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4773B - 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4773B
CN112134773B CN202010982692.XA CN202010982692A CN112134773B CN 112134773 B CN112134773 B CN 112134773B CN 202010982692 A CN202010982692 A CN 202010982692A CN 112134773 B CN112134773 B CN 1121347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s
transceiver
devices
transceiver circuits
mvb 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826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4773A (zh
Inventor
孙晓光
郑志军
江坤
王海南
王磊
杨浩
周延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SC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SC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SC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SC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826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47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4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4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4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4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169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 H04L12/40176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involving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所述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其中,每个设备具有两个收发电路,每个设备中的两个收发电路与所述MVB总线中的两条物理通信链路一一对应;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发送给所述MVB总线的另一端的设备和接收所述另一端的设备发送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在不增加通信网络通信负荷的同时,提高设备的冗余度,确保通信网络的可用性。

Description

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冗余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MVB总线(Multifunction VehicleBus,多功能车辆总线)在列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承担着全车所有设备通信交互的重大使命,若总线或者个别节点设备故障都可能会影响到车辆的正常运行,因此MVB总线的可靠性与可用性尤为重要。
MVB总线标准中包含两条互为冗余的物理通信链路,通过MVB总线进行通信的每端一般采用单设备同时接入两条链路,以便于每端的设备在两条链路上同时收发数据,有效解决了单条链路失效的问题,提高了可用性,其拓扑如图1所示。
由于列车MVB总线中接入的设备种类众多,对网络通信的可用性要求也有所不同。其中,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对网络通信的可靠性与可用性均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通信网络可用性问题,虽然MVB总线采用双链路冗余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单条链路失效的问题,但是却对设备故障无能为力。由于通过MVB总线进行通信的每端均仅挂载一套设备,即通过一个MVB通信芯片接入到通信网络中,若该设备的通信芯片或电路故障将直接导致该设备下线,造成设备不可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设备故障时无法通信的缺陷,实现增加设备冗余度,提高通信网络的可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包括:
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所述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
其中,每个设备具有两个收发电路,每个设备中的两个收发电路与所述MVB总线中的两条物理通信链路一一对应;
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发送给所述MVB总线的另一端的设备和接收所述另一端的设备发送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所述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的步骤包括:
从本端的每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分别选择一个收发电路;或者,
从本端的两个设备中选择一个设备作为主系设备,将所述主系设备的两个收发电路作为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若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不同设备,则本端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未选择的收发电路不与所述物理通信链路连接;
若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同一个设备,则本端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均与所述物理通信链路连接,本端两个设备中未选择设备的两个收发电路的发送数据功能禁用,具有接收数据功能。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接收所述另一端的设备发送的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不同设备,则判断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合法性;
若是,则记录两个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并获取记录时间;
根据两个收发电路各自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选择所述两个收发电路中的一个收发电路为主系电路;
使用所述主系电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逻辑运算。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根据两个收发电路各自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选择所述两个收发电路中的一个收发电路为主系电路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两个收发电路各自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之间的时长大于预设阈值,从所述两个收发电路中选择最新记录时间最晚的收发电路作为主系电路。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从本端的两个设备中选择一个设备作为主系设备的步骤包括:
判断通过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合法性;
若是,则记录本端的每个设备的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并获取记录时间;
根据两个设备各自的所有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选择所述两个设备中的一个设备为主系设备。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根据两个设备各自的所有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选择所述两个设备中的一个设备为主系设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两个设备各自的所有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之间的时长大于预设阈值,从所述两个设备中选择最新记录时间最晚的设备作为主系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MVB总线冗余通信装置,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所述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
其中,每个设备具有两个收发电路,每个设备中的两个收发电路与所述MVB总线中的两条物理通信链路一一对应;
通信模块,用于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发送给所述MVB总线的另一端的设备和接收所述另一端的设备发送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过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然后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进行收发数据,一方面从四个收发电路中选择两个收发电路进行通信,减少通信网络中的数据量,降低通信网络通信负荷;另一方面通过选择收发电路进行通信使得一个设备故障时,可以切换到另一个设备的收发电路进行通信,从而提高通信网络中设备的冗余度,确保通信网络的可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MVB网络节点拓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中MVB网络节点硬件半冗余拓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中MVB网络节点硬件全冗余拓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中MVB半冗余通信冗余设备的主系电路选择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中的MVB全冗余通信冗余设备的主系设备选择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VB总线冗余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包括:S201,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所述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其中,每个设备具有两个收发电路,每个设备中的两个收发电路与所述MVB总线中的两条物理通信链路一一对应;
其中,MVB总线主要用于对有互操作性和互换性要求的互连设备之间的串行数据通信。MVB总线本端的每个设备中包含两个收发电路,每个收发电路与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一一对应。收发电路不仅可以通过与其对应的物理通信链路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数据,还可以通过与其对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将数据发送给其他设备。
例如,图1中的设备保留两个收发电路A和B,收发电路A与MVB总线中的物理通信链路Line_A对应,收发电路B与MVB总线中的物理通信链路Line_B对应,物理通信链路和收发电路之间通过连接器Connector_1和Connector_2连接。收发电路A通过物理通信链路将数据A.Data_P和A.Data_N发送给其他设备,收发电路B通过物理通信链路将数据B.Data_P和B.Data_N发送给其他设备。
本实施例中在MVB总线的每端配置有两个设备,每个设备有两个收发电路,总共使用四个收发电路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为了解决网络通信拥堵问题,从四个收发电路中选择两个收发电路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减少通信网络中的数据量。在选择收发电路时,可以根据两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选择,从而使得在其中一个设备故障时,切换到另一个设备的收发电路进行通信,但不限于这种选择方式,从而提高设备的冗余度,确保通信网络的可用性。
S202,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发送给所述MVB总线的另一端的设备和接收所述另一端的设备发送的数据。
MVB总线本端的设备通过MVB总线与另一端的设备进行通信。另一端的通信设备可以为单设备,也可以采用与本端一样的双设备。由于收发电路可以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对数据进行传输,使用选择的收发电路可以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发送给MVB总线另一端的设备,也可以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接收MVB总线另一端设备发送的数据。
本实施例通过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然后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进行收发数据,一方面从四个收发电路中选择两个收发电路进行通信,减少通信网络中的数据量,降低通信网络通信负荷;另一方面通过选择收发电路进行通信使得一个设备故障时,可以切换到另一个设备的收发电路进行通信,从而提高通信网络中设备的冗余度,确保通信网络的可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所述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的步骤包括:从本端的每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分别选择一个收发电路;或者,从本端的两个设备中选择一个设备作为主系设备,将所述主系设备的两个收发电路作为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
具体地,由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共包含四个收发电路,为了不增加整个MVB总线通信网络的数据量,需要从四个收发电路中选择与两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收发电路。可以从本端的每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分别选择一个收发电路,选择的收发电路与物理通信链路对应。如图3所示,MVB总线本端有两个设备,每个设备包含两个收发电路A和B。其中,收发电路A与MVB总线中的物理通信链路Line_A对应,收发电路B与MVB总线中的物理通信链路Line_B对应。从左侧设备中选择收发电路B,从右侧设备中选择收发电路A。也可以从左侧设备中选择收发电路A,从右侧设备中选择收发电路B。
也可以从本端的两个设备中选择一个设备中的两个收发电路。选择时可以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选择,将运行状态正常的设备作为主系设备。根据主系设备的两个收发电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发送给MVB总线的另一端设备和接收另一端设备发送的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若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不同设备,则本端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未选择的收发电路不与所述物理通信链路连接;若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同一个设备,则本端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均与所述物理通信链路连接,本端两个设备中未选择设备的两个收发电路的发送数据功能禁用,具有接收数据功能。
具体地,通过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与MVB总线的另一端的设备进行通信,接收和发送数据。MVB总线本端挂有两个设备,每个设备具有两个收发电路,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可以位于同一个设备,也可以位于不同的设备。如果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不同的设备,则每个设备中选择那个收发电路与对应的物理通信链路连接,另一个收发电路不与物理通信链路连接,将这种冗余通信的方式称为半冗余通信。具体的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如果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相同的设备,将选择的设备称为主系设备,另一个设备称为备系设备。MVB总线本端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均与物理通信链路连接,其中主系设备可以通过物理通信链路收发数据,而备系设备只能通过物理通信链路接收数据,不能发送数据,将这种冗余通信的方式称为全冗余通信。具体的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
通过从两个设备中选择收发电路传输数据的冗余通信方式,一方面利用两条通信链路和MVB总线本端挂两个设备,保证设备冗余以及通信链路冗余,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另一方面,在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中选择收发电路进行数据传输,可以有效地减少MVB总线通信网络的数据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接收所述另一端的设备发送的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若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不同设备,则判断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合法性;若是,则记录两个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并获取记录时间;根据两个收发电路各自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选择所述两个收发电路中的一个收发电路为主系电路;使用所述主系电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逻辑运算。
具体地,当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在不同的设备时,两个收发电路接收的数据信息不能同时进行内部逻辑运算。为了实现双套收发电路的冗余通信,根据两个收发电路收到的数据判断数据的合法性与收发电路收到数据的实时性,选择哪一个收发电路为主系,仅使用主系电路接收到的数据参与运算。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距离当前时间越近,说明收发电路接收数据速度快,实时性强。根据记录的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作为判断收发电路收到数据的实时性的依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根据两个收发电路各自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选择所述两个收发电路中的一个收发电路为主系电路的步骤包括:若所述两个收发电路各自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之间的时长大于预设阈值,从所述两个收发电路中选择最新记录时间最晚的收发电路作为主系电路。
具体地,根据实时性来选择哪一个收发电路为主系电路,除了要考虑两个收发电路的最新记录时间有较大差别的情况,还需要考虑两个收发电路的最新更新时间相差不大时的情况。如果两个收发电路的最新记录时间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阈值,两者之间的差别不大,则保持原有的通信方式,即保持上一周期的主系电路不变。如果两个收发电路的最新更新时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阈值,两者之间的差别较大,则将最新记录时间最晚的收发电路作为主系电路。如图5为图3中的MVB半冗余通信冗余设备的主系电路选择的流程图。
从不同的设备选择两个收发电路,有效解决了MVB总线本端只有单个设备冗余度低的问题,当MVB总线的某一条物理通信链路或者MVB总线本端的某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时,均不会影响到MVB网络的正常使用,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可用性,以及MVB总线的可靠性与可用性。
例如,MVB总线中的两条物理通信链路均正常,MVB总线本端的某一个设备发生故障,如果采用如图1所示的MVB网络节点拓扑结构进行通信,则故障设备会影响收发电路正常收发数据,影响数据的正常传输。而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设备,并且从每个设备中选择一个收发电路进行通信,如果其中一个设备故障,另一个设备中的收发电路仍然可以正常收发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从本端的两个设备中选择一个设备作为主系设备的步骤包括:判断通过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合法性;若是,则记录本端的每个设备的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并获取记录时间;根据两个设备各自的所有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选择所述两个设备中的一个设备为主系设备。
具体地,如果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同一设备,如图4所示的MVB网络节点硬件全冗余拓扑图,通过所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根据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逻辑运算。本实施例根据两个设备中的收发电路接收数据的合法性和实时性选择哪个设备为主系设备,使用主系设备中的两个收发电路进行通信。
当两个收发电路位于同一设备时,本端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均与物理通信链路连接,这两个设备使用相同的通信参数进行配置,通过每个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对每个设备中的收发电路进行控制,使主系设备能正常在MVB总线上收发数据,备系设备只能接收数据,不能发送数据。在判断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接收的数据实时性时,记录每个设备中两个收发电路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并将两个最新记录时间最晚的记录时间作为设备的最新记录时间。根据设备的最新记录时间判断哪个设备为主系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根据两个设备各自的所有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选择所述两个设备中的一个设备为主系设备的步骤包括:若所述两个设备各自的所有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之间的时长大于预设阈值,从所述两个设备中选择最新记录时间最晚的设备作为主系设备。
具体地,如果两个设备的最新记录时间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阈值,则保持原有的通信方式,即主系设备与上一周期的主系设备相同。如果两个设备的最新记录时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将最新记录时间最晚的设备作为主系设备。如图6为图4中的MVB全冗余通信冗余设备的主系设备选择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选择其中一个设备作为主系设备,用于收发数据;另一设备作为备系设备,用于冗余通信的备用设备。不仅实现了MVB总线设备的完全冗余,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可用性;而且也不会增加网络通信负荷,能根据应用需求对主系设备和备系设备进行自由切换,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应用需求。
例如,MVB总线中的某一条物理通信链路故障,同时MVB总线本端的某一个设备发生故障,如果采用如图1所示的MVB网络节点拓扑结构的通信方式,则故障设备影响收发电路正常收发数据,影响数据的正常传输。而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设备,将其中一个设备作为主系设备,另一个作为备系设备,主系设备和备系设备中的两个收发电路均与物理通信链路连接。如果主系设备发生故障,则切换到备系设备,将备系设备作为主系设备,仍然可以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如果主系设备中的某条物理通信链路故障,则使用另外一条物理通信链路。即使某个设备和某条链路同时故障,也不会影响MVB总线本端的正常通信。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VB总线冗余通信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MVB总线冗余通信装置与上文描述的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MVB总线冗余通信装置包括选择模块701和通信模块702;
其中,选择模块701用于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所述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其中,每个设备具有两个收发电路,每个设备中的两个收发电路与所述MVB总线中的两条物理通信链路一一对应;
其中,MVB总线主要用于对有互操作性和互换性要求的互连设备之间的串行数据通信。MVB总线本端的每个设备中包含两个收发电路,每个收发电路与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一一对应。收发电路不仅可以通过与其对应的物理通信链路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数据,还可以通过与其对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将数据发送给其他设备。
本实施例中在MVB总线的每端配置有两个设备,每个设备有两个收发电路,总共使用四个收发电路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为了解决网络通信拥堵问题,从四个收发电路中选择两个收发电路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减少通信网络中的数据量。在选择收发电路时,可以根据两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选择,从而使得在其中一个设备故障时,切换到另一个设备的收发电路进行通信,但不限于这种选择方式,从而提高设备的冗余度,确保通信网络的可用性。
通信模块702用于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发送给所述MVB总线的另一端的设备和接收所述另一端的设备发送的数据。
MVB总线本端的设备通过MVB总线与另一端的设备进行通信。另一端的通信设备可以为单设备,也可以采用与本端一样的双设备。由于收发电路可以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对数据进行传输,使用选择的收发电路可以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发送给MVB总线另一端的设备,也可以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接收MVB总线另一端设备发送的数据。
本实施例通过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然后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进行收发数据,一方面从四个收发电路中选择两个收发电路进行通信,减少通信网络中的数据量,降低通信网络通信负荷;另一方面通过选择收发电路进行通信使得一个设备故障时,可以切换到另一个设备的收发电路进行通信,从而提高通信网络中设备的冗余度,确保通信网络的可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选择模块具体用于:从本端的每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分别选择一个收发电路;或者,从本端的两个设备中选择一个设备作为主系设备,将所述主系设备的两个收发电路作为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判断模块具体用于:若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不同设备,则本端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未选择的收发电路不与所述物理通信链路连接;若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同一个设备,则本端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均与所述物理通信链路连接,本端两个设备中未选择设备的两个收发电路的发送数据功能禁用,具有接收数据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判断模块具体用于:若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不同设备,则判断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合法性;若是,则记录两个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并获取记录时间;根据两个收发电路各自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选择所述两个收发电路中的一个收发电路为主系电路;使用所述主系电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逻辑运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选择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两个收发电路各自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之间的时长大于预设阈值,从所述两个收发电路中选择最新记录时间最晚的收发电路作为主系电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通过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合法性;若是,则记录本端的每个设备的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并获取记录时间;根据两个设备各自的所有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选择所述两个设备中的一个设备为主系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选择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两个设备各自的所有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之间的时长大于预设阈值,从所述两个设备中选择最新记录时间最晚的设备作为主系设备。
图8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01、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802、存储器(memory)803和通信总线804,其中,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存储器803通过通信总线8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801可以调用存储器803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所述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其中,每个设备具有两个收发电路,每个设备中的两个收发电路与所述MVB总线中的两条物理通信链路一一对应;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发送给所述MVB总线的另一端的设备和接收所述另一端的设备发送的数据。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03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所述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其中,每个设备具有两个收发电路,每个设备中的两个收发电路与所述MVB总线中的两条物理通信链路一一对应;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发送给所述MVB总线的另一端的设备和接收所述另一端的设备发送的数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所述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其中,每个设备具有两个收发电路,每个设备中的两个收发电路与所述MVB总线中的两条物理通信链路一一对应;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发送给所述MVB总线的另一端的设备和接收所述另一端的设备发送的数据。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所述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
其中,每个设备具有两个收发电路,每个设备中的两个收发电路与所述MVB总线中的两条物理通信链路一一对应;
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发送给所述MVB总线的另一端的设备和接收所述另一端的设备发送的数据;
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所述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的步骤包括:
从本端的每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分别选择一个收发电路;或者,
从本端的两个设备中选择一个设备作为主系设备,将所述主系设备的两个收发电路作为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
若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不同设备,则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未选择的收发电路不与所述物理通信链路连接;
若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同一个设备,则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均与所述物理通信链路连接,本端的两个设备中未选择设备的两个收发电路的发送数据功能禁用,具有接收数据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接收所述另一端的设备发送的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不同设备,则判断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合法性;
若是,则记录两个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并获取记录时间;
根据两个收发电路各自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选择所述两个收发电路中的一个收发电路为主系电路;
使用所述主系电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逻辑运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两个收发电路各自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选择所述两个收发电路中的一个收发电路为主系电路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两个收发电路各自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之间的时长大于预设阈值,从所述两个收发电路中选择最新记录时间最晚的收发电路作为主系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本端的两个设备中选择一个设备作为主系设备的步骤包括:
判断通过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接收的数据是否具有合法性;
若是,则记录本端的每个设备的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并获取记录时间;
根据两个设备各自的所有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选择所述两个设备中的一个设备为主系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两个设备各自的所有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选择所述两个设备中的一个设备为主系设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两个设备各自的所有收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的最新记录时间之间的时长大于预设阈值,从所述两个设备中选择最新记录时间最晚的设备作为主系设备。
6.一种MVB总线冗余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从位于MVB总线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选择与所述MVB总线中的每条物理通信链路对应的一个收发电路;
其中,每个设备具有两个收发电路,每个设备中的两个收发电路与所述MVB总线中的两条物理通信链路一一对应;
通信模块,用于使用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将数据通过相应的物理通信链路发送给所述MVB总线的另一端的设备和接收所述另一端的设备发送的数据;
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从本端的每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分别选择一个收发电路;或者,从本端的两个设备中选择一个设备作为主系设备,将所述主系设备的两个收发电路作为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
判断模块,用于若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不同设备,则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中未选择的收发电路不与所述物理通信链路连接;若选择的两个收发电路位于同一个设备,则本端的两个设备的收发电路均与所述物理通信链路连接,本端的两个设备中未选择设备的两个收发电路的发送数据功能禁用,具有接收数据功能。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的步骤。
8.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82692.XA 2020-09-17 2020-09-17 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1347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2692.XA CN112134773B (zh) 2020-09-17 2020-09-17 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2692.XA CN112134773B (zh) 2020-09-17 2020-09-17 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4773A CN112134773A (zh) 2020-12-25
CN112134773B true CN112134773B (zh) 2022-04-19

Family

ID=73841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2692.XA Active CN112134773B (zh) 2020-09-17 2020-09-17 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3477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5791A (zh) * 2014-02-21 2014-05-28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vb总线主控并联冗余控制的方法
CN110488597A (zh) * 2019-08-18 2019-11-22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机车主处理单元双冗余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0143B (zh) * 2012-09-27 2014-10-2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单can控制器热冗余can总线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3634150B (zh) * 2013-12-03 2016-08-17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冗余的高安全性can总线通信方法
CN104079442B (zh) * 2014-07-28 2018-05-25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基于实时以太网的冗余控制装置、设备冗余系统和方法
CN109104349B (zh) * 2017-06-21 2020-11-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ANopen协议的列车网络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CN110877628B (zh) * 2018-09-06 2021-11-23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冗余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9347712A (zh) * 2018-10-10 2019-02-15 重庆中车四方所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轨道交通的网络结构
CN109639522B (zh) * 2018-12-10 2020-11-10 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中检测消息时效性的方法
CN110798288B (zh) * 2019-01-28 2021-01-15 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380907B (zh) * 2019-07-26 2021-09-24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故障诊断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58489A (zh) * 2019-11-13 2020-02-07 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自动防护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5791A (zh) * 2014-02-21 2014-05-28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vb总线主控并联冗余控制的方法
CN110488597A (zh) * 2019-08-18 2019-11-22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机车主处理单元双冗余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MVB bus administrator based on SOPC technology;Baohua Wang;《201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Technology (ICIT)》;2017050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4773A (zh) 2020-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1110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dapter for creating fault-tolerant communication busses from standard components
CN102882704B (zh) 一种issu的软重启升级过程中的链路保护方法和设备
CN103780365A (zh) 动态的多链路冗余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10658718A (zh) 一种多主控冗余切换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20093203A1 (e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214441B (zh) 基于串行总线轮询协议的通信切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528747B (zh) 主从站通信状态的诊断方法和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68278B (zh) 一种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通信前置机双机冗余的方法
US6636100B1 (en) Can controller and one-chip computer having a built-in can controller
CN109889312A (zh) 多链路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517122A2 (en) Routing and topology management
CN110798288B (zh) 一种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134773B (zh) Mvb总线冗余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995070A (zh) 一种双卡切换系统及方法
CN114884767B (zh) 一种同步双冗余can总线通信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Barranco et al. ReCANcentrate: A replicated star topology for CAN networks
US20190268235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network node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2422428B (zh) 链路状态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1483550B (zh) 获取控制通路信息的方法和节点
CN113612574A (zh) 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CN115514698A (zh) 协议计算方法、交换机、跨设备链路聚合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500157B (zh) 基于can网关的冗余实现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24492B (zh) 一种冗余主机链路冲突模式下的诊断及切换方法和装置
US20230097744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12333071B (zh) 一种基于多个总线网络架构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