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7165B - 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7165B
CN111727165B CN201880071096.7A CN201880071096A CN111727165B CN 111727165 B CN111727165 B CN 111727165B CN 201880071096 A CN201880071096 A CN 201880071096A CN 111727165 B CN111727165 B CN 111727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ing
triggering device
load force
lever
trig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10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7165A (zh
Inventor
约翰内斯·勒姆伯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Helmholtz Center For Polar And Ocean Studies
Original Assignee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Helmholtz Center For Polar And Ocean Stud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Helmholtz Center For Polar And Ocean Studies filed Critical 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Helmholtz Center For Polar And Ocean Studies
Publication of CN111727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7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7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7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22Rigid members, e.g. L-shaped members, with parts engaging the under surface of the loads; Crane hooks
    • B66C1/34Crane hoo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22Rigid members, e.g. L-shaped members, with parts engaging the under surface of the loads; Crane hooks
    • B66C1/34Crane hooks
    • B66C1/36Crane hooks with means, e.g. spring-biased detents, for preventing inadvertent disengagement of lo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悬挂装置的负载力不作用在触发机构上的触发装置以有利的低触发力独立于负载力地工作。已知的触发装置(牵引联轴器)与触发杆、转向杆和触发棘爪一起操作,然而,所述触发装置,牵引杆和触发棘爪相对于彼此可能具有不确定的状态,这会危害触发。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触发装置(01)中,提供了转向杆(10)具有角度设计,并且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转向杆(10)接触壳体(02)中的第一接触表面(19),在触发装置(01)的打开位置转向杆(10)接触壳体(02)中的第二接触表面(20)。转向杆(10)仅在壳体(02)中处于确定的位置,其中,在关闭位置,该转向杆紧靠在相对于触发杆(05)的死点位置(41)之前并趋向于自动打开。在触发杆(05)几乎无力且解锁之后,拉力弹簧(14)将触发杆(05)拉到确定的打开位置。因此,所要求保护的触发装置(01)即使在非常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也可以可靠地操作。特别是,在耐海水设计中,它特别适合于深度较大的水下应用,例如用于部署自主测量设备。

Description

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用于负载对其施加力,该负载在触发装置的关闭位置保持,并在触发装置的打开位置释放,该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包括壳体和触发杆,该触发杆通过转向杆连接触发棘爪,其中触发杆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壳体轴上,触发棘爪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壳体轴上,并且转向杆可旋转地安装在位于触发杆上的第一转向杆轴上和可旋转地安装在位于触发棘爪上的第二转向杆轴上,该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还包括作用在触发杆上的弹簧装置,还包括锁定装置,通过该锁定装置,触发装置固定在关闭位置。
触发装置用于将负载与设备(例如起重机或龙门架)分开。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将负载与设备分开,而不管负载在分离之前施加在触发装置上的力如何。在许多设备中,已知的是,重的负载会阻碍触发装置,因为用于打开的可移动部在负载力的作用下不再移动。然后,只有消除负载力,触发装置才能打开。然而,特别是在非常重的负载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或只有付出大量努力才有可能。在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的情况下,负载力不会施加到打开部件上,使得即使在负载力对触发装置本身的影响下,它们也能可靠地打开。这种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是已知的,例如对于滑翔机(所谓的“牵引联轴器”)。另外,在水下区域,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大负载经常必须在水中承受其下压力而沉没,或者必须承受其水中的浮力而被拖拉。
背景技术
在DE 1 297 998 A中(特别是参照图2)公开了最接近本发明的现有技术。它描述了一种用于飞机的牵引联轴器,无论牵引式飞机(通常是滑翔机)施加在联轴器上的力如何,其均会执行触发。在触发装置的关闭位置,飞机通过牵引电缆保持在空中,在触发装置的打开位置,牵引电缆和飞机随后被释放。已知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上可旋转的段和杆布置在第一壳体轴上。段和杆形成触发杆。第一壳体轴以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中。此外,触发棘爪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壳体轴上。第二壳体轴也以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中。触发杆和触发棘爪通过转向杆铰接在一起。为此,转向杆可旋转地安装在位于触发杆上的第一转向杆轴上、可旋转地安装在位于触发棘爪上的第二转向杆轴上。转向杆设计为直耳的形式;第一转向杆轴和第二转向杆轴分别布置在转向杆的一端。它们没有固定在壳体中,而是与转向杆一起移动。转向杆仅由触发杆和触发棘爪引导,在极端条件下,这可能导致转向杆在壳体中的位置不确定和不固定。
触发杆(或可旋转的段)和转向杆共同形成互锁系统。它们处于死点位置,因此彼此阻碍,并提供了自锁。由于互锁系统,由负载作用的力在触发装置中转移,并不再直接影响锁定。为了触发,现在必须施加相对小的、独立于负载力的释放互锁系统的力。为此,在已知的触发装置中设置有弹簧装置,该弹簧装置作用在触发杆(或可旋转的段)上。通过调节弹簧力,可调节互锁或自锁的程度。这确定了触发力。当脱开互锁系统或缩回触发杆和笔直转向杆时,触发棘爪同时被致动。然后通过绕第二壳体轴旋转来释放负载。此外,已知的触发装置具有形式为手动致动的偏心杆的锁定装置,通过该锁定装置,触发装置固定在关闭位置。已知触发装置的触发是通过致动触发杆手动进行的,或者是通过力引起的塑料释放销的剪切自动进行的,该塑料释放销将触发装置锁在关闭位置。为此,塑料销阻碍弹簧加载的配对棘爪。但是,这两种触发机构都不适合于在外部不规则和部分非常强的力作用的干扰影响下可靠地远程触发触发装置。
例如从US 3 504 407 A和DE 10 2010 010 161 B4中已知用于水下的独立于力的触发装置。但是,这些装置无需互锁系统即可工作,并且可以引导触发元件周围的负载力跨越大型结构部件。
发明内容
从上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被视为进一步开发通用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通过这种方式,触发装置还可以在外力作用的不规则影响下可靠地远程触发,但无需施加额外的外力,其中绝对避免了转向杆在壳体中的位置不确定。由此,应保持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的所有优点。该任务的解决方案可以在主权项中找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指出了本发明的有利的另外的实施例,并且下面相对于本发明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在所要求保护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中,转向杆具有角度设计,并且在触发装置的关闭位置,转向杆接触壳体中的第一接触表面,在触发装置的打开位置,转向杆接触壳体中的第二接触表面,其中两个转向杆轴在紧靠相对于第一壳体轴的自锁死点之前位于转向杆第一表面上,并且在死点位置之外位于转向杆的第二接触表面上,并且弹簧装置设计为拉力弹簧,其布置在触发杆和触发棘爪之间,并在触发装置的关闭位置沿触发装置的打开位置的方向在触发杆上施加力。
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触发装置中,转向杆具有角度设计并在两个接触表面之间被引导,其中,转向杆在关闭位置接触第一接触表面,且在打开位置接触第二接触表面。转向杆没有占据壳体中的固定轴,而是仅铰接于触发杆和触发棘爪,因此转向杆在触发装置中占据仅有的牢固限定的位置。这增加了触发可靠性。限定的位置仍由转向杆的角度支撑,该转向杆至少在关闭位置有利地附接到相应的角度接触表面。可靠地避免了垂直位移。此外,转向杆的角度有利于将处于触发装置关闭位置的转向杆上的两个转向杆轴与第一壳体轴一起进入紧靠其死点位置之前的位置。由于角度,两个转向杆轴可以位于第一壳体轴的上方和下方。由此,转向杆被有意地放置在非常靠近死点位置的位置,以使转向杆总是力图脱离该位置而进入打开位置的方向。尽管如此,通过将转向杆相对于壳体定位在大约死点位置,可以实现的是,冲击负载力不会作用在转向杆上,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它会围绕转向杆进入壳体中。转向杆的触发运动仍由设置在触发杆和触发棘爪之间的略微倾斜布置的拉力弹簧支撑。然而,通过锁定装置防止了过早或无意的触发,通过该锁定装置,触发装置被可靠地固定在关闭位置。当锁定装置随后被解锁以打开时,触发装置立即自动打开,而没有来自外部的任何其他力输入,因为存储在拉力弹簧中的能量以加速的方式翻转了转向杆,该转向杆位于死点位置的正前方,并且具有翻转的趋势。由于转向杆与拉力弹簧一起自动打开的趋势,可以安全地克服触发装置的任何障碍物,例如生锈,污垢,沉积物(尤其是在水下应用中)和摩擦。因此,这些措施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触发装置提供了简单但特别可靠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该触发还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并且在不确定的位置下可靠地触发了重物的释放。
在本发明中,如果是优选的和有利的情况下,用于转向杆的两个接触表面由壳体中的闭合轮廓形成,则通过转向杆的限定位置触发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这也使接触表面具有精确限定的位置和稳定性。此外,可以通过铣削在壳体壁中相对容易地产生这种闭合轮廓。为了将拉力弹簧简单地附接到触发杆,如果触发杆具有A(梯形)形状,则仍然是优选和有利的。然后可以在不弯曲触发杆的情况下将拉力弹簧附接到触发杆的优选平坦的尖端。然后,锁定装置可以直接在触发杆旁边接合。
触发棘爪在其下部区域具有钩子,可以将例如用于负载的电缆悬挂在该钩子中。电缆在钩子上的固定,例如可通过作为反向轴承的壳体来实现。然而,对于本发明是有利的和优选的是,提供一种配对棘爪,该配对棘爪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三壳体轴上并在触发装置的关闭位置与触发棘爪和壳体形成闭合的孔眼,在该孔眼中,负载可以保持。然后,悬挂的负载一定不会从钩子上滑落。相反,保持表面在打开时会完全解除,从而确保可靠地释放负载。如果这是重负载,则这是特别有利的,其中,由于胶粘剂产生的粘滞,电缆将长时间悬挂在开口钩上。对于根据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触发装置,可以优选并且有利地提供具有高达3t的负载能力的重型形式。此外,优选的和有利的是,在由触发棘爪和配对棘爪组成的可打开的结构中,壳体具有作为反向轴承的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负载电缆的容纳部。因此,如果壳体具有一侧开口的细长孔以形成孔眼,则是优选和有利的。然后可以将电缆插入该细长孔中,并在其中可靠地引导电缆,而不会产生很大的侧向游隙。为了使配对棘爪在触发装置的关闭位置处于确定的位置,优选且有利的是,配对棘爪具有一个尖端,该尖端安装在触发装置的关闭位置的壳体中的端部挡块上。此外,优选地和有利地,触发棘爪和配对棘爪可具有在触发装置的关闭位置中彼此附接的部分。所有这些措施均用于将负载电缆可靠地固定在触发装置的关闭位置。
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中,关闭位置仅通过锁定装置的作用来保持。因此,这特别重要。因此,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优选的和有利的是,锁定装置包括具有轴向可移动的释放销的电磁触发器,通过该触发器,触发杆在触发装置的闭合位置固定在壳体中,其中轴向可移动的释放销正交于触发杆布置。电磁触发器(电磁执行器)是标准的商业组件。释放销由电磁铁的锚保持在关闭位置,并通过弹簧锁定在那里。释放销通过孔接合到触发杆中。当被触发时,电磁铁被电致动并且使释放销缩回到触发器的内部,从而触发杆被释放。在拉力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特别是在形成螺旋弹簧,即盘簧的情况下),触发杆被向下拉,并带动转向杆。优选和有利的是,电磁触发器或轴向可移动的释放销垂直于触发杆布置。这防止意外的外力会意外触发触发器,从而对触发装置产生意外影响。因为释放销很轻并且由一个小的弹簧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仍然会在轴向可移动的释放销的方向上产生疏忽的力。仅通过致动电磁铁,释放销可靠地且有意识地轴向移动,其中,触发力则大于恢复的弹力。为了提高可靠性水平,特别是在运输操作中无论如何要避免触发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情况下,锁定装置包括附加的防护装置是优选的和有利的,通过该附加的防护装置,触发杆在触发装置的关闭位置固定在壳体中。由此,附加的防护装置可以优选地并且有利地被设计为开口销。这是一种运输保护措施,必须手动移出。没有提供远程触发。
在根据本发明的触发装置的情况下,还可以优选地设置并且可以提供有利的改进,在触发杆上布置抓耳,用于将触发杆手动定位在触发装置的打开位置。这改善了触发装置的手动操作性。无需工具即可将系统转移到关闭位置。此外,优选的和有利的是,如果在上端布置悬架,则易于操纵根据本发明的独立于力的触发装置。例如,这可以是连接到机架的杆或连接到电缆的卸扣。
在开始时已经提到,根据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触发装置特别抵抗来自外部的意外负载冲击。当触发装置用于水下区域时,可能会发生这种影响。在这里,它可能会受到强烈的波浪或海流或船舶运动的影响。要求保护的触发装置尤其可以在研究船上使用并且可以用于输出测量设备。也可以使用重量超过2吨的自动驾驶水下船(着陆器)。必须确保在水位以上不会发生任何触发,以防止在碰到水面时损坏测量设备。释放只能在水体中发生(测量设备随后进一步下沉),或者仅在测量设备已安装在水底之后才发生释放。因此,特别是在深海作业中,如果为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提供耐海水的材料形式,则是优选和有利的。特别地,使用不锈钢和塑料。
这种水下操作会导致触发装置在水中下降几百或几千米。因此,在这样的深度,必须考虑静水压力的增加。特别是必须保护具有空域的组件。本发明涉及锁定装置。电磁触发器必须受到保护。为此,它可以集成到耐压壳体中。但是,优选且有利的是形成中性压电磁触发器。为此,将其装入透明的塑料圆筒中,该圆筒可以用两个盖封闭,并完全充满压力流体,大部分为压力油。为了进行体积补偿,将与环境压力(即也与环境介质水)相关联的挠性压力平衡元件插入塑料圆筒中。这可以优选地并且有利地是由PVC制成的耐压管状袋,因为其在医疗领域用于流体收集。管状袋具有一个集成的供应软管,可以使海水渗入其内部,并易于适应任何体积。有关此类袋的使用及其优点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较早的德国专利申请102017119115.1(中性压电池)和102017119158.5(中性压电动机)。在下面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找到关于本发明及其实施例的更多细节。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示意图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及其有利的变型,以便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因此,附图表示:
图1触发装置处于关闭位置,
图2触发装置处于打开位置和
图3带锁定装置的从后面所示的触发装置。
附图标记:
01 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
02 壳体
03 壳体02的第一钢板
04 壳体02的第二钢板
05 触发杆
06 第一壳体轴(固定)
07 触发杆05的顶边缘
08 触发棘爪
09 第二壳体轴(固定)
10 转向杆
11 第一转向杆轴(可变位置)
12 第二转向杆轴(可变位置)
13 弹簧装置
14 作为弹簧装置的拉力弹簧
15 拉力弹簧的上部附接点
16 拉力弹簧的下部附接点
17 锁定装置
18 释放销
19 壳体02中用于转向杆10的第一接触表面
20 壳体02中用于转向杆10的第二接触表面
21 带有第一接触表面19、第二接触表面20的闭合轮廓
22 配对棘爪
23 第三壳体轴(固定)
24 孔眼
25 壳体02中的细长孔
26 配对棘爪22的尖端
27 用于配对棘爪22的端部挡块
28 作为端部挡块27的轴
29 触发棘爪08、配对棘爪22上的部分
30 用于释放销18的触发器
31 用于触发器30的塑料圆筒
32 塑料圆筒31的盖
33 压力均衡元件
34 作为压力均衡元件33的管状袋
35 管状袋34的供应软管
36 用于触发器30的供电线
37 附加的防护装置
38 作为附加的防护装置37的开口销
39 抓耳
40 悬架
41 死点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水下应用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因此,所使用的材料是耐海水的。触发装置01处于关闭位置,在该位置中,例如下降框架中的OFOS(海底观测系统)的负载保持在例如研究船上的起重机上。OFOS和下降框架的重量为几百公斤,它们整体上作用在触发装置01上,而不作用在立即触发的区域上。而是,由触发装置01沿该力引导该力。因此,通过仅施加低水平的触发力,就可以独立于作用负载力来触发触发装置01。
触发装置01包括壳体02,该壳体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两个结构化的钢板03、04(参见图3)拧紧在一起。这具有的优点是,尤其是可移动的部件可以布置在两个钢板03、04之间,并且因此被保护免受外部影响。触发装置01还包括触发杆05,其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的第一壳体轴06上。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触发杆05为A形,其中其具有平坦的顶边缘07。此外,触发装置01包括触发棘爪08,其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的第二壳体轴09上。
触发杆05和触发棘爪08经由转向杆10彼此铰接。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02基本上由彼此平行布置的两个钢板03、04组成。触发杆05和触发棘爪08在两个钢板03、04之间工作。为了使转向杆10不受阻碍,它由两个平行的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位于钢板03中,位于钢板04中的另一部分位于闭合轮廓21中(请参见下文)。如果在下文中提及“转向杆10”,则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所示的转向杆10。但是,单件式设计也是可以的,无需费吹灰之力。
转向杆10通过位置可变的第一转向杆轴11可旋转地连接触发杆05,并通过位置可变的第二转向杆轴12可旋转地连接触发棘爪08。在关闭位置,两个转向杆轴11、12和第一壳体轴06彼此紧靠在它们的死点位置41之前(图1中的虚线示出了第二转向杆轴12稍微偏离了壳体轴06和第一转向杆轴11之间的线性连接)。通过这种布置,实现了由触发杆05和转向杆10组成的远距离的互锁系统,其确保了在触发棘爪08处产生的负载力不会传递到触发杆05。然而,转向杆10不是固定在死点处,而是具有向打开位置方向移动的趋势。这由呈拉力弹簧14形式的弹簧装置13支撑,该弹簧装置布置在触发杆05的顶边缘07与触发棘爪08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拉力弹簧14稍微倾斜地定位,这意味着拉力弹簧14的上部附接点15垂直于下部附接点16偏移。拉力弹簧14(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是简单的标准化的、可商购的盘簧)被夹紧在关闭位置,并且具有将触发杆05向下拉的趋势。这通过具有轴向可移动的释放销18的锁定装置17来防止,该释放销18从后面通过开口接合到触发杆05(参见图3)中并将其固定在关闭位置。如果消除固定,则拉力拉簧14将转向杆11直接拉到打开位置,这将导致触发棘爪08立即打开。
转向杆10设计成有角度的。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它在中心弯曲成大约钝角120°。在关闭位置,它接触壳体02中的第一接触表面19。因此,可以精确确定其位置。由此,第一接触表面19也成形为钝角。另一方面,在打开位置,转向杆10安放在壳体02中的第二接触表面20上(参见图2)。这个位置也被明确确定。第二接触表面20也成形为钝角。通过在关闭位置转向杆10位于第一接触表面19上的限定的安装,就可以精确地实现并保持在死点位置41之前的转向杆10的上述定位。通过在打开位置转向杆10位于第二接触表面20上的限定安装,转向杆10被可靠地定位在死点位置41的外部,从而相应地促进了向关闭位置的重新转移。
在图1中,仍然可以轻松地识别出两个接触表面19、20由壳体02中的闭合轮廓21形成。其被插入两个钢板03、04(参见图3)中,并具有回旋镖的闭合形状。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第一转向杆轴11接触在闭合轮廓21上部区域中的第一接触表面19。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第二转向杆轴12接触在闭合轮廓21下部区域中的第二接触表面20(参见图2)。
此外,在图1中,在触发装置01的下部区域中示出了配对棘爪22,该配对棘爪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的第三壳体轴23上。在关闭位置,配对棘爪22与触发棘爪08和壳体01形成闭合的孔眼24,在该孔眼中负载可以被保持(例如,通过电缆)。为了形成孔眼24并且为了引导电缆的插入,壳体02或两个钢板03、04具有一侧开口的细长孔25。对于配对棘爪22在关闭位置的限定位置,其具有一个尖端26,该尖端压在壳体02的端部挡块27上。由于配对棘爪22以及触发杆05、转向杆10和触发棘爪08均被布置在位于两个钢板03、04之间的壳体02的中间,端部挡块27可以在两个钢板03、04之间以小轴28的形式形成。为了将负载的电缆可靠地锁定和保持在关闭位置,触发棘爪08和配对棘爪22还具有部分29,通过部分29它们彼此牢固地接触。
在图1中,锁定装置17只在释放销18的区域被识别。图3示出了插入的更多细节。在此示出,锁定装置17布置在触发装置01的后侧上并且与其正交地布置(释放销18布置成与触发杆05正交)。由于彼此成直角布置,因此可靠地避免了由于不期望的力作用而引起的误触发,尤其是当浸入水面时可能发生的误触发。锁定装置17包括电磁触发器30(例如,电磁致动器
Figure GDA0003508616800000091
ITS-LS-4035-D-12VDC),其中致动器(具有或仅具有释放销18的锚)通过电磁线圈内的磁场线性地(即沿轴线方向)来回移动。在关闭位置,释放销18穿过壳体02或后钢板04插入触发杆05的孔中,并将其固定到位。触发器30上的弹簧将锚保持在关闭位置。在打开位置,释放销18缩回,触发杆05释放。
对于水下使用,如果将锁定装置17设计成压力中性的,则是非常有利的。为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磁触发器30布置在透明的塑料圆筒31(聚碳酸酯)中,该透明的塑料圆筒由两个盖32以压力密封的方式密封。塑料圆筒31和触发器(在其具有开口的范围内)填充有压力油(例如白油或硅树脂)。由于塑料圆筒31的透明性,可以更容易地检查其内部。在塑料圆筒31中,仍然布置有压力均衡元件33,其体积可以根据压力而改变。在所选择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这是简单的管状袋34(聚氯乙烯PVC),如从医学领域已知的(输液袋,尿袋,分泌袋)。经由集成的供应软管35,管状袋34内部充满了环境介质,例如,当在水下使用时被来自静水压力塔的水充满,从而在内部和外部之间产生压力均衡,并且压力中性占优势。触发器30的锚从盖32的后面伸出,以便在致动过程中压力油的体积保持恒定并围绕触发器30,如有必要,可以用手将其预紧(插入锚),或者检查是否已正确锁定(前面没有锚)。此外,在图3中示出了用于致动触发器30的供电线36。
锁定装置的另一部分如图1所示。这是附加的防护装置37,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开口销38的形式,通过该附加的防护装置,触发杆05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牢固地固定在壳体02中。在图1中还示出了在触发杆05处的抓耳39,该抓耳39用于将触发杆再次从打开位置(参见图2)转移到关闭位置。
触发装置01的打开位置如图2所示。大多数组件已经与所解释的图1相关联。触发杆05和转向杆10以及拉力弹簧14的明显地改变的位置是显而易见的。触发棘爪08仅移动了一点但释放了配对棘爪22。触发装置01打开;电缆可能会滑出细长孔25。配对棘爪22再次位于端部挡块27处,并且不阻塞细长孔25。
此外,在图2中,在触发装置01的上端示出了悬架40,在该悬架40处,可以布置用于将触发装置固定/悬挂在龙门架或起重机上的联接杆或钩(未进一步示出)。
总体而言,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触发装置01,提供了一种简单但特别可靠且易于使用的装置,使用该装置即使在特别困难的环境条件下也能够可靠地保持并可靠地释放高达3t的非常大的负载,特别是在水下地区。

Claims (49)

1.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用于负载对其施加力,该负载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保持,并在触发装置(01)的打开位置释放,该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包括壳体(02)和触发杆(05),该触发杆(05)通过转向杆(10)连接触发棘爪(08),其中触发杆(05)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壳体轴(06)上,触发棘爪(08)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壳体轴(09)上,并且转向杆(10)可旋转地安装在位于触发杆(05)上的第一转向杆轴(11)上和可旋转地安装在位于触发棘爪(08)上的第二转向杆轴(12)上,该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还包括作用在触发杆(05)上的弹簧装置(13),还包括锁定装置(17),通过该锁定装置(17)触发装置(01)固定在关闭位置,其特征在于,转向杆(10)具有角度设计,并且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转向杆(10)接触壳体(02)中的第一接触表面(19),在触发装置(01)的打开位置转向杆(10)接触壳体(02)中的第二接触表面(20),其中,两个转向杆轴(11、12)在紧靠朝向第一壳体轴(06)的自锁死点位置(41)之前位于转向杆(10)的第一接触表面(19)上,并且在死点位置(41)之外位于转向杆的第二接触表面(20)上,并且弹簧装置(13)设计为拉力弹簧(14),其布置在触发杆(05)和触发棘爪(08)之间,并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沿触发装置(01)的打开位置的方向在触发杆(05)上施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转向杆(10)的两个接触表面(19、20)由壳体(02)中的闭合轮廓(21)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触发杆(05)的形状是A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触发杆(05)的形状是A形。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设置配对棘爪(22),其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三壳体轴(23)上,并且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与触发棘爪(08)和壳体(02)形成闭合的孔眼(24),在该孔眼(24)中,负载可以保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壳体(02)具有一侧开的细长孔(25)以形成孔眼(2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配对棘爪(22)具有一个尖端(26),该尖端(26)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安放在壳体(02)的端部挡块(27)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配对棘爪(22)具有一个尖端(26),该尖端(26)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安放在壳体(02)的端部挡块(27)上。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触发棘爪(08)和配对棘爪(22)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具有相互附接的部分(29)。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触发棘爪(08)和配对棘爪(22)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具有相互附接的部分(29)。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锁定装置(17)包括带有轴向可移动释放销(18)的电磁触发器(30),借助该触发器(30)可将触发杆(05)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固定在壳体(02)中,其中可轴向移动的释放销(18)垂直于触发杆(05)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锁定装置(17)包括带有轴向可移动释放销(18)的电磁触发器(30),借助该触发器(30)可将触发杆(05)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固定在壳体(02)中,其中可轴向移动的释放销(18)垂直于触发杆(05)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锁定装置(17)包括带有轴向可移动释放销(18)的电磁触发器(30),借助该触发器(30)可将触发杆(05)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固定在壳体(02)中,其中可轴向移动的释放销(18)垂直于触发杆(05)布置。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6-8、10、12-13中任一项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锁定装置(17)包括附加的防护装置(37),通过该附加的防护装置(37),触发杆(05)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固定在壳体(02)中。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锁定装置(17)包括附加的防护装置(37),通过该附加的防护装置(37),触发杆(05)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固定在壳体(02)中。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锁定装置(17)包括附加的防护装置(37),通过该附加的防护装置(37),触发杆(05)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固定在壳体(02)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锁定装置(17)包括附加的防护装置(37),通过该附加的防护装置(37),触发杆(05)在触发装置(01)的关闭位置固定在壳体(02)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附加的防护装置(37)成形为开口销(38)。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附加的防护装置(37)成形为开口销(38)。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6-8、10、12-13、15-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在触发杆(05)上布置了用于在触发装置(01)的打开位置手动定位触发杆(05)的抓耳(39)。
2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在触发杆(05)上布置了用于在触发装置(01)的打开位置手动定位触发杆(05)的抓耳(39)。
2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在触发杆(05)上布置了用于在触发装置(01)的打开位置手动定位触发杆(05)的抓耳(39)。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在触发杆(05)上布置了用于在触发装置(01)的打开位置手动定位触发杆(05)的抓耳(39)。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在触发杆(05)上布置了用于在触发装置(01)的打开位置手动定位触发杆(05)的抓耳(39)。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在触发杆(05)上布置了用于在触发装置(01)的打开位置手动定位触发杆(05)的抓耳(39)。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6-8、10、12-13、15-17、19、21-25中任一项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上端设置有悬架(40)。
2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上端设置有悬架(40)。
2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上端设置有悬架(40)。
2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上端设置有悬架(40)。
3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上端设置有悬架(40)。
3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上端设置有悬架(40)。
3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上端设置有悬架(40)。
3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6-8、10、12-13、15-17、19、21-25、27-32中任一项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耐海水材料的版本用于在水下使用。
3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耐海水材料的版本用于在水下使用。
3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耐海水材料的版本用于在水下使用。
3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耐海水材料的版本用于在水下使用。
3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耐海水材料的版本用于在水下使用。
3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耐海水材料的版本用于在水下使用。
3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耐海水材料的版本用于在水下使用。
4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耐海水材料的版本用于在水下使用。
41.根据权利要求12-13、15-17、19、21-25、27-32、34-40中任一项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电磁触发器(30)成形为压力中性。
4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电磁触发器(30)成形为压力中性。
4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电磁触发器(30)成形为压力中性。
4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电磁触发器(30)成形为压力中性。
4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电磁触发器(30)成形为压力中性。
46.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电磁触发器(30)成形为压力中性。
4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电磁触发器(30)成形为压力中性。
48.根据权利要求中42-47任一项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压力中性的电磁触发器(30)具有耐压管状袋(34)作为压力均衡元件(33)。
49.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01),其特征在于,压力中性的电磁触发器(30)具有耐压管状袋(34)作为压力均衡元件(33)。
CN201880071096.7A 2017-12-15 2018-12-07 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 Active CN1117271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30067.8 2017-12-15
DE102017130067.8A DE102017130067B4 (de) 2017-12-15 2017-12-15 Lastkraftunabhängige Auslöseeinrichtung
PCT/DE2018/101001 WO2019114876A1 (de) 2017-12-15 2018-12-07 Lastkraftunabhängige auslöse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7165A CN111727165A (zh) 2020-09-29
CN111727165B true CN111727165B (zh) 2022-05-13

Family

ID=65234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1096.7A Active CN111727165B (zh) 2017-12-15 2018-12-07 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7947B2 (zh)
EP (1) EP3724121B1 (zh)
CN (1) CN111727165B (zh)
DE (1) DE102017130067B4 (zh)
ES (1) ES2876172T3 (zh)
WO (1) WO20191148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2291B (zh) * 2019-10-11 2021-05-18 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防脱结构
CH717076A2 (de) * 2020-01-28 2021-07-30 Marenco Ag Lasthaken für Helikopter und Kräne.
CN115893184B (zh) * 2023-03-10 2023-05-09 济宁四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吊挂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6599A (en) * 1952-03-08 1956-02-28 Duff Norton Co Drop hook
DE1297998B (de) * 1967-02-27 1969-06-19 Tost Richard Schleppkupplung fuer Flugzeuge
US3504407A (en) * 1967-09-29 1970-04-07 Bendix Corp Underwater release mechanism
JPS61295993A (ja) * 1985-06-25 1986-12-26 三木ネツレン株式会社 吊りハツカ−
CN106829731A (zh) * 2015-12-04 2017-06-13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自动脱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91541A (zh) *
GB839629A (en) * 1955-05-06 1960-06-29 Eastern Rotorcraft Corp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sling release hooks
US2937541A (en) * 1956-01-17 1960-05-24 Charles B Barlow Fail-safe up lock mechanism
GB989871A (en) * 1961-03-07 1965-04-22 Dunlop Rubber Co Automatic release hook assembly
US3578373A (en) * 1969-02-19 1971-05-11 Norco Inc Power or manually released cargo latch
US3630562A (en) * 1969-12-24 1971-12-28 Joseph R Metz Power or manually released cargo latch
US4609219A (en) * 1984-03-20 1986-09-02 Yugen Kaisha Go Chuio Tekkosho Suspension grapple
TW517792U (en) * 2001-05-04 2003-01-11 Chung Shan Inst Of Science Fast detaching hook
DE102010010161B4 (de) 2010-03-03 2012-04-12 Evologics Gmbh Auslösevorrichtung für eine Last an einer Einrichtung und Unterwassereinrichtung
US8746766B2 (en) * 2012-06-07 2014-06-10 Randy Lewkoski Hook assembly
GB2513646B (en) * 2013-05-02 2017-08-30 Drallim Ltd Cargo hook
US8998280B1 (en) * 2014-05-22 2015-04-07 John H. McMillan Toggle cam release mechanism
DE102017119158B3 (de) 2017-08-22 2018-10-31 Alfred-Wegener-Institut, Helmholtz-Zentrum für Polar- und Meeresforschung Druckneutraler Elektromotor zum Einsatz in der Tiefsee
DE102017119115B4 (de) 2017-08-22 2019-11-21 Alfred-Wegener-Institut, Helmholtz-Zentrum für Polar- und Meeresforschung Druckneutrale Batterie zum Einsatz in der Tiefse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6599A (en) * 1952-03-08 1956-02-28 Duff Norton Co Drop hook
DE1297998B (de) * 1967-02-27 1969-06-19 Tost Richard Schleppkupplung fuer Flugzeuge
US3504407A (en) * 1967-09-29 1970-04-07 Bendix Corp Underwater release mechanism
JPS61295993A (ja) * 1985-06-25 1986-12-26 三木ネツレン株式会社 吊りハツカ−
CN106829731A (zh) * 2015-12-04 2017-06-13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自动脱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24121A1 (de) 2020-10-21
CN111727165A (zh) 2020-09-29
EP3724121B1 (de) 2021-04-14
US20200377343A1 (en) 2020-12-03
US11027947B2 (en) 2021-06-08
DE102017130067A1 (de) 2019-06-19
WO2019114876A1 (de) 2019-06-20
ES2876172T3 (es) 2021-11-12
DE102017130067B4 (de) 2020-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7165B (zh) 独立于负载力的触发装置
EP0081844B1 (en) Automatic locking and ejecting hook assembly
CN107532436B (zh) 机电压紧闩锁及闩锁系统
US9783311B2 (en) Method for arming/disarming an aircraft door evacuation slide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KR102463728B1 (ko) 신속 해제 연결 플랜지
JPS61501017A (ja) 遠隔操作潜水艇
AU2006322417A1 (en) Appliance for deployment and tracking of an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BR112020009943A2 (pt) sistema de manuseio de cabo para um rebocador
CN104670434B (zh) 一种用于自治水下航行器回收的起吊锁机构
BR112020009940A2 (pt) rebocador
DK160004B (da) Apparat til fastholdelse af en boejeline til et skib
CN105947869A (zh) 一种rov吊放快速挂钩器
US4281867A (en) Disengaging apparatus
CN110550541B (zh) 释放钩
NO315034B1 (no) Fremgangsmåte og system for tilkopling av en undervannsböye til et fartöy
US10392080B2 (en) Biased fairlead clump weight
US3628821A (en) Ocean bottom release device
US3873145A (en) Cable grapple
KR102184639B1 (ko) 예인 시스템이 구비된 수중 이동체
US895648A (en) Anchor of submarine or submersible boats.
US3918113A (en) Surface tracker for an underwater vehicle
KR101028732B1 (ko) 스프링형 해양장비 투하이격장치
US7182013B1 (en) Umbilical retrac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KR20150092107A (ko) 예인 시스템이 구비된 수중 이동체
KR101328038B1 (ko) 로프 분리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173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