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0087A - 介质整合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介质整合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0087A
CN112010087A CN202010451035.2A CN202010451035A CN112010087A CN 112010087 A CN112010087 A CN 112010087A CN 202010451035 A CN202010451035 A CN 202010451035A CN 112010087 A CN112010087 A CN 112010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rear end
processing
end integrated
outward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10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10087B (zh
Inventor
中幡彰伸
古御堂刚
宫泽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10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0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10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0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3Forming a pil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articles, e.g. buffering, forming bu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5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 B65H2405/11151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with surface inclined upwardly in transpor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3Front, i.e. portion adjacent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 B65H2405/1134Front, i.e. portion adjacent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movable, e.g. pivo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3Front, i.e. portion adjacent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 B65H2405/1136Front, i.e. portion adjacent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inclined, i.e. forming an angle different from 90 with the botto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4Side, i.e. portion parallel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5Means for moving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30Suction means
    • B65H2406/32Suction belts
    • B65H2406/323Overhead suction belt, i.e. holding material against grav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介质整合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一种介质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载托盘,装载由排出介质的排出机构排出后的介质;侧端整合部,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对所述装载托盘上装载的介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端进行定位及整合,所述宽度方向是与所述排出机构排出介质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后端整合部,能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对所述装载托盘上装载的介质的后端进行定位及整合,所述后端是所述装载托盘上装载的介质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上游端;以及传递部,将所述侧端整合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传递至所述后端整合部,在所述侧端整合部与所述传递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游隙。

Description

介质整合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整合介质的介质整合装置、具备介质整合装置的介质处理装置以及具备介质处理装置的记录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已知对片材等介质进行装订处理、打孔处理等处理的处理装置,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其一个示例。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片材处理装置具备集聚片材的处理托盘、对处理托盘上的片材的后端进行定位限制的片材端限制机构以及对处理托盘上的片材的侧缘进行定位整合的侧整合机构。侧整合机构和片材端限制机构能够分别沿被送入到处理托盘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移动,侧整合机构和片材端限制机构在处理托盘上的片材宽度方向上相互联动地进行位置移动。不过,片材端限制机构与侧整合机构通过连结弹簧连结,并且侧整合机构的移动行程被设定为比片材端限制机构的移动行程长。由此,构成为,将处理后的片材摞送出到托盘外部的摞送出机构的配置布局不受限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6302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当侧整合机构向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方向移动时,片材端限制机构与其联动地移动,在侧整合机构到达预定位置之后,片材端限制机构停止移动,仅侧整合机构向中心方向移动。
然而,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向外方向的区域中,片材端限制机构构成为完全跟随侧整合机构的移动而移动。因此,存在以下情况:在进行通过侧整合机构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微微移动来叩打片材的侧缘而使其整合的动作时,片材端限制机构也跟随其移动而移动,即使正在进行使片材的侧缘整合的动作,片材后端也会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移动,使得排列状态散乱。除此之外,片材端限制机构也有可能磨擦片材后端而产生纸粉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的介质整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装载托盘,装载由排出介质的排出机构排出后的介质;侧端整合部,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对所述装载托盘上装载的介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端进行定位及整合,所述宽度方向是与所述排出机构排出介质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后端整合部,能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对所述装载托盘上装载的介质的后端进行定位及整合,所述后端是所述装载托盘上装载的介质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上游端;以及传递部,将所述侧端整合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传递至所述后端整合部,在所述侧端整合部与所述传递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游隙。
本发明涉及的介质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相对于与介质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被配置在两侧的上述介质整合装置;以及所述处理部。
本发明涉及的记录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单元和上述介质处理装置,所述记录单元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机构,所述介质处理装置对在所述记录单元中进行记录后的介质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记录系统的简图。
图2是介质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介质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介质整合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介质整合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介质整合装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介质整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后端整合部单元和中间滑块的立体图。
图9是后端整合部单元和中间滑块的立体图。
图10是后端整合部单元和中间滑块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后端整合部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后端整合部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后端整合部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介质整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15是介质整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16是介质整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17是介质整合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记录系统、2...记录单元、3...中间单元、4...处理单元、5...打印机部、6...扫描仪部、7...介质收纳盒、8...记录后排出托盘、9A、9B...介质整合装置、10...行式头、12...第一排出路径、13...第二排出路径、14...翻转用路径、15...控制部、20...接收路径、21...第一转向路径、22...第二转向路径、23...排出路径、24...分支部、25...汇合部、30...介质排出装置、31...输送路径、32...第一输送辊对、33...第二输送辊对、34...输送机构、35...第一托盘、35a...第一介质承接面、35b...前端、35c...肋条、36...处理部、37...第二托盘、37a...第二介质承接面、38A、38B、38C...后端整合部、38d...角部、39...支承部、40...输送带、41A、41B...侧端整合部、43...旋转轴、44...限制部件、48A...第一辊、48B...第二辊、48C...第三辊、48D...第四辊、50...收纳架、50a...轴支承部、51...电机、52...驱动滑轮、53...从动滑轮、54...驱动带、55...第一引导轴、56...第二引导轴、57A、57B...后端整合部单元、58A、58B...中间滑块、58c...轴贯穿部、58d...弹簧钩挂部、59A、59B...侧端整合部单元、60...轴滑块、61...螺旋弹簧、63A、63B...按压部件、63c...旋转轴、64...压缩螺旋弹簧、65A、65B...基座部件、65c、65d...弹簧钩挂部、65e...抵接部、66...旋转部件、66a...旋转轴、66b、66c...弹簧钩挂部、67...抵接部、67a...旋转轴、67b...顺碰撞面、67c...反碰撞面、67d...弹簧钩挂部、68...进退限制机构、70...复位弹簧、71...第二弹簧、72...第一弹簧、75A、75B...安装部、76A、76B...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方面涉及的介质整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装载托盘,装载由排出介质的排出机构排出后的介质;侧端整合部,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对所述装载托盘上装载的介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端进行定位及整合,所述宽度方向是与所述排出机构排出介质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后端整合部,能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对所述装载托盘上装载的介质的后端进行定位及整合,所述后端是所述装载托盘上装载的介质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上游端;以及传递部,将所述侧端整合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传递至所述后端整合部,在所述侧端整合部与所述传递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游隙。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后端整合部与将所述侧端整合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传递至所述后端整合部的传递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游隙,因此,能够抑制在通过所述侧端整合部进行叩打介质的宽度方向侧端的动作时,所述后端整合部跟随其移动,能够抑制介质的排列状态变得散乱,并且能够抑制所述后端整合部磨擦介质的后端。
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当将所述宽度方向上从介质的中央位置朝向所述侧端的方向设为向外方向、从所述侧端朝向所述中央位置的方向设为向内方向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后端整合部在所述向外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位于比所述侧端整合部在所述向外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更靠所述向内方向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后端整合部在所述向内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位于比所述侧端整合部在所述向内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更靠所述向外方向处。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后端整合部在所述向外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位于比所述侧端整合部在所述向外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更靠所述向内方向处,因此,在通过对介质进行处理的处理部对介质后端的角部进行处理时,所述后端整合部不容易造成妨碍,能够适当地进行所述处理部的处理。
此外,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后端整合部在所述向内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位于比所述侧端整合部在所述向内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更靠所述向外方向处,因此,能够避免所述后端整合部干扰位于所述向内方向的沿所述排出方向排出介质的机构等其它构成要素。
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面中,在所述后端整合部设置有抵接部和进退限制机构,所述抵接部相对于所述装载托盘位于所述排出方向的上游,能够相对于对介质进行处理的处理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区域进行进退,并在进入到所述移动区域的状态下与所述处理部抵接,在所述处理部边沿所述向内方向移动边与所述抵接部抵接时,所述进退限制机构能够使所述抵接部从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避让,在所述处理部边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边与所述抵接部抵接时,所述进退限制机构通过将所述抵接部维持在进入位置而能够使所述后端整合部跟随所述处理部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
根据本方面,通过所述进退限制机构的功能,所述处理部能够使所述后端整合部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所述处理部的处理。此外,在所述处理部沿所述向内方向移动时,所述抵接部能够从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避让,因此能够维持所述后端整合部的位置,能够抑制所述后端整合部的不必要的移动动作。
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中,所述后端整合部与所述传递部分体构成,并被设置成能够分别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移,在所述后端整合部与所述传递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在所述后端整合部通过所述处理部而沿所述向外方向进行了移动后所述处理部沿所述向内方向移动时,所述后端整合部因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而沿所述向内方向返回。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后端整合部与所述传递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在所述后端整合部通过所述处理部而沿所述向外方向进行了移动后所述处理部沿所述向内方向移动时,所述后端整合部因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而沿所述向内方向返回,因此,所述后端整合部能够返回到可适当地整合介质的后端的位置。
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中,所述进退限制机构具备:旋转部件,将所述抵接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所述旋转部件能够旋转;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旋转部件之间,向所述抵接部进入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的方向对所述抵接部施加弹力;以及第二弹簧,设置在基座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之间,向所述抵接部朝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突出的方向对所述旋转部件施加弹力,所述后端整合部设置于所述基座部件,所述抵接部通过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进行旋转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进行进退,并且随着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进行进退,所述抵接部被所述旋转部件支承为:当沿所述向内方向移动的所述处理部抵接到所述抵接部时,所述抵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进行旋转,而且,当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的所述处理部抵接到所述抵接部时,所述抵接部不能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进行旋转,当沿所述向内方向移动的所述处理部抵接到所述抵接部时,通过所述抵接部抵抗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而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进行旋转,从而所述抵接部从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避让,当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的所述处理部抵接到所述抵接部时,由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所述抵接部和所述旋转部件均不旋转而维持所述抵接部进入到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的状态,并且所述后端整合部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
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中,在所述后端整合部通过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的所述处理部而移动到所述向外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后所述处理部进一步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时,所述进退限制机构使所述抵接部避让而允许所述处理部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后端整合部通过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的所述处理部而移动到所述向外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后所述处理部进一步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时,所述进退限制机构使所述抵接部避让而允许所述处理部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通过所述处理部对介质后端的角部进行处理。
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面中,在所述后端整合部通过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的所述处理部而移动到所述向外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后所述处理部进一步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二弹簧伸长,从而所述抵接部从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避让,允许所述处理部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
第八方面涉及的介质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相对于与介质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被配置在两侧的、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涉及的介质整合装置;以及所述处理部。
根据本方面,在介质处理装置中,能够获得与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九方面涉及的记录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单元和第八方面所涉及的介质处理装置,所述记录单元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机构,所述介质处理装置对在所述记录单元中进行记录后的介质进行处理。
根据本方面,在记录系统中,能够获得第八方面的作用效果。
以下,具体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是直角坐标系,X轴方向是介质的宽度方向,也是装置进深。Y轴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Z轴方向是铅直方向、也就是装置高度方向。此外,Ya轴方向表示后述的介质排出装置30中的介质排出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Ya方向与+Y方向成锐角。Ya轴方向中的+Ya方向是介质排出装置30中的介质排出方向,是介质排出方向的下游。此外,-Ya方向是与介质排出装置30中的介质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是介质排出方向的上游。X轴方向是与Ya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宽度方向。
作为一例,图1所示的记录系统1从图1的右方朝向左方依次具备记录单元2、中间单元3和处理单元4。
记录单元2具备作为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机构的行式头10。作为一例,介质包括记录纸张,以下将介质称为介质P。
中间单元3从记录单元2接收记录后的介质P,并将其交接到作为介质处理装置的一例的处理单元4。处理单元4具备将记录单元2中进行记录后的介质P排出的介质排出装置30,并且具备对介质排出装置30所具备的作为装载托盘的第一托盘35上载置的介质P执行预定处理的处理部36。在第一托盘35上设置有后述的介质整合装置9A、9B(参照图4)。
在记录系统1中,记录单元2、中间单元3和处理单元4彼此连接,构成为能够将介质P从记录单元2输送到处理单元4。
记录系统1构成为能够从省略图示的操作面板输入对记录单元2、中间单元3和处理单元4中的介质P进行记录动作等。作为一例,能够将操作面板设置于记录单元2。
以下,按照记录单元2、中间单元3和处理单元4的顺序对各自的简要构成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记录单元2构成为具备打印机部5和扫描仪部6的复合机,该打印机部5具备对介质P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来进行记录的行式头10。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部5构成为所谓的喷墨打印机。
在记录单元2的装置下部设置有多个介质收纳盒7。收纳在介质收纳盒7中的介质P在图1的记录单元2中通过用实线表示的输送路径11而被送到行式头10的记录区域,并被进行记录动作。由行式头10记录后的介质P被送到第一排出路径12和第二排出路径13中任一方,该第一排出路径12是用于将介质P排出到设置在行式头10上方的记录后排出托盘8的路径,该第二排放路径13是用于将介质P送到中间单元3的路径。在图1的记录单元2中,第一排出路径12用虚线表示,第二排出路径13用单点划线表示。
记录单元2具备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翻转用路径14,并构成为能够进行在介质P的第一面进行记录后将介质P翻转而在第二面进行记录的双面记录。
需要指出,在输送路径11、第一排出路径12、第二排出路径13和翻转用路径14各自中配置有一对以上的省略图示的输送辊对,该输送辊对作为输送介质P的机构的一例。
记录单元2中设置有对记录单元2中的介质P的输送、记录相关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5。除了控制记录单元2之外,控制部15也能够构成为可对后述的处理单元4中的各种动作进行控制。
中间单元3配置在记录单元2与处理单元4之间,并构成为在接收路径20处接收从记录单元2的第二排出路径交接来的记录后的介质P,并将其输送到处理单元4。接收路径20在图1所示的中间单元3中用实线表示。
在中间单元3中,有两条输送介质P的输送路径。第一条输送路径是从接收路径20经由第一转向路径21被输送到排出路径23的路径。第二条路径是从接收路径20经由第二转向路径22被输送到排出路径23的路径。
第一转向路径21是沿箭头A1方向接收介质之后沿箭头A2方向使介质P转向的路径。第二转向路径22是沿箭头B1方向接收介质之后沿箭头B2方向使介质转向的路径。
接收路径20在分支部24处分支为第一转向路径21和第二转向路径22。此外,第一转向路径21和第二转向路径22在汇合部25处汇合。因此,不论介质P从接收路径20被送至哪一转向路径,都能够将介质P从公共的排出路径23交接到处理单元4。
接收路径20、第一转向路径21、第二转向路径22和排出路径23各自中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省略图示的输送辊对。
在记录单元2中,在对多张介质P连续地进行记录时,进入到中间单元3的介质P被交替送到通过第一转向路径21的输送路径和通过第二转向路径22的输送路径。由此,能够提高中间单元3中的介质输送的吞吐量。
需要指出,记录系统也能够省略中间单元3。也就是说,还能够构成为直接将处理单元连接到记录单元2。
在将记录单元2中的记录后的介质P经由中间单元3送到处理单元4的情况下,输送时间比将介质P从记录单元2直接送到处理单元4的情况更长,因此能够在送到处理单元4之前将介质P的墨水进一步干燥。
处理单元4具备排出从中间单元3接收到的介质P的介质排出装置30。介质排出装置30具备第一托盘35和第二托盘37,构成为在处理部36中对排出到第一托盘35的介质进行处理并排出到第二托盘37。作为在处理部36中进行的处理的一例,可举出装订处理、打孔处理。在本实施例中,介质排出装置30将从中间单元3的排出路径23交接而来并在输送路径31中输送的介质P排出。
处理单元4具备沿+Y方向输送介质P的第一输送辊对32和第二输送辊对33,向介质排出装置30输送介质P。
相对于第二输送辊对33在+Y方向上配置有构成介质排出装置30的输送机构34。如图2所示,输送机构34通过输送带40输送介质P。输送机构34构成为能够沿+Ya方向和-Ya方向两个方向来输送介质P。
更具体地,在输送机构34中,输送带40构成为,通过吸附介质P并进行旋转而能够沿+Ya方向和-Ya方向输送介质P。输送带40配置在被输送的介质P的上方。也就是说,输送带40为从上方吸附介质P来进行输送的结构。
环状的输送带40缠挂在第一辊48A、第二辊48B、第三辊48C和第四辊48D这四个辊上。第四辊48D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的动力而能够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两个方向旋转。
当第四辊48D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输送带40也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被吸附于输送带40的介质P沿+Ya方向被输送。相反地,当第四辊48D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输送带40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被吸附于输送带40的介质P沿-Ya方向被输送。
在输送带40上形成有省略图示的多个吸引孔,省略图示的吸引风扇使该吸引孔产生负压,由此将介质P吸附于输送带40的带面。
输送带40将从第二输送辊对33(参照图1)交接来的介质P吸附于输送带40并沿+Ya方向输送,若介质P的-Ya方向端部即后端被输送到预定的位置,则将介质P沿-Ya方向输送。此时,未图示的剥离部件将介质P从输送带40剥离,由此介质P落到并载置在第一托盘35上。需要指出,输送带40对介质P的吸附不限于吸引吸附式,也可以是静电吸附式。
在第一托盘35上设置有支承部39。落到第一托盘35的第一介质承接面35a上的介质P的后端与后端整合部38接触,使其位置对齐。当多张介质P被载置在第一托盘35上时,后端由后端整合部38整合。
如图4所示,在X轴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后端整合部38,包括在X轴方向上中央的后端整合部38A、相对于后端整合部38A在+X方向上的后端整合部38B和相对于后端整合部38A在-X方向上的后端整合部38C。中央的后端整合部38A设置于支承部39。后端整合部38B构成介质整合装置9A,后端整合部38C构成介质整合装置9B。
此外,在第一托盘35上,如图4所示,在X轴方向上,在支承部39的+X方向上设置有侧端整合部41A,在支承部39的-X方向上设置有侧端整合部41B。这些侧端整合部41A、41B与载置在第一托盘35上的介质P的X轴方向的端部抵接,将该X轴方向的端部整合。以下,有时会将介质P的X轴方向的端部简称为“侧端”。侧端整合部41A构成介质整合装置9A,侧端整合部41B构成介质整合装置9B。
在图2所示的介质排出装置30中,通过相对于第一托盘35设置于-Ya方向的处理部36对将介质P的后端与后端整合部38对齐而载置在第一托盘35上的一张或多张介质P实施装订处理等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处理部36是进行对介质P的后端钉入装订针的装订处理的结构。如图2至图3的变化所示,由处理部36处理后的介质P通过支承部39而被移动到第二托盘37的上部,然后,随着支承部39返回到初始位置而落到第二托盘37上。
以下,参照图4及其之后的附图对设置在第一托盘35上的介质整合装置9A、9B进行说明。介质整合装置9A相对于支承部39设置在+X方向上,介质整合装置9B相对于支承部39设置在-X方向上。支承部39在X轴方向上设置在介质P的中心位置,以下,有时会将X轴方向、也就是宽度方向上介质P的中心位置称为“宽度中心位置CL”。此外,下面有时会将X轴方向简称为“宽度方向”。
第一托盘35在下侧具有收纳架50,介质整合装置9A、9B设置于该收纳架50。
在图5中,介质整合装置9A具备电机51,还具有通过该电机51而被旋转驱动的驱动滑轮52。在相对于驱动滑轮52从宽度中心位置CL向X轴方向分离的位置上设置有从动滑轮53,此外,驱动带54缠挂在驱动滑轮52和从动滑轮53上。后述的侧端整合部单元59A固定于驱动带54的局部,由此,当电机51旋转而驱动驱动带54时,侧端整合部单元59A边被第一引导轴55引导边在宽度方向上移动。上述的侧端整合部41A安装于侧端整合部单元59A。
介质整合装置9B也具有相同的构成,在图5中,附图标记59B是与上述侧端整合部单元59A对应的侧端整合部单元。上述的侧端整合部41B安装于侧端整合部单元59B。
以下,参照图5及其之后的附图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指出,介质整合装置9A和介质整合装置9B相对于宽度中心位置CL左右对称地配置,并且相对于宽度中心位置CL呈对称结构,基本的结构和动作相同,因此,下面以相对于支承部39设置于+X方向的介质整合装置9A为例,对介质整合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稍后再对介质整合装置9A和介质整合装置9B之间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此外,下面,在从宽度中心位置CL朝向一侧端侧的区域中,将从宽度中心位置CL朝向介质P的侧端的方向称为向外方向Ua,将从介质P的侧端朝向宽度中心位置CL的方向称为向内方向Ub。例如,在相对于宽度中心位置CL设置于+X方向的介质整合装置9A中,+X方向是向外方向Ua,-X方向是向内方向Ub。同样地,在相对于宽度中心位置CL设置于-X方向的介质整合装置9B中,-X方向是向外方向Ua,而+X方向是向内方向Ub。
图6和图7示出了从侧端整合部单元59A拆除了侧端整合部41A后的状态。侧端整合部单元59A具备安装侧端整合部41A的安装部75A和滑块76A。第一引导轴55贯穿于滑块76A,从而滑块76A沿第一引导轴55在宽度方向上被引导。
需要指出,如图5所示,第一引导轴55是从收纳架50的+X方向端部延伸设置到-X方向端部的轴,是与X轴方向也就是宽度方向平行的轴,且是为介质整合装置9A、9B所共同使用的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轴55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比A4尺寸介质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具体是297mm长,作为一例,被设定为410mm左右。
需要指出,在图6和图7中,第一引导轴55的轴端由轴支承部50a所支承,在轴支承部50a上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一引导轴55在X轴方向上滑动少许量的轴滑块60和沿向内方向Ub按压轴滑块60的螺旋弹簧61。轴滑块60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由轴支承部50a限制。
当侧端整合部单元59A移动至向外方向Ua的端部时,后述的中间滑块58A的两个轴贯穿部58c中的向外方向Ua的轴贯穿部58c与轴滑块60抵接,使轴滑块60沿向外方向Ua略微位移。然而,当切断驱动侧端整合部单元59A的电机51(参照图5)的驱动力时,轴滑块60因螺旋弹簧61的弹力而沿向内方向Ub返回,侧端整合部单元59A也沿向内方向Ub返回。因此,为方便起见,将此时的侧端整合部单元59A的位置设为侧端整合部单元59A在向外方向Ua上的移动限度位置。
接着,安装部75A被设置为可相对于滑块76A在宽度方向上位移少许量,例如位移4mm~5mm左右,并被设置为通过未图示的弹簧而被沿向内方向Ub按压的状态,安装部75A构成为当沿向外方向Ua按压了安装部75A时,能够抵抗所述弹簧的按压力而沿向外方向Ua略微位移。
本实施方式中,在对介质P的侧端进行整合时,在使构成两个介质整合装置中的一介质整合装置9A的侧端整合部41A停止的状态下,进行使构成另一介质整合装置9B的侧端整合部41B碰触并叩打介质P的侧端的动作。因此,在介质整合装置9A中,安装部75A也就是侧端整合部41A能够如上述那样在宽度方向上位移少许量,从而即使介质P的尺寸参差不齐,也能够对其进行吸收。
另外,因此,在相对于宽度中心位置CL设置于-X方向的介质整合装置9B的侧端整合部单元59B(参照图14)中,安装侧端整合部41B的安装部75B和第一引导轴55贯穿的滑块76B不是单独的部件,而是呈一体地设置。这一点是介质整合装置9A与介质整合装置9B之间不同的点。
回到图6和图7,介质整合装置9A具备作为传递部的中间滑块58A,中间滑块58A将侧端整合部单元59A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传递至后端整合部单元57A。中间滑块58A以在宽度方向上从两侧将侧端整合部单元59A夹在之间的方式具有轴贯穿部58c、58c。通过使第一引导轴55贯穿于轴贯穿部58c,58c,从而中间滑块58A能够被第一引导轴55引导而在宽度方向上滑动。
在轴贯穿部58c,58c和侧端整合部单元59A之间,在宽度方向上设置有游隙,侧端整合部单元59A能够在轴贯穿部58c、58c之间沿宽度方向位移。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游隙被设定为30mm左右。稍后详细说明该游隙所起到的作用。
接着,后端整合部单元57A与中间滑块58A接合。后端整合部单元57A通过在基座部件65A上组装各种部件而成,作为其中之一,安装有后端整合部38B。第二引导轴56贯穿于基座部件65A。第二引导轴56是与X轴方向也就是宽度方向平行的轴,且是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第一引导轴55短的轴,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件65A能够移动的区域的轴的长度为105mm左右。
在基座部件65A上安装有后端整合部38B,如图8~图10所示,在后端整合部38B上设置有按压部件63A。按压部件63A被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63c为中心摆动,并且被压缩螺旋弹簧64向下方按压。按压部件63A通过向下方按压与后端整合部38B抵接的介质P的摞,从而抑制后端被后端整合部38B整合后的介质P的摞变得散乱。
如图7、图9所示,在中间滑块58A上形成有弹簧钩挂部58d,在基座部件65A上形成有弹簧钩挂部65c,复位弹簧70钩挂于这两个弹簧钩挂部上。复位弹簧70是拉伸螺旋弹簧,假设在中间滑块58A停止的状态下后端整合部单元57A沿向外方向Ua进行了移动时,复位弹簧70伸长,其弹力进行作用,以使后端整合部单元57A沿向内方向Ub返回。
需要指出,在侧端整合部单元59A从向外方向Ua的端部沿向内方向Ub移动的情况下,当侧端整合部单元59A处于图7的范围Wbb内时,中间滑块58A与形成在基座部件65A上的抵接部65e抵接,复位弹簧70变为最短的弹簧长度。需要指出,在图7中用附图标记M1~M5所示的位置将在后面详细说明,以侧端整合部41A与介质P的侧端接触的面为基准加以示出。
图7的范围Wbb的长度与后端整合部单元57A的可动范围Wb的长度相同,因此在侧端整合部单元59A脱离图7的范围Wbb而沿向内方向Ub移动的情况下,后端整合部单元57A不沿向内方向Ub移动,从而中间滑块58A与抵接部65e分离,复位弹簧70伸长(例如参照图17的介质整合装置9A)。
此外,即使在侧端整合部单元59A处于范围Wbb内的状态下,通过处理部36沿向外方向Ua推动后端整合部单元57A,从而抵接部65e也与中间滑块58A分离,复位弹簧70也开始伸长。
接着,如图11~图13所示,在基座部件65A上,在后端整合部38B的下侧设置有抵接部67和进退限制机构68。进退限制机构68具备旋转部件66、第一按压弹簧72和第二按压弹簧71。
抵接部67能够相对于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进行进退,并在进入到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的状态下与处理部36抵接。
当处理部36边沿向内方向Ub移动边与抵接部67抵接时,进退限制机构68使抵接部67从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避让。由此,在处理部36沿向内方向Ub移动的情况下,后端整合部单元57A不移动而能够维持原本的位置。
此外,当处理部36边沿向外方向Ua移动边与抵接部67抵接时,进退限制机构68将抵接部67维持在进入位置。由此,在处理部36沿向外方向Ua移动时,处理部36能够沿向外方向Ua推动后端整合部单元57A,使后端整合部单元57A沿向外方向Ua移动。
下面,对实现上述功能的进退限制机构68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抵接部67设置为通过以旋转轴67a为中心旋转而能够相对于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进行进退。抵接部67的旋转轴67a设置在能够以旋转轴66a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件66上,即抵接部67由旋转部件66支承为能够旋转。抵接部67通过相对于旋转部件66旋转,从而相对于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进行进退。图11是抵接部67进入到了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的状态,图12是通过抵接部67从图11的状态相对于旋转部件66旋转,从而抵接部67从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避让的状态。
在抵接部67与旋转部件66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72,该第一弹簧72向抵接部67进入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的方向对抵接部67施加弹力。附图标记66b是在旋转部件66中钩挂第一弹簧72的弹簧钩挂部,附图标记67d是在抵接部67中钩挂第一弹簧72的弹簧钩挂部。
第一弹簧72施加使抵接部67向图11~图13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弹力,但通过未图示的止动件,抵接部67在与处理部36未接合的状态下,维持图11的状态。
综上所述,抵接部67被旋转部件66支承为:当沿向内方向Ub移动的处理部36抵接到抵接部67时,抵接部67能够相对于旋转部件66进行旋转,而且,当沿向外方向Ua移动的处理部36抵接到抵接部67时,抵接部67不能相对于旋转部件66进行旋转。
当沿向内方向Ub移动的处理部36抵接到处于进入状态的抵接部67时,处理部36与顺碰撞面67b抵接。如图11所示,当抵接部67处于进入状态时,顺碰撞面67b相对于处理部36的移动方向也就是宽度方向形成斜面。此外,当沿向外方向Ua移动的处理部36抵接到处于进入状态的抵接部67时,处理部36与反碰撞面67c抵接。如图11所示,反碰撞面67c形成与处理部36的移动方向也就是宽度方向正交的面。
接着,在基座部件65A与旋转部件66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71,该第二弹簧71向抵接部67朝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突出的方向对旋转部件66施加弹力。附图标记66c是在旋转部件66中钩挂第二弹簧71的弹簧钩挂部,附图标记65d是在基座部件65A中钩挂第二弹簧71的弹簧钩挂部。
第二弹簧71施加使旋转部件66向图11~图13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弹力,但通过未图示的止动件,在抵接部67与处理部36未接合的状态下,旋转部件66维持图11的状态。
由旋转部件66支承的抵接部67随着旋转部件66的旋转而相对于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进行进退,稍后对此进行说明。
根据以上的构成,当沿向内方向Ub移动的处理部36抵接到抵接部67时,通过抵接部67抵抗第一弹簧72的弹力而相对于旋转部件66进行旋转,从而抵接部67从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避让。
当沿向外方向Ua移动的处理部36抵接到抵接部67时,由于第二弹簧71的弹力,抵接部67和旋转部件66均不旋转而维持抵接部67进入到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的状态。因此,后端整合部单元57A被处理部36推动而沿向外方向Ua移动。
需要指出,如上所述,后端整合部单元57A和中间滑块58A分体构成,并被设置成能够分别在宽度方向上位移,在后端整合部单元57A与中间滑块58A之间钩挂有复位弹簧70。因此,在通过处理部36使后端整合部单元57A沿向外方向Ua进行了移动之后处理部36沿向内方向Ub移动时,后端整合部单元57A因复位弹簧70的弹力而沿向内方向Ub返回。
需要指出,在后端整合部单元57A通过沿向外方向Ua移动的处理部36而移动到向外方向Ua上的移动限度位置后处理部36进一步沿向外方向Ua移动时,通过旋转部件66抵抗第二弹簧71的弹力进行旋转,从而抵接部67如图13所示那样从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避让。由此,允许处理部36沿向外方向Ua移动。
复位弹簧70的弹力、第一弹簧72的弹力和第二弹簧71的弹力它们的关系被调整为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关系。
以上说明的介质整合装置9A的构成也同样地被设置于介质整合装置9B。在示出介质整合装置9B的构成的图14中,附图标记58B是与上述中间滑块58A对应的中间滑块,附图标记65B是与上述基座部件65A对应的基座部件。此外,附图标记63B是与上述按压部件63A对应的按压部件。当然,在介质整合装置9B中也设置有上述抵接部67、进退限制机构68。
接着,参照图15对处理部36、设置于侧端整合部单元59A的侧端整合部41A(参照图5)、设置于侧端整合部单元59B的侧端整合部41B(参照图5)以及后端整合部38B、38C的可动区域进行说明。
在图15中,位置M1是侧端整合部41A、41B在向外方向Ua上的移动限度位置,位置M2是侧端整合部41A、41B在向内方向Ub上的移动限度位置。图15所示的侧端整合部41A、41B在向外方向Ua上的移动限度位置M1和在向内方向Ub上的移动限度位置M2以与介质P的侧端接触的面的位置为基准加以示出。侧端整合部41A与介质P的侧端接触的面在图4和图5中用附图标记41c表示,侧端整合部41B与介质P的侧端接触的面在图4和图5中用附图标记41d表示。
侧端整合部41A、41B能够在向外方向Ua上的移动限度位置M1和向内方向Ub上的移动限度位置M2之间的可动范围Wa内移动。
此外,位置N1是后端整合部38B、38C在向外方向Ua上的移动限度位置,位置N2是后端整合部38B、38C在向内方向Ub上的移动限度位置。后端整合部38B、38C在向外方向Ua上的移动限度位置N1和在向内方向Ub上的移动限度位置N2以角部38d(参照图7、图14)的位置为基准加以示出,角部38d是后端整合部38B、38C能够支承介质P的向内方向Ub上的限度位置。
后端整合部38B、38C能够在向外方向Ua上的移动限度位置N1与向内方向Ub上的移动限度位置N2之间的可动范围Wb内进行移动。
需要指出,图15所示的位置M1~M5也在图7、图14、图16、图17中示出,此外,用图15所示的附图标记Wa、Wb、Wbb表示的各范围也在图7、图14中示出。
接着,在图15中,附图标记36-1、36-2、36-3、36-4、36-5、36-6它们表示处理部36对介质P进行处理时的处理位置。用实线和附图标记36-1表示的处理部示出的是处理部36处于起始位置的状态。处理部36通过从由附图标记36-1所示的起始位置向-X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在各处理位置停下并用装订针对介质P进行装订。其中,在由附图标记36-1、36-6所示的处理位置,处理部36能够将装订针斜钉入介质P的角部。这里的斜钉是指以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二者交叉的方向的朝向钉入装订针。在其它处理位置,处理部36能够将装订针平行钉入介质P的后端。这里的平行钉是指在与X轴方向也就是宽度方向平行的朝向上钉入装订针。
如图15所示,后端整合部38B、38C在向外方向Ua上的移动限度位置N1位于比侧端整合部41A、41B在向外方向Ua上的移动限度位置M1更靠向内方向Ub处,因此,当通过处理部36将装订针斜钉入介质后端的角部时,后端整合部38B、38C不容易造成妨碍,能够适当地进行处理部36的处理。
此外,后端整合部38B、38C在向内方向Ub上的移动限度位置N2位于比侧端整合部41A、41B在向内方向Ub上的移动限度位置M2更靠向外方向Ua处,因此,能够避免后端整合部38B、38C对图4所示的支承部39、后端整合部38A造成干扰。
接着,对通过侧端整合部41A、41B整合介质P的侧端时的动作进行说明。侧端整合部41A、41B通过从向外方向Ua上的移动限度位置M1沿向内方向Ub移动,从而位移到与介质尺寸相应的位置。例如,在图15中,位置M3是将A3尺寸介质的长边方向沿Ya轴方向配置时在宽度方向上的侧端位置,位置M4是将A4尺寸介质的长边方向沿Ya轴方向配置时在宽度方向上的侧端位置,位置M5是将B5尺寸介质的长边方向沿Ya轴方向配置时在宽度方向上的侧端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整合介质P的侧端的动作时,侧端整合部41A停止在与上述各介质尺寸对应的位置,通过侧端整合部41B在与上述各介质尺寸对应的位置和沿向外方向Ua移动预定量后的位置之间往复来叩打介质P的侧端,对其进行整合。
在此,例如图14示出了侧端整合部41B为了对A4尺寸介质的侧端进行整合而从移动限度位置M1移动到了位置M4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侧端整合部单元59B边沿向内方向Ub推动中间滑块58的两个轴贯穿部58c中在向内方向Ub上的轴贯穿部58c,边移动到位置M4,因此成为在向外方向Ua上的轴贯穿部58c与侧端整合部单元59B之间形成有游隙U1的状态。因此,即使侧端整合部单元59B从该状态起进行沿向外方向Ua移动并接着沿向内方向Ub移动来叩打介质P的侧端的动作,中间滑块58也能够维持原本的位置,进而后端整合部38C能够维持原本的位置。即,能够抑制在侧端整合部41B进行叩打介质P的侧端的动作时,后端整合部38C跟随其移动,能够抑制介质P的排列状态变得散乱,并且能够抑制后端整合部38C磨擦介质P的后端。
此外,图16与图14同样地示出了侧端整合部单元59A、59B从移动限度位置M1沿向内方向Ub移动,并为了对作为一例的A4尺寸介质的侧端进行整合而移动到了图15的位置M4的状态。
在此,在通过处理部36将装订针平行钉入A4尺寸介质的后端的两个位置处的情况下,处理部36在图15的位置36-3和位置36-4平行钉入装订针,但此时由于后端整合部38B、38C处于干扰处理部36的位置,因此处理部36需要将后端整合部单元57A、57B略微沿向外方向Ua推开。
此时,如参照图11~图13所说明的那样,当抵接部67与沿向外方向Ua移动的处理部36抵接时,抵接部67维持进入到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中的状态,因此处理部36能够将后端整合部单元57A、57B沿向外方向Ua推开,能够在适当的位置钉入装订针。需要指出,处理部36将后端整合部单元57A、57B沿向外方向Ua推开的量被设定为介质P的后端不会从后端整合部38B、38C脱落的限度。
此外,图17示出了为了对A4尺寸介质的后端角部斜钉入装订针而从图16所示的状态也就是整合完成状态将A4尺寸介质向-X方向转移后的状态。此时的A4尺寸介质在-X方向上的侧端处于图15所示的移动限度位置M1。图17示出了处理部36从图15的位置36-1移动到了位置36-6的状态,在这样的处理部36的移动过程中,处理部36需要最先通过后端整合部单元57A,但如参照图11~图13所说明的那样,抵接部67在与沿向内方向Ub移动的处理部36抵接时,能够从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避让,因此处理部36能够通过后端整合部单元57A。
此外,接着处理部36需要通过后端整合部单元57B,这种情况也如参照图11~图13所说明的那样,在后端整合部单元57A从位于向外方向Ua上的移动限度位置N1的状态进一步沿向外方向Ua移动的情况下,抵接部67能够从处理部36的移动区域Sa避让,因此处理部36能够通过后端整合部单元57B并移动到图17所示的位置。
需要指出,如图17所示,取决于介质尺寸,介质后端角部有时会从后端整合部38B脱落。在这种情况下,若使介质P从图17所示的转移位置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也就是图16所示的中心位置,则先前从后端整合部38B脱落的介质后端角部有可能会被后端整合部38B剐住而损伤介质角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同时进行通过参照图3所说明的支承部39排出介质P的动作和通过侧端整合部41A、41B(参照图5)使介质P返回到中心位置的动作,并使介质P如图17的箭头Fd所示那样斜向移动。由此,能够避免先前从后端整合部38B脱落的介质后端角部被后端整合部38B剐住的不良情况。
需要指出,在图17的例子中,对将处理部36移动到图15的位置36-6来斜钉入装订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使处理部36位于图15的位置36-1也就是起始位置的状态下斜钉入装订针。与上述同样地,这种情况下的介质P的排出动作是同时进行通过支承部39排出介质P的动作和通过侧端整合部41A、41B(参照图5)使介质P返回到中心位置的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相对于宽度中心位置CL位于+X方向的介质整合装置9A和相对于宽度中心位置CL位于-X方向的介质整合装置9B两者,但也可以仅应用于其中一方。特别优选将本发明应用于为了对介质P的侧端进行整合而进行叩打所述侧端的动作的介质整合装置。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变形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介质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装载托盘,装载由排出介质的排出机构排出后的介质;
侧端整合部,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对所述装载托盘上装载的介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端进行定位及整合,所述宽度方向是与所述排出机构排出介质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
后端整合部,能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对所述装载托盘上装载的介质的后端进行定位及整合,所述后端是所述装载托盘上装载的介质在所述排出方向上的上游端;以及
传递部,将所述侧端整合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传递至所述后端整合部,
在所述侧端整合部与所述传递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游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宽度方向上从介质的中央位置朝向所述侧端的方向设为向外方向、从所述侧端朝向所述中央位置的方向设为向内方向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后端整合部在所述向外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位于比所述侧端整合部在所述向外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更靠所述向内方向处,
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后端整合部在所述向内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位于比所述侧端整合部在所述向内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更靠所述向外方向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端整合部设置有抵接部和进退限制机构,
所述抵接部相对于所述装载托盘位于所述排出方向的上游,能够相对于对介质进行处理的处理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区域进行进退,并在进入到所述移动区域的状态下与所述处理部抵接,
在所述处理部边沿所述向内方向移动边与所述抵接部抵接时,所述进退限制机构能够使所述抵接部从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避让,在所述处理部边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边与所述抵接部抵接时,所述进退限制机构通过将所述抵接部维持在进入位置而能够使所述后端整合部跟随所述处理部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端整合部与所述传递部分体构成,并被设置成能够分别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移,
在所述后端整合部与所述传递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在所述后端整合部通过所述处理部而沿所述向外方向进行了移动后所述处理部沿所述向内方向移动时,所述后端整合部因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而沿所述向内方向返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退限制机构具备:
旋转部件,将所述抵接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所述旋转部件能够旋转;
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旋转部件之间,向所述抵接部进入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的方向对所述抵接部施加弹力;以及
第二弹簧,设置在基座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之间,向所述抵接部朝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突出的方向对所述旋转部件施加弹力,所述后端整合部设置于所述基座部件,
所述抵接部通过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进行旋转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进行进退,并且随着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进行进退,
所述抵接部被所述旋转部件支承为:当沿所述向内方向移动的所述处理部抵接到所述抵接部时,所述抵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进行旋转,而且,当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的所述处理部抵接到所述抵接部时,所述抵接部不能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进行旋转,
当沿所述向内方向移动的所述处理部抵接到所述抵接部时,通过所述抵接部抵抗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而相对于所述旋转部件进行旋转,从而所述抵接部从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避让,
当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的所述处理部抵接到所述抵接部时,由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所述抵接部和所述旋转部件均不旋转而维持所述抵接部进入到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的状态,并且所述后端整合部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质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端整合部通过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的所述处理部而移动到所述向外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后所述处理部进一步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时,所述进退限制机构使所述抵接部避让而允许所述处理部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质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端整合部通过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的所述处理部而移动到所述向外方向上的移动限度位置后所述处理部进一步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时,通过所述旋转部件抵抗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进行旋转,从而所述抵接部从所述处理部的移动区域避让,允许所述处理部沿所述向外方向移动。
8.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相对于与介质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被配置在两侧的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整合装置;以及
所述处理部。
9.一种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单元和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
所述记录单元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机构,
所述介质处理装置对在所述记录单元中进行记录后的介质进行处理。
CN202010451035.2A 2019-05-28 2020-05-25 介质整合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Active CN1120100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9526A JP7334471B2 (ja) 2019-05-28 2019-05-28 媒体整合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2019-099526 2019-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0087A true CN112010087A (zh) 2020-12-01
CN112010087B CN112010087B (zh) 2022-07-26

Family

ID=73507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1035.2A Active CN112010087B (zh) 2019-05-28 2020-05-25 介质整合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85626B2 (zh)
JP (1) JP7334471B2 (zh)
CN (1) CN1120100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4930A (zh) 2020-11-20 2023-09-12 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包含稠合嘧啶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脑移行性肿瘤治疗剂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62807A (ja) * 2004-08-26 2006-03-0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用紙搬送装置、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84214A (ja) * 2006-04-18 2007-11-01 Ricoh Co Ltd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61577A (zh) * 2006-10-13 2008-04-16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纸张对齐装置、使用其的排纸装置和单张纸印刷机以及纸张对齐方法
CN101234713A (zh) * 2007-02-01 2008-08-06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处理方法
CN103086187A (zh) * 2011-11-04 2013-05-08 株式会社理光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和纸张处理方法
US20150338814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540299A (zh) * 2016-01-27 2016-05-04 苏州蓝宝石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纸张分离的自动规矩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CN108100750A (zh) * 2013-12-27 2018-06-01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片材订缀处理装置和使用了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2917B2 (ja) 1999-03-31 2005-05-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01151407A (ja) 1999-11-25 2001-06-05 Konica Corp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12547A (ja) 2005-05-09 2006-11-16 Canon Finetech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7464A (ja) 2008-02-28 2009-10-08 Ricoh Co Ltd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85324B2 (ja) 2008-04-22 2013-09-11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0822191B2 (en) * 2018-10-31 2020-11-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dia registration system with media sensing
JP7326910B2 (ja) * 2019-06-20 2023-08-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62807A (ja) * 2004-08-26 2006-03-0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用紙搬送装置、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84214A (ja) * 2006-04-18 2007-11-01 Ricoh Co Ltd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61577A (zh) * 2006-10-13 2008-04-16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纸张对齐装置、使用其的排纸装置和单张纸印刷机以及纸张对齐方法
CN101234713A (zh) * 2007-02-01 2008-08-06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处理方法
CN103086187A (zh) * 2011-11-04 2013-05-08 株式会社理光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和纸张处理方法
CN108100750A (zh) * 2013-12-27 2018-06-01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片材订缀处理装置和使用了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US20150338814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540299A (zh) * 2016-01-27 2016-05-04 苏州蓝宝石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纸张分离的自动规矩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93073A (ja) 2020-12-03
JP7334471B2 (ja) 2023-08-29
US11685626B2 (en) 2023-06-27
CN112010087B (zh) 2022-07-26
US20200377326A1 (en)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69989B2 (ja) 後処理装置
CN112010087B (zh) 介质整合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JP7283061B2 (ja) 媒体搬送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制御方法
US9315046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7119852B2 (ja) 媒体排出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7131264B2 (ja) 媒体搬送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7243454B2 (ja) 媒体排出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6771286B2 (ja) 製本装置
CN110316598B (zh) 介质输送装置及后处理装置
JP3165957B2 (ja) 中綴折機
JP7070268B2 (ja) 媒体排出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CN111252611B (zh) 介质处理装置
JP7318327B2 (ja) 媒体整合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7310494B2 (ja) 媒体搬送装置、処理装置、記録システム
JP2013124178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57303A (ja) 媒体送り装置、記録装置
JP2021046286A (ja) 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20100052236A1 (en) Feed device and recording device
US11104539B1 (en)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JPS63127976A (ja) 用紙揃え方法
JP7428210B2 (ja) 媒体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20132386A (ja) 媒体積載装置
JP2013075736A (ja) 用紙束積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用紙後処理装置
CN116513895A (zh) 动力传递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介质输送装置、记录装置
JP2021095264A (ja) 経路切換装置、処理装置、記録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