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1067A - 一种通过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组合选育金耳新品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组合选育金耳新品种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21067A CN112021067A CN202010944833.9A CN202010944833A CN112021067A CN 112021067 A CN112021067 A CN 112021067A CN 202010944833 A CN202010944833 A CN 202010944833A CN 112021067 A CN112021067 A CN 1120210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emella aurantialba
- strains
- tremella
- aurantialba
- stereum hirsut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育金耳新品种的方法,通过分离出不同产地的金耳菌株中的无性芽孢和毛韧革菌,然后将不同来源的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进行交叉组合搭配,使两个物种母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到组合后所得的金耳子实体菌株中,然后通过无性扩繁保持其性状的稳定性以应用于生产,从而形成金耳的新菌株、新品种。本发明为金耳菌株或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行的途径,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金耳菌株选育,获得了高产抗病的金耳重组菌株。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组合选育金耳新品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将金耳的生物学特性描述为:金耳是一种寄生真菌,寄生于毛韧革菌,金耳子实体是异质型子实体,是由金耳菌丝和毛韧革菌菌丝组成的复合体,金耳菌丝的生长要依靠毛韧革菌为其提供营养。金耳选育菌种的研究的报道较少,通常涉及常规的菌种扩繁方法,对于菌种质量的描述也只涉及有效菌种和无效菌种的区别[1-3]。
金耳人工栽培技术成功后的几十年来,菌种基本上都是从野生金耳子实体中分离得到菌种,然后不断地用子实体无数代地转代繁殖使用,造成种源来源少,多代营养繁殖后菌种生产性能退化,菌种携带病毒或杂菌等问题,而对于依据生物多样性的原理,人为地将不同遗传背景的金耳菌和毛韧革菌组合创建新的组合,创新金耳育种的新材料,从中进行金耳新菌株或品种的选育还未见期刊杂志或专利文献的报道。
目前商品金耳菌种质量参差不齐,菌株遗传背景不清,生产性状不稳定,金耳菌种经过子实体无数代地转代繁殖使用,造成种源来源少,多代营养繁殖后菌种生产性能退化,菌种携带病毒或杂菌等,通过验证多数菌株的抗病能力较差,特别对于木霉类的杂菌抵抗力较差,栽培袋在培养过程中的污染率高达15%左右,一潮菇转化率为55%左右,一致度为75%左右,不具备优良品种的特性。使用现有商品金耳菌株进行生产所能达到的技术指标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精细化管理及高效率产出的要求,为了推动金耳栽培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急需选育出稳定的高产抗病的金耳新品种。
发明概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扩大金耳新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使用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搭配,人工培育金耳菌与毛韧革菌的大量新组合,并从中选育出金耳优质高产新品种的方法。
发明人对金耳与毛韧革菌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掌握了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建立寄生关系的方法:在诱导培养基中使用金耳无性芽孢接种于毛韧革菌菌丝上,通过诱导培养能培育出新的金耳子实体。此技术的突破为金耳菌株或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本发明以此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利用金耳及毛韧革菌的多样性选育高产抗病的金耳新品种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组合选育金耳新品种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收集不同产地、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金耳菌株,从中分离出纯金耳无性芽孢及纯毛韧革菌;把不同来源的两者交叉组合后诱导培养出金耳子实体;选育得到综合了两个物种母本的优良性状的金耳子实体新菌株(品种)。
根据本发明,用于组合的毛韧革菌为固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内的菌丝培养物。
根据本发明,使用子实体诱导培养基进行子实体诱导培养,以形成新组合的子实体。
根据本发明,子实体诱导培养基配方(基于重量百分比)包括木屑56.8%、棉籽壳25%、麦麸15%、蔗糖3%、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
发明内容
通过收集不同产地的金耳菌株,从中分离出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的纯培养,将不同产地的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进行交叉组合搭配,经诱导培养产生新的金耳子实体,成为新金耳品种选育的材料,组合后所得的金耳子实体菌株通过出菇实验筛选出结合了两个物种母本的优良性状的菌株,然后将筛选出的金耳子实体菌株通过无性扩繁应用于生产以保持性状的稳定性,从而形成金耳新品种。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下列一种或多种甚至全部的具体实施步骤:不同产地的金耳菌株收集及无性芽孢分离,不同产地的毛韧革菌菌株的收集,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的交叉配对及子实体诱导培养,小金耳纯化,出菇实验,以及菌株综合评价。
(1)金耳菌株收集
采集不同产地的金耳的幼嫩子实体,以吸水纸包裹置于4℃下密封保存,48小时内使用组织分离法进行菌种分离。分离菌种时先将金耳子实体表面消毒,然后取5*5*5mm大小的一块金耳子实体组织块接种于金耳母种培养基上,金耳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粉20g,KH2PO4 4g,MgSO4 3g。接种后黑暗培养,温度20℃,培养25天后金耳子实体组织块再生为小金耳,通过组织分离法纯化两次后即得金耳菌株,可用于分离无性芽孢。
(2)金耳无性芽孢分离
取纯化好的金耳菌株的子实体组织块在液体芽孢分离培养基中进行搅拌培养,芽孢分离培养基配方(1L)为:马铃薯200g(煮汁),蔗糖20g,KH2PO4 4g,MgSO4 3g,22℃下培养7天后液体菌种基呈淡橘黄色,取0.5ml液体菌种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4天后培养皿表面长出丝状菌落及酵母状菌落,挑取酵母状菌落转接于母种培养基中,重复转接两次确认没有丝状菌落混杂其中后,取样提取DNA进行ITS鉴定,经ITS鉴定确认为金耳菌的酵母状培养物即为金耳无性芽孢,对应金耳母本原产地编号为YB1、YB2、YB3……YBn,保存备用。
(3)不同产地的毛韧革菌菌株的收集
在采集不同产地的金耳的幼嫩子实体的同时采集长有金耳子实体的菇木,常温干燥保存,3个月内进行菌种分离。分离菌种时先将菇木表面切削平整,然后消毒,在无菌环境中将菇木劈开,从距离菇木表面5mm以下部位取小块木屑接种于金耳母种培养基上。接种后黑暗培养,温度24℃,培养7天后木屑上萌发的菌丝长成的菌落直径达5cm时进行纯化,经纯化的培养物即为毛韧革菌菌株,可用于与金耳进行搭配,所得的毛韧革菌菌株对应于金耳源产地编号为G1、G2、G3……Gn。
(4)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的交叉配对及子实体诱导培养
金耳与毛韧革菌的配对设计
将不同产地的金耳子实体与毛韧革菌菌株进行两两配对如下所示:
表1:金耳子实体与毛韧革菌配对设计表
G1 | G2 | G3 | …… | Gn | |
YB1 | / | YB1+G2 | YB1+G3 | …… | YB1+Gn |
YB2 | YB2+G1 | / | YB2+G3 | …… | YB2+Gn |
YB3 | YB3+G1 | YB3+G2 | / | …… | YB3+Gn |
…… | …… | …… | …… | / | …… |
YBn | YBn+G1 | YBn+G2 | YBn+G3 | …… | / |
子实体诱导培养基制作
诱导培养基配方:木屑56.8%、棉籽壳25%、麦麸15%、蔗糖3%、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含水量62%。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350ml组培瓶,每瓶装120g,压实,灭菌备用。
毛韧革菌菌丝培养
将纯化好的不同产地的毛韧革菌菌种接种到子实体诱导培养基中,24℃下黑暗培养7天后革菌菌丝覆盖满料面,即可用于与金耳无性芽孢配对。
子实体诱导培养
按照配对设计在革菌菌丝上接种金耳无性芽孢,然后22℃下黑暗培养60天,在组培瓶内长出小金耳即为配对成功。
(5)小金耳纯化
将配对诱导所得的小金耳通过组织分离法进行转接纯化,纯化3次后得到新的金耳菌株。
(6)出菇实验
取经配对重组且经纯化得到的金耳菌株,通过组织分离法扩繁为栽培种接种栽培袋,进行出菇实验,记录生产及商品性状指标数据。
(7)菌株综合评价
以各个菌株的生产及商品性状指标数据为基础,对各个重组菌株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表现优秀的重组菌株。
金耳广泛分布于云南和西藏的三江并流地区,如云南省的丽江、迪庆、怒江保山,西藏的林芝等地,可以方便地采集到野生种质资源,并且从野生的金耳子实体或菇木上分离纯的毛韧革菌和从金耳子实体分离金耳无性芽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本发明方法是利用不同产地的金耳及其毛韧革菌之间遗传物质的差异,进行交叉组合配对,从而选育出金耳新品种。因此,该方法并不受特定地理和人为环境的限制,可重复实施,具有再现性和实用性。
发明效果:
利用金耳及毛韧革菌的多样性进行高产抗病的金耳新品种的培育方法,通过将不同产地的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进行交叉组合搭配,诱导培养出重组的金耳子实体菌株,使两个物种母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到组合后所得的金耳子实体菌株中,然后通过无性扩繁保持其性状的稳定性以应用于生产,从而形成金耳的新菌株、新品种。本发明为金耳菌株或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已经实际用于指导金耳菌株或品种选育,并成功获得高产抗病的金耳重组菌株或新品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而非全部。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无需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变例,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1.1不同产地的金耳菌株收集及无性芽孢分离
1.1.1不同产地的金耳子实体的收集;
采集到丽江、贡山、维西三地的金耳的幼嫩子实体,以吸水纸包裹置于4℃下密封保存,48小时内使用组织分离法进行菌种分离。分离菌种时先将金耳子实体表面消毒,然后取5*5*5mm大小的一块金耳子实体组织块接种于金耳母种培养基上,金耳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粉20g,KH2PO4 4g,MgSO4 3g。接种后黑暗培养,温度20℃,培养25天后金耳子实体组织块再生为小金耳,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所得小金耳对应原产地编号为J1、J2、J3。
1.1.2金耳无性芽孢分离
取纯化好的金耳菌株的子实体组织块在液体芽孢分离培养基中进行搅拌培养,芽孢分离培养基配方(1L)为:马铃薯200g(煮汁),蔗糖20g,KH2PO4 4g,MgSO4 3g,22℃下培养7天后液体菌种基呈淡橘黄色,取0.5ml液体菌种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4天后培养皿表面长出丝状菌落及酵母状菌落,挑取酵母状菌落转接于母种培养基中,重复转接两次确认没有丝状菌落混杂其中后,取样提取DNA进行ITS鉴定,经ITS鉴定确认为金耳菌的酵母状培养物即为金耳无性芽孢,对应金耳母本原产地编号为YB1、YB2、YB3,保存备用。
1.2不同产地的毛韧革菌菌株的收集
在采集丽江、贡山、维西三地的金耳的幼嫩子实体的同时采集长有金耳子实体的菇木,常温干燥保存,3个月内进行菌种分离。分离菌种时先将菇木表面切削平整,然后消毒,在无菌环境中将菇木劈开,在金耳着生点处距离菇木表面5mm以下部位取小块木屑接种于金耳母种培养基上。接种后黑暗培养,温度24℃,培养6天后木屑上萌发的菌丝长成的菌落直径达5cm时进行纯化,经2次纯化后的培养物即为毛韧革菌菌株,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所得的毛韧革菌菌株对应于金耳源产地编号为G1、G2、G3。
1.3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的交叉配对及子实体诱导培养
1.3.1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的配对设计
将不同产地的金耳子实体与毛韧革菌菌株进行两两配对,共有6个组合处理,如表3所示:
表3:金耳子实体与毛韧革菌配对表
G1 | G2 | G3 | |
YB1 | / | YB1+G2 | YB1+G3 |
YB2 | YB2+G1 | / | YB2+G3 |
YB3 | YB3+G1 | YB3+G2 | / |
1.3.2子实体诱导培养基制作
为每个组合准备25瓶诱导培养基,配方:木屑56.8%、棉籽壳25%、麦麸15%、蔗糖3%、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含水量62%。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350ml组培瓶,每瓶装120g,压实,灭菌备用。
1.3.3毛韧革菌菌丝培养
将纯化好的不同产地的毛韧革菌菌种接种到子实体诱导培养基中,每个菌株接种50瓶,24℃下黑暗培养7天后革菌菌丝覆盖满料面,即可用于与金耳无性芽孢配对。
1.3.4子实体诱导培养
按照配对组合设计在革菌菌丝上接种金耳无性芽孢液体培养物0.5ml,每个组合接种25瓶,然后22℃下黑暗培养60天,在组培瓶内长出小金耳即为配对成功,以两种菌的母本编号对重组的金耳子实体菌株进行编号分别为:YB1G2、YB1G3、YB2G1、YB2G3、YB3G1、YB3G2。
1.4小金耳纯化
选取各个编号的重组菌株中生长状态最佳的金耳子实体,通过组织分离法进行转接纯化,纯化3次后保存备用。
1.5出菇实验
取纯化后的重组金耳菌株,通过组织分离法扩繁为栽培种接种栽培袋,进行出菇实验,金耳栽培袋培养基配方:棉籽壳58.9%,杂木屑25%,豆粕15%,石膏粉1%,KH2PO40.1%,含水量65%,自然pH,每袋。同时取母本金耳菌株进行出菇实验作为对照,记录生产性状及商品性状数据。
1.6菌株综合评价
以各个重组菌株的生产性状及商品性状指标数据为基础,对各个重组菌株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表现优秀的重组菌株为YB1G2号菌株。
该重组菌株较母本菌株J1G1在产量、成品率、污染率几个指标上提升显著,如表2所示。
表2:重组菌株与母本的生产性能对比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金耳菌株选育,获得了高产抗病的金耳重组菌株,编号为YB1G2,较母本菌株产量提升7.17%(41.01g/袋)、成品率提升20.34%、污染率下降3.16%。
参考文献
[1]陈芝兰,何建清张涪平.金耳分离驯化试验简报[J].食用菌,2005,27(6):14-15.
[2]田果廷,赵丹丹,赵永昌.金耳有效菌种的制备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05):1620-1624.
[3]刘正南,郑淑芳.金耳的生理特性及有效优良菌种的制备原理(续)[J].中国食用菌,1995(06):9-11.
Claims (5)
1.一种通过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组合选育金耳新品种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收集不同产地、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金耳菌株,从中分离出纯金耳无性芽孢及纯毛韧革菌;两者交叉组合后诱导培养金耳子实体;选育得到综合了两个物种母本的优良性状的金耳子实体菌株。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组合的毛韧革菌为固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内的菌丝培养物。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子实体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从而形成新组合的子实体。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诱导培养基的配方(基于重量百分比)包括木屑56.8%、棉籽壳25%、麦麸15%、蔗糖3%、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不同产地的金耳菌株收集及无性芽孢分离,不同产地的毛韧革菌菌株的收集,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的交叉组合配对及子实体诱导培养,小金耳纯化,出菇实验,以及菌株综合评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44833.9A CN112021067B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一种通过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组合选育金耳新品种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44833.9A CN112021067B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一种通过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组合选育金耳新品种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21067A true CN112021067A (zh) | 2020-12-04 |
CN112021067B CN112021067B (zh) | 2023-01-03 |
Family
ID=73585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44833.9A Active CN112021067B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一种通过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组合选育金耳新品种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21067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92835A (zh) * | 2020-12-11 | 2021-04-02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宜于工厂化栽培的金耳菌株 |
CN112626249A (zh) * | 2020-12-11 | 2021-04-09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鉴定金耳菌x9菌株或包含x9菌株的金耳菌株的scar标记 |
CN115362877A (zh) * | 2022-10-27 | 2022-11-22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在琼脂培养基上快速高效获得银耳菌子实体的方法 |
CN116731879A (zh) * | 2023-06-09 | 2023-09-12 |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一种从金耳菌种中筛选韧革菌的培养基及其应用 |
CN118207101A (zh) * | 2024-05-20 | 2024-06-18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金耳菌菌株jsj-j2f1001c及其应用和分子标记鉴定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7849A (zh) * | 2009-10-12 | 2011-05-04 | 江寿根 | 一种银耳菌种培育方法 |
CN102884945A (zh) * | 2012-10-29 | 2013-01-23 | 宁德师范学院 | 一种银耳菌种繁育方法 |
CN103125266A (zh) * | 2011-12-03 | 2013-06-05 | 通江县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 | 银耳短段木熟料层架栽培新方法 |
CN110896785A (zh) * | 2019-12-05 | 2020-03-24 | 山东安华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银耳菌种的培育方法 |
CN111034537A (zh) * | 2019-12-23 | 2020-04-21 | 广州市金因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分离银耳纯菌丝及银耳母种的制备方法 |
CN111357564A (zh) * | 2020-04-01 | 2020-07-03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金耳子实体融合合生培养法 |
CN111386964A (zh) * | 2020-05-07 | 2020-07-10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金耳液化菌种接种培养法 |
-
2020
- 2020-09-10 CN CN202010944833.9A patent/CN1120210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7849A (zh) * | 2009-10-12 | 2011-05-04 | 江寿根 | 一种银耳菌种培育方法 |
CN103125266A (zh) * | 2011-12-03 | 2013-06-05 | 通江县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 | 银耳短段木熟料层架栽培新方法 |
CN102884945A (zh) * | 2012-10-29 | 2013-01-23 | 宁德师范学院 | 一种银耳菌种繁育方法 |
CN110896785A (zh) * | 2019-12-05 | 2020-03-24 | 山东安华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银耳菌种的培育方法 |
CN111034537A (zh) * | 2019-12-23 | 2020-04-21 | 广州市金因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分离银耳纯菌丝及银耳母种的制备方法 |
CN111357564A (zh) * | 2020-04-01 | 2020-07-03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金耳子实体融合合生培养法 |
CN111386964A (zh) * | 2020-05-07 | 2020-07-10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金耳液化菌种接种培养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2)
Title |
---|
刘世玲等: "《现代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问答》", 31 March 2019,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刘正南,郑淑芳: "金耳的生理特性及有效优良菌种的制备原理", 《中国食用菌》 * |
刘正南等: "金耳的生理特性及有效优良菌种的制备原理 (续)", 《中国食用菌》 * |
张林: "金耳栽培技术", 《农村实用技术》 * |
方白玉等: "粤北地区金耳栽培与银耳栽培的比较研究", 《韶关学院学报》 * |
杨红等: "金耳菌种分离初探", 《食用菌》 * |
温文婷等: "中国主栽银耳配对香灰菌的系统发育和遗传多样性", 《中国农业科学》 * |
田果廷等: "金耳有效菌种的制备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
赵登坤等: "《中国城镇农村经济发展大全:农、林、牧、渔、加工业新技术指南 中》", 31 July 1999,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
阮淑珊等: "野生银耳种源选育优良菌株试验初报", 《食用菌》 * |
黄年来等: "《中国食药用菌学 下》", 31 October 2010,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黄年来等: "金耳菌种分离法初步研究", 《食用菌》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92835A (zh) * | 2020-12-11 | 2021-04-02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宜于工厂化栽培的金耳菌株 |
CN112626249A (zh) * | 2020-12-11 | 2021-04-09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鉴定金耳菌x9菌株或包含x9菌株的金耳菌株的scar标记 |
CN112626249B (zh) * | 2020-12-11 | 2024-10-22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鉴定金耳菌x9菌株或包含x9菌株的金耳菌株的scar标记 |
CN115362877A (zh) * | 2022-10-27 | 2022-11-22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在琼脂培养基上快速高效获得银耳菌子实体的方法 |
CN115362877B (zh) * | 2022-10-27 | 2023-02-03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在琼脂培养基上快速高效获得银耳菌子实体的方法 |
CN116731879A (zh) * | 2023-06-09 | 2023-09-12 |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一种从金耳菌种中筛选韧革菌的培养基及其应用 |
CN118207101A (zh) * | 2024-05-20 | 2024-06-18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金耳菌菌株jsj-j2f1001c及其应用和分子标记鉴定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21067B (zh) | 2023-0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21067B (zh) | 一种通过金耳无性芽孢与毛韧革菌组合选育金耳新品种的方法 | |
CN109762743B (zh) | 粉红粘帚霉、其固体发酵菌剂及其应用 | |
CN103190279B (zh) | 一种黄绿蜜环菌的深层发酵及其应用 | |
CN112592835A (zh) | 一种适宜于工厂化栽培的金耳菌株 | |
CN105420115B (zh) | 一种用于蜜环菌孢子分离、培养的培养基及方法和应用 | |
CN103243030B (zh) | 一株用于防治柑橘木虱的刀孢轮枝菌菌株 | |
CN112042465B (zh) | 一种通过金耳子实体与外源毛韧革菌组合选育金耳新品种的方法 | |
CN102876767B (zh) | 一种培养皿中筛选烟草抗赤星病种质材料的方法 | |
CN102851225B (zh) | 一株微嗜酸寡养单胞菌及其在防治苹果树腐烂病中的应用 | |
CN103060208A (zh) | 高效表达β-1,4-葡聚糖酶编码基因的木霉工程菌株及其应用 | |
CN101560473B (zh) | 一种高产绿僵菌素菌株及其应用 | |
CN103122314B (zh) | 玫烟色棒孢霉菌株及其在防治烟粉虱方面的应用 | |
CN104620855B (zh) | 长柄侧耳菌株及其培养基、培养方法与应用 | |
CN101375689B (zh) | 一种黑平菇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0669675B (zh) | 金龟子绿僵菌mangs71814及其在马铃薯块茎蛾防治方面的应用 | |
CN117551562B (zh) | 一株淡紫拟青霉ht535及其应用 | |
CN115074259B (zh) | 耐碱香菇菌株金香194及其应用 | |
Priyatmojo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Rhizoctonia spp. causing root and stem rot of miniature rose | |
CN114196551B (zh) | 一种防治柑橘害虫的爪哇棒束孢菌株及其应用 | |
CN114292760B (zh) | 对普通大蓟马高致病力及高抗紫外性的航天虫生真菌菌株scauht38及其应用 | |
CN114317294B (zh) | 对普通大蓟马高致病力及高抗紫外性的航天虫生真菌菌株scauht56及其应用 | |
CN111647512B (zh) | 一种野生稠李蘑菇菌株的分离培养方法 | |
CN115316196B (zh) | 野生刺槐范氏孔菌的诱变、栽培方法、刺槐范氏孔菌及应用 | |
CN106434381A (zh) | 纯白真姬菇菌株及其分子标记、特异性引物对和应用 | |
CN102337239A (zh) | 一株链霉菌及其制备抑制植物病毒病制剂的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Method for Breeding a New Variety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by Combining Asexual Spores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with Trichoderma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103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Co.,Ltd. Kunming Branch Pledgor: YUNNAN MUSHROOM WORLD BIO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530000048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