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1361A - 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1361A
CN111791361A CN202010637271.3A CN202010637271A CN111791361A CN 111791361 A CN111791361 A CN 111791361A CN 202010637271 A CN202010637271 A CN 202010637271A CN 111791361 A CN111791361 A CN 111791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positioning tool
curing
manufacturing
concrete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72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91361B (zh
Inventor
庄筱
张龙
蔺文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onghao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onghao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onghao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onghao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372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913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91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1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91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13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3/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 B28B23/02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wherein the elements are reinforcing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 B28B11/24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for curing, setting or hardening
    • B28B11/245Curing concret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3/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 B28B23/02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wherein the elements are reinforcing members
    • B28B23/022Means for inserting reinforcing members into the mould or for supporting them in the mould
    • B28B23/024Supp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绿色房屋建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用具。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包括:步骤一、模具的制作、组装,步骤二、钢筋网片的绑扎,步骤三、预埋,步骤四、混凝土的布料,步骤五、预养护,步骤六、拆模,步骤七、养护。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工装,包括横梁(1)与纵梁,横梁与纵梁均设置有供钢筋安装的安装槽,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模具,包括一个主模板和四个侧模板,所述主模板与四个所述侧模板之间可拆卸连接。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用具及方法,能够将现场的大多数施工步骤改到工厂中进行,缩短清水混凝土建筑物的施工工期。

Description

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房屋建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用具。
背景技术
自 2015年始,我国房地产和建筑业发展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行业聚焦新型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环境保护政策引领下,我国建筑业开始艰难地迈向绿色建筑及其工业化的突围发展之路。
清水混凝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混凝土,清水混凝土这一概念产生于 20 世纪 20年代,一般意义上是指在建筑施工现场现浇注完成的混凝土构造物,省略了通常意义上的装修,如覆盖涂层(涂料、油漆、抹面砂浆)、贴瓷砖、干挂幕墙(玻璃、石材、铝板、钢板、人造板)之类的装修工程,随着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建筑师们逐渐把目光从混凝土作为一种结构材料转移到材料本身所拥有的质感上,开始用混凝土与生俱来的装饰性特征来表达建筑传递出的情感。到 20 世纪 60 年代,越来越多的清水混凝土出现在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
清水混凝土的优点主要有:1. 混凝土结构不需要装饰,舍去了涂料、饰面等化工产品;2. 有利于环保:清水混凝土结构一次成型,不剔凿修补、不抹灰,减少了大量建筑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3. 消除了诸多质量通病,清水装饰混凝土避免了抹灰开裂、空鼓甚至脱落的质量隐患,减轻了结构施工的漏浆、楼板裂缝等质量通病;4. 促使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不可能有剔凿修补的空间,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使结构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
虽然清水混凝土具有上述种种优点,但是清水混凝土建筑物的施工周期普遍较长,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通过对建筑物的墙板、梁等构件进行预制,将现场的大多数施工步骤改到工厂中进行,缩短清水混凝土建筑物的施工工期。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定位工装,可以标准化地生产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中的钢筋网片,节约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作工时。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模具,能够较好地配合定位工装确定钢筋网片的安装位置,减少因钢筋网片安装位置不当导致的混凝土表面痕迹,进而减少返工的时间,缩短工期。
本发明的第一个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步骤一、模具的制作、组装:根据建筑预制构件的形状大小制作模具的主模板和四个侧模板,在厂房内将主模板和两个侧模板组装成半成品模组;
步骤二、钢筋网片的绑扎:利用定位工装确定钢筋网片的各个钢筋之间间距,然后将钢筋横纵交错的连接处进行绑扎,形成钢筋网片;
步骤三、预埋:将钢筋网片和定位工装整体吊运到半成品模组处,位置放置准确后,拆除定位工装,将未组装的两个侧模板与半成品模组共同组装成模具;
步骤四、混凝土的布料:配置浇筑用的混凝土,并浇筑在模板内;
步骤五、预养护:在砼表面铺设保温挤塑板,进行预养护;
步骤六、拆模:预养护结束后,拆除保温挤塑板和模具;
步骤七、养护:送入养护室进行养护,养护结束后,即得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过程转移到工厂中进行,在现场仅需将制作的建筑预制构件进行拼装即可,大大节约了现场施工的工时,减少了工期。另外,在工厂的室内环境中混凝土的养护环境更加稳定,得到的构件质量更加有保障。再有,制作不合格的建筑构件可以直接在工厂内销毁,不必如同现场施工时需要拆除重建不合格的部份。并且,将钢筋网片和定位工装一并吊运,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钢筋网片不变形,进而保障最后得到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表面不会产生因钢筋网片变形出现的痕迹。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二中,采用八字绑扎法对钢筋网片进行绑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八字绑扎法较为牢固,能够防止钢筋网片在吊装过程中产生单向变形。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三预埋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建筑预制构件的需求,在模具内相应地布置预埋件或预埋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一次成型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不需要通过凿补的方式埋设预埋件。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四混凝土的布料过程所用到的混凝土配方中,水泥:粗骨料:砂=20:49:42,水胶比为0.42,塌落度需要达到160±10mm,1天强度需要达到16.2Mpa。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得到优质的清水混凝土,浇筑后得到的清水混凝土建筑构件工作性能好,且外表较为美观,不易产生色差。塌落度控制在160mm左右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填充性能、保水能力。
本发明的第二个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定位工装,包括横梁与纵梁,所述横梁设置有用于给横向钢筋定位的横向定位槽,所述纵梁设置有用于给纵向钢筋定位的纵向定位槽,所述横向定位槽的高度比纵向定位槽高出一个钢筋的高度,所述横梁的两端上均设置有吊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纵向钢筋沿纵梁铺设,然后在将横向钢筋沿横梁铺设,铺设完毕后将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交错位置处进行绑扎,最后得到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制作过程简便快捷,且各个钢筋网片。吊耳能够方便定位工装和钢筋网片一并吊运到需要的位置处。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纵梁由多个拼接单体通过榫卯结构拼接而成,并通过锁紧件实现拼接单体两两之间的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梁可以较为简单地在预埋步骤中拆除,便于后续混凝土布料的工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工装下设置有高度为1.3-1.6m的支撑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一种支撑组件能够把定位工装架高,便于操作工人观察各个钢筋是否平齐,各个节点是否捆扎到位等情况。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块、调节块、调节丝杆和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调节块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竖直转动连接在固定块上,所述蜗轮蜗杆机构中的蜗轮与丝杆同轴固定设置,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上设置有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手轮,蜗轮蜗杆机构传动,带动调节丝杆转动,进而带动调节块上升或下降,实现支撑组件的高度调节,使得定位工装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对于高度的要求。
本发明的第三个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模具,包括一个主模板和四个侧模板,所述主模板与四个所述侧模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模板和四个所述侧模板形成的缝隙处使用橡胶条进行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模板与主模板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钢筋网片的预埋过程中对定位工装的拆除,保障钢筋网片位置安装准确,减少因钢筋网片安装位置不当导致的混凝土表面痕迹,进而减少返工的时间,缩短工期。在钢筋网片位置确定好后在拼接好整个模具,并用橡胶条将缝隙处密封好,即可避免在浇筑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发生渗漏,导致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边角位置处出现余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通过对建筑物的墙板、梁等构件进行预制,将现场的大多数施工步骤改到工厂中进行,缩短清水混凝土建筑物的施工工期。
本发明的一种定位工装,可以标准化地生产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中的钢筋网片,节约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作工时。
本发明的一种模具,能够较好地配合定位工装确定钢筋网片的安装位置,减少因钢筋网片安装位置不当导致的混凝土表面痕迹,进而减少返工的时间,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定位工装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定位工装实施例1中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定位工装实施例2中拼接单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定位工装实施例2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定位工装实施例2中支撑组件的局部剖示图;
图7是本发明半成品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梁;11、横向定位槽;12、吊环;2、纵梁;21、纵向定位槽;22、拼接单体;23、锁紧件;3、钢筋网片;4、支撑组件;41、调节块;411、放置槽;42、固定块;43、丝杆;44、蜗轮蜗杆机构;441、手轮;5、模具;51、主模板;52、侧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定位工装,可以标准化地生产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中的钢筋网片,节约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作工时,包括以下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看图1和图2,一种定位工装,包括两个横梁1与三个纵梁2,两个横梁1设置有用于给横向钢筋定位的横向定位槽11,两个纵梁2设置有用于给纵向钢筋定位的纵向定位槽21,横向定位槽11的高度比纵向定位槽21高出一个钢筋的高度,两个横梁1的两端上均设置有吊环12。纵梁2由多个拼接单体22通过榫卯结构拼接而成,并通过锁紧件23实现拼接单体22两两之间的固定。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拼接单体22呈Z形,榫卯连接的方式为图示中的搭接,本实施例的锁紧件23是插销,插销将两个相邻的单体相对固定,当插销拔出时,拼装单体可以进行拆除。
实施例2
参看图3,本实施例的定位工装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拼接单体22的样式和榫卯结构的形式有所不同,且本实施例使用螺栓将两个拼接单体22相对锁紧。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拼接单体22和锁紧件23还可以采用其他样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定位工装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与本实施例仅设置有两个纵梁2,需要说明的是,横梁1、纵梁2的数量应该根据预制构件中钢筋网片3的实际大小来进行选择,这样数量选择的改变,均是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4
参看图5和图6,本实施例定位工装与实施例1的结构样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定位工装下设置有高度为1.3-1.6m的支撑组件4,这样一种支撑组件4能够把定位工装架高,便于操作工人观察各个钢筋是否平齐,各个节点是否捆扎到位等情况,便于检查工作的进行,使得操作工人能够在不弯腰的情况下完成质量检查。支撑组件4包括固定块42、调节块41、调节丝杆43和蜗轮蜗杆机构44,调节块41与丝杆43螺纹连接,丝杆43竖直转动连接在固定块42上,蜗轮蜗杆机构44中的蜗轮与丝杆43同轴固定设置,蜗轮蜗杆机构44的蜗杆上设置有手轮441。调节块41上设置有放置槽411,用于更好地放置定位工装,具体的,支撑组件4设置四个,分别用于支撑定位工装的四角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定位工装,能够较好地配合本发明提供的定位工装确定钢筋网片3的安装位置,减少因钢筋网片3安装位置不当导致的混凝土表面痕迹,进而减少返工的时间,缩短工期,包括以下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看图7和图8,一种模具5,包括一个主模板51和四个侧模板52,主模板51与四个侧模板52之间可拆卸连接,主模板51和四个侧模板52形成的缝隙处使用橡胶条进行密封。具体的,主模板51与四个侧模板52之间使用弹簧笔式锁定机构进行相对锁定,按压一次实现相对锁定,在一次按压实现解锁。在只拼装两块侧模板52时,得到模具5半成品,在四块侧模板52均拼装完毕时,得到模具5成品。
实施例2
参看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具5,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的主模板51与侧模板52之间通过螺栓进行相对固定,拧松螺栓即可完成侧模板52的拆卸。还需要说明的是,模板的形状应当根据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样式进行设计,不仅限于图示中的样式。
本发明的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使用到本发明提供的定位工装和模具5进行操作,通过对建筑物的墙板、梁等构件进行预制,将现场的大多数施工步骤改到工厂中进行,缩短清水混凝土建筑物的施工工期。
实施例1
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步骤一、模具5的制作、组装:根据建筑预制构件的形状大小制作模具5的主模板51和四个侧模板52,在厂房内将主模板51和两个侧模板52组装成半成品模组;
步骤二、钢筋网片3的绑扎:利用定位工装确定组成钢筋网片3的各个钢筋之间间距,然后将钢筋横纵交错的连接处进行绑扎,形成钢筋网片3;
步骤三、预埋:将钢筋网片3和定位工装整体吊运到半成品模组处,位置放置准确后,拆除定位工装,钢筋网片3在放置时,需要对其边角处进行折弯处理,将未组装的两个侧模板52与半成品模组共同组装成模具5;
步骤四、混凝土的布料:配置浇筑用的混凝土,并浇筑在模板内;
步骤五、预养护:在砼表面铺设保温挤塑板,进行预养护;
步骤六、拆模:预养护结束后,拆除保温挤塑板和模具5;
步骤七、养护:送入养护室进行养护,养护结束后,即得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
在步骤二中,采用八字绑扎法对钢筋网片3进行绑扎。
在步骤四混凝土的布料过程所用到的混凝土配方中,水泥:粗骨料:砂=20:49:42,水胶比为0.42,塌落度需要达到160±10mm,1天强度需要达到16.2Mpa。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在步骤三预埋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建筑预制构件的需求,在模具5内相应地布置预埋件或预埋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步骤一、模具(5)的制作、组装:根据建筑预制构件的形状大小制作模具(5)的主模板(51)和四个侧模板(52),在厂房内将主模板(51)和两个侧模板(52)组装成半成品模组;
步骤二、钢筋网片(3)的绑扎:利用定位工装确定钢筋网片(3)的各个钢筋之间间距,然后将钢筋横纵交错的连接处进行绑扎,形成钢筋网片(3);
步骤三、预埋:将钢筋网片(3)和定位工装整体吊运到半成品模组处,位置放置准确后,拆除定位工装,将未组装的两个侧模板(52)与半成品模组共同组装成模具(5);
步骤四、混凝土的布料:配置浇筑用的混凝土,并浇筑在模板内;
步骤五、预养护:在砼表面铺设保温挤塑板,进行预养护;
步骤六、拆模:预养护结束后,拆除保温挤塑板和模具(5);
步骤七、养护:送入养护室进行养护,养护结束后,即得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采用八字绑扎法对钢筋网片(3)进行绑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预埋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建筑预制构件的需求,在模具(5)内相应地布置预埋件或预埋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混凝土的布料过程所用到的混凝土配方中,水泥:粗骨料:砂=20:49:42,水胶比为0.42,塌落度需要达到160±10mm,1天强度需要达到16.2Mpa。
5.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应用到的一种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与纵梁(2),两个所述横梁(1)设置有用于给横向钢筋定位的横向定位槽(11),所述纵梁(2)设置有用于给纵向钢筋定位的纵向定位槽(21),所述横向定位槽(11)的高度比纵向定位槽(21)高出一个钢筋的高度,所述横梁(1)的两端上均设置有吊环(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由多个拼接单体(22)通过榫卯结构拼接而成,并通过锁紧件(23)实现拼接单体(22)两两之间的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装下设置有高度为1.3-1.6m的支撑组件(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固定块(42)、调节块(41)、调节丝杆(43)和蜗轮蜗杆机构(44),所述调节块(41)与所述丝杆(43)螺纹连接,所述丝杆(43)竖直转动连接在固定块(42)上,所述蜗轮蜗杆机构(44)中的蜗轮与丝杆(43)同轴固定设置,所述蜗轮蜗杆机构(44)的蜗杆上设置有手轮(441)。
9.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应用到的一种模具(5),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主模板(51)和四个侧模板(52),所述主模板(51)与四个所述侧模板(52)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模板(51)和四个所述侧模板(52)形成的缝隙处使用橡胶条进行密封。
CN202010637271.3A 2020-07-04 2020-07-04 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用具 Active CN1117913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7271.3A CN111791361B (zh) 2020-07-04 2020-07-04 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7271.3A CN111791361B (zh) 2020-07-04 2020-07-04 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1361A true CN111791361A (zh) 2020-10-20
CN111791361B CN111791361B (zh) 2021-11-05

Family

ID=72810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37271.3A Active CN111791361B (zh) 2020-07-04 2020-07-04 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9136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7284A (zh) * 2012-08-08 2012-11-07 张家口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混凝土薄壁下返檐半预制施工工艺
CN106368365A (zh) * 2016-11-16 2017-02-01 沈阳建筑大学 通筋式混凝土叠合楼板结构及其制作和装配方法
US20170107727A1 (en) * 2015-10-20 2017-04-20 Michael Sipala Poured in place concrete form
CN107351222A (zh) * 2017-08-30 2017-11-17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异形柱式预制夹心保温轻质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614718A (zh) * 2019-09-30 2019-12-27 泰安市骏鸣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的生产工艺
CN111075173A (zh) * 2019-12-04 2020-04-28 佛山建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0501639U (zh) * 2019-08-04 2020-05-12 亚晟(东莞)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上底板折上口脱模工位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7284A (zh) * 2012-08-08 2012-11-07 张家口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混凝土薄壁下返檐半预制施工工艺
US20170107727A1 (en) * 2015-10-20 2017-04-20 Michael Sipala Poured in place concrete form
CN106368365A (zh) * 2016-11-16 2017-02-01 沈阳建筑大学 通筋式混凝土叠合楼板结构及其制作和装配方法
CN107351222A (zh) * 2017-08-30 2017-11-17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异形柱式预制夹心保温轻质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10501639U (zh) * 2019-08-04 2020-05-12 亚晟(东莞)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上底板折上口脱模工位
CN110614718A (zh) * 2019-09-30 2019-12-27 泰安市骏鸣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的生产工艺
CN111075173A (zh) * 2019-12-04 2020-04-28 佛山建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1361B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nton et al. Concrete choreography: prefabrication of 3D-printed columns
CN101585205B (zh) 模制混凝土浮雕装饰单元板生产及安装方法
Kreiger et al. The current state of 3D printing for use in construction
CN111975980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外墙板加工工艺
CN108858665B (zh) 一种瓷板饰面反打成型外墙板或挂板的生产工艺
CN111805696A (zh) 一种建筑装饰用构件的制作工艺
CN110666958A (zh) 一种楼板预制件生产工艺
CN110869568B (zh) 通用和专用工业化建筑系统中用于建筑通风的钢筋混凝土墙模块的改进
CN109778911B (zh) 一种地下管廊复合塑料模板搭拆施工方法
CN111791361B (zh) 一种清水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制作方法及相关用具
CN109112903A (zh) 一种场段库内立柱式检查坑整体道床无轨施工技术
CN111576878A (zh) 铝合金模板快拆体系施工工艺
CN105216531A (zh) 模制混凝土浮雕装饰板生产及安装方法
CN105804396A (zh) 一种非定型、可周转模板体系预制楼梯梯段以及施工工法
CN205476468U (zh) 一种非定型、可周转模板体系预制楼梯梯段模板
CN101513813B (zh) 大型镂空浮雕中空石柱施工方法
CN109385977B (zh) 一种防裂混凝土面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02918A (zh)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流水机组施工工法
CN214403026U (zh) 一种新型预制式围墙
CN109853803B (zh) 装配整体式楼板及制作安装方法
CN104441234A (zh) 内含多个预埋件的超大预制叠合楼板的制备方法
CN219241317U (zh) 一种混凝土高低跨楼板的预制支撑模具
CN108789808A (zh) 一种预制空心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16787893U (zh) 一种预制剪力墙定位装置
CN214090425U (zh) 侧边倒角防开裂保温模板结构一体化保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