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1918A - 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1918A
CN111791918A CN202010615050.6A CN202010615050A CN111791918A CN 111791918 A CN111791918 A CN 111791918A CN 202010615050 A CN202010615050 A CN 202010615050A CN 111791918 A CN111791918 A CN 111791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head
tail
tau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50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
严业智
刘斌
冯晓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SC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SC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SC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SC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50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919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91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19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5/00Indicators provided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B61L15/0018Communication with or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 B61L15/0036Conductor-based, e.g. using CAN-Bus, train-line or optical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5/00Indicators provided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激活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并将第一列车的首尾贯通线与第二列车的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连接,第一VOBC通过第一列车首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并通过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一列车尾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从而连挂列车只需通过第一VOBC进行车地通信,避免两个VOBC同时进行车地通信带来的信号干扰,保证了列车的行车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中,由于早、晚高峰期的客流量较大,缩短行车间隔时间已无法满足客流量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地铁列车的载客量,会在早、晚高峰期采用连挂列车上线运行,以满足客流量需求。
连挂列车中的两辆列车两端均设置有TAU设备,其中一端为A网TAU,一端为B网TAU,VOBC通过列车首尾贯通线将从两端TAU获取的A网及B网信息贯通,实现两端VOBC分别接入A网及B网。然而,列车连挂后,若采用两辆列车的两个VOBC同时接入A网及B网,那么两个VOBC会造成信号干扰,影响连挂列车车地通信。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方法,能够避免连挂列车车地通信的信号干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挂列车车地通信的信号干扰的缺陷,实现连挂列车的正常车地通信,保证行车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激活第一VOBC,并将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二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连接;其中,第一VOBC为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第一首尾贯通线为第一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第二首尾贯通线为第二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
第一VOBC通过第一列车首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并通过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一列车尾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进行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所述第二列车通过第二首尾贯通线,将第二列车首端的TAU与第二列车尾端的TAU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所述第一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一IP以及尾端的TAU配置第二IP。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所述第二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三IP以及尾端的TAU配置第四IP。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所述第一IP、第二IP、第三IP以及第四IP各不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VOBC和TAU;
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激活第一VOBC,并将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二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连接;其中,第一VOBC为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第一首尾贯通线为第一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第二首尾贯通线为第二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
第一VOBC通过第一列车首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并通过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一列车尾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进行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所述第二列车通过第二首尾贯通线,将第二列车首端的TAU与第二列车尾端的TAU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所述第一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一IP以及尾端的TAU配置第二IP。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及系统,通过激活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并将第一列车的首尾贯通线与第二列车的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连接,第一VOBC通过第一列车首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并通过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一列车尾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从而连挂列车只需通过第一VOBC进行车地通信,避免两个VOBC同时进行车地通信带来的信号干扰,保证了列车的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110、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激活第一VOBC,并将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二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连接;其中,第一VOBC为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第一首尾贯通线为第一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第二首尾贯通线为第二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
具体地,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之前,第一列车首端的车载控制器(vehicleon-board controller,以下简称VOBC)负责对第一列车进行车地通信,第二列车首端的VOBC负责对第二列车进行车地通信。然而,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若仍分别采用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和第二列车首端的VOBC同时进行车地通信,那么两个VOBC在进行车地通信时会造成信号干扰,同时两个VOBC进行车地通信也会占用小区内LTE带宽,而小区LTE是有容量限制的,例如小区LTE只能容纳10个VOBC进行通信,而传统方法中一辆连挂列车中采用2个VOBC同时进行通信,那么小区LTE只能容纳线路上的5辆连挂列车,从而会减少连挂列车的上线数量,降低列车的运行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以第一列车车头作为前进方向,激活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即第一VOBC,并将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二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连接,从而将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首尾贯通连接;其中,第一首尾贯通线为第一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第二首尾贯通线为第二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除第一VOBC外,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上其余的VOBC处于待机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仅需要通过第一VOBC进行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避免了传统方法中2个VOBC同时通信带来的信号干扰,同时一辆连挂列车只采用1个VOBC进行通信,相较于传统方法中减少了对小区内LTE带宽的占用,例如小区LTE只能容纳10个VOBC进行通信,传统方法中一辆连挂列车中采用2个VOBC同时进行通信,那么小区LTE只能容纳线路上的5辆连挂列车,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小区LTE可以容纳线路上的10辆连挂列车,增加了连挂列车的上线数量,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若第二列车的尾端作为前进方向,则激活第二列车尾端的VOBC作为第一VOBC,其余VOBC处于待机模式,对连挂列车进行车地通信。
步骤120、第一VOBC通过第一列车首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并通过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一列车尾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进行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
具体地,第一列车首端设置有车载接入单元(Train Access Unit,以下简称“TAU”),第一VOBC通过第一列车首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如车地无线A网即红网),并通过第一列车上的第一首尾贯通线,将第一列车尾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如车地无线B网即蓝网),此时第一列车的第一VOBC已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和第二车地无线网络,而第二列车的第二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与第一列车的第一首尾贯通线连接,即第一VOBC可以对连挂列车进行正常的车地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若第二列车的尾端作为前进方向,则激活第二列车尾端的VOBC作为第一VOBC,第二列车尾端的VOBC通过第二列车尾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并通过第二列车上的第二首尾贯通线,将第二列车首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此时第二列车尾端的VOBC已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和第二车地无线网络,可以对连挂列车进行车地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通过激活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并将第一列车的首尾贯通线与第二列车的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连接,第一VOBC通过第一列车首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并通过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一列车尾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从而连挂列车只需通过第一VOBC进行车地通信,避免两个VOBC同时进行车地通信带来的信号干扰,保证了列车的行车安全。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列车通过第二首尾贯通线,将第二列车首端的TAU与第二列车尾端的TAU连接。
具体地,第二列车首端和尾端均设置有TAU,通过第二首尾贯通线,可以将第二列车首端的TAU与第二列车尾端的TAU连接,而第二首尾贯通线与第一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连接,即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实现了网络贯通连接,第一VOBC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和第二车地无线网络后,可以对连挂列车整体进行车地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通过第二首尾贯通线将第二列车首端的TAU与第二列车尾端的TAU连接,实现了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的网络贯通连接,从而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可以对连挂列车进行车地通信。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一IP以及尾端的TAU配置第二IP。
具体地,为了保证第一列车能够与无线车地A网和无线车地B网进行正常通信,需要在第一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一IP以接入无线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在第一列车尾端的TAU配置第二IP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通过在第一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一IP以及尾端的TAU配置第二IP,从而能够实现第一列车接入无线车地A网和无线车地B网,实现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三IP以及尾端的TAU配置第四IP。
具体地,若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第二列车的尾端作为前进端,为了保证第二列车能够与无线车地A网和无线车地B网进行正常通信,需要在第二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三IP以接入无线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在第二列车尾端的TAU配置第四IP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通过在第二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三IP以及尾端的TAU配置第四IP,从而能够实现第二列车接入无线车地A网和无线车地B网,实现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IP、第二IP、第三IP以及第四IP各不相同。
具体地,为了保证连挂列车中第一列车和第二列车车地无线网络的独立性,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的TAU终端接入口需要配置不同网段的IP,作为各自列车的VOBC网关,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以下简称“ATP”)配置不同网段的IP与地面通信,从而保证VOBC仅访问本车的TAU,避免信号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通过将第一IP、第二IP、第三IP以及第四IP设置为互不相同的网段,使VOBC仅访问本车的TAU,避免信号干扰,保证列车的正常车地通信。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与上文描述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VOBC和TAU;
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激活第一VOBC,并将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二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连接;其中,第一VOBC为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第一首尾贯通线为第一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第二首尾贯通线为第二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
具体地,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之前,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负责对第一列车进行车地通信,第二列车首端的VOBC负责对第二列车进行车地通信。然而,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若仍分别采用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和第二列车首端的VOBC同时进行车地通信,那么两个VOBC在进行车地通信时会造成信号干扰,同时两个VOBC进行车地通信也会占用小区内LTE带宽。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以第一列车车头作为前进方向,激活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即第一VOBC,并将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二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连接,从而将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首尾贯通连接;其中,第一首尾贯通线为第一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第二首尾贯通线为第二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除第一VOBC外,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上其余的VOBC处于待机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仅需要通过第一VOBC进行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避免了传统方法中2个VOBC同时通信带来的信号干扰,同时一辆连挂列车只采用1个VOBC进行通信,相较于传统方法中减少了对小区内LTE带宽的占用,例如小区LTE只能容纳10个VOBC进行通信,传统方法中一辆连挂列车中采用2个VOBC同时进行通信,那么小区LTE只能容纳线路上的5辆连挂列车,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小区LTE可以容纳线路上的10辆连挂列车,增加了连挂列车的上线数量,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若第二列车的尾端作为前进方向,则激活第二列车尾端的VOBC作为第一VOBC,其余VOBC处于待机模式,对连挂列车进行车地通信。
第一VOBC通过第一列车首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并通过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一列车尾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进行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
具体地,第一列车首端设置有TAU,第一VOBC通过第一列车首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并通过第一列车上的第一首尾贯通线,将第一列车尾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此时第一列车的第一VOBC已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和第二车地无线网络,而第二列车的第二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与第一列车的第一首尾贯通线连接,即第一VOBC可以对连挂列车进行正常的车地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若第二列车的尾端作为前进方向,则激活第二列车尾端的VOBC作为第一VOBC,第二列车尾端的VOBC通过第二列车尾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并通过第二列车上的第二首尾贯通线,将第二列车首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此时第二列车尾端的VOBC已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和第二车地无线网络,可以对连挂列车进行车地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通过激活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并将第一列车的首尾贯通线与第二列车的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连接,第一VOBC通过第一列车首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并通过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一列车尾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从而连挂列车只需通过第一VOBC进行车地通信,避免两个VOBC同时进行车地通信带来的信号干扰,保证了列车的行车安全。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列车通过第二首尾贯通线,将第二列车首端的TAU与第二列车尾端的TAU连接。
具体地,第二列车首端和尾端均设置有TAU,通过第二首尾贯通线,可以将第二列车首端的TAU与第二列车尾端的TAU连接,而第二首尾贯通线与第一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连接,即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实现了网络贯通连接,第一VOBC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和第二车地无线网络后,可以对连挂列车整体进行车地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通过第二首尾贯通线将第二列车首端的TAU与第二列车尾端的TAU连接,实现了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的网络贯通连接,从而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可以对连挂列车进行车地通信。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一IP以及尾端的TAU配置第二IP。
具体地,为了保证第一列车能够与无线车地A网和无线车地B网进行正常通信,需要在第一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一IP以接入无线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在第一列车尾端的TAU配置第二IP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通过在第一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一IP以及尾端的TAU配置第二IP,从而能够实现第一列车接入无线车地A网和无线车地B网,实现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3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320、存储器(memory)330和通信总线340,其中,处理器310,通信接口320,存储器330通过通信总线3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310可以调用存储器3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3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激活第一VOBC,并将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二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连接;其中,第一VOBC为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第一首尾贯通线为第一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第二首尾贯通线为第二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
第一VOBC通过第一列车首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并通过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一列车尾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进行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车通过第二首尾贯通线,将第二列车首端的TAU与第二列车尾端的TAU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一IP以及尾端的TAU配置第二IP。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三IP以及尾端的TAU配置第四IP。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P、第二IP、第三IP以及第四IP各不相同。
6.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VOBC和TAU;
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后,激活第一VOBC,并将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二首尾贯通线通过车辆自动车钩连接;其中,第一VOBC为第一列车首端的VOBC,第一首尾贯通线为第一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第二首尾贯通线为第二列车首端与尾端的贯通线;
第一VOBC通过第一列车首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一车地无线网络,并通过第一首尾贯通线与第一列车尾端的TAU连接接入第二车地无线网络,进行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列车通过第二首尾贯通线,将第二列车首端的TAU与第二列车尾端的TAU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车首端的TAU配置第一IP以及尾端的TAU配置第二IP。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的步骤。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的步骤。
CN202010615050.6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17919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5050.6A CN111791918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5050.6A CN111791918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1918A true CN111791918A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10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5050.6A Pending CN111791918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9191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7978A (zh) * 2021-12-27 2022-04-29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挂列车折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22217874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atc网络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72718A (ja) * 1994-09-05 1996-03-19 Nippon Tetsudo Kensetsu Kodan 列車自動連結・解放制御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制御装置
CN205320302U (zh) * 2016-01-27 2016-06-15 北京博特数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网络主备地址转换系统
CN106428117A (zh) * 2016-10-17 2017-02-22 北京交通大学 轨道交通列车的无线通信覆盖方法
CN110022543A (zh) * 2018-01-09 2019-07-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综合承载系统
CN111267915A (zh) * 2020-02-28 2020-06-12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编组状态的安全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72718A (ja) * 1994-09-05 1996-03-19 Nippon Tetsudo Kensetsu Kodan 列車自動連結・解放制御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制御装置
CN205320302U (zh) * 2016-01-27 2016-06-15 北京博特数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网络主备地址转换系统
CN106428117A (zh) * 2016-10-17 2017-02-22 北京交通大学 轨道交通列车的无线通信覆盖方法
CN110022543A (zh) * 2018-01-09 2019-07-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综合承载系统
CN111267915A (zh) * 2020-02-28 2020-06-12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编组状态的安全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冬海等: "列车灵活编组在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7874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atc网络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CN114407978A (zh) * 2021-12-27 2022-04-29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挂列车折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4407978B (zh) * 2021-12-27 2023-08-25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挂列车折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91918A (zh) 一种连挂列车的车地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0803197A (zh) 一种由车载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及装置
CN110884536A (zh) 一种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及装置
CN112437411B (zh) 一种基于5g的列车通信组网方法及系统
CN107196771A (zh) 车载网络系统同步休眠方法、系统及网关控制器
CN114620103A (zh) 市域铁路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14954581A (zh) 轨道资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DE112016005087T5 (de) Relaisvorrichtung, elektronische Steuervorrichtung und fahrzeugmontiertes Netzsystem
CN111857774A (zh) 一种车载设备软件升级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39619B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0798288B (zh) 一种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667548A (zh) 铁路货车列车通信系统
CN111806470B (zh) 一种列车及列车编组方法
CN116980854A (zh) 一种列车多通信网络融合后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9164782A (zh) 一种车辆控制器自校验诊断方法与系统
CN110366138B (zh) 一种列控车地通信分配方法
CN115817585A (zh) 基于车车通信的正线免筛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2711249B (zh) 一种接收寻呼消息的方法及终端
CN112235272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34509A (zh) 基于移动闭塞系统的逻辑区段复视方法及装置
CN112788549B (zh) 一种cbtc组播传输方法及系统
DE102016217065A1 (de) Konformität-testgerät und -verfahren für einen kommunikationsknoten
CN112134773B (zh) 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381585B (zh) 一种进行bwp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N204906421U (zh) 车载混合网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