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9430A - 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和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和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9430A
CN111989430A CN201980022277.5A CN201980022277A CN111989430A CN 111989430 A CN111989430 A CN 111989430A CN 201980022277 A CN201980022277 A CN 201980022277A CN 111989430 A CN111989430 A CN 111989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net
mesh
water tank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22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9430B (zh
Inventor
井上拓勇
中村隆德
辻井浩之
小渊信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yang Textile M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31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7771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31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7771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631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7771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457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75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9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9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9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9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yarns or filaments in rectilinear paths, e.g. crossing at right angles
    • D04H3/045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yarns or filaments in rectilinear paths, e.g. crossing at right angles for net manufactur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8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8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 D01D5/0885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by means of a liquid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7/00Collecting the newly-spun produc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yarns or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3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yarns or filaments at random
    • D04H3/037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yarns or filaments at random reorientation by liqui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thermoplastic filaments produced in association with filament formation, e.g. immediately following extru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其包括:喷嘴(10),其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挤出的喷出孔(11);水槽(20),其配置于喷嘴(10)的下方;输送装置(30),其设于水槽(20),用于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12)的网状结构体(60);以及气体放出装置(40),其设于水槽(20),用于放出气体。

Description

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和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网状结构体的装置和制造网状结构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用于家具、床等寝具、电车、汽车、二轮车等车辆用的座位的弹性垫材料,逐步广泛使用网状结构体。网状结构体与发泡-交联型氨基甲酸酯相比有如下优点:具有同等程度的耐久性,透湿透水性、透气性优异,储热性少因此不易闷热。并且,还可举出如下优点:由热塑性树脂构成,容易再利用,也没有残留药品的担心,对环境友好。
作为网状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存在如下立体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该立体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包括:管头,其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作为线条向下方挤出并使其下降的多个挤出孔;水槽,其冷却线条的集合体;输送带,其在挤出孔的下方以相对的方式设有一对,在该输送带上环绕设置的环状构件具有间隙;以及强制对流构件,其设于该输送带的内部区域,包含从间隙朝向集合体喷出冷却水的喷出孔和从集合体附近经由间隙来抽吸水的抽吸孔中的至少一者,利用输送带以比线条的下降速度慢的速度来牵引集合体,用水槽进行冷却,由此使集合体成为立体网状结构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存在如下立体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立体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挤出步骤,在该挤出步骤中,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作为多个线条向下方挤出并使其下降;环形成步骤,在该环形成步骤中,线条与水面接触,或者线条与夹着下降的线条的集合体地相对的一对引导构件接触或与在该引导构件的下方相对的输送带接触,从而线条不规则地缠绕,该缠绕部发生热熔接;牵引步骤,在该牵引步骤中,利用输送带夹持集合体并以比线条的下降速度慢的速度将集合体向水中牵引;以及冷却步骤,在该冷却步骤中,在输送带上环绕设置的环状构件具有间隙,从输送带的内部区域经由该间隙朝向由一对输送带夹着的牵引区域喷出冷却水,或者从牵引区域经由该间隙向输送带的内部区域抽吸水,由此引起水的强制对流,与牵引步骤并行地在水中冷却集合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55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网状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中,在制造网状结构体时,朝向网状结构体喷出冷却水,在冷却水直接接触的网状结构体的表面部与冷却水未接触的网状结构体的内部,在冷却的程度上存在差异,在网状结构体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冷却不均。当在网状结构体的制造中存在冷却不均时,会存在如下问题:在冷却不充分的内部的反复压缩残余应变较大,另外,反复压缩后的硬度保持率变小,网状结构体的耐久性显著变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网状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采用该网状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在制造网状结构体时,在冷却网状结构体之际不易在网状结构体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冷却不均,具有充分的耐久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能够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包括:喷嘴,其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挤出的喷出孔;水槽,其配置于喷嘴的下方;输送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以及气体放出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放出气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气体放出装置设于比输送装置靠下方的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气体放出装置具有放出气体的放出孔,放出孔的法线方向朝向水槽的水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在第1输送装置与第2输送装置之间存在网状结构体,气体放出装置具有放出气体的放出孔,放出孔的法线方向朝向处于输送装置之间的网状结构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当从喷嘴挤出的树脂的量增加时,气体放出装置放出的气体的量增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当输送装置的速度变大时,气体放出装置放出的气体的量增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输送装置具有网格状带和驱动辊。
优选的是,上述技术方案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在水槽的一侧具有牵引网状结构体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气体放出装置配置于比包含第1输送装置与第2输送装置之间的中点的铅垂平面靠所述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侧的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气体放出装置至少由第1气体放出装置和第2气体放出装置构成,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第1气体放出装置设于第1输送装置的铅垂方向的下方,第2气体放出装置设于第2输送装置的铅垂方向的下方。
另外,能够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1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第1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来挤出的步骤;利用输送部件在水槽内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的步骤;以及利用气体放出装置在水槽内的水中放出气体的步骤。
能够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包括:喷嘴,其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挤出的喷出孔;水槽,其配置于喷嘴的下方;输送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以及放水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向预定方向放出水,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在第1输送装置与第2输送装置之间存在网状结构体,处于输送装置之间的网状结构体未存在于放水装置的水的放出方向的延长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放水装置的水的放出方向朝向水槽的水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放水装置的水的放出方向比铅垂方向偏向处于输送装置之间的网状结构体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放水装置具有放出水的放出孔,放出孔配置于比水槽的水面靠下方0.1mm以上且400mm以下的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放水装置配置于输送装置的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输送装置具有网格状带和驱动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驱动辊至少由上部驱动辊和下部驱动辊构成,上部驱动辊配置于输送装置的内部的上方,下部驱动辊配置于输送装置的内部的下方,放水装置放出的水的方向是朝向上部驱动辊去的方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当从喷嘴挤出的树脂的量增加时,放水装置放出的水的量增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当输送装置的速度变大时,放水装置放出的水的量增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放水装置放出的水的方向与从喷嘴挤出的树脂的量联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放水装置放出的水的方向与输送装置的速度联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放水装置具有放出水的放出孔,放出孔的距水槽的水面的位置与从喷嘴挤出的树脂的量联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放水装置具有放出水的放出孔,放出孔的距水槽的水面的位置与输送装置的速度联动。
另外,能够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2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第2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来挤出的步骤;利用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在水槽内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的步骤;以及利用放水装置向朝向处于第1输送装置与第2输送装置之间的网状结构体去的方向以外的方向放出水的步骤。
能够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包括:喷嘴,其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挤出的喷出孔;水槽,其配置于喷嘴的下方;输送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以及排水口,其设于水槽的底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水槽内,在排水口的周围具有分隔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该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具有对从排水口排出的水进行冷却的换热器,并使水循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输送装置具有网格状带和驱动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排水口设置在包含交点的位置,该交点是从第1输送装置与第2输送装置之间的中点引至水槽的底部的垂线同水槽的底部相交的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水槽的一侧具有牵引网状结构体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第1输送装置配置于比第2输送装置靠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侧的位置,排水口设于比第1输送装置靠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侧的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水槽的一侧具有牵引网状结构体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第1输送装置配置于比第2输送装置靠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侧的位置,排水口设于比第2输送装置靠与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侧相反的那侧的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从与水槽的水面垂直的方向观察到的排水口的形状是长方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该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具有对来自排水口的排水量进行调节的排水量调节部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当从喷嘴挤出的树脂的量增加时,排水量调节部件使来自排水口的排水量增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中,优选的是,在输送装置的速度变大时,排水量调节部件使来自排水口的排水量增加。
另外,能够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3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第3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来挤出的步骤;利用输送部件在水槽内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的步骤;从设于水槽的底部的排水口排出水槽内的水的步骤;以及向水槽供给温度比从排水口排出的水的温度低的水的步骤。
上述技术方案的第3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利用换热器来冷却从排水口排出的水,并水向水槽供给而使其循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设于水槽的气体放出装置放出气体,由此,能够在水槽的水引起对流,易于均匀地冷却网状结构体的表面部和内部。因此,能够制造一种网状结构体,该网状结构体不易在网状结构体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冷却不均,且具有充分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设于水槽的放水装置放出水,处于输送装置之间的网状结构体未存在于放水装置的水的放出方向的延长线上,由此,在水槽的水引起对流而易于均匀地冷却网状结构体的表面部和内部。其结果,能够制造一种网状结构体,该网状结构体不易在网状结构体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冷却不均,且具有充分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在水槽的底部设有排水口,从该排水口排出水槽内的水,由此将水槽内的线条状树脂附近的、特别是网状结构体的内部的成为高温的水排出,能够防止水槽内整体的水温上升。因此,易于均匀地冷却网状结构体的表面部和内部,能够制造一种网状结构体,该网状结构体不易在网状结构体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冷却不均,且具有充分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侧视图(局部剖视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局部剖视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局部剖视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局部剖视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局部剖视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又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图示例,也可以在能够符合前述、后述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施加变更来实施,它们均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
本发明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喷嘴,其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挤出的喷出孔;水槽,其配置于喷嘴的下方;输送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以及气体放出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放出气体。
本发明的网状结构体是具有如下三维无规环接合结构的结构体:使包含热塑性树脂的线条状树脂弯折而形成无规环并使各环以彼此熔融状态接触而接合。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侧视图。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具有喷嘴10、水槽20、输送装置30和气体放出装置40。
喷嘴10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而挤出的喷出孔11。即,通过将因加热而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从而形成线条状树脂12。
喷嘴10所具有的喷出孔11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喷嘴10具有多个突出孔11的情况下,多个突出孔11可以配置成1列,但优选配置成多列。通过喷嘴10具有多个喷出孔11,能够同时形成多个线条状树脂12,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生产效率。喷嘴10所具有的喷出孔11的数量能够根据所制造的网状结构体60的硬度、缓冲性而相应地调节。
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其中,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优选为圆形或椭圆形。通过如此构成喷出孔11,从而从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截面形状也成为圆形或椭圆形。因此,在形成上述三维无规环接合结构之际,能够增加线条状树脂12彼此接触的面积,能够制造具有较高的弹性和耐久性的网状结构体60。
另外,从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实心,也可以为中空。为了使线条状树脂12的截面形状为中空,例如,只要为在喷出孔11的内侧具有芯棒这样的芯骨部的结构即可。具体而言,对于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可举出喷出孔11的内侧和外侧局部连通的所谓的C型喷嘴、在喷出孔11设置桥部而将喷出孔11在周向上分割的所谓的3点桥形状喷嘴等。
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长度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通过如此设定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长度的下限值,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耐久性,能够制成能经受住反复的压缩的网状结构体60。另外,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7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通过如此设定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长度的上限值,能够制造缓冲性良好的网状结构体60。
在喷嘴10具有多个喷出孔11的情况下,各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使喷嘴10所具有的全部的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大小相同,则能够形成线条状树脂12的粗细均匀的网状结构体60。另外,例如,当使喷嘴10的中央部的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大小小于喷嘴10的外周部的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大小时,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线条状树脂12会比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的线条状树脂12细,因此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温度变得比表面部更容易下降。因此,能够制造不易引起冷却不均的结构的网状结构体60。
作为从喷出孔11挤出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举出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其中,热塑性树脂优选包含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和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任一者。通过热塑性树脂包含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和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任一者,从而加工性提高,容易制造网状结构体60。另外,热塑性树脂更优选包含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通过热塑性树脂包含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能够使反复压缩残余应变较小。另外,通过热塑性树脂包含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能够增大网状结构体60的反复压缩后的硬度保持率,能够制造耐久性较高的网状结构体60。
水槽20配置在喷嘴10的下方,构成为能够接收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水槽20具有对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进行冷却的水。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通过着落于水槽20内的水面并弯折而形成无规环。该无规环与相邻的无规环相互以熔融状态接触,由此形成在三维方向上无规环彼此接合的结构体,同时,该结构被水冷却而得到固定。如此得到网状结构体60。
输送装置30设于水槽20,用于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12的网状结构体60。也就是说,输送装置30在水槽20内输送具有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被挤出且接收到水槽20内的线条状树脂12的网状结构体60。输送装置30优选从水槽20的水面朝向水槽20的底部输送网状结构体60。另外,输送装置30优选设于水槽20内。
输送装置30的种类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带式输送机、网式输送机、板式输送机等输送机。在后面叙述输送装置30的详细内容。
气体放出装置40设于水槽20,用于放出气体。气体放出装置40放出的气体优选是经对气体进行压缩的装置(未图示)压缩后的气体。气体放出装置40在水槽20内的水中放出气体,由此能够使水槽20内的水产生对流。当在水槽20内的水引起对流时,不仅是水槽20内的处于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附近的水,处于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水也经由网状结构体60的空隙进行移动,从而被供给新的水。因此,能够均匀地冷却水槽20内的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和内部这两者,不易产生冷却不均。由于不易产生冷却不均,因此,在网状结构体60的制造中,能够防止冷却不充分所导致的反复压缩残余应变的增大、反复压缩后的硬度保持率的降低,能够制造耐久性较高的网状结构体60。对于气体的种类,例如,可举出空气、氧气、氮气等,但优选是空气。
气体放出装置40优选设于比输送装置30靠下方的位置。由于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与水槽20的水接触的水面附近的水成为最高温度,因此,通过在比输送装置30靠下方的位置设置气体放出装置40,能够将比水面附近的温度低的、输送装置30的下方的水送入水面附近的线条状树脂12,能够高效地冷却水面附近的线条状树脂12。气体放出装置40可以设置在输送装置30的下端与水槽20的底部之间,也可以设于水槽20的底部。
气体放出装置40具有放出气体的气体放出孔43,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优选朝向水槽20的水面。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是指,与包含气体放出孔43的开口部的面垂直的线。通过使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朝向水槽20的水面,能够从气体放出装置40附近朝向水温较高的水面附近地引起水的对流,能够高效地进行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此外,优选的是,在气体放出装置40具有多个气体放出孔43的情况下,至少1个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朝向水槽20的水面。
气体放出装置40所具有的气体放出孔43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若气体放出孔43的数量为1个,则易于调整从气体放出孔43放出的气体的方向。另外,若气体放出孔43的数量为多个,则能够使从气体放出孔43放出的气体扩散而在水槽20内的水较大地引起对流,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
另外,如后述那样,还优选的是,在输送装置30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31和第2输送装置32构成且在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存在网状结构体60的情况下,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朝向处于输送装置30之间的网状结构体60。也就是说,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优选朝向处于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的网状结构体60。通过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朝向处于输送装置30之间的网状结构体60,更容易将水向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送入,易于将冷却容易变得不充分的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冷却。
更优选的是,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朝向水槽20的水面和处于输送装置30之间的网状结构体60。通过如此构成气体放出孔43,能够从气体放出装置40通过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朝向水槽20的水面地使水的对流产生,不易在网状结构体60的厚度方向上引起冷却不均。
优选的是,当从喷嘴10挤出的树脂的量增加时,气体放出装置40放出的气体的量增加。也就是说,优选的是,气体放出装置40放出的气体的体积(m3/min)(在1个大气压、常温条件下的测量值)和从喷嘴10挤出的树脂的挤出量(g/min)联动。例如,若为了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回弹性而增加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量,则水槽20的水面附近的温度容易变得更高,因此,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的效率变差。另外,当增加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量时,网状结构体60变得密集,因此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难以被冷却,容易在网状结构体60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冷却不均。因此,通过随着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量的增加而增加气体放出装置40的气体的放出量,能够增大水槽20内的水的对流而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能够防止冷却不均。
更优选的是,气体放出装置40放出的气体的体积(m3/min)(在1个大气压、常温条件下的测量值)与来自喷嘴10的树脂的挤出量(g/min)成比例。通过使气体放出装置40放出的气体的体积和来自喷嘴10的树脂的挤出量处于这样的关系,能够进一步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的效率,不易引起冷却不均。
还优选的是,当输送装置30的速度变大时,气体放出装置40放出的气体的量增加。也就是说,优选的是,气体放出装置40放出的气体的体积(m3/min)(在1个大气压、常温条件下的测量值)和基于输送装置30的网状结构体60的输送速度联动。若为了降低网状结构体60的硬度而以降低网状结构体60的密度等为目的来加快输送装置30的速度,则有时在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冷却不充分的情况下转移到下一工序。若在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冷却不充分的状态下转移到下一工序,则有可能成为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反复压缩残余应变较大且反复压缩后的硬度保持率较小的、耐久性较差的网状结构体60。因此,通过随着输送装置30的速度加快而增加气体放出装置40的气体的放出量,能够增大水槽20内的水的对流而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不仅能够充分冷却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还能够充分冷却内部。
更优选的是,气体放出装置40放出的气体的体积(m3/min)(在1个大气压、常温条件下的测量值)与输送装置30的速度(m/min)成比例。通过使气体放出装置40放出的气体的体积和输送装置30的速度处于这样的关系,能够进一步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能够防止冷却不均的产生。
另外,更优选的是,当从喷嘴10挤出的树脂的量增加时,气体放出装置40放出的气体的量增加,并且当输送装置30的速度变大时,气体放出装置40放出的气体的量增加。也就是说,更优选的是,气体放出装置40放出的气体的体积(m3/min)(在1个大气压、常温条件下的测量值)与来自喷嘴10的树脂的挤出量(g/min)和输送装置30的速度(m/min)这两者成比例。通过如此设定气体放出装置40放出的气体的量,例如,即使出于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生产率等的目的而增加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量并加快输送装置30的速度,也能够通过增大水槽20内的水的对流来充分地冷却网状结构体60,能够不易引起网状结构体60的厚度方向的冷却不均。
输送装置30的上端部优选处于比水槽20的水面靠上方的位置。通过如此配置输送装置30,在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与水槽20内的水接触的之际,能够妨碍线条状树脂12在水面上自由地移动,能够防止网状结构体60的厚度变得过大。
输送装置30优选具有传送带33。对于传送带33,可列举通过将橡胶制或树脂制的平带、金属制的引线连续地编入或织入而形成为网格状的网式传送带、或在输送机链条上连续地安装有金属制的板的板式传送带。
其中,从把持性能良好且通水性能优异的方面考虑,传送带33优选为网式传送带。即,输送装置30优选是具有网格状带和驱动辊34的网式输送机输送装置。通过如此构成输送装置30,能够使水、气体通过输送装置30,因此输送装置30不易妨碍由气体放出装置40引起的水槽20内的水的对流,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
传送带33优选为环状。通过将传送带33构成为环状,从而通过驱动辊34的旋转而使环状的传送带33不中断地转动,能够使输送装置30连续地工作。其结果,能够高效地进行网状结构体60的输送。
驱动辊34为多个,优选分别设于环状的传送带33的内部中的上部和下部。也就是说,优选在传送带33的内部中的上部设有上部驱动辊34a,在传送带33的内部中的下部设有下部驱动辊34b。通过如此构成驱动辊34,从而传送带33不易产生挠曲,能够防止以下情况:在驱动辊34的旋转下,传送带33空转而引起输送装置30的动作不良。
优选的是,输送装置30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31和第2输送装置32构成,在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存在网状结构体60。通过如此构成输送装置30,能够利用第1输送装置31和第2输送装置32在夹着网状结构体60的状态下输送网状结构体60,因此,能够制成表面整齐且厚度一定的网状结构体60。
第1输送装置31的下部驱动辊34b与第2输送装置32的下部驱动辊34b之间的距离优选小于第1输送装置31的上部驱动辊34a与第2输送装置32的上部驱动辊34a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优选的是,下部的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的距离小于上部的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的距离,且随着朝向下部去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的距离变窄。通过如此构成输送装置30,能够在输送装置30的下部夹持网状结构体60。其结果,容易将线条状树脂12和网状结构体60引入水槽20内,易于进行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
优选的是,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具有牵引网状结构体60而将其从水槽20提起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通过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具有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能够在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后从水槽20自动地提起网状结构体60,并将其转移至网状结构体60的干燥工序,因此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生产率。
优选的是,在水槽20的一侧具有牵引网状结构体60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输送装置30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31和第2输送装置32构成,气体放出装置40配置于比包含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的中点P1的铅垂平面p1靠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的位置。由于在水槽20内的比铅垂平面p1靠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的位置存在网状结构体60,因此,与铅垂平面p1的同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相反的那侧相比,在铅垂平面p1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更多地引起水的对流的做法在高效地冷却网状结构体60这点上是优选的。因此,通过如此配置气体放出装置40,能够针对网状结构体60附近的水更高效地引起对流,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
优选的是,气体放出装置40至少由第1气体放出装置41和第2气体放出装置42构成,输送装置30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31和第2输送装置32构成,第1气体放出装置41设于第1输送装置31的铅垂方向的下方,第2气体放出装置42设于第2输送装置32的铅垂方向的下方。通过如此配置第1气体放出装置41和第2气体放出装置42,能够在网状结构体60的两侧产生水的对流,不仅能够使网状结构体60附近的水移动,还能够使整个水槽20的水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的效率。
第1气体放出装置41的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可以与第2气体放出装置42的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相同,也可以与第2气体放出装置42的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不同。例如,若第1气体放出装置41的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是铅垂方向且是朝向水面去的方向,第2气体放出装置42的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也同样地是铅垂方向且是朝向水面去的方向,则能够在水槽20内的网状结构体60的两侧均等地引起水的对流,能够利用第1气体放出装置41和第2气体放出装置42平衡良好地产生对流。另外,若第1气体放出装置41的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和第2气体放出装置42的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不同,则利用第1气体放出装置41和第2气体放出装置42,能够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引起水的对流,能够在想要产生对流的位置分别优先地引起对流。
如图1所示,还优选的是,第1气体放出装置41的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和第2气体放出装置42的气体放出孔43的法线方向朝向第1输送装置31的上部驱动辊34a的中心点与第2输送装置32的上部驱动辊34a的中心点之间。通过如此构成第1气体放出装置41和第2气体放出装置42,能够在水槽20内的水温最高的位置即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与水槽20的水相接触的位置高效地引起对流,能够高效地进行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
从第1气体放出装置41起到水槽20的底部为止的距离可以与从第2气体放出装置42起到水槽20的底部为止的距离相同,也可以与从第2气体放出装置42起到水槽20的底部为止的距离不同。也就是说,从第1气体放出装置41的气体放出孔43起到水槽20的底部为止的距离可以与从第2气体放出装置42的气体放出孔43起到水槽20的底部为止的距离相同,也可以与从第2气体放出装置42的气体放出孔43起到水槽20的底部为止的距离不同。若从第1气体放出装置41起到水槽20的底部为止的距离与从第2气体放出装置42起到水槽20的底部为止的距离相同,则能够使第1气体放出装置41引起的对流和第2气体放出装置42引起的对流为同等程度。因此,能够利用第1气体放出装置41和第2气体放出装置42在水槽20内平衡良好地引起对流。
另外,在如下情况下,即在从第1气体放出装置41起到水槽20的底部为止的距离与从第2气体放出装置42起到水槽20的底部为止的距离不同,在设有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的那侧配置有第1气体放出装置41,从第1气体放出装置41起到水槽20的底部为止的距离大于从第2气体放出装置42起到水槽20的底部为止的距离的情况下,第1气体放出装置41设于接近线条状树脂12的位置。因此,能够在网状结构体60附近更大地引起对流,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
第1气体放出装置41放出的气体的量可以与第2气体放出装置42放出的气体的量相同,也可以与第2气体放出装置42放出的气体的量不同。若第1气体放出装置41放出的气体的量与第2气体放出装置42放出的气体的量相同,则能够利用第1气体放出装置41和第2气体放出装置42在水槽20内的水引起同等程度的对流,能够在水槽20内平衡良好地产生对流。
另外,若第1气体放出装置41放出的气体的量与第2气体放出装置42放出的气体的量不同,在设有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的那侧配置有第1气体放出装置41,第1气体放出装置41放出的气体的量多于第2气体放出装置42放出的气体的量,则能够增大由更接近网状结构体60的第1气体放出装置41引起的水的对流,能够高效地进行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
也可以是,排出水槽20内的水,重新向水槽20供给低温的水。在排出水槽20的水时,虽然未图示,但只要通过从设于水槽20的上部的配管等排出水的所谓溢流来进行排出即可。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从水槽20的下部向水槽20供给新的低温的水,使温度升高的水溢流等方法。
本发明的第1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第1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来挤出的步骤;利用输送部件在水槽内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的步骤;以及利用气体放出装置在水槽内的水中放出气体的步骤。
对成为网状结构体的材料的热塑性树脂进行加热而使其熔融,以成为线条的方式挤出树脂。为了使树脂成为线条,只要从具有喷出孔的喷嘴等挤出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等即可。
将挤出的线条状树脂收纳于贮存有水的水槽内。线条状树脂通过着落于水槽内的水面并弯折而形成无规环。该无规环与相邻的无规环相互以熔融状态接触,由此形成在三维方向上无规环彼此接合的结构体,同时,该结构被水冷却而得到固定。由此,形成网状结构体。
利用输送部件在水槽内输送网状结构体。优选的是,输送部件从水槽内的水面朝向下方输送网状结构体。通过利用这样的输送部件输送网状结构体,从而被挤出的线条状树脂连续地形成为片状的网状结构体,能够制造作为寝具的弹性垫材料、座位的弹性垫材料而言大小合适的网状结构体。作为输送部件,例如,能够使用上述输送机等输送装置。
利用气体放出装置在水槽内的水中放出气体。通过在水中放出气体,从而使水槽内的水产生对流,水面附近的成为高温的水移动而供给低温的水。由此,网状结构体被高效地冷却,不仅能够充分冷却网状结构体的表面部,还能够充分冷却内部,不易产生冷却不均,能够制造具有较高的耐久性的网状结构体。
通过从水槽提起冷却后的网状结构体并使其干燥,能够制造网状结构体。优选的是,在网状结构体的干燥前后,进行在比网状结构体的材料所使用的树脂的熔点低的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的假结晶化处理。通过对网状结构体进行假结晶化处理,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的耐久性。能够认为,通过假结晶化处理,利用加热使树脂的硬链段再排列而形成准稳定中间相,形成假结晶化那样的交联点,提高了网状结构体的耐热性、耐流挂性等耐久性。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的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第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包括:喷嘴,其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挤出的喷出孔;水槽,其配置于喷嘴的下方;输送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气体放出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放出气体。通过使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为这样的结构,从而设于水槽的气体放出装置能够放出气体而在水槽的水中引起对流,易于高效地冷却网状结构体的表面部和内部。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制造网状结构体的制造装置,该网状结构体不易在网状结构体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冷却不均,且具有充分的耐久性。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
本发明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包括:喷嘴,其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挤出的喷出孔;水槽,其配置于喷嘴的下方;输送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以及放水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向预定方向放出水,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在第1输送装置与第2输送装置之间存在网状结构体,处于输送装置之间的网状结构体未存在于放水装置的水的放出方向的延长线上。
本发明的网状结构体是具有如下三维无规环接合结构的结构体:使包含热塑性树脂的线条状树脂弯折而形成无规环并使各环以彼此熔融状态接触而接合。
图2和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侧视图。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具有喷嘴10、水槽20、输送装置30和放水装置70。
喷嘴10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而挤出的喷出孔11。即,通过将因加热而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从而形成线条状树脂12。
喷嘴10所具有的喷出孔11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喷嘴10具有多个突出孔11的情况下,多个突出孔11可以配置成1列,但优选配置成多列。通过喷嘴10具有多个喷出孔11,能够同时形成多个线条状树脂12,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生产效率。喷嘴10所具有的喷出孔11的数量能够根据所制造的网状结构体60的硬度、缓冲性等而相应地调节。
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其中,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优选为圆形或椭圆形。通过如此构成喷出孔11,从而从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截面形状也成为圆形或椭圆形。因此,在形成上述三维无规环接合结构之际,能够增加线条状树脂12彼此接触的面积,能够制造具有较高的弹性力和耐久性的网状结构体60。
另外,从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实心,也可以为中空。为了使线条状树脂12的截面形状为中空,例如,只要为在喷出孔11的内侧具有芯棒这样的芯骨部的结构即可。具体而言,对于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可举出喷出孔11的内侧和外侧局部连通的所谓的C型喷嘴、在喷出孔11设置桥部而将喷出孔11在周向上分割的所谓的3点桥形状喷嘴等。
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长度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通过如此设定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长度的下限值,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耐久性,能够制成能经受住反复的压缩的网状结构体60。另外,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7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通过如此设定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长度的上限值,能够制造缓冲性良好的网状结构体60。
在喷嘴10具有多个喷出孔11的情况下,各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使喷嘴10所具有的全部的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大小相同,则能够形成线条状树脂12的粗细均匀的网状结构体60。另外,例如,当使喷嘴10的中央部的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大小小于喷嘴10的外周部的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大小时,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线条状树脂12会比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的线条状树脂12细。因此,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温度变得比表面部更容易下降,能够制造不易引起冷却不均的结构的网状结构体60。
作为从喷出孔11挤出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举出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其中,热塑性树脂优选包含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和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任一者。通过热塑性树脂包含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和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任一者,从而加工性提高,容易制造网状结构体60。另外,热塑性树脂更优选包含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通过热塑性树脂包含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能够使反复压缩残余应变较小且使反复压缩后的硬度保持率较大,能够制造耐久性较高的网状结构体60。
水槽20配置在喷嘴10的下方,构成为能够接收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水槽20具有对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进行冷却的水。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通过着落于水槽20内的水面并弯折而形成无规环。该无规环与相邻的无规环相互以熔融状态接触,由此形成在三维方向上无规环彼此接合的结构体,同时,该结构被水冷却而得到固定。如此得到网状结构体60。
输送装置30设于水槽20,用于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12的网状结构体60。也就是说,输送装置30在水槽20内输送具有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被挤出且接收到水槽20内的线条状树脂12的网状结构体60。输送装置30优选从水槽20的水面朝向水槽20的底部输送网状结构体60。另外,输送装置30优选设于水槽20内。
输送装置30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31和第2输送装置32构成,在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存在网状结构体60。通过如此构成输送装置30,能够利用第1输送装置31和第2输送装置32在夹着网状结构体60的状态下输送网状结构体60。因此,能够制成表面整齐且厚度一定的网状结构体60。
输送装置30的种类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带式输送机、网式输送机、板式输送机等输送机。在后面叙述输送装置30的详细内容。
放水装置70设于水槽20,用于向预定方向放出水。处于输送装置30之间的网状结构体60未存在于放水装置70的水的放出方向的延长线上。由于放水装置70在水槽20内的水中放出水,处于输送装置30之间的网状结构体60未存在于水的放出方向的延长线上,因此,并不是使水直接接触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来进行冷却,而是使水槽20内的水产生对流,利用该水来冷却网状结构体60。由此,能够均匀地冷却水槽20内的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和内部这两者,不易产生冷却不均。在以往的使水接触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来进行冷却的制造装置的情况下,会存在如下问题:在网状结构体60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冷却不均,导致冷却不充分的部分的反复压缩残余应变的增大、反复压缩后的硬度保持率的降低。但是,在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中,由于不易产生冷却不均,因此能够防止反复压缩残余应变的增大、反复压缩后的硬度保持率的降低,能够制造耐久性较高的网状结构体60。
放水装置70的水的放出方向优选朝向水槽20的水面。由于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与水槽20的水接触的水面附近的水成为最高温度,因此,通过使水的放出方向朝向水面,能够将比水面附近的温度低的水送入水面附近,能够高效地冷却网状结构体60。
并且,放水装置70的水的放出方向更优选是比铅垂方向偏向网状结构体60侧的方向。也就是说,更优选的是,放水装置70的水的放出方向朝向水槽20的水面且是比相对于水槽20的水面的铅垂方向偏向处于输送装置之间的网状结构体60侧的方向。通过如此设定放水装置70的水的放出方向,能够将低温的水更高效地送入到水成为最高温度的、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与水槽20的水相接触的水面附近。其结果,易于进行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和内部的均匀的冷却。
放水装置70具有放出水的放水孔73,放水孔73优选配置于比水槽20的水面靠下方0.1mm以上的位置,更优选配置于比水槽20的水面靠下方1mm以上的位置,进一步优选配置于比水槽20的水面靠下方10mm以上的位置。通过如上所述设定放水孔73与水槽20的水面之间的距离D1的下限值,能够使水槽20内的水充分地产生对流,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另外,放水孔73优选配置于比水槽20的水面靠下方400mm以下的位置,更优选配置于比水槽20的水面靠下方350mm以下的位置,进一步优选配置于比水槽20的水面靠下方300mm以下的位置,最优选配置于比水槽20的水面靠下方250mm以下的位置。通过如上所述设定放水孔73与水槽20的水面之间的距离D1的上限值,能够从放水装置70朝向水温较高的水面附近引起水的对流。水面附近是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与内部的冷却程度的差最大的部位,通过在该水面附近引起水的对流,能够更均匀地进行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此外,在放水装置70具有多个放水孔73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至少1个放水孔73与水槽20的水面之间的距离D1为上述那样。
放水装置70所具有的放水孔73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若放水孔73的数量为1个,则容易调整从放水孔73放出的水的方向。另外,若放水孔73的数量为多个,则能够使从放水孔73放出的水扩散而在水槽20内的水较大地引起对流,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
放水装置70优选配置于输送装置30的内部。通过如此配置放水装置70,从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不易直接接触网状结构体60,且能够在水温变高的水面附近进一步高效地引起水的对流,因此,能够更均匀地高效冷却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和内部。
输送装置30的上端部优选处于比水槽20的水面靠上方的位置。通过如此配置输送装置30,在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与水槽20内的水接触的之际,能够妨碍线条状树脂12在水面上自由地移动,能够防止网状结构体60的厚度变得过大。
优选的是,输送装置30具有传送带33和驱动辊34。对于传送带33,可列举通过将橡胶制或树脂制的平带、金属制的引线连续地编入或织入而形成为网格状的网式传送带、或在输送机链条上连续地安装有金属制的板的板式传送带。
其中,从把持性能良好且通水性能优异的方面考虑,传送带33优选为网式传送带。即,输送装置30优选是具有网格状带和驱动辊的网式输送机输送装置。通过如此构成输送装置30,从而水能够通过输送装置30,因此,输送装置30不易妨碍由放水装置70引起的水槽20内的水的对流,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
传送带33优选为环状。通过将传送带33构成为环状,从而通过驱动辊34的旋转而使环状的传送带33不中断地转动,能够使输送装置30连续地工作。其结果,能够高效地进行网状结构体60的输送。
驱动辊34为多个,优选分别设于环状的传送带33的内部中的上部和下部。也就是说,优选在传送带33的内部中的上部设有上部驱动辊34a,在传送带33的内部中的下部设有下部驱动辊34b。通过如此构成驱动辊34,从而传送带33不易产生挠曲,能够防止以下情况:在驱动辊34的旋转下,传送带33空转而引起输送装置30的动作不良。
优选的是,驱动辊34至少由上部驱动辊34a和下部驱动辊34b构成,上部驱动辊34a配置于输送装置30的内部的上方,下部驱动辊34b配置于输送装置30的内部的下方,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方向是朝向上部驱动辊34a去的方向。通过如此设定放水装置70的水的放出方向,从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会与上部驱动辊34a接触而使水发生扩散。其结果,容易在水槽20内的水引起对流,因此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
第1输送装置31的下部驱动辊34b与第2输送装置32的下部驱动辊34b之间的距离优选小于第1输送装置31的上部驱动辊34a与第2输送装置32的上部驱动辊34a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优选的是,下部的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的距离小于上部的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的距离,且随着朝向下部去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的距离变窄。通过如此构成输送装置30,能够在输送装置30的下部夹持网状结构体60。因此,容易将线条状树脂12和网状结构体60引入水槽20内,易于进行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
优选的是,当从喷嘴10挤出的树脂的量增加时,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量增加。也就是说,优选的是,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体积(m3/min)和来自喷嘴10的树脂的挤出量(g/min)联动。例如,若为了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回弹性而增加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量,则水槽20的水面附近的温度容易变得更高,因此,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的效率变差。另外,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难以被冷却,容易在网状结构体60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冷却不均。因此,通过随着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增加而增加放水装置70的水的放出量,能够增大水槽20内的水的对流而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能够防止冷却不均。
更优选的是,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体积(m3/min)与来自喷嘴10的树脂的挤出量(g/min)成正比。通过使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体积和来自喷嘴10的树脂的挤出量处于这样的关系,能够进一步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的效率,不易引起冷却不均。
还优选的是,当输送装置30的速度变大时,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量增加。也就是说,优选的是,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体积(m3/min)和基于输送装置30的网状结构体60的输送速度联动。若为了降低网状结构体60的硬度而以降低网状结构体60的密度等为目的来加快输送装置30的速度,则在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冷却不充分的情况下转移到下一工序。若在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冷却不充分的状态下转移到下一工序,则有可能成为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反复压缩残余应变较大且反复压缩后的硬度保持率较小的、耐久性较差的网状结构体60。因此,通过随着输送装置30的速度加快而增加放水装置70的水的放出量,能够增大水槽20内的水的对流而提高水面附近的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不仅能够充分冷却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还能够充分冷却内部。
更优选的是,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体积(m3/min)与输送装置30的速度(m/min)成比例。通过使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体积和输送装置30的速度处于这样的关系,能够进一步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能够防止冷却不均的产生。
另外,更优选的是,当从喷嘴10挤出的树脂的量增加时,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量增加,并且,当输送装置30的速度变大时,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量增加。也就是说,更优选的是,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体积(m3/min)与来自喷嘴10的树脂的挤出量(g/min)和输送装置30的速度(m/min)这两者成比例。通过如此设定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体积(m3/min),例如,即使出于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生产率等的目的而增加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量并加快输送装置30的速度,也能够通过增大水槽20内的水的对流来充分地冷却线条状树脂12。其结果,能够不易引起网状结构体60的厚度方向的冷却不均。
优选的是,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方向与从喷嘴10挤出的树脂的量联动。例如,若为了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回弹性而增加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量,则水槽20的水面附近的温度容易变成更高温度,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的效率变差,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容易产生不均。因此,通过随着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增加而使放水装置70的水的放出方向靠近水槽20的水面处的线条状树脂12的中心部,能够增大针对容易成为高温的水面附近的水的对流,从而充分地冷却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能够防止冷却不均。
优选的是,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方向与输送装置30的速度联动。若为了降低网状结构体60的硬度而以降低网状结构体60的密度等为目的来加快输送装置30的速度,则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冷却成为不充分的状态,存在网状结构体60的耐久性变低的风险。因此,通过随着输送装置30的速度加快而使放水装置70的水的放出方向靠近水槽20的水面处的线条状树脂12的中心部,从而提高线条状树脂12的冷却效率,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和内部这两者的冷却效率。
另外,更优选的是,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方向与从喷嘴10挤出的树脂的量和输送装置30的速度联动。通过如此设定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方向,例如,即使出于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生产率等的目的而增加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量并加快输送装置30的速度,也能够使放水装置70的水的放出方向靠近水槽20的水面处的线条状树脂12的中心部而在水槽20内较大地产生水的对流。其结果,能够提高水面附近的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能够防止在网状结构体60引起冷却不均。
优选的是,放水装置70具有放出水的放水孔73,放水孔73的距水槽20的水面的位置与从喷嘴10挤出的树脂的量联动。也就是说,优选的是,能够使放水装置70的放水孔73的位置移动,使放水孔73的距水槽20的水面的位置以与从喷嘴10挤出的树脂的量联动的方式移动。例如,若为了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回弹性而增加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量,则水槽20的水面附近的温度容易变成更高温度,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的效率变差,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容易产生不均。因此,通过随着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增加而减小水槽20的水面与放水孔73之间的距离D1,从而针对水面附近的高温的水引起对流而使该水移动,提高水面附近的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能够防止网状结构体60的厚度方向的冷却不均。
优选的是,放水装置70具有放出水的放水孔73,放水孔73的距水槽20的水面的位置与输送装置30的速度联动。若为了降低网状结构体60的硬度而以降低网状结构体60的密度等为目的来加快输送装置30的速度,则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冷却成为不充分的状态,存在网状结构体60的耐久性变低的风险。因此,通过随着输送装置30的速度加快而减小水槽20的水面与放水孔73之间的距离D1,从而充分地冷却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和内部,能够防止网状结构体60产生冷却不均。
另外,更优选的是,放水装置70的放水孔73的距水槽20的水面的位置与从喷嘴10挤出的树脂的量和输送装置30的速度联动。通过如此设定放水装置70放出的水的方向,例如,即使出于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生产率等的目的而增加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量并加快输送装置30的速度,也能够通过减小水槽20的水面与放水孔73之间的距离D1而在水槽20内较大地产生水的对流来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能够防止网状结构体60产生冷却不均。
优选的是,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具有牵引网状结构体60而将其从水槽20提起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通过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具有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能够在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后从水槽20自动地提起网状结构体60,并将其转移至网状结构体60的干燥工序,因此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生产率。
优选的是,在水槽20的一侧具有牵引网状结构体60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输送装置30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31和第2输送装置32构成,放水装置70配置于比包含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的中点P1的铅垂平面p1靠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的位置。由于在水槽20内的比铅垂平面p1靠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的位置存在网状结构体60,因此,与铅垂平面p1的同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相反的那侧相比,在铅垂平面p1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更多地引起水的对流的做法在高效地冷却网状结构体60这点上是优选的。因此,通过如此配置放水装置70,能够针对网状结构体60附近的水更高效地引起对流,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
优选的是,放水装置70至少由第1放水装置71和第2放水装置72构成,输送装置30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31和第2输送装置32构成,第1放水装置71设于第1输送装置31的内部,第2放水装置72设于第2输送装置32的内部。通过如此配置第1放水装置71和第2放水装置72,能够在网状结构体60的两侧产生水的对流。因此,不仅能够使网状结构体60附近的水移动,还能够使整个水槽20的水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的效率。
第1放水装置71的水的放出方向可以与第2放水装置72的水的放出方向相同,也可以与第2放水装置72的水的放出方向不同。例如,若第1放水装置71的水的放出方向是铅垂方向且是朝向水面去的方向,第2放水装置72的水的放出方向也同样是铅垂方向且是朝向水面去的方向,则能够在水槽20内的线条状树脂12的两侧均等地引起水的对流,能够利用第1放水装置71和第2放水装置72平衡良好地产生对流。
另外,若第1放水装置71的水的放出方向和第2放水装置72的水的放出方向不同,则利用第1放水装置71和第2放水装置72,能够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引起水的对流,能够在想要产生对流的位置分别优先地引起对流。
第1放水装置71的放水孔73与水槽20的水面之间的距离D1可以与第2放水装置72的放水孔73与水槽20的水面之间的距离相同,也可以与第2放水装置72的放水孔73与水槽20的水面之间的距离不同。若第1放水装置71的放水孔73与水槽20的水面之间的距离D1与第2放水装置72的放水孔73与水槽20的水面之间的距离相同,则能够使第1放水装置71引起的对流和第2放水装置72引起的对流为同等程度,能够利用第1放水装置71和第2放水装置72在水槽20内平衡良好地引起对流。
另外,在如下情况下,即在第1放水装置71的放水孔73与水槽20的水面之间的距离D1与第2放水装置72的放水孔73与水槽20的水面之间的距离不同,在设有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的那侧配置有第1放水装置71,第1放水装置71的放水孔73与水槽20的水面之间的距离D1大于第2放水装置72的放水孔73与水槽20的水面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由于第1放水装置71设于接近网状结构体60的位置,因此,能够在网状结构体60附近更大地引起对流。因此,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
第1放水装置71放出的水的量可以与第2放水装置72放出的水的量相同,也可以与第2放水装置72放出的水的量不同。若第1放水装置71放出的水的量与第2放水装置72放出的水的量相同,则能够利用第1放水装置71和第2放水装置72在水槽20内的水引起同等程度的对流,能够在水槽20内平衡良好地产生对流。
另外,若第1放水装置71放出的水的量与第2放水装置72放出的水的量不同,在设有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的那侧配置有第1放水装置71,第1放水装置71放出的水的量多于第2放水装置72放出的水的量,则能够增大由更接近网状结构体60的第1放水装置71引起的水的对流,能够高效地进行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
也可以是,排出水槽20内的水,重新向水槽20供给低温的水。在排出水槽20的水时,虽然未图示,但只要通过从设于水槽20的上部的配管等排出水的所谓溢流来进行排出即可。
本发明的第2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第2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来挤出的步骤;利用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在水槽内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的步骤;以及利用放水装置向朝向处于第1输送装置与第2输送装置之间的网状结构体去的方向以外的方向放出水的步骤。
对成为网状结构体的材料的热塑性树脂进行加热而使其熔融,以成为线条的方式挤出树脂。为了使树脂成为线条,只要从具有喷出孔的喷嘴等挤出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等即可。
将挤出的线条状树脂收纳于贮存有水的水槽内。线状的树脂通过着落于水槽内的水面并弯折而形成无规环。该无规环与相邻的无规环相互以熔融状态接触,由此形成在三维方向上无规环彼此接合的结构体,同时,该结构被水冷却而得到固定。由此,形成网状结构体。
利用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在水槽内输送网状结构体。优选的是,输送部件从水槽内的水面朝向下方输送网状结构体。通过如此利用输送部件输送网状结构体,从而被挤出的线条状树脂连续地形成为片状的网状结构体,能够制造作为寝具的弹性垫材料、座位的弹性垫材料而言大小合适的网状结构体。作为输送部件,例如,能够使用上述输送机等输送装置。
利用放水装置在水槽内的水中放出水。放水装置的水的放出方向为朝向处于第1输送装置与第2输送装置之间的网状结构体去的方向以外的方向。如此,通过在水中放出水,从而使水槽内的水产生对流,水面附近的成为高温的水移动而供给低温的水。由此,网状结构体被高效地冷却,不仅能够充分冷却线条状树脂的表面部,还能够充分冷却内部,不易产生冷却不均,能够制造具有较高的耐久性的网状结构体。
通过从水槽提起冷却后的网状结构体并使其干燥,能够制造网状结构体。优选的是,在网状结构体的干燥前后,进行在比网状结构体的材料所使用的树脂的熔点低的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的“假结晶化处理”。通过对线条状树脂进行假结晶化处理,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的耐久性。能够认为,通过假结晶化处理,利用加热使树脂的硬链段再排列而形成准稳定中间相,形成假结晶化那样的交联点,提高了网状结构体的耐热性、耐流挂性等耐久性。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的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第2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包括:喷嘴,其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挤出的喷出孔;水槽,其配置于喷嘴的下方;输送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以及放水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向预定方向放出水,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在第1输送装置与第2输送装置之间存在网状结构体,处于输送装置之间的网状结构体未存在于放水装置的水的放出方向的延长线上。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制造网状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在该制造装置中,在水槽的水引起对流而易于均匀地冷却网状结构体的表面部和内部,该网状结构体不易在网状结构体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冷却不均,且具有充分的耐久性。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
本发明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包括:喷嘴,其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挤出的喷出孔;水槽,其配置于喷嘴的下方;输送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以及排水口,其设于水槽的底部。
本发明的网状结构体是具有如下三维无规环接合结构的结构体:使包含热塑性树脂的线条状树脂弯折而形成无规环并使各环以彼此熔融状态接触而接合。
图4~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侧视图。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具有喷嘴10、水槽20、输送装置30和排水口80。
喷嘴10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而挤出的喷出孔11。即,通过将因加热而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从而形成线条状树脂12。
喷嘴10所具有的喷出孔11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喷嘴10具有多个突出孔11的情况下,多个突出孔11可以配置成1列,但优选配置成多列。通过喷嘴10具有多个喷出孔11,能够同时形成多个线条状树脂12,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的生产效率。喷嘴10所具有的喷出孔11的数量能够根据所制造的网状结构体60的硬度、缓冲性而相应地调节。
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其中,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优选为圆形或椭圆形。通过如此构成喷出孔11,从而从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截面形状也成为圆形或椭圆形。因此,在形成上述三维无规环接合结构之际,能够增加线条状树脂12彼此接触的面积,能够制造具有较高的弹性和耐久性的网状结构体60。
另外,从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实心,也可以为中空。为了使线条状树脂12的截面形状为中空,例如,只要为在喷出孔11的内侧具有芯棒这样的芯骨部的结构即可。具体而言,对于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可举出喷出孔11的内侧和外侧局部连通的所谓的C型喷嘴、在喷出孔11设置桥部而将喷出孔11在周向上分割的所谓的3点桥形状喷嘴等。
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长度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通过如此设定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长度的下限值,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耐久性,能够制成能经受住反复的压缩的网状结构体60。另外,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7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通过如此设定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长度的上限值,能够制造缓冲性良好的网状结构体60。
在喷嘴10具有多个喷出孔11的情况下,各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使喷嘴10所具有的全部的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大小相同,则能够形成线条状树脂12的粗细均匀的网状结构体60。另外,例如,当使喷嘴10的中央部的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大小小于喷嘴10的外周部的喷出孔11的出口的截面形状的大小时,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线条状树脂12会比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的线条状树脂12细。因此,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温度变得比表面部更容易下降,能够制造不易引起冷却不均的结构的网状结构体60。
作为从喷出孔11挤出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举出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其中,热塑性树脂优选包含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和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任一者。通过热塑性树脂包含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和聚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任一者,从而加工性提高,容易制造网状结构体60。另外,热塑性树脂更优选包含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通过热塑性树脂包含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能够使反复压缩残余应变较小且使反复压缩后的硬度保持率较大,能够制造耐久性较高的网状结构体60。
水槽20配置在喷嘴10的下方,构成为能够接收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水槽20具有对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进行冷却的水。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通过着落于水槽20内的水面并弯折而形成无规环。该无规环与相邻的无规环相互以熔融状态接触,由此形成在三维方向上无规环彼此接合的结构体,同时,该结构被水冷却而得到固定。如此得到网状结构体60。
输送装置30设于水槽20,用于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12的网状结构体60。也就是说,输送装置30在水槽20内输送具有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被挤出且接收到水槽20内的线条状树脂12的网状结构体60。输送装置30优选从水槽20的水面朝向水槽20的底部输送网状结构体60。另外,输送装置30优选设于水槽20内。
输送装置30的种类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带式输送机、网式输送机、板式输送机等输送机。在后面叙述输送装置30的详细内容。
排水口80设于水槽20的底部,用于排出水槽20内的水。通过在水槽20的底部设有排出水的排水口80,能够排出水槽20内的容易成为高温的网状结构体60附近的水、特别是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水。通过排出水槽20内的成为高温的水,从而防止水槽20内整体的水温上升。另外,通过排出容易引起冷却不均的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水,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和内部不易产生较大的温度差,能够均匀地冷却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和内部这两者,不易产生冷却不均。由于不易产生冷却不均,因此,在网状结构体60的制造中,能够防止冷却不充分所导致的反复压缩残余应变的增大、反复压缩后的硬度保持率的降低,能够制造耐久性较高的网状结构体60。
优选的是,在从水槽20的底部的排水口80排出水槽20内的水之后,重新供给温度比排出的水的水温低的水。对于低温的水的供给,只要将供水管等设于水槽20,并从该供水管向水槽放入低温的水等即可,对此未图示。通过如此构成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从而在将水槽20内的成为高温的水排出之后供给低温的水,因此能够防止水槽20内整体的水温上升。另外,由于在排水后向水槽20重新供水,因此,能够防止水槽20内的水位变得过低。
优选的是,在水槽20内,在排水口80的周围具有分隔板81。排水口80在水槽20的内侧面在周围具有分隔板81,由此能够优先地排出排水口80的铅垂方向的上部的水,能够调节水的排出。
分隔板81也可以设于排水口80的周围的一部分,但优选设于排水口80的整个周围。通过在排水口80的整周设有分隔板81,更易于调节由排水口80进行的水槽20内的水的排出。
对于从与水槽20的水面垂直的方向观察到的排水口80的形状,可举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其中,排水口80的形状优选为长方形。通过使排水口80的形状为长方形,能够高效地排出线条状树脂12附近的水,通过将温度比排水的水的温度低的水供给到线条状树脂12附近,从而易于均匀地冷却线条状树脂12的表面部和内部。
虽未图示,但优选的是,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具有对从排水口80排出的水进行冷却的换热器,并使水循环。通过如此构成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能够通过再利用排出的水来减少在网状结构体60的制造中废弃的水的量,能够保护水资源。
输送装置30的上端部优选处于比水槽20的水面靠上方的位置。通过如此配置输送装置30,在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与水槽20内的水接触的之际,能够妨碍线条状树脂12在水面上自由地移动,能够防止网状结构体60的厚度变得过大。
优选的是,输送装置30具有传送带33和驱动辊34。对于传送带33,可列举通过将橡胶制或树脂制的平带、金属制的引线连续地编入或织入而形成为网格状的网式传送带、或在输送机链条上连续地安装有金属制的板的板式传送带。
其中,从把持性能良好且通水性能优异的方面考虑,传送带33优选为网式传送带。即,输送装置30优选是具有网格状带和驱动辊34的网式输送机输送装置。通过如此构成输送装置30,从而水能够通过输送装置30,因此,输送装置30不易妨碍由排水口80引起的水槽20内的水的排出、与水的排出相伴随的水的移动,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
传送带33优选为环状。通过将传送带33构成为环状,从而通过驱动辊34的旋转而使环状的传送带33不中断地转动,能够使输送装置30连续地工作。其结果,能够高效地进行网状结构体60的输送。
驱动辊34为多个,优选分别设于环状的传送带33的内部中的上部和下部。也就是说,优选在传送带33的内部中的上部设有上部驱动辊34a,在传送带33的内部中的下部设有下部驱动辊34b。通过如此构成驱动辊34,从而传送带33不易产生挠曲,能够防止以下情况:在驱动辊34的旋转下,传送带33空转而引起输送装置30的动作不良。
优选的是,输送装置30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31和第2输送装置32构成,在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存在网状结构体60。通过如此构成输送装置30,能够利用第1输送装置31和第2输送装置32在夹着网状结构体60的状态下输送网状结构体60,因此,能够制成表面整齐且厚度一定的网状结构体60。
第1输送装置31的下部驱动辊34b与第2输送装置32的下部驱动辊34b之间的距离优选小于第1输送装置31的上部驱动辊34a与第2输送装置32的上部驱动辊34a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优选的是,下部的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的距离小于上部的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的距离,且随着朝向下部去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的距离变窄。通过如此构成输送装置30,能够在输送装置30的下部夹持网状结构体60。其结果,容易将网状结构体60引入水槽20内,易于进行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
优选的是,如图1所示,输送装置30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31和第2输送装置32构成,排水口40设置在包含交点P2的位置,该交点P2是从第1输送装置31与第2输送装置32之间的中点P1引至水槽20的底部的垂线L1同水槽20的底部相交的点。从喷嘴10的喷出孔11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与水槽20的水相接触的水面附近的水成为最高温度,另外,被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和水接触的水面的铅垂方向下方的水的温度也有变高的倾向。因此,通过将排水口40设于这样的位置,能够优先地排出成为高温的、被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和水接触的水面附近和该部分的铅垂方向下方的水,能够高效地冷却线条状树脂12和网状结构体60。
优选的是,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具有牵引网状结构体60而将其从水槽20提起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通过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具有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能够在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后从水槽20自动地提起网状结构体60,并将其转移至网状结构体60的干燥工序,因此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生产率。
还优选的是,如图2所示,在水槽20的一侧具有牵引网状结构体60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输送装置30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31和第2输送装置32构成,第1输送装置31配置于比第2输送装置32靠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的位置,排水口80设于比第1输送装置31靠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的位置。排水口80设于比第1输送装置31靠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的位置是指,排水口80的同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相反的那侧的端部配置于比第1输送装置31的同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相反的那侧的端部靠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的位置。网状结构体60被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牵引,存在如下倾向,冷却网状结构体60而温度升高了的水也随着网状结构体60而向水槽20的存在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的一侧移动。因此,通过将排水口80设于这样的位置,能够高效地排出水槽20内的温度升高了的水,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
另外,还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在水槽20的一侧具有牵引线条状树脂12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输送装置30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31和第2输送装置32构成,第1输送装置31配置于比第2输送装置32靠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的位置,排水口80设于比第2输送装置32靠同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相反的那侧的位置。排水口80设于比第2输送装置32靠同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相反的那侧的位置是指,排水口80的靠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的端部配置于比第2输送装置32的靠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的端部靠同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50侧相反的那侧的位置。根据线条状树脂12的材质、线径、密度等,有时会造成由自排水口80排出水引起的水的流动使网状结构体60变形或破损等不良影响。因此,通过将排水口80设于这样的位置,从而减轻对网状结构体60造成的影响,并且将水槽20内的温度升高了的水排出,能够高效地进行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
排水口80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若排水口80的数量为1个,则能够优先地排出设有排水口80的部分的铅垂方向的上方的水。另外,若排水口80的数量为多个,则能够在水槽20内的多个部分处排出水,在水槽20的容量较少等的水槽20的水的温度容易变高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更换水槽20内的高温的水和重新供给的低温的水。
在图4~图6中,将纸面的表侧称作近前侧,将纸面的背侧称作进深侧,从排水口80的近前侧端部起到进深侧端部为止的长度优选大于从输送装置30的近前侧端部起到进深侧端部为止的长度。通过如此设定排水口80的大小,能够充分地排出水槽20内的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成为高温的水,从而防止水槽20内整体的水温上升,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
在图4~图6中,将配置有第1输送装置31的那侧称作一侧,将配置有第2输送装置32的那侧的相反侧称作另一侧,从排水口80的一侧端部起到另一侧端部为止的长度优选大于从第1输送装置31起到第2输送装置32为止的长度。通过网状结构体60与输送装置30相接触,从而与网状结构体60接触的输送装置30的一部分的温度上升,该输送装置30的一部分附近的水的温度也上升。也就是说,网状结构体60的热经由输送装置30移动至不与网状结构体60直接接触的水。通过如此设定排水口40的大小,不仅能够排出水槽20内的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水,还能够排出与网状结构体60接触而温度升高了的输送装置30的一部分附近的水。因此,防止水槽20内整体的水温升高,能够高效地进行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
优选的是,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具有对来自排水口80的排水量进行调节的排水量调节部件82。通过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具有排水量调节部件82,能够使从排水口80排出的水的量和供给至水槽20的水的量取得平衡。具体而言,例如,在从排水口80排出的水的量比供给至水槽20的水的量过多的情况下,利用排水量调节部件82来减少排水量,防止水槽20的水位变得过低。另外,例如,在从排水口80排出的水的量比供给至水槽20的水的量过少的情况下,利用排水量调节部件82来增加排水量,防止水从水槽20溢出。作为排水量调节部件82,例如,能够使用阀、滑动式开闭盖、泵等。
优选的是,当从喷嘴10挤出的树脂的量增加时,排水量调节部件82使来自排水口80的排水量增加。也就是说,优选的是,排水量调节部件82所调节的来自排水口80的排水量(m3/min)和来自喷嘴10的树脂的挤出量(g/min)联动。例如,若为了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回弹性而增加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量,则水槽20的水面附近的温度容易变得更高,因此,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的效率变差。另外,当增加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量时,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难以被冷却,容易在网状结构体60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冷却不均。因此,通过随着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增加而增加来自排水口80的排水量,从而从水槽20迅速地排出成为高温的水,防止水槽20整体的水温上升,由此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能够防止冷却不均。
更优选的是,排水量调节部件82所调节的来自排水口80的排水量(m3/min)与来自喷嘴10的树脂的挤出量(g/min)成比例。通过使来自排水口80的排水量和来自喷嘴10的树脂的挤出量处于这样的关系,能够进一步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的效率,不易引起冷却不均。
还优选的是,当输送装置30的速度变大时,排水量调节部件82使从排水口80的排水量增加。也就是说,优选的是,排水量调节部件82所调节的来自排水口80的排水量(m3/min)和基于输送装置30的网状结构体60的输送速度联动。若为了降低网状结构体60的硬度而以降低网状结构体60的密度等为目的来加快输送装置30的速度,则在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冷却不充分的情况下转移到下一工序。若在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冷却不充分的状态下转移到下一工序,则有可能成为网状结构体60的内部的反复压缩残余应变较大且反复压缩后的硬度保持率较小的、耐久性较差的网状结构体60。因此,通过随着输送装置30的速度加快而增加来自排水口80的排水量,从而迅速地从水槽20排出水槽20内的成为高温的水,能够防止水槽20内整体的水温升高,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不仅能够充分冷却网状结构体60的表面部,还能够充分冷却内部。
更优选的是,排水量调节部件82所调节的来自排水口80的排水量(m3/min)与输送装置30的速度(m/min)成比例。通过使来自排水口80的排水量和输送装置30的速度处于这样的关系,能够进一步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冷却效率,能够防止冷却不均的产生。
另外,更优选的是,当从喷嘴10挤出的树脂的量增加时,排水量调节部件82所调节的来自排水口80的排水量增加,且当输送装置30的速度变大时,排水量调节部件82所调节的来自排水口80的排水量增加。也就是说,更优选的是,来自排水口80的排水量(m3/min)与来自喷嘴10的树脂的挤出量(g/min)和输送装置30的速度(m/min)这两者成比例。通过如此设定来自排水口80的排水量(m3/min),例如,即使出于提高网状结构体60的生产率等的目的而增加从喷嘴10挤出的线条状树脂12的量并加快输送装置30的速度,也能够通过增大水槽20内的成为高温的水的排出速度来防止水槽20内整体的水温上升。因此,能够充分地冷却网状结构体60,能够不易引起网状结构体60的厚度方向的冷却不均。
除了设于水槽20的底部的排水口80之外,还可以具有排水部件。作为排水口80的其他排水部件,虽未图示,但可举出从设于水槽20的上部的配管等排出水的、所谓的溢流件等。
本发明的第3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第3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来挤出的步骤;利用输送部件在水槽内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的步骤;从设于水槽的底部的排水口排出水槽内的水的步骤;以及向水槽供给温度比从排水口排出的水的温度低的水的步骤。
对成为网状结构体的材料的热塑性树脂进行加热而使其熔融,以成为线条的方式挤出树脂。为了使树脂成为线条,只要从具有喷出孔的喷嘴等挤出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等即可。
将挤出的线条状树脂收纳于贮存有水的水槽内。线条状树脂通过着落于水槽内的水面并弯折而形成无规环。该无规环与相邻的无规环相互以熔融状态接触,由此形成在三维方向上无规环彼此接合的结构体,同时,该结构被水冷却而得到固定,此时,形成网状结构体。
利用输送部件在水槽内输送网状结构体。优选的是,输送部件从水槽内的水面朝向下方输送网状结构体。通过如此利用输送部件输送网状结构体,从而被挤出的线条状树脂连续地形成为片状的网状结构体,能够制造作为寝具的弹性垫材料、座位的弹性垫材料而言大小合适的网状结构体。作为输送部件,例如,能够使用上述输送机等输送装置。
从设于水槽的底部的排水口排出水槽内的水。通过将因挤出的线条状树脂而水温上升了的水槽内的水从排水口排出,从而防止水槽内整体的水温上升而降低网状结构体的冷却效率。
向水槽供给温度比从排水口排出的水的温度低的水。通过向水槽内供给低温的水,从而使水槽内整体的水温降低。由此,网状结构体被高效地冷却,不仅能够充分冷却网状结构体的表面部,还能够充分冷却内部,不易产生冷却不均,能够制造具有较高的耐久性的网状结构体。
优选的是,利用换热器来冷却从排水口排出的水,再向水槽供给而使其循环。通过使从排水口排出的水的温度降低,使排出后的水循环并再利用,能够减少在网状结构体的制造中废弃的水的量,能够保护水资源。
通过从水槽提起冷却后的网状结构体并使其干燥,能够制造网状结构体。优选的是,在网状结构体的干燥前后,进行在比线条状树脂的材料所使用的树脂的熔点低的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的、所谓的假结晶化处理。通过对线条状树脂进行假结晶化处理,能够提高网状结构体的耐久性。能够认为,通过假结晶化处理,利用加热使树脂的硬链段再排列而形成准稳定中间相,形成假结晶化那样的交联点,提高了网状结构体的耐热性、耐流挂性等耐久性。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的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第3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包括:喷嘴,其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挤出的喷出孔;水槽,其配置于喷嘴的下方;输送装置,其设于水槽,用于输送具有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以及排水口,其设于水槽的底部。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从设于水槽的底部的排水口将水槽内的网状结构体附近的、特别是网状结构体的内部的成为高温的水排出,能够防止水槽内整体的水温上升。其结果,易于均匀地冷却网状结构体的表面部和内部,能够制造一种网状结构体,该网状结构体不易在网状结构体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冷却不均,且具有充分的耐久性。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3月2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第2018-063111号、日本特许申请第2018-063112号和日本特许申请第2018-063113号的优先权。2018年3月2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第2018-063111号、日本特许申请第2018-063112号和日本特许申请第2018-063113号的说明书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援用于本申请。
附图标记说明
1、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10、喷嘴;11、喷出孔;12、线条状树脂;20、水槽;30、输送装置;31、第1输送装置;32、第2输送装置;33、传送带;34、驱动辊;34a、上部驱动辊;34b、下部驱动辊;40、气体放出装置;41、第1气体放出装置;42、第2气体放出装置;43、气体放出孔;50、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60、网状结构体;70、放水装置;71、第1放水装置;72、第2放水装置;73、放水孔;80、排水口;81、分隔板;82、排水量调节部件;P1、第1输送装置与第2输送装置之间的中点;L1、从中点P1引至水槽的底部的垂线;P2、L1与水槽的底部之间的交点;p1、包含中点P1的铅垂平面;D1、放水孔与水槽的水面之间的距离。

Claims (37)

1.一种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该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包括:
喷嘴,其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挤出的喷出孔;
水槽,其配置于所述喷嘴的下方;
输送装置,其设于所述水槽,用于输送具有所述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以及
气体放出装置,其设于所述水槽,用于放出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气体放出装置设于比所述输送装置靠下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气体放出装置具有放出气体的放出孔,
所述放出孔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水槽的水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
在所述第1输送装置与所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存在所述网状结构体,
所述气体放出装置具有放出气体的放出孔,
所述放出孔的法线方向朝向处于所述输送装置之间的网状结构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当从所述喷嘴挤出的树脂的量增加时,所述气体放出装置放出的气体的量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当所述输送装置的速度变大时,所述气体放出装置放出的气体的量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装置具有网格状带和驱动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水槽的一侧具有牵引所述网状结构体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
所述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
所述气体放出装置配置于比包含所述第1输送装置与所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的中点的铅垂平面靠所述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气体放出装置至少由第1气体放出装置和第2气体放出装置构成,
所述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
所述第1气体放出装置设于所述第1输送装置的铅垂方向的下方,
所述第2气体放出装置设于所述第2输送装置的铅垂方向的下方。
10.一种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来挤出的步骤;
利用输送部件在水槽内输送具有所述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的步骤;以及
利用气体放出装置在所述水槽内的水中放出气体的步骤。
11.一种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该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包括:
喷嘴,其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挤出的喷出孔;
水槽,其配置于所述喷嘴的下方;
输送装置,其设于所述水槽,用于输送具有所述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以及
放水装置,其设于所述水槽,用于向预定方向放出水,
所述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
在所述第1输送装置与所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存在所述网状结构体,
处于所述输送装置之间的网状结构体未存在于所述放水装置的水的放出方向的延长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放水装置的水的放出方向朝向所述水槽的水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放水装置的水的放出方向比铅垂方向偏向处于所述输送装置之间的网状结构体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放水装置具有放出水的放出孔,
所述放出孔配置于比所述水槽的水面靠下方0.1mm以上且400mm以下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放水装置配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内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装置具有网格状带和驱动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辊至少由上部驱动辊和下部驱动辊构成,
所述上部驱动辊配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内部的上方,所述下部驱动辊配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内部的下方,
所述放水装置放出的水的方向是朝向所述上部驱动辊去的方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当从所述喷嘴挤出的树脂的量增加时,所述放水装置放出的水的量增加。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当所述输送装置的速度变大时,所述放水装置放出的水的量增加。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放水装置放出的水的方向与从所述喷嘴挤出的树脂的量联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放水装置放出的水的方向与所述输送装置的速度联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放水装置具有放出水的放出孔,
所述放出孔的距所述水槽的水面的位置与从所述喷嘴挤出的树脂的量联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放水装置具有放出水的放出孔,
所述放出孔的距所述水槽的水面的位置与所述输送装置的速度联动。
24.一种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有:
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来挤出的步骤;
利用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在水槽内输送具有所述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的步骤;以及
利用放水装置向朝向处于所述第1输送装置与所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的网状结构体去的方向以外的方向放出水的步骤。
25.一种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该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包括:
喷嘴,其具有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挤出的喷出孔;
水槽,其配置于所述喷嘴的下方;
输送装置,其设于所述水槽,用于输送具有所述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以及
排水口,其设于所述水槽的底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水槽内,在所述排水口的周围具有分隔板。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者26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该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具有对从所述排水口排出的水进行冷却的换热器,并使所述水循环。
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装置具有网格状带和驱动辊。
29.根据权利要求2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
所述排水口设置在包含交点的位置,该交点是从所述第1输送装置与所述第2输送装置之间的中点引至所述水槽的底部的垂线同所述水槽的底部相交的点。
30.根据权利要求2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水槽的一侧具有牵引所述网状结构体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
所述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
所述第1输送装置配置于比所述第2输送装置靠所述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侧的位置,
所述排水口设于比所述第1输送装置靠所述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侧的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2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水槽的一侧具有牵引所述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
所述输送装置至少由第1输送装置和第2输送装置构成,
所述第1输送装置配置于比所述第2输送装置靠所述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侧的位置,
所述排水口设于比所述第2输送装置靠与所述网状结构体牵引装置侧相反的那侧的位置。
32.根据权利要求25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从与所述水槽的水面垂直的方向观察到的所述排水口的形状是长方形。
33.根据权利要求25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该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具有对来自所述排水口的排水量进行调节的排水量调节部件。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当从所述喷嘴挤出的树脂的量增加时,所述排水量调节部件使来自所述排水口的排水量增加。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者34所述的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其中,
当所述输送装置的速度变大时,所述排水量调节部件使来自所述排水口的排水量增加。
36.一种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有:
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为线条来挤出的步骤;
利用输送部件在水槽内输送具有所述线条状树脂的网状结构体的步骤;
从设于所述水槽的底部的排水口排出所述水槽内的水的步骤;以及
向所述水槽供给温度比从所述排水口排出的水的温度低的水的步骤。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利用换热器来冷却从所述排水口排出的水,并向所述水槽供给而使其循环。
CN201980022277.5A 2018-03-28 2019-03-07 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和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9894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5766.7A CN115627592A (zh) 2018-03-28 2019-03-07 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和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3113A JP7077715B2 (ja) 2018-03-28 2018-03-28 網状構造体製造装置及び網状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2018063111A JP7077713B2 (ja) 2018-03-28 2018-03-28 網状構造体製造装置及び網状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2018-063112 2018-03-28
JP2018-063113 2018-03-28
JP2018-063111 2018-03-28
JP2018063112A JP7077714B2 (ja) 2018-03-28 2018-03-28 網状構造体製造装置及び網状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PCT/JP2019/009102 WO2019188090A1 (ja) 2018-03-28 2019-03-07 網状構造体製造装置及び網状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5766.7A Division CN115627592A (zh) 2018-03-28 2019-03-07 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和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9430A true CN111989430A (zh) 2020-11-24
CN111989430B CN111989430B (zh) 2023-03-03

Family

ID=6805987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2277.5A Active CN111989430B (zh) 2018-03-28 2019-03-07 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和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CN202211245766.7A Pending CN115627592A (zh) 2018-03-28 2019-03-07 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和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5766.7A Pending CN115627592A (zh) 2018-03-28 2019-03-07 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和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6941B2 (zh)
EP (1) EP3779017B1 (zh)
CN (2) CN111989430B (zh)
TW (1) TWI815871B (zh)
WO (1) WO20191880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2085A (zh) * 2020-05-07 2021-11-09 新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密度的纤维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7457A (ja) * 1984-10-11 1986-05-15 森村興産株式会社 立体網状集合体の製造方法
JPH05106153A (ja) * 1991-10-17 1993-04-27 Kansai Kako Kk 合成樹脂製立体網状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H05311561A (ja) * 1992-04-28 1993-11-22 Risuron:Kk フィラメントループ集合体からなるマットの製造方法
JPH07138864A (ja) * 1993-11-11 1995-05-30 Towa:Kk マ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492952A (zh) * 2000-12-22 2004-04-28 ¡ 制造基本连续不断的细丝的方法和装置
JP2004218116A (ja) * 2003-01-10 2004-08-05 Ain Kk Sogo Kenkyusho 網状構造体ループ形成装置、網状構造体製造装置、網状構造体製造方法及び網状構造体
CN103328711A (zh) * 2011-05-18 2013-09-25 喜恩吉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网状结构,立体网状结构的制造方法及立体网状结构的制造装置
JP2015155588A (ja) * 2014-01-14 2015-08-27 株式会社シーエンジ 立体網状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立体網状構造体の製造装置
US20160174725A1 (en) * 2014-02-23 2016-06-23 C-Eng Co., Ltd. Core material for cushion, and cushion
JP2017110310A (ja) * 2015-12-16 2017-06-22 株式会社エコ・ワールド 編成樹脂の製造装置
CN107532357A (zh) * 2016-01-08 2018-01-02 爱维福股份有限公司 长丝三维结合体制造装置及长丝三维结合体的制造方法
JP2018028161A (ja) * 2016-08-18 2018-02-22 株式会社エアウィーヴ フィラメント3次元結合体製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1664A (ja) * 1981-11-09 1983-05-1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嵩高網状体の製造方法
US5314737A (en) * 1991-09-30 1994-05-24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Area thinned thin sheet materials
US10328618B2 (en) * 2000-03-15 2019-06-25 C-Eng Co., Ltd. Three dimensional netted structure
KR101571926B1 (ko) 2013-06-25 2015-12-07 김미애 평면거울들을 이용하여 균일하게 집광된 광빔 및 직접 접촉에 의한 냉각법을 이용한 태양광발전 장치 및 방법
WO2015061877A1 (pt) * 2013-10-29 2015-05-07 Braskem S.A. Sistema e método de dosagem de uma mistura de polímero com um primeiro solvente, dispositivo, sistema e método de extração de solvente de pelo menos um fio polimérico, sistema e método de pré-recuperação mecânica de pelo menos um líquido em pelo menos um fio polimérico, e sistema e método contínuos para a produção de pelo menos um fio polimérico
US10988861B2 (en) * 2015-08-27 2021-04-27 Refenhaeuser Gmbh & Co. Kg Maschinenfabrik Apparatus for making a spunbond web from filaments
EP3508636B1 (en) * 2016-08-31 2024-05-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production device
JP6724704B2 (ja) 2016-10-10 2020-07-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圧電センサユニット及び圧電センサ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燃焼圧センサ
JP2018063111A (ja) 2017-12-20 2018-04-19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貯蔵庫用カメラ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貯蔵庫
CN111155183B (zh) * 2019-12-31 2021-08-31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素纤维连续制备方法
BR112022024283A2 (pt) * 2020-06-02 2023-01-31 Biologiq Inc Materiais não tecidos e fibras, incluindo materiais poliméricos à base de amido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7457A (ja) * 1984-10-11 1986-05-15 森村興産株式会社 立体網状集合体の製造方法
JPH05106153A (ja) * 1991-10-17 1993-04-27 Kansai Kako Kk 合成樹脂製立体網状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H05311561A (ja) * 1992-04-28 1993-11-22 Risuron:Kk フィラメントループ集合体からなるマットの製造方法
JPH07138864A (ja) * 1993-11-11 1995-05-30 Towa:Kk マ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492952A (zh) * 2000-12-22 2004-04-28 ¡ 制造基本连续不断的细丝的方法和装置
JP2004218116A (ja) * 2003-01-10 2004-08-05 Ain Kk Sogo Kenkyusho 網状構造体ループ形成装置、網状構造体製造装置、網状構造体製造方法及び網状構造体
CN103328711A (zh) * 2011-05-18 2013-09-25 喜恩吉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网状结构,立体网状结构的制造方法及立体网状结构的制造装置
JP2015155588A (ja) * 2014-01-14 2015-08-27 株式会社シーエンジ 立体網状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立体網状構造体の製造装置
US20160174725A1 (en) * 2014-02-23 2016-06-23 C-Eng Co., Ltd. Core material for cushion, and cushion
JP2017110310A (ja) * 2015-12-16 2017-06-22 株式会社エコ・ワールド 編成樹脂の製造装置
CN107532357A (zh) * 2016-01-08 2018-01-02 爱维福股份有限公司 长丝三维结合体制造装置及长丝三维结合体的制造方法
JP2018028161A (ja) * 2016-08-18 2018-02-22 株式会社エアウィーヴ フィラメント3次元結合体製造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2085A (zh) * 2020-05-07 2021-11-09 新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密度的纤维结构体的制造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15607A1 (en) 2021-04-22
TW201942436A (zh) 2019-11-01
EP3779017A4 (en) 2021-12-29
US11926941B2 (en) 2024-03-12
TWI815871B (zh) 2023-09-21
EP3779017A1 (en) 2021-02-17
CN111989430B (zh) 2023-03-03
EP3779017B1 (en) 2024-04-24
CN115627592A (zh) 2023-01-20
WO2019188090A1 (ja) 2019-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89430B (zh) 网状结构体制造装置和网状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TWI507578B (zh) 碳纖維束製造用碳化爐及碳纖維束的製造方法
KR0125284B1 (ko) 노즐에서 압출되는 용융 스트랜드를 냉각하여 펠릿을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5802849B2 (ja) 立体網状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立体網状構造体の製造装置
JP2005193494A (ja) 押出機用ダイインサート
US5464491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mat comprising filament loop aggregate
JPWO2004035492A1 (ja) 曲げ強化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7077713B2 (ja) 網状構造体製造装置及び網状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5739691B2 (ja) ゴム部材の冷却装置
JP7077714B2 (ja) 網状構造体製造装置及び網状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2019173219A (ja) 網状構造体製造装置及び網状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4386599B2 (ja) ベルト方式による合成樹脂中空体シート成形システム
KR101979506B1 (ko) 우레탄폼 보드 제조장치
JP2010125699A (ja) 排気溝形成方法、及び排気溝形成装置
EP0358914B1 (en) Continuous process and plant for manufacturing products of foam, comprising recesses, as mattresses, cushions and the like
JP6644161B2 (ja) フィラメント3次元結合体
JP4769846B2 (ja) 餃子の帯皮の送り装置
US10947652B2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non-woven fabric
JP3482502B2 (ja) ゴム押出成形物の加硫方法
KR102498347B1 (ko) 냉각 효율이 향상된 다공형 원사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KR101269525B1 (ko) 실리콘 입체 무늬를 가지는 광폭원단 제조장치
KR100780082B1 (ko) 매트 제조장치 및 그 물건
KR102498346B1 (ko) 다공형 원사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KR20120077392A (ko) 트레드 압출물 이송 장치
KR20180079948A (ko) 엣지변형방지 합성수지 수도관 및 그 수도관의 압출 성형 제조장치와 엣지변형방지 합성수지 수도관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7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Dongyang Textile MC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YOBO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