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4115A - 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74115A CN109274115A CN201811165391.7A CN201811165391A CN109274115A CN 109274115 A CN109274115 A CN 109274115A CN 201811165391 A CN201811165391 A CN 201811165391A CN 109274115 A CN109274115 A CN 1092741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 converter station
- fixed
- admittance
- matri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包括:首先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然后根据所述等效导纳获取n阶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其中,n为所述电网系统的交流节点数;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根据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修正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并获取节点阻抗矩阵;根据所述节点阻抗矩阵计算出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在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时,就可以考虑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而准确的计算评估出各直流换流站间电压交互作用程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重要的能源基地大多分布在我国偏远的西南和西北地区,距离东南部较为发达的负荷中心地区较远。为弥补巨大的电能缺口,需要大量采用远距离直流输电的方式将电能输送至负荷中心,这就导致了多个直流集中馈入某一地区的情况,如我国的华东电网、南方电网等。电气距离较近的直流线路与所馈入的交流电网共同形成了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简称多馈入系统)。与单回直流系统相比,多馈入系统中各回直流逆变站之间的电气距离较近,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互作用,这种直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与交直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极大地影响了整个馈入电网的稳态和动态特性。
为合理有效地考虑多直流馈入系统中直流系统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2006年国际大电网组织技术工作组提出并定义了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multi-infeedinteraction factor,MIIF)指标,用以评估各直流换流站间电压交互作用程度,根据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的定义,在换流母线j上人为地接入一个感性负载,引起约1%的电压跌落(记为ΔUj),从而导致换流母线i的电压跌落(记为ΔUi)。换流站j对换流站i的电压影响因子由此,为换流母线i上投入一小电抗导致换流母线i电压的变化量,为该小电抗投入后导致换流母线j电压的变化量。多馈入相互作用因子MIIFji可以定量描述换流母线电压跌落对其他换流母线的影响。当两条直流母线间的距离较远时,MIIFji=0;当两条直流母线间的距离较近时,MIIFji=1。因此,MIIFji的大小表征了换流母线间的电压作用的强弱。
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时,发现现有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中,都忽略了考虑实际直流换流站的运行状态,导致MIIF的分析不准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考虑实际直流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考虑直流输电系统小扰动响应特性,实现对MIIF的分析计算,分析结果准确度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包括:
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根据所述等效导纳获取n阶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其中,n为所述电网系统的交流节点数;
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
根据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修正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并获取节点阻抗矩阵;
根据所述节点阻抗矩阵计算出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包括:
在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将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在电压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等效为导纳,以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种可能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二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在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将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在电压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等效为导纳,以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包括:
在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获取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cosγ=const;其中,γ为逆变侧熄弧角;
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方程;
在各个所述换流站母线上增加一个电压小扰动,根据所述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所述cosγ=const、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方程及导纳方程,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结合本发明的第二种可能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三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在各个所述换流站母线上增加一个电压小扰动,根据所述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所述cosγ=const、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方程及导纳方程,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包括:
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的稳态方程:
其中,Ud1为整流侧换流站极对地直流电压,Ud2为逆流侧换流站极对地直流电压,N1为整流侧每极中的6脉动换流阀个数,N2为逆流侧每极中的6脉动换流阀个数,U1为整流侧换流变阀侧线电压有效值,U2为逆流侧换流变阀侧线电压有效值,Xr1为整流侧每相的换相电抗,Xr2为逆流侧每相的换相电抗,α为整流侧熄弧角,γ为逆变侧熄弧角,Id为直流电流平均值,Rd为单极直流线路电阻,为整流侧换流阀的功率因数角、为逆变侧换流阀的功率因数角;
在各个所述换流站母线上增加一个电压小扰动,根据所述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所述cosγ=const、所述稳态方程及导纳方程,获取得到所述等效导纳为:
其中, M=-2IdRdK; 为直流系统逆变侧流出的交流电流。
在本发明的第四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为n阶对角矩阵。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修正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并获取节点阻抗矩阵包括:
将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减去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以获取修正后的导纳矩阵;
根据所述修正后的导纳矩阵获取节点阻抗矩阵。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装置,包括:
等效导纳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导纳矩阵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等效导纳获取n阶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其中,n为所述电网系统的交流节点数;
交流节点导纳矩阵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
阻抗矩阵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修正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并获取节点阻抗矩阵;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节点阻抗矩阵计算出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等效导纳获取模块包括:
在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将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在电压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等效为导纳,以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然后根据所述等效导纳获取n阶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其中,n为所述电网系统的交流节点数;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根据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修正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并获取节点阻抗矩阵;根据所述节点阻抗矩阵计算出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在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时,就可以考虑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而准确的计算评估出各直流换流站间电压交互作用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S12、根据所述等效导纳获取n阶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其中,n为所述电网系统的交流节点数;
S13、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
S14、根据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修正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并获取节点阻抗矩阵;
S15、根据所述节点阻抗矩阵计算出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下,当多馈入系统的直流线路处于不同的控制方式时,直流系统间电压的相互影响程度相差很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获取直流系统间电压的相互影响程度(MIIF)。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就是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在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方式,其中,所述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方式就是直流输电系统的整流侧根据给定的直流功率P1指令使得整流侧直流功率P1保持恒定,而所述直流输电系统的逆变侧控制逆变侧的熄弧角γ维持在给定的熄弧角γorde左右波动。
在步骤S11、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考虑实际直流换流站的运行状态,就可以准确有效地考虑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亦可有效计及电源、负荷等元件的动态(阻抗)特性,可一次性地计算出直流换流站间电压交互作用程度(MIIF),计算速度快、准确度高。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包括:
在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将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在电压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等效为导纳,以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动态特性等效为导纳,以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进一步地,所述在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将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在电压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等效为导纳,以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包括:
在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获取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所述cosγ=const;其中,γ为逆变侧熄弧角;其中,const表示确定值,为由用户输入的确定值。
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方程;
在各个所述换流站母线上增加一个电压小扰动,根据所述直流电流Id=const、所述整流侧直流电压Ud1=const、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方程及导纳方程,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得到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逆变侧熄弧角的cosγ=const;其中,const表示确定值,为由用户输入的确定指令值。
进一步地,所述在各个所述换流站母线上增加一个电压小扰动,根据所述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所述cosγ=const、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方程及导纳方程,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包括:
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的稳态方程:
其中,Ud1为整流侧换流站极对地直流电压,Ud2为逆流侧换流站极对地直流电压,N1为整流侧每极中的6脉动换流阀个数,N2为逆流侧每极中的6脉动换流阀个数,U1为整流侧换流变阀侧线电压有效值,U2为逆流侧换流变阀侧线电压有效值,Xr1为整流侧每相的换相电抗,Xr2为逆流侧每相的换相电抗,α为整流侧熄弧角,γ为逆变侧熄弧角,Id为直流电流平均值,Rd为单极直流线路电阻,为整流侧换流阀的功率因数角、为逆变侧换流阀的功率因数角;
在各个所述换流站母线上增加一个电压小扰动,根据所述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所述cosγ=const、所述稳态方程及导纳方程,获取得到所述等效导纳为:
其中,c=P1;M=-2IdRdK; 为直流系统逆变侧流出的交流电流。
具体的,在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获取得到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所述cosγ=const;其中,const表示确定值,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的稳态方程:
其中,Ud1为整流侧换流站极对地直流电压,Ud2为逆流侧换流站极对地直流电压,N1为整流侧每极中的6脉动换流阀个数,N2为逆流侧每极中的6脉动换流阀个数,U1为整流侧换流变阀侧线电压有效值,U2为逆流侧换流变阀侧线电压有效值,Xr1为整流侧每相的换相电抗,Xr2为逆流侧每相的换相电抗,α为整流侧熄弧角,γ为逆变侧熄弧角,Id为直流电流平均值,Rd为单极直流线路电阻,为整流侧换流阀的功率因数角、为逆变侧换流阀的功率因数角;在各个所述换流站母线上增加一个电压小扰动,导纳方程其中为换流母线电压,为直流系统流出的交流电流,表示直流系统向交流系统输出的视在功率,Δ表示微小变化,上标*表示共轭计算,在结合直流输电系统的稳态方程,可得:S2=f(U2),则根据所述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所述cosγ=const、所述稳态方程及导纳方程,获取得到所述等效导纳为进一步线性化求得ΔS2=f'(U2)ΔU2,其中f'(U2)为f(U2)的导数,则可以得到所述等效导纳为:
其中,c=P1;M=-2IdRdK;
需要说明的是,先要获取得到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然后计算获取得到相应的等效导纳。
进一步地,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为n阶对角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修正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并获取节点阻抗矩阵包括:
将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减去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以获取修正后的导纳矩阵;
根据所述修正后的导纳矩阵获取节点阻抗矩阵。
具体的,获取得到了各回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运行控制方式后,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的运行状态,将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在电压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等效为导纳,即根据所述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所述cosγ=const、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方程及导纳方程,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如YΔ1、YΔ2.....YΔn,形成考虑直流逆变站小扰动响应特性的等效附加导纳矩阵:YΔ为n阶对角阵,n为整个电网系统的交流节点数,i=1,2……n;节点i为逆变站换流母线节点时,所述等效导纳可由上述方法求出,否则,YΔi=0。根据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修正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并获取节点阻抗矩阵,将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减去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以获取修正后的导纳矩阵Ym=Y-YΔ,其中,Y为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Ym为所述修正后的导纳矩阵,在根据所述修正后的导纳矩阵获取节点阻抗矩阵为Zm=Ym -1,其中,Zm为节点阻抗矩阵。根据可以计算任意换流母线节点j与节点i的多直流相互作用因子,其中,Zmji为Zm的第j行、第i列元素,进而实现了考虑输电系统中元件的动态(阻抗)特性。
实施本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然后根据所述等效导纳获取n阶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其中,n为所述电网系统的交流节点数;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根据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修正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并获取节点阻抗矩阵;根据所述节点阻抗矩阵计算出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在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时,就可以考虑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而准确的计算评估出各直流换流站间电压交互作用程度。
实施例二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装置结构示意图。
一种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装置,包括:
等效导纳获取模块21,用于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导纳矩阵获取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等效导纳获取n阶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其中,n为所述电网系统的交流节点数;
交流节点导纳矩阵获取模块23,用于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
阻抗矩阵获取模块24,用于根据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修正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并获取节点阻抗矩阵;
计算模块25,用于根据所述节点阻抗矩阵计算出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
优选地,所述等效导纳获取模块21包括:
导纳获取单元,用于在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将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在电压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等效为导纳,以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优选地,所述导纳获取单元包括:
直流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在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获取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cosγ=const;其中,γ为逆变侧熄弧角;
稳态方程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方程;
等效导纳获取单元,用于在各个所述换流站母线上增加一个电压小扰动,根据所述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所述cosγ=const、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方程及导纳方程,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优选地,所述等效导纳获取单元包括:
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的稳态方程:
其中,Ud1为整流侧换流站极对地直流电压,Ud2为逆流侧换流站极对地直流电压,N1为整流侧每极中的6脉动换流阀个数,N2为逆流侧每极中的6脉动换流阀个数,U1为整流侧换流变阀侧线电压有效值,U2为逆流侧换流变阀侧线电压有效值,Xr1为整流侧每相的换相电抗,Xr2为逆流侧每相的换相电抗,α为整流侧熄弧角,γ为逆变侧熄弧角,Id为直流电流平均值,Rd为单极直流线路电阻,为整流侧换流阀的功率因数角、为逆变侧换流阀的功率因数角;
在各个所述换流站母线上增加一个电压小扰动,根据所述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所述cosγ=const、所述稳态方程及导纳方程,获取得到所述等效导纳为:
其中,c=P1;M=-2IdRdK; 为直流系统逆变侧流出的交流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为n阶对角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阻抗矩阵获取模块24包括:
将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减去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以获取修正后的导纳矩阵;
根据所述修正后的导纳矩阵获取节点阻抗矩阵。
实施本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然后根据所述等效导纳获取n阶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其中,n为所述电网系统的交流节点数;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根据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修正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并获取节点阻抗矩阵;根据所述节点阻抗矩阵计算出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在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时,就可以考虑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而准确的计算评估出各直流换流站间电压交互作用程度。
实施例三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设备的示意图,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如图3所示,该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4或者其他用户接口13,存储器1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2,通信总线1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3可选的可以包括USB接口以及其他标准接口、有线接口。网络接口14可选的可以包括Wi-Fi接口以及其他无线接口。存储器15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5可选的可以包含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1的存储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5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操作系统15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
程序152。
具体地,处理器11用于调用存储器15中存储的程序152,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所述处理器是所述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所述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的各个部分。
所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的电子装置的各种功能。所述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文字转换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文字消息数据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其中,所述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需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实施例附图中,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具体可以实现为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在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拟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Claims (10)
1.一种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根据所述等效导纳获取n阶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其中,n为所述电网系统的交流节点数;
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
根据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修正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并获取节点阻抗矩阵;
根据所述节点阻抗矩阵计算出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包括:
在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将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在电压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等效为导纳,以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将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在电压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等效为导纳,以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包括:
在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获取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cosγ=const;其中,γ为逆变侧熄弧角;
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方程;
在各个所述换流站母线上增加一个电压小扰动,根据所述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所述cosγ=const、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方程及导纳方程,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各个所述换流站母线上增加一个电压小扰动,根据所述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所述cosγ=const、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方程及导纳方程,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包括:
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的稳态方程:
其中,Ud1为整流侧换流站极对地直流电压,Ud2为逆流侧换流站极对地直流电压,N1为整流侧每极中的6脉动换流阀个数,N2为逆流侧每极中的6脉动换流阀个数,U1为整流侧换流变阀侧线电压有效值,U2为逆流侧换流变阀侧线电压有效值,Xr1为整流侧每相的换相电抗,Xr2为逆流侧每相的换相电抗,α为整流侧熄弧角,γ为逆变侧熄弧角,Id为直流电流平均值,Rd为单极直流线路电阻,为整流侧换流阀的功率因数角、为逆变侧换流阀的功率因数角;
在各个所述换流站母线上增加一个电压小扰动,根据所述整流侧直流功率P1=Ud1Id=const、所述cosγ=const、所述稳态方程及导纳方程,获取得到所述等效导纳为:
其中,c=P1;
M=-2IdRdK;
为直流系统逆变侧流出的交流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为n阶对角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修正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并获取节点阻抗矩阵包括:
将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减去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以获取修正后的导纳矩阵;
根据所述修正后的导纳矩阵获取节点阻抗矩阵。
7.一种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等效导纳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的运行状态,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导纳矩阵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等效导纳获取n阶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其中,n为所述电网系统的交流节点数;
交流节点导纳矩阵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网系统的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
阻抗矩阵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动态特性等效导纳矩阵修正所述原交流节点导纳矩阵,并获取节点阻抗矩阵;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节点阻抗矩阵计算出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效导纳获取模块包括:
在直流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模式下,将电网系统各个换流站在电压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等效为导纳,以获取各个所述换流站所对应的等效导纳。
9.一种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分析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分析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
10.一种分析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分析机程序,其中,在所述分析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分析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65391.7A CN109274115B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65391.7A CN109274115B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74115A true CN109274115A (zh) | 2019-01-25 |
CN109274115B CN109274115B (zh) | 2021-05-04 |
Family
ID=65196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65391.7A Active CN109274115B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7411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69582A (zh) * | 2020-06-24 | 2020-10-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86493A (zh) * | 2017-02-17 | 2017-05-31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的实用计算方法 |
CN108233400A (zh) * | 2017-12-15 | 2018-06-2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计及直流控制方式的多馈入交互作用因子计算方法 |
-
2018
- 2018-09-30 CN CN201811165391.7A patent/CN1092741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86493A (zh) * | 2017-02-17 | 2017-05-31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的实用计算方法 |
CN108233400A (zh) * | 2017-12-15 | 2018-06-2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计及直流控制方式的多馈入交互作用因子计算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69582A (zh) * | 2020-06-24 | 2020-10-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多端直流配电系统的交流电流反馈附加阻尼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74115B (zh) | 2021-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Papavasiliou |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locational marginal prices | |
Yang et al. | Decentralised control method for DC microgrids with improved current sharing accuracy | |
US20150261892A1 (en) | Integrated optimal placement, sizing, and operation of energy storage devices in electri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
Mansor et al. | Integrated planning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considering utility planning concepts | |
CN109193738B (zh) | 直流定功率定电压控制下miif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09101716B (zh) | 一种变压器套管外绝缘电场的影响仿真方法与装置 | |
Haghighat et al. | Bilevel conic transmission expansion planning | |
CN107453897A (zh) | 一种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274115B (zh) | 定功率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7767250B (zh) | 基于故障监测的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9274114B (zh) | 直流定电流定电压控制下miif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Tao et al. | Pole‐to‐ground fault current estimation in symmetrical monopole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grid considering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control | |
Pavankumar et al. | Microgrid fault detection technique using phase change of Positive sequence current | |
CN109193737B (zh) | 定电流定熄弧角控制下miif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05262086B (zh) | 一种基于安全域的n‑1过负荷元件集确定方法 | |
Hayashi et al. | Bi-directional power flow through a digital grid router | |
Makwana et al. | Distance relaying algorithm for a line-to-ground fault on single infeed lines | |
CN116228011A (zh) | 一种应用于多端柔性直流电网的运行效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 |
CN105914739B (zh) | 一种基于网络等值的直流分极接入模式下的落点选择方法 | |
EP4052050B1 (en) | Crosstalk cancelation for electricity metering | |
CN114281138A (zh) | 电源的负载调整电路的控制方法以及电源的负载调整系统 | |
CN106786503A (zh) | 考虑电压稳定性及事故综合代价的直流受端系统紧急负荷控制方法 | |
Elkayam et al. | Generalised optimised design of single‐resonant AC current regulators | |
CN113224788A (zh) | 含有风电接入的交直流混联电网静态电压稳定评估方法 | |
CN114552620B (zh) | 一种考虑受端直流影响的线路参数误差允许范围定量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