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6736B - 线性单元和用于制造线性单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性单元和用于制造线性单元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96736B
CN112096736B CN201911307395.9A CN201911307395A CN112096736B CN 112096736 B CN112096736 B CN 112096736B CN 201911307395 A CN201911307395 A CN 201911307395A CN 112096736 B CN112096736 B CN 112096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element
rod
unit
linear unit
center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73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96736A (zh
Inventor
H·鲍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sto Europ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sto Euro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sto Euro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sto Europ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96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6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96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6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01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adjustable for alignment or positio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8Arrangements for covering or protecting the w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至少一个可线性移位引导的杆和与其平行地可线性移位引导的引导单元之间建立线性单元的轴向无间隙的驱动连接的方法。引导单元设计成能相对于壳体元件在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之间移位,在建立驱动连接时耦合元件将引导单元连接到杆。杆具有与耦合元件邻接的定心套筒,其被设计为至少部分地穿入从端面侧布置在壳体元件上的支承盖中。还涉及线性单元,其具有至少一个可线性移位引导的杆和与其平行地可线性移位引导的、被设计成通过耦合元件连接到杆的引导单元。线性单元包括壳体元件,其设计成能相对于引导单元在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之间移位。杆具有邻接耦合元件的定心套筒,在壳体元件和耦合元件之间布置可移除地形成的间隔部件。

Description

线性单元和用于制造线性单元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单元和用于建立线性单元的轴向无间隙的驱动连接(Mitnahmeverbindung)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线性单元通常包括可线性移位地引导的活塞杆和与其平行地可移位地引导的引导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单元可以与活塞杆一起相对于壳体移位。在大多数情况下,活塞杆借助于轴向耦合器被固定到与引导单元连接的轭架上。在这种轴向耦合器中通常存在轴向间隙,该轴向间隙在线性驱动器的运行中自身表现为扰人的咔嗒噪声。在线性驱动器的寿命期间,这种间隙可以增大,由此,除了声学效应之外,线性驱动器的精度也会降低。精度降低可能是因为例如密封元件的区域中的磨损而造成。
在现有技术中的已知的解决方案具有例如单侧打开的轭板,该轭板带来的优点在于,活塞杆具有足够大的轴向运动自由度。虽然这种运动自由度降低了在线性驱动器的运行中的咔嗒噪声的发生,但是,活塞杆的轴向运动自由度通过活塞杆的可能的偏转而增大了在线性驱动器的杆密封件上的磨损。杆密封件的增加的磨损降低了线性驱动器的寿命。
专利公报EP 1 738 087 B1公开了一种用于在至少一个可线性移位地引导的杆和线性驱动器的与其平行地可线性移位地引导的引导单元之间建立轴向无间隙的驱动连接的方法。在建立驱动连接的情况下,引导单元的耦合构件突出到杆的端面的前部并且与杆粘合在一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属于开头所述技术领域的线性单元,该线性单元尽可能地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线性单元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简单的安装,同时延长了线性驱动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包括一种用于在至少一个可线性移位地引导的杆和与其平行地可线性移位地引导的引导单元之间建立线性单元的轴向无间隙的驱动连接的方法。所述引导单元被设计成能够相对于壳体元件在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之间移位,并且在建立驱动连接时,耦合元件将所述引导单元连接到所述杆。所述杆还具有与所述耦合元件邻接的定心套筒,所述定心套筒被设计用于至少部分地穿入到从端面侧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上的支承盖中。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利用至少一个紧固螺钉轴向地拧入包括所述耦合元件和所述杆的运动单元,使得在横向于移位方向上所述耦合元件和所述杆之间仍然可以进行相对运动。然后,将所述引导单元和所述杆变换到第一行程末端位置,使得所述定心套筒穿入到线性单元的壳体元件的从端面侧布置在壳体元件上的支承盖中。在随后的步骤中,在这种状态下拧紧所述紧固螺钉,然后将运动单元变换到与第一行程末端位置相反的第二行程末端位置,随后将间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和所述耦合元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通过减少在杆密封件上的磨损来提高线性单元的使用寿命。附加地,通过在活塞杆和耦合元件之间的牢固连接,防止了在线性驱动器的运行中的咔嗒噪声和振动。通过利用紧固螺钉轴向拧入运动单元而使得在横向于移位方向上耦合元件和杆之间仍然可以进行相对运动,最初灵活地保持了杆相对于活塞密封件的配属关系。在杆上直接与耦合元件邻接的定心套筒与从端面侧布置在壳体元件上支承盖相对应。换句话说,定心套筒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得在推动线性单元时定心套筒可以至少部分嵌入到支承盖中而进入到第一行程末端位置。通过将定心套筒嵌入支承盖中,杆相对于布置在支承盖内的杆密封件被非常精确地对准。在这种精确对准的状态下,杆在端面侧上通过紧固螺钉被牢固地拧紧到耦合元件上。结果,杆被精确地对准并且杆密封件的磨损在运行期间显著减少。通过接着将运动单元变换到与第一行程末端位置相反的第二行程末端位置,并且随后将间隔部件布置在壳体元件和耦合元件之间,来确保在安装线性驱动器之后不会由于定心套筒与支承盖碰撞而发生移动。如果定心套筒在每次到达行程末端位置时都穿入到支承盖中,则在定心套筒碰触到支承盖上时会产生新的扰人噪声、摩擦或其他妨碍的可能性将非常高。间隔部件缓冲了在到达行程末端位置之前的运动,因此不存在碰撞的风险。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的线性单元应理解为一种可电动、气动或液压地运行的装置。它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杆,该杆与引导单元一起形成为运动单元。该运动单元被设计成可相对于壳体滑动并且可至少在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之间往复运动。附加地,线性单元可以在运动路径上的两个相对的行程末端位置之间具有其他的停止点。能够实现在杆和引导单元之间的驱动连接的任何连接部件都合适用作耦合元件。定心套筒可以由例如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被布置在耦合元件的面向壳体元件的内侧上,由此可以实现耦合元件相对于壳体
Figure GDA0003501300910000031
的限定的配属关系。为确保该限定的配属关系,耦合元件必须设计得与引导单元牢固地连接。此外,必须存在与定心套筒对应的、在壳体侧上布置的容纳装置并且必须确保变换到第一行程末端位置,该第一行程末端位置使定心套筒能够穿入到相应的容纳部(Aufnahme)中。
为了确切地防止在定心套筒和支承盖之间的碰撞,间隔部件被这样地布置,即,使得间隔部件的轴向高度超过定心套筒的轴向高度。理想地,间隔部件被这样地布置,即,使得在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之间的剩余距离是最大的。为此目的,间隔部件可以例如被拧入壳体中,由此可以通过简单地拧紧或松开间隔部件来改变高度并能够适应在使用中的需要。间隔部件的轴向高度在这里应理解为间隔部件延伸到在壳体元件和耦合元件之间的可变空隙中的那个高度。间隔部件不仅可以布置在耦合元件中而且可以布置在壳体元件中。相应地,定心套筒的轴向高度应理解为套筒相对于耦合元件延伸到在壳体元件和耦合元件之间的可变空隙中的那个高度。
为了尽可能简单地安装定心套筒并且为了实现定心套筒相对于线性单元的壳体侧的支承盖的精确定位,将紧固螺钉引导穿过耦合元件的开口,然后将定心套筒从轴杆侧施加到紧固螺钉。然后,将紧固螺钉拧入杆的在端面侧布置的螺纹中。以这种方式,在安装线性驱动器时不需要花费用于校准或调整的时间。精确地布置在杆上的定心套筒与壳体侧的支承盖精确地匹配,并且可以实现线性驱动器的有效的安装。
为了尽可能无间隙地布置定心套筒,将定心套筒通过螺纹部段拧到耦合元件上。该螺纹部段可以例如布置在套筒的外侧面上并且与耦合元件中的内螺纹共同作用。另选地,螺纹部段也可以布置在套筒的内部。然而,在这里必须实现在耦合元件上的对应的外螺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包括一种线性单元,其具有至少一个可线性移位地引导的杆和与其平行地可线性移位地引导的引导单元,其中,所述引导单元被设计成通过耦合元件连接到所述杆。此外,所述线性单元包括壳体元件,其中,所述壳体元件被设计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引导单元在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之间移位,并且所述杆具有与所述耦合元件邻接的定心套筒。附加地,在所述壳体元件和所述耦合元件之间布置有可移除地形成的间隔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单元,可以通过减少在杆密封件上的磨损来提高线性单元的使用寿命。附加地,通过在活塞杆和耦合元件之间的牢固的连接,防止了在线性驱动器的运行中的咔嗒噪声和振动。在杆上直接邻接耦合元件的定心套筒与从端面侧布置在壳体元件上支承盖相对应。可移除的间隔部件在初始状态下不是布置在壳体元件和耦合元件之间。因此,定心套筒可以在推动线性单元时至少部分嵌入到支承盖中。通过将定心套筒嵌入支承盖中,耦合元件、杆和布置在支承盖内的杆密封件被非常精确地对准。在这种精确对准的状态下,杆在端面侧上通过紧固螺钉被牢固地与耦合元件拧紧在一起。结果,杆可以被精确地对准,由此使杆密封件的磨损显著减少。接着,将可拆卸的间隔部件布置在壳体元件和耦合元件之间。间隔部件防止完全达到第一行程末端位置。为此将包括引导单元和杆的运动单元轴向地变换到相反的第二行程末端位置,以便将间隔部件布置在壳体元件和耦合元件之间的可变空隙中。这确保了在安装线性单元之后不会由于定心套筒与支承盖碰撞而产生任何限制。因此,防止了在定心套筒碰触到支承盖时的扰人噪声、摩擦或其他妨碍。附加地,可移除的间隔部件可以随时用新的间隔部件进行更换,由此方便并因此改善对线性单元的维护。
为了额外地改善线性单元的制造和为了在耦合元件和引导单元之间不允许有间隙,耦合元件被设计成与引导单元一体地形成。例如,耦合元件和引导单元可以由全铝制成。
为了尽可能精确地实现包括耦合元件和杆的运动单元的对准,定心套筒具有圆柱形的基体。由于圆柱形的基本形状,定心套筒的外表面必须非常精确地与支承盖的内表面匹配。在支承盖的内径与定心套筒的外径之间应该存在尽可能小的间隙,因为否则精确的对准将受到限制。
为了额外地提高对准的精度和线性单元在运行中的寿命,定心套筒被设计成能够固定在耦合元件上。该固定可以例如通过锁定装置、借助于粘合剂或点焊来完成。另选地,该固定可以通过螺纹来实现。可以直接在耦合元件上进行旋拧,其中,例如在定心套筒的外侧上布置的螺纹部段可以与耦合元件上的内螺纹共同作用。但是,可替代地,该螺纹部段也可以布置在套筒的内部。这将需要耦合元件上的对应的外螺纹。
为了使间隔部件的更换或间隔部件的高度尽可能灵活地适应于用户特有的条件,壳体元件或耦合元件具有用于容纳间隔部件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例如可以被设计成简单的开口。附加地,可以布置内螺纹,以便能够拧入间隔部件。由此例如可以实现所期望的线性单元的行程末端位置的调整或间隔部件的由磨损相关的更换。
为了确保间隔部件在到达行程末端位置之前对运动进行缓冲,容纳在固定装置中的间隔部件的高度大于定心套筒的高度。理想地,间隔部件被如此地布置,即:使得在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之间的剩余距离是最大的。
根据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间隔部件被设计成末端位置缓冲器。例如,间隔部件为此由弹性塑料制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往复直线运动的精度和在线性单元运行中的使用寿命,支承盖具有用于可移位地引导的杆的密封件。该密封件优选地布置在支承盖的内部并被固定以防止滑动。因此,支承盖被设计成套筒状并且具有用于布置密封件的空隙。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杆被设计成能够借助于紧固螺钉从端面侧与耦合元件固定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紧固螺钉以其轴杆延伸穿过在耦合元件中的合适的开口,在该轴杆的端部处具有螺纹。因此,紧固螺钉可以从端面侧被拧紧或松开。由此可以将杆简单且精确地连接到耦合元件。
为了将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单元尽可能灵活地与不同的驱动器进行组合,线性单元通过流体动力驱动或电动地驱动。例如,当待与引导单元耦合的杆是引导杆时,或者当杆被设计成驱动杆时,该驱动杆例如在流体致动的线性驱动器中与驱动活塞耦合,或者在电动的线性驱动器中与可电致动的驱动部件耦合,也可以使用该线性单元。
为了在轴向方向上尽可能多样化地构造线性单元的连接,耦合元件被设计为轭板。这针对线性单元的使用目的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优选地,引导单元被设计成滑架状。滑架状的引导单元包括多个接口和紧固部件。这使得线性单元的用户可以灵活地使引导单元适用于所期望的目的,由此线性单元的连接也相对于引导单元被多样化地设计。
从以下详细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书的整体中得出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实施方式和特征组合。
附图说明
用于解释实施例的附图示出了:
图1是线性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线性单元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3是线性单元在行程末端位置上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线性单元在改变的行程位置上的立体图;
图5是耦合元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间隔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线性单元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线性单元的另一个纵向剖视图;和
图9是用于制造线性单元的流程图。
原则上,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线性单元100的立体图。线性单元100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杆102,该杆在端面侧上分别借助于紧固螺钉107与耦合元件106拧紧到一起。耦合元件106与引导单元104一体地形成。基于在足够的强度下的轻的重量,耦合元件106和引导单元104可以例如由铝制成。引导单元104、耦合元件106和拧紧到耦合元件106的两个杆102形成运动单元,该运动单元相对于壳体元件108被可移位地安装。因此,壳体元件108和运动单元被设计成能够在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之间移位。第一行程末端位置在此对应于其中壳体元件108和运动单元完全被推到一起时所处的状态。第二行程末端位置对应于其中壳体元件108和运动单元被最大程度地彼此拉开时所处的状态。两个凹槽120侧向地位于壳体元件108上。例如,凹槽120可以用于布置位置传感器或另外的测量装置,这提高了线性单元100的运行精度。壳体侧的端面109位于壳体元件108和耦合元件106的内侧之间。端面(Stirnseite)109包括总共两个用于引导两个杆102的支承盖112。另外,在端面109上布置有间隔部件116。间隔部件116被设计成是可移除的或是可更换的,并且这样地限制达到第一行程末端位置,即壳体元件108的端面109不能完全地紧靠到耦合元件106的内侧上。止动件121不仅被侧向布置在引导单元104上而且被侧向布置在壳体元件108上,该止动件限定线性单元100的第二行程末端位置。耦合元件106被设计成轭板并且在端面侧(stirnseitig)上具有多种连接选择。该连接选择例如包括用于拧螺纹的开口。引导单元104被设计成滑架状,由此为使用中为用户产生许多不同的应用可能性。滑架状的引导单元104与耦合元件106的多种端面侧的连接选择一起而提供了非常广的应用范围,该应用范围例如延伸到气动、液压或电动驱动器上。
图2示出了线性单元100的另一个立体图。两个杆102均包括定心套筒110,该定心套筒直接邻接耦合元件106。定心套筒110被设计成圆柱体并在到达第一行程末端位置时碰触壳体元件108的支承盖112(未示出)上。在不布置合适的间隔部件116的情况下,定心套筒110完全沉入到支承盖112(未示出)中并且使杆102相对于耦合元件106和壳体元件108精确地对准。壳体元件108具有侧向布置的流体端口123,该流体端口例如可以用于借助于压缩空气来运行线性单元100。将省略对相同特征的重复描述。
图3示出了处于第一行程末端位置上的线性单元100的另一个立体图。包括耦合元件106的引导单元104被完全推到壳体元件108上。流体端口123侧向位于壳体元件108上。耦合元件106的内侧和壳体元件108的端面109彼此直接接触。在壳体元件108的端面109上没有布置间隔部件116。由此,定心套筒110(未示出)处于被嵌入支承盖112(未示出)中的状态。在线性单元100的组装期间,杆102在该第一行程末端位置的状态下被轴向地拧紧,其中,连接仍然允许在横向于移位方向上在耦合元件106和杆102之间的相对运动。通过将定心套筒110嵌入支承盖112中,杆102被最佳地对准并且在线性单元100的运行中在支承盖中布置的密封件118(未示出)的磨损被减小。正是在这种精确对准的状态下,杆102通过固定到耦合元件106的紧固螺钉107被拧紧到端面侧上。
图4示出了在改变的行程位置上的图3中的线性单元100的立体图。在壳体元件108的端面109处嵌入间隔部件116,该间隔部件阻止了实现图3中的第一行程末端位置。因此,通过布置间隔部件116,防止了定心套筒110在对杆102完成设置和固定之后再次沉入到支承盖112中。因此,间隔部件116相对于壳体元件108的端面109的高度必须大于定心套筒110相对于耦合元件106的内表面的高度。
图5示出了耦合元件106的放大剖视图。耦合元件106具有两个轴向孔形式的开口113,两个紧固螺钉107延伸穿过这两个开口。紧固螺钉107通过端面侧的螺纹103拧到两个杆102上。两个紧固螺钉107均具有头部111,头部111安放在耦合元件106中的头部支承面115上。开口113的直径大于相应的紧固螺钉轴杆的直径。因此,可以将耦合元件106固定为使得在横向于移位方向上耦合元件106和杆102之间的相对运动仍然是可能的。每个紧固螺钉107包括定心套筒110,该定心套筒被完全地嵌入相关联的支承盖112中。为此目的,每个支承盖112具有嵌入开口119,该嵌入开口可以完全容纳定心套筒110。密封件118位于嵌入开口119的下方。密封件118被完全地布置在支承盖112中并且分别可滑动地抵靠在杆102上。
图6示出了间隔部件116的放大剖视图。间隔部件116包括保持件122,该保持件被引入到固定装置114中。引入到固定装置114中可以例如通过拧入、夹紧或粘结来完成。保持件122承载实际的间隔部件116,在达到第一行程末端位置时该间隔部件与耦合元件106的内侧面直接接触。间隔部件116可以例如由橡胶状的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该材料适合用于低磨损地拦截引导单元104。优选地,可以更换间隔部件116或保持件122。固定装置114布置在壳体元件108中,但是该固定装置也可以引入到耦合元件106中。
图7示出了线性单元100的纵向剖视图。杆102在纵向方向上完全延伸穿过壳体元件108。间隔部件116被从壳体侧嵌入到固定装置114中并防止定心套筒110沉入到支承盖112中,该定心套筒与耦合元件106相邻地布置在杆102上。两个杆102均具有布置在壳体元件108中的活塞124。
图8示出了线性单元100的另一个纵向剖视图。两个杆102均具有活塞124,该活塞将壳体元件108内的供杆102延伸通过的内部空间分成两个分开的腔室。流体端口123分别位于线性单元100(Lineareinheit)的可能的行程末端位置之外,由此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流体端口123施加压缩空气,可以实现线性驱动器(Linearantriebs)100的运动。将省略对相同特征的重复描述。
图9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用于在至少一个可线性移位地引导的杆102和与其平行地可线性移位地引导的引导单元104之间建立线性单元100的轴向无间隙的驱动连接。引导单元104被设计成可相对于壳体元件108在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建立驱动连接时,耦合元件106将引导单元104连接到杆102。杆102具有与耦合元件106邻接的定心套筒110,该定心套筒被设计用于至少部分地穿入到从端面布置在壳体元件108上的支承盖112中。所述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包括以下步骤:利用至少一个紧固螺钉107轴向地拧入200包括耦合元件106和杆102的运动单元,使得在横向于移位的方向上耦合元件106和杆102之间的相对运动仍然是可能的;将引导单元104和杆102变换210到第一行程末端位置,使得定心套筒110穿入到线性单元100的壳体元件108的从端面侧布置在壳体元件108上的支承盖112中;在这种状态下拧紧220紧固螺钉107,将运动单元变换230到与第一行程末端位置相反的第二行程末端位置;以及将间隔部件116布置240在壳体元件108和耦合元件之间。
附图标记列表
100 线性单元
102 杆
103 螺纹
104 引导单元
106 耦合元件
107 紧固螺钉
108 壳体元件
109 端面
110 定心套筒
111 头部
112 支承盖
113 开口
114 固定装置
115 头部支承面
116 间隔部件
118 密封件
119 嵌入开口
120 凹槽
121 止动件
122 保持架
123 流体接头
124 活塞。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在至少一个可线性移位地引导的杆(102)和与其平行地可线性移位地引导的引导单元(104)之间建立线性单元(100)的轴向无间隙的驱动连接的方法,其中,
所述引导单元(104)被设计成能够相对于壳体元件(108)在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之间移位,并且在建立驱动连接时,耦合元件(106)将所述引导单元(104)连接到所述杆(102),其中,所述杆(102)还具有与所述耦合元件(106)邻接的定心套筒(110),所述定心套筒被设计用于至少部分地穿入到从端面侧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108)上的支承盖(112)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至少一个紧固螺钉(107)轴向地拧入(200)包括所述耦合元件(106)和所述杆(102)的运动单元,使得在横向于移位方向上所述耦合元件(106)和所述杆(102)之间仍然可以进行相对运动;
-将所述引导单元(104)和所述杆(102)变换(210)到第一行程末端位置,使得所述定心套筒(110)穿入到所述线性单元(100)的所述壳体元件(108)的从端面侧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108)上的所述支承盖(112)中;
-在这种状态下拧紧(220)所述紧固螺钉(107);
-将所述运动单元变换(230)到与所述第一行程末端位置相反的第二行程末端位置;以及
-将间隔部件(116)布置(240)在所述壳体元件(108)和所述耦合元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件(116)被布置成使得所述间隔部件(116)的轴向高度超过所述定心套筒(110)的轴向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紧固螺钉(107)引导穿过所述耦合元件(106)的开口(113),然后将所述定心套筒(110)从轴杆侧施加到所述紧固螺钉(10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紧固螺钉(107)拧入所述杆(102)的在端面侧布置的螺纹(103)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定心套筒(110)通过螺纹部段拧到所述耦合元件(106)上。
6.一种线性单元(100),具有:
至少一个可线性移位地引导的杆(102)和与其平行地可线性移位地引导的引导单元(104),其中,所述引导单元(104)被设计成通过耦合元件(106)连接到所述杆(102);
壳体元件(108),其中,所述壳体元件(108)被设计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引导单元(104)在两个行程末端位置之间移位,其中,
所述杆(102)具有与所述耦合元件(106)邻接的定心套筒(110),并且在所述壳体元件(108)和所述耦合元件(106)之间布置有可移除地形成的间隔部件(1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元件(106)被设计成与所述引导单元(104)一体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线性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心套筒(110)具有圆柱形的基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线性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心套筒(110)被设计成能够固定在所述耦合元件(106)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线性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元件(108)或所述耦合元件(106)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间隔部件(116)的固定装置(11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性单元(100),其特征在于,容纳在所述固定装置(114)中的所述间隔部件(116)的高度大于所述定心套筒(110)的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线性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元件(108)的支承盖(112)具有用于可移位地引导的所述杆(102)的密封件(118)。
13.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线性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杆(102)被设计成能够借助于紧固螺钉(107)从端面侧与所述耦合元件(106)固定到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线性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单元(100)通过流体动力驱动或电动地驱动。
15.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线性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元件(106)被设计为轭板。
CN201911307395.9A 2019-06-18 2019-12-18 线性单元和用于制造线性单元的方法 Active CN112096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004305.7A DE102019004305B4 (de) 2019-06-18 2019-06-18 Lineareinhei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Lineareinheit
DE102019004305.7 2019-06-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6736A CN112096736A (zh) 2020-12-18
CN112096736B true CN112096736B (zh) 2022-06-14

Family

ID=73654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7395.9A Active CN112096736B (zh) 2019-06-18 2019-12-18 线性单元和用于制造线性单元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96736B (zh)
DE (1) DE102019004305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23325B3 (de) 2022-09-13 2024-03-14 Schunk Electronic Solutions Gmbh Lineareinheit mit integriertem Crashdämpf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15684A (en) * 1968-09-26 1970-12-16 Thomson John B Self aligning mount for linear motion ball bearings
AU1488283A (en) * 1982-05-26 1983-12-01 Holland Co. Slide bearings of brake beams
CN1663738A (zh) * 2004-03-01 2005-09-07 费斯托合资公司 线性驱动器
CN1942680A (zh) * 2004-04-13 2007-04-04 费斯托合资公司 用于在直线驱动装置中建立同步连接的方法
CN206111845U (zh) * 2014-12-04 2017-04-19 费斯托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引导系统
CN108138845A (zh) * 2015-10-12 2018-06-08 费斯托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制造线性单元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13342A1 (de) 1994-04-18 1995-10-19 Mohammad Mohsen Prof Dr Saadat Druckmittelbetätigte Lineareinheit
DE20316693U1 (de) 2003-10-29 2004-01-15 Bosch Rexroth Teknik Ab Verbindungsanordnung von Führungsstäben mit einer Grundplatte
JP5664843B2 (ja) 2010-04-07 2015-02-04 Smc株式会社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15684A (en) * 1968-09-26 1970-12-16 Thomson John B Self aligning mount for linear motion ball bearings
AU1488283A (en) * 1982-05-26 1983-12-01 Holland Co. Slide bearings of brake beams
CN1663738A (zh) * 2004-03-01 2005-09-07 费斯托合资公司 线性驱动器
CN1942680A (zh) * 2004-04-13 2007-04-04 费斯托合资公司 用于在直线驱动装置中建立同步连接的方法
CN206111845U (zh) * 2014-12-04 2017-04-19 费斯托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引导系统
CN108138845A (zh) * 2015-10-12 2018-06-08 费斯托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制造线性单元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004305B4 (de) 2022-11-03
CN112096736A (zh) 2020-12-18
DE102019004305A1 (de)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23111A (en) Linear actuator
US7127982B2 (en) Linear drive with non-rotating piston
US5469775A (en) Linear drive with a buffer device
EP2923801A1 (en) Impact tool
CN108779787B (zh) 流体缸
CN112096736B (zh) 线性单元和用于制造线性单元的方法
KR100483692B1 (ko) 벨트 가이드기구
US6186484B1 (en) Elastomer damper for an actuator cylinder
KR100254301B1 (ko) 직선작동기
US7845060B2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catching connection in a linear drive
JP2007218296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00289000B1 (ko) 피스톤 로드가 없는 직선 작동기
CN1093232C (zh) 无杆动力缸
JP3767648B2 (ja) ロッドレスシリンダ
US10865816B2 (en) Linear drive device
EP0875679A2 (en) A slide unit
JP3158398B2 (ja) スライドユニット
KR20000076561A (ko) 로드가 없는 실린더
JP2970516B2 (ja) ガイド付ロッドレスシリンダの組立システム及びガイド付ロッドレスシリンダ群
KR200383077Y1 (ko) 고정도 리니어 가이드 실린더의 비틀림 방지장치
JP2005282744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US6766727B2 (en) Rodless linear drive
JP2000154806A (ja) 往復作動機
JP4971702B2 (ja) 直線往復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移動規制装置
US6308614B1 (en) Actuator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