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8450A - 置换出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置换出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8450A
CN111868450A CN201980019105.2A CN201980019105A CN111868450A CN 111868450 A CN111868450 A CN 111868450A CN 201980019105 A CN201980019105 A CN 201980019105A CN 111868450 A CN111868450 A CN 111868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outlet device
adjusting element
ai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91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马库拉
D.罗斯布鲁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rantz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rantz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rantz GmbH filed Critical Krantz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868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8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72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of elongated shape, e.g. between ceiling pa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2013/0608Perforated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2013/0612Induction nozzles without swirl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置换出风装置(1),所述置换出风装置具有长形的、具有纵轴线的壳体(2),所述壳体包围空气分配空间(16),所述壳体(2)包括进气横截面(10)、至少一个具有穿孔(13)的第一侧壁(8)和第二侧壁(7),在所述进气横截面上布置有用于供应送风的连接管(11),其中,穿孔的总和构成第一出气表面,在所述第二侧壁(7)上布置有至少一行喷嘴(14),其中,喷嘴(14)的出口表面(15)的总和构成第二出气表面。为了提供不只适用于大面积的应用而且还具有技术上简单的结构的备选的置换出风装置,根据本发明规定,所述第一侧壁(8)和所述第二侧壁(7)分别具有纵轴线,所述纵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所述壳体(2)的纵轴线延伸,其中在所述空气分配空间(16)中布置有平行于所述壳体(2)的纵轴线延伸的、长形的调节元件(17、17′),所述调节元件(17、17′)在纵向侧上能够旋转地支承,其中,所述调节元件(17、17′)在所述壳体(2)内能够从第一位置(21)转移到第二位置(22),在所述第一位置(21)中,所述调节元件(17、17′)阻断所述进气横截面(10)和所述第一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中(22),所述调节元件(17、17′)阻断所述进气横截面(10)和所述第二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

Description

置换出风装置
引言
本发明涉及一种置换出风装置,所述置换出风装置具有长形的、具有纵轴线的壳体,所述壳体包围空气分配空间,所述壳体包括:
-进气横截面,在该进气横截面上布置有用于供应送风(或者说进入的空气)的连接管;
-至少一个具有穿孔的第一侧壁,其中,穿孔的总和构成第一出气表面;和
-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二侧壁上布置有至少一行喷嘴,其中,喷嘴的出口表面的总和构成第二出气表面。
背景技术
工业用的通风设备出于成本原因通常在无制冷机的情况下被使用,并且通过输入外部空气实现通风。为了冷却室内空气,外部空气尽量沿室内顶板(或者说室内天花板)被导入,从而使外部空气缓慢流淌到室内地板上并且实现无回风的室内冷却。针对置换出风装置的主要标准在于以较小的冲量引入空气,从而使进入的空气与室内空气在高度上尽可能少地发生混合。然而,只有当外部空气比室内空气更冷时,才能实现这种类型的冷却。如果例如在夏季,外部温度超过25℃,则通常只能通过耗能的制冷机来实现空气冷却。
专利文献DE 10 2014 107 957 A1展示了在夏季也可以用外部空气创造令人感到舒适的室内气候的可能性。为此,已知的置换出风装置在下端具有喷嘴体,该喷嘴体具有环绕布置的喷嘴,通过该环绕布置的喷嘴将送风以具有提高的速度的部分体积流的形式排出到室内。在室内温度较高时,这种提升的空气运动令人感到非常舒服,因为它促进了汗液蒸发。已知的置换出风装置构造为管状,因此一方面其具有较大的结构高度,并且另一方面只“逐点地”在工作地点上发挥作用。此外,已知的置换出风装置具有设计复杂的结构,因为它包括大量构件。
由专利文献DE 39 21 813 A1已知一种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应在于,较少的灰尘颗粒与室内空气混合和分布,并且实现朝室内地板方向的更好置换,因此减少了工作区域中的灰尘浓度。
专利文献DE 28 42 727 A1涉及一种具有控制阀的出风装置,能够这样调节所述控制阀,使得不会出现另人感觉不舒服的回风现象。
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开发一种备选的置换出风装置,该置换出风装置既适用于大面积的应用,也具有技术上简单的结构。
解决方案
从本文开头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出发,上述技术问题由此解决,即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具有纵轴线,所述纵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壳体的纵轴线延伸,其中,在空气分配空间中布置有平行于壳体纵轴线延伸的、长形的调节元件,该调节元件在纵向侧上可旋转地支承,其中,调节元件在壳体内能够从第一位置转移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该调节元件阻断(或者说封闭)进气横截面和第一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中,该调节元件阻断进气横截面和第二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按照权利要求1,“长形的”壳体理解为,壳体的长度为壳体的宽度和高度的多倍。壳体的长度至少是壳体的宽度和/或高度的两倍。根据安装场地的尺寸,壳体的长度还可以是宽度和/或高度的十倍或者二十倍。当然,壳体的尺寸可以与个性化的需求协调适配。
通过第一和第二侧壁彼此平行以及平行于壳体的纵轴线的定向实现了使送风始终垂直于壳体的纵轴线流出。因此,壳体可以平行于室内顶板布置并且将送风在大约相应于壳体长度的长度上排出到室内。第一侧壁的穿孔和/或在第二侧壁上的喷嘴的布置可以沿侧壁的整个长度设置,但也可以在与侧壁的端部间隔不多于20cm的距离处结束。
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一侧壁将送风缓慢并且均匀地以较小的冲量排出到室内,其中,基本上在第一侧壁的整个表面上存在约0.6m/s至最大1m/s的流出速度。侧壁可以由穿孔板构成,其中,开口的部分应占侧壁面积的20%至35%。第一侧壁的封闭(或者说闭合)的部分形成对于送风的阻力,从而实现使送风与连接管的尺寸和位置无关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第一侧壁上。当外部温度小于室内温度时,通过第一侧壁通风是有效率的。
若外部温度超过室内温度,则不再能够通过经由根据本发明的置换出风装置的第一侧壁输入送风来实现舒适的室内气候。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具有喷嘴的第二侧壁,以便保持有效的并且令人感到舒服的通风。送风以较高的流出速度离开喷嘴,从而产生湍流的混合通风,该湍流的混合通风在室内温度较高时令人感到舒服。流出速度大约为10m/s、即为第一侧壁的流出速度的十倍。因此,尽管送风温度比较暖和,但借助较高的空气速度并且因此作用使得人(身)上的汗液蒸发实现了舒服的室内气候,并且可以省去成本密集的制冷机。
两个前述的通风方式之间的调节通过长形的调节元件实现,该调节元件在第一位置中防止送风通过穿孔流出,并且在第二位置中防止送风通过喷嘴流出。因此,对室内的通风在第一位置中通过喷嘴实现,并且在第二位置中通过穿孔实现。
调节元件的根据本发明的调节提供了完全关闭第一出气横截面(穿孔)的可能性,因此全部送风可供用于喷嘴的迎流(或者说入流)。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出风装置的效率在湍流的混合通风中是最大的,并且相对于已知的出风装置得到优化。根据本发明的出风装置或者以“湍流的混合通风”的通风方式、或者以“低湍流的置换通风”的通风方式运行,因此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能够实现两种不同的通风方式。
例如通过覆盖穿孔或者喷嘴入口横截面实现对进气横截面和第一或第二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的阻断。因此出气表面被直接封闭。备选地还可以想到对出气表面的间接封闭。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扩展设计规定,调节元件能够转移到第三位置中或者多个其它的位置中,在该第三位置或者多个其它的位置中,调节元件伸入空气分配空间中。由此实现了,送风既通过第一出气表面、也就是穿孔,也通过第二出气表面、也就是喷嘴离开置换出风装置,并且存在层流的和湍流的通风的混合形式。在此还有利的是,调节元件能够在空气分配空间内锁定在不同的位置中,从而能够实现将送风不同地分配到穿孔和喷嘴上。因此送风可以或多或少地产生湍流并且能够个性化地调整从出风装置流出的送风的流动配比。每个用户可以对空气运动进行个性化的调节并且无级地选择层流地和湍流地流动的空气份额。
有利的是,壳体具有有角(或者说有棱角)的横截面,因为由此能够形成在技术上简单的壳体。第一侧壁则可以例如由简单的穿孔板构成。虽然可以考虑将壳体的横截面设计为三角形,但四角形的或者多角形的横截面更实用。对于壳体的四角形的横截面还可以考虑的是,这样划分朝向需通风的室内的侧壁,使得该侧壁一部分构成具有穿孔的第一侧壁并且另一部分构成具有喷嘴的第二侧壁。
在壳体的构造方面特别有利的是,壳体具有水平定向的上部侧壁和两个连接在所述上部侧壁上的垂直(或者说竖直)定向的侧壁,并且第一侧壁相对于水平面在30°至50°之间、优选45°地倾斜,并且第二侧壁相对于水平面在10°至20°之间、优选15°地倾斜。因此存在壳体的至少一个五角形的横截面。通过侧表面的倾斜实现了,送风朝室内地板的方向倾斜地定向并且直接地或者以直接的路径到达人们的工作区域。
为了提高层流的送风进入室内的水平穿透深度可行的是,使垂直定向的第三侧壁邻接在第一侧壁上并且配设有穿孔。送风大约水平地离开第三侧壁并且先沿水平方向继续流动,由此提高了进入室内的穿透深度。在此还可行的是,第三侧壁在其整个高度上或者只在其一部分高度上配设有穿孔。
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有利地沿接合线相互接合。因此确保了,根据本发明的出风装置在两种通风方式中均对相同的区域进行通风。
如果调节元件的旋转轴线处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区域中,则可以在技术上非常简单地构造所述调节元件。因此针对前述的情况,即第一和第二侧壁沿接合线相互接合的情况,调节元件的旋转轴线处于接合线的区域中。
此外有利的是,调节元件由具有宽度的板构成,所述宽度与第一侧壁的或第一和第三侧壁的穿孔区域在处于第一位置中的调节元件上的投影相符(或者说相应于所述投影),或者超过该投影不多于10%。以此方式创造了技术上非常简单的调节元件,它一方面在制造中是成本低廉的,并且另一方面需要较少的维护。
备选地,在置换出风装置的横截面中观察,调节元件也可以是这样弯折的,使得该调节元件在其第一位置中遵循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在其穿孔区域中的轮廓。因此调节元件在其第一位置中直接覆盖相关侧壁的穿孔并且贴靠在相关侧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调节元件的旋转轴线由杆的纵轴线构成并且调节元件具有机械的调节器件,借助该调节器件能够将所述调节元件转移到各个单独的位置中。调节器件可以例如由摇把(或者说杠杆)构成,该摇把固定在调节元件的杆上并且从壳体中导引出。这是调节器件的最简单的并且因此最牢固而且最成本低廉的形式。
有利的是,在横截面中观察,第二侧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比第一侧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更宽。
此外有利的是,进气接管与调节元件的旋转轴线相对置(或者说处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对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侧壁也与进气接管相对置,并且在出气表面上形成均匀的迎流。此外,通过将调节元件的旋转轴线与进气接管相对置地布置,确保了能够较好地实现将调节元件从第一位置调节到第二位置中或者相反地从第二位置调节到第一位置中。以此方式还能够有意义地将调节元件设置到第三位置中。
在喷嘴内部有利地分别布置有旋转风门(或者说旋转阀),该旋转风门分别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并且分别能够从关闭位置转移到打开位置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中,该旋转风门完全阻断喷嘴的出口表面,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旋转风门完全打开相应的喷嘴的出口表面。由此可以改变从喷嘴流出的送风的方向。由此也提供了封闭喷嘴的出口横截面的第二种可能性。
关于旋转风门的旋转还可能有利的是,旋转风门的旋转轴线能够在垂直于喷嘴中心轴线的平面中旋转。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旋转轴线能够围绕平行于喷嘴中心轴线延伸的或者与喷嘴中心轴线重合的轴线旋转。通过能够改变旋转风门的旋转轴线的可能性实现了关于喷嘴的喷出方向的其它可能性。
最后应当指出,从属权利要求的不同特征可以本身单独地或者多个特征任意组合地在本发明的变型方案中实现。
实施例:
以下根据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前述的发明。
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置换出风装置的三维图;
图2:示出根据图1的置换出风装置的垂直剖面;
图3至图5:如图2地示出调节元件分别在不同位置中的情形;并且
图6:示出备选的置换出风装置的垂直剖面。
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结构相同的构件以及相同作用的构件配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出于直观性的原因,并不是每个在附图中重复出现的构件均在每个附图中重新标注。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置换出风装置1的三维图。置换出风装置1包括长形的壳体2,该壳体2具有两个端壁3、4和五个侧壁5、6、7、8、9,其中,上部侧壁5水平定向并且两个连接在其上的侧壁6、9垂直定向,并且因此与上部侧壁5围成直角。在上部侧壁5中设置有进气横截面10,在该进气横截面10上安置有用于供应送风的连接管11。备选地也可以考虑的是,送风的馈入能够在端侧上或者在垂直的侧壁上实现。
壳体2沿纵向方向测量的长度L比其宽度B或者高度H大数倍。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的长度L为2m、宽度B为0.3m并且高度H为0.40m。
前部的、朝向待通风的室内R的垂直定向的侧壁9具有比对置的、垂直定向的侧壁6更小的高度H′,其中,前部的侧壁9大约在其一半高度H′上配设有穿孔12。在图1中可以看出三个平行布置的行,所述行带有相互间隔的孔。
邻接在前部的垂直侧壁9上的侧壁8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且在侧壁8的整个表面上配设有穿孔13,所述穿孔13与垂直侧壁9的穿孔12类似地设计。以下将侧壁8称为第一侧壁8。两个侧壁9、8的穿孔12、13的总和构成置换出风装置1的第一出气表面。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置换出风装置1也可以只设计具有穿孔的侧壁8、即第一侧壁8。在垂直定向的侧壁9中可以省去穿孔12。
最后,壳体2还具有侧壁7,所述侧壁7同样倾斜于水平面,所述侧壁7一侧邻接在第一侧壁8上,并且另一侧邻接在后部的垂直侧壁6上。以下将倾斜的侧壁7称为第二侧壁7并且配设有一行喷嘴14。喷嘴14的各个出口表面15的总和构成置换出风装置1的第二出气表面。
壳体2限定出空气分配空间16,该空气分配空间16在下面的图2至图5中以横截面呈现。
图2在横截面中示出置换出风装置1,并且能够看出壳体2具有五角形的横截面。在本示例中,配设有喷嘴14的第二侧壁7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α为15°并且配设有穿孔13的第一侧壁8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β为45°。
在壳体2内部布置有调节元件17,该调节元件大约遵循侧壁8和9在穿孔区域中的轮廓,并且因此具有弯折部18。在图2中,出于清楚说明的原因,在三个不同的位置中示出调节元件17,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实际上,置换出风装置1只包括一个调节元件17,该调节元件17能够在所示位置之间进行调节。
调节元件17的在图2中无法看出的长度相当于壳体2的端壁3、4的净间距,并且因此稍小于壳体2的长度L。调节元件17由板件或者翻转板19构成并且在接合线20的区域中可旋转地支承在两个倾斜的侧壁7、8之间,其中,接合线20在图2中只能够作为点被识别。因此,调节元件17可从第一位置21经由第三位置23转移到第二位置22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中,该调节元件17覆盖穿孔12、13,在所述第三位置中,该调节元件17伸入到空气分配空间16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中,该调节元件17以自由端侧24抵靠后部的垂直侧壁6。翻转板19的宽度b大约与穿孔12、13在翻转板19上的投影相符。
图3至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置换出风装置1,其分别具有调节元件17的不同位置,其中,借助相应的箭头25、26、27清楚表明相应流出的送风。
图3示出调节元件17在其第一位置21中的情形,从而覆盖穿孔12、13并且送风只通过喷嘴14到达需通风的室内R。利用箭头25表示送风。送风以湍流的方式离开喷嘴14并且以较高的速度吹出到未示出的工作地点。
在图4中,调节元件17垂直地伸入置换出风装置1的空气分配空间16中(第三位置23),并且送风既通过穿孔12、13也通过喷嘴14流出到需通风的室内R。箭头25、26、27示出相应流出的送风的方向。
调节元件17在其第二位置22中以其自由端侧24贴靠在垂直的侧壁6上,从而屏蔽喷嘴14,并且送风只能通过穿孔12、13到达室内R,这借助箭头26、27表示。
调节元件17的调节分别通过形式为机械的摇把29的调节器件28实现,该摇把29只能在图1中被观察到。利用摇把29使杆30围绕旋转轴线31旋转,该旋转轴线31在图2至图5中以点示出。在杆30上固定有翻转板19,因此杆30的旋转引起翻转板19的旋转并且调节元件17能够转移到其各个位置中。旋转轴线31平行于壳体2的纵轴线延伸。
最后,图6示出备选的置换出风装置1′,其带有备选设计的调节元件17′,所述调节元件17′处于其三个位置21、22、23中。调节元件17′设计为直线形的板件,并且与图2中的调节元件17不同的是,调节元件17′不具有弯折部。因此,调节元件17′在其第一位置21中以其自由端侧24贴靠在穿孔12上方的侧壁9上并且阻断进气横截面10和第一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调节元件17′在其第二位置22中以自由端侧24贴靠在侧壁6上,并且阻断进气横截面10和第二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调节元件17′在其第三位置23中伸入到空气分配空间16中。设计为板件的调节元件17′的宽度b′与穿孔12、13在处于第一位置中的调节元件17′上的投影相符,或者超过该投影几个百分点。
根据图6的置换出风装置1′相对于根据图2的置换出风装置1的其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喷嘴14内部分别布置有旋转风门32,该旋转风门32围绕旋转轴线33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线33平行于旋转风门32的位于旋转风门的平面中的中心轴线延伸,并且该旋转轴线由轴34构成,所述轴34安置在旋转风门32的表面上。当然也可以考虑可旋转支承的其它方式。
旋转风门32可以从关闭位置转移到打开位置35,在所述关闭位置中,所述旋转风门32完全阻断喷嘴14的出口表面15,在所述打开位置35中,所述旋转风门32最大化地打开喷嘴14的出口表面15。因此在关闭位置中,旋转风门32位于与出口表面15平行延伸的平面中。在打开位置35中,旋转风门32位于与出口表面15垂直延伸的并且因此与流出的送风平行延伸的平面中。当然,旋转风门32还可以留在不同的中间位置中,在所述中间位置中,所述旋转风门32部分地打开出口表面15。旋转风门32由此与出口表面15形成0°与90°之间的角。根据旋转风门32的位置,从喷嘴14流出的送风的方向能够改变并且例如朝特定的工作区域指向。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风门32的轴34通过未在附图中示出的螺纹连接固定在环36上,该环36插套在喷嘴14的端部区域上,其中,旋转风门32位于环36之内。可行的是,使环36相对于喷嘴14的端部区域旋转,从而可以任意地改变所述部分或者完全打开的旋转风门32的定向。因此可以使环36沿所述环的周向方向进行旋转。因此,旋转轴线33可以在与喷嘴14的中心轴线37垂直地延伸的平面中旋转。
备选地,轴34也可以牢固地固定在喷嘴14本身上,因此旋转风门32的定向只能够通过围绕旋转轴线33的旋转进行。
附图标记列表
1、1′ 置换出风装置
2 壳体
3 端壁
4 端壁
5至9 侧壁
10 进气横截面
11 连接管
12 穿孔
13 穿孔
14 喷嘴
15 出口表面
16 空气分配空间
17、17′ 调节元件
18 弯折部
19 翻转板
20 接合线
21 第一位置
22 第二位置
23 第三位置
24 自由端侧
25至27 箭头
28 调节器件
29 摇把
30 杆
31 旋转轴线
32 旋转风门
33 旋转轴线
34 轴
35 打开位置
36 环
37 中心轴线
L 长度
B 宽度
b、b′ 宽度
H、H′ 高度
R 室内
α 倾斜角度
β 倾斜角度

Claims (14)

1.一种置换出风装置(1、1′),所述置换出风装置具有长形的、具有纵轴线的壳体(2),所述壳体包围空气分配空间(16),所述壳体(2)包括
-进气横截面(10),在所述进气横截面上布置有用于供应送风的连接管(11),
-至少一个具有穿孔(13)的第一侧壁(8),其中,穿孔的总和构成第一出气表面,
-第二侧壁(7),在所述第二侧壁(7)上布置有至少一行喷嘴(14),其中,喷嘴(14)的出口表面(15)的总和构成第二出气表面,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8)和所述第二侧壁(7)分别具有纵轴线,所述纵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所述壳体(2)的纵轴线延伸,其中,
-在所述空气分配空间(16)中布置有平行于所述壳体(2)的纵轴线延伸的、长形的调节元件(17、17′),所述调节元件(17、17′)在纵向侧上能够旋转地支承,其中,所述调节元件(17、17′)在所述壳体(2)的内部能够从第一位置(21)转移到第二位置(22),在所述第一位置(21)中,所述调节元件(17、17′)阻断所述进气横截面(10)和所述第一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中(22),所述调节元件(17、17′)阻断所述进气横截面(10)和所述第二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17、17′)能够转移到第三位置(23)或者多个其它位置中,在所述第三位置(23)或者多个其它位置中,所述调节元件(17、17′)伸入到所述空气分配空间(16)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具有有角的横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具有水平定向的上部侧壁(5)和两个连接在所述上部侧壁(5)上的垂直定向的侧壁(6、9),并且第一侧壁(8)相对于水平面在30°至50°之间、优选45°地倾斜,并且第二侧壁(7)相对于水平面在10°至20°之间、优选15°地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定向的第三侧壁(9)与所述第一侧壁(8)邻接并且配设有穿孔(1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8)和所述第二侧壁(7)沿接合线(20)彼此接合。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17、17′)的旋转轴线(31)位于所述第一侧壁(8)和所述第二侧壁(7)之间的区域中。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17、17′)由具有宽度(b、b′)的板构成,所述宽度(b、b′)与第一侧壁(8)的或者第一和第三侧壁(8、9)的穿孔区域(13)在处于第一位置(21)中的调节元件(17、17′)上的投影相符,或者超过该投影不多于10%。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置换出风装置(1)的横截面中观察,所述调节元件(17、17′)是这样弯折的,使得所述调节元件(17、17′)在其第一位置(21)中遵循第一侧壁(8)和第三侧壁(9)在它们的穿孔区域(13、12)中的轮廓。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17、17′)的旋转轴线(31)由杆(30)的纵轴线构成并且所述调节元件(17、17′)具有机械的调节器件(28),借助所述调节器件(28)能够将所述调节元件(17、17′)转移到各个单独的位置(21、22、23)中。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横截面中观察,具有喷嘴(14)的第二侧壁(7)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比具有穿孔的第一侧壁(8)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更宽。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1)与所述调节元件(17、17′)的旋转轴线(31)相对置。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嘴(14)内分别布置有旋转风门(32),所述旋转风门(32)分别围绕旋转轴线(33)可旋转地支承,并且分别能够从关闭位置转移到打开位置(35)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中,所述旋转风门(32)完全阻断所述喷嘴(14)的出口表面(15),在所述打开位置(35)中,所述旋转风门(32)完全打开相应的喷嘴(14)的出口表面(15)。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风门(32)的旋转轴线(33)能够在与所述喷嘴(14)的中心轴线(37)垂直的平面中旋转。
CN201980019105.2A 2018-05-30 2019-05-28 置换出风装置 Pending CN1118684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12959.9A DE102018112959B4 (de) 2018-05-30 2018-05-30 Verdrängungsluftauslass
DE102018112959.9 2018-05-30
PCT/EP2019/063771 WO2019229044A1 (de) 2018-05-30 2019-05-28 Verdrängungsluftauslas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8450A true CN111868450A (zh) 2020-10-30

Family

ID=66793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9105.2A Pending CN111868450A (zh) 2018-05-30 2019-05-28 置换出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3803225B1 (zh)
JP (1) JP7206289B2 (zh)
CN (1) CN111868450A (zh)
DE (1) DE102018112959B4 (zh)
ES (1) ES2951480T3 (zh)
PL (1) PL3803225T3 (zh)
WO (1) WO2019229044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69524A (ja) * 2010-02-19 2011-09-01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2777975A (zh) * 2012-07-02 2012-11-14 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吊挂式直吹风单元式空调机组
CN204026843U (zh) * 2014-06-25 2014-12-1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5485765A (zh) * 2015-12-11 2016-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管机、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及出风控制方法
CN107702216A (zh) * 2017-10-02 2018-02-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965845A (zh) * 2017-11-21 2018-04-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42727A1 (de) * 1978-09-30 1980-04-10 Colt Int Gmbh Vorrichtung zur gesteuerten abgabe von zuluft in zu belueftende und/oder zu klimatisierende raeume
DE3921813C2 (de) * 1989-07-03 1995-03-30 Krantz Tkt Gmbh Trapezförmiger Luftauslaß
JP2652523B2 (ja) * 1994-09-06 1997-09-10 新日本空調株式会社 軸流・輻流兼用型吹出口装置
DE29722570U1 (de) * 1997-12-20 1999-06-10 Bernhardt Adam Luftaustritt für Belüftungsanlagen
SE521658C2 (sv) * 1998-08-24 2003-11-25 Stifab Farex Ab Ventilationsanordning med kylnings-och/eller uppvärmningsfunktion innefattande höghastighetsdon och låghastighetsdon
JP4971906B2 (ja) 2007-08-22 2012-07-11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ベンチレータ
US9885494B2 (en) 2009-12-08 2018-02-06 Fusion Hvac Pt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air
DE102010001319A1 (de) * 2010-01-28 2011-08-18 YIT Germany GmbH, 80992 Luftdurchlass mit einem Gehäuse sowie ein Deckensegel mit Luftdurchlass
DE102014107957B4 (de) 2014-06-05 2019-11-14 Eckehard Fiedler Verfahren zur Belüftung eines Raum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69524A (ja) * 2010-02-19 2011-09-01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2777975A (zh) * 2012-07-02 2012-11-14 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吊挂式直吹风单元式空调机组
CN204026843U (zh) * 2014-06-25 2014-12-1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5485765A (zh) * 2015-12-11 2016-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管机、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及出风控制方法
CN107702216A (zh) * 2017-10-02 2018-02-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965845A (zh) * 2017-11-21 2018-04-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03225C0 (de) 2023-06-14
ES2951480T3 (es) 2023-10-23
DE102018112959A1 (de) 2019-12-05
JP2021523338A (ja) 2021-09-02
WO2019229044A1 (de) 2019-12-05
PL3803225T3 (pl) 2023-11-06
DE102018112959B4 (de) 2020-06-18
EP3803225B1 (de) 2023-06-14
EP3803225A1 (de) 2021-04-14
JP7206289B2 (ja)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7760B2 (en) Air diffuser and an air circulation system
KR100665999B1 (ko) 환기겸용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KR101191414B1 (ko) 공기 혼합형 에어컨
KR20010021408A (ko) 공기조화기
AU2011242393A1 (en) An air diffuser and an air circulation system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JP3731397B2 (ja) 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送風機の送風方法
WO2012127662A1 (ja) 浴室乾燥機
KR101715135B1 (ko) 디퓨져형 와류 댐퍼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시스템
CN111868450A (zh) 置换出风装置
CN206037327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JP4398217B2 (ja) 吹出口装置
US6921329B2 (en) Air-distribution cap for a convector
JP6434842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H0642768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8507012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JP2002243186A (ja) 天井設置型空気調和機
JP2005337634A (ja) 空調装置
WO2021143334A1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EP1657086A1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ssembly
JP4920989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EP3141832A1 (en) Device for dual temperature heating or air conditioning by producing a tempered airstream and selectively a non-tempered airstream
JP4684868B2 (ja) ファンコイルユニット
CN105202728A (zh) 一种导风槽组件及空调器
KR101715137B1 (ko) 디퓨저형 와류 댐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