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6452A - 空调换气装置及空调换气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换气装置及空调换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6452A
CN111886452A CN201980020937.6A CN201980020937A CN111886452A CN 111886452 A CN111886452 A CN 111886452A CN 201980020937 A CN201980020937 A CN 201980020937A CN 111886452 A CN111886452 A CN 111886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outdoor heat
indoor
out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09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泉贤
上田智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886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645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from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8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air supply means, e.g. fan casings, internal dampers or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Abstract

在对配置室外热交换器(20)的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进行划定的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2)形成有分别与外部空间(RB)相通的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及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2b)和与被空调室(RA)相通的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室外鼓风机(50)在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形成如下气流,该气流是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吸入外部空间(RB)的空气即外部空气,并且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吸入被空调室(RA)的室内空气,使被吸入的外部空气及室内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而从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2b)向外部空间(RB)排出的气流。

Description

空调换气装置及空调换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换气装置及空调换气方法。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具有对被空调室进行换气的功能和使用制冷循环对被空调室进行空气调节的功能的空调换气装置。在被空调室的换气中,利用室外鼓风机。即,室外鼓风机兼具对构成制冷循环的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进行促进的作用和将被空调室的空气向被空调室的外部排出的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97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空调换气装置不具有与被空调室的换气并行地对被空调室进行空气调节的功能。然而,对被空调室进行换气有时会使被空调室的温度环境恶化。因此,希望有一边对被空调室进行换气,一边对被空调室进行空气调节的功能。
另外,为了利用上述空调换气装置对被空调室进行换气,需要从构成分别在构成制冷循环的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中通过的气流的风路的状态向构成将被空调室的空气向外部排气的气流的风路的状态切换。为了实现该切换,上述空调换气装置需要复杂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复杂的结构就能并行地进行被空调室的空气调节和被空调室的换气的空调换气装置及空调换气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的空调换气装置中,室内热交换器及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一方作为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另一方作为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协作设备组与室内热交换器及室外热交换器一起构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
室内热交换器配置于通过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划定的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在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形成有分别与各个空调的对象即被空调室相通的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及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使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与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连通。
室内鼓风机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室内鼓风机在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形成如下气流,该气流是从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吸入被空调室的空气即室内空气,被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而从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向被空调室排出的气流。
室外热交换器配置于通过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划定的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在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形成有分别与外部空间相通的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及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和与被空调室相通的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所述外部空间与被空调室相隔离。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使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及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与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连通。
室外鼓风机配置于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室外鼓风机在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形成如下气流,该气流是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吸入外部空间的空气即外部空气,并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吸入被空调室的室内空气,被吸入的外部空气及室内空气中的至少外部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且外部空气及室内空气从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向外部空间排出的气流。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与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而调整室内空气的温度并行地,进行室内空气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向外部空间的排出。因此,能并行地进行被空调室的空气调节和被空调室的换气。
另外,由于被空调室的换气是通过在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形成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而实现的,因此不需要复杂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换气装置的制冷运转状态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换气装置的制热运转状态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调换气装置的制冷运转状态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空调换气装置的制冷运转状态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空调换气装置的制冷运转状态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空调换气装置的制冷运转状态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空调换气装置的制冷运转状态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空调换气装置的制冷运转状态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空调换气装置的制冷运转状态的结构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1-8的空调换气装置。图中,对于同一或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换气装置100具备对作为空气调节的对象的被空调室RA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设备80。空调设备80具有:一方作为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另一方作为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10及室外热交换器20;与室内热交换器10及室外热交换器20一起构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的协作设备组30。
协作设备组30包括: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31;使制冷剂膨胀的膨胀器32;以及构成将上述的室内热交换器10、室外热交换器20、压缩机31及膨胀器32连接的闭回路,并在内部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配管33。需要说明的是,膨胀器32由毛细管(capillarytube)构成。
另外,协作设备组30也包括对空调设备80构成的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的四通阀34。通过利用四通阀34切换制冷剂的流动,能够进行空调设备80对被空调室RA进行制冷的制冷运转状态与空调设备80对被空调室RA进行制热的制热运转状态的切换。图1例示出制冷运转状态的空调设备80。
另外,空调设备80具有:促进被空调室RA的空气即室内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10之间的热交换的室内鼓风机40;以及促进通过建筑物的墙壁WL而与被空调室RA隔离的外部空间RB的空气即外部空气与室外热交换器20之间的热交换的室外鼓风机50。
另外,空调设备80具有电源电路60和控制装置70,电源电路60向压缩机31、室内鼓风机40及室外鼓风机50供给电力,控制装置70进行从电源电路60向压缩机31、室内鼓风机40及室外鼓风机50分别供给的电力的控制以及四通阀34的切换控制。电源电路60及控制装置70分别安装于电路基板。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换气装置100具备将以上说明的空调设备80收容的框体90。框体90具有:划定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0及室内鼓风机40的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1的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1;以及划定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20及室外鼓风机50的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的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2。
在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1形成有分别与被空调室RA相通的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及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1使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与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连通。室内鼓风机40在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1形成从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至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的室内空气的气流。
在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2形成有分别与外部空间RB相通的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及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2b。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经由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与外部空间RB相通,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2b经由排气用通道D2与外部空间RB相通。
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2也形成有与被空调室RA相通的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面向被空调室RA的内部。
具体而言,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开设于框体90的与被空调室RA的内部面对的多个外表面中的、沿着与开设有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的外表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外表面。
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使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及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与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2b连通。室外鼓风机50在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形成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至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2b的外部空气的气流。
通过形成该外部空气的气流的室外鼓风机50的动作,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的内部中的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面对的区域的气压比被空调室RA的气压降低。因此,被空调室RA的室内空气被自动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吸入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与外部空气一起从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2b向外部空间RB排气。
需要说明的是,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在通过室外鼓风机50形成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上,配置在比室外热交换器20靠上游的位置。因此,室内空气与外部空气一起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从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2b向外部空间RB排气。
另外,框体90具有机械收容部划定构件93和电路基板收容部划定构件94,机械收容部划定构件93划定将压缩机31、膨胀器32、制冷剂配管33及四通阀34收容的机械收容部S3,电路基板收容部划定构件94划定将电源电路60及控制装置70收容的电路基板收容部S4。
机械收容部S3及电路基板收容部S4在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1与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之间构成。即,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1与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2通过机械收容部划定构件93及电路基板收容部划定构件94隔离。
以下,说明对被空调室RA进行制冷时的空调换气装置100的动作。
在对被空调室RA进行制冷的情况下,由压缩机31压缩的制冷剂向作为冷凝器的室外热交换器20供给。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进行了冷凝的制冷剂在由膨胀器32膨胀之后,通过作为蒸发器的室内热交换器10蒸发而再次返回压缩机31。通过这样构成制冷循环,成为室内热交换器10被冷却,室外热交换器20发热的状态。
并且,在构成有制冷循环的状态下,室内鼓风机40在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1形成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的室内空气的气流。具体而言,在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1中形成如下气流:从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吸入室内空气,被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而从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向被空调室RA排出。
由此,室内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10进行热交换,从而室内空气被室内热交换器10冷却。即,实现被空调室RA的制冷。
另一方面,在构成有上述制冷循环的状态下,室外鼓风机50在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形成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的外部空气及室内空气的气流。具体而言,在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中形成如下气流: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吸入外部空气,并且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吸入被空调室RA的室内空气,被吸入的外部空气及室内空气双方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而从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2b向外部空间RB排出。
这样,通过外部空气及室内空气与室外热交换器20进行热交换而实现从室外热交换器20的排热。室内空气通过被室内热交换器10吸热而能够比外部空气的温度低。因此,不仅是外部空气而且室内空气也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由此,与仅使外部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的情况相比,能有效地进行排热。
另外,伴随着室内空气从被空调室RA通过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及排气用通道D2向外部空间RB的排气,向被空调室RA新供给室内空气以外的空气。由此,实现被空调室RA的换气。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排出的室内空气的替换,向被空调室RA新供给的空气可以是新鲜的外部空气,也可以是被空调室RA以外的居住空间的空气。
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对被空调室RA进行制热时的空调换气装置100的动作。
如图2所示,在对被空调室RA进行制热的情况下,由压缩机31压缩的制冷剂向作为冷凝器的室内热交换器10供给。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冷凝的制冷剂在由膨胀器32膨胀之后,通过作为蒸发器的室外热交换器20蒸发而再次返回压缩机31。通过这样构成制冷循环,成为室内热交换器10发热,室外热交换器20被冷却的状态。
并且,在构成有制冷循环的状态下,室内鼓风机40在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1形成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的室内空气的气流。由此,室内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10进行热交换,从而室内空气被室内热交换器10加热。即,实现被空调室RA的制热。
另一方面,在构成有上述的制冷循环的状态下,室外鼓风机50在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形成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的外部空气及室内空气的气流。由此,实现被空调室RA的换气,并且室外热交换器20与外部空气及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实现室外热交换器20的从外部空气及室内空气的吸热。
室内空气通过被室内热交换器10加热而能够比外部空气升温。因此,不仅是外部空气而且室内空气也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由此,与仅使外部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的情况相比,能有效地进行吸热。即,能够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回收室内空气的热量。
另外,通过使由室内热交换器10加热的室内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能够抑制在室外热交换器20结霜的情况。关于这一点具体地进行说明。以往,在外部空气的温度低且湿度高时,以外部空气中的水分为起因而在室外热交换器20结霜,室外热交换器20的热交换的效率有时会显著下降。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是外部空气,而且由室内热交换器10加热的室内空气也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因此能够抑制在室外热交换器20结霜的情况。而且,即使假设在室外热交换器20结霜,通过加热后的室内空气也能够使霜融化。因此,即使在外部空气的温度低且湿度高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室外热交换器20的热交换的效率的下降。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与通过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而调整室内空气的温度的情况并行地,进行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向外部空间的室内空气的排出。因此,能并行地进行被空调室RA的空气调节和被空调室RA的换气。
另外,由于被空调室RA的换气是通过在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2形成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而实现的,因此在实现对被空调室RA进行换气的功能时,不需要复杂的结构。
另外,由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配置在比室外热交换器20靠上游的位置,因此不仅是外部空气而且室内空气也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因此,与仅使外部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室外热交换器20的热交换的效率。其结果是,与使室内空气不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而排气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能量的损失。
特别是在室外热交换器2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且室内热交换器1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制热运转状态下,通过被加热的室内空气,能够抑制霜向室外热交换器20的附着。因此,即使在外部空气的相对湿度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维持室外热交换器20的热交换的效率。
另外,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1与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2通过介于两者之间的机械收容部划定构件93及电路基板收容部划定构件94而隔离。其结果是,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配置在比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距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远的位置。即,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在比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远离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的位置,面向被空调室RA的内部。
因此,尽管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1和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2构成共同的框体90的一部分,但是难以产生刚从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排出之后的室内空气未充分地在被空调室RA内循环而被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取入的短路(short circuit)。
需要说明的是,使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开设于框体90的与被空调室RA的内部面对的多个外表面中的、沿着与开设有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的外表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外表面的结构也有助于上述的短路的抑制。
[实施方式2]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1的结构,可以附加对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进行调整的机构。以下,说明其具体例。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换气装置200还具备设置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的风挡201。风挡201具有能够对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流入的室内空气的流入量进行调整的结构。
具体而言,风挡201具有能够使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为全闭或全开并能够调整开度的结构。在此,“开度”是指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的开口面积中的容许室内空气通过的区域的面积的比例。
风挡201由控制装置70控制。控制装置70除了根据指定每单位时间的换气量的意旨的使用者的操作而控制风挡201的开度之外,还在压缩机31刚开始工作之后的期间,进行使风挡201全闭的控制。使风挡201全闭,隔断室内空气向外部空间RB的排出,由此能够快速地提高被空调室RA的舒适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换气装置200具备:检测室内空气的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202;以及检测外部空气的温度的外部温度传感器203。室内温度传感器202配置在面向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的位置,外部温度传感器203配置在面向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的位置。并且,控制装置70也进行基于室内温度传感器202及外部温度传感器203的检测结果的风挡201的控制。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70在室内温度传感器202的检测结果的变化量、具体而言室内温度的差分超过了作为确保舒适性的温度变化的容许值而预先确定的差分阈值的情况下,进行使风挡201的开度减小的控制。由此,室内空气向外部空间RB的排出受到限制,因此能抑制室内温度的急剧变化。
另外,控制装置70在空调设备80对被空调室RA进行制热的状态下,在外部温度传感器203的检测结果低于作为可能生成霜的温度而预先确定的下限阈值的情况下,进行增大风挡201的开度的控制。由此,在室外热交换器20中通过的被加热的室内空气的量增加,因此能够将霜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0的情况防患于未然。其他效果与实施方式1同样。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将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和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配置在不同的位置,但是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也可以兼作为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以下,说明其具体例。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换气装置300在具备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这一方面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是在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形成有贯通孔301这一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
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的一端的开口面向外部空间RB。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的另一端的开口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连接。贯通孔301形成在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的从一端至另一端之间的面向被空调室RA的部分。
因此,在室外鼓风机50工作时,从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的一端开口吸入外部空气,并从贯通孔301吸入室内空气。其结果是,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导入外部空气及室内空气。因此,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兼作为图1所示的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形成有取入室内空气的贯通孔301,因此容易将贯通孔301配置在比图1所示的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距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远的位置。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更难发生从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的室内空气的短路。
另外,由于贯通孔301可以配置在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的从一端至另一端之间的面向被空调室RA的任意的位置,因此配置贯通孔301的位置的设计的自由度高。其他效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4]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3的结构,可以附加对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进行调整的机构。以下,说明其具体例。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换气装置400还具备在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的贯通孔301设置的风挡401。通过风挡401,能够对从贯通孔301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进行调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温度传感器203配置在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的一端的开口的周围。基于室内温度传感器202及外部温度传感器203的检测结果的控制装置70的动作与实施方式2相同。其他效果与实施方式3相同。
[实施方式5]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连接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在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2b连接排气用通道D2,但是在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及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2b面向外部空间RB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及排气用通道D2。以下,说明其具体例。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90以贯穿建筑物的墙壁WL的状态进行设置,所述墙壁WL划分被空调室RA与外部空间RB。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1设置于被空调空间RA,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及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面向被空调空间RA这一方面与实施方式1相同。
另一方面,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2配置于外部空间RB这一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及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2b面向外部空间RB。因此,不需要图1所示的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及排气用通道D2。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换气装置500为了将室内空气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取入而具备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3。
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3的一端的开口面向被空调室RA的内部。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3的另一端的开口连接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3从被空调室RA向隔着墙壁WL的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引导室内空气,由此实现被空调室RA的换气。
另外,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3的一端的开口在比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远离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的位置处,面向被空调室RA的内部。由此,抑制从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的室内空气的短路。其他效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6]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5的结构,可以附加对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进行调整的机构。以下,说明其具体例。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换气装置600还具备在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3的一端的开口设置的风挡(damper)601。通过风挡601,能够对从被空调室RA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吸入的室内空气的量进行调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温度传感器203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2的外表面中的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的周围。基于室内温度传感器202及外部温度传感器203的检测结果的控制装置70的动作与实施方式2相同。其他效果与实施方式5相同。
[实施方式7]
在上述实施方式5及6中,如图6及图7所示,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3配置在框体90的外部,但也可以将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3配置在框体90的内部。以下,说明其具体例。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换气装置700中,从被空调室RA经由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引导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4配置在框体90的内部。
在框体90的内部,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4通过面向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1及机械收容部S3的部分,从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的位置延伸至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的位置。
即,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4的一端的开口在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的位置面向被空调室RA的内部,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4的另一端的开口连接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
根据本实施方式,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兼具作为为了空气调节而取入室内空气的部分的作用和作为为了换气而取入室内空气的部分的作用。因此,通过简化空调换气装置700的向被空调室RA露出的部分的外观而能够提高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被空调室RA的换气时,为了抑制被空调室RA内的尘埃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的内表面、室外热交换器20及室外鼓风机50,优选对室内空气实施除去尘埃的过滤之后,将该室内空气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取入。
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的过滤器能够兼具从向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1流入的室内空气中除去尘埃的作用和从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流入的室内空气中除去尘埃的作用。因此,具有一个过滤器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优点。
[实施方式8]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1-7的结构,可以附加对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吸入的外部空气的量进行调整的机构。以下,说明其具体例。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换气装置800还具备设置于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a的风挡801。通过风挡801,能够对从外部空间RB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吸入的外部空气的量进行调整。
在进行被空调室RA的制热时,在基于外部温度传感器203的检测结果而判定为室外热交换器20可能附着有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70进行使风挡801的开度减小的控制。由此,向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流入的室内空气及外部空气中的室内空气的比例自然提高,能抑制霜向室外热交换器20的附着。
另外,对于空调设备80,控制装置70也进行下述控制,即不进行被空调室RA的空气调节而只进行被空调室RA的换气的控制。列举被空调室RA为浴室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使用者一边对浴室即被空调室RA进行空气调节一边使用了该浴室之后,在使用者从浴室即被空调室RA退出的时间点,控制装置70以使用者的操作为契机,在使室外鼓风机50保持工作的状态下,使压缩机31及室内鼓风机40停止,并使风挡801为全闭。
由此,能够使浴室即被空调室RA的空气调节停止而仅继续换气。通过使风挡801为全闭,能够使室外鼓风机50的使空气循环的能力集中于被空调室RA的换气。因此,能快速地进行被空调室RA的换气。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进行以下所述的变形。
图1例示了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配置在比室外热交换器20靠上游的位置的结构,但是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也可以配置在比室外热交换器20靠下游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虽然外部空气及室内空气中仅外部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0,但能实现被空调室RA的换气。
图1例示了通过将框体90配置于被空调室RA而使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及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向被空调室RA露出的结构,但是配置框体90的场所没有特别限定。在使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1b及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分别通过未图示的通道与被空调室RA连通的情况下,可以将框体90配置在与被空调室RA不同的场所,也可以将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1与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2分离配置。
图1例示了轴流鼓风机作为室内鼓风机40及室外鼓风机50,但是鼓风机的种类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室内鼓风机40、室外鼓风机50,也可使用离心鼓风机、斜流鼓风机或横流鼓风机。室内鼓风机40与室外鼓风机50的种类可以不同。室内鼓风机40可以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10的上游,室外鼓风机50可以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0的上游。膨胀器32可以是电子膨胀阀。
图4及图5例示了在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形成有一个贯通孔301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在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1形成多个贯通孔301。在形成有多个贯通孔301的情况下,可以在全部的贯通孔301设置风挡401。控制装置70可以将这多个风挡401控制成相同开度,也可以使各个风挡401的开度不同。
图6及图7例示了框体90贯通作为将被空调室RA与外部空间RB划分的划分构件的墙壁WL的结构,但是划分构件也可以为建筑物的顶棚。即,可以将框体90设置于顶棚。而且,可以在使被空调室RA与外部空间RB连通的未图示的窗框固定框体90,由此,将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1配置于被空调空间RA,将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2配置于外部空间RB。
图7例示了在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3的面向外部空间RA的一方的开口设有风挡601的结构,但是风挡601也可以设置于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3的内部或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2c的任意的部位。
图8例示了在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a的位置使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4开口的结构,但是在室内鼓风机40及室外鼓风机50的工作过程中,在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中的比室外热交换器20靠上游部分的气压低于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1中的比室内热交换器10靠上游部分的气压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4在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的上游部分开口。
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实施方式及变形。而且,上述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方式,没有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实施方式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且,在权利要求书内及与之等同的发明的意义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可看作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申请基于在2018年4月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即特愿2018-070546号。将该特愿2018-070546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整体作为参照而援引入本说明书。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空调换气装置及空调换气方法能够被用于被空调室的空气调节及换气。
附图标记说明
10…室内热交换器,20…室外热交换器,30…协作设备组,31…压缩机,32…膨胀器,33…制冷剂配管,34…四通阀,40…室内鼓风机,50…室外鼓风机,60…电源电路,70…控制装置,80…空调设备,90…框体,91…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1a…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91b…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2…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92a…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92b…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92c…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93…机械收容部划定构件,94…电路基板收容部划定构件,100…空调换气装置,200…空调换气装置,201…风挡,202…室内温度传感器,203…外部温度传感器,300…空调换气装置,301…贯通孔,400…空调换气装置,401…风挡,500…空调换气装置,600…空调换气装置,601…风挡,700…空调换气装置,800…空调换气装置,801…风挡,D1…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D2…排气用通道,D3…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D4…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S1…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2…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S3…机械收容部,S4…电路基板收容部,RA…被空调室,RB…外部空间,WL…建筑物的墙壁。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换气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换气装置具备:
室内热交换器及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及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一方作为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另一方作为使所述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功能;
协作设备组,所述协作设备组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及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一起构成供所述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
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形成有分别与空调对象即被空调室相通的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及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划定出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连通的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配置有所述室内热交换器;
室内鼓风机,所述室内鼓风机配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并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形成如下气流,该气流是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吸入所述被空调室的空气即室内空气,被吸入的所述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而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向所述被空调室排出的气流;
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形成有分别与外部空间相通的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及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和与所述被空调室相通的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所述外部空间与所述被空调室相隔离,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划定出使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及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连通的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配置有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及
室外鼓风机,所述室外鼓风机配置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并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形成如下气流,该气流是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吸入所述外部空间的空气即外部空气,并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吸入所述被空调室的所述室内空气,被吸入的所述外部空气及所述室内空气中的至少所述外部空气通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且所述外部空气及所述室内空气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向所述外部空间排出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换气装置,其中,
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在通过所述室外鼓风机形成的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室外热交换器靠上游的位置,
不仅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吸入的所述外部空气,而且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吸入的所述室内空气也通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换气装置,其中,
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具有作为所述蒸发器的功能,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作为所述冷凝器的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换气装置,其中,
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在比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用吸气口远离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用排气口的位置处,面向所述被空调室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换气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换气装置还具备对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流入的所述室内空气的流入量进行调整的风挡。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换气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换气装置还具备一端的开口面向所述外部空间,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连接的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
在所述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的从所述一端至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面向所述被空调室的部分形成有吸入所述室内空气的贯通孔,由此,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兼用作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换气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换气装置还具备对从所述贯通孔向所述外部空气吸气用通道的内部流入的所述室内空气的流入量进行调整的风挡。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换气装置,其中,
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通风路划定构件配置于所述外部空间,且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一吸气口及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排气口面向所述外部空间,
所述空调换气装置还具备一端的开口面向所述被空调室的内部,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用第二吸气口连接的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换气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换气装置还具备对从所述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开口向所述室内空气吸气用通道的内部流入的所述室内空气的流入量进行调整的风挡。
10.一种空调换气方法,其中,
所述空调换气方法包括:
室内热交换步骤,在所述室内热交换步骤中,通过在使用室内热交换器及室外热交换器构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的状态下形成如下气流而在室内空气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及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一方作为使所述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另一方作为使所述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功能,所述室内空气是成为空气调节的对象的被空调室的空气,所述气流是从所述被空调室吸入所述室内空气,使被吸入的所述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并返回所述被空调室的气流;及
室外热交换及换气步骤,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及换气步骤中,在构成有所述制冷循环的状态下形成如下气流,该气流是从与所述被空调室隔离的外部空间吸入所述外部空间的空气即外部空气,使被吸入的所述外部空气通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并返回所述外部空间的气流,并利用该外部空气的气流,从所述被空调室吸入所述室内空气,将吸入的所述室内空气向所述外部空间排出。
CN201980020937.6A 2018-04-02 2019-03-28 空调换气装置及空调换气方法 Withdrawn CN1118864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0546 2018-04-02
JP2018-070546 2018-04-02
PCT/JP2019/013553 WO2019194063A1 (ja) 2018-04-02 2019-03-28 空調換気装置及び空調換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6452A true CN111886452A (zh) 2020-11-03

Family

ID=68100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0937.6A Withdrawn CN111886452A (zh) 2018-04-02 2019-03-28 空调换气装置及空调换气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08805A1 (zh)
JP (1) JPWO2019194063A1 (zh)
CN (1) CN111886452A (zh)
CA (1) CA3092915A1 (zh)
WO (1) WO20191940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55996B2 (en) * 2021-06-02 2023-05-23 Lubnevskiy Konstantin Kazimirovich Air to air heat pump with heat recovery function and exhaust air humidity for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9175A (ja) * 1982-01-27 1983-08-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ヒ−トポンプ式冷暖房機
CN2636143Y (zh) * 2003-07-04 2004-08-25 烟台日江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带能量回收装置的全新风空调机
JP2004286300A (ja) * 2003-03-20 2004-10-14 Kimura Kohki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103742987A (zh) * 2014-01-22 2014-04-23 苏州翔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新风机系统的除霜方法
CN105115211A (zh) * 2015-09-23 2015-12-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风冷热泵冷热水机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40578Y1 (zh) * 1969-09-17 1977-09-13
JPS4935928U (zh) * 1972-06-30 1974-03-29
JPS57152525U (zh) * 1981-03-22 1982-09-25
JPH06213479A (ja) * 1993-01-13 1994-08-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換気空調装置
JP2005282949A (ja) * 2004-03-30 2005-10-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4816251B2 (ja) * 2006-05-26 2011-11-1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及び建物
JP2006275507A (ja) * 2006-07-07 2006-10-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5217331B2 (ja) * 2007-09-25 2013-06-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換気空調装置及び換気空調システム
JP5092647B2 (ja) * 2007-09-25 2012-1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換気空調装置
JP5262251B2 (ja) * 2008-04-02 2013-08-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換気空調装置
JP5439792B2 (ja) * 2008-10-15 2014-03-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
JP2010190516A (ja) * 2009-02-19 2010-09-02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9175A (ja) * 1982-01-27 1983-08-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ヒ−トポンプ式冷暖房機
JP2004286300A (ja) * 2003-03-20 2004-10-14 Kimura Kohki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2636143Y (zh) * 2003-07-04 2004-08-25 烟台日江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带能量回收装置的全新风空调机
CN103742987A (zh) * 2014-01-22 2014-04-23 苏州翔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新风机系统的除霜方法
CN105115211A (zh) * 2015-09-23 2015-12-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风冷热泵冷热水机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94063A1 (ja) 2020-10-22
CA3092915A1 (en) 2019-10-10
WO2019194063A1 (ja) 2019-10-10
US20210108805A1 (en) 2021-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8842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076745B2 (ja) 換気空調装置
KR100565593B1 (ko) 급배기 직결형 환기겸용 공조시스템
EP1632730A2 (en) Ventilator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KR100519310B1 (ko) 급배기 직결형 환기겸용 공조시스템
JP3233771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KR102232441B1 (ko) 육구 공조기
WO2020053929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7258143B2 (ja) 空調装置
JP201715595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9425063B (zh) 空调机
KR20170009808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9202731A1 (ja) 車両用熱交換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JP2001124374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216206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1886452A (zh) 空调换气装置及空调换气方法
JP5423790B2 (ja) 浴室換気空調装置
KR20090006334U (ko) 공기조화기
JP6745895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2022050948A (ja) 空調換気システム
JP5040464B2 (ja) 換気空調システム
JP2018025337A (ja) 空調機
JPH08247534A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40017119A (ko) 가정용 중앙집중식 공기조화장치
JP2010101590A (ja) 浴室換気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