠在第一区域f上。另外,构成其周围的第二区域s成为露出刚性基材12的表面12a的刚性面。
在向防水构件10压接的压接方向上,即在俯视观察时以环状形成第一区域f的情况下,如图1中的(a)所示的防水构件10那样,优选在环的两侧设置第二区域s。通过将第二区域s设置在环的两侧,能够在环的内侧和外侧的双方固定防水构件10,因此能够防止防水构件10的位置偏移,并适当地配置。
优选柔软抵接构件13的高度(H)与根部的宽度(D)的高宽比(H/D)为1以下,宽度大。在高宽比超过1的情况下,因柔软抵接构件13的柔软性而容易受水压影响,因此,柔软抵接构件13有可能因为水压而变形、倾倒或在压缩时被压弯。
在刚性基材12的背面12b侧,在与第二区域s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粘着层14。由于防水构件10在第二区域s被实质性地按压,所以通过在这样的部位具有粘着层14,能够可靠地粘着在第一构件17(或第二构件18)上。
优选缓冲层15以层叠在粘着层14上的方式设置。粘着层14是粘着在第一构件17(或第二构件18)上的部分,并且在这样的部位中产生夹持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的应力的偏差时,容易在该部分发生漏水。
接着,说明形成构成防水构件10的这些部位的材质。刚性基材12的材质除了树脂之外,也可以是金属或陶瓷,但优选为材料自身不具有伸缩性的材料。由于不在面内方向伸缩,所以提高了形状保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具有挠性。作为树脂膜,例如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聚乙烯(PE)树脂、聚丙烯(PP)树脂、聚氨酯(PU)树脂、聚酰胺(PA)树脂、聚醚砜(PES)树脂、聚醚醚酮(PEEK)树脂、三乙酰纤维素(TAC)树脂、聚酰亚胺(PI)树脂、环烯烃聚合物(COP)等。树脂膜的厚度可以为例如50~300μm。通过设置刚性基材12并与柔软抵接构件13一体化,能够提高防水构件10的可操作性。
柔软抵接构件13的材质能够使用柔软的、只要按压就会想要复原的具有弹性的各种高分子物质,除了凝胶状之外,也可以是海绵状那样的独立气泡的多孔材料。作为凝胶状的物质,能够使用双组分加成反应固化型的有机聚硅氧烷。在双组分加成反应固化型的有机聚硅氧烷中,作为A材,能够使用具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作为B材,能够使用具有Si-H基的有机聚硅氧烷。若在将混合有该双组分的有机聚硅氧烷向模具内填充之后进行加热以及固化,则会形成凝胶状并具有定形性的柔软抵接构件13。
柔软抵接构件13的压接方向的20%压缩应力为2~40kPa。该压缩应力能够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对试验片的初始厚度压缩20%(压缩至初始高度的80%的高度),维持该压缩状态并测量30秒后的负荷(N)。更具体地说,测量压缩20%时的柔软抵接构件13与压接夹具紧贴的面积(mm2),计算负荷/面积(N/mm2),从而计算出压缩应力(kPa=103N/mm2)即可。
虽然也取决于柔软抵接构件13的形状,但20%压缩应力为2~40kPa的柔软抵接构件13由JIS K6253所规定的A型硬度大致为1以下的材质形成。
作为柔软抵接构件13的材质,优选使用针入度为60~190的材质。若使用针入度略微超过60的程度的材质,则易于将20%压缩应力调整为40kPa以下,若是针入度在190以下的材质,尤其是容易使负荷变大的形状,也能够使20%压缩应力在2kPa以上。但是,由于担心太过柔软的柔软抵接构件13的强度,所以更优选针入度为60~130。
若使柔软抵接构件13的针入度为60~130的范围,则非常柔软,易于使柔软抵接构件13紧贴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使第一构件17以及第二构件18难以产生变形或破损。另一方面,若针入度小于60,则用于获得形成封闭结构所需的压缩率(约30%)的压缩负荷有可能增大,从而在第一构件17以及第二构件18上可能产生变形或破损。另外,若针入度超过130,则对柔软抵接构件13的操作变得困难。
此外,针入度为,使用JIS K2220(ISO2137)所记载的装置并在以下的试验条件下对试验片的表面进行测量而得的值。即,针入度为,使用JIS K2207所规定的形状的针来替代1/4圆锥,使针与针固定件整体的重量(即施加在试验片上的重量)为50g并在25℃条件下进行测量而得的值。针入度越大,表示柔软抵接构件13越软。作为柔软度(硬度)的指标,除了上述指标以外,还有JIS K6253(ISO7619)所规定的A类指标和E类指标,但用E类硬度表示时示出大致为0的值。
在柔软抵接构件13中,优选根据日本工业标准的JIS K6262(ISO815)测量的压缩永久变形,即,以50%~80%的范围的压缩率在70℃下放置22小时的条件下测量的压缩永久变形为5%以下。若该压缩永久变形为5%以下,则在防水构件10在第一构件17与第二构件18之间被压缩的状态下,产生与压缩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要恢复至原始形状的强弹性力。另外,尺寸稳定性优异,难以产生成型不良等问题。
另外,在柔软抵接构件13中,优选JIS K6251(ISO37)所规定的拉伸断裂强度为0.05MPa~0.15MPa,由相同的JIS K6251(ISO37)所规定的拉伸断裂伸长率在230~400%的范围内。由于具有这样的物理性质,所以柔软抵接构件13具有形状保持性,能够成型为三维形状。
柔软抵接构件13能够形成为具有自粘性的构件。因为如果柔软抵接构件13的针入度为60~130,则只要不进行非粘着处理,则具有自粘性。若具有自粘性,则能够容易地贴附在第一构件17以及第二构件18上,因而优选。另一方面,若实施了非粘着处理,则能够得到不具有自粘性的防水构件10。关于非粘着处理,能够举出通过薄膜的被覆或通过涂膜的被覆、通过粉体的被覆等。
优选柔软抵接构件13的防水性能满足与电子设备的防水性相关的标准之一的JISC0920(国际标准IEC/EN60529)所制定的保护等级(IP代码)中的IPX8。在电子设备满足比IPX7严格的条件即IPX8的情况下,即使电子设备长时间被水淹没,也能够避免电子设备内部浸水。
柔软抵接构件13也可以通过层叠至少两种以上具有不同针入度的物质来构成。例如,若将针入度为60的薄凝胶状物层叠在针入度为130的凝胶状物上,则具有针入度130的高柔软性,在维持与第一构件17以及第二构件18的随动性的同时,能够提高表面的强度,能够构成难以破损的柔软抵接构件13。
粘着层14能够使用各种粘着材料。例如,能够举出硅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天然橡胶类粘着材料、合成橡胶类粘着材料、其它粘着性树脂以及粘着性橡胶,以及由这些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构成的粘着材料,但由于因修理或部件交换等而存在将第一构件17与第二构件18分离的情况,所以优选不与第一构件17或第二构件18粘着的材质。另外,粘着层14可以仅由粘着性物质构成,但也可以是在表面具有粘着材料的双面胶带那样的结构。
缓冲层15是给防水构件10带来压缩性的部位。在第一构件17与第二构件18之间没有以优选状态夹着防水构件10的情况下,能够对按压防水构件10的应力的偏差进行缓冲,从而能够均匀地压接粘着层14。优选缓冲层15被配置在刚性基材12与粘着层14之间。通过设置该缓冲层15,能够防止在刚性基材12侧的粘着层14的表面残留气泡,能够得到更可靠的防水性能。作为这样的缓冲层15的材质,要求具有柔软性,因此能够使用海绵等连续气泡或独立气泡的多孔性树脂。
优选缓冲层15使用硬度比柔软抵接构件13硬且比刚性基材12柔软的材料。优选JIS K6253所规定的A硬度为5~90。若比A5柔软,则在对粘着层14加压时有可能变形或破损。若比A90硬,尤其是如果在防水对象设备上有凹凸,则在压接粘着层14时无法充分地对应力的偏差进行缓冲,有可能残留气泡。另外,对于缓冲层15的厚度,厚到在压接粘着层14时能够对夹持防水构件10的应力的偏差进行缓冲的程度即可。
防水构件10的大小可以根据安装防水构件10的电子设备等的第一构件17以及第二构件18的形状以及尺寸来适当地决定,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使柔软抵接构件13的厚度形成为0.3~10mm,使其宽度形成为0.3~20mm,使刚性基材12的厚度形成为0.01~0.3mm,使缓冲层15的厚度形成为0.02~1.0mm,使粘着层14的厚度形成为0.05~0.3mm,使设置在第一区域f的两侧的第二区域s的宽度分别形成为0.3~20mm。
对防水构件1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将构成为刚性基材12的树脂膜配置在模具内,在该树脂膜的规定的表面一体成型构成柔软抵接构件13的凝胶状高分子。另一方面,在构成刚性基材12的树脂膜的背面,通过双面胶带贴附有构成为缓冲层15的海绵片,且在缓冲层15的相反的一侧的面上也层叠双面胶带(附带脱模纸)。最后,能够通过将外形冲裁为产品形状来得到防水构件10。此外,对于刚性基材12与柔软抵接构件13的一体化,可以在成型柔软抵接构件13之后,通过柔软抵接构件13所具有的自粘性与刚性基材12一体化,另外,也可以使用粘接剂或底漆等使刚性基材12与柔软抵接构件13一体化。
接着,说明将防水构件10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壳体等的第一构件17或第二构件18上的安装方法。如图2中的(a)所示,防水构件10的设置有柔软抵接构件13的面与安装防水构件10用的安装夹具E接触,使防水构件10的粘着层14贴附在电子设备的一方的壳体(在这里是里侧壳体,设为第一构件17)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然后,将电子设备的另一方的壳体(这里是表侧壳体,设为第二构件18)与电子设备的刚才的壳体对位并贴附。这样,在电子设备的表里两面的壳体间按压并保持有防水构件10。
根据防水构件10,通过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按压第二区域s,能够可靠地压接粘着层14,能够抑制防水性受损。另外,能够防止仅对柔软抵接构件13施加过度的压接力,能够防止柔软抵接构件13过度变形或开裂。
第一变形例[图3]:
在图3所示的防水构件11a中,以遍及刚性基材12的背面12b的整体的方式设置粘着层14。与该粘着层14相对应地,也以遍及刚性基材12的背面12b的整体的方式设置缓冲层15。如果制造在平板状的刚性基材12上设置有缓冲层15以及粘着层14的层叠结构体,则在这样的层叠结构体的表面无论设置何种形状的柔软抵接构件13,此后都能通过切割刚性基材12来得到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11a,因此,适于制造形状变化多样的产品,能够减少制造的劳力和时间。
第二变形例[图4中的(a)]:
图4中的(a)所示的防水构件11b是没有缓冲层15的结构。防水构件11b虽然不能获得具有缓冲层15的优点,但通过具有第二区域s,与防水构件10同样地,在夹持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时,能够在第二区域s承受按压力,能够避免过度按压柔软抵接构件13。
第三变形例[图4中的(b)]:
图4中的(b)所示的防水构件11c是与防水构件11b同样地不具有缓冲层15的结构,其将粘着层14设置在刚性基材12的整个背面。与图3所示的防水构件11a同样地,若制造在平板状的刚性基材12上设置有粘着层14的层叠结构体,则在这样的层叠结构体的表面无论设置何种形状的柔软抵接构件13,此后都能通过切割刚性基材12来得到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11c,因此,适于制造形状变化多样的产品,能够减少制造的劳力和时间。另外,防水构件11c与图4中的(a)所示的防水构件11b相比,粘着层14与刚性基材12以更大的面积层叠,因此粘着层14难以从刚性基材12剥落。
第四变形例[图5]:
在图5所示的防水构件11d中,由被称为薄膜层13a的柔软抵接构件13形成的层被设置在第二区域s。即,在防水构件11d中,在通过比第二区域s突出而能够明显区别于第二区域s的第一区域f中具有柔软抵接构件13,另一方面,由与柔软抵接构件13相同的材质构成的表皮或溢边覆盖第二区域s。为了易于制造防水构件11d,该部位可以是特意地将与柔软抵接构件13相同的材质作为表皮来设置在第二区域s上的部位,也可以是在制造防水构件11d时无意地与第一区域f上的柔软抵接构件13一起产生的溢边。
在防水构件11d中,由于具有第二区域s,所以与其它防水构件10、11a~11c同样地,在第二区域s也能够承受对防水构件11d的按压力,能够避免过度按压第一区域f的柔软抵接构件13。
其它变形例[图6]:
图6示出柔软抵接构件13的形状发生变化的变形例的防水构件11e~11h。包括这样的例子,柔软抵接构件13的形状可以构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呈环状或矩形,在剖视观察时呈半圆状、梯形、三角形、矩形或这些形状的组合等各种形状。这些变形例的防水构件11e~11h也具有形成柔软抵接构件13的第一区域f之外的未形成柔软抵接构件13的第二区域s,因此,在第二区域s也能承受对防水构件11e~11h的按压力,能够避免过度按压第一区域f的柔软抵接构件13。
第二实施方式[图7]:
如图7中的(a)的俯视图以及图7中的(b)的剖视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20中,在大致矩形的刚性基材12上,在除去刚性基材12的外缘的部分设置有柔软抵接构件13。在防水构件20中,设置有柔软抵接构件13的部分是第一区域f,不具有柔软抵接构件13的刚性基材12的外缘部分是第二区域s。可以设置缓冲层15,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形态中,构成为不设置缓冲层15的结构。粘着层14设置在与第二区域s相对应的部分即刚性基材12的背面12b上的外缘的部分,呈环状。
图8示出该防水构件20的一个利用形态。如图8中的(a)所示,在内置有具有电子零件C的基板P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第一构件17)与另一方的壳体(第二构件18)之间夹着防水构件20来进行使用,如图8中的(b)所示,若将第一构件17与第二构件18组装,则柔软抵接构件13以覆盖电子零件C的方式配置。虽然已经说明了将防水构件10等用作密封垫用途的例子,但在防水构件20中,通过直接覆盖电子零件C,不仅发挥对电子零件C的防水效果,还作为电子零件C的缓冲材料发挥功能。
第三实施方式[图9]: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防水构件10是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防水构件10,但示出图9中的(a)所示的形状的第一构件17与第二构件18之间夹持防水构件10的利用形态。即,在柔软抵接构件13所抵接的第二构件18的表面,以与柔软抵接构件13相对应的方式具有略微的凹陷18a。另一方面,第一构件17的表面可以是平坦的,而在图9中的(a)中,与第二构件18同样地,具有略微的凹陷17a。作为与这样的形态的比较,图9中的(b)示出在图9中的(a)所示的第一构件17与第二构件18之间挟持以往的防水构件B的状态。
在以往的防水构件B中,在刚性基材12的表面整体设置有柔软抵接构件13,因此如图9中的(b)所示,由第一构件17与第二构件18挟持的按压力直接施加到柔软抵接构件13上。因此,在柔软抵接构件13过于柔软的情况下,无法承受该按压负荷,有可能弯折或开裂。另一方面,若通过有凹陷18a的第二构件18按压本发明的防水构件10,则如图9中的(a)所示,由第一构件17与第二构件18挟持的按压力施加在没有设置柔软抵接构件13的第二区域s,因此能够降低柔软抵接构件13所承受的按压力。因此,即使柔软抵接构件13柔软,也能够抑制其按压负荷,能够防止弯折或开裂。因此,若在图9中的(a)所示的在第一构件17与第二构件18之间夹持防水构件10的形态下使用,则能够保护柔软抵接构件13,能够在第二区域s牢固地按压防水构件10。
第四实施方式[图10、图11]:
如图10所示,相较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环状的防水构件11a(参照图3),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30的特征在于,在粘着层14的背面还设置有具有防尘功能的防尘片16。即,如图10所示,防水构件30具有:刚性基材12;柔软抵接构件13,设置在该刚性基材12的表面侧;粘着层14,设置在该刚性基材12的背面侧;缓冲层15,设置在刚性基材12与粘着层14之间;以及防尘片16,设置在粘着层14的背面侧。而且,在防尘片16的背面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构件17贴附的粘着层14′。
因此,如图11所示,若为了将在PC(个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壳体等的第一构件17上设置的开口部17b覆盖而安装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30,则防尘片16覆盖开口部17b,由此发挥防尘功能。此外,为了确保柔软抵接构件13的形状保持性以及与其他构件的紧贴性等,优选将防尘片16设置在刚性构件12的背面侧的下侧。
另外,在防水构件30中,与上述的其他防水构件10、11a~11h、20同样地,刚性基材12具有如下的表面,在该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区域f和第二区域s,第一区域f是刚性基材12的表面的局部区域且是柔软抵接构件13比柔软抵接构件13的周围突出的区域,第二区域s是除去该局部区域的刚性基材12的剩余部分的区域且是区别于第一区域f的区域。因此,当在第一构件17与第二构件18之间夹持防水构件30时,第二区域s被按压,从而能够可靠地压接粘着层14、14′。因此,能够抑制粘着层14、14′的压接不充分而使防水性受损,另外,能够防止由于对柔软抵接构件13施加过度的压接力而使柔软抵接构件13过度变形或开裂。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构件30,通过第一构件17和第二构件18按压第二区域s,能够可靠地压接粘着层14,并能够抑制防水性受损。另外,能够防止仅对柔软抵接构件13施加过度的压接力,能够防止柔软抵接构件13过度变形或开裂。而且,由于防尘片16覆盖第一构件17的开口部17b,所以能够实现防尘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防尘片16,可以使用能够使空气穿过但能够阻碍尘土和灰尘侵入的片状构件。例如,作为防尘片16,可以使用合成树脂制或金属纤维制的布、网、网状片(Mesh sheet)等。另外,当在防尘片16具有使空气穿过的孔的情况下,若开口直径为100μm以下,则尘土和灰尘难以穿过,因而优选。而且,为了提高防尘性和防水性,优选对防尘片16实施导电处理或防静电处理、防水处理等。
第一变形例[图12]:
相对于上述的图10所示的防水构件30,图12所示的防水构件30a构成为,在第二区域s上设置由被称为薄膜层13a的柔软抵接构件13形成的层,且没有设置缓冲层15。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刚性基材12的背面侧经由粘着层14设置有防尘片16,在防尘片16的背面侧设置有用于与作为被粘附对象的第一构件17粘附的粘着层14′。
即,在本变形例的防水构件30a中,在刚性基材12的背面侧经由粘着层14设置有防尘片16,且在通过比第二区域s突出而能够与第二区域s明显区别的第一区域f上具有柔软抵接构件13,另一方面,由与柔软抵接构件13相同的材质构成的表皮或溢边覆盖第二区域s。从易于制造防水构件30a的角度考虑,该部位可以是特意地将与柔软抵接构件13相同的材质作为表皮来设置在在第二区域s上的部位,也可以是在制造防水构件30a时无意地与第一区域f上的柔软抵接构件13一起产生的溢边。
在防水构件30a中,由于具有第二区域s,所以与其他防水构件10、11a~11h、20、30同样地,也能够在第二区域s承受对防水构件30a的按压力,能够避免过度按压第一区域f的柔软抵接构件13。因此,能够防止因对柔软抵接构件13施加过度的压接力而使柔软抵接构件13过度变形或开裂。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也以覆盖第一构件17的开口部17b(参照图13)的方式设置有防尘片16,因此能够实现防尘效果。
第二变形例[图13]:
相对于上述的图12所示的防水构件30a,图13所示的防水构件30b的柔软抵接构件13′以平坦的结构遍及刚性构件12的前表面。在本变形例的防水构件30b中,虽然不能得到柔软抵接构件13′具有第一区域f和第二区域s时的优点,但由于柔软抵接构件13′在压接方向上的20%压缩应力为2~40kPa,所以与上述的其他防水构件10、11a~11h、20、30、30a同样地,能够在确保柔软抵接构件13′的形状保持性的基础上抑制因粘着层14与被粘附体之间的残存气泡而导致的防水性的下降。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也以覆盖第一构件17的开口部17b(参照图13)的方式设置有防尘片16,因此能够实现防尘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示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变更实施方式、附加公知技术或将它们进行组合等,这些技术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11a~11h、20、30、30a、30b:防水构件、
12:刚性基材、
12a:(刚性基材的)表面、
12b:(刚性基材的)背面、
13、13′:柔软抵接构件、
13a:薄膜层、
14、14′:粘着层、
15:缓冲层、
f:第一区域、
s:第二区域、
16:防尘片、
17:第一构件、
17a:凹陷、
17b:开口部、
18:第二构件、
18a:凹陷、
B:(以往的)防水构件、
C:电子零件、
E:安装夹具、
P:基板。

Claims (7)

1.一种防水构件,通过夹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来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封闭,所述防水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
刚性基材,
柔软抵接构件,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以及
粘着层,设置在所述刚性基材的背面;
所述柔软抵接构件在压接方向上的20%压缩应力为2~40k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基材具有表面,在所述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是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的局部区域且是所述柔软抵接构件比所述柔软抵接构件的周围突出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除去所述局部区域的所述刚性基材的剩余部分的区域且是区别于第一区域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刚性基材与所述粘着层之间具有缓冲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水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具有薄膜层,所述薄膜层由与所述柔软抵接构件相同的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区域上不存在所述柔软抵接构件而具有露出所述刚性基材的表面的刚性面。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压接方向上观察时,所述柔软抵接构件为环状,在所述环状的两侧具有所述第二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粘着层的背面还具有防尘片。
CN201980029866.6A 2018-08-07 2019-08-06 防水构件 Active CN112135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8662 2018-08-07
JP2018148662 2018-08-07
PCT/JP2019/030834 WO2020031998A1 (ja) 2018-08-07 2019-08-06 防水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5991A true CN112135991A (zh) 2020-12-25
CN112135991B CN112135991B (zh) 2023-12-12

Family

ID=69414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9866.6A Active CN112135991B (zh) 2018-08-07 2019-08-06 防水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46982A1 (zh)
JP (1) JP6723627B1 (zh)
CN (1) CN112135991B (zh)
WO (1) WO20200319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22460B2 (en) * 2019-10-23 2023-04-04 Advanced Illumination, Inc. Hermetic fastener-less enclosures and methods of sealing the same
JP7421163B2 (ja) * 2020-02-06 2024-01-24 積水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防水部材及び防水構造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49536A (en) * 1953-10-01 1956-05-30 Microcell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boxes or like containers
JPH04248277A (ja) * 1991-01-23 1992-09-03 Daini Shinano Polymer Kk 高精細サポート層付エラストマーコネクターの製造方法
JP2004136044A (ja) * 2002-10-15 2004-05-13 Konno Hosei:Kk 携帯電話の防水ケース
CN201326841Y (zh) * 2008-11-21 2009-10-14 董阿能 连接密封装置
CN101930784A (zh) * 2010-08-10 2010-12-29 深圳市研祥通讯终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设备
CN102378872A (zh) * 2009-03-31 2012-03-14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波纹管型机械密封
CN102638596A (zh) * 2012-04-28 2012-08-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的壳体结构
CN204887090U (zh) * 2015-08-25 2015-12-16 深圳市晨曦讯实业有限公司 具有防水防摔功能的手机
CN204928910U (zh) * 2015-07-23 2015-12-30 苏州市新大陆塑胶五金工业有限公司 防水手机壳
CN205179129U (zh) * 2015-11-19 2016-04-20 深圳市联懋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撞安全功能的手机壳
CN106060215A (zh) * 2016-07-25 2016-10-26 周泳臣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CN108366153A (zh) * 2018-01-02 2018-08-03 江苏道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防尘作用的手机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4645A (en) * 1980-01-23 1982-02-09 Sortex North America, Inc. Mechanical rejection system for automatic sorting machines
JPS5819166U (ja) * 1981-07-30 1983-02-05 井上エムテ−ピ−株式会社 接着型送排水管用ゴムパツキン
JPH06201048A (ja) * 1993-01-04 1994-07-19 Three Bond Co Ltd 組立用シール材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961068B2 (ja) * 1995-04-13 1999-10-12 ブリヂストン化成品東京株式会社 ガスケット材
JP2000257719A (ja) * 1999-03-05 2000-09-19 Bridgestone Corp 枠付ガスケ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18620B2 (ja) * 2000-05-19 2011-01-26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ケースの筺体と蓋体との間のシーリング構造
JP4530122B2 (ja) * 2001-03-09 2010-08-25 Nok株式会社 ガスケット
JP2003042297A (ja) * 2001-07-30 2003-02-13 Toyo Quality One Corp パッキン
JP2003222242A (ja) * 2002-01-30 2003-08-08 Tokai Kogyo Co Ltd シール材とシール材組立体
JP4260838B2 (ja) * 2006-12-28 2009-04-30 日本リーク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メタルガスケット素材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794864B2 (en) * 2007-04-13 2010-09-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Fuel cell module, fuel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uel cell module
JP5010642B2 (ja) * 2008-06-30 2012-08-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ガスケット材
JP5339835B2 (ja) * 2008-09-29 2013-11-13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発泡シート
JP2010144820A (ja) * 2008-12-18 2010-07-01 Sanden Corp シール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圧縮機
JP5735308B2 (ja) * 2011-03-04 2015-06-17 ユーサンガスケット株式会社 ガスケット材の製造方法
US20120326391A1 (en) * 2011-06-27 2012-12-27 Tetsuya Hirose Gasket
JP6022891B2 (ja) * 2012-10-22 2016-11-09 ポリマテック・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一体型防水パッキン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49536A (en) * 1953-10-01 1956-05-30 Microcell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boxes or like containers
JPH04248277A (ja) * 1991-01-23 1992-09-03 Daini Shinano Polymer Kk 高精細サポート層付エラストマーコネクターの製造方法
JP2004136044A (ja) * 2002-10-15 2004-05-13 Konno Hosei:Kk 携帯電話の防水ケース
CN201326841Y (zh) * 2008-11-21 2009-10-14 董阿能 连接密封装置
CN102378872A (zh) * 2009-03-31 2012-03-14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波纹管型机械密封
CN101930784A (zh) * 2010-08-10 2010-12-29 深圳市研祥通讯终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设备
CN102638596A (zh) * 2012-04-28 2012-08-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的壳体结构
CN204928910U (zh) * 2015-07-23 2015-12-30 苏州市新大陆塑胶五金工业有限公司 防水手机壳
CN204887090U (zh) * 2015-08-25 2015-12-16 深圳市晨曦讯实业有限公司 具有防水防摔功能的手机
CN205179129U (zh) * 2015-11-19 2016-04-20 深圳市联懋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撞安全功能的手机壳
CN106060215A (zh) * 2016-07-25 2016-10-26 周泳臣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CN108366153A (zh) * 2018-01-02 2018-08-03 江苏道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防尘作用的手机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23627B1 (ja) 2020-07-15
JPWO2020031998A1 (ja) 2020-08-20
US20210246982A1 (en) 2021-08-12
WO2020031998A1 (ja) 2020-02-13
CN112135991B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85886B1 (en) Ic tag, ic tag container, and rubber product with ic tag
KR101612892B1 (ko) 전자 기기의 시일 구조
CN112135991B (zh) 防水构件
US2016001162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electronic device
TW201838425A (zh) 音響零件用保護構件及防水盒
CN102144433A (zh) 密封结构、形成密封结构的方法、导线体和电子设备
US20060228512A1 (en) Gasket
JP6778456B1 (ja) 電気接続部材、および端子付きガラス板構造
WO2020004660A1 (ja) 伸縮配線部材
GB2521918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eal around a perimeter of a bi-material enclosure
JP2008248899A (ja) シール部位のシール構造
CN219039954U (zh) 电子设备、显示屏和屏幕保护件
KR101460242B1 (ko) 내충격성과 방수 기능을 포함한 모바일 기기 모듈 고정용 점착 필름
KR102294804B1 (ko) 실링 부재 및 복합 실링 구조
JP7421163B2 (ja) 防水部材及び防水構造
CN208452605U (zh) 一种镭射高弹性皮革转移膜
CN107404685B (zh) 一种振膜
CN218298626U (zh) 一种防水元件和摄像镜头
KR101695161B1 (ko) 도전성 쿠션 시트 제조방법 및 도전성 쿠션 시트
KR20160076746A (ko) 이형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접합 테이프
US20230397328A1 (en) Wir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ing board
JP6022891B2 (ja) フィルム一体型防水パッキン
JP2013110280A (ja) 薄型電磁波シールド材
CN115386310A (zh) 双面胶及终端设备
TWI779175B (zh) 電磁波吸收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