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0784A - 移动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0784A
CN101930784A CN 201010249712 CN201010249712A CN101930784A CN 101930784 A CN101930784 A CN 101930784A CN 201010249712 CN201010249712 CN 201010249712 CN 201010249712 A CN201010249712 A CN 201010249712A CN 101930784 A CN101930784 A CN 101930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body
casing
locating part
mobile terminal
external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4971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0784B (zh
Inventor
阮逊
方东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uniuyimao Intelligent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Yanxiang Smart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anxiang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anxiang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anxiang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497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307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30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0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0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0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主板、硬盘,机壳上开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处对应设有对其进行密封的防水门,所述防水门嵌接在连接口处,防水门外壁与机壳齐平,所述防水门包括内门体和外门体,内门体与外门体相互滑动扣接在一起,内门体与外门体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外门体从内门体上滑落的限位机构,所述机壳与外门体之间设有锁紧防水门的锁紧机构,所述内门体与机壳之间设有密封连接口与防水门之间间隙的密封机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门与对应配合的机壳之间间隙小、保证机壳的整体外观协调连续性、美观、并能达到防水密封功能要求的移动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及其移动性增强,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抗震、维护的便利性要求也逐步提高,使其能应对各种不同的使用场合。由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产量也越来越大,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
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例如电子设备中与外界连接紧密的部件如电池、USB接口、光驱、硬盘等都有防水要求,需要在这些部位与外界连接的位置即机壳连接口处增加既可以防水密封又可以打开连接的防水门。现有电子设备中的防水门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防水门与设备机壳之间间隙偏大,两者表面连接不平,可装配性不好,不仅造成了外观不好看,同时防水性能的可靠性也不稳定。二是防水门是一个不可移动的整体,固定配合在连接口内,防水门与连接口存在配合间隙以及装配误差,一般的误差能达到0.5-1mm,影响外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现有电子设备中很多使用按键,目前对于PCB按键的固定一般采用螺钉固定在机壳上,虽然螺钉固定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在批量生产中采用螺钉固定按键会很大程度地影响装配效率,提高物料成本,特别是由于使用环境中按键使用较为频繁,故障率也相对比较高,所以在拆卸中对于采用螺钉固定的产品维护效率也会降低。
现有电子设备中,硬盘通常是设置在硬盘盒内,并将硬盘盒固定在机壳内,硬盘盒起到了对硬盘的保护和减震作用,但此方式加大了硬盘位置占用的空间,并且采用硬盘盒包装也相应增加了产品的重量,增加了物料成本,在更换硬盘时需要拆卸硬盘盒,维护效率降低,故在小型产品上无法解决占用空间小与达到良好的缓冲减震效果之间的矛盾。另外,硬盘的连接方式通常是将硬盘上的硬盘接口直接与主板上硬盘连接器相连,此种方式容易在产品振动、受到冲击或者跌落中造成连接器的应力损坏,使产品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防水门与设备机壳之间配合间隙较大、装配性不好、密封防水可靠性不稳定、外表不美观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水门与对应配合的机壳之间间隙小、保证机壳的整体外观协调连续性、美观、并能达到防水密封功能要求的移动终端设备。
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组件的限位固定、提高了批量生产装配和产品修护效率、降低了物料成本的移动终端设备。
本发明另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得硬盘抗震效果好、同时解决了硬盘占用空间小与达到良好的缓冲减震效果之间的矛盾、硬盘拆卸方便的移动终端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主板、硬盘,机壳上开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处对应设有对其进行密封的防水门,所述防水门嵌接在连接口处,防水门外壁与机壳齐平,所述防水门包括内门体和外门体,内门体与外门体相互滑动扣接在一起,内门体与外门体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外门体从内门体上滑落的限位机构,所述机壳与外门体之间设有锁紧防水门的锁紧机构,所述内门体与机壳之间设有密封连接口与防水门之间间隙的密封机构。
所述内门体外侧壁沿纵向设有滑块或滑槽,所述外门体内侧壁纵向对应设有滑槽或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凹凸间隙配合使得内门体与外门体之间只纵向滑动,而滑块不从滑槽内横向脱出。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在内门体外侧壁设置的内限位件、在外门体内侧壁上对应设置的外限位件,所述外门体沿所述内门体纵向滑动到外限位件底面搭接在内限位件顶面被限位。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设置在外门体顶面两端和连接口顶面两端的机壳上,所述第二锁紧机构设置在外门体内壁面两侧的中部或下部以及连接口的中部或下部的机壳上,所述的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都包括卡头与卡槽,二者分别设置在外门体或连接口处的机壳上,所述卡头紧配合插接在卡槽内将外门体与机壳锁固在一起。
所述密封机构为密封垫,所述连接口处的机壳上设有一圈密封凸条,所述内门体对应设置有一圈密封槽,所述密封垫设置在密封槽内,在防水门密封连接口时,所述密封凸条顶压在密封垫上压紧密封防水门与连接口之间的间隙。
所述机壳上开有按键装配口,所述按键装配口内插装有按键组件,所述机壳内设有将按键组件在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件;所述按键组件后壁与限位件之间插装有弹性件。
所述限位件包括周向限位件、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所述周向限位件与机壳内壁配合形成对按键组件四周的限位固定,所述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分别从上下方向对按键组件进行压紧固定。
所述周向限位件为U形限位板,所述的U形限位板固定在机壳内壁上并与机壳内壁配合将按键组件四周围蔽限位固定;所述机壳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机壳和下机壳,所述上限位件与上机壳固定连接,所述下限位件与下机壳固定连接。
所述按键装配口对应设有将其封闭的防水按键薄膜,所述防水按键薄膜密封贴附在按键装配口四周的机壳外壁面上;所述按键组件后壁与周向限位件之间插装有弹性件。
所述硬盘通过限位减震装置固定在机壳内。
本发明的防水门嵌接在连接口内,防水门外壁与机壳齐平,解决了防水门表面与机壳表面连接不平造成的装配性和防水可靠性差的问题,并且防水门外壁与机壳齐平,保证了机壳的整体外观协调及其连续性,使得设备机壳美观大方。用于密封连接口的防水门是由内门体和外门体两部分组成,由于内门体和外门体是滑动扣接的,外门体可沿内门体滑动,以适应连接口的尺寸,使得防水门与连接口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小,进一步减少了装配误差,增强了密封机构的密封性能,能达到较高的防水密封功能要求。锁定机构使得防水门密封更牢固,不会随意脱开密封连接。限位机构使得内外门体滑动有效,防止外门体从内门体上脱落。
本发明的按键组件的安装是采用非螺钉的限位固定的方式,其中限位件将按键组件在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进行限位固定。装配中无需采用螺丝刀等辅助工具,装配简易快捷,减少了采用螺钉装配时的成本与工时,更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按键组件维护时拆开机壳后仅需取出弹性件,即可取出按键组件,达到维修方便快捷的目的。
本发明无需螺钉和硬盘盒,直接采用限位减震装置将硬盘固定在机壳内,装配简易快捷,减少了采用螺钉装配时的成本与工时,更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本发明硬盘安装占用空间小,尤其适用于小型设备,并且采用减震措施,使得硬盘能抗震,能应用在震动较大的场合。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防水门与机壳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防水门的内门体外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防水门的内门体内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防水门的外门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防水门装配在机壳上的剖视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按键组件与机壳装配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按键组件与机壳装配另一个方向的爆炸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按键组件与上壳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按键组件与机壳装配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硬盘限位固定在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硬盘与机壳装配在一起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硬盘与支架装配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纵向和横向是根据防水门的设置来定义的,防水门与机壳固定连接的部分为底部,防水门的自由端为顶部,则从顶部到底部称之为纵向,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
如图1、2所示,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机壳100,所述机壳100包括上壳体101、下壳体102,机壳100内设有主板1、硬盘6,在下壳体102侧面设有防水门103,上壳体101侧面设有用于控制和调整设备运行的按键装置104。
如图2、3、4所示,下壳体102开有用于与机壳100内部器件连接的连接口11,连接口11的位置一般是在下壳体102的侧面,与所述连接口11对应的下壳体102上设有用于密封连接口11的防水门103,连接口11四周的下壳体102内凹,所述防水门103与连接口11形状配合嵌接在连接口11处,使得防水门103外壁与下壳体102齐平,保证了下壳体102的整体外观协调美观及其连续性。所述防水门103包括内门体3和外门体2,内门体3与外门体2相互滑动扣接在一起,内门体3与外门体2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外门体2从内门体3上滑落的限位机构,所述下壳体102与外门体2之间设有锁紧防水门103的锁紧机构,所述内门体3与下壳体102之间设有密封连接口11与防水门103之间间隙的密封机构。
由于内门体3与外门体2相互滑动扣接在一起,则二者相邻的壁面上分别纵向设置滑块或滑槽,并且滑块与滑槽配合在一起便可以纵向滑动,滑块或滑槽不限定是设置在内门体3还是设置在外门体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门体3外侧壁沿纵向设有滑块,所述外门体2内侧壁纵向对应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凹凸间隙配合使得内门体3与外门体2之间只纵向滑动,而滑块不从滑槽内横向脱出,为了装配方便,除了滑槽侧壁开口外,其顶端或下端也开口,使得滑块从滑槽顶端的开口处插入滑槽滑动,或者将滑槽底部开口对准滑块插入滑动。滑槽的数量可以设置一条或多条,其位置可以设置在外门体2内壁中部,也可以设置在两侧边缘处。为了使得滑动顺畅,一般滑槽平行设置两条,本实施例的滑槽分别设置在外门体2内壁面两侧边缘。由于内门体3、外门体2的连接是靠滑块和滑槽配合,则滑槽的长度越长连接越稳定,一般滑槽的长度超出外门体2纵向长度的一半。滑块的长度也是越长连接越稳定,一般滑块的长度也超出内门体3纵向长度的一半。
如图3、5、6、7、8所示,滑块与滑槽凹凸间隙配合,这种配合有多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采用的是滑槽为L形挡板21与外门体2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长方形凹槽,所述外门体2内侧壁纵向设置两条相互平行的L形挡板21,L形挡板21外侧设有横向的加强筋22,增强L形挡板21的强度。两个L形挡板21形成的长方形凹槽的开口相对。在所述内门体3外侧壁对应设置两个L形滑块31,L形滑块31外侧设有横向的加强筋32,增强L形滑块31的强度。L形滑块31插入长方形凹槽内纵向滑动;两条相互平行的L形挡板21由于开口相对形成限位,使得L形滑块31只能从L形挡板21端部插入,而不能从长方形凹槽开口处脱出。滑槽与滑块的设置位置可以相互调换,在所述内门体3的外侧壁纵向设置两条相互平行的L形挡板,两个L形挡板形成的长方形凹槽的开口相对,所述外门体2的内侧壁对应设置两个L形滑块,L形滑块插入长方形凹槽内纵向滑动。
滑槽与滑块配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滑槽为纵向设置的开口小内腔大的凹槽,凹槽内壁面可以是弧形面,例如圆弧形凹槽,凹槽内壁面也可以是平面,例如燕尾槽,所述滑块形状与滑槽的内壁形状配合,使得滑块不从滑槽侧壁开口处横向脱出。
如图5、7所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在内门体3外侧壁设置的内限位件33、在外门体2内侧壁上对应设置的外限位件23,所述外门体2沿所述内门体3纵向向上滑动,外限位件23滑至内限位件33处,顶压内限位件33,内限位件33发生少许弹性变形,使得外限位件23滑过内限位件33外壁继续向上,外限位件23全部滑过内限位件33后,外限位件23底面与内限位件33顶面搭接限位,使得外门体2不能下滑,从内门体3上滑落。此时,L形滑块31顶面还未到达L形挡板21形成的长方形凹槽顶端,使得外门体2还可以沿内门体3向上滑动,将锁紧装置锁紧。L形滑块31顶面到达长方形凹槽顶端,便不能再向上滑动,此时锁紧装置已锁紧,L形滑块31与L形挡板21配合限位,使外门体2不能过度上滑。内限位件33和外限位件23的形状不作限定,只是内限位件33外壁为平滑过渡的曲面,利于外限位件23能顺利滑动至内限位件33上方,并且为了限位稳固,内限位件33顶面与外限位件23底面相互搭接的位置优选为平面。本实施例所述内限位件33为内门体3外壁上设置的限位钩,限位钩设置数量至少一个,为了内门体3和外门体2配合到位,则优选间隔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限位钩,也可以设置一个横向宽度较宽的限位钩。所述外限位件23为外门体2内壁上横向设置的筋条,限位钩外壁面为连续的弧面,使得筋条可沿限位钩外壁面上滑,然后搭接在限位钩顶面将外门体2限位,筋条的长度与限位钩的位置配合,使得装配后的筋条搭接在所有限位钩上,筋条的设置也可以分段,只要对准限位钩即可。内限位件33和外限位件23的位置在内门体3外壁和外门体2内壁上的位置不限定,只要二者能配合装配。本实施例的限位钩设置在内门体3外壁的上部、筋条设置在外门体2内壁的上部。
如图2、3、4、7所示,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设置在外门体2顶面两端和连接口11顶面两端的下壳体102上,所述第二锁紧机构设置在外门体2内壁面两侧的中部或下部以及连接口11两侧的中部或下部的下壳体102上,所述的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都包括卡头与卡槽,二者分别设置在外门体2或连接口11处的下壳体102上,所述卡头插接在卡槽内将外门体2与下壳体102锁固在一起。
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卡头25与卡槽15,卡头25与卡槽15相互配合用于锁紧,两个卡头25分别设置在外门体2顶部两端或下壳体102连接口11顶面两端,所述两个卡槽15对应设置在下壳体102连接口11顶面两端或外门体2顶部两端,优选两个卡头25、两个卡槽15分别对称设置。所述卡头25插接在卡槽15内将外门体2与下壳体102锁固在一起。第一锁紧机构的卡头25与卡槽15各间隔设置两个,优选在外门体2顶部的两端或下壳体102连接口11顶面的两端设置。卡头25形状与卡槽15形状配合,使得插接后二者紧配合,也使得防水门103能紧密锁固在连接口11上。本实施例是在外门体2顶面端部设有卡头25,下壳体102连接口11顶面对应设有卡槽15,卡头25为长方体状,卡槽15形状配合为长方形凹槽。
如图3、4、7所示,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卡头29与卡槽19,卡头29与卡槽19相互配合用于锁紧,因此卡头29设置在外门体2内壁面两侧的中部或下部,所述卡槽19对应设置在连接口11两侧的中部或下部的下壳体102上,本实施例的卡头29分别设置在外门体2内壁面两侧中部,卡槽19分别对应设置在连接口11两侧中部的下壳体102上。卡槽19是连接口11外的下壳体102弯折形成的缺口。卡头29也可以设置在下壳体102连接口11两侧下部的下壳体102上,卡槽19对应设置在外门体2内壁面两侧下部,所述卡头29插接在卡槽19内将外门体2与下壳体102锁固在一起。
如图1、2、3、4、6所示,为了增加防水门103的密封效果,则在内门体3与连接口11四周的下壳体102之间设置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垫5,密封垫5为围绕连接口11一圈的环形密封垫5,并且为了强化密封效果,在连接口11处的下壳体102上设有一圈密封凸条18,而内门体3对应设置有一圈密封槽38,密封槽38是由中心的一圈凸起39与内门体3突出的边缘围蔽形成的凹槽,所述密封垫5设置在密封槽38内,并通过粘胶剂将密封垫5粘接在密封槽38内,密封垫5、密封槽38、密封凸条18的形状与连接口11形状配合一致,在防水门103密封连接口11时,所述密封凸条18顶压在密封垫5上压紧密封防水门103与连接口11之间的间隙。
如图2、3、4、5、6所示,所述内门体3底部连接有用于将防水门103固定在下壳体102上的固定板36,所述固定板36与内门体3之间软性连接,使得防水门103围绕固定板36转动打开或关闭,软性连接是采用能够弯折的连接部35将固定板36与内门体3连接,连接部35可以与固定板36或/和内门体3一体结构,也可以是与它们固定连接。固定板36上开有连接孔37,与下壳体102底面上设置的安装孔17对应,螺钉穿装在连接孔37和安装孔17内将二者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2、3所示,所述外门体2外壁面上设有推拉把手27。推拉把手27是用于拉动外门体2以及打开防水门103时使用的,在外门体2与内门体3装配时,拉动推拉把手27使得外门体2沿内门体3纵向滑动,推拉把手27一般设置在外门体2外壁面的中部或上部。
防水门的装配步骤:
1、先将密封垫5粘到内门体3的内侧密封槽38内,再将外门体2的滑槽上端开口对准内门体3上的滑块下端,外门体2沿内门体3纵向向上滑动,直到外门体2的外限位件23滑过内门体3的内限位件33,即将外门体2和内门体3装配好。
2、把配合好的外门体2与内门体3一起用螺钉通过固定板36上的连接孔37与下壳体102上的安装孔17对应螺接,防水门103固定在设备下壳体102上。
3、装配好的外门体2与内门体3围绕固定板36转动贴近连接口11,当贴在内门体3内侧的密封垫5与设备下壳体102连接口11四周的密封凸条18接触时,此时锁紧机构中的卡头25对准卡槽15,卡头29对准卡槽19,向上推动外门体2外壁上的推拉把手27,使外门体2沿内门体3向上纵向滑动,密封凸条18与密封垫5压紧,并且两个卡头25分别插装在两个卡槽15内,两个卡头29分别插接在两个卡槽19内,就在外门体2和连接口11的上部和下部四个位置锁紧,便将防水门103与设备下壳体102密封固定。
如图2、9、10、11、12所示,所述按键装置104包括按键组件42、用于对按键组件42进行防水防护的防水按键薄膜41。所述机壳的上壳体101侧面开有按键装配口12,按键组件42前端部设置的按键421插装在按键装配口12内,所述机壳100内设有将按键组件42在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件44;限位件44形成一个用于设置按键组件42的限位槽。所述限位件44包括分别固定在机壳100内壁上的周向限位件441、上限位件443和下限位件442,所述周向限位件441与机壳100内壁配合形成对按键组件42四周的限位固定,所述上限位件443和下限位件442分别从上下方向对按键组件42进行压紧固定。周向限位件441的形状不限,只是分别从左右和后方对按键组件42进行限位,其中左右两个方向上按键组件42与限位件44为间隙配合,周向限位件441可以是三面设置的平板、可以是在三面设置的限位块、还可以是在三个方向上的限位条,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其能与上壳体101内壁配合形成一个能在周向限位的放置按键组件42的限位槽即可。本实施例的周向限位件441为U形限位板,所述的U形限位板开口端面固定在机壳的上壳体101内壁上,U形限位板与机壳的上壳体101内壁配合将按键组件42四周围蔽限位固定;所述上限位件443是与机壳的上壳体101固定连接的限位筋、限位板或限位块等,本实施例采用的是间隔设置限位筋。同样下限位件442是与机壳的下壳体102固定连接的限位筋、限位板或限位块等,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与下壳体102固定连接的限位块。这样在按键组件42四周和上下都进行限位,保证按键不会自由移动。
所述按键组件42后壁与周向限位件441之间插装有弹性件43,弹性件43的设置目的主要用于在后部限位固定按键组件,另外一个作用是在按键按动时,弹性件43的微弱弹性变形能更好地增加按键的手感,消除生硬感。弹性件43可以选择高强度泡棉、弹簧、弹片等,本实施例选择高强度泡棉。
所述按键装配口12对应设有将其封闭的防水按键薄膜41,所述防水按键薄膜41密封贴附在按键装配口12四周的机壳的上壳体101外壁面上,为了使得机壳外表面美观统一,则按键装配口12四周的上壳体101外壁面内凹形成凹槽13,使得在凹槽13贴附防水按键薄膜41后,防水按键薄膜41的外表面与上壳体101的外壁面齐平。防水按键薄膜41通过防水胶粘贴在凹槽13内,并且防水按键薄膜41采用软质的防水材料制成,使其能达到密封防水的目的。
按键装配时,首先将按键组件42安装于周向限位件441和上壳体101之间的限位槽内,由于周向限位件441与按键组件42间隙配合,则按键组件42在左右两侧被限位。然后将两个高硬度泡棉由按键组件42后面塞入到周向限位件441与按键组件42之间的限位槽内,这样按键组件42的前后限位固定是由设备机壳的上壳体101、周向限位件441以及高硬度泡棉配合实现的。由于按键组件42是设置在上壳体101内,则按键组件42直接是放置在上限位件443上。然后组装机壳100,将下壳体102扣在上壳体101上,则下限位件442与上限位件443配合将按键组件42上下方向进行了限位。防水按键薄膜41是最后贴附在凹槽13内。由于按键组件42从上下左右前后进行了限位,则在装配中无需采用螺丝刀等辅助工具,装配简易快捷,减少了采用螺钉装配时的成本与工时,更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按键维护时拆开机壳后仅需取出高强度泡棉,即可取出按键,使得维修方便快捷。
如图2、13、14、15所示,所述机壳100内设有支架105,所述硬盘6平放在支架105上,硬盘6是通过限位减震装置固定在机壳100内,所述的限位减震装置包括在支架105上设置的用于限制硬盘6前后左右移动的限位机构7,机壳100内还设有将硬盘6上下压紧的顶紧机构106,所述硬盘6外设有减震机构8。
所述减震机构8包括减震材料制成的左减震塞8a和右减震塞8b,所述左减震塞8a和右减震塞8b分别从硬盘6的左右两侧包裹硬盘6,使所述硬盘6不直接与支架105或机壳100接触。所述左减震塞8a和右减震塞8b都在侧面设有包裹槽83,包裹槽83形状和硬盘6两侧外形配合一致,硬盘6两侧部分别紧配合插装在左减震塞8a或右减震塞8b的包裹槽83内。左减震塞8a和右减震塞8b是由能起到减震作用的材料制成,一般减震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弹性,通过弹性变形吸收震动,减少传递给硬盘6的震动。
所述限位机构7为在支架105上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分别从硬盘6的前后左右限位硬盘6,并与减震机构卡接防止硬盘6移动。限位板可以是将硬盘6完全围蔽的一块平面板或四块平面板首尾相接,也可以是分别在硬盘6的前后左右设置的多个短板,硬盘6四周每个面上至少设置一块短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卡槽711,所述减震机构外壁设有卡扣84,卡扣84卡接在卡槽711内将硬盘6及其减震机构8卡接固定。卡槽711分别设置在相对的限位板上,本实施例的限位板包括在硬盘6两端设置的第一限位板71和在硬盘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二限位板72。第一限位板71上分别设有卡槽711,为了扣接稳定,每端的第一限位板71间隔对称设置两个卡槽711。在减震机构8外壁对应设置同样数量的卡扣84。本实施例是分别在左减震塞8a和右减震塞8b的两端分别都设有卡扣84。
所述顶紧机构106包括顶紧件,所述顶紧件一端固定在机壳100内壁上,另一端顶压在硬盘6外包裹的减震机构8上。本实施例的顶紧件为圆柱状或棱柱状的顶紧柱,其端部竖直固定在下壳体102内壁上,或者顶紧柱与下壳体102一体成型制成,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装配后,顶紧柱的另一端顶压在左减震塞8a和右减震塞8b上将硬盘6固定。
硬盘6端部设有硬盘连接器61,硬盘连接器61连接有与主板连接器16连接的转接机构9,转接机构9包括连接板91、连接线92,连接线92两端分别连接有硬盘转换连接器93和主板转换连接器94,硬盘转换连接器93固定在连接板91上并与硬盘连接器61插接,主板转换连接器94与主板连接器16插接。连接板91固定在机壳100内,连接线92为软性线,方便将硬盘6与主板1连接,本实施例的连接线92为FPC线。转接机构9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其中硬盘6与转接机构9之间的连接采用硬接方式,转接机构9与主板1之间的连接采用连接线92软接的方式,不仅保证了连接器连接的可靠,而且减小了震动中的震动传递,避免了震动造成连接器脱落的问题。在减震机构8上开有连接孔82,用于连接线92穿过减震机构8,本实施例中在左减震塞8a和右减震塞8b上分别开有连接孔82,供连接线92穿过。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主板、硬盘,机壳上开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处对应设有对其进行密封的防水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门嵌接在连接口处,防水门外壁与机壳齐平,所述防水门包括内门体和外门体,内门体与外门体相互滑动扣接在一起,内门体与外门体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外门体从内门体上滑落的限位机构,所述机壳与外门体之间设有锁紧防水门的锁紧机构,所述内门体与机壳之间设有密封连接口与防水门之间间隙的密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体外侧壁沿纵向设有滑块或滑槽,所述外门体内侧壁纵向对应设有滑槽或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凹凸间隙配合使得内门体与外门体之间只纵向滑动,而滑块不从滑槽内横向脱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在内门体外侧壁设置的内限位件、在外门体内侧壁上对应设置的外限位件,所述外门体沿所述内门体纵向滑动到外限位件底面搭接在内限位件顶面被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分别设置在外门体顶面两端和连接口顶面两端的机壳上,所述第二锁紧机构设置在外门体内壁面两侧的中部或下部以及连接口的中部或下部的机壳上,所述的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都包括卡头与卡槽,二者分别设置在外门体或连接口处的机壳上,所述卡头紧配合插接在卡槽内将外门体与机壳锁固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为密封垫,所述连接口处的机壳上设有一圈密封凸条,所述内门体对应设置有一圈密封槽,所述密封垫设置在密封槽内,在防水门密封连接口时,所述密封凸条顶压在密封垫上压紧密封防水门与连接口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开有按键装配口,所述按键装配口内插装有按键组件,所述机壳内设有将按键组件在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件;所述按键组件后壁与限位件之间插装有弹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周向限位件、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所述周向限位件与机壳内壁配合形成对按键组件四周的限位固定,所述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分别从上下方向对按键组件进行压紧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限位件为U形限位板,所述的U形限位板固定在机壳内壁上并与机壳内壁配合将按键组件四周围蔽限位固定;所述机壳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机壳和下机壳,所述上限位件与上机壳固定连接,所述下限位件与下机壳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装配口对应设有将其封闭的防水按键薄膜,所述防水按键薄膜密封贴附在按键装配口四周的机壳外壁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通过限位减震装置固定在机壳内。
CN2010102497129A 2010-08-10 2010-08-10 移动终端设备 Active CN1019307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97129A CN101930784B (zh) 2010-08-10 2010-08-10 移动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97129A CN101930784B (zh) 2010-08-10 2010-08-10 移动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0784A true CN101930784A (zh) 2010-12-29
CN101930784B CN101930784B (zh) 2011-11-30

Family

ID=43369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97129A Active CN101930784B (zh) 2010-08-10 2010-08-10 移动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3078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6298A (zh) * 2016-04-25 2017-10-31 深圳市人彩科技有限公司 中继式及电极盖板式分舱防水手机及平板电脑
CN112135991A (zh) * 2018-08-07 2020-12-25 积水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防水构件
CN113745025A (zh) * 2021-09-17 2021-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5196A (zh) * 2007-04-28 2008-10-29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具有防水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604803A (zh) * 2008-07-10 2009-12-16 周刚 防水绝缘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5196A (zh) * 2007-04-28 2008-10-29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具有防水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604803A (zh) * 2008-07-10 2009-12-16 周刚 防水绝缘连接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6298A (zh) * 2016-04-25 2017-10-31 深圳市人彩科技有限公司 中继式及电极盖板式分舱防水手机及平板电脑
CN112135991A (zh) * 2018-08-07 2020-12-25 积水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防水构件
CN112135991B (zh) * 2018-08-07 2023-12-12 积水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防水构件
CN113745025A (zh) * 2021-09-17 2021-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3745025B (zh) * 2021-09-17 2024-03-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0784B (zh) 201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2893B (zh) 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
CN207453136U (zh) 一种树屋墙板的插接结构
CN101930784B (zh) 移动终端设备
CN107119835B (zh) 一种幕墙的龙骨连接结构
CN113775125A (zh) 一种装配式墙面系统
CN203559518U (zh) 一种组合墙板
CN2923864Y (zh) 箱式组合房隔墙用的扣件
CN209924218U (zh) 具有水密结构的幕墙
KR100800300B1 (ko) 우레탄패널
CN201766778U (zh) 防水机壳
KR200418414Y1 (ko) 건축용 칸막이 패널
CN211396015U (zh) 一种活动板房的直角连接结构
CN102996028A (zh) Pvc折叠门
CN211873438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隔墙
CN202310404U (zh) 组合式框架
CN208702069U (zh) 一种地板连接结构
CN102747826A (zh) 一种用于塑料地板的安装锁扣
JP2011162995A (ja) 金属屋根の継ぎ手構造
CN206903497U (zh) 用于幕墙或门窗的压紧组件
KR200418415Y1 (ko) 건축용 칸막이 패널 결합체
CN215889119U (zh) 压条型材和装饰墙面
CN211172859U (zh) 龙骨组件
CN204647829U (zh) 边框型材
CN216405769U (zh) 一种玻璃纤维网格布水泥复合外墙保温板
CN218346634U (zh) 一种石膏板装饰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EVO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ZHEN YANXIANG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022

Owner name: SHENZHEN EVOC SPECIAL COMPUTER SOFTWAR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0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022

Address after: 51805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in the four EVOC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1

Patentee after: EVO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EVOC SPECIAL COMPUTER SOFT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in the four EVOC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1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anxiang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in the four EVOC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1

Co-patentee after: Yanxiang smart IO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EVO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in the four EVOC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1

Co-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anxiang intelligent IO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EVO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51805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in the four EVOC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1

Co-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anxiang intelligent IO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EVO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in the four EVOC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1

Co-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EVOC SPECIAL COMPUTER SOFTWARE Co.,Ltd.

Patentee before: EVO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0

Address after: 518000 B2, 20/F, Yanx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1, High-tech Fourth Road, Maling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uniuyimao Intelligent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Yanxiang smart IO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in the four EVOC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1

Patentee before: EVO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Yanxiang smart IO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