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8177B -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8177B
CN112088177B CN201980028472.9A CN201980028472A CN112088177B CN 112088177 B CN112088177 B CN 112088177B CN 201980028472 A CN201980028472 A CN 201980028472A CN 112088177 B CN112088177 B CN 1120881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ylene
olefin copolymer
group
alkyl
hyd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84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8177A (zh
Inventor
金瑟箕
朴海雄
李映雨
金其垠
李忠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hem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801115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42153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0504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62232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9/00536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212307A1/ko
Publication of CN112088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8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8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8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07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only containing more than three carbon atoms
    • C08L23/0815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iphatic 1-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8But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2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yclopentadienyl ring, condensed or not, e.g. an indenyl or a fluorenyl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8Polymerisation using regulators, e.g. chain terminating agents, e.g. telo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420/00Metallocene catalysts
    • C08F2420/02Cp or analog bridged to a non-Cp X anionic don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420/00Metallocene catalysts
    • C08F2420/06Cp analog where at least one of the carbon atoms of the non-coordinating part of the condensed ring is replaced by a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08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onising compound other than alumoxane, e.g. (C6F5)4B-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12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n organoaluminium compou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3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10Transparent films; Clear coatings; Transpar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6Applications used for fil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14/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way of preparation
    • C08L2314/06Metallocene or single site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满足以下条件(a)至(d)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a)密度:0.850至0.910g/cc,(b)熔体指数(MI,190℃,2.16kg载荷条件):0.1至100dg/min,(c)分子量分布(MWD):1.5至3.0,以及(d)Rv值为0.18至0.59。

Description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向韩国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5月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2018-0052071号、于2018年9月1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2018-0111511号、于2018年9月1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2018-0111510号、于2018年5月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2018-0052072号和于2019年4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2019-0050468号的权益,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并且聚合物中的乙烯基含量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显示出优异的物理性质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烯烃聚合催化剂体系可分为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和茂金属催化剂体系,并且已经根据各自的特性而开发了这两种高活性催化剂体系。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自20世纪50年代发明以来就已在商业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它是一种其中并存许多活性位点的多位点催化剂,并且具有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宽的特点,另外,由于共聚单体的组成分布不均匀,因此在确保所需的物理性质方面存在限制。
同时,茂金属催化剂由主催化剂(其具有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主要成分)和促进剂(其为具有铝作为主要成分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组合组成,并且该催化剂是均相配合物催化剂,并且是单位点催化剂。根据单位点性质,得到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和均匀的共聚单体组成分布的聚合物,并且根据催化剂的配体的结构变形和聚合条件,可以改变聚合物的空间规则性、共聚性质、分子量、结晶度等。
美国专利第5,914,289号公开了一种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由各个载体负载的茂金属催化剂,但是用于制备负载型催化剂的溶剂的量和制备时间被消耗很多,并且将所使用的茂金属催化剂负载在在各个载体上是不便的。
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3-0012308号公开了一种控制分子量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将双核茂金属催化剂和单核茂金属催化剂与活化剂一起负载在载体上并进行聚合,同时改变在反应器中的催化剂的组合。然而,这种方法在同时实现各个催化剂的性能方面具有局限性,并且茂金属催化剂部分与催化剂成品的载体组分分离,从而在反应器中引起结垢。
同时,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是通过使用聚合催化剂在低压下使乙烯和α-烯烃共聚而制备的,并且是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和具有一定长度的短链分支而没有长链分支的树脂。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膜具有普通聚乙烯的性质,高断裂强度和伸长率,以及优异的撕裂强度和落锤冲击强度,因此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传统的低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难以应用的拉伸膜、重叠膜等中。
然而,使用1-丁烯或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的大多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是在单气相反应器或单环管淤浆反应器中制备的,并且与使用1-辛烯的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生产率。但是,由于所使用的催化剂技术和所使用的方法技术的局限性,该产物的性质也大大劣于使用1-辛烯共聚单体的情况,并且其分子量分布窄,因此可加工性差。
美国专利第4,935,474号报告了通过使用两种以上茂金属化合物制备具有宽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的方法。美国专利第6,828,394号报告了通过混合具有良好粘结性能的共聚单体和不具有它们的共聚单体来制备具有优异可加工性并且特别适合作为膜的聚乙烯的方法。另外,美国专利第6,841,631号和美国专利第6,894,128号指出,当使用至少两种金属化合物的茂金属催化剂时,制备了具有双峰或多峰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并且该聚乙烯可以适用于膜、吹塑、管道等。但是,尽管这样的产品具有改善的加工性,但是由于单位颗粒中分子量的分散状态不均匀,即使在相对好的挤出条件下,挤出外观粗糙并且物理性质不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需要制备在物理性能和加工性之间取得平衡的优异产品,特别是,越来越需要具有优异加工性和优异光学性能的优异聚乙烯共聚物。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美国专利第5,914,289号
韩国专利公开第2004-0076965号
美国专利第4,935,474号
美国专利第6,828,394号
美国专利第6,841,631号
美国专利第6,894,128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解决常规技术的上述限制,并且提供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并且聚合物中的乙烯基含量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显示出优异的物理性质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其通过包含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而显示出优异的物理性质,特别是优异的交联性能。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树脂组合物制造的光学膜,所述树脂组合物具有改善的光学性能,例如黄色指数(YI)和总透光率(Tt)。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满足以下条件(a)至(d)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a)密度:0.850至0.910g/cc,
(b)熔体指数(MI,190℃,2.16kg载荷条件):0.1至100dg/min,
(c)分子量分布(MWD):1.5至3.0,以及
(d)根据以下等式1的Rv值为0.18至0.59:
[等式1]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031
在等式1中,
Nvd、Ntv、Nvl和Nv分别表示通过核磁波谱分析测量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1,1-亚乙烯基(vinylidene)、三乙烯基(trivinyl)、1,2-亚乙烯基(vinylene)和乙烯基(vinyl)官能团的数目。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在包含由下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存在下以5至100cc/min注入氢来聚合乙烯和基于α-烯烃的单体的步骤:
[式1]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032
在式1中,
R1为氢;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1-20烷氧基;C6-20芳基;C7-20芳基烷氧基;C7-20烷基芳基;或C7-20芳基烷基,
R2a至R2e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1-20烷氧基;或C6-20芳基,
R3为氢;卤素;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6-20芳基;C7-20烷基芳基;C7-20芳基烷基;C1-20烷基胺基;C6-20芳基胺基;或被选自卤素、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1-20烷氧基和C6-20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的苯基,
R4至R9各自独立地为氢;硅烷基;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6-20芳基;C7-20烷基芳基;C7-20芳基烷基;或被C1-20烃基取代的第14族金属的准金属基团;在R6至R9中,相邻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环,
Q为Si、C、N、P或S,
M为第4族过渡金属,以及
X1和X2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6-20芳基;C7-20烷基芳基;C7-20芳基烷基;C1-20烷基氨基;或C6-20芳基氨基。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其包含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膜,其包括所述树脂组合物。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具有比常规技术窄的分子量分布,并且聚合物中的乙烯基含量相对于总不饱和官能团满足特定比例,从而显示出优异的交联性能。
另外,如果将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用作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则诸如黄色指数(YI)和总透光率(Tt)的光学性能优异。因此,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有效地用于制备要求优异光学性能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实施例2(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比较例1的分子量分布。
图2示出了实施例1(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比较例1的根据交联配方(a)的交联行为特性。
图3示出了实施例2(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比较例1的根据交联配方(b)的交联行为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应当理解,术语“包含”和/或“包括”,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详细描述了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步骤、要素或其组合,但是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要素或其组合。
本发明可以具有多种变化并且可以以多种形式实施,下面将举例说明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且将详细解释。然而,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公开类型,而是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技术范围内包括的所有变化、等同物和替代物。
在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组合物”包括:在相应组合物中包括的材料的混合物,以及由相应组合物的材料形成的反应产物和分解产物。
在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聚合物”是指通过聚合可以相同或不同种类的单体制备的高分子化合物。如此,上位术语聚合物包括术语均聚物(其通常用于指仅由一种单体制备的聚合物),以及如下规定的术语互聚物。
在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互聚物”是指通过聚合至少两种不同的单体制备的聚合物。因此,上位术语互聚物包括共聚物(其通常用于指由两种不同种类的单体制备的聚合物),以及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种类的单体制备的聚合物。
1.乙烯/α-烯烃共聚物
在下文中,将详细解释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满足以下条件(a)至(d):
(a)密度:0.850至0.910g/cc,
(b)熔体指数(MI,190℃,2.16kg载荷条件):0.1至100dg/min,
(c)分子量分布(MWD):1.5至3.0,以及
(d)根据下面的等式1的Rv值是0.18至0.59:
[等式1]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051
在等式1中,Nvd、Ntv、Nvl和Nv分别表示通过核磁波谱分析测量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1,1-亚乙烯基、三乙烯基、1,2-亚乙烯基和乙烯基官能团的数目。
本发明可以通过使用稍后将说明的催化剂并且在聚合过程中注入最适量的氢以同时满足条件(a)至(d)来极大地改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物理性质,特别是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交联性能。
特别地,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是低密度聚合物,其根据ASTM D-792测量的密度为0.850至0.910g/cc。特别地,密度可以为0.850g/cc以上,或者0.855g/cc以上,或者0.86g/cc以上,或者0.865g/cc以上,且0.91g/cc以下,或者0.90g/cc以下,或者0.89g/cc以下。
通常,基于烯烃的聚合物的密度受聚合期间使用的单体的种类和量、聚合度等的影响,并且共聚物会受到共聚单体量的很大影响。随着共聚单体的增加,可以制备具有低密度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并且可能引入共聚物中的共聚单体的量可以取决于催化剂的共聚性能,即,催化剂的性能。
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包括具有特定结构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因此可以引入大量的共聚单体。结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具有低密度,结果,可以显示出优异的加工性。更特别地,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优选具有0.850至0.910g/cc的密度,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密度的控制,维持机械性能且改善冲击强度的效果更加显著。
另外,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具有在1.5至3.0范围内的窄分子量分布(MWD)。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分子量分布可以为1.6以上,或1.7以上,或1.8以上,且2.7以下,或2.4以下,或2.2以下。
通常,在聚合两种以上的单体的情况下,分子量分布(MWD)增大,结果,冲击强度和机械性能可能降低,并且可能出现粘连现象等。因此,在本发明中,在进行聚合反应时注入最适量的氢,从而降低了所制备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交联性质、冲击强度、机械性能等得到改善。
同时,在本发明中,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的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并且可以由Mw/Mn的比计算分子量分布。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是重均分子量(Mw)为40,000至150,000g/mol的聚合物。更特别地,重均分子量可以为45,000g/mol以上,或49,000g/mol以上,或52,000g/mol以上,且130,000g/mol以下,或90,000g/mol以下,或65,000g/mol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熔体指数(MI,190℃,2.16kg载荷条件)在0.1至100dg/min的范围内。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熔体指数(MI)可以为1dg/min以上,或1.5dg/min以上,或3dg/min以上,或5dg/min以上,或12dg/min以上,或16dg/min以上,且90dg/min以下,或70dg/min以下,或40dg/min以下,或37dg/min,或35dg/min以下。
此外,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熔体指数(MI,根据ASTM D1238在190℃和10kg载荷条件下测量)在5至230dg/min的范围内。
另外,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MI10/MI2.16值(其是熔体指数(190℃,2.16kg载荷条件)相对于熔体指数(190℃,10kg载荷条件)的值)为8.5以下,或7.9以下,或7.5以下,且5.0以上,或5.5以上,或6.0以上。MI10/MI2.16是共聚物的长链分支度的指标,如果MI10/MI2.16的值为8.5以下,则表示长链分支少。
如果重均分子量和熔体指数满足上述范围,则可以将共聚物适当地应用于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调节聚合期间所用催化剂的种类和所用催化剂的用量来控制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机械性能和冲击强度,并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可以保持优异的机械性能,并且可以显示出改善的加工性。
另外,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特征在于,将共聚物中每1000个碳原子的乙烯基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特别地,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根据以下等式1的Rv值为0.18至0.59:
[等式1]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061
在等式1中,Rv是通过核磁波谱分析测量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乙烯基数目相对于官能团数目的比率。
可选地,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根据以下等式2的Rvd值可以为0.25以下:
[等式2]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062
在等式2中,Rvd是通过核磁波谱分析测量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1,1-亚乙烯基数目相对于官能团数目的比率。
在等式1和2中,Nvd,Ntv,Nvl和Nv分别表示通过核磁波谱分析测量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1,1-亚乙烯基、三乙烯基、1,2-亚乙烯基和乙烯基官能团的数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Rv值可以为0.55以下,或0.50以下,或0.46以下,或0.40以下,或0.39以下,或0.35以下,或0.32以下,或0.30以下,或0.29以下,且0.19以上,或0.22以上,或0.24以上。
可以通过控制在制备期间的聚合温度以及氢的注入量来控制共聚物中的乙烯基含量,并且如果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满足所述乙烯基含量,并且如果将共聚物应用于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则可以显示出优异的交联度和/或光学性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Rvd值可以为0.25以下,或0.22以下,或0.20以下,或0.15以下,或0.10以下,或0.09以下,或0.08以下,或0.07以下,或0.06以下,且0.02以上,或0.03以上,或0.04以上。如果1,1-亚乙烯基的含量满足上述数值范围,则可以显示窄的分子量分布、优异的交联性能和随之而来的光学性能。
可选地,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特征在于将共聚物中每1000个碳原子的三乙烯基含量控制在一定比例以上。特别地,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根据以下等式3的Rtv值可以为0.12以上:
[等式3]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071
在等式3中,Rtv是通过核磁波谱分析测量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三乙烯基数目相对于官能团数目的比率。
可以通过控制在制备期间的聚合温度以及氢的注入量来控制共聚物中的三乙烯基含量。共聚物中的双键与由交联剂产生的自由基键合以刺激交联反应,并且如果每1000个碳原子的三乙烯基数目相对于官能团数目的比率为一定比率以上,则交联性能可能变得优异。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将三乙烯基含量保持为一定比例以上,并且可以显示出窄的分子量分布、优异的交联性能和随之而来的光学性能。
例如,Rtv值可以为0.08以上,或0.10以上,或0.12以上,或0.15以上,且0.30以下,0.29以下,或0.27以下,或0.26以下,或0.25以下。如果三乙烯基含量满足上述数值范围,则可以显示窄的分子量分布、优异的交联性能和随之而来的光学性能。
另外,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优选满足所述Rv值、Rvd值和/或Rtv值,并且同时具有每1000个碳原子为0.65以下的共聚物中包括乙烯基、三乙烯基、1,2-亚乙烯基和1,1-亚乙烯基的不饱和官能团的数目。特别地,该数目可为0.6以下,或0.5以下,或0.45以下,或0.4以下,且0.1以上,或0.15以上,或0.2以上,或0.23以上。如果不饱和官能团的数目满足上述数值范围,则可以显示窄的分子量分布、优异的交联性能和随之而来的光学性能。
另外,共聚物中乙烯基官能团的数目可以是每1000个碳原子0.3以下。特别地,该数目可为0.29以下,或0.25以下,或0.2以下,或0.15以下,或0.1以下,且0.01以上,或0.02以上,或0.04以上,或0.06以上。如果不饱和官能团的数目满足上述数值范围,则可以显示窄的分子量分布、优异的交联性能和随之而来的光学性能。
另外,共聚物中1,2-亚乙烯基官能团的数目可以为每1000个碳原子0.3以下,或0.29以下,或0.25以下,或0.2以下,或0.15以下,或0.1以下,且0.01以上,或0.02以上,或0.04以上,或0.06以上。如果不饱和官能团的数目满足上述数值范围,则可以显示窄的分子量分布、优异的交联性能和随之而来的光学性能。
另外,共聚物中1,1-亚乙烯基官能团的数目可以为每1000个碳原子0.07以下,或0.05以下,且0.01以上,或0.02以上。如果不饱和官能团的数目满足上述数值范围,则可以显示窄的分子量分布、优异的交联性能和随之而来的光学性能。
另外,共聚物中三乙烯基官能团的数目可以为每1000个碳原子0.15以下,或0.1以下,或0.08以下,且0.01以上,或0.02以上。如果不饱和官能团的数目满足上述数值范围,则可以显示窄的分子量分布、优异的交联性能和随之而来的光学性能。
在本发明中,乙烯基具有R-CH=CH2的结构,三乙烯基具有RCH=CR'R"的结构,1,2-亚乙烯基具有RCH=CHR'(E形式)或RCH=CHR'(Z形式),1,1-亚乙烯基具有RR'C=CH2的结构。在此,R、R′和R″可以各自独立地是根据作为共聚单体的α-烯烃的聚合物链或支链。
在本发明中,共聚物中乙烯基、1,1-亚乙烯基、1,2-亚乙烯基和三乙烯基的含量可以由NMR分析结果计算。特别地,可以将共聚物溶解在1,1,2,2-四氯乙烷D2(TCE-d2)溶剂中之后使用Bruker AVANCE III 500MHz NMR设备在393K下进行测量。在1H NMR波谱中,通过将TCE-d2峰校准至6.0ppm,并使用在1.4ppm和0.96ppm区域中的积分值来计算共聚单体的量比。分别计算在4.7ppm-5.6ppm处观察到的乙烯基、1,1-亚乙烯基、1,2-亚乙烯基和三乙烯基的含量(分析方法:AMT-3863)。峰归属参考文献[Macromolecules 2014,47,3282-3790]。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具有35℃至80℃的结晶温度(Tc)。更特别地,结晶温度可以为40℃以上,或45℃以上,且75℃以下,或70℃以下,或65℃以下。如上所述,高结晶温度是由于共聚单体在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均匀分布,并且在该温度范围内,可以显示优异的结构稳定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具有50至110℃的熔融温度(Tm)。更特别地,熔融温度可以为55℃以上,或60℃以上,或70℃以上,且110℃以下,或105℃以下,或95℃以下。如上所述,当熔融温度在该温度范围内时,可以显示优异的热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特别地,将共聚物加热至150℃,保持5分钟,冷却至20℃,然后再次加热。在这种情况下,将温度的升高速率和降低速率分别控制为10℃/min,并且将在温度第二次升高的区域中测量的结果设置为熔融温度,并且将在温度降低的区域中测量的结果设定为结晶温度。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作为共聚单体的基于α-烯烃的单体可以是C4-20的基于烯烃的单体。特定实例可以包括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或1-二十碳烯,并且这些烯烃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
其中,考虑到应用于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时的显著改善效果,所述α-烯烃单体可以是1-丁烯、1-己烯或1-辛烯,并且最优选地,可以使用1-丁烯。
另外,在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作为共聚单体的α-烯烃的量可以从满足上述物理性质条件的范围内适当选择,并且可以特别地为大于0,且为99mol%以下,或为10至50mol%。
2.制备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备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在包含由下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存在下以5至100cc/min注入氢来聚合乙烯和α-烯烃单体的步骤:
[式1]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091
在式1中,
R1为氢;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1-20烷氧基;C6-20芳基;C7-20芳基烷氧基;C7-20烷基芳基;或C7-20芳基烷基,
R2a至R2e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1-20烷氧基;或C6-20芳基,
R3为氢;卤素;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6-20芳基;C7-20烷基芳基;C7-20芳基烷基;C1-20烷基胺基;C6-20芳基胺基;或被选自卤素、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1-20烷氧基和C6-20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的苯基,
R4至R9各自独立地为氢;硅烷基;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6-20芳基;C7-20烷基芳基;C7-20芳基烷基;或被C1-20烃基取代的第14族中金属的准金属基团;在R6至R9中,相邻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环,
Q为Si、C、N、P或S,
M为第4族过渡金属,以及
X1和X2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6-20芳基;C7-20烷基芳基;C7-20芳基烷基;C1-20烷基氨基;或C6-20芳基氨基。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式1的过渡化合物中,
R1可以是氢;C1-20烷基;C3-20环烷基;C1-20烷氧基;C6-20芳基;C7-20芳基烷氧基;C7-20烷基芳基;或C7-20芳基烷基,
R2a至R2e可以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12烷基;C3-12环烷基;C2-12烯基;C1-12烷氧基;或苯基,
R3可以是氢;卤素;C1-12烷基;C3-12环烷基;C2-12烯基;C6-20芳基;C7-13烷基芳基;C7-13芳基烷基;或被选自卤素、C1-12烷基、C3-12环烷基、C2-12烯基、C1-12烷氧基和苯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的苯基,
R4至R9可以各自独立地为氢;C1-20烷基;C3-20环烷基;C6-20芳基;C7-20烷基芳基;或C7-20芳基烷基,
R6至R9中彼此相邻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C5-20脂族环或C6-20芳族环;所述脂族环或所述芳族环可以被卤素、C1-20烷基、C2-12烯基或C6-12芳基取代,
Q可以是Si,
M可以是Ti,以及
X1和X2可以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12烷基;C3-12环烷基;C2-12烯基;C6-12芳基;C7-13烷基芳基;C7-13芳基烷基;C1-13烷基氨基;或C6-12芳基氨基。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式1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
R1可为氢;C1-12烷基;C3-12环烷基;C1-12烷氧基;C6-12芳基;C7-13芳基烷氧基;C7-13烷基芳基;或C7-13芳基烷基,
R2a至R2e可以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12烷基;C3-12环烷基;C2-12烯基;C1-12烷氧基;或苯基,
R3可为氢;卤素;C1-12烷基;C3-12环烷基;C2-12烯基;C7-13烷基芳基;C7-13芳基烷基;苯基;或被选自卤素、C1-12烷基、C3-12环烷基、C2-12烯基、C1-12烷氧基和苯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的苯基,
R4至R9可以各自独立地为氢;C1-12烷基;C3-12环烷基;C6-12芳基;C7-13烷基芳基;或C7-13芳基烷基;
在R6至R9中彼此相邻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C5-12脂族环或C6-12芳族环;
所述脂族环或所述芳族环可以被卤素、C1-12烷基、C2-12烯基或C6-12芳基取代,
Q可为Si,
M可为Ti,以及
X1和X2可以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12烷基;或C2-12烯基。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式1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
R1可以是氢或C1-12烷基,
R2a至R2e可各自独立地为氢;C1-12烷基;或C1-12烷氧基,
R3可以是氢;C1-12烷基;或苯基,
R4和R5可以各自独立地为氢;或C1-12烷基,
R6至R9可以各自独立地为氢或甲基,
Q可以是Si,
M可以是Ti,以及
X1和X2可以各自独立地是氢或C1-12烷基。
式1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形成的结构是其中环戊二烯经由环型键与苯并噻吩稠合,以及胺基((N-R1)被Q(Si、C、N或P)稳定地交联,并且第4族过渡金属形成配位键。如果将该催化剂组合物应用于聚合烯烃,则可以生产具有诸如高活性、高分子量和在高聚合温度下的高共聚度等特性的聚烯烃。
此外,在式1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由于胺基(N-R1)被Q(Si、C、N、P)交联,因为Q键合至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上,所以当与过渡金属形成配位键时,可以实现更稳定的交联,并且可以实现电子上优异的稳定性。
另外,由于作为大的取代基的苯基位于中心金属周围,因此抑制了β-氢的转移,并且可以制备具有更高分子量的烯烃聚合物,并且可以实现优异的共聚性能。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使用过渡金属化合物,但在聚合反应期间注入了优化量的氢,因此,可以提供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和优异的交联性能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由于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电子/结构稳定性,包括氢是有利的。另外,由于在注入氢之前通过注入催化剂形成的聚合物的初始分子量高,因此在注入氢之后,也可以制备分子量分布窄且分子量高的产物。
式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是下式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任何一种:
[式1-1]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111
[式1-2]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112
[式1-3]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113
[式1-4]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121
[式1-5]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122
[式1-6]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123
[式1-7]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124
[式1-8]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131
[式1-9]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132
[式1-10]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133
同时,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制备中,催化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用于活化以上式1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促进剂。
所述促进剂是包括第13族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并且特别地可以包括下式2的化合物、下式3的化合物和下式4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式2]
R41-[Al(R42)-O]n-R43
在式2中,
R41、R42和R43各自独立地是氢、卤素、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和1至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中的任何一个,以及
n为2以上的整数,
[式3]
D(R44)3
在式3中,D是铝或硼,以及
各个R44各自独立地是卤素、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和1至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中的任何一个,
[式4]
[L-H]+[Z(A)4]-或[L]+[Z(A)4]-
在式4中,
L是中性或阳离子性路易斯酸;H是氢原子,以及
Z是第13族的元素,并且A各自独立地是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1至20个碳原子的烃氧基;这些取代基中的任何一个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1至20个碳原子的烃氧基和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甲硅烷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
更特别地,式2的化合物可以是基于烷基铝氧烷的化合物,其中重复单元被组合成线性、环状或网络型,并且具体实例可以包括甲基铝氧烷(MAO)、乙基铝氧烷、异丁基铝氧烷或叔丁基铝氧烷。
另外,式3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丙基铝、三丁基铝、二甲基氯化铝、三异丙基铝、三仲丁基铝、三环戊基铝、三戊基铝、三异戊基铝、三己基铝、三辛基铝、乙基二甲基铝、甲基二乙基铝、三苯基铝、三对甲苯基铝、二甲基甲氧基铝、二甲基乙氧基铝、三甲基硼、三乙基硼、三异丁基硼、三丙基硼或三丁基硼,以及特别地,可以选自三甲基铝、三乙基铝或三异丁基铝。
另外,式4的化合物可以包括三取代铵盐、二烷基铵盐或三取代鏻盐型的基于硼酸盐的化合物。更具体的实例可以包括:三取代铵盐型的基于硼酸盐的化合物,例如三甲基铵四苯基硼酸盐,甲基二(十八烷基)铵四苯基硼酸盐,三乙基铵四苯基硼酸盐,三丙基铵四苯基硼酸盐,三(正丁基)铵四苯基硼酸盐,甲基十四烷基十八烷基铵四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苯铵四苯基硼酸盐,N,N-二乙基苯铵四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2,4,6-三甲基苯铵)四苯基硼酸盐,三甲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甲基二(十四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甲基二(十八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乙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丙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正丁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仲丁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N,N-二乙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2,4,6-三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甲基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三乙基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三丙基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三(正丁基)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二甲基(叔丁基)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苯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N,N-二乙基苯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N,N-二甲基-(2,4,6-三甲基苯铵)四(2,3,4,6-四氟苯基)硼酸盐等;二烷基铵盐型的基于硼酸盐的化合物,例如二(十八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二(十四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二(环己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等;或者三取代鏻盐型的基于硼酸盐的化合物,例如三苯基鏻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甲基二(十八烷基)鏻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2,6-二甲基苯基)鏻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等。
通过使用这种促进剂,最终制备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可以变得更均匀,并且可以提高聚合活性。
可以以适当的量使用促进剂,使得可以充分地进行式1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活化。
此外,所述催化剂组合物可以包含在载体上处于负载状态的式1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如果式1的过渡金属化合物负载在载体上,则过渡金属化合物与载体的重量比可以为1:10至1:1,000,更优选为1:10至1:500。如果在所述重量比范围内包含载体和过渡金属化合物,则可以显示出优化的形状。另外,如果将促进剂一起负载在载体上,则促进剂与载体的重量比可以为1:1至1:100,更优选为1:1至1:50。如果在所述重量比范围内包括促进剂和载体,则可以改善催化剂活性,并且可以优化由此制备的聚合物的微细结构。
同时,载体可以使用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或它们的混合物,或者这些材料可以在通过高温干燥从表面除去水分后在包括具有高反应性的羟基或硅氧烷基团的状态下使用。另外,在高温下干燥的载体可以进一步包括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或硝酸盐组分,例如,Na2O、K2CO3、BaSO4和Mg(NO3)2
载体的干燥温度优选为200至800℃,更优选为300至600℃,最优选为300至400℃。如果载体的干燥温度低于200℃,则湿度过高并且表面上的水可能与促进剂反应,而如果温度高于800℃,则载体表面上的孔可能合并而降低表面积,并且表面上的大量羟基可能被除去而以仅保留硅氧烷基团,从而不希望地减少与促进剂的反应位点。
此外,在载体表面上的羟基的量可以优选为0.1至10mmol/g,并且更优选为0.5至5mmol/g。载体表面上羟基的量可以通过载体的制备方法和条件,或干燥条件如温度、时间、真空和喷雾干燥来控制。
同时,可以通过在催化剂组合物的存在下连续注入氢并使乙烯和基于α-烯烃的单体连续聚合来进行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聚合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氢气在聚合初级阶段抑制了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快速反应,并起到了终止聚合反应的作用。因此,通过使用这种氢气并控制其使用量,可以有效地制备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并且共聚物中的乙烯基含量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例如,可以以5cc/min以上,或7cc/min以上,或10cc/min以上,或15cc/min以上,或19cc/min以上,或22cc/min以上,且100cc/min以下,或50cc/min以下,或45cc/min以下,或35cc/min以下,或29cc/min以下的速率注入氢气。如果在上述条件下注入氢气,则由此制备的乙烯/α-烯烃聚合物可以实现本发明中的物理性质。如果以少于5cc/min的量注入氢气,则聚合反应的终止可能不均匀地进行,并且具有所需物理性质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制备可能变得困难,而如果所述量大于100cc/min,则终止反应可能过快地发生,并且可能制备分子量过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另外,聚合反应可以在80至200℃下进行,但是通过控制氢的注入量以及聚合温度,可以甚至更有利地控制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乙烯基含量。因此,特别地,聚合反应温度可以为100℃以上,或120℃以上,或140℃以上,且190℃以下,或180℃以下,或170℃以下,或160℃以下。
另外,在聚合反应期间,进一步将有机铝化合物注入反应器中以除去水分,并且可以在所述化合物的存在下进行聚合反应。这种有机铝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三烷基铝,二烷基卤化铝,烷基二卤化铝,二烷基氢化铝或烷基倍半卤化铝等,并且更具体的实例可以包括Al(C2H5)3、Al(C2H5)2H、Al(C3H7)3、Al(C3H7)2H、Al(i-C4H9)2H、Al(C8H17)3、Al(C12H25)3、Al(C2H5)(C12H25)2、Al(i-C4H9)(C12H25)2、Al(i-C4H9)2H、Al(i-C4H9)3、(C2H5)2AlCl、(i-C3H9)2AlCl或(C2H5)3Al2Cl3。可以将这种有机铝化合物连续注入反应器中,并且为了适当地除去湿气,可以以约0.1至10摩尔/1kg注入反应器中的反应介质的比例注入有机铝化合物。
此外,聚合压力可以为约1至约100Kgf/cm2,优选为约70至约96Kgf/cm2,更优选为约80至约93Kgf/cm2
另外,如果将过渡金属化合物以在载体上的负载状态使用,则可以在将过渡金属化合物溶解或稀释于5至12个碳原子的脂族烃溶剂(例如戊烷、己烷、庚烷、壬烷、癸烷及它们的异构体)、芳烃溶剂(例如甲苯和苯)、氯原子取代的烃溶剂(例如二氯甲烷和氯苯等)中后注入。本文使用的溶剂优选在通过用少量烷基铝处理而除去少量作为催化剂毒物的水或空气后使用,并可以进一步使用促进剂。
3.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其包含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本发明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可以挤出为片状或膜状,而没有特别限制。
本发明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可以显示优异的交联度。例如,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的交联度可以为55%以上,或58%以上,或63%以上,或67%以上,或69%以上。
本发明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55℃至-45℃,或-53℃至-42℃,或-50℃至-40℃。
此外,作为在乙烯/α-烯烃共聚物交联之前和之后的黄色指数(YI)和总透光率(Tt)的测量结果,本发明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可以满足适合在光学膜中使用的交联后黄色指数(YI)和总透光率(Tt)的数值范围。
特别地,本发明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的黄色指数(以下,YI)值可为0.5以上,或1.0以上,或1.25以上,或1.30以上,且5.5以下,或4.9以下,或4.5以下,或3.9以下,或2.9以下,或1.5以下,或1.2以下。较低的YI值确保了光学膜的品质稳定性。
特别地,如果在对本发明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进行交联之后测量黄色指数,则甚至可以显示出更好的值。例如,进行交联后的黄色指数可以为0.5以上,或0.7以上,或0.9以上,或1.0以上,且1.5以下,或1.48以下,或1.3以下,或1.2以下。
黄色指数是树脂组合物如果暴露于紫外线下的泛黄现象的定量值,并且可以基于ASTM D1925使用UV/Vis光谱仪进行测量。例如,使用UV/Vis光谱仪测量树脂组合物在400nm至700nm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并使用该值,可以通过以下等式4计算黄色指数值:
[等式4]
YI=[100(1.28XCIE-1.06ZCIE)]/YCIE
在等式4中,YI是使用UV/VIS/NIR光谱仪采用色差分析程序计算的值,并且XCIE、YCIE和ZCIE分别是表示红色、绿色和蓝色坐标的相对值。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可以具有优异的透光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150℃的温度下使片状的树脂组合物交联之后使用雾度计测量的总透光率(Tt)可以满足以下等式5:
[等式5]
Tt≥90.0%
总透光率可以是使用雾度计相对于200nm以上,例如300nm,350nm,400nm,450nm,500nm,550nm或600nm的光的波长的测量值,优选地,可以是使用雾度计相对于550nm的波长的光的测量值。如此测量的树脂组合物的总透光率表示片状的树脂组合物交联后的总透光率,并且片状的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真空层压机层压。
本发明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的总透光率,作为片状的树脂组合物在150℃的温度下交联后的测定值,可以为90%以上,或90.2%以上,或90.5%以上,或90.9%以上,或91%以上,或92%以上。另外,考虑到光学装置的光电效率,可以将总透光率控制在上述范围内。
另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可以制备改性树脂组合物,例如,硅烷改性树脂组合物或氨基硅烷改性树脂组合物。
例如,除了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之外,本发明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还可包含已知的不饱和硅烷化合物、氨基硅烷化合物、交联剂和交联助剂。
不饱和硅烷化合物可以在自由基引发剂的存在下被接枝到包含本发明共聚物的单体的聚合单元的主链中,从而以聚合的状态被包含到硅烷改性的树脂组合物或氨基硅烷改性的树脂组合物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饱和硅烷化合物可以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丁氧基硅烷、乙烯基三戊氧基硅烷、乙烯基三苯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等,并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它们中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而没有限制。
另外,氨基硅烷化合物可以通过作为在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接枝改性步骤中促进使被接枝到本发明共聚物中的不饱和硅烷化合物(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反应性官能团(如烷氧基)转化成羟基的水解反应的催化剂,而进一步改善与由上下玻璃基板或氟树脂构成的背面片的粘附强度。同时,氨基硅烷化合物作为反应物直接参与共聚反应,并且可以提供在氨基硅烷改性的树脂组合物中具有胺官能团的部分。
氨基硅烷化合物可以是包含胺基的任何硅烷化合物,只要其是伯胺和仲胺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作为氨基硅烷化合物,可以使用氨基三烷氧基硅烷、氨基二烷氧基硅烷等,并且其实例可以包括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双[(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3-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乙二胺(DAS)、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基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氨基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氨基乙基氨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基乙基氨基甲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亚乙基三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亚乙基三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亚乙基三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亚乙基氨基甲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N-苯基氨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N-苯基氨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基氨基)甲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N-苯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N-苯基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N-苯基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N-苯基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N-(N-丁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基硅烷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
在树脂组合物中,不饱和硅烷化合物和/或氨基硅烷化合物的量没有特别限制。
交联剂在硅烷改性的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步骤中是自由基引发剂,并且可以起到引发不饱和硅烷化合物向树脂组合物中的接枝反应的作用。另外,通过在制造光电器件期间的层压步骤中在硅烷改性树脂组合物中或在硅烷改性树脂组合物和未改性树脂组合物之间形成交联键,可以改善最终产品(例如密封片)的耐热性和耐久性。
交联剂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各种交联剂,只要它可以是可引发乙烯基的自由基聚合或形成交联键的交联剂即可,例如,可以使用选自有机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
特别地,可以使用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二烷基过氧化物,例如过氧化叔丁基枯基、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枯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和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3-己炔;氢过氧化物,例如氢过氧化枯烯、氢过氧化二异丙苯、2,5-二甲基-2,5-二(氢过氧)己烷和氢过氧化叔丁基;二酰基过氧化物,例如双-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物、辛酰基过氧化物、苯甲酰过氧化物、邻甲基苯甲酰过氧化物和2,4-二氯苯甲酰过氧化物;过氧酯,例如叔丁基过氧异丁酸酯、叔丁基过氧乙酸酯、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叔丁基过氧新戊酸酯、叔丁基过氧辛酸酯、叔丁基过氧异丙基碳酸酯、叔丁基过氧苯甲酸酯、二叔丁基过氧邻苯二甲酸酯、2,5-二甲基-2,5-二(苯甲酰基过氧)己烷和2,5-二甲基-2,5-二(苯甲酰基过氧)-3-己炔;酮过氧化物,例如甲基乙基酮过氧化物和环己酮过氧化物,月桂基过氧化物,以及偶氮化合物,例如偶氮二异丁腈和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而没有限制。
有机过氧化物可以是一小时半衰期温度为120℃至135℃,例如,120℃至130℃,120℃至125℃,优选121℃,的有机过氧化物。在上述中,“一小时半衰期温度”是指交联剂的半衰期变为一小时的温度。根据一小时半衰期温度,改变有效地进行自由基引发反应的温度,因此,如果将一小时半衰期温度在上述范围内的有机过氧化物用作交联剂,则可以在用于制造光电器件的层压工艺温度下有效地进行自由基引发反应,即交联反应。
基于100重量份的树脂组合物,可以以0.01至1重量份,例如0.05至0.55、0.1至0.5或0.15至0.45重量份的量包含交联剂,并且如果交联剂的含量小于0.01重量份,则耐热性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如果交联剂的含量大于1重量份,则密封片的成型性降低,因此可能引起产生工艺限制的缺陷,并且密封剂的物理性质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除了交联剂以外还可以包含交联助剂。通过在树脂组合物中包含交联助剂,可以提高通过上述交联剂的树脂组合物的交联度,因此,甚至可以进一步改善最终产品例如密封片的耐热性和耐久性。
基于100重量份的树脂组合物,可以以0.01至0.5重量份,例如0.01至0.3重量份,0.015至0.2或0.016至0.16重量份的量包含交联助剂,并且如果交联助剂的含量小于0.01重量份,则耐热性的改善效果可能不明显,而如果该交联助剂的含量大于0.5重量份,则可能引起影响最终产品(例如密封片)的物理性质的缺陷,并且会增加生产成本。
交联助剂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各种已知的交联助剂,例如,可以使用包含至少一个不饱和基团(例如烯丙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作为交联助剂。
含有烯丙基的化合物可以包括例如多烯丙基化合物,例如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烯丙基氰尿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富马酸二烯丙基酯和马来酸二烯丙基酯,以及含有(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可以包括例如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叔丁基-1-(2-乙基己基)单过氧碳酸酯(TBEC)、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EMO)等,但没有特别限制。
此外,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另外包含选自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热稳定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剂。
根据所应用的组合物的用途,光稳定剂可以捕获用于引发树脂的光诱导降解的活性物质以起到防止光氧化的作用。所使用的光稳定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基于受阻胺的化合物和基于受阻哌啶的化合物等已知的化合物。
根据所述组合物的用途,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吸收来自日光等的紫外线,并在分子中转化为无害的热能,并且可以起到防止激发用于引发树脂组合物中的光诱导降解的活性物质的作用。
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具体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可以单独使用基于二苯甲酮的紫外线吸收剂,基于苯并三唑的紫外线吸收剂,基于丙烯腈的紫外线吸收剂,基于金属配合物的紫外线吸收剂,基于受阻胺的紫外线吸收剂,无机紫外线吸收剂,如超细氧化钛颗粒和超细氧化锌颗粒,或者可以使用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另外,热稳定剂的实例可以包括:基于磷的热稳定剂,例如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双[2,4-双(1,1-二甲基乙基)-6-甲基苯基]乙基亚磷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1,1-联苯基]-4,4′-二基双膦酸酯和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以及基于内酯的热稳定剂,例如8-羟基-5,7-二叔丁基呋喃-2-酮与邻二甲苯的反应产物,并且可以使用它们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树脂组合物中,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和/或热稳定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即,可以考虑树脂组合物的用途、添加剂的形状或密度等适当地选择添加剂的量,并且通常可以将其适当地控制在0.01重量份至5重量份的范围内,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树脂组合物的总固体含量。
此外,除了所述组分之外,根据所施加的树脂组分的用途,所述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另外并且适当地包含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添加剂。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可以用作用于密封各种光电器件中的器件的密封剂,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所述树脂组合物可以用作应用于带有加热等的层压工艺的工业用材料。
4.光学膜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含所述树脂组合物的光学膜。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通过将所述树脂组合物成型为膜状或片状来制造。成型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通过常规方法,例如T模法或挤出法,通过形成片或膜来制造。例如,光学膜的制造可以使用其中将使用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改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与用于形成膜或片的过程彼此连接的设备通过原位工艺来进行。
考虑到光电子器件中的器件的支撑效率和断裂可能性、器件的重量减轻或加工性等,可以将光学膜的厚度控制为约10μm至2,000μm,或约100μm至1,250μm,并且可以根据特定用途进行更改。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提出优选实施方式以帮助理解本发明。然而,提供实施方式仅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此。
[合成例1: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制备]
步骤1:配体化合物(1a-1)的制备
向250mL的施伦克烧瓶中,加入10g的1,2-二甲基-3H-苯并[b]环戊并[d]噻吩(1.0当量,49.925mmol)和100mL的THF,然后在-30℃下向其中滴加22mL的正丁基锂(1.1当量,54.918mmol,2.5M己烷中),随后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将搅拌的Li-配合物THF溶液在-78℃下用导管加入装有8.1mL二氯(甲基)(苯基)硅烷(1.0当量,49.925mmol)和70mL THF的施伦克烧瓶中,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搅拌后,进行真空干燥,并用100ml己烷进行萃取。
向100ml的萃取的氯-1-(1,2-二甲基-3H-苯并[b]环戊并[d]噻吩-3-基)-1,1-(甲基)(苯基)硅烷的己烷溶液中,在室温下注入42mL的t-BuNH2(8当量,399.4mmo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搅拌后,进行真空干燥,并用150ml己烷进行萃取。干燥溶剂后,获得13.36g的黄色固体(68%,dr=1:1)。
(1a-1)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201
1H NMR(CDCl3,500MHz):δ7.93(t,2H),7.79(d,1H),7.71(d,1H),7.60(d,2H),7.48(d,2H),7.40-7.10(m,10H,芳香族),3.62(s,1H),3.60(s,1H),2.28(s,6H),2.09(s,3H),1.76(s,3H),1.12(s,18H),0.23(s,3H),0.13(s,3H)
步骤2:过渡金属化合物(1a)的制备
向100mL的施伦克烧瓶中,加入4.93g的式1a-1的配体化合物(12.575mmol,1.0当量)和50mL的甲苯(0.2M),然后在-30℃下向其中滴加10.3mL的正丁基锂(25.779mmol,2.05当量,2.5M在己烷中),随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搅拌后,向其中滴加12.6mL的MeMgBr(37.725mmol,3.0当量,3.0M在乙醚中),依次加入13.2mL的TiCl4(13.204mmol,1.05当量,1.0M在甲苯中),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搅拌后,真空干燥并用150mL己烷进行萃取,将溶剂除去至50mL,并滴加4mL的DME(37.725mmol,3.0当量),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再次在真空中干燥并用150mL己烷进行萃取。干燥溶剂后,获得2.23g的褐色固体(38%,dr=1:0.5)。
(1a)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211
1H NMR(CDCl3,500MHz):δ7.98(d,1H),7.94(d,1H),7.71(t,6H),7.50-7.30(10H),2.66(s,3H),2.61(s,3H),2.15(s,3H),1.62(s,9H),1.56(s,9H),1.53(s,3H),0.93(s,3H),0.31(s,3H),0.58(s,3H),0.51(s,3H),-0.26(s,3H),-0.39(s,3H)
[合成例2: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制备]
步骤1:配体化合物(2a-1)的制备
(i)氨基甲酸锂的制备
将1,2,3,4-四氢喹啉(13.08g,98.24mmol)和乙醚(150mL)放入施伦克烧瓶中。向使用干冰和丙酮获得的-78℃的低温浴中,将施伦克烧瓶浸没并搅拌30分钟。然后,在氮气气氛下使用注射器向其中注入正丁基锂(39.3mL,2.5M,98.24mmol),并形成浅黄色浆液。然后,搅拌烧瓶2小时,并且在除去由此产生的丁烷气体的同时将烧瓶的温度升高至室温。将烧瓶再次浸入-78℃的低温浴中以降低其温度,并注入CO2气体。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浆液消失,得到透明溶液。将烧瓶与鼓泡器连接,并且在除去二氧化碳气体的同时将温度升高至室温。然后,真空除去剩余的CO2气体和溶剂。将烧瓶移入干燥箱后,加入戊烷,进行剧烈搅拌和过滤,得到氨基甲酸锂,为白色固体。白色固体化合物与乙醚形成配位键。在这种情况下,收率为100%。
1H NMR(C6D6,C5D5N):δ1.90(t,J=7.2Hz,6H,乙醚),1.50(br s,2H,喹啉-CH2),2.34(br s,2H,喹啉-CH2),3.25(q,J=7.2Hz,4H,乙醚),3.87(br,s,2H,喹啉-CH2),6.76(brd,J=5.6Hz,1H,喹啉-CH)ppm
13C NMR(C6D6):δ24.24,28.54,45.37,65.95,121.17,125.34,125.57,142.04,163.09(C=O)ppm
(ii)8-(2,3,4,5-四甲基-1,3-环戊二烯基)-1,2,3,4-四氢喹啉的制备
将步骤(i)中制备的氨基甲酸锂化合物(8.47g,42.60mmol)置于施伦克烧瓶中。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四氢呋喃(4.6g,63.9mmol)和45mL乙醚。向使用丙酮和少量干冰获得的-20℃的低温浴中,将施伦克烧瓶浸没并搅拌,然后加入t-BuLi(25.1mL,1.7M,42.60mmol)。此时,反应混合物的颜色变为红色。在保持-20℃的同时搅拌6小时。将溶解在四氢呋喃(129mL,0.33M,42.60mmol)和四甲基环戊酮(5.89g,42.60mmol)中的CeCl3·2LiCl溶液在注射器中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在氮气气氛下注入烧瓶中。在将烧瓶的温度缓慢升高至室温的同时,在一小时后移去恒温浴,并将温度保持在室温。然后,将水(15mL)加入到烧瓶中,向其中加入乙酸乙酯,并进行过滤以获得滤液。将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并向其中加入盐酸(2N,80mL),然后摇动12分钟。然后,向其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160mL)以进行中和,并萃取有机层。向有机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镁以除去水分并进行过滤。取滤液并除去溶剂。使用己烷和乙酸乙酯(v/v,10:1)的溶剂,通过柱色谱法分离由此获得的滤液,获得黄色油状物。收率为40%。
(2a-1)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221
1H NMR(C6D6):δ1.00(br d,3H,Cp-CH3),1.63-1.73(m,2H,喹啉-CH2),1.80(s,3H,Cp-CH3),1.81(s,3H,Cp-CH3),1.85(s,3H,Cp-CH3),2.64(t,J=6.0Hz,2H,喹啉-CH2),2.84-2.90(br,2H,喹啉-CH2),3.06(br s,1H,Cp-H),3.76(br s,1H,N-H),6.77(t,J=7.2Hz,1H,喹啉-CH),6.92(d,J=2.4Hz,1H,喹啉-CH),6.94(d,J=2.4Hz,1H,喹啉-CH)ppm
步骤2:过渡金属化合物(2a)的制备
(i)[(1,2,3,4-四氢喹啉-8-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η5,κ-N]二锂化合物的制备
在干燥箱中,将通过步骤(1)制备的8-(2,3,4,5-四甲基-1,3-环戊二烯基)-1,2,3,4-四氢喹啉(8.07g,32.0mmol)和140mL的乙醚放入圆烧瓶中,将温度降低至-30℃,并在搅拌的同时向其中缓慢加入n-BuLi(17.7g,2.5M,64.0mmol)。在将温度升至室温的同时进行反应6小时。然后,将所得产物过滤,同时用乙醚洗涤多次,得到固体。真空除去残留的溶剂,得到黄色固体的二锂化合物(9.83g)。收率为95%。
1H NMR(C6D6,C5D5N):δ2.38(br s,2H,喹啉-CH2),2.53(br s,12H,Cp-CH3),3.48(br s,2H,喹啉-CH2),4.19(br s,2H,喹啉-CH2),6.77(t,J=6.8Hz,2H,喹啉-CH),7.28(brs,1H,喹啉-CH),7.75(brs,1H,喹啉-CH)ppm
(ii)[(1,2,3,4-四氢喹啉-8-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η5,κ-N]二甲基钛的制备
在干燥箱中,将TiCl4·DME(4.41g,15.76mmol)和乙醚(150mL)放入圆烧瓶中,并在-30℃搅拌的同时,慢慢添加MeLi(21.7mL,31.52mmol,1.4M)。搅拌15分钟后,将步骤(i)中制备的(1,2,3,4-四氢喹啉-8-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η5,κ-N]二锂化合物(5.30g,15.76mmol)加入到烧瓶中。搅拌3小时,同时将温度升至室温。反应结束后,真空除去溶剂,将所得产物溶于戊烷中并过滤,得到滤液。真空除去戊烷,得到深棕色化合物(3.70g)。收率为71.3%。
(2a)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222
1H NMR(C6D6):δ0.59(s,6H,Ti-CH3),1.66(s,6H,Cp-CH3),1.69(br t,J=6.4Hz,2H,喹啉-CH2),2.05(s,6H,Cp-CH3),2.47(t,J=6.0Hz,2H,喹啉-CH2),4.53(m,2H,喹啉-CH2),6.84(t,J=7.2Hz,1H,喹啉-CH),6.93(d,J=7.6Hz,喹啉-CH),7.01(d,J=6.8Hz,喹啉-CH)ppm
13C NMR(C6D6):δ12.12,23.08,27.30,48.84,51.01,119.70,119.96,120.95,126.99,128.73,131.67,136.21ppm.
[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制备]
实施例1
向1.5L高压釜连续过程反应器中加入己烷溶剂(5.5kg/h)和1-丁烯(0.8kg/h),并将反应器顶部预热至155℃的温度。同时向反应器中注入三异丁基铝化合物(0.05mmol/min)、作为催化剂的在合成例1中制备的过渡金属化合物(1a)(0.15μmol/min)、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促进剂(0.15μmol/min)。然后,向高压釜反应器中注入乙烯(0.87kg/h)和氢气(25cc/min),并在保持89巴的压力和140℃的聚合温度的同时连续进行共聚反应60分钟以上以制备共聚物。
然后,排出剩余的乙烯气体,并将由此获得的含共聚物溶液在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以上。测量由此获得的捆形共聚物的物理性质。
实施例2至14和比较例1至6
除了以下表1中列出的量注入反应物原料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备实施例2至14的聚合物。
另外,除了以下表1中列出的量注入反应物原料以外,通过使用合成例2中制备的过渡金属化合物(2a)并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备比较例4至6的聚合物。
同时,购买了LG化学的LC885X产品并用作比较例1,购买了Mitsui公司的DF8200产品并用作比较例2,并且购买了Mitsui公司的DF610产品并用作比较例3。
[表1]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231
此外,根据以下方法,通过核磁波谱分析测量实施例1至14和比较例1至7的共聚物中每1000个碳原子的1,2-亚乙烯基、三乙烯基、乙烯基和1,1-亚乙烯基的各官能团的数目,结果示于表2中。
①将共聚物溶解在1,1,2,2-四氯乙烷D2(TCE-d2)溶剂中之后使用Bruker AVANCEIII 500MHz NMR设备在393K下进行测量。
②通过在1H NMR波谱中校准TCE-d2峰并使用1.4ppm和0.96ppm区域的积分值来计算共聚单体的量比。计算在4.7ppm-5.6ppm处观察到的乙烯基、1,1-亚乙烯基、1,2-亚乙烯基和三乙烯基的各自的量(分析方法:AMT-3863)。峰归属参考文献[Macromolecules 2014,47,3282-3790]。
[表2]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241
另外,测量实施例1至14和比较例1至6的熔体指数、密度、重均分子量(Mw)和分子量分布(MWD),并将其列在下表3中。
①密度(g/cm3):根据ASTM D-792测量。
②熔体指数(MI):根据ASTM D-1238(条件E,190℃,2.16kg载荷)测量。
③熔体指数(MI10):根据ASTM D-1238(条件E,190℃,10kg载荷)测量。
④在以下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的条件下测量如此生产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
-色谱柱:Agilent Olexis
-溶剂:三氯苯(TCB)
-流速:1.0ml/min
-样本浓度:1.0mg/ml
-注射量:200μl
-柱温:160℃
-检测器:安捷伦高温RI检测器
-标准物:聚苯乙烯(通过立方函数校准)
-数据处理:Cirrus
⑤由Mw/Mn之比算出分子量分布。
[表3]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251
从表3的结果可以确认,与比较例1、6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1至14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窄。
此外,图1中示出了实施例2和比较例1的分子量分布。从该结果可以确认,与比较例1相比,实施例2的分子量分布窄。
实验例1-交联行为特性和交联度
[膜的制造]
(1)根据以下配方(a),向500g实施例1的样品中注入交联助剂组合物,然后将所得组合物在40℃下浸泡1小时并老化15小时。
此外,除了如下表4所示对实施例2、8和14以及比较例1、2、4和5的每个样品应用(a)至(f)中的不同配方之外,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制备树脂组合物。
(a)1-(2-乙基己基)一过氧碳酸叔丁酯(TBEC)1phr(每百份橡胶的份数),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0.5phr,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EMO)0.2phr
(b)TBEC 0.6phr,TAIC 0.8phr,MEMO 0.2phr/甲苯
(c)TBEC 0.6phr,TAIC 0.93phr,MEMO 0.21phr/甲苯
(d)应用相同的配方(c),不同之处在于应用1.5小时的浸泡时间而不是1小时。
(e)TBEC 0.6phr,TAIC 0.93phr,MEMO 0.21phr/二甲苯
(f)TBEC 0.6phr,TAIC 0.8phr,MEMO 0.3phr/二甲苯
(2)使用如此浸泡的样品和微型挤出机,在不足以进行高温交联的低温下(挤出机机筒温度为90℃以下的条件下),制造平均厚度为450μm的膜。
为了理解交联行为特性,在(2)中以5g将包含交联助剂组合物的膜制造成直径为4cm的盘状,其结果值,连同直到在150℃下焦烧1小时的最大扭矩MH值等一起示于表4中。
使用Alpha Technologies公司的称为Premier MDR的动模流变仪测量这种交联行为特性。
[交联片的制造]
在[膜的制造]的过程(2)中制造的膜样品的顶部和底部用特氟龙片覆盖,然后将样品放入真空层压机中,并在150℃层压15分钟以制造交联片。交联片用于交联后的交联度和光学特性的测定,不是附着至诸如玻璃基板的任何基板的类型。
将交联片放入0.5g的甲苯(用于萃取非交联聚合物的溶剂)中,并在60℃下老化15小时。洗涤甲苯后,在80℃下干燥6小时。干燥后,测量样品的重量并根据以下等式测量交联度,并将其示于表4中。
*交联度=(干燥后的重量/用甲苯处理前的重量)*100
[表4]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261
(a)TBEC 1phr,TAIC 0.5phr,MEMO 0.2phr/甲苯(用于萃取非交联聚合物的溶剂)
(b)TBEC 0.6phr,TAIC 0.8phr,MEMO 0.2phr/甲苯(用于萃取非交联聚合物的溶剂)
(c)TBEC 0.6phr,TAIC 0.93phr,MEMO 0.21phr/甲苯(用于萃取非交联聚合物的溶剂)
(d)应用相同的配方(c),不同之处在于应用1.5小时的浸泡时间而不是1小时。
(e)TBEC 0.6phr,TAIC 0.93phr,MEMO 0.21phr/二甲苯(用于萃取非交联聚合物的溶剂)
(f)TBEC 0.6phr,TAIC 0.8phr,MEMO 0.3phr/二甲苯(用于萃取非交联聚合物的溶剂)
在表4的交联行为特性的结果中,MH值和最终扭矩值越高,交联度越高。另外,T值是与交联速度有关的因子,例如,T90表示直到扭矩值达到90%饱和为止所需的时间,该值越小则交联速度越快。
图2示出了(a)根据交联配方(a)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交联行为特性。图3示出了根据交联配方(b)的实施例2和比较例1的交联行为特性。
另外,由表4的结果,当将使用相同的交联配方的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比较时,可以确认,与比较例相比,使用实施例的聚合物的树脂组合物显示出更高的交联度。特别地,当与应用相同交联配方的比较例1相比时,实施例1和2的树脂组合物的交联度提高了10%以上。另外,与应用相同交联配方(f)的比较例4和5相比,实施例14显示出显著更高的交联度。
另外,可以确定,如果增加实施例8的浸泡时间(即,配方(d)),则交联度甚至进一步改善。
实验例2-光学特性
对于交联片,根据以下方法测量黄色指数(YI)和总透光率(Tt),结果列在下表5中。
另外,在[膜的制造]过程之后并在制造交联片之前的黄色指数(YI)和总透光率(Tt)被列为下表5中的“交联之前”的数据。
①黄色指数(YI):使用Colorflex(Hunter实验室)根据ASTM 1925测量了400nm至700nm区域内的反射率,并使用该值并根据以下等式4获得了YI值:
[等式4]
YI=[100(1.28XCIE-1.06ZCIE)]/YCIE
YI是在UV/VIS/NIR光谱仪中使用色差分析程序计算的值(ASTM,D1925),并且XCIE、YCIE和ZCIE分别是代表红色、绿色和蓝色坐标的相对值。
②总透光率(Tt):使用雾度计测量在550nm波长的光上的总透光率。将样品放置在样品架上后在JIS K 7105的标准条件下三次测量透射率,并获得平均值。
[表5]
Figure GDA0002742951350000281
在表5中,可以证实,与比较例相比,通过包含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形成的膜显示出优异的总透光率和黄色指数。
特别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显示出在0.82至1.34的范围内的黄色指数值,与比较例的1.63至3.7的黄色指数值相比非常优异。另外,可以确认,本发明的实施例显示90.9以上的交联后的总透光率,与最大值为89.4的比较例相比,显著改善。因此,预期将本发明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用于制造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光学膜。

Claims (19)

1.一种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满足以下条件(a)至(f):
(a)根据ASTM D-792测量的密度:0.850至0.910g/cc,
(b)熔体指数(MI),在190℃,2.16kg载荷条件下测量:0.1至100dg/min,
(c)分子量分布(MWD):1.5至3.0,
(d)根据以下等式1的Rv值为0.18至0.59:
[等式1]
Figure QLYQS_1
在等式1中,
Nvd、Ntv、Nvl和Nv分别表示通过核磁波谱分析测量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1,1-亚乙烯基、三乙烯基、1,2-亚乙烯基和乙烯基官能团的数目,
(e)根据以下等式2的Rvd值为0.02至0.10:
[等式2]
Figure QLYQS_2
在等式2中,
Nvd、Ntv、Nvl和Nv分别表示通过核磁波谱分析测量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1,1-亚乙烯基、三乙烯基、1,2-亚乙烯基和乙烯基官能团的数目,以及
(f)根据以下等式3的Rtv值为0.08至0.30:
[等式3]
Figure QLYQS_3
在等式3中,
Nv、Ntv、Nvl和Nvd分别表示通过核磁波谱分析测量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乙烯基、三乙烯基、1,2-亚乙烯基和1,1-亚乙烯基官能团的数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中,Rv值为0.19至0.4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中,Rtv值为0.12至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中,密度为0.855至0.90g/c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中,在190℃,2.16kg载荷条件下测量的熔体指数为1.5至37dg/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中,通过核磁波谱分析测量的每1000个碳原子的乙烯基官能团的数目为0.01至0.3;以及
MI10/MI2.16值为8.5以下,所述MI10/MI2.16值是在190℃,10kg载荷条件下测量的熔体指数相对于在190℃,2.16kg载荷条件下测量的熔体指数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中,重均分子量(Mw)为40,000至150,000g/mo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中,分子量分布为1.5至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中,所述α-烯烃包含选自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和1-二十碳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中,基于所述共聚物的总重量,以大于0至99摩尔%以下的量包含所述α-烯烃。
11.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在包含由下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存在下以5至100cc/min注入氢来聚合乙烯和基于α-烯烃的单体的步骤:
[式1]
Figure QLYQS_4
在式1中,
R1为氢;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1-20烷氧基;C6-20芳基;C7-20芳基烷氧基;C7-20烷基芳基;或C7-20芳基烷基,
R2a至R2e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1-20烷氧基;或C6-20芳基,
R3为氢;卤素;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6-20芳基;C7-20烷基芳基;C7-20芳基烷基;C1-20烷基胺基;C6-20芳基胺基;或被选自卤素、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1-20烷氧基和C6-20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的苯基,
R4至R9各自独立地为氢;硅烷基;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6-20芳基;C7-20烷基芳基;C7-20芳基烷基;或被C1-20烃基取代的第14族中金属的准金属基团;在R6至R9中,相邻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环,
Q为Si、C、N、P或S,
M为第4族过渡金属,以及
X1和X2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20烷基;C3-20环烷基;C2-20烯基;C6-20芳基;C7-20烷基芳基;C7-20芳基烷基;C1-20烷基氨基;或C6-20芳基氨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其中,
R1为氢;C1-12烷基;C3-12环烷基;C1-12烷氧基;C6-12芳基;C7-13芳基烷氧基;C7-13烷基芳基;或C7-13芳基烷基,
R2a至R2e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12烷基;C3-12环烷基;C2-12烯基;C1-12烷氧基;或苯基,
R3为氢;卤素;C1-12烷基;C3-12环烷基;C2-12烯基;C7-13烷基芳基;C7-13芳基烷基;苯基;或被选自卤素、C1-12烷基、C3-12环烷基、C2-12烯基、C1-12烷氧基和苯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的苯基,
R4至R9各自独立地为氢;C1-12烷基;C3-12环烷基;C6-12芳基;C7-13烷基芳基;或C7-13芳基烷基;
在R6至R9中,相邻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C5-12脂族环或C6-12芳族环,
所述脂族环或所述芳族环可以被卤素、C1-12烷基、C2-12烯基或C6-12芳基取代,
Q为Si,
M为Ti,以及
X1和X2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12烷基;或C2-12烯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选自以下式1-1至式1-10的化合物:
[式1-1]
Figure QLYQS_5
[式1-2]
Figure QLYQS_6
[式1-3]
Figure QLYQS_7
[式1-4]
Figure QLYQS_8
[式1-5]
Figure QLYQS_9
[式1-6]
Figure QLYQS_10
[式1-7]
Figure QLYQS_11
[式1-8]
Figure QLYQS_12
[式1-9]
Figure QLYQS_13
[式1-10]
Figure QLYQS_14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在100至180℃下进行。
15.一种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其中,进行交联后测量的黄色指数值为1.5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其中,进行交联后测量的总透光率(Tt)为90.0%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其还包含选自不饱和硅烷化合物、氨基硅烷化合物、交联剂、交联助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热稳定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19.一种光学膜,其包含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膜用树脂组合物。
CN201980028472.9A 2018-05-04 2019-05-03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0881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52071 2018-05-04
KR20180052072 2018-05-04
KR20180052071 2018-05-04
KR10-2018-0052072 2018-05-04
KR10-2018-0111510 2018-09-18
KR1020180111511A KR102421535B1 (ko) 2018-05-04 2018-09-18 에틸렌/알파-올레핀 공중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0180111510A KR102527751B1 (ko) 2018-05-04 2018-09-18 에틸렌/알파-올레핀 공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필름용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필름
KR10-2018-0111511 2018-09-18
KR1020190050468A KR102622329B1 (ko) 2018-05-04 2019-04-30 에틸렌/알파-올레핀 공중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필름용 수지 조성물
KR10-2019-0050468 2019-04-30
PCT/KR2019/005368 WO2019212307A1 (ko) 2018-05-04 2019-05-03 에틸렌/알파-올레핀 공중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8177A CN112088177A (zh) 2020-12-15
CN112088177B true CN112088177B (zh) 2023-06-02

Family

ID=73733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8472.9A Active CN112088177B (zh) 2018-05-04 2019-05-03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38398A1 (zh)
EP (1) EP3778670A4 (zh)
JP (1) JP7086432B2 (zh)
CN (1) CN1120881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0756A1 (ko) * 2020-04-16 2021-10-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에틸렌/알파-올레핀 공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봉지재 필름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봉지재 필름
WO2024094389A1 (en) * 2022-11-02 2024-05-10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mer composition for use in solar cell assemblie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48A (zh) * 1992-09-10 1994-06-08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使用该共聚物而成型的成型品
CN1392880A (zh) * 2000-07-26 2003-01-2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新颖的乙烯共聚物及其用途
CN101336254A (zh) * 2005-12-29 2008-12-31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低分子量乙烯共聚体,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679561A (zh) * 2007-05-09 2010-03-24 Lg化学株式会社 乙烯-α-烯烃共聚物
JP2014168091A (ja) * 2014-04-28 2014-09-11 Japan Polyethylene Corp 太陽電池封止材用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封止材、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5162498A (ja) * 2014-02-26 2015-09-07 日本ポリエチレン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封止材用積層体、太陽電池封止材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6056337A (ja) * 2013-11-26 2016-04-21 日本ポリエチレン株式会社 架橋用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架橋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架橋体
CN106661142A (zh) * 2014-11-07 2017-05-10 Lg化学株式会社 配体化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包含该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8199B2 (ja) * 2013-11-26 2018-11-28 日本ポリエチレン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封止材用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封止材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488817B2 (ja) * 2014-03-31 2019-03-27 日本ポリエチレン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封止材用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封止材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967775B1 (ko) * 2015-12-08 2019-08-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프로필렌계 복합재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48A (zh) * 1992-09-10 1994-06-08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使用该共聚物而成型的成型品
CN1392880A (zh) * 2000-07-26 2003-01-2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新颖的乙烯共聚物及其用途
CN101336254A (zh) * 2005-12-29 2008-12-31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低分子量乙烯共聚体,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679561A (zh) * 2007-05-09 2010-03-24 Lg化学株式会社 乙烯-α-烯烃共聚物
JP2016056337A (ja) * 2013-11-26 2016-04-21 日本ポリエチレン株式会社 架橋用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架橋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架橋体
JP2015162498A (ja) * 2014-02-26 2015-09-07 日本ポリエチレン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封止材用積層体、太陽電池封止材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168091A (ja) * 2014-04-28 2014-09-11 Japan Polyethylene Corp 太陽電池封止材用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封止材、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6661142A (zh) * 2014-11-07 2017-05-10 Lg化学株式会社 配体化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包含该化合物的催化剂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pTi(dbm)Cl_2/MgCl_2-SiO_2/MAO催化乙烯聚合及与其它α-烯烃共聚的研究;孙敏等;《石油化工》;20031020;第32卷(第10期);第873-87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78670A1 (en) 2021-02-17
EP3778670A4 (en) 2021-06-09
CN112088177A (zh) 2020-12-15
JP2021520444A (ja) 2021-08-19
JP7086432B2 (ja) 2022-06-20
US20210238398A1 (en) 2021-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22329B1 (ko) 에틸렌/알파-올레핀 공중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필름용 수지 조성물
CN111902438B (zh)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25162B (zh) 包含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密封材料膜用组合物及包含其的密封材料膜
CN112088177B (zh)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69399A (zh) 聚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90714A (zh) 包括不饱和聚烯烃的可固化组合物
CN111971313B (zh)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21535B1 (ko) 에틸렌/알파-올레핀 공중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2662047B (zh) 包含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密封材料膜用组合物及包含其的密封材料膜
KR102347984B1 (ko) 에틸렌/알파-올레핀 공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봉지재 필름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봉지재 필름
KR101289332B1 (ko) 접착시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접착시트
KR20150050485A (ko) 봉지재 필름
JP7418900B2 (ja) 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を含む封止材フィルム用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含む封止材フィルム
KR101618981B1 (ko) 수지 조성물
EP3715384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olefin by using supported hybrid metallocene catalyst
KR101618980B1 (ko) 올레핀 수지
JP7374312B2 (ja) 封止材フィルム用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含む封止材フィルム
JP7258411B2 (ja) 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を含む封止材フィルム用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含む封止材フィルム
CN114981325B (zh) 具有优异电绝缘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KR102568406B1 (ko) 혼성 담지 촉매 및 이용한 폴리올레핀의 제조 방법
CN116323704A (zh) 烯烃类聚合物
KR20220062210A (ko) 혼성 담지 메탈로센 촉매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에틸렌 공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