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6150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6150A
CN112046150A CN202010498555.9A CN202010498555A CN112046150A CN 112046150 A CN112046150 A CN 112046150A CN 202010498555 A CN202010498555 A CN 202010498555A CN 112046150 A CN112046150 A CN 112046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nector
optical
prin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85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6150B (zh
Inventor
金子健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46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6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6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6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15Cables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7/00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F17/08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inting on filamentary or elongated articles, or on articles with cylindrical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71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 G02B6/4478Bending relief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光缆的破损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基板,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第二基板,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光缆,其对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进行连接,并且对光信号进行传输,光缆在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之间的收纳空间内,被配置为曲线性的形状且能够进行移动。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在印刷装置内的各种信号的传输中使用光缆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印刷装置内用光缆对两个连接器之间进行连接的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存在对设置有光缆的连接目标的连接器的基板进行更换等、需要将光缆从连接器上拔掉的情况。但是,在于印刷装置内的狭小的空间内从连接器上拔掉光缆的情况下,有时会因光缆从连接器上被拔掉的反作用力而使光缆与印刷装置内的构成物发生碰撞,从而光缆会破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514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基板,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第二基板,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收纳体,其对所述第一基板进行收纳;光缆,其对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进行连接,并且对光信号进行传输,在所述收纳体中设置有收纳空间,所述光缆以曲线性的形状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配置在所述收纳空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2为表示喷墨打印机1的示意性的内部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3为用于对喷出部D的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印刷头32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5为用于对喷墨打印机1中的电路配置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6为表示外装壳体300的示意性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7为用于对外装壳体300中的缆线Cb2的举动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为表示对比例所涉及的外装壳体300Z的示意性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9为用于对外装壳体300Z中的缆线Cb2的举动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0为用于对外装壳体300Z中的缆线Cb2的举动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1为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外装壳体300A的示意性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12为用于对外装壳体300A中的缆线Cb2的举动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3为表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外装壳体300B的示意性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14为用于对外装壳体300B中的缆线Cb2的举动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5为表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16为用于对喷墨打印机1C中的电路配置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各附图中,各部的尺寸以及比例尺与实际的尺寸以及比例尺适当地有所不同。此外,由于以下所叙述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例,因此附加了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是,只要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表示对本发明特别地进行限定的含义的记载,则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式。
1.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喷出油墨而在记录介质PP上形成图像的喷墨打印机进行例示,来对印刷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油墨是指“液体”的一个示例,记录介质PP是指“介质”的一个示例。
1.1.喷墨打印机的概要
以下,参照图1的同时,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喷墨打印机1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从个人计算机或数码照相机等主计算机被供给表示喷墨打印机1应该形成的图像的印刷数据Img。喷墨打印机1执行在记录介质PP上形成从主计算机被供给的印刷数据Img所示的图像的印刷处理。
此外,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从主计算机被供给印刷设定信息Info。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为,印刷设定信息Info包括对在喷墨打印机1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的印刷模式进行指定的印刷模式信息Mod、和表示喷墨打印机1应该形成的图像的张数的份数信息BJ。
另外,在下文中,有时将喷墨打印机1接收印刷数据Img以及印刷设定信息Info之后执行印刷处理、并且直到将印刷数据Img所示的图像形成份数信息BJ所示的张数量为止的一系列的处理称为印刷任务。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为,喷墨打印机1能够通过普通印刷模式、速度优先印刷模式以及画质优先印刷模式这三种印刷模式而执行印刷处理。在此,速度优先印刷模式是指,与普通印刷模式相比,以虽然在印刷处理中所形成的图像的画质变低但印刷处理的速度变快的方式而执行印刷处理的印刷模式。此外,画质优先印刷模式是指,与普通印刷模式相比,以虽然印刷处理的速度变慢但在印刷处理中所形成的图像的画质变高的方式执行印刷处理的印刷模式。
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喷墨打印机1具备:对喷墨打印机1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2、设置有向记录介质PP喷出油墨的喷出部D的头单元3、用于使记录介质PP相对于头单元3的相对位置而变化的输送单元4。
控制单元2被构成为,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和数字-模拟转换电路。但是,控制单元2也可以代替CPU而具备FPGA等各种电路、或者除了具备CPU之外还具备FPGA等各种电路。在此,CPU是指,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的简称,FPGA是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简称。
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控制单元2生成作为用于对喷出部D进行驱动的模拟的电信号的驱动信号Com,并将所生成的驱动信号Com向头单元3供给。
此外,控制单元2基于印刷数据Img以及印刷设定信息Info而生成用于对喷出部D的动作的种类进行指定的印刷信号SI。在此,印刷信号SI是指,通过对是否向喷出部D供给驱动信号Com进行指定,从而对喷出部D的动作的种类进行指定的数字电信号。而且,控制单元2将作为数字电信号的印刷信号SI转换为光信号H-SI,并将该光信号H-SI向头单元3供给。在此,光信号H-SI是指,表示与印刷信号SI所示的信息相同的内容的信息的光信号。
而且,头单元3将光信号H-SI转换为印刷信号SI,并基于印刷信号SI而对喷出部D进行驱动。以此方式,控制单元2能够通过根据基于印刷数据Img而被生成的印刷信号SI,而从喷出部D喷出油墨,从而对于记录介质PP形成印刷数据Img所示的图像。
此外,控制单元2基于印刷设定信息Info而生成用于对输送单元4进行控制的输送控制信号Ctr-K,并将所生成的输送控制信号Ctr-K供给至输送单元4。
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头单元3具备供给电路31和印刷头32。
其中,印刷头32具备M个喷出部D。在此,值M为满足“M≥2”的自然数。另外,在下文中,有时将被设置于印刷头32上的M个喷出部D中的第m个喷出部D称为喷出部D[m]。在此,变量m为满足“1≤m≤M”的自然数。此外,在下文中,存在有在喷墨打印机1的结构要素或者信号等对应于M个喷出部D中的喷出部D[m]的情况下,在用于表示该结构要素或信号等的符号上附加后缀[m]的情况。
此外,供给电路31基于印刷信号SI而对是否将驱动信号Com向喷出部D[m]供给进行切换。
1.2.喷墨打印机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4的同时,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图2为表示喷墨打印机1的示意性的内部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而设想为,喷墨打印机1为串行打印机的情况。具体而言,喷墨打印机1在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在副扫描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PP的同时使头单元3在与副扫描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并且使油墨从喷出部D喷出,从而在记录介质PP上形成与印刷数据Img相应的点。
在下文中,将+X方向和作为其相反方向的-X方向统称为“X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交叉的+Y方向和作为其相反方向的-Y方向统称为“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交叉的+Z方向和作为其相反方向的-Z方向统称为“Z轴方向”。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将从作为上游侧的-X侧朝向作为下游侧的+X侧的方向设为副扫描方向,将+Y方向以及-Y方向设为主扫描方向。
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具备框体100,在框体100的内部,设置有上述的控制单元2、头单元3以及输送单元4。
其中,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输送单元4具备:用于使头单元3往复移动的滑架输送机构410、被固定在头单元3上并且通过滑架输送机构410而被驱动的同步齿型带430、对头单元3以使在Y轴方向上往复自如的方式进行支承的滑架引导轴440。因此,输送单元4能够使头单元3沿着滑架引导轴440而在Y轴方向上往复移动。
此外,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输送单元4具备:被设置于头单元3的-Z侧的压印板450、用于将压印板450上的记录介质PP向+X侧进行输送的介质输送机构420。因此,在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输送单元4通过使头单元3在Y轴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同时向+X方向对记录介质PP进行输送,从而使记录介质PP的相对于头单元3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进而能够实现油墨对于记录介质PP的整体的喷落。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机1具备与黑色、蓝绿色、品红色以及黄色这四种颜色的油墨一对一地对应设置的四个墨盒。各墨盒对与该墨盒相对应的颜色的油墨进行贮留。
在此,对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的控制单元2的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
在执行印刷处理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基于从主计算机被供给的印刷数据Img等各种数据,而生成印刷信号SI等的用于对头单元3进行控制的信号、和输送控制信号Ctr-K等的用于对输送单元4进行控制的信号。而且,控制单元2基于印刷信号SI以及输送控制信号Ctr-K等各种信号,而以使记录介质PP相对于头单元3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式对输送单元4中所包含的滑架输送机构410以及介质输送机构420进行控制,同时以对喷出部D进行驱动的方式对头单元3进行控制。由此,控制单元2对从喷出部D有无油墨的喷出、油墨的喷出量以及油墨的喷出定时等进行调节,并对喷墨打印机1的各部进行控制以使与印刷数据Img相对应的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PP上。
图3为,以包含喷出部D的方式对印刷头32进行剖切的、印刷头32的示意性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3所示,喷出部D具备压电元件PZ、内部填充有油墨的空腔72、与空腔72连通的喷嘴N、振动板71。喷出部D通过使压电元件PZ根据驱动信号Com而被驱动,从而使空腔72内的油墨从喷嘴N喷出。空腔72为,通过空腔板74、形成有喷嘴N的喷嘴板73、振动板71而被划分的空间。空腔72经由油墨供给口76而与贮液部75连通。贮液部75经由油墨取入口77而与四个墨盒中的和喷出部D对应的墨盒连通。压电元件PZ具有上部电极Zu、下部电极Zd、被设置在上部电极Zu以及下部电极Zd之间的压电体Zm。下部电极Zd被设定为基准电位VBS。而且,当上部电极Zu被供给驱动信号Com,并且在上部电极Zu以及下部电极Zd之间被施加电压时,根据该被施加的电压,而压电元件PZ向+Z方向或-Z方向位移,其结果为,压电元件PZ发生振动。在振动板71上接合有下部电极Zd。因此,当压电元件PZ通过驱动信号Com而被驱动并振动时,振动板71也发生振动。而且,通过振动板71的振动而使空腔72的容积以及空腔72内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被填充在空腔72内的油墨从喷嘴N被喷出。当空腔72内的油墨被喷出且空腔72内的油墨减少时,喷出部D从与该喷出部D相对应的墨盒接受油墨的供给。
图4为,表示在从+Z方向观察印刷头32的情况下的、印刷头32的平面结构的示意性的一个示例的图。
如图4所示,在印刷头32上,设置有由喷嘴列Ln-BK、喷嘴列Ln-CY、喷嘴列Ln-MG、喷嘴列Ln-YL构成的四列喷嘴列Ln,其中,喷嘴列Ln-BK为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喷嘴N,喷嘴列Ln-CY为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喷嘴N,喷嘴列Ln-MG为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喷嘴N,喷嘴列Ln-YL为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喷嘴N。在此,属于喷嘴列Ln-BK的多个喷嘴N的每一个为,被设置于喷出黑色的油墨的喷出部D上的喷嘴N,属于喷嘴列Ln-CY的多个喷嘴N的每一个为,被设置于喷出蓝绿色的油墨的喷出部D上的喷嘴N,属于喷嘴列Ln-MG的多个喷嘴N的每一个为,被设置于喷出品红色的油墨的喷出部D上的喷嘴N,属于喷嘴列Ln-YL的多个喷嘴N的每一个为,被设置于喷出黄色的油墨的喷出部D上的喷嘴N。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设想为,各喷嘴列Ln由以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被配置的多个喷嘴N构成的情况。
1.3.喷墨打印机所具备的基板以及电路的概要
接下来,参照图5的同时,对被设置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上的各种基板以及各种电路的概要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图5为,用于对被设置于喷墨打印机1上的各种基板以及各种电路的概要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5所例示的那样,控制单元2具备基板B2、被设置在基板B2上的印刷控制电路20、驱动电路21、信号转换电路22以及存储装置24。
其中,如上所述,印刷控制电路20基于印刷数据Img以及印刷设定信息Info,而生成输送控制信号Ctr-K和印刷信号SI。此外,印刷控制电路20生成作为对驱动信号Com的波形进行规定的数字的信号的波形规定信号dCom。
此外,驱动电路21基于波形规定信号dCom,而生成具有通过波形规定信号dCom而被规定的波形的驱动信号Com。另外,驱动电路21例如被构成为,包括DA转换电路。
此外,信号转换电路22将作为电信号的印刷信号SI转换为光信号H-SI。
此外,存储装置24例如被构成为,包括ROM、EEPROM或者PROM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在此,ROM是指,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的简称,EEPROM是指,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的简称,此外,PROM是指,Programmable 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的简称。存储装置24例如对喷墨打印机1的控制程序等的各种信息进行存储。
如图5所例示的那样,头单元3具备基板B3、被设置在基板B3上的供给电路31、以及信号转换电路33。
其中,如上所述,供给电路31基于印刷信号SI而对是否将驱动信号Com向喷出部D[m]供给进行切换。
此外,信号转换电路33将光信号H-SI转换为作为电信号的印刷信号SI。
如图5所例示的那样,输送单元4具备基板B4、被设置在基板B4上的输送驱动电路40。
其中,输送驱动电路40基于输送控制信号Ctr-K而生成用于对滑架输送机构410以及介质输送机构420进行驱动的信号。
如图5所例示的那样,喷墨打印机1具备:对被设置在基板B2上的连接器Cn21以及被设置在基板B3上的连接器Cn31进行连接的缆线Cb1、被设置在基板B2上的连接器Cn22以及被设置在基板B3上的连接器Cn32进行连接的缆线Cb2、被设置在基板B2上的连接器Cn23以及被设置在基板B4上的连接器Cn41进行连接的缆线Cb3。
其中,缆线Cb1例如为FFC等电缆,将作为在驱动电路21中被生成的电信号的驱动信号Com向供给电路31传输。在此,FFC是指,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扁平基板)的简称。
此外,缆线Cb2例如为光缆,将在信号转换电路22中被生成的光信号H-SI向信号转换电路33传输。
此外,缆线Cb3例如为FFC等电缆,将在印刷控制电路20中被生成的输送控制信号Ctr-K向输送驱动电路40传输。
另外,在基板B2上,设置有与电缆Cb4连接的连接器Cn24。缆线Cb4例如为FFC等电缆,并将从主计算机被供给至喷墨打印机1的印刷数据Img以及印刷设定信息Info向印刷控制电路20传输。
近年来,伴随着喷墨打印机的高分辨率化以及由喷墨打印机所实施的印刷处理的高速化,而具有被设置在喷墨打印机上的喷出部D的个数增加的趋势。因此,近年来,具有用于对喷出部D进行控制的印刷信号SI的数据量也增大化的趋势。但是,在通过电缆而对印刷信号SI进行传输的情况下,伴随着印刷信号SI的数据量的增大化,在印刷信号SI的传输中发生延迟的可能性变高。而且,存在产生如下这样的弊端的情况,即,在印刷信号SI的传输中发生延迟的情况下,印刷处理延迟,从而无法高速印刷高分辨率的图像。
此外,在与喷墨打印机的大型化的需求相对应的情况下等,存在生成印刷信号SI的控制单元2、和被供给印刷信号SI的头单元3之间的距离变长的情况。但是,在通过电缆而对印刷信号SI进行传输的情况下,当控制单元2以及头单元3的距离变长且对印刷信号SI进行传输的电缆的配线长度变长时,存在产生如下这样的弊端的情况,即,噪声叠加在印刷信号SI上,通过基于印刷信号SI而被执行的印刷处理而形成的图像的画质降低。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光缆的缆线Cb2而对印刷信号SI进行传输。通常情况下,与电缆相比,光缆能够高度地对大容量的数据进行传输,此外,针对噪声的耐性也较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印刷信号SI的数据量增大化的情况、或者印刷信号SI的传输距离变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防止印刷处理的延迟的同时,在印刷处理中形成高画质的图像。
1.4.头单元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6以及图7的同时,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单元3的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图6为,通过与Y轴方向垂直的平面而剖切了头单元3的、头单元3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头单元3具备:外装壳体300、被收纳于外装壳体300中的基板B3、在外装壳体300的-Z侧处以从外装壳体300露出的方式被设置的印刷头32。此外,如上所述,在基板B3上,设置有供给电路31、信号转换电路33、与电缆Cb2连接的连接器Cn3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6所示,外装壳体300具备:底部311、被设置于与底部311相比靠+Z侧处的上盖部312、处于Z轴方向上的底部311以及上盖部312之间并形成外装壳体300中的-X方向的端部的侧壁部313、处于Z轴方向上的底部311以及上盖部312之间并形成外装壳体300中的+X方向的端部的侧壁部314。在外装壳体300的内部,并且在Z轴方向上的底部311以及上盖部312之间、且在X轴方向上的侧壁部313以及侧壁部314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内壁部321以及内壁部322。而且,外装壳体300的内部的空间、即被底部311、上盖部312、侧壁部313以及侧壁部314包围而成的空间通过内壁部321以及内壁部322而被划分为,位于与内壁部321以及内壁部322相比靠+X侧处且用于对基板B3进行收纳的内部空间SP1、和位于与内壁部321以及内壁部322相比靠-X侧处且用于对缆线Cb2进行收纳的内部空间SP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缆线Cb2在内部空间SP2、被设置于内壁部321以及内壁部322之间的贯穿孔KK、以及内部空间SP1中延伸,并在内部空间SP1内连接于连接器Cn3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Y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缆线Cb2在内部空间SP2内以被环状地配线的方式通过保持部501以及保持部502而被保持。具体而言,缆线Cb2在内部空间SP2内,以如下方式被进行配线,即,缆线Cb2的部分PT1通过保持部501而被保持,并且在缆线Cb2的配线路径上与部分PT1相比靠近连接器Cn32的部分PT2通过位于与保持部501相比靠+Z侧的保持部502而被保持,并且在缆线Cb2的配线路径上与部分PT2相比靠近连接器Cn32的部分PT3通过保持部501而被保持。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缆线Cb2中的、部分PT1以及部分PT2之间的配线长度与部分PT1以及部分PT2之间的直线距离相比而较长的方式,使缆线Cb2进行配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缆线Cb2中的、部分PT1以及部分PT3之间的配线长度与部分PT1以及部分PT3之间的直线距离相比而较长的方式,使缆线Cb2进行配线。以此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缆线Cb2在内部空间SP2内以曲线性的形状被配线。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缆线Cb1从内部空间SP1的+Z侧经由内部空间SP1而与被设置于基板B3上的连接器Cn31连接。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缆线Cb1在不经由内部空间SP2的条件下对连接器Cn31以及连接器Cn21进行连接。
图7为,用于对在将缆线Cb2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的情况下的、缆线Cb2的位置变化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7所示,在将缆线Cb2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且缆线Cb2的+X侧的端部向与连接器Cn32相比靠-X侧位移了的情况下,与缆线Cb2处于被连接于连接器Cn32上的情况相比,缆线Cb2中的部分PT3向-X侧位移,且缆线Cb2中的部分PT2向+X侧位移,且缆线Cb2中的部分PT1向-X侧位移。
另外,在该情况下,保持部501以及保持部502也可以以部分PT1、部分PT2以及部分PT3在X轴方向上顺畅地位移的方式对缆线Cb2进行保持。即,保持部501以及保持部502也可以以如下方式对缆线Cb2进行保持,即,在将缆线Cb2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了的情况下的、内部空间SP2内的缆线Cb2的形状成为,与在缆线Cb2处于与连接器Cn32连接的情况下的、内部空间SP2内的缆线Cb2的形状大致相同。
此外,在该情况下,保持部501以及保持部502也可以以部分PT3在X轴方向上顺畅地位移、而部分PT1向X轴方向的位移被限制的方式对缆线Cb2进行保持。即,保持部501以及保持部502也可以以如下方式对缆线Cb2进行保持,即,在将缆线Cb2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了的情况下的、在内部空间SP2内缆线Cb2所形成的环的大小,与在缆线Cb2处于与连接器Cn32连接的情况下的、在内部空间SP2内缆线Cb2所形成的环的大小相比而变大。
1.5.对比例
以下,为了明确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从而在参照图8至图10的同时,对对比例所涉及的外装壳体300Z进行说明。
图8为,通过与Y轴方向垂直的平面而对对比例所涉及的头单元进行剖切的、对比例所涉及的头单元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如图8所示,对比例所涉及的头单元具有外装壳体300Z。外装壳体300Z具备底部311、上盖部312、处于Z轴方向上的底部311以及上盖部312之间且形成外装壳体300中的+X方向的端部的侧壁部314、处于Z轴方向上的底部311以及上盖部312之间且形成外装壳体300中的-X方向的端部的壁部321Z以及壁部322Z。在外装壳体300Z的内部,设置有被底部311、上盖部312、壁部321Z以及壁部322Z包围成的内部空间SP1。即,外装壳体300Z在不具有内部空间SP2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装壳体300不同。
在对比例中,如图8所示,缆线Cb2在被设置于壁部321Z以及壁部322Z之间的贯穿孔KKz、和内部空间SP1中延伸,并在内部空间SP1内,与连接器Cn32连接。即,在对比例中,缆线Cb2在贯穿孔KKz内被配线为直线状。
图9以及图10为,用于对在对比例中将缆线Cb2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了的情况下的、缆线Cb2的举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作业人员使缆线Cb2的+X侧的端部向与连接器Cn32相比靠-X侧位移而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缆线Cb2的情况下,作业人员需要对缆线Cb2施加具有朝向-X方向的成分的力Fx。
但是,例如如图9所示,由于缆线Cb2在贯穿孔KKz内被直线性地配置,因此有时缆线Cb2会由于力Fx而在贯穿孔KKz内部向Z轴方向弯曲,从而使缆线Cb2中的弯曲部分A1与内壁部321Z或者内壁部322Z发生碰撞。而且,当缆线Cb2与内壁部321Z或内壁部322Z发生碰撞时,引起了碰撞的弯曲部分A1在缆线Cb2的容许屈曲半径以下被弯折,其结果为,有时缆线Cb2会破损。
此外,例如如图10所示,在缆线Cb2上被施加力F、且缆线Cb2向-X方向位移的情况下,有时缆线Cb2会与内壁部321Z或内壁部322Z中的+X侧的壁面发生碰撞。而且,当缆线Cb2与内壁部321Z或内壁部322Z中的+X侧的壁面发生碰撞时,引起了碰撞的弯曲部分A2在缆线Cb2的容许屈曲半径以下被弯折,从而存在缆线Cb2破损的情况。
如上所述,由于缆线Cb2为光缆,因此,与电缆相比,容许屈曲半径较大,而弯折时破损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对比例中,当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缆线Cb2时,会发生如图9或图10所示的状况,从而有时缆线Cb2会破损。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装壳体300具备内部空间SP2,内部空间SP2用于对缆线Cb2以曲线性的形状且以能够移动的形式而进行收纳。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缆线Cb2的情况下,被能够使施加在缆线Cb2上的力Fx在内部空间SP2内的缆线Cb2的曲线部分处,向与X轴方向不同的方向避让。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如图9或图10所示的那样的、缆线Cb2向内壁部321或内壁部322的碰撞。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假设发生如图9或图10所示的那样的、缆线Cb2向内壁部321或内壁部322的碰撞,与对比例相比,也能够减小因该碰撞而缆线Cb2受到的损坏。
1.6.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以上文所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特征在于,具备:基板B3,其上设置有连接器Cn32;基板B2,其上设置有连接器Cn22;外装壳体300,其对基板B3进行收纳;缆线Cb2,其对连接器Cn32以及连接器Cn22进行连接,并且对光信号H-SI进行传输,在外装壳体300内设置有内部空间SP2,缆线Cb2以曲线性的形状且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配置在内部空间SP2内。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缆线Cb2的情况下,能够使施加于缆线Cb2上的力向与缆线Cb2的拔掉方向不同的方向避让。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与对比例比较,能够减少缆线Cb2与外装壳体300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或者,即使假设为缆线Cb2与外装壳体300发生了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因碰撞所导致的对缆线Cb2的损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B3为“第一基板”的一个示例,基板B2为“第二基板”的一个示例,连接器Cn32为“第一连接器”的一个示例,连接器Cn22为“第二连接器”的一个示例,外装壳体300为“收纳体”的一个示例,缆线Cb2为“光缆”的一个示例,内部空间SP2为“收纳空间”的一个示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内部空间SP2内,设置有对缆线Cb2进行保持的保持部501,并且缆线Cb2被配置为,在缆线Cb2中的部分PT1通过保持部501而被保持、且缆线Cb2中的部分PT3通过保持部501而被保持的情况下,从部分PT1起至部分PT3为止的缆线Cb2的配线长度与部分PT1和部分PT3的直线距离相比而较长。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内部空间SP2内将缆线Cb2以曲线性的形状进行配置,因此,在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缆线Cb2的情况下,能够使被施加在缆线Cb2上的力向与缆线Cb2的拔掉方向不同的方向避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501为“第一保持部”的一个示例,部分PT1为“第一部分”的一个示例,部分PT3为“第二部分”的一个示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在于,在内部空间SP2内,设置有对缆线Cb2进行保持的保持部501以及保持部502,并且缆线Cb2被配置为,在缆线Cb2中的部分PT1通过保持部501而被保持、且缆线Cb2中的部分PT2通过保持部502而被保持的情况下,从部分PT1起至部分PT2为止的缆线Cb2的配线长度与部分PT1和部分PT2的直线距离相比而较长。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内部空间SP2内将缆线Cb2以曲线性的形状进行配置,因此,在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缆线Cb2的情况下,能够使被施加在缆线Cb2上的力向与缆线Cb2的拔掉方向不同的方向避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502为“第二保持部”的一个示例,部分PT2为“第二部分”的其他的示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缆线Cb2中的从位于内部空间SP2中的部分PT1至连接器Cn32为止的缆线Cb2的配线长度,短于从部分PT1至连接器Cn22为止的缆线Cb2的配线长度。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用于将缆线Cb2以曲线性的形状进行配置的内部空间SP2被设置在连接器Cn32的附近,因此,在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缆线Cb2的情况下,能够使被施加在缆线Cb2上的力向与缆线Cb2的拔掉方向不同的方向避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部分PT1为“特定部分”的一个示例。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特征在于,具备:输送单元4,其对记录介质PP进行输送;印刷头32,其向通过输送单元4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P喷出油墨,印刷头32被收纳在外装壳体300内。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对于被设置在对印刷头32进行收纳的外装壳体300中的基板B3,而连接有作为光缆的缆线Cb2,因此,即使在通过印刷头32而印刷高精细的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延迟地将与该图像相对应的数据传输至印刷头3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介质PP为“介质”的一个示例,油墨为“液体”的一个示例,输送单元4为“输送部”的一个示例,印刷头32为“印刷部”的一个示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基板B2具备印刷控制电路20,所述印刷控制电路20生成对从印刷头32的油墨的喷出进行指定的印刷信号SI,基板B3具备基于印刷信号SI而对是否从印刷头32喷出油墨进行切换的供给电路31,印刷控制电路20经由缆线Cb2而向供给电路31供给印刷信号SI。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通过印刷头32而印刷更加高精细的图像的情况下,能够不延迟地将与该图像相对应的数据传输至印刷头3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信号SI所示的信息为“印刷信息”的一个示例,印刷控制电路20为“控制电路”的一个示例,供给电路31为“切换电路”的一个示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对被设置在基板B3上的连接器Cn31和被设置在基板B2上的连接器Cn21进行连接、并且对驱动信号Com进行传输的缆线Cb1,缆线Cb1被设置在与内部空间SP2不同的空间内。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与设置有缆线Cb2的内部空间SP2不同的空间内,设置有缆线Cb1。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缆线Cb2以曲线性的形状被配置的内部空间SP2内,能够防止缆线Cb1以及缆线Cb2发生缠绕等的故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Cn31为“第三连接器”的一个示例,连接器Cn21为“第四连接器”的一个示例,驱动信号Com为“电信号”的一个示例,缆线Cb1为“电缆”的一个示例。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特征在于,具备:基板B3,其上设置有连接器Cn32;基板B2,其上设置有连接器Cn22;缆线Cb2,其对连接器Cn32以及连接器Cn22进行连接,并且对光信号H-SI进行传输;保持部501,其对缆线Cb2进行保持,并且缆线Cb2被配置为,在缆线Cb2中的部分PT1通过保持部501而被保持、且缆线Cb2中的部分PT3通过保持部501而被保持的情况下,从部分PT1起至部分PT3为止的缆线Cb2的配线长度与部分PT1和部分PT3的直线距离相比而较长。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内部空间SP2内将缆线Cb2以曲线性的形状进行配置,因此,在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缆线Cb2的情况下,能够使被施加在缆线Cb2上的力向与缆线Cb2的拔掉方向不同的方向避让。
2.变形例
本实施方式能够多种多样地被变形。在下文中,对具体的变形方式进行例示。从以下的例示中任意地被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式能够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被合并。另外,在以下所例示的变形例中,关于作用或功能与实施方式相等的要素,沿用在以上的说明中所参照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各自的详细的说明。
变形例1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缆线Cb2在内部空间SP2内通过保持部501以及保持部502这两个保持部而被保持,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缆线Cb2只要在内部空间SP2内通过一个以上的保持部而被保持即可。
图11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外装壳体300A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另外,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除了代替外装壳体300而具备外装壳体300A这一点之外,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被同样地构成。
如图11所示,外装壳体300A除了不具备保持部502这一点之外,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装壳体300被同样地构成。
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1所示,在从Y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缆线Cb2在内部空间SP2内以环状地被配线的方式通过保持部501而被保持。具体而言,缆线Cb2在内部空间SP2内以部分PT1通过保持部501而被保持且部分PT3通过保持部501而被保持的方式而被配线。即,在本变形例中,以使缆线Cb2中的部分PT1以及部分PT3之间的配线长度与部分PT1和部分PT3的直线距离相比而较长的方式使缆线Cb2进行配线。以此方式,在本变形例中,缆线Cb2在内部空间SP2内以曲线性的形状而被配线。
图12为,用于对在外装壳体300A中将缆线Cb2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了的情况下的、缆线Cb2的位置变化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12所示,在将缆线Cb2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了的情况下,与缆线Cb2处于被连接在连接器Cn32上的情况相比,缆线Cb2中的部分PT3向-X侧进行位移,缆线Cb2中的部分PT2向+X侧以及+Z侧的一方或者双方进行位移,缆线Cb2中的部分PT1向-X侧进行位移。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保持部501也可以以部分PT1以及部分PT3在X轴方向上顺畅地位移的方式对缆线Cb2进行保持。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保持部501也可以以部分PT3在X轴方向上顺畅地位移而部分PT1向X轴方向的位移被限制的方式对缆线Cb2进行保持。
如上所述,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外装壳体300A具备内部空间SP2,该内部空间SP2用于对缆线Cb2以曲线性的形状且以能够移动的形式而进行收纳。因此,根据本变形例,在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缆线Cb2的情况下,能够使被施加在缆线Cb2上的X轴方向的力在内部空间SP2内的缆线Cb2的曲线部分处,向与X轴方向不同的方向避让。由此,根据本变形例,与对比例相比,能够减少缆线Cb2向内壁部321或内壁部322的碰撞的可能性,此外,即使假设为发生缆线Cb2向内壁部321或内壁部322的碰撞,与对比例相比,也能够减小由于该碰撞而缆线Cb2受到的损坏。
变形例2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缆线Cb2在内部空间SP2内被配线为环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缆线Cb2只要在内部空间SP2内以曲线性的形状进行移动的方式而被配线即可。
图13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外装壳体300B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另外,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除了代替外装壳体300而具备外装壳体300B这一点之外,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被同样地构成。
如图13所示,外装壳体300B除了代替保持部501以及保持部502而具备支承部503、支承部504以及支承部505这一点之外,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装壳体300被同样地构成。
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3所示,在从Y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缆线Cb2在内部空间SP2内,以处于曲线状、且相对于Z轴方向而呈凸形形状地被配线的方式通过支承部503、支承部504以及支承部505而被支承。具体而言,缆线Cb2在内部空间SP2内,部分PT1从部分PT1的+Z侧通过支承部503而被支承,部分PT2从部分PT2的-Z侧通过支承部504而被支承,部分PT3从部分PT3的+Z侧通过支承部505而被支承。即,在本变形例中,以缆线Cb2中的部分PT1以及部分PT3之间的配线长度与部分PT1以及部分PT3之间的直线距离相比而变长的方式缆线Cb2被配线。换言之,在本变形例中,缆线Cb2在内部空间SP2内以曲线性的形状而被配线。
图14为,用于对在外装壳体300B内将缆线Cb2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了的情况下的、缆线Cb2的位置变化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14所示,在将缆线Cb2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了的情况下,与缆线Cb2处于被连接在连接器Cn32上的情况相比,缆线Cb2中的部分PT3向-X侧以及+Z侧的一方或双方位移,缆线Cb2中的部分PT2向-X侧以及+Z侧的一方或双方位移。
如上所述,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外装壳体300B具备用于对缆线Cb2以曲线性的形状且以能够移动的形式而进行收纳的内部空间SP2。因此,根据本变形例,在从连接器Cn32上拔掉缆线Cb2的情况下,能够使被施加在电缆Cb2上的X轴方向的力在内部空间SP2内的缆线Cb2的曲线部分处,向与X轴方向不同的方向避让。由此,根据本变形例,与对比例相比,能够减少缆线Cb2向内壁部321或内壁部322的碰撞的可能性,此外,即使假设为发生缆线Cb2向内壁部321或内壁部322的碰撞,与对比例相比,也能够减小由于该碰撞而缆线Cb2所受到的损坏。
变形例3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生成印刷信号SI的印刷控制电路20被设置在基板B2上,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生成印刷信号SI的印刷控制电路也可以被设置在基板B3上。
图15为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C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框图。此外,图16为,用于对被设置在喷墨打印机1C中的各种基板以及各种电路的概要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如图15所示,喷墨打印机1C除了代替控制单元2而具备控制单元2C这一点、和代替头单元3而具备头单元3C这一点之外,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被同样地构成。
如图16所示,控制单元2C除了以下的点之外,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单元2被同样地构成,所述点为,在基板B2上,代替印刷控制电路20而设置有处理电路200这一点、代替信号转换电路22而设置有信号转换电路22C这一点、以及未设置有驱动电路21以及连接器Cn21这一点。
其中,处理电路200基于印刷数据Img以及印刷设定信息Info,而生成输送控制信号Ctr-K和印刷控制信号Ctr-P。在此,印刷控制信号Ctr-P是指,例如包括印刷数据Img和印刷设定信息Info的信号。
此外,信号转换电路22C将印刷控制信号Ctr-P转换为光信号H-Ctr。在此,光信号H-Ctr是指,表示与印刷控制信号Ctr-P所示的信息相同内容的信息的光信号。
如图16所示,头单元3C除了以下的点之外,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单元3被同样地构成,所述点为,在基板B3内设置有印刷控制电路20C这一点、设置有驱动电路21这一点、代替信号转换电路33而设置有信号转换电路33C这一点、以及未设置有连接器Cn31这一点。
其中,信号转换电路33C将从信号转换电路22C被供给的光信号H-Ctr转换为印刷控制信号Ctr-P。
此外,印刷控制电路20C基于印刷控制信号Ctr-P而生成印刷信号SI以及波形规定信号dCom。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对被设置在基板B2上的连接器Cn22和被设置在基板B3上的连接器Cn32进行连接的缆线Cb2为,对在信号转换电路22C中所生成的光信号H-Ctr进行传输的光缆。
如上文所述那样,在本变形例中,由于将对印刷控制信号Ctr-P进行转换而得到的光信号H-Ctr进行传输的缆线Cb2为光缆,因此,即使在印刷控制信号Ctr-P的数据量增大化的情况、或印刷控制信号Ctr-P的传输距离变长的情况下,能够在防止印刷处理的延迟的同时在印刷处理中形成高画质的图像。
变形例4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设想了喷墨打印机为串行式打印机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喷墨打印机也可以为,在印刷头32中多个喷嘴N以与记录介质PP的宽度相比更宽地延伸的方式而被设置的、所谓行式打印机。
变形例5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喷墨打印机通过使压电元件PZ进行振动从而从喷嘴N喷出油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为,通过使被设置于空腔72内的发热体发热从而使在空腔72内产生气泡来提高空腔72内部的压力由此喷出油墨的、所谓热敏方式。
符号说明
1…喷墨打印机;2…控制单元;3…头单元;4…输送单元;31…供给电路;300…外装壳体;B2…基板;B3…基板;Cb2…缆线;Cn22…连接器;Cn32…连接器;D…喷出部;SP2…内部空间。

Claims (8)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基板,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
第二基板,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
收纳体,其对所述第一基板进行收纳;
光缆,其对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进行连接,并且对光信号进行传输,
在所述收纳体中设置有收纳空间,所述光缆以曲线性的形状且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配置在所述收纳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纳空间内,设置有对所述光缆进行保持的第一保持部,
所述光缆被配置为:
在所述光缆中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保持部而被保持、且所述光缆中的第二部分通过所述第一保持部而被保持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部分起至所述第二部分为止的所述光缆的配线长度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直线距离相比而较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纳空间内,设置有对所述光缆进行保持的第一保持部以及第二保持部,
所述光缆被配置为:
在所述光缆中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保持部而被保持、且所述光缆中的第二部分通过所述第二保持部而被保持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部分起至所述第二部分为止的所述光缆的配线长度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直线距离相比而较长。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光缆中的位于所述收纳空间中的特定部分起至所述第一连接器为止的所述光缆的配线长度,短于从所述特定部分起至所述第二连接器为止的所述光缆的配线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部,其对介质进行输送;
印刷部,其对通过所述输送部而被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
所述印刷部被收纳于所述收纳体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板具备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生成对从所述印刷部的液体喷出进行指定的印刷信息,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基于所述印刷信息而对是否从所述印刷部喷出液体进行切换,
所述控制电路将所述印刷信息经由所述光缆而供给至所述切换电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电缆,所述电缆对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三连接器和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四连接器进行连接、并且对电信号进行传输,
所述电缆被设置在与所述收纳空间不同的空间内。
8.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基板,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
第二基板,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
光缆,其对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进行连接,并且对光信号进行传输;
第一保持部,其对所述光缆进行保持,
所述光缆被配置为:
在所述光缆中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保持部而被保持、所述光缆中的第二部分通过所述第一保持部而被保持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部分起至所述第二部分为止的所述光缆的配线长度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直线距离相比而较长。
CN202010498555.9A 2019-06-07 2020-06-04 印刷装置 Active CN1120461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6837A JP7283239B2 (ja) 2019-06-07 2019-06-07 印刷装置
JP2019-106837 2019-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6150A true CN112046150A (zh) 2020-12-08
CN112046150B CN112046150B (zh) 2022-05-24

Family

ID=73609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8555.9A Active CN112046150B (zh) 2019-06-07 2020-06-04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2535B2 (zh)
JP (1) JP7283239B2 (zh)
CN (1) CN11204615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8174A (zh) * 2008-05-22 2009-11-25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电路、集成电路以及相关电子设备
CN104823091A (zh) * 2012-10-05 2015-08-05 泰科电子荷兰有限公司 柔性光回路、盒和方法
CN107867067A (zh) * 2016-09-26 2018-04-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08621553A (zh) * 2017-03-22 2018-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US20190154942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Fujitsu Optical Components Limite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95510A (ja) * 1985-06-25 1986-12-2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ケ−ブルの余長収納部
JPH10177437A (ja) * 1996-12-16 1998-06-30 Sharp Corp 光電複合リンク型端末及び光電複合リンク型端末システム
JPH10253836A (ja) * 1997-03-14 1998-09-25 Hakusan Seisakusho:Kk 光ケーブル心線の余長処理装置
JP2000052623A (ja) 1998-08-05 2000-02-22 Ricoh Co Ltd 記録装置
JP4003449B2 (ja) 2000-12-27 2007-11-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4078335B2 (ja) 2004-06-23 2008-04-23 日本オプネクスト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余長処理トレイ付き光モジュール。
JP2014151476A (ja) 2013-02-06 2014-08-25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235382B2 (ja) 2014-03-14 2017-11-22 APRESIA Systems株式会社 光アンプモジュール
JP2018134781A (ja) 2017-02-21 2018-08-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9975330B1 (en) * 2017-04-17 2018-05-22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on of non-firing electrical signals for operation of ejectors in inkjet printheads
JP2018184731A (ja) * 2017-04-24 2018-11-22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配管貫通壁の施工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配管用枠部材
JP2019013388A (ja) 2017-07-05 2019-01-3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8174A (zh) * 2008-05-22 2009-11-25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电路、集成电路以及相关电子设备
CN104823091A (zh) * 2012-10-05 2015-08-05 泰科电子荷兰有限公司 柔性光回路、盒和方法
CN107867067A (zh) * 2016-09-26 2018-04-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08621553A (zh) * 2017-03-22 2018-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US20190154942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Fujitsu Optical Components Limite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83239B2 (ja) 2023-05-30
US11662535B2 (en) 2023-05-30
CN112046150B (zh) 2022-05-24
JP2020199655A (ja) 2020-12-17
US20200386963A1 (en) 2020-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54461B1 (en) Liquid injection apparatus, driving method of liquid in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US8113611B2 (en) Micro-fluid ejection apparatus signal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JP2016093973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モジュール
JP2016179586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信号供給装置
CN112046150B (zh) 印刷装置
JP6717367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09318595B (zh) 打印头及喷墨式打印方法
JPWO2003097363A1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69942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1088346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819926B2 (ja) 印字ヘッドアセンブリ
JP489473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8134781A (ja) 印刷装置
JP4824795B2 (ja) シールされた流体送達チャネルを有する印字ヘッドアセンブリ
JP2009012369A (ja) 流体噴射装置、流体噴射方法
JP201315891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2006150257A (ja) 液体射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射出装置
JP2019116043A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10889115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having a wiring substrate with surface wirings connected at both ends via through-wirings
US20240009996A1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Nozzle Substrate
JP201005218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7507614A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JP2024037133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ヘッドモジュール、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17621659A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JP4819925B2 (ja) 印字ヘッドアセンブ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