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9582A - 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9582A
CN111769582A CN202010592060.2A CN202010592060A CN111769582A CN 111769582 A CN111769582 A CN 111769582A CN 202010592060 A CN202010592060 A CN 202010592060A CN 111769582 A CN111769582 A CN 111769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valent
distribution system
converter station
terminal direct
power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20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69582B (zh
Inventor
陈鹏伟
赵文梦
陈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20105920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95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9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9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69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9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02J2003/365Reducing harmonics or oscillations in HVD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涉及多端直流配电技术领域,能够提升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发明包括:利用各换流站的直流侧等效输入及输出阻抗,结合系统线路参数,生成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值电路模型;依据所述等值电路模型,通过节点导纳矩阵及单位电流注入法,得到从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在关注频段内,利用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获取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将所述等效电阻和所述等效电感带入阻尼控制器参数求解公式,得到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配置参数;将所得的配置参数,输入所述阻尼控制器。本发明适用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电流内环附加阻尼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端直流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高效的能量变换与输送系统,多端直流配电系统在广域新能源接入和消纳、电网区域互联、分布式发电等方面具有重大经济技术优势,已成为能源互联综合利用的重要支撑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容量功率等级的提升和电力电子装置数目的增加,多端直流配电系统呈现出低惯性弱阻尼、系统耦合性强等特性。新能源间歇性波动、直流负荷随机性扰动和设备参数迁移均易激发系统动态过程,导致电压波动、谐振等电能质量问题。
而对于主从控制方式下双极性多端直流配电系统,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恒功率特性进一步弱化了系统阻尼,使得源-网-荷随机激励成为考验多端直流配电系统安全高质量运行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保证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配置相应的阻尼控制策略十分必要。目前针对定功率控制换流站负阻尼特性引发的不稳定问题常用的方法是直流量前馈/反馈在控制环路中注入补偿信号,达到有源阻尼的目的。
但由于直流量测量的复杂性及量测误差对直流配电系统控制的影响,现有的有源阻尼策略存在隐患。目前的技术中,尚且缺乏一种能有效解决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电压波动、系统振荡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交流电流反馈阻尼控制策略,来保障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能够提升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利用各换流站的直流侧等效输入及输出阻抗,结合系统线路参数,生成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值电路模型;加载所述等值电路模型,得到从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在关注频段内,利用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获取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将所述等效电阻和所述等效电感带入阻尼控制器参数求解公式,得到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配置参数;将所得的配置参数,输入所述阻尼控制器。
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的端口设为开路,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端口相应的正极母线定为节点1,负极母线定为参考点,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多端直流配电系统节点导纳矩阵Y,对Y求逆得到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节点阻抗矩阵Z。
所述利用各换流站的等效输入及输出阻抗,结合系统线路参数,生成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值电路模型,包括:获取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中的定直流电压控制换流站的等效输出阻抗Zs和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的等效输入阻抗Zpi;利用换流站的等效输入及输出阻抗,结合系统线路参数,得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值电路模型。
还包括:基于所述等值电路模型,将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端口设为开路,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端口相应的正极母线定为节点1,负极母线定为参考点,并将所述节点1和参考点以外的其它节点依次编号;列写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等值电路的节点导纳矩阵Y,其中,导纳矩阵Y的阶数与所述等值电路模型的节点数一致;对Y求逆得到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节点阻抗矩阵Z。
所述向节点1注入电流,得到从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包括:向节点1注入单位电流,同时向其它节点注入的电流为0,获取节点1和参考点间的总阻抗Z11,Z11即为从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Zeq的频域表达式。以开关频率的1/10作为所述关注频段。
所述在关注频段内,利用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Zeq,获取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等效电阻Req和等效电感Leq,包括:基于所得的Zeq频域表达式,在所关注频段内等间隔取K个点,并记录每个点对应的频率和幅值(ωi,yi);利用最小二乘法对Zeq进行估算,得到等效电阻Req和等效电感Leq,其中,
Figure BDA0002555970820000031
所述将所述等效电阻和所述等效电感带入阻尼控制器参数求解公式,得到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配置参数,包括:将Req和Leq带入阻尼控制器Damp参数求解公式,获取Damp的阻尼比ξ、中心频率ωn、增益系数kf;将Req和Leq带入虚拟并联电阻Rvir的约束条件,获取Rvir的可行域。
本实施例能够在多端直流配电系统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恒功率特性引起直流电压振荡及失稳时提供有效的阻尼,并提高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极限传输功率,保障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由于充分利用了换流站已有交流量测量,从而减少了直流量测量,降低了工程应用的复杂性,同时减少了量测误差对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端直流配电系统定功率控制换流站交流电流反馈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3、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交流电流反馈阻尼控制器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包括:
利用各换流站的直流侧等效输入及输出阻抗,结合系统线路参数,生成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值电路模型。
加载所述等值电路模型,通过节点导纳矩阵及单位电流注入法,得到从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
在关注频段内,利用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获取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
将所述等效电阻和所述等效电感作为计算依据,带入阻尼控制器参数求解公式,得到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配置参数。
将所得的配置参数,输入所述阻尼控制器。
其中,所述配置参数包括:阻尼比、中心频率、增益系数和虚拟并联电阻的可行域。定功率控制换流站交流电流反馈阻尼控制器的参数设计部分是由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直流侧出口虚拟并联电阻,通过控制框图等效变换,将虚拟电阻的效果变换到电流内环来实现(直接并联实际电阻属于无源阻尼,会增加系统损耗),阻尼控制器配置参数的求解公式亦是基于此原理得到。
本实施例涉及多端直流配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大致的设计思路为:首先对换流站进行阻抗建模,获取各换流站直流侧等效输入及输出阻抗,结合系统线路参数进而获得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等值电路模型。待求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端口设为开路,相应正极母线定为节点1,负极母线定为参考点,其它节点依次编号,列写所求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多端直流配电系统节点导纳矩阵Y,对Y求逆,得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节点阻抗矩阵Z。之后在节点1注入单位电流,其它节点注入电流为0,获取节点1和参考点间的总阻抗Z11,即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等效阻抗Zeq的频域表达式。在所关注频段,用最小二乘法估算Zeq,得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等效电阻Req和等效电感Leq并带入阻尼控制器Damp参数求解公式获取Damp的阻尼比ξ、中心频率ωn、增益系数kf及虚拟并联电阻Rvir的可行域。
其中,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端口设为开路,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端口相应的正极母线定为节点1,负极母线定为参考点,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多端直流配电系统节点导纳矩阵Y,对Y求逆得到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节点阻抗矩阵Z。
本实施例中,所述利用各换流站的直流侧等效输入输出阻抗,生成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值电路模型,包括:获取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中的定直流电压控制换流站的等效输出阻抗Zs,和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的等效输入阻抗Zpi。利用换流站的等效输入输出阻抗,结合系统线路参数,得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值电路模型。基于所述等值电路模型,将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端口设为开路,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端口相应的正极母线定为节点1,负极母线定为参考点,并将所述节点1和参考点以外的其它节点依次编号。获取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值电路的节点导纳矩阵Y,其中,导纳矩阵Y的阶数与所述等值电路模型的节点数一致。对Y求逆得到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节点阻抗矩阵Z。
进一步的,所述向节点1注入电流,并记录从定功率控制换流站角度出发的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包括:向节点1注入单位电流,同时向其它节点注入的电流为0,获取节点1和参考点间的总阻抗Z11,,Z11即为从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等效阻抗Zeq的频域表达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Zeq即是阻抗阵中的Z11;具体为:1、对Y求逆获得多端直流配电系统节点阻抗矩阵Z=Y1;2、在节点1注入单位电流,其它节点注入电流为0,获取节点1与参考点间的总阻抗Z11;3、因为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定为节点1和参考点,因此Z11即为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等效阻抗Zeq。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关注频段为开关频率的1/10。所述在关注频段内,利用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Zeq,获取等效电阻Req和等效电感Leq,包括:基于所得的Zeq的频域表达式,在关注频段等间隔选取K个点,并记录每个点对应的频率和幅值(ωi,yi)。利用最小二乘法对Zeq进行估算,得到等效电阻Req和等效电感Leq,其中,
Figure BDA0002555970820000071
对Zeq进行估算可以理解为:由于等效所得的Zeq是一个跟频率相关的量,Zeq=Req+jωLeq,在不同的频率下,计算所得的Req和Leq略有不同,本实施例中主要关注定功率控制换流站负阻尼引发的低频振荡,考虑到平均值模型的适用范围,以开关频率的1/10作为所关注频段通过最小二乘法估算Req和Leq
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等效电阻和所述等效电感带入阻尼控制器参数求解公式,得到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配置参数,包括:将Req和Leq带入阻尼控制器Damp参数求解公式,获取Damp的阻尼比ξ、中心频率ωn、增益系数kf。将Req和Leq带入虚拟并联电阻Rvir的约束条件,获取Rvir的可行域。
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得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等值电路模型及阻尼控制器参数求解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如图2、3、4、5所示,以主从控制方式下双极性三端直流配电系统为例,根据换流站等效输入输出阻抗结合系统线路参数,图2所示的三端直流配电系统结构图可等效为图3所示的三端直流配电系统等值电路模型,根据图3依次对各个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求解其正负极母线向整个系统看进去的等效阻抗Zeq(图3中所示的节点编号是求定功率控制换流站1向系统看进去的等效阻抗)。根据所求等效阻抗,通过最小二乘法在所关注频段内估算出三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电阻Req及等效电感Leq,三端直流配电系统可以简化为图4,类似于戴维南等效(将所求定功率控制换流站外的三端直流配电系统等效为一个阻抗和一个电压源)。由图4各变量的物理关系结合各变量的控制关系可得图5所示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控制框图。通过控制框图等效变换,图4中虚线所示配置在所求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直流侧出口处的虚拟并联电阻可通过控制系统交流电流反馈实现,根据此原理获得了阻尼控制器参数求解公式。将估算出的三端直流配电系统等效电阻Req和等效电感Leq带入该阻尼控制器参数求解公式中,即可得到阻尼控制器的配置参数。依次对各定功率站求解,即可完成对主从控制模式下双极性多端直流配电系统阻尼策略的配置。
本实施例能够在多端直流配电系统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恒功率特性引起直流电压振荡及失稳时提供有效的阻尼,并提高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极限传输功率,保障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由于充分利用了换流站已有交流量测量,从而减少了直流量测量,降低了工程应用的复杂性,同时减少了量测误差对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实现为步骤1-6,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
步骤1:对换流站进行输入输出阻抗建模,获取各换流站的直流侧等效输入输出阻抗,结合系统线路参数,进而获得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等值电路模型。
步骤2:基于等值电路模型,待求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端口设为开路,相应正极母线定为节点1,负极母线定为参考点,其它节点依次编号,形成所求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端口出发的多端直流配电系统节点导纳矩阵Y,对Y求逆获得多端直流配电系统节点阻抗矩阵Z。
步骤3:在节点1注入单位电流,其它节点注入电流为0,获取节点1和参考点间的总阻抗Z11,即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等效阻抗Zeq的频域表达。
步骤4:在关注频段,用最小二乘法估算Zeq,得到等效电阻Req和等效电感Leq
步骤5:将Req、Leq带入阻尼控制器Damp参数求解公式获取Damp的阻尼比ξ、中心频率ωn、增益系数kf及虚拟并联电阻Rvir的可行域。
步骤6:重复步骤2-5依次对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求解,获取其所需配置的阻尼控制器参数。
具体的,所述步骤1包括:
步骤1.1:对配电系统关键元素-换流站进行输入输出阻抗建模,获取定直流电压控制换流站等效输出阻抗Zs及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等效输入阻抗Zpi
步骤1.2:根据各换流站等效输入输出阻抗结合系统线路参数,得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值电路模型。
优选地,所述步骤1.1中定直流电压控制换流站等效阻抗Zs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555970820000091
式中:
Figure BDA0002555970820000101
其中,us_dc0为定直流电压控制换流站出口电压,下标0表示额定功率下相应变量稳态值;is_dc0为定直流电压控制换流站出口电流(以流出换流站方向为正);us_cd0与us_cq0分别为定直流电压控制换流站交流电压us_c0在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d轴和q轴分量,上标*表示变量的参考量;Cs为定直流电压控制换流站直流侧出口电容;Gu(s)=kp3+s/ki3为定直流电压控制换流站外环调制器;
Gui(s)=kp4+s/ki4为定直流电压控制换流站内环调制器;Zs_ac=Rs_ac+sLs_ac为定直流电压控制换流站交流系统阻抗;ω0为交流电网基波角频率;s为拉普拉斯算子;kpwm_s为系统调制增益。
优选地,所述步骤1.1中定功率i控制换流站等效阻抗Zpi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555970820000102
式中:
Figure BDA0002555970820000103
其中,upi_dc0为定功率控制换流站i出口电压;ipi_dc0为定功率控制换流站i出口电流(以流出换流站为正);Cpi为定功率控制换流站i直流侧出口电容;Gp(s)=kp1+s/ki1为定功率控制换流站i外环调制器;Gpi(s)=kp2+s/ki2为定功率控制换流站i内环调制器;ipi_sd0与ipi_sq0分别为定功率控制换流站i交流电流ipi_s0在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d轴和q轴分量;upi_cd0与upi_cq0分别为定功率控制换流站i交流电压upi_c0在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d轴和q轴分量,上标*表示变量的参考量;Zpi_ac=Rpi_ac+sLpi_ac为定功率控制换流站i交流系统阻抗。ω0为交流电网基波角频率;s为拉普拉斯算子;kpwm_pi为系统调制增益。
其中,若不考虑控制及调制过程,定功率控制换流站可等效为恒功率负载,相应的等效输入阻抗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55970820000111
式中,PN1为定功率控制换流站i额定功率。
优选地,所述步骤1.2中,对于一个主从控制方式下含n个定功率控制换流站、m个中间节点的双极性多端直流配电系统而言,其等值电路模型有2n+m+1个节点。
具体的,所述步骤2包括:
步骤2.1:基于等值电路模型,将所求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端口设为开路,相应正极母线定为节点1,负极母线定为参考点,并对等值电路中其它节点依次编号。
步骤2.2:列写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等值电路的节点导纳矩阵Y,其阶数与等值电路模型的节点数一致。
步骤2.3:对Y求逆获得多端直流配电系统节点阻抗矩阵Z。
具体的,所述步骤3包括:
步骤3.1:在节点1注入单位电流,其它节点注入电流为0,获取节点1和参考点间的总阻抗Z11
步骤3.2:Z11即为所求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等值阻抗Zeq的频域表达式。
具体的,所述步骤4包括:
步骤4.1:将开关频率的1/10定为所关注频段,基于Zeq的频域表达式,在关注频段等间隔选取K个点,记下对应的频率和幅值(ωi,yi)。
步骤4.2:用最小二乘法对Zeq进行估算,
Figure BDA0002555970820000121
得到等效电阻Req和等效电感Leq
具体的,所述步骤5包括:
步骤5.1:将Req、Leq带入阻尼控制器Damp参数求解公式获取阻尼控制器参数阻尼比ξ、中心频率ωn、增益系数kf
步骤5.2:将Req、Leq带入虚拟并联电阻Rvir的约束条件,获取Rvir的可行域。
优选地,所述步骤5.1中阻尼控制器参数求解公式,即ξ、ωn及kf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555970820000122
式中:
Figure BDA0002555970820000123
优选地,所述步骤5.2中Rvir的可行域为
Figure BDA0002555970820000124
步骤6:重复步骤2-5依次对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求解,获取其所需配置的阻尼控制器参数。
通过将交流电流量与所引入的阻尼控制器的乘积作为阻尼分量反馈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电流内环控制环节上,提供有效阻尼以抑制由定功率控制换流站负阻尼特性引发的电压波动、系统振荡等不稳定现象,保障了多端直流配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本实施例能够在多端直流配电系统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恒功率特性引起直流电压振荡及失稳时提供有效的阻尼,并提高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极限传输功率,保障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由于充分利用了换流站已有交流量测量,从而减少了直流量测量,降低了工程应用的复杂性,同时减少了量测误差对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各换流站的直流侧等效输入及输出阻抗,结合系统线路参数,生成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值电路模型;
加载所述等值电路模型,得到从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
在关注频段内,利用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获取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
将所述等效电阻和所述等效电感带入阻尼控制器参数求解公式,得到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配置参数;
将所得的配置参数,输入所述阻尼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的端口设为开路,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端口相应的正极母线定为节点1,负极母线定为参考点,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多端直流配电系统节点导纳矩阵Y,对Y求逆得到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节点阻抗矩阵Z。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各换流站的等效输入及输出阻抗,结合系统线路参数,生成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值电路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中的定直流电压控制换流站的等效输出阻抗Zs和各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的等效输入阻抗Zpi
利用换流站的等效输入及输出阻抗,结合系统线路参数,得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值电路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等值电路模型,将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端口设为开路,所述定功率控制换流站端口相应的正极母线定为节点1,负极母线定为参考点,并将所述节点1和参考点以外的其它节点依次编号;
列写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等值电路的节点导纳矩阵Y,其中,导纳矩阵Y的阶数与所述等值电路模型的节点数一致;
对Y求逆得到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节点阻抗矩阵Z。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节点1注入电流,得到从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包括:
向节点1注入单位电流,同时向其它节点注入的电流为0,获取节点1和参考点间的总阻抗Z11,Z11即为从定功率控制换流站正负极母线出发的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Zeq的频域表达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开关频率的1/10作为所述关注频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关注频段内,利用所述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等效阻抗Zeq,获取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等效电阻Req和等效电感Leq,包括:
基于所得的Zeq频域表达式,在所关注频段内等间隔取K个点,并记录每个点对应的频率和幅值(ωi,yi);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Zeq进行估算,得到等效电阻Req和等效电感Leq,其中,
Figure FDA00025559708100000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等效电阻和所述等效电感带入阻尼控制器参数求解公式,得到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配置参数,包括:
将Req和Leq带入阻尼控制器Damp参数求解公式,获取Damp的阻尼比ξ、中心频率ωn、增益系数kf
将Req和Leq带入虚拟并联电阻Rvir的约束条件,获取Rvir的可行域。
CN202010592060.2A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7695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2060.2A CN111769582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2060.2A CN111769582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9582A true CN111769582A (zh) 2020-10-13
CN111769582B CN111769582B (zh) 2021-11-23

Family

ID=72721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2060.2A Active CN111769582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958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6382A (zh) * 2020-12-21 2021-04-0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星型的交直流配用电系统运行稳定分析方法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6708A (zh) * 2016-09-30 2017-05-31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含mmc直流输电系统电流振荡抑制的阻尼控制方法
CN107134772A (zh) * 2017-05-02 2017-09-05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机电暂态仿真方法
CN108258698A (zh) * 2016-12-29 2018-07-06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提高vsc连接交流弱电网稳定性的双闭环阻尼控制系统
CN108306329A (zh) * 2018-02-28 2018-07-20 湖南大学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正阻尼重构阻抗稳定控制方法
CN109193738A (zh) * 2018-09-30 2019-01-1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直流定功率定电压控制下miif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274115A (zh) * 2018-09-30 2019-01-25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190044340A1 (en) * 2017-08-07 2019-02-07 Raytheon Company Energy-based adaptive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CN109755957A (zh) * 2018-10-24 2019-05-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源型换流器并网系统外环控制解析传递函数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9802433A (zh) * 2019-01-10 2019-05-24 武汉大学 一种并网逆变器功率振荡抑制系统及方法
CN109842126A (zh) * 2019-02-21 2019-06-0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抑制电压振荡的稳定控制方法
CN110011328A (zh) * 2018-08-22 2019-07-12 东北林业大学 串联虚拟电感的llccl型并网逆变器输出阻抗校正策略
CN110323775A (zh) * 2019-07-29 2019-10-11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柔直电网直流端口稳定性的阻尼控制方法
CN110504685A (zh) * 2019-08-27 2019-11-26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CN110556831A (zh) * 2019-09-26 2019-12-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机多节点发电系统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0601221A (zh) * 2019-06-17 2019-12-20 湖南大学 多电压源型变换器接入中压直流系统的电压稳定控制方法
CN110808605A (zh) * 2019-11-20 2020-02-18 天津大学 电流模式下垂控制多端直流系统动态稳定性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6708A (zh) * 2016-09-30 2017-05-31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含mmc直流输电系统电流振荡抑制的阻尼控制方法
CN108258698A (zh) * 2016-12-29 2018-07-06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提高vsc连接交流弱电网稳定性的双闭环阻尼控制系统
CN107134772A (zh) * 2017-05-02 2017-09-05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机电暂态仿真方法
US20190044340A1 (en) * 2017-08-07 2019-02-07 Raytheon Company Energy-based adaptive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CN108306329A (zh) * 2018-02-28 2018-07-20 湖南大学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正阻尼重构阻抗稳定控制方法
CN110011328A (zh) * 2018-08-22 2019-07-12 东北林业大学 串联虚拟电感的llccl型并网逆变器输出阻抗校正策略
CN109193738A (zh) * 2018-09-30 2019-01-1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直流定功率定电压控制下miif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274115A (zh) * 2018-09-30 2019-01-25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755957A (zh) * 2018-10-24 2019-05-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源型换流器并网系统外环控制解析传递函数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9802433A (zh) * 2019-01-10 2019-05-24 武汉大学 一种并网逆变器功率振荡抑制系统及方法
CN109842126A (zh) * 2019-02-21 2019-06-0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抑制电压振荡的稳定控制方法
CN110601221A (zh) * 2019-06-17 2019-12-20 湖南大学 多电压源型变换器接入中压直流系统的电压稳定控制方法
CN110323775A (zh) * 2019-07-29 2019-10-11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柔直电网直流端口稳定性的阻尼控制方法
CN110504685A (zh) * 2019-08-27 2019-11-26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CN110556831A (zh) * 2019-09-26 2019-12-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机多节点发电系统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0808605A (zh) * 2019-11-20 2020-02-18 天津大学 电流模式下垂控制多端直流系统动态稳定性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UEYING WANG等: "A Parallel Impedance Based Criteria and Active Damping Control for DC Microgrid Stability", 《2018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 *
张望等: "SSR阻尼控制器在高岭背靠背直流工程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
李云丰等: "MMC型直流输电系统阻尼控制策略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陈新等: "采用混合阻尼自适应调整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6382A (zh) * 2020-12-21 2021-04-0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星型的交直流配用电系统运行稳定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9582B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9186B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储能逆变器主从控制方法
CN108616141A (zh) 微电网中lcl并网逆变器功率非线性的控制方法
CN110601201B (zh) 一种基于直接交-交换流器h-mmc的upfc系统及其无源化控制方法
CN110137971B (zh) 一种三相交流电力弹簧的电压平稳控制方法
CN113300383A (zh) 一种机电暂态建模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01720B (zh) 一种交流微网带恒功率负载的混合控制方法
CN113890096B (zh) 一种整流逆变模式下的变流器序阻抗建模方法
CN113285486B (zh) 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并联逆变器间环流的控制方法
CN113131521A (zh) 虚拟同步机多机并联稳定控制及其惯量匹配方法
CN111478565B (zh) Vienna整流器的高次谐波抑制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CN108306332A (zh) 一种lcl型并网逆变系统及电流跟踪控制方法
Ajala et al. Uncovering the kuramoto model from full-order models of grid-forming inverter-based power networks
CN111769582B (zh) 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
CN113595123A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频阻抗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4296345B (zh) 一种电能多端口低压交流混合H2/Hinf优化控制方法
Vijay et al. Performance of droop control techniques under nonlinear loading conditions: Uniform and nonuniform configurations
Zeng et al. An improved impedance modeling method of grid-tied inverters with white-box property
CN110880794A (zh) 一种混合储能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4393609B (zh) 静止同步发电机故障穿越控制方法
CN117010192A (zh) 一种单相多变流器并网系统的siso等效阻抗建模方法及系统
Fallah et al. Compensation of distortions in VSC-based DC–AC power systems using a modified vector control method
CN112670992B (zh) 含能量路由器的配电网稳定性分析和失稳校正方法及系统
Lyu et al. Impedanc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with direct modulation and compensated modulation
CN115276108A (zh) 一种基于状态重构pr-eso的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
Wang et al. Virtual Impedance Based Control Scheme for Stability Emulation of Grid-Connected Conver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