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6157B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6157B
CN111756157B CN202010086007.5A CN202010086007A CN111756157B CN 111756157 B CN111756157 B CN 111756157B CN 202010086007 A CN202010086007 A CN 202010086007A CN 111756157 B CN111756157 B CN 1117561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ver
motor
facing
rad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60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56157A (zh
Inventor
服部隆志
西川裕一
新子刚央
滨田佑基
桑本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56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6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56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6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马达,其具有马达主体、壳体、控制部以及罩。壳体具有包围控制部的环状的罩接合部。罩接合部在壳体的侧面具有台阶部。台阶部由朝向径向的第1面和从第1面的下端沿径向扩展的朝向上方的第2面构成。罩具有与罩接合部的第1面在径向上对置的筒部。该马达具有粘接剂,该粘接剂将罩接合部的第1面与筒部的朝向径向的面粘接,并且将罩接合部的第2面与筒部的朝向下侧的端面粘接。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方法:在需要防水防滴的马达中,在将罩部件与壳体固定时,使用粘接剂进行固定。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结构:在壳体与罩部件的接合部中,将罩部件的端部插入于填充有粘接剂的粘接槽。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425085号公报
在将粘接槽设置于壳体的情况下,需要使粘接槽自身为能够供罩部件的端部插入的宽度,并且在粘接槽的外侧也需要壁厚。因此,存在马达的外形大型化的课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1个方式,提供一种马达,其具有:马达主体,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转子和定子;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主体;控制部,其位于所述马达主体的上侧,对所述转子的旋转进行控制;以及罩,其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控制部。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壳体具有包围所述控制部的环状的罩接合部。所述罩接合部在所述壳体的侧面具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由第1面和第2面构成,该第1面朝向径向,该第2面从所述第1面的下端沿径向扩展并朝向上方。所述罩具有与所述罩接合部的所述第1面在径向上对置的筒部。上述马达具有粘接剂,该粘接剂将所述罩接合部的所述第1面与所述筒部的朝向径向的面粘接,并且将所述罩接合部的所述第2面与所述筒部的朝向下侧的端面粘接。
根据本发明的1个方式,能够在抑制马达的大型化的同时将罩与壳体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将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罩卸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第1定位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2定位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示出罩接合部与罩的接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1定位部的与罩的接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示出第2定位部的与罩的接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2定位部的与罩的接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变形例的马达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1A:马达;10:台阶部;20:壳体;62:筒部;30:转子;40:定子;50:马达主体;60:罩;62a:内周面;80:控制部;100、100A:罩接合部;101:第1面;102:第2面;111、112、113、141、151:第1壁部;115、116、117、142、152:第1凹部;121、122、123、124、143、153:第2壁部;125、126、127、128、144、154:第2凹部;130:粘接剂;J: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图1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
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称为“上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称为“下侧”。另外,上侧和下侧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表示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内的壳体20的内外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在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内,有时将绕壳体20的方向简称为“周向”。
如图1和图2所示,马达1具有壳体20、马达主体50、上侧轴承33、下侧轴承34、罩60、控制部80以及连接器90。
马达主体50具有:转子30,其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进行旋转;以及定子40,其具有线圈41。壳体20具有:下部壳体24,其收纳转子30和定子40;以及上部壳体25,其位于下部壳体24的上侧。
在上部壳体25的上表面配置有控制部80。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80是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扩展的控制基板。在作为控制部80的控制基板上安装有各种电子元件。控制部80与从定子40延伸出的未图示的线圈线电连接。
下部壳体24具有:筒部21,其沿上下方向延伸;底壁部23,其位于筒部21的下端;以及开口部24a,其在上侧开口。在壳体20的内表面固定有定子40。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筒部21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筒部21的形状不限于圆筒状,例如也可以为多边形的筒形。底壁部23位于定子40的下侧。底壁部23具有:轴承保持部23a,其对下侧轴承34进行保持;以及输出轴孔23b,其沿轴向贯穿底壁部23。
转子30具有轴31。轴31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转子30与轴31一起绕中心轴线J旋转。轴31的下侧的端部通过输出轴孔23b向壳体20的下侧突出。
上侧轴承33和下侧轴承34将轴31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旋转。下侧轴承34在定子40的下侧被轴承保持部23a保持。上侧轴承33在定子40的上侧被上部壳体25保持。
定子40位于转子30的径向外侧。定子40具有线圈41。定子40的外周面固定于壳体20的内周面。
上部壳体25是由铝等构成的金属部件。上部壳体25具有:散热器部25a,其位于下部壳体24的上侧;连接器保持部25b,其从散热器部25a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连接器插入孔25c,其沿上下方向贯穿连接器保持部25b。
散热器部25a呈厚壁的板状。在散热器部25a的上表面配置有控制部80。控制部80经由未图示的传热部件与散热器部25a热连接。散热器部25a使从控制部80传递的热散热,对控制部80进行冷却。散热器部25a具有在下表面开口的圆筒状的轴承保持部25d。在轴承保持部25d的内侧保持有上侧轴承33。
散热器部25a具有从下表面向下侧突出的筒状部25e。筒状部25e从上侧插入于下部壳体24的朝向上方的开口部24a。散热器部25a与下部壳体24通过未图示的螺栓而紧固。
连接器保持部25b从散热器部25a比筒部2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在从轴向观察时,连接器保持部25b呈大致矩形框状。连接器90从下侧插入于连接器保持部25b的连接器插入孔25c中。如图3所示,连接器90与控制部80在从上侧观察时部分重合。连接器90与控制部80在相互重合的区域中电连接。
上部壳体25在上端部的外周面具有罩接合部100。罩接合部100在上部壳体25的外周面沿周向延伸。罩接合部100呈绕上部壳体25的外周面一周的环状。在沿轴向观察时,罩接合部100包围控制部80。如图3所示,罩接合部100由沿散热器部25a的外周面延伸的圆弧状的第1部分100a以及第2部分100b构成,该第2部分100b由沿连接器保持部25b的外周面延伸的大致直线状的多个边部构成。
如图3至图5所示,罩接合部100具有位于上部壳体25的外周面的台阶部10。台阶部10沿上部壳体25的周向延伸。台阶部10由第1面101和第2面102构成,该第1面101朝向径向外侧,该第2面102从第1面101的下端向径向外侧扩展并朝向上方。
罩接合部100具有从第1面10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第1壁部111、112、113。第1壁部111~113是在罩接合部100处与罩60在径向上接触的接触部。
罩接合部100具有从第2面102向下侧凹陷的第1凹部115、116、117。罩接合部100具有从第2面102向上侧突出的多个第2壁部121、122、123、124。罩接合部100具有从第1面101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2凹部125、126、127、128。
第1面101位于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第1壁部111~113和第2凹部125~128之间。第2面102位于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第2壁部121~124和第1凹部115~117之间。
如图3所示,罩接合部100具有将罩60相对于上部壳体25进行定位的第1定位部11、第2定位部12以及第3定位部13。
在从上侧观察时,第1定位部11隔着中心轴线J位于连接器90的相反侧。第1定位部11位于罩接合部100的第1部分100a的中间点。第1定位部11位于上部壳体25的-X侧的端部。罩接合部100具有与第1定位部11相对于通过中心轴线J并沿X轴方向延伸的基准线L线对称的形状。
第2定位部12和第3定位部13分别位于罩接合部100的第2部分100b。第2定位部12和第3定位部13位于第2部分100b中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边部。第2定位部12和第3定位部13配置在相对于基准线L的线对称位置。
如图4所示,第1定位部11具有第1壁部111、第1凹部115、第2壁部121、122以及第2凹部125、126。
第1壁部111具有从第1面10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壁面111a。壁面111a是朝向-X侧的面。第1壁部111具有比第1面101向上侧突出的引导突起部111b。即,罩接合部100具有引导突起部111b。壁面111a延伸至比第1面101靠上侧的位置。如图1所示,引导突起部111b的上端位于比控制部80的上表面靠上侧的位置。第1壁部111在引导突起部111b的上端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侧倾斜的斜面部111c。
第1凹部115位于第1壁部111的下侧。第1凹部115是在上侧和径向外侧开口的凹部。第1凹部115也可以是仅在上侧开口的凹部。第1凹部115的周向宽度比第1壁部111的壁面111a的周向宽度大。
第2壁部121、122位于第1凹部115的周向的两侧。第2壁部121、122具有从第2面102向上侧突出的壁面121a、122a。在第2壁部121与第1凹部115之间,以及在第2壁部122与第1凹部115之间配置有第2面102的一部分。即,第2壁部121、122与第1凹部115隔着第2面102在周向上相邻。
第2凹部125、126分别在第2壁部121、122的径向内侧从第1面101向径向内侧凹陷。第2凹部125、126是在径向外侧和上侧开口的凹部。第2凹部125、126也可以是仅在径向外侧开口的凹部。第2凹部125的周向宽度比壁面121a的周向宽度大。第2凹部126的周向宽度比壁面122a的周向宽度大。
第2凹部125、126位于第1壁部111的周向的两侧。在第2凹部125、126与第1壁部111之间配置有第1面101的一部分。即,第2凹部125、126隔着第1面101与第1壁部111在周向上相邻。
如图5所示,第2定位部12包含第1壁部112、第1凹部116、第2壁部123以及第2凹部127。第1壁部112具有从第1面10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壁面112a。壁面112a是朝向-Y侧的面。
第1壁部112具有比第1面101向上侧突出的突起部112b。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突起部112b的上端位于控制部80的侧面附近。在图示中,突起部112b的上端处于比控制部80的上表面低且与下表面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但突起部112b的上端也可以处于比控制部80的上表面稍高的位置。壁面112a延伸至比第1面101靠上侧的位置。第1壁部112在第1壁部112的上端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侧倾斜的斜面部112c。
第2定位部12具有从突起部112b的朝向周向的侧面向侧方延伸的两个上侧突出部101a。即,上侧突出部101a与作为与罩60的接触部的第1壁部112相邻。
上侧突出部101a位于第1面101的上侧。上侧突出部101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与第1面101连续。即,上侧突出部101a位于比第1壁部11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上侧突出部101a与筒部62的内周面62a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马达1在第1壁部112的侧方具有上侧突出部101a,由此能够抑制因罩60与第1壁部112摩擦而产生的颗粒向控制部80侧进入。
第1凹部116位于第1壁部112的下侧。第1凹部116是在上侧和径向外侧开口的凹部。第1凹部116也可以是仅在上侧开口的凹部。第1凹部116的周向宽度比第1壁部112的壁面112a的周向宽度大。
第2壁部123配置于与第1凹部116在周向上相邻的位置。具有从第2壁部123、第2面102向上侧突出的壁面123a。在第2壁部123与第1凹部116之间配置有第2面102的一部分。即,第2壁部123与第1凹部116隔着第2面102在周向上相邻。
第2凹部127在第2壁部123的径向内侧从第1面101向径向内侧凹陷。第2凹部127是在径向外侧和上侧开口的凹部。第2凹部127也可以是仅在径向外侧开口的凹部。第2凹部127的周向宽度也可以比壁面123a的周向宽度大。
第2凹部127配置于与第1壁部112在周向上相邻的位置。在第2凹部127与第1壁部112之间配置有第1面101的一部分。即,第2凹部127与第1壁部112隔着第1面101在周向上相邻。
如图3所示,第3定位部13具有第1壁部113、第2壁部124、第1凹部117以及第2凹部128。第1壁部113、第2壁部124、第1凹部117以及第2凹部128具有分别与第2定位部12的第1壁部112、第2壁部123、第1凹部116以及第2凹部127相对于基准线L对称的形状,配置于相对于基准线L对称的位置。第3定位部13具有相对于第2定位部12线对称的结构。例如,如图1所示,第1壁部113具有:壁面113a,其朝向径向外侧;以及斜面部113c,其在第1壁部113的上端朝向径向外侧下降。
罩60从上侧覆盖上部壳体25。在罩60与上部壳体25之间收纳控制部80。罩60具有:顶板部61,其与控制部80在上下方向上对置地配置;以及筒部62,其从顶板部61的外周端向下侧延伸。罩60的筒部62从径向外侧包围控制部80。筒部62具有从筒部62的下端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凸缘部63。
罩60以被第1定位部11、第2定位部12以及第3定位部13定位于规定的位置的状态粘接于罩接合部100。
以下,一边示出罩60的安装工序一边对罩60与上部壳体25的接合部分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以下所示的罩60的安装工序是一个例子,也可以采用其他安装方法。例如,也可以变更粘接剂130的涂敷位置。
在罩60的安装工序中,首先,在台阶部10的第1面101以及第1壁部111、112、113涂敷有粘接剂130。即,粘接剂130沿周向绕罩接合部100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一周呈环状涂敷。由此,罩60与上部壳体25的接合部在周向的整周范围内被粘接剂130粘接而被密封。因此,马达1是具有防水性的马达。
在第1壁部111~113中,仅在壁面111a~113a中的作为与第1面101相同的轴向位置的范围的下侧部分涂敷粘接剂130。因此,在第1壁部111的引导突起部111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以及第1壁部112的突起部112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上不涂敷粘接剂130。与第1壁部113同样地仅在下侧部分涂敷粘接剂130。
组装工序的作业人员将罩60以使筒部62的开口部朝向下侧的状态配置于上部壳体25的上方。如图1所示,在上部壳体25的上表面的外周端部,第1定位部11的引导突起部111b最高地向上侧突出。作业人员通过使罩60的筒部62的内周面62a与引导突起部111b的壁面111a接触,使罩60与上部壳体25在X轴方向上对位。
此时,第1壁部111在引导突起部111b的上端部具有斜面部111c,因此,当作业人员进行使罩60的筒部62覆盖上部壳体25的操作时,筒部62的下端部在斜面部111c上滑动,将筒部62向壁面111a引导。
作业人员使罩60以与引导突起部111b接触的状态沿水平方向移动,使罩60的筒部62与第2定位部12的第1壁部112和第3定位部13的第1壁部113接触。
另外,在引导突起部111b的径向外侧的面未涂敷粘接剂130,因此即使作业人员为了进行位置调整而使罩60移动,粘接剂130也不会附着于不需要的部位或者被从应该粘接的部位去除。
作业人员在罩60与第1定位部11、第2定位部12以及第3定位部13这3个部位对位的状态下,将罩60向下侧压入。第1壁部112在上端部具有斜面部112c,第1壁部113在上端部具有斜面部113c,因此与第1壁部112、113接触的筒部62的下端部被斜面部112c和斜面部113c分别向壁面112a和壁面113a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壁部112与第1壁部113隔着控制部80相互朝向相反侧。壁面112a与壁面113a的Y轴方向的间隔比与第1壁部112、113接触的部分处的罩60的内周面彼此的间隔大。
通过上述结构,罩60在第1壁部112和第1壁部113处压入于罩接合部100。即,罩60以沿径向按压第1壁部112、113的状态固定于罩接合部100。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不使用螺钉或搭扣配合部的情况下将罩60与上部壳体25固定。由于不需要凸缘、爪等从罩60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位,因此能够抑制马达1的大型化。
作为与罩60的接触部的第1壁部112、113比作为粘接接合部的第1面101向上侧突出,因此在第1壁部112、113的上侧部分未涂敷粘接剂130。因此,在罩60压入于第1壁部112、113的上侧部分的时刻,粘接剂130不附着于罩60。作业人员能够在粘接剂130不与罩60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罩60的定位,因此容易进行组装作业。
作业人员将罩60以压入于第1壁部112、113的上侧部分的状态保持为水平的姿势,将罩60进一步向下侧压入。罩60将与凸缘部63的下表面63a接触的粘接剂130一边向下侧压入一边进行移动,使凸缘部63的下表面63a在与第2壁部121~124的上表面抵接的位置处停止。
在罩接合部100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上,第1壁部111~113比第1面101向径向外侧突出,因此,筒部62的内周面62a仅与第1壁部111~113接触。即,筒部62的内周面62a与第1面101隔着间隙而对置。
因此,在罩60向下侧移动时,针对第1面101上的粘接剂130,仅径向外侧的一部分被凸缘部63的下表面63a向下侧压入,而附着于第2面102。由此,如图6所示,作为筒部62的朝向下侧的端面的凸缘部63的下表面63a与第2面102经由粘接剂130粘接。另一方面,粘接剂130的径向内侧的部分残留在第1面101上,因此筒部62的内周面62a与第1面101经由粘接剂130粘接。
如上所述,在马达1中,台阶部10的第1面101和第2面102与它们所对置的罩60的对置面经由粘接剂130牢固地粘接。根据该结构,台阶部10的两个面被粘接,因此能够使水分等的侵入路径较长,能够在罩接合部100处得到良好的密封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不必在罩接合部100设置槽部,就能够罩60与上部壳体25以足够的强度粘接。在将罩的端部插入于壳体的槽部的结构中,在罩的外侧需要壳体的壁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台阶部10的外侧配置有罩60,因此壳体20的外形不容易大型化。
在第1定位部11中,罩60从与壁面111a接触的状态向下侧压入。由此,由凸缘部63的下表面63a将壁面111a上的粘接剂130向下侧压入。被下表面63a向下按压的粘接剂130收纳在位于第1壁部111的下侧的第1凹部115中。
壁面111a位于比第1面10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被凸缘部63的下表面63a向下侧运送的粘接剂130的比例比第1面101上的粘接剂130多。假设在第1壁部111的下侧不存在凹部的情况下,被凸缘部63向下按压的粘接剂130有可能向径向外侧溢出。罩接合部100具有第1凹部115,由此能够抑制粘接剂130溢出。
另外,在罩60向下侧移动时,若内周面62a与壁面111a接触,则罩60或第1壁部111的表面被刮擦,而有可能产生颗粒。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壁面111a上产生的颗粒与粘接剂130一起被凸缘部63的下表面63a向第1凹部115圧入。另外,在壁面111a的侧方也存在粘接剂130,因此颗粒固定于粘接剂13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与罩60的接触部的第1壁部111的侧方配置有将罩60与第1面101粘接的粘接接合部。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颗粒向控制部80侧侵入。
另外,如图3所示,上部壳体25在X轴方向上的第1定位部11的相反侧的端部不具有定位机构。因此,罩60能够沿X轴方向稍微移动,在作业人员将罩60向下侧压入的过程中,筒部62的内周面62a有时与壁面111a分离。在该情况下,壁面111a上的粘接剂130的一部分未被凸缘部63去除而残留,因此,如图7所示,在径向上对置的内周面62a与壁面111a通过壁面111a上的粘接剂130而粘接。
第1定位部11具有第2壁部121、122。凸缘部63的下表面63a与第2壁部121、122的壁面121a、122a接触。由此,罩60在轴向上被定位于上部壳体25。
罩60在向下侧移动的过程中利用凸缘部63的下表面63a使粘接剂130的一部分向下侧移动。如果在下表面63a与壁面121a、122a之间配置有较多的粘接剂130,则第2壁部121、122上的粘接剂130容易向凸缘部63的外侧溢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罩接合部100在第2壁部121的径向内侧具有第2凹部125,在第2壁部122的径向内侧具有第2凹部126。根据该结构,相比于涂敷于第1面101的粘接剂130,涂敷于第2凹部125、126的粘接剂130向径向外侧的突出量较少。由此,被凸缘部63的下表面63a向下侧运送的粘接剂130变少。其结果为,被夹在下表面63a与壁面121a、122a之间的粘接剂130变少,从而抑制粘接剂130从凸缘部63向外侧溢出。
在第2定位部12和第3定位部13中,罩60以与第1壁部112、113的壁面112a、113a接触的状态被向下侧压入。由此,壁面112a、113a上的粘接剂130被凸缘部63的下表面63a向下侧压入。被下表面63a向下按压的粘接剂130收纳在分别位于第1壁部112、113的下侧的第1凹部116、117中。
如图8所示,第1壁部112的壁面112a与筒部62的内周面62a在径向上对置并接触。罩60压入于第1壁部112、113,因此粘接剂130几乎不介于壁面112a、113a与内周面62a之间。另一方面,在第1壁部112的周向的两侧配置有第1面101。如图6所示,第1面101与筒部62的内周面62a以及内周面62a与第1面101经由粘接剂130粘接。
根据上述结构,在罩60安装于上部壳体25时,能够通过凸缘部63的下表面63a使因筒部62与第1壁部112、113摩擦而产生的颗粒与粘接剂130一起向第1壁部112、113的下侧移动,而与粘接剂130一起被固定。另外,作为与筒部62的粘接接合部的第1面101位于第1壁部112、113的侧方,因此向第1壁部112、113的侧方移动的颗粒也吸附于粘接剂130。由此,能够抑制在第1壁部112、113产生的颗粒向控制部80侧侵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1壁部112、113具有斜面部112c、113c,该斜面部112c、113c的上端位于控制部80的侧面附近,该斜面部112c、113c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侧倾斜。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壁面112a、113a产生的颗粒的一部分没有被粘接剂130吸收,也不容易向控制部80的上表面绕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定位部12和第3定位部13处,罩接合部100在第1壁部112、113的下侧分别具有第1凹部116、117。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被从壁面112a、113a向下侧压入的粘接剂130向凸缘部63的外侧溢出。
第2定位部12具有第2壁部123,第3定位部13具有第2壁部124。凸缘部63的下表面63a与第2壁部123、124的壁面123a、124a在轴向上接触。由此,罩60在轴向上被定位于上部壳体25。
罩接合部100在第2壁部123的径向内侧具有第2凹部127,在第2壁部124的径向内侧具有第2凹部128。根据该结构,相比于涂敷于第1面101的粘接剂130,涂敷于第2凹部127、128的粘接剂130向径向外侧的突出量变少。由此,被凸缘部63的下表面63a向下侧运送的粘接剂130变少。其结果为,被夹在下表面63a与壁面123a、124a之间的粘接剂130变少,从而抑制粘接剂130从凸缘部63向外侧溢出。
如图3所示,罩接合部100具有多个第1壁部111~113。多个第1壁部111~113在罩接合部100所延伸的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多个第1壁部111~113各自的朝向径向的面按照相互朝向不同的方向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壁面111a朝向-X侧配置,壁面112a朝向-Y侧配置,壁面113a朝向+Y侧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朝向多个不同的方向的壁面111a~113a与筒部62的内周面62a接触,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使罩60与上部壳体25对位。由此,提高了马达1的组装作业性。
罩接合部100具有4个第2壁部121~124。罩60的凸缘部63与第2壁部121~124中的3个以上的第2壁部接触,从而被第2壁部121~124定位于规定的平面。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凸缘部63与第2面102的间隔在周向上均匀化。由此,能够使粘接剂130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均匀化,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密封性。另外,还能够抑制粘接剂130溢出。另外,能够容易地使罩60与上部壳体25对位,从而提高了马达1的组装作业性。
在第1定位部11中,第1壁部111与2个第2壁部121、122在周向上相邻配置。在第2定位部12中,第1壁部112与第2壁部123在周向上相邻配置。在第3定位部13中,第1壁部113与第2壁部124在周向上相邻配置。即,罩接合部100具有多个在周向上相邻配置有第1壁部111~113和第2壁部121~124的定位部。
根据上述结构,径向和轴向的定位机构接近地配置,因此不容易产生粘接剂130的溢出以及厚度的不均匀。例如,第1壁部111上的粘接剂130被凸缘部63向下侧压入,但在第1壁部111的下部的两侧配置有第2壁部121、122,因此凸缘部63在与第2壁部121、122抵接的位置处停止,不会进一步向下侧移动。能够防止凸缘部63过度向下侧压入,因此能够抑制第1壁部111的下侧的粘接剂130的溢出以及厚度的不均匀。
另外,被夹在第2壁部121、122与凸缘部63之间的粘接剂130的量由罩60向下侧移动时的第2凹部125、126与筒部62的径向的间隔来决定。例如,当筒部62通过靠近第1面101的位置时,被凸缘部63刮取的粘接剂130的量增加。于是,被夹在凸缘部63与第2壁部121、122之间的粘接剂130的量增加,粘接剂130容易向凸缘部63的径向外侧溢出。
针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壁部121、122的附近配置有第1壁部111,因此筒部62与第1面101的间隔被维持为第1壁部111的径向的突出高度以上。由此,能够减少凸缘部63对粘接剂130的刮取量,从而能够抑制粘接剂130溢出。另外,还能够抑制筒部62与第1面101之间的粘接剂130的厚度不均匀。
在第1定位部11中,第1壁部111与第2凹部125、126在周向上相邻配置,第1凹部115与第2壁部121、122在周向上相邻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被筒部62从第1壁部111上沿周向压出的粘接剂130向第2凹部125、126逃逸。另外,能够使被凸缘部63从第2壁部121、122上沿周向压出的粘接剂130向第1凹部115逃逸。通过这些作用,能够抑制粘接剂130的向罩60的径向外侧溢出。
另外,在第2定位部12中,第1壁部112与第2凹部127在周向上相邻配置,第1凹部116与第2壁部123在周向上相邻配置。在第3定位部13中,第1壁部113与第2凹部128在周向上相邻配置,第1凹部117与第2壁部124在周向上相邻配置。
在第2定位部12和第3定位部13中,也与第1定位部11同样地,通过壁部和凹部在周向上相邻配置,能够抑制粘接剂130溢出。
图10是示出变形例的马达1A的俯视图。马达1A具有上部壳体25A和连接器90A。在马达1A中,除了上部壳体25A和连接器90以外的结构与图1至图9所示的马达1相同。
上部壳体25A是由铝等构成的金属部件。上部壳体25A具有:散热器部25a,其位于下部壳体24的上侧;以及连接器保持部26,其从散热器部25a向径向外侧延伸。
连接器保持部26具有:基端部26a,其从散热器部25a向X轴方向的径向外侧突出;以及两根臂部26b、26c,它们从基端部26a的Y轴方向的两端向+X侧的径向外侧突出。
两根臂部26b、26c在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连接器90A从下侧插入于两根臂部26b、26c之间。连接器90A的+X侧的朝向径向外侧的侧面向臂部26b、26c之间露出。
上部壳体25A在上端部的外周面具有罩接合部100A。罩接合部100A在上部壳体25A和连接器90A的外周面沿周向延伸。罩接合部100A绕上部壳体25A和连接器90A的外周面一周,在沿轴向观察时,呈包围控制部80的环状。罩接合部100A由沿散热器部25a的外周面延伸的圆弧状的第1部分110a、沿连接器保持部26的臂部26b的外周面延伸的折线状的第2部分110b、沿连接器90A的外周面延伸的直线状的第3部分110c以及沿臂部26c的外周面延伸的折线状的第4部分110d构成。
罩接合部100A具有位于上部壳体25A和连接器90A的外周面的台阶部10。台阶部10由第1面101和第2面102构成,该第1面101朝向径向外侧并沿周向延伸,该第2面102从第1面101的下端向径向外侧扩展并朝向上方。第1面101和第2面102分别包含位于上部壳体25A的外周面的部分和位于连接器90A的外周面的部分。
罩接合部100A具有第1定位部11、第2定位部12A、第3定位部13A、第4定位部14以及第5定位部15。
第2定位部12A由第1壁部112和第1凹部116构成。第3定位部13A由第1壁部113和第1凹部117构成。
第4定位部14位于臂部26b所延伸的方向的前端部。第4定位部14具有第1壁部141、第1凹部142、第2壁部143以及第2凹部144。
第1壁部141在臂部26b的前端部处从第1面101向+X侧的径向外侧突出。第1凹部142位于第1壁部141的下侧。第1凹部142从第2面102向下侧凹陷。
第2壁部143在周向上位于第1凹部142与第2定位部12A的第1凹部116之间。第2壁部143从第2面102向上侧突出。第2凹部144位于第2壁部143的径向内侧。第2凹部144从第1面101向径向内侧凹陷。第2凹部144在周向上位于第1壁部141与第1壁部112之间。
第5定位部15位于臂部26c所延伸的方向的前端部。第5定位部15具有第1壁部151、第1凹部152、第2壁部153以及第2凹部154。
第1壁部151在臂部26c的前端部处从第1面101向+X侧的径向外侧突出。第1凹部152位于第1壁部151的下侧。第1凹部152从第2面102向下侧凹陷。
第2壁部153在周向上位于第1凹部152与第3定位部13A的第1凹部117之间。第2壁部153从第2面102向上侧突出。第2凹部154位于第2壁部153的径向内侧。第2凹部154从第1面101向径向内侧凹陷。第2凹部154在周向上位于第1壁部151与第1壁部113之间。
在变形例的马达1A中,通过第1定位部11的第1壁部111、第4定位部14的第1壁部141以及第5定位部15的第1壁部151将罩60相对于上部壳体25A在X轴方向上进行定位。
另外,在第2定位部2A和第3定位部13B中,罩60的筒部62压入于第1壁部112、113。由此,罩60相对于上部壳体25在Y轴方向上被定位并且被固定。
在变形例1的马达1A中,第1定位部11的第1壁部111与第4定位部14的第1壁部141和第5定位部15的第1壁部151在X轴方向上相互朝向相反侧。由此,在X轴方向上,能够更高精度地对罩60进行定位。
另外,在第4定位部14和第5定位部15中,也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第1定位部11同样地,得到抑制粘接剂130向罩60的外侧溢出的效果以及抑制粘接剂130的厚度不均匀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以及它们的组合等只是一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结构:罩接合部100、100A位于上部壳体25、25A的外周面,罩60的筒部62从径向外侧包围罩接合部100、100A,但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罩接合部100、100A配置于上部壳体25、25A的内周面,罩60的筒部62配置于罩接合部100、100A的径向内侧。
在该结构中,通过罩接合部100、100A的台阶部10的第1面101和第2面102与筒部62的多个面粘接,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密封性能。另外,在将罩60安装于罩接合部100、100A时产生的颗粒也被位于第1壁部111~113的侧方的粘接剂130吸收,因此还抑制了颗粒向马达内部侵入。

Claims (10)

1.一种马达,其具有:
马达主体,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转子和定子;
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主体;
控制部,其位于所述马达主体的上侧,对所述转子的旋转进行控制;以及
罩,其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控制部,
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壳体具有包围所述控制部的环状的罩接合部,
所述罩接合部在所述壳体的侧面具有台阶部,
所述台阶部由第1面和第2面构成,该第1面朝向径向,该第2面从所述第1面的下端沿径向扩展并朝向上方,
所述罩具有与所述罩接合部的所述第1面在径向上对置的筒部,
该马达具有粘接剂,该粘接剂将所述罩接合部的所述第1面与所述筒部的朝向径向的面粘接,并且将所述罩接合部的所述第2面与所述筒部的朝向下侧的端面粘接,
所述罩接合部具有:
第1壁部,其从所述第1面向径向突出,与所述筒部的朝向径向的面接触;以及
第1凹部,其在所述第1壁部的下侧从所述第2面向下侧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罩以沿径向按压所述第1壁部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罩接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罩接合部具有多个所述第1壁部,
多个所述第1壁部在所述罩接合部所延伸的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
多个所述第1壁部各自的朝向径向的面按照相互朝向不同的方向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罩接合部具有第2壁部,该第2壁部从所述第2面向上侧突出,与所述筒部的朝向下侧的端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罩接合部具有在所述第2壁部的径向内侧从所述第1面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2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罩接合部具有3个以上所述第2壁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罩接合部具有多个第2壁部,它们从所述第2面向上侧突出,与所述筒部的朝向下侧的端面接触,
该马达具有在周向上相邻配置有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的定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罩接合部具有:
第2壁部,其从所述第2面向上侧突出,与所述筒部的朝向下侧的端面接触;以及
第2凹部,其在所述第2壁部的径向内侧从所述第1面向径向内侧凹陷,
所述第1壁部与所述第2凹部在周向上相邻配置,
所述第1凹部与所述第2壁部在周向上相邻配置。
9.一种马达,其具有:
马达主体,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转子和定子;
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主体;
控制部,其位于所述马达主体的上侧,对所述转子的旋转进行控制;以及
罩,其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控制部,
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壳体具有包围所述控制部的环状的罩接合部,
所述罩接合部在所述壳体的侧面具有台阶部,
所述台阶部由第1面和第2面构成,该第1面朝向径向,该第2面从所述第1面的下端沿径向扩展并朝向上方,
所述罩具有与所述罩接合部的所述第1面在径向上对置的筒部,
该马达具有粘接剂,该粘接剂将所述罩接合部的所述第1面与所述筒部的朝向径向的面粘接,并且将所述罩接合部的所述第2面与所述筒部的朝向下侧的端面粘接,
所述罩接合部具有:第2壁部,其从所述第2面向上侧突出,与所述筒部的朝向下侧的端面接触;以及
第2凹部,其在所述第2壁部的径向内侧从所述第1面向径向内侧凹陷。
10.一种马达,其具有:
马达主体,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转子和定子;
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主体;
控制部,其位于所述马达主体的上侧,对所述转子的旋转进行控制;以及
罩,其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控制部,
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壳体具有包围所述控制部的环状的罩接合部,
所述罩接合部在所述壳体的侧面具有台阶部,
所述台阶部由第1面和第2面构成,该第1面朝向径向,该第2面从所述第1面的下端沿径向扩展并朝向上方,
所述罩具有与所述罩接合部的所述第1面在径向上对置的筒部,
该马达具有粘接剂,该粘接剂将所述罩接合部的所述第1面与所述筒部的朝向径向的面粘接,并且将所述罩接合部的所述第2面与所述筒部的朝向下侧的端面粘接,
所述罩接合部具有:
多个第1壁部,它们从所述第1面向径向外侧突出,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接触;以及
多个第2壁部,它们从所述第2面向上侧突出,与所述筒部的朝向下侧的端面接触,
该马达具有多个在周向上相邻配置有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的定位部。
CN202010086007.5A 2019-03-28 2020-02-11 马达 Active CN1117561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3484A JP2020167761A (ja) 2019-03-28 2019-03-28 モータ
JP2019-063484 2019-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6157A CN111756157A (zh) 2020-10-09
CN111756157B true CN111756157B (zh) 2023-01-17

Family

ID=72605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6007.5A Active CN111756157B (zh) 2019-03-28 2020-02-11 马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200313494A1 (zh)
JP (1) JP2020167761A (zh)
CN (1) CN111756157B (zh)
DE (1) DE1020201040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9488B2 (ja) * 2019-03-29 2023-04-1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WO2023079670A1 (ja) 2021-11-05 2023-05-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3501A1 (ja) * 2017-06-28 2019-01-0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0662B2 (ja) * 2002-03-06 2007-12-12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の防水ケースおよび電子機器用の防水ケースを備えた車載用レーダ装置
JP2003347442A (ja) * 2002-05-30 2003-12-05 Kyocera Corp 電子装置
JP2014061821A (ja) * 2012-09-21 2014-04-10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電子制御装置
JP6425085B2 (ja) * 2015-01-26 2018-11-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07887B2 (ja) * 2015-07-01 2019-05-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WO2018151064A1 (ja) * 2017-02-17 2018-08-23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製部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3501A1 (ja) * 2017-06-28 2019-01-0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13494A1 (en) 2020-10-01
US20220231564A1 (en) 2022-07-21
DE102020104062A1 (de) 2020-10-01
JP2020167761A (ja) 2020-10-08
US11677291B2 (en) 2023-06-13
CN111756157A (zh) 2020-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30679B2 (ja) 電子装置
CN111756157B (zh) 马达
US20120057252A1 (en) Capacitive type humidity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177715B2 (en) Motor
US20190084407A1 (en) Drive device
CN111756186B (zh) 马达
JP2009171818A (ja) 振動モータ
US20190372418A1 (en) Motor
JP2010217576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1756155A (zh) 马达
CN111756158B (zh) 马达
CN111756159B (zh) 马达
CN111033975B (zh) 马达
JP2019176670A (ja) モータ
EP3457540A1 (en) Drive device
JP2019186296A (ja) コイル装置
JP2019176674A (ja)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US20220320942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pump
US20220320941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pump
JP2023060959A (ja) モータおよび軸流ファン
CN109327105B (zh) 连接器和具有连接器的马达
JP2023148181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9176672A (ja)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5549420A (zh) 马达单元
JPH0746062Y2 (ja) 磁気デイスク駆動用モ−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