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4819B - 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4819B
CN111724819B CN201911364033.3A CN201911364033A CN111724819B CN 111724819 B CN111724819 B CN 111724819B CN 201911364033 A CN201911364033 A CN 201911364033A CN 111724819 B CN111724819 B CN 1117248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haft
actuator
sleev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640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4819A (zh
Inventor
早坂健儿
长谷川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torag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torag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torage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24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4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4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4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480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k drive assemblies, e.g. assembly prior to operation, hard or flexible disk drives
    • G11B5/4813Mounting or aligning of arm assemblies, e.g. actuator arm supported by bearings, multiple arm assemblies, arm stacks or multiple heads on single arm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480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k drive assemblies, e.g. assembly prior to operation, hard or flexible disk drives
    • G11B5/4826Mounting, aligning or attachment of the transducer head relative to the arm assembly, e.g. slider holding members, gimbals, adhesiv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480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k drive assemblies, e.g. assembly prior to operation, hard or flexible disk drives
    • G11B5/4833Structure of the arm assembly, e.g. load beams, flexures, parts of the arm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vertical force on the he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70/00Apparatus relating to physics, e.g. instruments
    • F16C2370/12Hard disk driv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Moving Of Heads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盘装置具备旋转自如的多个磁盘、经由第1轴承单元(50)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于支撑轴(26)的第1致动器组件(22A)及经由第2轴承单元(50)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于支撑轴的第2致动器组件(22B)。第1轴承单元具有同轴地装配于支撑轴的第1轴(51a)、固定于第1致动器块(29)且同轴地配置于第1轴的周围的第1套筒(52a)及配置于第1轴与第1套筒之间的至少1个轴承(54a、54b)。第2轴承单元具有同轴地装配于支撑轴且与第1轴分体的第2轴(51b)、固定于第2致动器块(29)且同轴地配置于第2轴的周围的第2套筒(52b)及配置于第2轴与第2套筒之间的至少1个轴承(54a、54b),第2轴的轴向一端与第1轴的轴向一端相对。

Description

盘装置
关联申请
本申请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2019-51564号(申请日:2019年3月19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括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在此叙述的实施方式涉及盘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盘装置,例如,硬盘驱动器(HDD)具备配设于壳体内的磁盘、对磁盘进行支撑及旋转驱动的主轴马达、支撑着磁头的头致动器、驱动该头致动器的音圈马达、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单元等。
头致动器具备具有多个臂的致动器块和装配于致动器块的装配孔的单元轴承。在各臂安装有支撑着磁头的1条或2条悬架组件(有时也称作头万向节组件(HGA))。单元轴承例如通过将中空轴、多个滚珠轴承、间隔件、套筒等组合而构成。
近年来,伴随于HDD的存储容量的增大,磁盘的设置张数也在增加。为了应对多张磁盘,提出了将头致动器分割成能够分别独立转动的多个(例如,2个)头致动器并将2个头致动器层叠配置而成的所谓分割致动器。一方的头致动器的致动器块被支撑为绕着支撑轴转动自如。另一方的头致动器的致动器块被支撑为绕着支撑轴转动自如,与一方的致动器块在轴向上重叠配置。
在上述那样的分割致动器中,设置于2个致动器组件的2个单元轴承具有共用的中空轴,实质上一体构成。在该情况下,在组装分割致动器时,向上下一体的单元轴承依次组装2个致动器组件的致动器块。此时,需要将致动器块间的位置高精度地定位。为了得到高的尺寸精度,定位机构复杂化并且组装作业变得繁琐。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性的盘装置。
实施方式的盘装置具备:多个盘状的记录介质;第1致动器组件,具有经由第1轴承单元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于支撑轴的第1致动器块、从所述第1致动器块延伸出的臂及悬架组件、和支撑于所述悬架组件的磁头;及第2致动器组件,具有经由第2轴承单元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于所述支撑轴的第2致动器块、从所述第2致动器块延伸出的臂及悬架组件、和支撑于所述悬架组件的磁头。所述第1轴承单元具有同轴地装配于所述支撑轴的第1轴、固定于所述第1致动器块且同轴地配置于所述第1轴的周围的第1套筒及配置于所述第1轴与所述第1套筒之间的至少1个轴承。所述第2轴承单元具有同轴地装配于所述支撑轴且与所述第1轴分体的第2轴、固定于所述第2致动器块且同轴地配置于所述第2轴的周围的第2套筒及配置于所述第2轴与所述第2套筒之间的至少1个轴承,所述第2轴的轴向一端与所述第1轴的轴向一端相对。
附图说明
图1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硬盘驱动器(HDD)以分解顶罩的方式示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所述HDD的致动器组件及布线基板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对齐状态的所述致动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所述致动器组件的头悬架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所述致动器组件的致动器块及轴承单元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所述致动器组件的FPC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所述FPC单元的立体图。
图8A~H是示出第1致动器组件的组装工序的立体图。
图9是第1变形例的致动器组件的致动器块及轴承单元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第2变形例的致动器组件的致动器块及轴承单元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第3变形例的致动器组件的致动器块及轴承单元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第4变形例的致动器组件的FPC单元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第4变形例的致动器组件的FPC单元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第5变形例的致动器组件的FPC单元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第5变形例的致动器组件的FPC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实施方式。此外,公开终归是一例,关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保持发明的主旨的适当变更且容易想到的内容,当然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另外,附图为了使说明更清楚而与实际的形态相比有时关于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示意性地进行表示,但终归是一例,并非限定本发明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于与关于已出现的图前述的要素同样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有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作为盘装置,对第1实施方式的硬盘驱动器(HDD)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拆下顶罩而示出的第1实施方式的HDD的分解立体图。
HDD具备扁平的大致矩形状的壳体10。该壳体10具有上表面开口的矩形箱状的基体12和顶罩14。顶罩14通过多个螺钉13而螺纹紧固于基体12,封闭基体12的上端开口。基体12具有与顶罩14隔开间隙而相对的矩形状的底壁12a和沿着底壁的周缘立起设置的侧壁12b,例如由铝一体成形。顶罩14例如由不锈钢形成为矩形板状。顶罩14螺纹紧固于基体12的侧壁12b上,封闭基体12的上部开口。
在壳体10内设置有作为记录介质的多张、例如7张磁盘18及作为支撑磁盘18并使其旋转的驱动部的主轴马达19。主轴马达19配设于底壁12a上。各磁盘18例如形成为直径96mm(约3.5英寸),在其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具有磁记录层。磁盘18互相同轴地嵌合于主轴马达19的未图示的毂,并且由夹紧弹簧20夹紧而固定于毂。在一例中,7张磁盘18隔开预定的间隔而互相平行地层叠配置。另外,磁盘18被支撑为位于与基体12的底壁12a平行的位置的状态。多张磁盘18通过主轴马达19而以预定的转速旋转。
此外,磁盘不限定于7张,能够增减。
在壳体10内设置有对磁盘18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多个磁头17及将这些磁头17支撑为相对于磁盘18移动自如的头致动器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头致动器组件构成为分割成多个致动器组件、例如第1致动器组件22A及第2致动器组件22B的分割致动器组件。第1及第2致动器组件22A、22B被支撑为绕着在基体12的底壁12a立起设置的共用的支撑轴(枢轴)26转动自如。
在壳体10内设置有使第1及第2致动器组件22A、22B转动及定位的音圈马达(VCM)24、在磁头17移动到磁盘18的最外周时将磁头17保持于从磁盘18离开的卸载位置的斜坡加载机构25及安装有变换连接器等电子部件的布线基板单元(FPC单元)21。
在底壁12a的外表面螺纹紧固有未图示的印刷电路基板。印刷电路基板构成控制部,控制部控制主轴马达19的动作,并且经由布线基板单元21而控制VCM24及磁头17的动作。
图2是示出具有分割致动器组件及FPC单元的头致动器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对齐状态的分割致动器组件的侧视图。
如图2及图3所示,分割致动器组件具有第1致动器组件22A及第2致动器组件22B。第1及第2致动器组件22A、22B互相重叠配置,另外,设置成能够绕着在基体12的底壁12a立起设置的共用的支撑轴26互相独立转动。第1致动器组件22A及第2致动器组件22B构成为大致同一构造。在一例中,将配置于上侧的致动器组件设为第1致动器组件22A,将配置于下侧的致动器组件设为第2致动器组件22B。
第1致动器组件22A具有致动器块(第1致动器块)29、从致动器块29延伸出的4条臂30、安装于各臂30的头悬架组件(有时称作头万向节组件(HGA))32及支撑于头悬架组件的磁头17。致动器块29具有内孔31,在该内孔31装配有轴承单元(单元轴承)50。致动器块29由轴承单元50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于支撑轴26。关于轴承单元50的构成后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致动器块29及4条臂30由铝等一体成形,构成了所谓的E块。臂30例如形成为细长的平板状,从致动器块29向与支撑轴26正交的方向延伸出。4条臂30互相隔开间隙而平行地设置。
第1致动器组件22A具有从致动器块29向与臂30相反的方向延伸出的支撑框架34。音圈36支撑于支撑框架34。如图1及图2所示,音圈36位于设置于基体12的一对轭38之间,与这些轭38及固定于任一轭38的磁铁39一起构成了VCM24。
如图2及图3所示,第1致动器组件22A具备7条头悬架组件32,这些头悬架组件32分别安装于各臂30的延出端。多个头悬架组件32包括将磁头17朝上支撑的向上头头悬架组件和将磁头17朝下支撑的向下头头悬架组件。这些向上头悬架组件及向下头悬架组件通过将同一构造的头悬架组件改变上下朝向地配置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致动器组件22A中,在最上部的臂30安装有向下头悬架组件,在其他4条臂30分别安装有向上头悬架组件及向下头悬架组件这2条头悬架组件32。
7条头悬架组件32从4条臂30延伸出,互相大致平行且隔开预定的间隔而配置。除了最下部的向下头悬架组件32之外,支撑于其他4组向下头悬架组件及向上头悬架组件的2个磁头17位于隔开预定的间隔而互相面对的位置。这些磁头17位于与对应的磁盘18的两面相对的位置。此外,最下部的向下头悬架组件32的磁头17位于与配置于该磁头17和后述的第2致动器组件22B的最上部的向上头悬架组件32的磁头17之间的磁盘18的上表面相对的位置。
图4是示出头悬架组件的一例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悬架组件32具有大致矩形状的基体板70、细长的板簧状的加载梁72及细长的带状的柔性件(布线构件)74。加载梁72的基端部重叠固定于基体板70的端部。加载梁72从基体板70延伸出,朝向延出端而形成为尖细。基体板70及加载梁72例如由不锈钢形成。在一例中,基体板70的板厚形成为150μm左右,加载梁72的板厚形成为25~30μm左右。
基体板70在其基端部具有圆形的开口33及位于该开口33的周围的圆环状的突起部73。基体板70的基端部侧重叠配置于臂30的顶端部。通过在形成于臂30的镦粗孔嵌合基体板70的突起部73并将该突起部73镦粗,基体板70紧固连结于臂30的顶端部。
加载梁72的基端部重叠配置于基体板70的顶端部,通过焊接多个部位而固定于基体板70。
柔性件74具有不锈钢等的金属板(衬层)、形成于金属板上的绝缘层、形成于绝缘层上且构成多个布线(布线图案)的导电层及覆盖导电层的罩层(保护层、绝缘层),构成了细长的带状的层叠板。柔性件74具有顶端侧部分74a和基端侧部分74b。顶端侧部分74a安装于加载梁72及基体板70的表面上。基端侧部分74b从基体板70的侧缘向外侧延伸出,而且沿着臂30延伸至臂30的基端部。
顶端侧部分74a的一部分构成了位移自如的万向节部(弹性支撑部)76。万向节部76位于加载梁72上。磁头17搭载于万向节部76。柔性件74的布线电连接于磁头17的读元件、写元件、加热器、其他构件。
柔性件74的基端侧部分74b从基体板70的侧缘向外侧伸出后,通过形成于臂30的侧面的缝隙内而延伸至臂30的基端及致动器块29。在基端侧部分74b的后端形成有柔性件74的连接端部(尾侧连接端子部)75。连接端部75形成为细长的矩形状。连接端部75相对于基端侧部分74b呈大致直角折曲,位于相对于臂30大致垂直的位置。
在连接端部75设置有多个、例如9个连接端子(连接焊盘)78。这些连接端子78分别连接于柔性件74的布线。即,柔性件74的布线在柔性件74的大致全长上延伸,一端电连接于磁头17,另一端电连接于连接端子78。
如图3所示,9个连接端部75接合于在致动器块29的设置面设置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FPC)的接合部(布线基板)46。各连接端部75的连接端子78通过焊料接合于在接合部46设置的未图示的连接端子,与接合部46电接合且机械接合。9个连接端部75在支撑轴26的轴向上排列配置,互相大致平行地相邻配置。
另一方面,第2致动器组件22B具有与第1致动器组件22A大致相同的构成。即,如图2、图3、图4所示,第2致动器组件22B具有内置有轴承单元50的致动器块(第2致动器块)29、从致动器块29延伸出的4条臂30、分别安装于臂30的7条头悬架组件32、搭载于各头悬架组件的磁头17及支撑着音圈36的支撑框架34。
致动器块29经由轴承单元50而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撑于支撑轴26。致动器块(第2致动器块)29支撑于支撑轴26的基端部(底壁12a侧的一半部),同轴地配置于第1致动器块29的下方。致动器块(第2致动器块)29与第1致动器块29隔开稍微的间隙而相对。
在第2致动器组件22B中,在最下部的臂30安装有向上头悬架组件32,在其他4条臂30分别安装有向上头悬架组件32及向下头悬架组件32这2条头悬架组件。第2致动器组件22B的音圈36位于设置于基体12的一对轭38之间,这些轭38及固定于任一轭的磁铁39一起构成了VCM24。
驱动第1致动器组件22A的VCM24与驱动第2致动器组件22B的VCM24互相独立地设置。由此,第1致动器组件22A及第2致动器组件22B能够分别独立地驱动(转动)。
接着,对致动器组件的轴承单元5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5是致动器块及轴承单元的剖视图。
以下,对第1致动器组件22A的构成要素附加“第1”来进行说明,对第2致动器组件22B的构成要素附加“第2”来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第1致动器组件22A的第1轴承单元50和第2致动器组件22B的第2轴承单元50构成为互相分离的独立的轴承单元,分别独立地装配于第1致动器块29及第2致动器块29。
详细而言,在基体12的底壁12a立起设置有支撑轴26。在一例中,支撑轴26与底壁12a一体成形,相对于底壁12a大致垂直地立起设置。支撑轴26一体地具有设置于基端外周的环状的凸缘(台座)26b。
第1、第2致动器组件22A、22B的第1、第2致动器块29分别具有与支撑轴26正交而延伸的上端面29a及下端面29b。内孔31贯通致动器块29地形成,在上端面29a及下端面29b开口。另外,内孔31与支撑轴26同轴地形成。
第1轴承单元50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第1中空轴51a、同轴地配置于第1中空轴51a的周围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第1套筒52a及嵌合于第1中空轴51a与第1套筒52a之间的多个(例如,2个)滚珠轴承54a、54b。
第1中空轴51a的、轴向上端部以外的内径形成为比支撑轴26的外径稍大,第1中空轴51a的轴向上端部的内径形成为比支撑轴26的外径稍小。
第1套筒52a具有与第1致动器块29的高度大致相等的轴向长度。第1套筒52a的外径形成为与内孔31的直径大致相等。第1套筒52a的内径形成为比第1中空轴51a的外径大。第1套筒52a一体地具有从其内周面的轴向中间部朝向轴中心突出的环状的凸部53。第1套筒52a相对于第1中空轴51a稍微偏向轴向的一方、在此是上方地配置。由此,第1中空轴51a的上端位于比第1套筒52a的上端稍微偏向下方的位置,第1中空轴51a的下端从第1套筒52a的下端向下方稍微突出。
一方的滚珠轴承54a以内环嵌合于第1中空轴51a的外周面且外环嵌合于套筒52的内周面的状态配置于第1套筒52a的上端部内。另一方的滚珠轴承54b以内环嵌合于第1中空轴51a的外周面且外环嵌合于第1套筒52a的内周面的状态配置于第1套筒52a的下端部内。凸部53位于滚珠轴承54a、54b之间,作为间隔件发挥功能。
在第1套筒52a的上端部内周安装有环状的帽58a。帽58a与上侧的滚珠轴承54a隔开稍微的间隙而相对。帽58a作为防止润滑脂从滚珠轴承54a飞散的罩而发挥功能。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轴承单元50的第1套筒52a嵌合于第1致动器块29的内孔31内,通过粘接剂等而固定于第1致动器块29。第1套筒52a位于与内孔31同轴的位置,轴向上端及下端与第1致动器块29的上端面29a及下端面29b大致对齐。第1中空轴51a的轴向下端部从第1致动器块29的下端面29b稍微向下方突出。
装配于第1致动器块29的第1轴承单元50通过将第1中空轴51a嵌合于支撑轴26的上端部而安装于支撑轴26。
另一方面,第2致动器组件22B的轴承单元(第2轴承单元)50具有与第1致动器组件22A的轴承单元(第1轴承单元)50大致相同的构造。第2致动器组件22B经由轴承单元50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于支撑轴26的基端侧部分。
详细而言,第2轴承单元50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第2中空轴51b、同轴地配置于第2中空轴51b的周围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第2套筒52b及嵌合于第2中空轴51b与第2套筒52b之间的多个(例如,2个)滚珠轴承54a、54b。
第2中空轴51b的内径形成为比支撑轴26的外径稍大。不过,第2中空轴51b的轴向下半部分的内径形成为与支撑轴26的外径大致相等。第2中空轴51b一体地具有在其轴向下端的外周设置的环状的凸缘51c。
第2套筒52b具有与第2致动器块29的高度大致相等的轴向长度。第2套筒52b的外径形成为与内孔31的直径大致相等。第2套筒52b的内径形成为比第2中空轴51b的外径大。第2套筒52b一体地具有从其内周面的轴向中间部朝向轴中心突出的环状的凸部53。第2套筒52b的轴向上端及下端分别位于与第2中空轴51b的轴向上端及下端大致对齐的位置。
一方的滚珠轴承54a以内环嵌合于第2中空轴51b的外周面且外环嵌合于第2套筒52b的内周面的状态配置于第2套筒52b的上端部内。另一方的滚珠轴承54b以内环嵌合于第2中空轴51b的外周面且外环嵌合于第2套筒52b的内周面的状态配置于第2套筒52b的下端部内。凸部53位于滚珠轴承54a、54b之间,作为间隔件而发挥功能。
在第2套筒52b的上端部内周安装有环状的帽58b。帽58b与上侧的滚珠轴承54a隔开稍微的间隙而相对。帽58b作为防止润滑脂从滚珠轴承54a飞散的罩而发挥功能。另外,第2中空轴51b的凸缘51c与下侧的滚珠轴承54b隔开稍微的间隙而相对。凸缘51c作为防止润滑脂从滚珠轴承54b飞散的罩而发挥功能。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第2轴承单元50的第2套筒52b嵌合于第2致动器块29的内孔31内,通过粘接剂等而固定于第2致动器块29。第2套筒52b位于与内孔31同轴的位置,轴向上端及下端与第2致动器块29的上端面29a及下端面29b大致对齐。
第2致动器组件22B经由第2轴承单元50而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撑于支撑轴26的基端侧部分。即,支撑轴26的基端侧部分插通于第2轴承单元50的第2中空轴51b。第2中空轴51b嵌合于支撑轴26的外周面,凸缘51c抵接于支撑轴26的台座26b。第2套筒52b及第2致动器块29由滚珠轴承54a、54b支撑为相对于第2中空轴51b及支撑轴26转动自如。
前述的第1致动器组件22A经由第1轴承单元50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于支撑轴26的顶端侧部分。支撑轴26的顶端侧部分插通于第1轴承单元50的第1中空轴51a。第1中空轴51a嵌合于支撑轴26的外周面,而且,第1中空轴51a的轴向上端部越过支撑轴26的顶端而向上方延伸出,并且抵接于支撑轴26的顶端。第2套筒52b及第2致动器块29由滚珠轴承54a、54b支撑为相对于第2中空轴51b及支撑轴26转动自如。
第1中空轴51a的轴向下端与第2中空轴51b的轴向上端相对。第1中空轴51a的轴向下端可以与第2中空轴51b的轴向上端直接抵接,另外,也可以经由间隔件等而间接抵接。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中空轴51a的轴向下端与第2中空轴51b的轴向上端直接抵接(接触)。通过第1中空轴51a的内孔而向支撑轴26的上端部拧入有固定螺钉60。固定螺钉60的头抵接于第1中空轴51a的轴向上端,将第1中空轴51a及第2中空轴51b朝向台座26b按压。由此,第1轴承单元50及第2轴承单元50相对于支撑轴26安装固定于预定的位置。另外,通过第1中空轴51a的下端抵接于第2中空轴51b的上端,第1致动器组件22A相对于第2致动器组件22B被定位于预定的位置。即,第1及第2致动器组件22A、22B被定位成在第1致动器块29的下端面29b与第2致动器块29的上端面29a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G。
接着,对头致动器组件的FPC单元21进行详细说明。图6是FPC单元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FPC单元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如图2及图6、图7所示,FPC单元21构成为分割成连接于第1致动器组件22A的第1FPC单元21a和连接于第2致动器组件22B的第2FPC单元21b。
第1FPC单元21a一体地具有大致矩形状的基体部42a、从基体部42a的一侧缘延伸出的带状的中继部44a及与中继部44a的顶端相连续地设置的接合部(第1布线基板)46a。基体部42a、中继部44a及接合部46a由柔性印刷布线基板(FPC)形成。柔性印刷布线基板具有聚酰亚胺等的绝缘层、形成于该绝缘层上且形成布线、连接焊盘等的导电层及覆盖导电层的保护层。
在基体部42a上安装有变换连接器47a、未图示的多个电容器等电子部件,电连接于FPC的布线。在基体部42a贴附有作为加强板而发挥功能的金属板45a。金属板45a及基体部42a呈大致L字形状折曲。基体部42a设置于基体12的底壁12a上。中继部44a从基体部42a的侧缘朝向第1致动器组件22A延伸。在中继部44a的延出端设置的接合部46a经由衬板43a而贴附于第1致动器块29的一侧面(设置面),而且通过固定螺钉而螺纹紧固固定于设置面。
接合部46a形成为比第1致动器块29的设置面稍小的大小的矩形状。接合部46a具有与柔性件74的连接端部75对应的7个连接焊盘群60。各连接焊盘群60具有排成1列而设置的例如9个连接焊盘61。各连接焊盘61经由FPC的布线而电连接于基体部42。在接合部46a上安装有头IC(头放大器)48,该头IC48经由布线而连接于连接焊盘61及基体部42。而且,接合部46a具有连接着音圈36的连接焊盘49。
如图2及图3所示,各柔性件74的连接端部75与接合部46a的对应的连接焊盘群60重叠配置,连接端部75的9个连接端子78分别通过焊料而电接合且机械接合于对应的连接焊盘61。
由此,第1致动器组件22A的7个磁头17分别通过柔性件74的布线、连接端部75、第1FPC单元21a的接合部46a、中继部44a而电连接于基体部42a。而且,基体部42a经由变换连接器47a而电连接于壳体10的底面侧的印刷电路基板。
如图2及图6、图7所示,第2FPC单元21b一体地具有大致矩形状的基体部42b、从基体部42b的一侧缘延伸出的带状的中继部44b及与中继部44b的顶端相连续地设置的接合部(第2布线基板)46b。基体部42b、中继部44b及接合部46b由柔性印刷布线基板(FPC)形成。
在基体部42b上安装有变换连接器47b、未图示的多个电容器等电子部件,电连接于FPC的布线。在基体部42b贴附有作为加强板而发挥功能的金属板45b。金属板45b及基体部42b呈大致L字形状折曲。基体部42b与第1FPC单元21a的基体部42a相邻且对齐地配置,设置于基体12的底壁12a上。中继部44b从基体部42b的侧缘朝向第2致动器组件22B延伸。在中继部44b的延出端设置的接合部46b经由衬板43b而贴附于第2致动器块29的一侧面(设置面),而且通过固定螺钉而螺纹紧固固定于设置面。
接合部46b形成为比第2致动器块29的设置面稍小的大小的矩形状。接合部46b具有与柔性件74的连接端部75对应的7个连接焊盘群60。各连接焊盘群60具有排成1列而设置的例如9个连接焊盘61。各连接焊盘61经由FPC的布线而电连接于基体部42b。在接合部46b上安装有头IC(头放大器)48,该头IC48经由布线而连接于连接焊盘61及基体部42。而且,接合部46b具有连接着音圈36的连接焊盘49。
如图2及图3所示,第2致动器组件22B的各柔性件74的连接端部75与接合部46a的对应的连接焊盘群60重叠配置,连接端部75的9个连接端子78分别通过焊料而电接合且机械接合于对应的连接焊盘61。
由此,第2致动器组件22B的7个磁头17分别通过柔性件74的布线、连接端部75、第2FPC单元21b的接合部46b、中继部44b而电连接于基体部42b。而且,基体部42b经由变换连接器47b而电连接于壳体10的底面侧的印刷电路基板。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HDD及头致动器组件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图8A~图8E是分别示出第2致动器组件22B的组装工序的立体图。
如图8A所示,首先,准备未装配第2轴承单元及头悬架组件的状态的第2致动器块29及臂30,向框架34固定音圈36。
接着,如图8B所示,准备第2FPC单元21b,将接合部46b及衬板43b贴附及螺纹紧固固定于第2致动器块29的设置面。
接着,如图8C所示,在各臂30的顶端安装头悬架组件32,而且将柔性件74的连接端部75接合于接合部46b的焊盘群。之后,清洗组装后的组件。
清洗后,如图8D所示,在第2致动器块29的内孔31装配第2轴承单元50,安装于第2致动器块29。
如图8E所示,将如上述那样组装后的第2致动器组件22B及第2FPC单元21b向基体12组入。即,将第2轴承单元50装配于基体12的支撑轴26,将第2致动器组件22B支撑为绕着支撑轴26转动自如。另外,将第2FPC单元21b的基体部42b螺纹紧固固定于基体12的底壁12a。此外,基体部42b的固定也可以在组入了后述的第1致动器组件11A后与第1FPC单元21a的基体部42a的固定一起进行。
接着,或者与第2致动器组件22B的组装并行地组装第1致动器组件22A。
如图8F所示,准备未装配第1轴承单元及头悬架组件的状态的第1致动器块29,向框架34固定音圈36。接着,准备第1FPC单元21a,将接合部46a及衬板43a贴附及螺纹紧固固定于第1致动器块29的设置面。在各臂30的顶端安装头悬架组件32后,将柔性件74的连接端部75接合于接合部46a的焊盘群。之后,清洗组装后的组件。
清洗后,如图8G所示,在第1致动器块29的内孔31装配第1轴承单元50,安装于第1致动器块29。
如图8H所示,将如上述那样组装后的第1致动器组件22A及第1FPC单元21a向基体12组入。即,将第1轴承单元50装配于基体12的支撑轴26,将第1致动器组件22B支撑为绕着支撑轴26转动自如。将第1轴承单元50装配于支撑轴26的上半部后,将固定螺钉60向支撑轴26拧入,将第1轴承单元50及第2轴承单元50定位固定于支撑轴26的预定位置。
另外,将第1FPC单元21a的基体部42a螺纹紧固固定于基体12的底壁12a。此外,基体部42a的固定也可以与前述的第2FPC单元21b的基体部42b的固定一起进行。
通过以上,分割致动器组件的组装及向基体12的组入作业结束。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第1实施方式的HDD及致动器组件,致动器组件的第1轴承单元及第2轴承单元具有独立的第1中空轴及第2中空轴,构成为完全分离的独立的轴承单元。因而,在组装致动器组件时,能够分别组装第1致动器组件22A和第2致动器组件22B,能够排除上下的致动器组件间的间隔调整工艺,组装·分解·管理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FPC单元完全分割成第1致动器组件22A用的第1FPC单元21a和第2致动器组件22B用的第2FPC单元21b。因而,能够利用与以往同样的工序来组装上下的致动器组件,组装·管理变得容易。而且,能够在将FPC单元固定于致动器块后,进行清洗,最后组装轴承单元。由此,能够保持构成部件的清洁。
以上,根据第1实施方式,能够提供组装性提高的盘装置。
接着,对轴承单元的变形例及FPC单元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以下叙述的各种变形例中,对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其详细的说明,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1变形例)
图9是示出第1变形例的致动器组件的轴承单元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根据第1变形例,第1轴承单元50的第1中空轴51a一体地具有在轴向下端部设置的环状的凸缘51d。凸缘51d抵接于第2轴承单元50的第2中空轴51b的轴向上端及帽58b,相对于第2轴承单元50将第1轴承单元50定位。另外,凸缘51d与下侧的滚珠轴承54b隔开稍微的间隙而相对。凸缘51d作为防止润滑脂从滚珠轴承54b飞散的罩而发挥功能。而且,凸缘51d与下侧的滚珠轴承54b、第1套筒52a的轴向下端及第2套筒的轴向上端部之间隔开间隙而相对。由这些间隙形成了迷宫结构(英文:labyrinth)。迷宫结构更可靠地抑制润滑脂从第1轴承单元50与第2轴承单元50的交界飞散。
在第1变形例中,第1轴承单元及第2轴承单元的其他构成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轴承单元相同。
(第2变形例)
图10是示出第2变形例的致动器组件的轴承单元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根据第2变形例,第1轴承单元50的第1中空轴51a一体地具有在轴向下端部设置的环状的凸缘51d。第1中空轴51a的轴向上端部形成为与第1中空轴51a的其他部分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内径。而且,通过延长第1中空轴51a的长度或者缩短第1套筒52a的轴向长度,第1中空轴51a的轴向上端和第1套筒52a的轴向上端位于在高度方向上对齐的位置。
由此,第1轴承单元50和第2轴承单元50成为大致同一构造、同一形状,能够共用构成部件。同时,能够消除轴承单元间的干涉,实现第1致动器组件22A及第2致动器组件22B的顺滑的动作。
(第3变形例)
图11是示出第3变形例的致动器组件的轴承单元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根据第3变形例,第1轴承单元50的第1中空轴51a一体地具有在轴向下端部设置的环状的凸缘51d。第1中空轴51a的轴向上端部形成为与第1中空轴51a的其他部分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内径。而且,第1中空轴51a的轴向上端比第1套筒52a的轴向上端稍微向上方突出。相反,第1套筒52a的轴向下端与第1中空轴51a的轴向下端对齐。
第2轴承单元50与第1轴承单元50形成为同一构造、同一形状、同一尺寸。第2中空轴51b的轴向上端部比第2套筒52b的轴向上端稍微向上方突出,抵接于第1中空轴51a的轴向下端。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第3变形例中也是,通过将第1轴承单元50和第2轴承单元50设为大致同一构造、同一形状、同一尺寸,能够共用构成部件。同时,能够消除轴承单元间的干涉,实现第1致动器组件22A及第2致动器组件22B的顺滑的动作。
(第4变形例)
图12是第4变形例的FPC单元的侧视图,图13是示出FPC单元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在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第1FPC单元21a的基体部42a和第2FPC单元21b的基体部42b被设为在大致同一平面排列设置的构成。如图12及图13所示,根据第4变形例,第1FPC单元21a的基体部42a及金属板45a与第2FPC单元21b的基体部42b及金属板45b实质上形成为同一形状、同一构造、同一尺寸。基体部42a及金属板45a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呈直角折曲。在基体部42a的水平部分(与基体的底壁12a相对的部分)安装有变换连接器47a
同样,第2FPC单元21b的基体部42b及金属板45b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呈直角折曲。在基体部42b的水平部分(与基体的底壁12a相对的部分)安装有变换连接器47b。
第1FPC单元21a的基体部42a及金属板45a与第2FPC单元的基体部42b及金属板45b在高度方向(与底壁12a垂直的方向)上重叠配置。即,基体部42a及金属板45a的水平部分以及变换连接器47a与基体部42b及金属板45b的水平部分重叠配置,变换连接器47a从上方连接于第2FPC单元21b的变换连接器47b。另外,基体部42a及金属板45a的垂直部分与基体部42b及金属板45b的垂直部分局部地在厚度方向上重叠配置。
这样,根据第4变形例,通过设置互相独立的第1FPC单元21a及第2FPC单元21b,能够利用与以往同样的工序来组装上下的致动器组件,组装·管理变得容易。
(第5变形例)
图14是第5变形例的具有FPC单元的头致动器组件的立体图,图15是所述头致动器组件的侧视图。
根据第5变形例,相对于上述的第4变形例,第1FPC单元21a及第2FPC单元21b还具备中继连接器62a、62b。中继连接器62a安装于第1FPC单元21a的基体部42a上,与变换连接器47a相对,即配置于变换连接器47a的相反侧。中继连接器62a经由未图示的布线而电连接于变换连接器47a。
中继连接器62b安装于第2FPC单元21b的基体部42b上,与变换连接器47b相对,即配置于变换连接器47b的相反侧。中继连接器62b经由未图示的布线而电连接于变换连接器47b。
第1FPC单元21a的基体部42a及金属板45a的水平部分以及变换连接器47a与第2FPC单元21b的基体部42b及金属板45b的水平部分在高度方向上重叠配置。变换连接器47a连接于第2FPC单元21b的中继连接器62b,经由该中继连接器62b而电连接于变换连接器47b。
由于通过中继连接器62b充分得到了基体部42a与基体部42b之间的间隔(高度),所以基体部42a及金属板45a的垂直部分与基体部42b及金属板45b的垂直部分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叠,在高度方向上对齐配置。
在第5变形例中,FPC单元的其他构成与第4变形例相同。在第5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与前述的第4变形例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能够与设置有中继连接器相应地,使基体部及金属板小型化。
本发明并非原封不动地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在实施阶段中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将构成要素变形而具体化。另外,能够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的组合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而且,也可以将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适当组合。
头致动器组件不限于第1及第2这2个,也可以分割成3个以上的致动器组件。磁盘不限于7张,也可以设为8张以上或6张以下,头悬架组件的数量及磁头的数量也是根据磁盘的设置张数而增减即可。在柔性件的连接端部,连接端子的数量不限于9个,能够根据需要而增减。构成盘装置的要素的材料、形状、大小等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根据需要而各种变更。

Claims (10)

1.一种盘装置,具备:
多个盘状的记录介质;
第1致动器组件,具有经由第1轴承单元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于支撑轴的第1致动器块、从所述第1致动器块延伸出的臂及悬架组件、和支撑于所述悬架组件的磁头;及
第2致动器组件,具有经由第2轴承单元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于所述支撑轴的第2致动器块、从所述第2致动器块延伸出的臂及悬架组件、和支撑于所述悬架组件的磁头,
所述第1轴承单元具有同轴地装配于所述支撑轴的第1轴、固定于所述第1致动器块且同轴地配置于所述第1轴的周围的第1套筒及配置于所述第1轴与所述第1套筒之间的至少1个轴承,
所述第2轴承单元具有同轴地装配于所述支撑轴且与所述第1轴分体的第2轴、固定于所述第2致动器块且同轴地配置于所述第2轴的周围的第2套筒及配置于所述第2轴与所述第2套筒之间的至少1个轴承,所述第2轴的轴向一端与所述第1轴的轴向一端相对,
所述第1轴的轴向一端比所述第1套筒的轴向一端向所述第2轴承单元侧突出,抵接于所述第2轴的轴向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
所述第1轴具有设置于所述轴向一端的环状的凸缘,
所述凸缘与所述第1套筒及所述第2套筒隔开间隙而相对,由所述间隙构成了迷宫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
所述第1轴承单元的第1轴及第1套筒形成为与所述第2轴承单元的第2轴及第2套筒分别相同的形状及直径,
所述第1套筒与所述第1轴相比轴向长度短,与第2套筒的轴向一端隔开间隙而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
所述第2轴的轴向一端比所述第2套筒的轴向一端向所述第1轴承单元侧突出,抵接于所述第1轴的轴向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还具备:
第1布线基板单元,具有第1基体部、从所述第1基体部延伸出的第1中继部及与所述第1中继部的延出端相连续地设置且安装于所述第1致动器组件的第1致动器块的第1接合部,由柔性布线基板一体形成;及
第2布线基板单元,具有与所述第1基体部分离的第2基体部、从所述第2基体部延伸出的第2中继部及与所述第2中继部的延出端相连续地设置且安装于所述第2致动器组件的第2致动器块的第2接合部,由柔性布线基板一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装置,
所述第1布线基板单元具有安装于所述第1基体部的第1连接器,
所述第2布线基板单元具有安装于所述第2基体部的第2连接器,
所述第1基体部及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基体部及所述第2连接器在面方向上排列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装置,
所述第1布线基板单元具有安装于所述第1基体部的第1连接器,
所述第2布线基板单元具有安装于所述第2基体部的第2连接器,
所述第1基体部及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基体部及所述第2连接器重叠配置,
所述第1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第2连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装置,
所述第1基体部的水平部分及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基体部的水平部分重叠配置,
所述第1基体部的垂直部分与所述第2基体部的垂直部分在厚度方向上局部重叠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装置,
所述第1基体部的水平部分及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基体部的水平部分在高度方向上重叠配置,
所述第1基体部的垂直部分与所述第2基体部的垂直部分在高度方向上对齐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盘装置,
所述第2布线基板单元具备连接于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连接器之间的中继连接器。
CN201911364033.3A 2019-03-19 2019-12-26 盘装置 Active CN111724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1564A JP2020155176A (ja) 2019-03-19 2019-03-19 ディスク装置
JP2019-051564 2019-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4819A CN111724819A (zh) 2020-09-29
CN111724819B true CN111724819B (zh) 2021-09-17

Family

ID=72514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4033.3A Active CN111724819B (zh) 2019-03-19 2019-12-26 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1488B2 (zh)
JP (1) JP2020155176A (zh)
CN (1) CN1117248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64851A (ja) * 2018-03-19 2019-09-26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ィスク装置
US20200158221A1 (en) * 2018-11-16 2020-05-21 Roller Bearing Company Of America, Inc. Maintenance free extended life cam follower for a necker machine
JP2022025918A (ja) * 2020-07-30 2022-02-10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US11443763B1 (en) * 2021-06-18 2022-09-13 Seagate Technology Llc Disk drive with multiple actuators on a pivot axis
US11348607B1 (en) 2021-06-21 2022-05-31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Management of actuator dynamics in a multiple actuator hard disk drive with an unequal number of heads on the two outer arms of each actuator
JP2023011351A (ja) * 2021-07-12 2023-01-24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ィスク装置
US11456009B1 (en) * 2021-09-14 2022-09-27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Shared disk configuration in a multiple actuator hard disk driv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1788A (en) * 1992-07-20 1996-07-30 Fujitsu Limited Magnetic disk drive an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6490138B1 (en) * 2000-08-30 2002-12-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ple actuator pivot bearing
US6603640B1 (en) * 2000-07-13 2003-08-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ual actuator pivot bea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6631053B1 (en) * 1999-09-28 2003-10-07 Maxtor Corporation Actuator pivot assembly that pivotally connects an actuator to a base of a disk drive
CN104103287A (zh) * 2013-04-10 2014-10-15 西部数据技术公司 具有偏置的致动器闩锁且具有大于第二永磁体的第一永磁体的磁盘驱动器
CN106067307A (zh) * 2015-04-24 2016-11-02 株式会社东芝 磁头致动器组件、柔性印刷电路板单元以及磁盘驱动器
CN106898367A (zh) * 2015-12-17 2017-06-27 株式会社东芝 致动器组件以及具备该致动器组件的盘驱动器
CN109102827A (zh) * 2017-06-21 2018-12-28 西部数据技术公司 双致动器硬盘驱动器的具有接口间隔体的分轴式枢转件
US10192575B1 (en) * 2017-10-31 2019-01-2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plit actuator with multiple head stack assemblies bonded to bearing sleev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5386A (en) * 1996-12-24 1998-09-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ual mode independent suspension read/write head assemblies in a hard disk drive
US6191924B1 (en) * 1997-10-16 2001-02-20 Seagate Technology Llc Bearing for an actuator of a disc drive
JP2001052453A (ja) * 1999-08-05 2001-02-23 Minebea Co Ltd ヘッドスタックアッセンブリーおよびその支持方法
US6678120B2 (en) * 2000-04-10 2004-01-13 James Bryant Money Multiple-modular actuators having a common axis of rotation
JP2002100128A (ja) 2000-09-26 2002-04-05 Minebea Co Ltd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US6560075B2 (en) * 2001-04-10 2003-05-06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Disk drive with multiple actuators and reduced actuator interactions
US6687092B2 (en) * 2001-05-10 2004-02-03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 B.V. Pivot bearing assembly for compensating for disk drive actuator tilt
US7031115B1 (en) * 2001-06-12 2006-04-18 Gilovich Paul A Data storage device having single actuator assembly or multiple actuator assemblies
US6847504B1 (en) * 2002-04-30 2005-01-25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Split VCM actuator
JP2006316915A (ja) 2005-05-13 2006-11-24 Nsk Ltd 軸受装置
US10186287B2 (en) * 2017-06-07 2019-01-22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Split-shaft pivot for a dual-actuator hard disk drive
US10186286B2 (en) * 2017-06-07 2019-01-22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dynamic coupling of system modes in a dual actuator hard disk drive
US10332555B1 (en) * 2017-06-07 2019-06-25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Reducing vibration transmission in a dual actuator disk drive utilizing a single pivot shaft
JP6786542B2 (ja) * 2018-03-19 2020-11-18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ィスク装置
JP2019164851A (ja) * 2018-03-19 2019-09-26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ィスク装置
US10446180B1 (en) * 2018-03-21 2019-10-15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ulti-actuator interconnector
US10482911B1 (en) * 2018-08-13 2019-11-1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ultiple-actuator drive that provides duplication using multiple volumes
US10522175B1 (en) * 2018-08-28 2019-12-31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ulti-access hard disc drive
JP7077256B2 (ja) * 2019-03-15 2022-05-30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ィス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1788A (en) * 1992-07-20 1996-07-30 Fujitsu Limited Magnetic disk drive an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6631053B1 (en) * 1999-09-28 2003-10-07 Maxtor Corporation Actuator pivot assembly that pivotally connects an actuator to a base of a disk drive
US6603640B1 (en) * 2000-07-13 2003-08-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ual actuator pivot bea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6490138B1 (en) * 2000-08-30 2002-12-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ple actuator pivot bearing
CN104103287A (zh) * 2013-04-10 2014-10-15 西部数据技术公司 具有偏置的致动器闩锁且具有大于第二永磁体的第一永磁体的磁盘驱动器
CN106067307A (zh) * 2015-04-24 2016-11-02 株式会社东芝 磁头致动器组件、柔性印刷电路板单元以及磁盘驱动器
CN106898367A (zh) * 2015-12-17 2017-06-27 株式会社东芝 致动器组件以及具备该致动器组件的盘驱动器
CN109102827A (zh) * 2017-06-21 2018-12-28 西部数据技术公司 双致动器硬盘驱动器的具有接口间隔体的分轴式枢转件
US10192575B1 (en) * 2017-10-31 2019-01-2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plit actuator with multiple head stack assemblies bonded to bearing sleev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55176A (ja) 2020-09-24
US10861488B2 (en) 2020-12-08
US20200302958A1 (en) 2020-09-24
CN111724819A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4819B (zh) 盘装置
CN111696582B (zh) 盘装置
CN110289021B (zh) 盘装置
CN110289019B (zh) 盘装置
JP2019169215A (ja) ディスク装置の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ディスク装置
US742477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head actuator assembly and a disk drive
JP7413237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US11527262B2 (en) Disk device having a multi-actuator assembly with a protective member attached to the tip of an actuator arm
CN110933834B (zh) 配线基板单元、致动器组件及具备它的盘装置
JP2021044036A (ja) 接続デバイス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CN113053421B (zh) 盘装置
US20050068682A1 (en) Head actuator assembly and disk driv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21114348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US11276425B2 (en) Disk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5602203A (zh) 盘装置
JP2020144957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4309454B2 (ja) ヘッドスタック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8135172A (ja) ヘッドアクチュエータアッ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