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5467A - 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5467A
CN112135467A CN202010879549.8A CN202010879549A CN112135467A CN 112135467 A CN112135467 A CN 112135467A CN 202010879549 A CN202010879549 A CN 202010879549A CN 112135467 A CN112135467 A CN 112135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arrier
sub
welded structur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95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杨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95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54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5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546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5396 priority patent/WO2022041874A1/zh
Priority to US17/968,204 priority patent/US20230035388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28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21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conductive adhesives
    • H05K3/323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conductive adhesives by applying an an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 layer over an array of pa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66Marks, test patterns or identifica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28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2Details related to mechanical or acoustic processing, e.g. drilling, punching, cutting, using ultrasound
    • H05K2203/0278Flat pressure, e.g.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with an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4Soldering or other types of metallurgic bond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1Assembl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所述焊接结构包括:输出载体,其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焊接区;输入载体,其第一端具有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二焊接区与所述第一焊接区电连接;且所述输入载体的第一端在所述输出载体上的正投影超出所述第一焊接区;至少一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输入载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端超出所述第一焊接区位置;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输出载体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设置。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降低焊接压合过程中输出载体和/或输入载体所受到的压力。

Description

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显示模组中一般包含屏体、柔性印刷电路板等,而屏体和柔性印刷电路板之间通常通过覆晶薄膜(chip on film,即COF)电连接。
一般而言,覆晶薄膜和屏体焊接过程中会利用压头进行压合,在压合过程中,焊接区边缘位置处的屏体和/或覆晶薄膜在压合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严重时裂缝可能会延伸至显示模组中的线路,进而造成显示模组显示不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以降低焊接压合过程中输出载体和/或输入载体所受到的压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焊接结构,包括:输出载体,其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焊接区;输入载体,其第一端具有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二焊接区与所述第一焊接区电连接;且所述输入载体的第一端在所述输出载体上的正投影超出所述第一焊接区;至少一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输入载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端超出所述第一焊接区位置;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输出载体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焊接区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线路,所述第二焊接区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线路,所述第一连接线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路一一对应且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材质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路的材质相同;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材质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路的材质相同。
其中,所述第二焊接区与所述第一焊接区通过导电粒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为电性悬空的金属线。
其中,所述输入载体的所述第一端在所述输出载体上的正投影具有超出所述第一焊接区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焊接区表面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内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内的所述多个第一支撑件之间相互平行且等间隔排列;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所述多个第一支撑件之间相互平行且等间隔排列。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为直线型,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与邻近的所述第二连接线路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支撑件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子支撑件间隔设置形成;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子支撑件间隔设置形成。
其中,所述输入载体的所述第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二部分方向垂直的对称轴,且所述第一部分内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由多个第一子支撑件相互连接形成,且相邻所述第一子支撑件之间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二支撑件由多个第二子支撑件相互连接形成,且相邻所述第二子支撑件之间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子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子支撑件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非贯通的凹槽,与其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撑件或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其中,所述输出载体包括显示屏、转接板、柔性印刷电路板中任一种;所述输入载体包括驱动芯片载体、柔性印刷电路板、转接板中任一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焊接结构。
区别于现有技术情况,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所提供的焊接结构中输入载体的第一端在输出载体上的正投影超出输出载体上的第一焊接区;且输入载体的第一端超出第一焊接区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支撑件,输出载体对应第一支撑件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支撑件。当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焊接时,本申请中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尺寸较大,将压头压力分散至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从而降低输出载体以及输入载体在压合过程中出现裂缝的概率;当显示模组采用上述焊接结构时,可以降低屏体显示不良的概率,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焊接结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线位置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输入载体的第二焊接区与输出载体的第一焊接区焊接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支撑件或第二支撑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A剖线位置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显示模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1为本申请焊接结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线位置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该焊接结构可以应用于柔性OLED显示模组、Micro-OLED显示模组等,也可应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与转接板焊接的测试过程;其包括输出载体10、输入载体12、至少一组第一支撑件14和第二支撑件16。
具体地,当该焊接结构应用于显示模组时,该输出载体10可以为显示屏、转接板、柔性印刷电路板中任意一种。以显示屏为例,其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多层膜层,例如,输出载体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阵列层、发光层、封装层、触控层等。该输出载体10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焊接区100;例如,该第一焊接区100可以位于阵列层上,阵列层内的信号线(例如,数据线、扫描线等)可以电连接至第一焊接区100;或者,该第一焊接区100可以位于触控层上,触控层内的触控电极(例如,发射电极、接收电极)可以电连接至第一焊接区100。
输入载体12可以是覆晶薄膜、柔性印刷电路板、转接板中任意一种。输入载体12的第一端120具有第二焊接区1200,该第二焊接区1200与第一焊接区100电连接,例如通过导电粒子(例如,各向异性导电胶膜ACF等)电连接;且输入载体12的第一端120在输出载体10上的正投影超出第一焊接区100。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认为第二焊接区120的大小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一焊接区100的大小大致相同。
第一支撑件14和第二支撑件16位于输出载体10与输入载体12的第一端120之间,且第一支撑件14位于输入载体12上,第一支撑件14处于第一端120超出第一焊接区100位置,第二支撑件16位于输出载体10上且与第一支撑件14相对设置。
在现有技术中,当输入载体12为显示屏时,输入载体12的第一端120超出第一焊接区100的位置处于焊接结构的净空区,净空区内的输入载体12以及对应的输出载体10上无线路设计,净空区内的输入载体12以及对应的输出载体10之间直接通过包含导电粒子的粘结胶(例如,ACF等)固定连接。而压合过程中所使用的压头的宽度超过输入载体12的第一端120的宽度,在压合过程中,净空区内的导电粒子的面积较小,其与两侧的输入载体12和输出载体10相当于点接触,压强较大,在压力的作用下容易使对应位置处的输出载体10和输入载体12产生裂缝。而当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设计方式时,即在净空区引入第一支撑件14和第二支撑件16后,可以将原来点接触的方式更改为第一支撑件14和第二支撑件16面接触的方式,可以降低第一支撑件14和第二支撑件16对其两侧的输出载体10以及输入载体12施加的压强,即相当于将压力分散至第一支撑件14和第二支撑件16上,从而降低输出载体10以及输入载体12在压合过程中出现裂缝的概率;当显示模组采用上述焊接结构时,可以降低屏体显示不良的概率,提高显示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焊接区100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线路A,第二焊接区1200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线路B;第二连接线路B与第一连接线路A一一对应且电连接,例如,通过导电粒子电连接,以使得输出载体10通过第一连接线路A、第二连接线路B与输入载体12电连接。多个第一连接线路A在第一焊接区100表面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线路B在第二焊接区1200表面间隔设置,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线路A与第二连接线路B竖直方向导通,水平方向与相邻的第一连接线路A或第二连接线路B绝缘。可选地,第一支撑件14的材质与第二连接线路B的材质相同;可选地,第二支撑件16的材质与第一连接线路A的材质相同。上述设计方式可以使得第一支撑件14和第二连接线路B能够同时制备形成,第二支撑件16与第一连接线路A能够同时制备形成,以降低制备工艺复杂程度,提高效率。
可选地,上述第一支撑件14的厚度可以与第二连接线路B的厚度相同,第二支撑件16的厚度可以与第一连接线路A的厚度相同,以进一步降低制备工艺复杂程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连接线路B和第一连接线路A的材质为金属,第一支撑件14和第二支撑件16为电性悬空的金属线。其中,上述电性悬空是指第二支撑件16与输出载体10上的第一连接线路A非电连接,第一支撑件14与输入载体12上的第二连接线路B非电连接,第一支撑件14和第二支撑件16之间并不能产生电性回路。上述金属材质的第一支撑件14和第二支撑件16的硬度较高,在压头压合过程中产生裂纹的概率较低。
在实际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图案化金属层的方式在输出载体10的基材上同时形成第一连接线路A和第二支撑件16,且所形成的第一连接线路A和第二支撑件16厚度可以相同;以及可以通过图案化金属层的方式在输入载体12的基材上同时形成第二连接线路B和第一支撑件14,且所形成的第二连接线路B和第一支撑件14厚度可以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非同时形成的方式,此时所形成的第一连接线路A和第二支撑件16厚度可以不同,第二连接线路B和第一支撑件14厚度也可以不同。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图3为图1中输入载体的第一端与第一焊接区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输入载体12的第一端120在输出载体10上的正投影具有超出第一焊接区100的第一部分1202和第二部分1204,且第一部分1202和第二部分1204相对于第二焊接区1200表面对称设置;其中,第一部分1202和第二部分1204内均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件14,对应地,输出载体10对应第一部分1202和第二部分1204的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件16。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输入载体12能够对第一焊接区100的两远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可以降低压合过程中输出载体10和输入载体12产生裂缝的概率。
可选地,如图3所示,位于第一部分1202内的多个第一支撑件14之间相互平行且等间隔排列。和/或,位于第二部分1204内的多个第一支撑件14之间相互平行且等间隔排列。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第一部分1202和第二部分1204位置处的多个第一支撑件14和对应的多个第二支撑件16所受到的压合压力较为均衡,降低第一支撑件14和第二支撑件16断裂的概率,进而降低输出载体10和输入载体12产生裂缝的概率。
进一步,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件14为直线型,且第一支撑件14的延伸方向与邻近的第二连接线路B的延伸方向相同。可以理解的,与之对应的第二支撑件16也为直线型,且第二支撑件16的延伸方向与邻近的第一连接线路A的延伸方向相同。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输入载体12与输出载体10对对位精度的要求,例如,若输入载体12中的第二连接线路B相对输出载体10中第一连接线路A稍微左偏或右偏一些,上述设计方式仍然可以使得第一支撑件14能够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二支撑件16位置对应。
此外,如图3所示,输入载体12的第一端120具有与第一部分1202至第二部分1204方向垂直的对称轴L,且第一部分1202内的第一支撑件14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部分1204内的第一支撑件14的延伸方向不同。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部分1202内的第一支撑件14朝左下延伸,而对应的第二部分1204内的第一支撑件14朝右下延伸。上述设计方式可以提高输入载体12与输出载体10之间的焊接拉拔力。另外,上述对称轴L的设置方式还表明输入载体12的第二焊接区1200内的第二连接线路B也是关于该对称轴L对称设置的。
另外,输入载体12的第二焊接区1200与两侧的第一部分1202和第二部分1204之间还可设置有标识区1206,标识区1206内可以设置有排列成特定图案的标识线路,以起到定位标识作用。例如,图3中十字形标识线路等。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件14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子支撑件140间隔设置形成;和/或,第二支撑件16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子支撑件160间隔设置形成。一个第一子支撑件140可以与至少一个第二子支撑件160对应,或者,一个第二子支撑件160可以与至少一个第一子支撑件140对应。在压力压合过程中,若第一支撑件14或第二支撑件16上产生裂纹,上述间隔设计方式可以阻断裂纹传播。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方式中,也可采用其他方式来阻止裂纹传播。如图4所示,图4为图3中第一支撑件或第二支撑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4a由多个第一子支撑件140a相互连接形成,且相邻第一子支撑件140a之间的延伸方向不同,例如,相邻第一子支撑件140a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等;同样地,第二支撑件16a可以由多个第二子支撑件160a相互连接形成,且第一子支撑件140a与第二子支撑件160a一一对应。上述设计方式可以使得产生裂纹的应力在相邻第一子支撑件140a或相邻第二子支撑件160a之间分解,继而阻止应力传播,降低裂纹传播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第一子支撑件140a和第二子支撑件160a为直线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子支撑件140a和第二子支撑件160a也可为弧形。或者,图4中相邻的第一子支撑件140a之间是相互连接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子支撑件140a或相邻的第二子支撑件160a之间也可设置有间隔。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图5为图1中A-A剖线位置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第一支撑件14a或第二支撑件16a上设置有非贯通的凹槽,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件16a或第一支撑件14a的至少部分位于凹槽内。例如,图5中第二支撑件16a上设置有凹槽,与其对应设置的第一支撑件14a的至少部分位于凹槽内。此时第一支撑件14a和第二支撑件16a的高度之和大于第二连接线路B1和第一连接线路A1的高度之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4a在A-A剖线上的截面为一个规则的矩形,或者,第一支撑件14a在A-A剖线上的截面可以为T字型,T字型的端部位于凹槽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一支撑件14a上设置凹槽,第二支撑件16a的至少部分位于凹槽内。上述设计方式可以通过凹槽限定第一支撑件14a和第二支撑件16a的位置,以进一步降低输入载体12a与输出载体10a发生位移的概率。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显示模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模组20可以包含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焊接结构;例如,显示模组20的阵列层与覆晶薄膜或柔性印刷电路板之间可以采用上述焊接结构;又例如,显示模组20的触控层与柔性印刷电路板之间可以采用上述焊接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载体,其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焊接区;
输入载体,其第一端具有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二焊接区与所述第一焊接区电连接;且所述输入载体的第一端在所述输出载体上的正投影超出所述第一焊接区;
至少一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输入载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端超出所述第一焊接区位置;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输出载体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焊接区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线路,所述第二焊接区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线路,所述第一连接线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路一一对应且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材质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路的材质相同;
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材质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路的材质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焊接区与所述第一焊接区通过导电粒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为电性悬空的金属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载体的所述第一端在所述输出载体上的正投影具有超出所述第一焊接区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焊接区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内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内的所述多个第一支撑件之间相互平行且等间隔排列;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所述多个第一支撑件之间相互平行且等间隔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为直线型,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与邻近的所述第二连接线路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支撑件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子支撑件间隔设置形成;
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子支撑件间隔设置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载体的所述第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二部分方向垂直的对称轴,且所述第一部分内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由多个第一子支撑件相互连接形成,且相邻所述第一子支撑件之间的延伸方向不同;
所述第二支撑件由多个第二子支撑件相互连接形成,且相邻所述第二子支撑件之间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子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子支撑件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非贯通的凹槽,与其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撑件或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载体包括显示屏、转接板、柔性印刷电路板中任一种;所述输入载体包括覆晶薄膜、柔性印刷电路板、转接板中任一种。
10.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焊接结构。
CN202010879549.8A 2020-08-27 2020-08-27 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 Pending CN1121354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549.8A CN112135467A (zh) 2020-08-27 2020-08-27 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
PCT/CN2021/095396 WO2022041874A1 (zh) 2020-08-27 2021-05-24 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
US17/968,204 US20230035388A1 (en) 2020-08-27 2022-10-18 Welding structure and display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549.8A CN112135467A (zh) 2020-08-27 2020-08-27 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5467A true CN112135467A (zh) 2020-12-25

Family

ID=73847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9549.8A Pending CN112135467A (zh) 2020-08-27 2020-08-27 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35388A1 (zh)
CN (1) CN112135467A (zh)
WO (1) WO202204187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1874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
WO2023092509A1 (zh) * 2021-11-26 2023-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胶膜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3600A (ja) * 2000-09-28 2002-04-09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50194678A1 (en) * 2004-03-05 2005-09-08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Bonding pad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bonding pad array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1636037A (zh) * 2008-07-25 2010-01-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
CN206061289U (zh) * 2016-10-11 2017-03-29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的fpc焊盘结构及fpc
CN110062524A (zh) * 2019-05-30 2019-07-26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绑定结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286535A (zh) * 2019-06-20 2019-09-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391039A (zh) * 2019-07-25 2019-10-2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异方性导电胶膜、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0687728A (zh) * 2019-09-27 2020-01-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0836897U (zh) * 2019-08-05 2020-06-23 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5467A (zh) * 2020-08-27 2020-12-25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3600A (ja) * 2000-09-28 2002-04-09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50194678A1 (en) * 2004-03-05 2005-09-08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Bonding pad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bonding pad array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1636037A (zh) * 2008-07-25 2010-01-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
CN206061289U (zh) * 2016-10-11 2017-03-29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的fpc焊盘结构及fpc
CN110062524A (zh) * 2019-05-30 2019-07-26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绑定结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286535A (zh) * 2019-06-20 2019-09-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391039A (zh) * 2019-07-25 2019-10-2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异方性导电胶膜、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210836897U (zh) * 2019-08-05 2020-06-23 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687728A (zh) * 2019-09-27 2020-01-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1874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
WO2023092509A1 (zh) * 2021-11-26 2023-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胶膜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1874A1 (zh) 2022-03-03
US20230035388A1 (en)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00997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IC chip mounted on a narrow film wiring board
CN108957880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7799561B (zh) 显示装置
CN112002715B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7749239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US10340215B2 (en) Chip on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US10971465B2 (en) Driving chip,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CN112135467A (zh) 焊接结构和显示模组
CN108183095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覆晶薄膜结构
CN108718481B (zh) 一种引脚结构及显示面板的绑定结构
US8668541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age display element
US8502447B2 (en) Image display element with divided back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530291A (zh) 驱动芯片、驱动模块、显示装置
WO2021223294A1 (zh) 覆晶薄膜
CN110534540B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05507A (zh) 探针板
US10937722B1 (en) Device substrate
JP4240474B2 (ja) 熱圧着装置および熱圧着方法
CN107833524B (zh) 一种芯片、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09501A (zh) 芯片绑定结构
CN213242552U (zh) 一种高精度迷你led背光线路板
CN220085592U (zh) 显示面板及拼接显示装置
US20220312592A1 (en) Connection pad and substrate
JP2005121757A (ja) 基板接続構造、電子部品、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2280676A (ja) 液晶セルの駆動回路基板用のプリント配線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