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4380B - 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4380B
CN112044380B CN202010772918.3A CN202010772918A CN112044380B CN 112044380 B CN112044380 B CN 112044380B CN 202010772918 A CN202010772918 A CN 202010772918A CN 112044380 B CN112044380 B CN 112044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ipe
kettle
rod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729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4380A (zh
Inventor
石磊
唐夏明
赵磊
纪尚超
吴利荣
李寿伟
陆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7291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44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44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4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4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4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0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19/0013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53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2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constructed of material selected for its chemically-resistant propert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包括混合搅拌釜、上料装置、预聚体管式反应器、反应釜、充氮装置、高粘度泵和成品罐;所述混合搅拌釜、上料装置、预聚体管式反应器、反应釜和成品罐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与反应釜之间的管路上,以及所述反应釜与成品罐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高粘度泵;所述反应釜与充氮装置相连通。本发明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整体结构相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聚氨酯的连续生产,是一种中小型的可连续生产的设备,可很好地将混料、上料、预聚、聚合、出料和存储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聚氨酯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能够有效保证生产制得的聚氨酯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聚氨酯全名为聚氨基甲酸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聚氨酯有聚酯型和聚醚型二大类,他们可制成聚氨酯塑料(以泡沫塑料为主)、聚氨酯纤维(中国称为氨纶)、聚氨酯橡胶及弹性体。
聚氨酯主要原料包括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丙二醇(PPG),目前都已成为国际化商品。这些原料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都很复杂。
聚氨酯树脂一般是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等含有活性氢原子和基团反应而成,两者之间的反应为溶液之间的反应,反应釜中能够充分的搅拌均匀对其反应的程度具有较大的影响;现有的工业用反应釜,在实际的生产中一般都设置搅拌装置,但是在搅拌中会产生涡流,使反应物的混合方向相同,造成对反应物的混合程度不充分,反应速度慢;申请号为CN209680089U发明中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的搅拌反应釜,其中包括釜体、进料口、出料口、支撑脚,釜体的外围设有保温夹套,釜体内为一空腔,釜体的顶部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和与搅拌电机相连的搅拌轴;搅拌轴上从上到下依此设有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第一搅拌叶片的数量至少为一个,第二搅拌叶片的数量为一个,本发明提供的聚氨酯反应釜具有物料混合均匀度好、釜底不容易积料、混合效率高、不易粘壁等优势,而其搅拌装置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搅拌装置通过竖直方向进行旋转搅拌,液体由于重力和惯性的影响导致液体跟随搅拌装置整体旋转,从而导致液体之间的反应不充分,从而影响聚氨酯生产的质量,有一定的不便。
在聚氨酯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上料,现有的公开号为CN209934543U公开了一种水性聚氨酯漆生产用的上料装置,该装置通过抽料泵将原料排入搅拌桶内实现上料,但这种上料装置不能根据不同搅拌桶的高度对上料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且聚氨酯的耐热性较差,在原料上料时,没有对原料进行降温处理,由于温度会影响原料的化学性质,如果不对原料的温度进行控制,可能会影响生产质量。
公开号为CN205953901U的聚氨酯树脂生产装置中的搅拌混合器与旋流反应器均为传统的部件,由于分为两个加工步骤,因此占地空间大,且难以提升混合与反应的效率。
聚氨酯树脂一般是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等含有活性氢原子和基团反应而成,两者之间的反应为溶液之间的反应,反应釜中能够充分的搅拌均匀对其反应的程度具有较大的影响;现有的工业用反应釜,在实际的生产中一般都设置搅拌装置,但是在搅拌中会产生涡流,使反应物的混合方向相同,造成对反应物的混合程度不充分,反应速度慢。为了提高反应物的混合程度,申请号为201822249662.9的发明中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反应釜,包括釜体、进料口、出料口,釜体的顶部设有主搅拌机构,釜体的底部设有辅搅拌机构;主搅拌机构包括主搅拌电机、传动机构、第一主搅拌轴和第二主搅拌轴,的第一主搅拌轴和第二主搅拌轴上均设有主搅拌叶片;辅搅拌机构包括辅搅拌电机、辅搅拌轴和辅搅拌叶片;的主搅拌机构和辅搅拌机构可分别独立运行,反应物料从进料口进入反应釜的釜体内,开启主搅拌机构和辅搅拌机构,反应物料随着第一主搅拌轴、第二主搅拌轴以及辅搅拌轴一起旋转混合;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聚氨酯反应釜其搅拌结构过于繁琐,不便于维护,且其不能解决罐体底端的物料附着和罐体内部的压力问题。
在对其进行生产时需要用到充氮装置,如专利申请号CN201720950094.8公开了一种聚氨酯材料生产用反应釜的充氮装置,包括接氮上阀体和充氮下阀体,所述接氮上阀体通过相应凹凸槽与充氮下阀体相连,并且所述接氮上阀体的上方设置有接氮端管口,所述接氮端管口的外侧处安装有端口紧套环,所述端口紧套环与接氮端管口的下侧套有密封套环,接氮上阀体的另一侧端设置为补压接口,所述充氮下阀体的一侧端设置有旋转螺母,所述旋转螺母通过半环卡与充氮下阀体相连,并且旋转螺母的内侧处安装有调气阀杆,充氮下阀体的下端处安装有压力表,用于测量氮气的压力,所述压力表通过J型密封圈与充氮下阀体相连,充氮下阀体的另一侧端设置为充氮端口,所述充氮端口的外侧安装有锁套环,方便人们进行使。但是现有的充氮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不便对其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因为晃动,影响正常的使用;2、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在存氮瓶氮量不足时,需要停止装置进行更换才能继续使用。
聚氨酯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高粘度泵进行配合,如申请号:CN102072130A中提供了一种水泵设备,包括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至少两台卧式水泵以及进出水管路,进水管路包括分别连接于至少两台卧式水泵的进水口的至少两个进水组件和与其连通的进水总管;出水管路包括分别连接于至少两台卧式水泵的出水口的至少两个出水组件和与其连通的出水总管,进出水总管分别通过支架支撑在基座上;基座包括水泵底座和至少一个支架底座,至少两台卧式水泵固定安装在水泵底座上,支架安装在支架底座上;支架底座相对于水泵底座伸出长度可调地连接在水泵底座上。本发明在安装到供水网络中时,可以通过调节支架底座相对于水泵底座伸出长度来适应具体的空间大小情况,不需要整体更换基座,大幅度提高安装效率,降低了成本。但是现有的高粘度泵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高粘度泵,整体在进行拆组的时候过于复杂,从而不便于运输以及快速检修,降低了整体的使用效率;2、现有的高粘度泵,整体的耐腐蚀、耐磨以及耐高温性能较低,从而很容易发生损坏,降低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此外,目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
1.缺少中小型的可连续生产的设备,无法很好地将混料、上料、预聚、聚合、出料和存储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连续的聚氨酯生产设备;
2.聚氨酯生产设备的混料、上料、预聚、聚合、出料和存储等环节,还存在上述缺陷,不能很好地满足聚氨酯生产的要求,无法保证生产制得的聚氨酯的质量。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本发明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整体结构相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聚氨酯的连续生产,是一种中小型的可连续生产的设备,可很好地将混料、上料、预聚、聚合、出料和存储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连续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的混料、上料、预聚、聚合、出料和存储等环节的装置/设备均经过精心设计和调整,能很好地满足聚氨酯生产的要求,有效保证了生产制得的聚氨酯的质量。大大提高了聚氨酯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能够有效保证生产制得的聚氨酯的质量。
此外,本发明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有利于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包括混合搅拌釜、上料装置、预聚体管式反应器、反应釜、充氮装置、高粘度泵和成品罐;
所述混合搅拌釜、上料装置、预聚体管式反应器、反应釜和成品罐通过管路依次连通;
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与反应釜之间的管路上,以及所述反应釜与成品罐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高粘度泵;
所述反应釜与充氮装置相连通。
本发明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整体结构相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聚氨酯的连续生产,是一种中小型的可连续生产的设备,可很好地将混料、上料、预聚、聚合、出料和存储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连续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的混料、上料、预聚、聚合、出料和存储等环节的装置/设备均经过精心设计和调整,能很好地满足聚氨酯生产的要求,有效保证了生产制得的聚氨酯的质量。大大提高了聚氨酯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能够有效保证生产制得的聚氨酯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混合搅拌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且第一固定架为相互平行的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架相对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釜体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主轴,所述固定管与釜体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搅拌杆,且搅拌杆为相互对称的四个,四个所述搅拌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搅拌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斜齿轮,且第二斜齿轮位于固定管的内部,所述主轴的外表面对应第二斜齿轮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且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主轴远离三角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方形定位块,所述釜体的顶部设置有釜盖,所述釜盖的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旋转杆,且旋转杆与釜盖贯穿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两个螺纹块,两个所述螺纹块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中部位置交叉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滑套,两个所述转动杆远离两个螺纹块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套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上料泵、固定箱和储液箱,所述上料泵的吸料端管连接有进料管,所述上料泵的出料端管连接有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远离上料泵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箱的内部并从固定箱的顶壁伸出,所述储液箱的顶部固定嵌连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固定连接有导冷片,所述储液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管连接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箱内部螺旋缠绕在第一出料管的外表面,且冷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与储液箱的侧壁连通;
优选的,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料管与第二接料管所述管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料泵,所述管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靠近管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回流管的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回流管的外侧壁延伸至内侧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轮,所述回流管的顶端与管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回流管靠近管体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回流管与管体的外侧壁均嵌套设置有加热垫,所述管体的底端靠近回流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料罐,所述管体的底端靠近储料罐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减速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罐体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内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架和罐体的上端连接至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罐体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二减速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减速器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速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罐体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贯穿所述第四支撑架和罐体的上端连接至所述罐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充氮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底壁设置有存氮瓶,所述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存氮瓶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与连接环贯穿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异形槽,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异形板,所述异形板与异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粘度泵包括电动机、泵体壳和安装板;所述电动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插孔,所述电动机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插杆,所述移动块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扣动孔,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联轴器。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外表面中心位置均设置有开孔,且两个第一固定架均通过开孔与固定管相通,所述主轴与第一固定架和固定管贯穿连接。
优选的,所述釜体与釜盖之间共同设置有六角螺母,且釜体通过六角螺母与釜盖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外表面设置有开口。
优选的,所述旋转杆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方形定位槽,且方形定位块与方形定位槽嵌入连接。
优选的,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孔,所述釜盖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孔。
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贯穿第一凹槽的侧壁延伸至第一底座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摇把。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根第一导杆,四根所述第一导杆的顶端贯穿升降板的侧壁延伸至外部。
优选的,所述储液箱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的冷水。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
优选的,所述导冷片延伸至储液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回流管的底端靠近第一电磁阀的位置设置有入料口。
优选的,所述储料罐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入料口与出料口的内侧均设置有第四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内侧壁靠近第一接料管与第二接料管的一侧设置有粗疏网,所述管体的内侧壁远离第一接料管与第二接料管的一侧设置有精疏网,且回流管的顶端位于粗疏网的顶侧。
优选的,所述料泵位于粗疏网与精疏网之间的中侧。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上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固定连接有减压器。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罐体的前侧上端开设有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液压减震器,多个所述液压减震器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垫板。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撑架,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与所述三角支撑架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杆,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搅拌杆,多个所述弧形搅拌杆上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刮板,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均固定连接有竖直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搅拌杆,所述罐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料管。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夹持弹簧,所述夹持弹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与存氮瓶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部设置有螺栓,所述异形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螺栓贯穿异形板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表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装置门,所述装置主体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出气管。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与第一连接杆贯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表面安装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上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丝,所述防护壳的上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安装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泵体壳包括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外表面固定粘合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的外表面固定粘合有耐高温层。
优选的,所述耐磨层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耐腐蚀层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耐高温层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条形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移动块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插杆的一端插设在限位插孔的内壁,且限位插孔的开设直径与限位插杆的一端设计直径相互适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整体结构相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聚氨酯的连续生产,是一种中小型的可连续生产的设备,可很好地将混料、上料、预聚、聚合、出料和存储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连续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的混料、上料、预聚、聚合、出料和存储等环节的装置/设备均经过精心设计和调整,能很好地满足聚氨酯生产的要求,有效保证了生产制得的聚氨酯的质量。大大提高了聚氨酯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能够有效保证生产制得的聚氨酯的质量。
此外,本发明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有利于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
1、本发明所述混合搅拌釜,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釜体、伺服电机、旋转杆、主轴、搅拌杆、搅拌叶、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方形定位块、方形定位槽,首先打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能够带动旋转杆旋转,旋转杆能够通过方形定位块和方形定位槽带动主轴旋转,主轴能够带动若干个第一斜齿轮旋转,第一斜齿轮能够同时带动第二斜齿轮进行转动,第二斜齿轮能够带动搅拌杆在固定的位置上转动,搅拌杆能够带动搅拌叶进行旋转,从而使若干个搅拌叶对釜体内部的液体进行搅拌,结构简单,能够使搅拌均匀,使其反应充分,从而提高聚氨酯生产的质量。
2、本发明所述上料装置通过双向螺纹杆、转动杆、螺纹块、滑套、第一固定杆、第一导杆、升降板、摇把的设置,只需要转动摇把便可实现对升降板高低的升降,以便于对装置的高低进行调节,使其根据不同搅拌桶的高度进行上料。通过储液箱、半导体制冷片、水泵、冷水管、导冷片、散热片的设置,便于在上料的过程中通过水循环对原料进行降温,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进一步降低了储液箱内部的水温,使降温效果更好,以避免物料温度温度高,影响原料化学性质了情况发生。本发明便于对装置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高度的搅拌桶的需求,并在上料的过程中可对原料进行降温,避免影响原料的化学性质。
3、本发明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进入管体内的物料在料泵的驱动下依次通过粗疏网与精疏网,使得物料依次被滤细避免物料在管体内发生堵塞的情况,接着开启第一电磁阀使管体内的物料流入回流管内,并开启入料口上的第四电磁阀使混合料被输送进回流管内,同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搅拌叶轮转动将混合料与物料混合,然后,开启第二电磁阀使混合的物料回流入管体内,以便于通过循环的流动完成充分的混合,在此过程中,加热垫对整个混合与反应过程进行供热,以便于提升混合与反应的速率,同时能够节省装置整体的占地空间。
4、本发明所述所述反应釜,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罐体、第二固定架、液压减震器、垫板、观察窗、进水管、第四支撑架、第二转轴、第三支撑架、第二减速器、第二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一支撑架、第一转轴、第二支撑架、减压阀、端盖、进料筒、辅助搅拌杆、竖直搅拌杆、三角支撑架、第二出料管、弧形搅拌杆、橡胶刮板、第二连接杆、加热管,打开端盖将物料由进料筒投入到罐体内,将端盖关闭后,由进水管向罐体内部通水,加热管对罐体内部的物料进行加热,启动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在第一减速器的减速下,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杆上的竖直搅拌杆和弧形搅拌杆对物料和水进行混合搅拌,且弧形搅拌杆上的橡胶刮板会对罐体的内壁进行清理,防止物料附着在罐体内壁,同时第二伺服电机启动,其输出端在第二减速器的减速下带动第二转轴上的辅助搅拌杆进行搅拌,防止物料仅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搅拌,同时可以通过端盖上的减压器对罐体内的压力进行调节,搅拌结束后物料由第二出料管排出。
5、本发明所述充氮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多个存氮瓶的设置,使得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可以不断的提供氮气,从而使得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工作效率更好,避免了在单个氮气瓶氮量不足的时候进行更换时,无法继续工作的问题出现。该所述充氮装置,通过异形槽和异形板之间的配合使得在进行使用使得的时候对装置可以更好的进行安装固定,从而使得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加稳定牢靠。
6、本发明所述高粘度泵,通过连接板、限位插孔和限位插杆,使得整体在需要运输或是检修的时候,可以进行快速拆分,从而达到对单体的拆离,便于针对性检修,而且运输后可以进行快速组装,让设备可以第一时间投入使用。该所述高粘度泵,通过耐磨层、耐腐蚀层和耐高温层,从而让泵体壳具备更好的耐磨、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增加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混合搅拌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B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旋转杆与主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上料装置的主剖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上料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上料装置的储液箱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的管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的回流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述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述反应釜的罐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述充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所述充氮装置的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所述充氮装置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所述高粘度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图17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19为本发明所述高粘度泵的泵体壳的结构层示意图。
图中:1、混合搅拌釜;2、上料装置;3、预聚体管式反应器;4、反应釜;5、充氮装置;6、高粘度泵;7、成品罐;
101、釜体;102、釜盖;103、六角螺母;104、伺服电机;105、旋转杆;106、固定管;107、第一固定架;108、主轴;109、搅拌杆;1010、搅拌叶;1011、第一斜齿轮;1012、第二斜齿轮;1013、开口;1014、开孔;1015、方形定位块;1016、方形定位槽;1017、三角支架;
201、第一底座;202、第一凹槽;203、双向螺纹杆;204、螺纹块;205、转动杆;206、升降板;207、第一导杆;208、摇把;209、第二凹槽;2010、第一固定杆;2011、滑套;2012、上料泵;2013、进料管;2014、第一出料管;2015、固定箱;2016、冷水管;2017、储液箱;2018、水泵;2019、半导体制冷片;2020、散热片;2021、散热风扇;2022、导冷片;
301、管体;302、第一接料管;303、第二接料管;304、加热垫;305、料泵;306、回流管;307、第一电磁阀;308、粗疏网;309、精疏网;3010、第二电磁阀;3011、驱动电机;3012、搅拌叶轮;3013、入料口;3014、第三电磁阀;3015、储料罐;3016、出料口;3017、第四电磁阀;
401、罐体;402、第二固定架;403、液压减震器;404、垫板;405、观察窗;406、进水管;407、第四支撑架;408、第二转轴;409、第三支撑架;4010、第二减速器;4011、第二伺服电机;4012、第一伺服电机;4013、第一减速器;4014、第一支撑架;4015、第一转轴;4016、第二支撑架;4017、减压阀;4018、端盖;4019、进料筒;4020、辅助搅拌杆;4021、竖直搅拌杆;4022、三角支撑架;4023、第二出料管;4024、弧形搅拌杆;4025、橡胶刮板;4026、第二连接杆;4027、加热管;
501、装置主体;502、隔板;503、存氮瓶;504、第一连接管;505、第二连接管;506、连接环;507、支撑板;508、支撑弹簧;509、第一连接杆;5010、插杆;5011、第二底座;5012、异形槽;5013、异形板;5014、固定板;5015、夹持弹簧;5016、夹持板;5017、螺栓;5018、第一螺纹孔;5019、装置门;5020、出气管;5021、第二导杆;5022、把手;
601、电动机;602、泵体壳;6021、耐磨层;6022、耐腐蚀层;6023、耐高温层;603、安装板;604、连接板;605、限位插孔;606、条形槽;607、第二固定杆;608、弹簧;609、移动块;6010、限位插杆;6011、扣动孔;6012、防护壳;6013、联轴器;6014、顶盖;6015、紧固螺丝;6016、第二螺纹孔;6017、弹性橡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19所示,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包括混合搅拌釜1、上料装置2、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反应釜4、充氮装置5、高粘度泵6和成品罐7;
所述混合搅拌釜1、上料装置2、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反应釜4和成品罐7通过管路依次连通;
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与反应釜4之间的管路上,以及所述反应釜4与成品罐7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高粘度泵6;
所述反应釜4与充氮装置5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搅拌釜1包括釜体101,所述釜体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107,且第一固定架107为相互平行的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架107相对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管106,所述釜体101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1017,所述三角支架101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主轴108,所述固定管106与釜体101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搅拌杆109,且搅拌杆109为相互对称的四个,四个所述搅拌杆109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010,所述搅拌杆10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斜齿轮1012,且第二斜齿轮1012位于固定管106的内部,所述主轴108的外表面对应第二斜齿轮101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1011,且第一斜齿轮1011与第二斜齿轮1012啮合连接,所述主轴108远离三角支架10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方形定位块1015,所述釜体101的顶部设置有釜盖102,所述釜盖102的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04,所述伺服电机10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05,且旋转杆105与釜盖102贯穿连接;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第一底座201,所述第一底座20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202,所述第一凹槽20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03,所述双向螺纹杆203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两个螺纹块204,两个所述螺纹块204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205,两个所述转动杆205的中部位置交叉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205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206,所述升降板206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09,所述第二凹槽20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2010,所述第一固定杆2010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滑套2011,两个所述转动杆205远离两个螺纹块20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套2011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板206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上料泵2012、固定箱2015和储液箱2017,所述上料泵2012的吸料端管连接有进料管2013,所述上料泵2012的出料端管连接有第一出料管2014,所述第一出料管2014远离上料泵2012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箱2015的内部并从固定箱2015的顶壁伸出,所述储液箱2017的顶部固定嵌连有半导体制冷片2019,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19的热端固定连接有散热片2020,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19的冷端固定连接有导冷片2022,所述储液箱20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泵2018,所述水泵2018的出水端管连接有冷水管2016,所述冷水管2016远离水泵2018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箱2015内部螺旋缠绕在第一出料管2014的外表面,且冷水管2016远离水泵2018的一端与储液箱2017的侧壁连通;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包括管体301,所述管体301的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料管302与第二接料管303所述管体3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料泵305,所述管体3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306,所述回流管306靠近管体3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07,所述回流管306的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011,所述驱动电机3011的输出轴贯穿回流管306的外侧壁延伸至内侧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轮3012,所述回流管306的顶端与管体30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回流管306靠近管体301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电磁阀3010,所述回流管306与管体301的外侧壁均嵌套设置有加热垫304,所述管体301的底端靠近回流管3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料罐3015,所述管体301的底端靠近储料罐30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磁阀3014;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釜4包括罐体401,所述罐体401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4014,所述第一支撑架40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速器4013,所述第一减速器40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401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01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减速器401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速器40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015,所述罐体401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014的内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4016,所述第一转轴4015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架4016和罐体401的上端连接至所述罐体401的内部,所述罐体401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架409,所述第三支撑架40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速器4010,所述第二减速器40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401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01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减速器4010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速器40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408,所述罐体401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架40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架407,所述第二转轴408的下端贯穿所述第四支撑架407和罐体401的上端连接至所述罐体401的内部;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氮装置5包括装置主体501;所述装置主体5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502,所述装置主体501的内底壁设置有存氮瓶503,所述隔板5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04,所述存氮瓶50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505,所述第一连接管504和第二连接管50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506,所述第二连接管50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07,所述支撑板50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508,所述支撑弹簧50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09,所述第一连接杆50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5010,所述插杆5010与连接环506贯穿连接,所述装置主体5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5011,所述第二底座5011的顶部开设有异形槽5012,所述装置主体5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异形板5013,所述异形板5013与异形槽5012的内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粘度泵6包括电动机601、泵体壳602和安装板603;所述电动机6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04,所述连接板604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插孔605,所述电动机601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条形槽606,所述条形槽60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607,所述第二固定杆607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608,所述第二固定杆60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块609,所述移动块60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插杆6010,所述移动块609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扣动孔6011,所述安装板6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壳6012,所述电动机60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联轴器6013。
实施例2:
如图1至19所示,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包括混合搅拌釜1用于对聚氨酯生产用的(部分/全部)原料进行混合、上料装置2用于对聚氨酯生产用的(部分/全部)原料进行上料,或称加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要时可设置多个上料装置2,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的原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均是可以理解的。、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用于聚氨酯生产用的(部分/全部)原料进行预聚合、反应釜4用于聚氨酯的聚合反应、阔链等主要反应,出料得到聚氨酯产品、充氮装置5、高粘度泵6用于进行高粘度的液体或固液混合物的循环以及增压,和成品罐7用于存储从反应釜4中出料的聚氨酯产品;
所述混合搅拌釜1、上料装置2、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反应釜4和成品罐7通过管路依次连通;
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与反应釜4之间的管路上,以及所述反应釜4与成品罐7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高粘度泵6;
所述反应釜4与充氮装置5相连通;充氮装置5给反应釜4内充氮,保证在需要时(放映过程中),反应釜4内为氮气氛围。
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包括混合搅拌釜1、上料装置2、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反应釜4、充氮装置5、高粘度泵6和成品罐7;
所述混合搅拌釜1、上料装置2、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反应釜4和成品罐7通过管路依次连通;
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与反应釜4之间的管路上,以及所述反应釜4与成品罐7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高粘度泵6;
所述反应釜4与充氮装置5相连通。
所述混合搅拌釜1,包括釜体101,釜体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107,且第一固定架107为相互平行的两个,两个第一固定架107相对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管106,釜体101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1017,三角支架101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主轴108,固定管106与釜体101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搅拌杆109,且搅拌杆109为相互对称的四个,四个搅拌杆109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010,搅拌杆10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斜齿轮1012,且第二斜齿轮1012位于固定管106的内部,主轴108的外表面对应第二斜齿轮101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1011,且第一斜齿轮1011与第二斜齿轮1012啮合连接,主轴108远离三角支架10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方形定位块1015,釜体101的顶部设置有釜盖102,釜盖102的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04,伺服电机10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05,且旋转杆105与釜盖102贯穿连接。
两个第一固定架107的外表面中心位置均设置有开孔1014,且两个第一固定架107均通过开孔1014与固定管106相通,主轴108与第一固定架107和固定管106贯穿连接,能够便于使主轴108带动若干个搅拌叶1010进行旋转搅拌;釜体101与釜盖102之间共同设置有六角螺母103,且釜体101通过六角螺母103与釜盖102固定连接,能够便于将釜盖102从釜体101上面打开,从而便于对釜体101的内部进行清洗;两个第一固定架107的外表面设置有开口1013,能够便于釜体101内部的液体的流动;旋转杆105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方形定位槽1016,且方形定位块1015与方形定位槽1016嵌入连接,能够使旋转杆105带动主轴108旋转,同时便于安装对接;釜体10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孔,釜盖102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孔,能够便于进出料。
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第一底座201,第一底座20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202,第一凹槽20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03,双向螺纹杆203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两个螺纹块204,两个螺纹块204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205,两个转动杆205的中部位置交叉转动连接,两个转动杆205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206,升降板206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09,第二凹槽20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2010,第一固定杆2010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滑套2011,两个转动杆205远离两个螺纹块20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套2011的底端转动连接,升降板206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上料泵2012、固定箱2015和储液箱2017,上料泵2012的吸料端管连接有进料管2013,上料泵2012的出料端管连接有第一出料管2014,第一出料管2014远离上料泵2012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箱2015的内部并从固定箱2015的顶壁伸出,储液箱2017的顶部固定嵌连有半导体制冷片2019,半导体制冷片2019的热端固定连接有散热片2020,半导体制冷片2019的冷端固定连接有导冷片2022,储液箱20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泵2018,水泵2018的出水端管连接有冷水管2016,冷水管2016远离水泵2018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箱2015内部螺旋缠绕在第一出料管2014的外表面,且冷水管2016远离水泵2018的一端与储液箱2017的侧壁连通。
双向螺纹杆203的一端贯穿第一凹槽202的侧壁延伸至第一底座20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摇把208,方便对双向螺纹杆203进行转动;第一底座2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根第一导杆207,四根第一导杆207的顶端贯穿升降板206的侧壁延伸至外部,提高升降板206升降的稳定性;储液箱2017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的冷水,以便对原料进行降温;散热片20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2021,提高半导体制冷片2019的制冷效果;导冷片2022延伸至储液箱2017的内部,以便对储液箱2017内部的水进行降温。
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包括管体301,管体301的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料管302与第二接料管303管体3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料泵305,管体3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306,回流管306靠近管体3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07,回流管306的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011,驱动电机3011的输出轴贯穿回流管306的外侧壁延伸至内侧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轮3012,回流管306的顶端与管体301的顶部固定连接,回流管306靠近管体301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电磁阀3010,回流管306与管体301的外侧壁均嵌套设置有加热垫304,管体301的底端靠近回流管3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料罐3015,管体301的底端靠近储料罐30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磁阀3014。
回流管306的底端靠近第一电磁阀307的位置设置有入料口3013,便于混合料的添加;储料罐3015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3016,便于反应完毕的物料的排出;入料口3013与出料口3016的内侧均设置有第四电磁阀3017,便于控制混合料的添加与物料的排出;管体301的内侧壁靠近第一接料管302与第二接料管303的一侧设置有粗疏网308,管体301的内侧壁远离第一接料管302与第二接料管303的一侧设置有精疏网309,且回流管306的顶端位于粗疏网308的顶侧,进入管体301内的物料在料泵305的驱动下依次通过粗疏网308与精疏网309,使得物料依次被滤细避免物料在管体301内发生堵塞的情况;料泵305位于粗疏网308与精疏网309之间的中侧,便于对物料提供均匀的驱动力。
所述反应釜4包括罐体401,罐体401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4014,第一支撑架40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速器4013,第一减速器40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4012,第一伺服电机4012的输出端与第一减速器401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第一减速器40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015,罐体401的上端位于第一支撑架4014的内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4016,第一转轴4015的下端贯穿第二支撑架4016和罐体401的上端连接至罐体401的内部,罐体401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架409,第三支撑架40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速器4010,第二减速器40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4011,第二伺服电机4011的输出端与第二减速器4010的输入端固定连接,第二减速器40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408,罐体401的上端位于第三支撑架40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架407,第二转轴408的下端贯穿第四支撑架407和罐体401的上端连接至罐体401的内部。
罐体401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筒4019,进料筒4019的上端设置有端盖4018,端盖4018上固定连接有减压器17,打开端盖4018将物料由进料筒4019投入到罐体401内,可以通过端盖4018上的减压器17对罐体401内的压力进行调节;罐体401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406,罐体401的前侧上端开设有观察窗405,设置的观察窗405可以对罐体401内部进行观察;罐体4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402,第二固定架4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液压减震器403,多个液压减震器403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垫板404,设置的减速器可以对罐体401产生的震动进行减弱;罐体401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撑架4022,第一转轴4015的下端与三角支撑架4022转动连接,设置的三角支撑架4022可以提高第一转轴4015的稳定性;第一转轴4015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杆4026,多个第二连接杆402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搅拌杆4024,多个弧形搅拌杆4024上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刮板4025,多个第二连接杆4026上均固定连接有竖直搅拌杆4021;第二转轴40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搅拌杆4020,罐体4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料管4023,罐体401的内壁镶嵌有加热管4027,第一伺服电机4012的输出端在第一减速器4013的减速下,带动第一转轴4015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杆4026上的竖直搅拌杆4021和弧形搅拌杆4024对物料和水进行混合搅拌,且弧形搅拌杆4024上的橡胶刮板4025会对罐体401的内壁进行清理。
所述充氮装置5包括装置主体501,装置主体5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502,装置主体501的内底壁设置有存氮瓶503,隔板5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04,存氮瓶50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505,第一连接管504和第二连接管50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506,第二连接管50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07,支撑板50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508,支撑弹簧50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09,第一连接杆50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5010,插杆5010与连接环506贯穿连接,装置主体5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5011,第二底座5011的顶部开设有异形槽5012,装置主体5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异形板5013,异形板5013与异形槽5012的内壁滑动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存氮瓶503设置为多个,且对称设置,使得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持续对氮气进行输送,保证了装置的正常使用,通过隔板502的设置,对输送路径进行限位,使得输送起来更加稳定,通过支撑板507的设置起到支撑连接的作用,通过第一连接杆509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
具体的,装置主体50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014,固定板5014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夹持弹簧5015,夹持弹簧501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板5016,夹持板5016与存氮瓶503接触。
本实施例中,通过夹持弹簧5015的回弹力,使得夹持板5016对存氮瓶503进行夹持,从而使得固定起来效果更好。
具体的,第二底座5011的顶部设置有螺栓5017,异形槽501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5018,螺栓5017贯穿异形板5013与第一螺纹孔5018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栓5017与第一螺纹孔5018螺纹连接,从而使得异形板5013在异形槽5012内进行限位,从而达到固定的作用。
具体的,装置主体501的表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装置门5019,装置主体501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出气管5020。
本实施例中,通过出气管5020使得在进行使用的时候方便将氮气输送给外部结构。
具体的,支撑板50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5021,第二导杆5021与第一连接杆509贯穿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导杆5021的设置方便在第一连接杆509进行移动的时候对其进行限位,从而保证了插杆5010可以更好的与连接环506进行贯穿。
具体的,第一连接杆50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5022,第一连接管504的表面安装有电磁阀。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把手5022方便对第一连接杆509的拉动,通过电磁阀便于控制第一连接管504的通断。
所述高粘度泵6包括电动机601、泵体壳602和安装板603,电动机6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04,连接板604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插孔605,电动机601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条形槽606,条形槽60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607,第二固定杆607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608,第二固定杆60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块609,移动块60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插杆6010,移动块609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扣动孔6011,安装板6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壳6012,电动机60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联轴器6013。
本实施方案中,其中,当松开扣动孔6011的时候,由于移动块609在前期移动的时候挤压了弹簧608,当松开后,移动块609会在弹簧608的反弹作用下进行复位,从而让限位插杆6010的一端快速的插入限位插孔605的内壁。
具体的,防护壳6012的上端设置有顶盖6014,顶盖6014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丝6015,防护壳6012的上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6016,安装板60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块6017。
本实施例中,其中联轴器6013在对电动机601和泵体壳602进行连固的时候,是放置在防护壳6012的内部,而防护壳6012的内部需要检修或是加润滑油的时候,可以通过扭松紧固螺丝6015,然后让顶盖6014与防护壳6012产生脱离便可。
具体的,泵体壳602包括耐磨层6021,耐磨层6021的外表面固定粘合有耐腐蚀层6022,耐腐蚀层6022的外表面固定粘合有耐高温层6023。
本实施例中,泵体壳602在耐磨层6021、耐腐蚀层6022和耐高温层6023三个结构层的组成下,让泵体壳602可以更好的适用于高腐蚀环境下。
具体的,耐磨层6021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成,耐腐蚀层6022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耐高温层6023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备很强的耐磨性能,聚四氟乙烯材料具备很强的耐腐蚀性,而聚氨酯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很高。
具体的,弹簧608的一端与条形槽60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弹簧608的另一端与移动块609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弹簧608的两端分别与条形槽606的内侧壁和移动块609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从而起到了连接性的同时提供了相应的缓冲能力。
具体的,限位插杆6010的一端插设在限位插孔605的内壁,且限位插孔605的开设直径与限位插杆6010的一端设计直径相互适配。
本实施例中,限位插孔605在进行开设的时候,需要根据限位插杆6010的一端的设计直径来进行开设工作,从而让限位插杆6010的一端插设进限位插孔605的内壁后可以更加稳定。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或使用流程如下:
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包括混合搅拌釜1用于对聚氨酯生产用的(部分/全部)原料进行混合、上料装置2用于对聚氨酯生产用的(部分/全部)原料进行上料,或称加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要时可设置多个上料装置2,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的原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均是可以理解的。、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用于聚氨酯生产用的(部分/全部)原料进行预聚合、反应釜4用于聚氨酯的聚合反应、阔链等主要反应,出料得到聚氨酯产品、充氮装置5、高粘度泵6用于进行高粘度的液体或固液混合物的循环以及增压,和成品罐7用于存储从反应釜4中出料的聚氨酯产品;
所述混合搅拌釜1、上料装置2、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反应釜4和成品罐7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与反应釜4之间的管路上,以及所述反应釜4与成品罐7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高粘度泵6;所述反应釜4与充氮装置5相连通;充氮装置5给反应釜4内充氮,保证在需要时(放映过程中),反应釜4内为氮气氛围。
在使用混合搅拌釜1时,首先打开伺服电机104,伺服电机104能够带动旋转杆105旋转,旋转杆105能够通过方形定位块1015和方形定位槽1016带动主轴108旋转,主轴108能够带动若干个第一斜齿轮1011旋转,第一斜齿轮1011能够同时带动第二斜齿轮1012进行转动,第二斜齿轮1012能够带动搅拌杆109在固定的位置上转动,搅拌杆109能够带动搅拌叶1010进行旋转,从而使若干个搅拌叶1010对釜体101内部的液体进行搅拌,结构简单,能够使搅拌均匀,使其反应充分,从而提高聚氨酯生产的质量。
在使用上料装置2时,当搅拌桶较高时,转动摇把208,使双向螺纹杆203转动,双向螺纹杆203转动带动两个螺纹块204靠近,使两个转动杆205的角度发生改变,使升降板206上升。并通过将进料管2013放入原料中进行抽料,原料经过第一出料管2014时,通过水泵2018出水进行水循环对原料进行降温,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2019进一步降低了储液箱2017内部的水温,使降温效过更好,以避免物料温度温度高,影响原料化学性质了情况发生。
在使用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时,将管体301上的第一接料管302与第二接料管303分别加入供水设备与真空脱水器,将入料口3013接上供料装置,而将出料口3016接上中和釜,进入管体301内的物料在料泵305的驱动下依次通过粗疏网308与精疏网309,使得物料依次被滤细避免物料在管体301内发生堵塞的情况,接着开启第一电磁阀307使管体301内的物料流入回流管306内,并开启入料口3013上的第四电磁阀3017使混合料被输送进回流管306内,同时通过驱动电机3011带动搅拌叶轮3012转动将混合料与物料混合,然后,开启第二电磁阀3010使混合的物料回流入管体301内,以便于通过循环的流动完成充分的混合,在此过程中,加热垫304对整个混合与反应过程进行供热,以便于提升混合与反应的速率,待反应完毕,关闭第一电磁阀307开启第三电磁阀3014使管体301内的物料进入储料罐3015内,以便于进行之后的加工工序,有一定的实用性。
在使用反应釜4时,打开端盖4018将物料由进料筒4019投入到罐体401内,将端盖4018关闭后,由进水管406向罐体401内部通水,加热管4027对罐体401内部的物料进行加热,启动第一伺服电机4012,第一伺服电机4012的输出端在第一减速器4013的减速下,带动第一转轴4015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杆4026上的竖直搅拌杆4021和弧形搅拌杆4024对物料和水进行混合搅拌,且弧形搅拌杆4024上的橡胶刮板4025会对罐体401的内壁进行清理,防止物料附着在罐体401内壁,同时第二伺服电机4011启动,其输出端在第二减速器4010的减速下带动第二转轴408上的辅助搅拌杆4020进行搅拌,防止物料仅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搅拌,同时可以通过端盖4018上的减压器17对罐体401内的压力进行调节,搅拌结束后物料由第二出料管4023排出。
在使用充氮装置5时,通过将存氮瓶503通过第一连接管504和第二连接管505将氮气输送到隔板502之间,然后通过出气管5020输送到反应釜进行使用,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通过对上下不同的氮气进行输送,从而使得在部分存氮瓶503需要进行更换的时候可以保持持续输送氮气,在对存氮瓶503进行更换的时候,通过拉动把手5022,然后带动插杆5010与连接环506进行分离,从而达到拆卸的作用,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通过支撑弹簧508的回弹力使得插杆5010重新插入到连接环506中,从而达到固定的作用,在对装置主体501进行安装的时候,通过将异形板5013插入到异形槽5012中,然后通过螺栓5017与第一螺纹孔5018螺纹连接,从而达到固定的作用,通过装置门5019方便打开装置主体501对存氮瓶503进行更换,通过出气管5020起到支撑导向的作用。
在使用高粘度泵6时,首先是将各部件与安装板603进行组装,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整个泵体中的电动机601放置在安装板603的上端,在此之前,通过扣动孔6011扣动移动块609,让移动块609产生移动,当电动机601放置完毕后,松开扣动孔6011,让限位插杆6010插入连接板604两侧表面开设的限位插孔605内部即可完成相应的固定,在需要拆离的时候,只需再次扣动扣动孔6011便可,随后将电动机60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6013与泵体壳602的接入端固定连接,让整个设备可以正常运转,还有就是泵体壳602由耐磨层6021、耐腐蚀层6022和耐高温层6023三个结构层组成,以此提高了泵体壳602的整体耐用性。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发明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发明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搅拌釜(1)、上料装置(2)、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反应釜(4)、充氮装置(5)、高粘度泵(6)和成品罐(7);
所述混合搅拌釜(1)、上料装置(2)、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反应釜(4)和成品罐(7)通过管路依次连通;
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与反应釜(4)之间的管路上,以及所述反应釜(4)与成品罐(7)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高粘度泵(6);
所述反应釜(4)与充氮装置(5)相连通;
所述混合搅拌釜(1)包括釜体(101),所述釜体(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107),且第一固定架(107)为相互平行的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架(107)相对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管(106),所述釜体(101)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1017),所述三角支架(101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主轴(108),所述固定管(106)与釜体(101)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搅拌杆(109),且搅拌杆(109)为相互对称的四个,四个所述搅拌杆(109)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010),所述搅拌杆(10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斜齿轮(1012),且第二斜齿轮(1012)位于固定管(106)的内部,所述主轴(108)的外表面对应第二斜齿轮(101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1011),且第一斜齿轮(1011)与第二斜齿轮(1012)啮合连接,所述主轴(108)远离三角支架(10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方形定位块(1015),所述釜体(101)的顶部设置有釜盖(102),所述釜盖(102)的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04),所述伺服电机(10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05),且旋转杆(105)与釜盖(102)贯穿连接;
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第一底座(201),所述第一底座(20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202),所述第一凹槽(20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03),所述双向螺纹杆(203)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两个螺纹块(204),两个所述螺纹块(204)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205),两个所述转动杆(205)的中部位置交叉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205)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206),所述升降板(206)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09),所述第二凹槽(20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2010),所述第一固定杆(2010)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滑套(2011),两个所述转动杆(205)远离两个螺纹块(20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套(2011)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板(206)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上料泵(2012)、固定箱(2015)和储液箱(2017),所述上料泵(2012)的吸料端管连接有进料管(2013),所述上料泵(2012)的出料端管连接有第一出料管(2014),所述第一出料管(2014)远离上料泵(2012)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箱(2015)的内部并从固定箱(2015)的顶壁伸出,所述储液箱(2017)的顶部固定嵌连有半导体制冷片(2019),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19)的热端固定连接有散热片(2020),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19)的冷端固定连接有导冷片(2022),所述储液箱(201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泵(2018),所述水泵(2018)的出水端管连接有冷水管(2016),所述冷水管(2016)远离水泵(2018)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箱(2015)内部螺旋缠绕在第一出料管(2014)的外表面,且冷水管(2016)远离水泵(2018)的一端与储液箱(2017)的侧壁连通;
所述预聚体管式反应器(3)包括管体(301),所述管体(301)的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料管(302)与第二接料管(303),所述管体(3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料泵(305),所述管体(3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306),所述回流管(306)靠近管体(3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07),所述回流管(306)的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011),所述驱动电机(3011)的输出轴贯穿回流管(306)的外侧壁延伸至内侧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轮(3012),所述回流管(306)的顶端与管体(30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回流管(306)靠近管体(301)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电磁阀(3010),所述回流管(306)与管体(301)的外侧壁均嵌套设置有加热垫(304),所述管体(301)的底端靠近回流管(3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料罐(3015),所述管体(301)的底端靠近储料罐(30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磁阀(3014);
所述反应釜(4)包括罐体(401),所述罐体(401)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4014),所述第一支撑架(40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速器(4013),所述第一减速器(40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401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01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减速器(401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速器(40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015),所述罐体(401)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014)的内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4016),所述第一转轴(4015)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架(4016)和罐体(401)的上端连接至所述罐体(401)的内部,所述罐体(401)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架(409),所述第三支撑架(40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速器(4010),所述第二减速器(40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401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01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减速器(4010)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速器(40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408),所述罐体(401)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架(40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架(407),所述第二转轴(408)的下端贯穿所述第四支撑架(407)和罐体(401)的上端连接至所述罐体(401)的内部;
所述充氮装置(5)包括装置主体(501);所述装置主体(5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502),所述装置主体(501)的内底壁设置有存氮瓶(503),所述隔板(5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04),所述存氮瓶(50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505),所述第一连接管(504)和第二连接管(50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506),所述第二连接管(50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07),所述支撑板(50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508),所述支撑弹簧(50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09),所述第一连接杆(50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5010),所述插杆(5010)与连接环(506)贯穿连接,所述装置主体(5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5011),所述第二底座(5011)的顶部开设有异形槽(5012),所述装置主体(5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异形板(5013),所述异形板(5013)与异形槽(5012)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高粘度泵(6)包括电动机(601)、泵体壳(602)和安装板(603);所述电动机(6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04),所述连接板(604)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插孔(605),所述电动机(601)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条形槽(606),所述条形槽(60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607),所述第二固定杆(607)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608),所述第二固定杆(60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块(609),所述移动块(60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插杆(6010),所述移动块(609)的上端表面开设有扣动孔(6011),所述安装板(6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壳(6012),所述电动机(60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联轴器(60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架(107)的外表面中心位置均设置有开孔(1014),且两个第一固定架(107)均通过开孔(1014)与固定管(106)相通,所述主轴(108)与第一固定架(107)和固定管(106)贯穿连接;
所述釜体(101)与釜盖(102)之间共同设置有六角螺母(103),且釜体(101)通过六角螺母(103)与釜盖(102)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架(107)的外表面设置有开口(1013);
所述旋转杆(105)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方形定位槽(1016),且方形定位块(1015)与方形定位槽(1016)嵌入连接;
所述釜体(10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孔,所述釜盖(102)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纹杆(203)的一端贯穿第一凹槽(202)的侧壁延伸至第一底座(20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摇把(208);
所述第一底座(2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根第一导杆(207),四根所述第一导杆(207)的顶端贯穿升降板(206)的侧壁延伸至外部;
所述储液箱(2017)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的冷水;
所述散热片(20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2021);
所述导冷片(2022)延伸至储液箱(2017)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306)的底端靠近第一电磁阀(307)的位置设置有入料口(3013);
所述储料罐(3015)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3016);
所述入料口(3013)与出料口(3016)的内侧均设置有第四电磁阀(3017);
所述管体(301)的内侧壁靠近第一接料管(302)与第二接料管(303)的一侧设置有粗疏网(308),所述管体(301)的内侧壁远离第一接料管(302)与第二接料管(303)的一侧设置有精疏网(309),且回流管(306)的顶端位于粗疏网(308)的顶侧;
所述料泵(305)位于粗疏网(308)与精疏网(309)之间的中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401)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筒(4019),所述进料筒(4019)的上端设置有端盖(4018),所述端盖(4018)上固定连接有减压器(4017);
所述罐体(401)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406),所述罐体(401)的前侧上端开设有观察窗(405);
所述罐体(4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402),所述第二固定架(4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液压减震器(403),多个所述液压减震器(403)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垫板(404);
所述罐体(401)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撑架(4022),所述第一转轴(4015)的下端与所述三角支撑架(4022)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4015)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杆(4026),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杆(402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搅拌杆(4024),多个所述弧形搅拌杆(4024)上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刮板(4025),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杆(4026)上均固定连接有竖直搅拌杆(4021);
所述第二转轴(40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搅拌杆(4020),所述罐体(4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料管(4023),所述罐体(401)的内壁镶嵌有加热管(40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50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014),所述固定板(5014)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夹持弹簧(5015),所述夹持弹簧(501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板(5016),所述夹持板(5016)与存氮瓶(503)接触;
所述第二底座(5011)的顶部设置有螺栓(5017),所述异形槽(501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5018),所述螺栓(5017)贯穿异形板(5013)与第一螺纹孔(5018)螺纹连接;
所述装置主体(501)的表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装置门(5019),所述装置主体(501)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出气管(5020);
所述支撑板(50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杆(5021),所述第二导杆(5021)与第一连接杆(509)贯穿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50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5022),所述第一连接管(504)的表面安装有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6012)的上端设置有顶盖(6014),所述顶盖(6014)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丝(6015),所述防护壳(6012)的上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6016),所述安装板(60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块(6017);
所述泵体壳(602)包括耐磨层(6021),所述耐磨层(6021)的外表面固定粘合有耐腐蚀层(6022),所述耐腐蚀层(6022)的外表面固定粘合有耐高温层(6023);
所述耐磨层(6021)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耐腐蚀层(6022)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耐高温层(6023)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所述弹簧(608)的一端与条形槽(60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08)的另一端与移动块(609)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插杆(6010)的一端插设在限位插孔(605)的内壁,且限位插孔(605)的开设直径与限位插杆(6010)的一端设计直径相互适配。
CN202010772918.3A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 Active CN112044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2918.3A CN112044380B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72918.3A CN112044380B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4380A CN112044380A (zh) 2020-12-08
CN112044380B true CN112044380B (zh) 2022-03-04

Family

ID=73601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72918.3A Active CN112044380B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443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2651B (zh) * 2022-01-21 2023-08-29 中创科技孵化器泰州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材料反应系统
CN115920805B (zh) * 2023-03-15 2023-05-12 山东广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制备装置及制备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8672A (en) * 1992-03-04 1995-01-03 Fina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ulti-component catalyst formulation
JP2009227973A (ja) * 2008-02-28 2009-10-08 Toray Ind Inc 熱可塑性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可塑性共重合体
CN201728600U (zh) * 2010-06-12 2011-02-02 张海龙 一种聚氨酯抛光片生产装置
CN105175703A (zh) * 2015-10-15 2015-12-23 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聚碳酸酯的设备
CN107236597B (zh) * 2017-07-03 2023-11-24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生物柴油转酯化实时动态分离连续反应系统及其应用
CN207918741U (zh) * 2018-06-19 2018-09-28 建国伟业防水科技望都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防水涂料节能生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4380A (zh)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4380B (zh) 一种聚氨酯生产用的反应系统
CN112111045B (zh) 一种耐磨耐老化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08090B (zh) 一种聚氨酯生产设备
CN209885808U (zh) 一种带预搅拌机构的反应釜
CN110280198A (zh) 一种植物甾醇制备用搅拌装置
CN115634658B (zh) 实现充分搅拌的反应釜
CN112044377B (zh) 一种用于生产聚氨酯的反应设备
CN117160391A (zh) 一种混合气动反应釜装置
CN112108044A (zh) 一种食品加工混合搅拌装置
CN112111047B (zh) 一种高剥离耐水解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214020225U (zh) 一种全自动聚氨酯步道罩面漆生产线
CN214562427U (zh) 一种abb机器人应用微发泡设备
CN212396420U (zh) 一种化工反应釜的预先混合装置
CN111688028B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自动制备排放设备
CN206715878U (zh) 一种混凝土扩链剂的冷却搅拌装置
CN215749972U (zh) 一种用于高耐磨浇注料的搅拌设备
CN216295851U (zh) 一种石油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
CN217490472U (zh) 一种用于水性聚氨酯生产的树脂合成釜
CN218637377U (zh) 新型聚氨酯胶黏剂用的生产设备
CN212482223U (zh) 一种聚氨酯pu胶水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19168183U (zh) 一种用于合成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双向混合搅拌反应釜
CN117619281B (zh) 一种反应釜反应装置
CN114870773B (zh) 双层玻璃反应釜
CN220071561U (zh) 一种便于上料的反应釜
CN218249792U (zh) 一种用于生产耐火材料的搅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