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7695B - 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17695B
CN111717695B CN202010195687.4A CN202010195687A CN111717695B CN 111717695 B CN111717695 B CN 111717695B CN 202010195687 A CN202010195687 A CN 202010195687A CN 111717695 B CN111717695 B CN 1117176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state
rotating
detection
doc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56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17695A (zh
Inventor
阪圭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17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7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176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76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 B65H7/1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responsive to incorrect side regis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85/00Recirculating articles, i.e. feeding each article to, and delivering it from, the same machine work-station more than o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65H9/008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the stop being formed by reversing the forwar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2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29Detection means
    • H04N1/00734Optical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3Inverting
    • B65H2301/3331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 B65H2301/33312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forward reverse rollers p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Pres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5Abs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4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using optical, e.g. photographic, elements
    • B65H2553/41Photoelectric detectors
    • B65H2553/412Photoelectric detectors in barrier arrangements, i.e. emitter facing a receptor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60Details of intermediate means between the sensing means and the element to be sensed
    • B65H2553/61Mechanical means, e.g. contact a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39Scanning

Abstract

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第一介质输送路径,设置有输送辊对;第二介质输送路径,将从输送辊对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输送的介质送入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的输送辊对的上游位置;介质检测单元,在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对介质的通过进行检测,根据介质是否在第二介质输送路径中处于被输送的状态,介质检测单元检测介质的位置切换为输送辊对的输送方向上游位置或输送辊对的输送方向下游位置。

Description

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介质的介质输送装置及具备该介质输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扫描仪或传真机等图像读取装置中,在输送介质的介质输送路径中,设置有对介质的通过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在读取部的上游具备输送原稿的读取入口辊,在读取入口辊的上游设置有读取入口传感器,另外,在读取入口辊的下游设置有校准传感器(resist sensor)。另外,通过各个传感器对原稿前端进行检测,并进行预定的控制。
以下将读取入口辊称为“原稿输送辊”,将读取入口传感器称为“上游传感器”,将校准传感器称为“下游传感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02546号公报
作为设置上游传感器的优点,可列举处能够在通过原稿输送辊对原稿的斜行进行矫正的情况下,更正确地管理原稿的挠曲量。特别地,在读取原稿的第一面后,在为了进行其相反的第二面的读取而经由反转路径将原稿再次向原稿输送辊输送的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使原稿反转所需的路径长度变长,因此原稿的前端位置难以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设置上游传感器,能够更恰当地管理斜行矫正时的原稿挠曲量。
另外,作为设置下游传感器的优点,可列举出能够通过在更接近读取部的位置掌握原稿前端位置,更正确地管理读取开始位置。
作为这种对原稿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优选设置上游传感器和下游传感器双方,但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辊对,夹持介质并进行输送;第一介质输送路径,设置有所述输送辊对;第二介质输送路径,将从所述输送辊对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输送的介质转向,将介质的后端作为前端送入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的所述输送辊对的上游位置;以及介质检测单元,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对介质的通过进行检测,所述介质检测单元具备:第一旋转部,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具有介质能够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并且随着介质向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抵接及介质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离开而旋转;第二旋转部,在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中具有介质能够抵接的第二抵接部,并且随着介质向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抵接及介质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离开而旋转;以及检测部,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部的被检测部进行检测,所述第一旋转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旋转部抵接,且通过根据所述第二旋转部的旋转而旋转,从而能够切换为:第一检测姿态,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的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突出;以及第二检测姿态,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的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突出。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读取单元,读取介质;以及上述的介质输送装置。
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辊对,夹持介质并进行输送;第一介质输送路径,设置有所述输送辊对;第二介质输送路径,将从所述输送辊对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输送的介质转向,将介质的后端作为前端送入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的所述输送辊对的上游位置;以及一个介质检测单元,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对介质的通过进行检测,根据介质是否在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中处于被输送的状态,所述介质检测单元检测介质的位置切换为所述输送辊对的输送方向上游位置或所述输送辊对的输送方向下游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的原稿输送路径的侧截面图。
图3是示出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是原稿检测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原稿检测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原稿检测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原稿检测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原稿检测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9是示出原稿检测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示出原稿检测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原稿检测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原稿检测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原稿读取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流程图的继续。
附图标记说明:
1…扫描仪部;2…主体部;3…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4A;原稿台;4B…透射玻璃;6…盖;7…读取单元;10…供给托盘;11…支承托盘;13…排出托盘;14a、14b;边缘引导件;15…供给辊;16…分离辊;17…支承部件;18…分离部件;19…上游输送辊对;19a…驱动辊;19b…从动辊;20…从动辊;21…下游输送辊对;21a…驱动辊;21b…从动辊;21c…旋转轴;22…按压部件;23…挡板;25…排出辊对;25a…驱动辊;25b…从动辊;27…支承部件;27a…摆动轴;30…原稿检测单元;31…第一旋转部;31a…第一抵接部;31b…第一卡合部;31c…圆筒部;31d…被检测部;32…第二旋转部;32a…第二抵接部;32b…第二卡合部;32c…轴部;33…检测部;33a…发光部;33b…受光部;35…第一弹簧;36…第二弹簧;100…喷墨打印机;101…记录单元;102a、102b…纸盒;103…排出口;104…操作部;105…排出托盘;106…盖;107…滑架;108…记录头;109…记录机构部;F1…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2…第二原稿输送路径;G…原稿;Gf1、Gf2…原稿前端;Gr1、Gr2…原稿后端;Pd…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辊对,夹持介质并进行输送;第一介质输送路径,设置有所述输送辊对;第二介质输送路径,将从所述输送辊对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输送的介质转向,将介质的后端作为前端送入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的所述输送辊对的上游位置;以及介质检测单元,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对介质的通过进行检测,所述介质检测单元具备:第一旋转部,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具有介质能够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并且随着介质向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抵接及介质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离开而旋转;第二旋转部,在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中具有介质能够抵接的第二抵接部,并且随着介质向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抵接及介质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离开而旋转;以及检测部,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部的被检测部进行检测,所述第一旋转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旋转部抵接,且通过根据所述第二旋转部的旋转而旋转,从而能够切换为:第一检测姿态,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的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突出;以及第二检测姿态,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的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突出。
根据本方面,由于所述第一旋转部具备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能够成为第一检测姿态和第二检测姿态,因此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抵接部,能够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的两个位置处检测介质,相比分别设置两个检测装置的结构,能够抑制成本上升,所述第一检测姿态为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的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突出,所述第二检测姿态为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的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突出。
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位置是比所述输送辊对中的介质夹持位置更靠向介质输送方向上游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比所述介质夹持位置更靠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的位置。
根据本方面,由于所述第一位置是比所述输送辊对中的介质夹持位置更靠向介质输送方向上游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比所述介质夹持位置更靠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的位置,因此在所述第一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一检测姿态时,在通过所述输送辊对进行介质的偏斜矫正时,能够恰当地管理在介质上形成的挠曲量。另外,在所述第一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时,能够将介质高精度地定位到所述输送辊对的介质输送方向下游的预定位置。
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方面中,所述第一旋转部能够向第一旋转方向及与其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并且被施加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力,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是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向所述第一检测姿态切换时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二旋转部能够向第三旋转方向及第四旋转方向旋转,并且被施加向所述第三旋转方向旋转的力,其中,所述第三旋转方向是所述第二抵接部从相对于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退避的状态突出时的旋转方向,所述第四旋转方向是所述第二抵接部从相对于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突出的状态退避时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二旋转部能够成为: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二抵接部向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突出、且介质不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旋转部维持在所述第二检测姿态,并且允许所述第一旋转部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以及第二状态,在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四旋转方向旋转而所述第二抵接部从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退避、且介质不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的状态下,允许所述第一旋转部成为所述第一检测姿态,并且允许所述第一旋转部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
根据本方面,通过对所述第一旋转部施加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力,对所述第二旋转部施加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力,能够结构简单地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功能。
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中,所述检测部由光学传感器构成,所述被检测部随着所述第一旋转部的旋转而切换以下状态:遮光状态,遮挡所述光学传感器的光轴;第一开放状态,从所述光轴向第一方向偏离;以及第二开放状态,从所述光轴向第二方向偏离,在所述第二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的状态下,所述被检测部处于所述遮光状态,通过处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的所述第一旋转部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被检测部从所述遮光状态向所述第一开放状态切换,在所述第二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一检测姿态的状态下,所述被检测部处于所述第二开放状态,通过处于所述第一检测姿态的所述第一旋转部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被检测部从所述第二开放状态向所述遮光状态切换。
根据本方面,由于所述被检测部随着所述第一旋转部的旋转,能够切换遮挡所述光学传感器的光轴的遮光状态、从所述光轴向第一方向偏离的第一开放状态和从所述光轴向第二方向偏离的第二开放状态,因此通过掌握所述被检测部的状态变化,能够恰当地检测介质。
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面中,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接收所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介质的供给待机状态下,在所述第二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所述被检测部处于所述遮光状态,接着,若开始介质的供给,则介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所述第一旋转部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向第三检测姿态切换,随之所述被检测部从所述遮光状态向所述第一开放状态切换,其中,所述第三检测姿态为所述第一抵接部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退避,接着,若介质的后端从所述第一抵接部离开,则所述第一旋转部从所述第三检测姿态返回到所述第二检测姿态,随之所述被检测部从所述第一开放状态向所述遮光状态切换,接着,若进入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的介质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且所述第二旋转部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则所述第一旋转部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向所述第一检测姿态切换,随之所述被检测部从所述遮光状态向所述第二开放状态切换,接着,若从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进入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的介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且所述第一旋转部从所述第一检测姿态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则随之所述被检测部从所述第二开放状态向所述遮光状态切换。
根据本方面,由于最初当介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时所述第一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因此能够将介质高精度地定位到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介质输送方向下游的预定位置。
另外,之后当介质通过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再次进入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时,介质的路径长度,即介质通过的路径的长度容易变长,介质的前端位置难以管理,在通过所述输送辊对进行介质的偏斜矫正时,难以恰当地管理在介质上形成的挠曲量。但是,由于此时所述第一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一检测姿态,因此能够在所述输送辊对的上游更正确地掌握介质的前端位置,甚至在通过所述输送辊对进行介质的偏斜矫正时,能够更恰当地管理在介质上形成的挠曲量。
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三至第五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具备:第一弹簧,对所述第一旋转部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施加弹力;以及第二弹簧,对所述第二旋转部向所述第三旋转方向施加弹力。
根据本方面,能够结构简单且低成本地构成对所述第一旋转部及所述第二旋转部施加旋转的力的结构。
第七方面所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读取单元,读取介质;以及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项记载的所述介质输送装置,输送介质。
根据本方面,在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项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八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面中,所述读取单元的原稿读取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第二位置位于介质输送方向下游。
由于所述读取单元的原稿读取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所述第二位置位于介质输送方向下游,因此当所述第一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时,能够将介质高精度地定位到所述读取单元的读取位置。
第九方面所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辊对,夹持介质并进行输送;第一介质输送路径,设置有所述输送辊对;第二介质输送路径,将从所述输送辊对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输送的介质转向,将介质的后端作为前端送入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的所述输送辊对的上游位置;以及一个介质检测单元,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对介质的通过进行检测,根据介质是否在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中处于被输送的状态,所述介质检测单元检测介质的位置切换为所述输送辊对的输送方向上游位置或所述输送辊对的输送方向下游位置。
第十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九方面中,所述介质检测单元在介质未在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中处于被输送的状态下,在所述输送辊对的介质夹持位置的输送方向下游位置处检测介质,所述介质检测单元在介质在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中处于被输送的状态下,在所述输送辊对的介质夹持位置的输送方向上游位置处检测介质。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另外,在各图中,沿X轴的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在使装置前面与用户相对时,从用户观察,–X方向是右方向,另外,+X方向是同一左方向。
另外,沿Y轴的方向是装置纵深方向,另外,在扫描仪部1中,与原稿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原稿宽度方向。+Y方向是从装置背面朝向前面的方向,–Y方向是从装置前面朝向背面的方向。
另外,沿Z轴的方向是垂直方向,+Z方向是垂直上方,–Z方向是垂直下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装置的周围的侧面中设置有操作部104的侧面是装置前面。
在图1中,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100是在记录单元101的上部具备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的扫描仪部1而构成的所谓复合机。以下,将喷墨打印机简称为“打印机”。
记录单元101具有在记录纸张上进行记录的功能,扫描仪部1具有读取作为介质的一例的原稿的功能。扫描仪部1具备:主体部2,具有原稿读取功能;以及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Auto Document Feeder)3,自动输送所放置的原稿。以下,将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简称为“ADF”。ADF3是介质输送装置的一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仪部1与记录单元101一同构成作为复合机的打印机100,但是当然也可以仅由扫描仪部1单独构成。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介质输送装置应用于图像读取装置,但也可以应用于作为记录装置的记录单元101内部。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不具备扫描仪部1,仅由记录单元101单独构成。
记录单元101具备输送记录纸张的输送路径(图中未示出)及作为记录单元的一例的记录头108。记录头108被设置于在X轴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滑架107上。
记录纸张被收容在纸盒102a、102b中,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输送单元被输送到与记录头108相对的位置。
另外,记录单元101被构成为除了向纸盒102a、102b放置纸张之外,也能够从装置背面放置纸张及进行供给。符号106是将从装置背面放置纸张时的纸张放置口(图中未示出)开闭的盖。
记录单元101具备在装置前面进行打印机100的各种操作的操作部104。操作部104具备显示部和多个操作按钮而构成,并且被设置为能够倾斜。
在操作部104的下侧设置有接收已进行记录并被排出的记录纸张的排出托盘105。排出托盘105被设置为能够成为如图1所示被收容在记录单元101的内部的状态和从记录单元101拉出的状态(图中未示出)。排出托盘105通过被拉出,从而接收从排出口103排出的记录纸张。
接着,参照图1及图2对扫描仪部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将原稿被输送的方向称为“下游”,将其相反方向称为“上游”。
如上所述,扫描仪部1具备主体部2和ADF3。ADF3被设置为能够成为相对于主体部2关闭的姿态(图1)和打开的姿态(图中未示出)。在设置为将ADF3打开的姿态时,构成主体部2的载置原稿的原稿台4A(图2)出现。
在图2中,原稿台4A作为平坦且透明的玻璃板构成,其上面是载置所读取的原稿的原稿载置面。
在不使用ADF3读取在原稿台4A上载置的原稿的情况下,读取单元7一边在原稿台4A的下侧向X轴方向移动一边读取原稿面。
相对于原稿台4A在–X方向上设置有透射玻璃4B,在进行使用了ADF3的原稿读取时,在透射玻璃4B下方,读取单元7停止,在该状态下一边输送原稿一边读取原稿面。
ADF3具备支承供给前的原稿的供给托盘10及支承托盘11、接收已进行读取并被排出到ADF3外部的原稿的排出托盘13。ADF3大致具备将供给托盘10及支承托盘11上载置的原稿在ADF3内部弯曲反转并输送到透射玻璃4B上,并将已进行读取的原稿通过排出辊对25向排出托盘13排出的结构。在图2中,在供给托盘10及支承托盘11上载置的原稿用符号G示出。以下,用符号G表示原稿。
另外,在图2中,输送原稿G的输送路径用点划线和双点划线示出。符号F1所示的点划线是第一原稿输送路径,符号F2示出的双点划线是第二原稿输送路径。关于各原稿输送路径,后面将详细叙述。
在图1中,在供给托盘10设置有引导所载置的原稿G的宽度方向端部的边缘引导件14a、14b。
在ADF3中,在+Y方向的上部设置有盖6。盖6被设置为能够以图中未示出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通过转动能够成为如图1及图2所示的关闭状态和开放原稿输送路径F1的状态(图中未示出)。通过打开盖6,在ADF3内部发生卡纸的情况下,能够去除原稿G。
接着,参照图2对原稿输送路径上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支承托盘11的上方设置有被ADF电机52(图3)旋转驱动的供给辊15。供给辊15与在供给托盘10及支承托盘11载置的多张原稿G中最上面的原稿G抵接,将所述最上面的原稿G向下游送出。
供给辊15被支承部件17支承,支承部件17通过以分离辊16的旋转中心为中心摆动,使供给辊15相对于原稿G进退。
在供给辊15的下游设置有分离辊16和分离部件18,被供给辊15送出的原稿G通过被分离辊16和分离部件18夹持,供给原稿和重送原稿被分离。分离辊16被ADF电机52(图3)旋转驱动。
在分离辊16的下游设置有上游输送辊对19。上游输送辊对19由被ADF电机52(图3)旋转驱动的驱动辊19a和在与该驱动辊19a之间夹持原稿G从动旋转的从动辊19b构成。
在上游输送辊对19的下游设置有与原稿G相接并从动旋转的从动辊20。
在从动辊20的下游设置有下游输送辊对21。下游输送辊对21由被ADF电机52(图3)旋转驱动的驱动辊21a和在与该驱动辊21a之间夹持原稿G从动旋转的从动辊21b构成。
通过下游输送辊对21,原稿被向读取位置,即与读取单元7相对的位置输送。
另外,在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中,在下游输送辊对21的周边设置有对原稿G的前端及后端的通过进行检测的原稿检测单元,之后对此进行说明。
在与透射玻璃4B相对的位置设置有按压部件22,通过该按压部件22,原稿G从透射玻璃4B的浮起被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读取单元7被构成为在作为主扫描方向的Y轴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能够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移动机构在作为副扫描方向的X轴方向上移动。
读取单元7具备读取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作为读取传感器,例如能够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es:电荷耦合器件)方式或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光学传感器。
在按压部件22的下游设置有挡板23。挡板23能够以摆动轴23a为中心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摆动,另外,成为通过自重而如图2所示堵塞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且开放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的状态。
挡板23被从读取位置向排出辊对25前进的原稿G的前端向上推。
在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中,在挡板23的下游设置有排出辊对25。排出辊对25由被ADF电机52(图3)旋转驱动的驱动辊25a和在与该驱动辊25a之间夹持原稿G从动旋转的从动辊25b构成。
从动辊25b被支承部件27支承。支承部件27被设置为能够以摆动轴27a为中心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摆动,并且能够成为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驱动单元如图2所示使从动辊25b与驱动辊25a接触的状态和使从动辊25b从驱动辊25a离开的状态(图中未示出)。
在仅原稿G的第一面进行读取的情况下,进行了第一面的读取的原稿G通过排出辊对25排出到排出托盘13。
在读取原稿G的第一面及其相反的第二面的双面的情况下,进行了第一面的读取的原稿G通过排出辊对25在维持后端被排出辊对25夹持的状态并且仅向排出托盘13排出预定范围。之后原稿G通过排出辊对25被反转驱动而被转向输送,至此作为后端的端部成为前端,进入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
若被送入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的原稿G的前端被上游输送辊对19夹持,则支承部件27的姿态被切换,从动辊25b从驱动辊25a离开。
之后,与第一面读取时同样地,原稿G被输送,并进行第二面的读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定义为从分离辊16和分离部件18的原稿夹持位置开始,经由上游输送辊对19、下游输送辊对21、按压部件22、挡板23这些到排出辊对25的原稿夹持位置为止的路径。
另外,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定义为从挡板23开始到上游输送辊对19为止的路径。
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是包括下游输送辊对21的原稿输送路径,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是将从下游输送辊对21向原稿输送方向下游输送的原稿送入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中的下游输送辊对21的上游位置,更具体为上游输送辊对19的原稿输送路径。
接着,参照图3对打印机100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另外,在图3中,连接各构成要素的实线表示电连接,虚线表示机械连接。
打印机100的控制部50基于从操作部104接收的信号,对记录单元101(参照图1)和扫描仪部1(参照图1)进行控制。在图3中,记录机构部109包括作为用于在记录单元101中输送记录纸张的动力源的电机(图中未示出)和用于驱动滑架107(参照图1)的电机(图中未示出)、记录头108(参照图1)等,实现在记录纸张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功能。
在扫描仪部1中,控制部50基于从操作部104接收的信号及后述的原稿检测单元30的检测信息对ADF电机52进行控制。另外,在图2中,为了避免图的复杂化,省略了原稿检测单元30的图示,但原稿检测单元30在下游输送辊对21的附近设置。
ADF电机52是参照图2说明的供给辊15、分离辊16、驱动辊19a、驱动辊21a、驱动辊25a这些的动力源。从ADF电机52向各辊通过针对各辊设置的图中未示出的动力传递机构传递动力。
上述动力传递机构实现以下功能。若ADF电机52正转,则供给辊15和分离辊16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即将原稿G向下游输送的方向旋转,若ADF电机52反转,则不向供给辊15和分离辊16传递动力,供给辊15和分离辊16停止。另外,若ADF电机52正转,则支承供给辊15的支承部件17(参照图2)使供给辊15与原稿G抵接,若ADF电机52反转,则支承部件17使供给辊15从原稿G离开。另外,在分离辊16和ADF电机52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单向离合器,在从ADF电机52向分离辊16的动力传递被切断的状态下,分离辊16能够跟随被输送的原稿G而旋转。
另外,与ADF电机52的正转及反转无关地,驱动辊19a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即将原稿G向下游输送的方向旋转。这种功能例如能够通过行星齿轮机构或单向离合器实现。
另外,若ADF电机52正转,则驱动辊21a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即将原稿G向下游输送的方向旋转,若ADF电机52反转,则驱动辊21a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即将原稿G返回到上游的方向旋转。
由此,能够实现在将原稿前端向下游输送辊对21的下游输送预定量后向上游排出的所谓咬合排出方式的偏斜矫正、在向将原稿G返回到上游的方向旋转的驱动辊21a和从动辊21b之间使原稿前端抵接的所谓抵接方式的偏斜矫正。
另外,若ADF电机52正转,则驱动辊25a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即将原稿G向下游输送的方向旋转,若ADF电机52反转,则驱动辊25a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即将原稿G返回到上游的方向旋转。
由此,能够将原稿G向排出托盘13排出,另外,能够将原稿G送入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
接着,参照图4之后对原稿检测单元30进行说明。另外,在图4~图12中,为了避免图的复杂化,仅示出原稿输送路径上的必要的构成要素。
如图4及图5所示,原稿检测单元30具备第一旋转部31,在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中具有原稿G的前端能够抵接的第一抵接部31a,并且能够向第一旋转方向(图5~图12中的顺时针方向)及其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图5~图1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原稿检测单元30具备第二旋转部32,在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中具有原稿G的前端能够抵接的第二抵接部32a,并且与第一旋转部31相关联地限制第一旋转部31的姿态,能够向第三旋转方向(图5~图12中的顺时针方向)及其相反的第四旋转方向(图5~图1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原稿检测单元30具备检测部33,能够对设置于第一旋转部31的被检测部31d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述第一旋转方向与上述第三旋转方向是相同方向,因此以下将上述第一旋转方向和上述第三旋转方向不加以区分地以图5~图12的旋转方向为基准称为“顺时针方向”。另外,同样地,由于上述第二旋转方向与上述第四旋转方向是相同方向,因此以下将上述第二旋转方向和上述第四旋转方向不加以区分地以图5~图12的旋转方向为基准称为“逆时针方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部31的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部32的旋转轴线平行,但没有必要必须平行。
检测部33由光学传感器构成,具备发出检测光的发光部33a和接收检测光的受光部33b。符号Pd是从发光部33a发出的检测光的光轴,在第一旋转部31中设置的被检测部31d切换随着第一旋转部31的旋转而遮挡光轴Pd的状态和从光轴Pd偏离的状态。
更具体地,被检测部31d切换从光轴Pd向第一方向即上方向偏离的第一开放状态(参照图7、图12)和从光轴Pd向第二方向即下方向偏离的第二开放状态(参照图1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部31如图4所示具有圆筒部31c,处于该圆筒部31c被驱动辊21a的旋转轴21c通过的状态。即,第一旋转部31以驱动辊21a的旋转轴21c作为旋转轴,换言之,第一旋转部31与驱动辊21a共用旋转轴。
被检测部31d相对于圆筒部31c在–Y方向的端部形成,第一抵接部31a和后述的第一卡合部31b相对于圆筒部31c在+Y方向的端部形成。
虽然在图4中省略了图示,但如图5所示在第一旋转部31中设置有第一弹簧35,通过该第一弹簧35,第一旋转部31被施加图5~图12的顺时针方向的外力。另外,在第二旋转部32中设置有第二弹簧36,通过该第二弹簧36,第二旋转部32被施加图5~图12的顺时针方向的外力。
第一弹簧35及第二弹簧36在本实施方式中均为螺旋弹簧。
第一旋转部31能够成为第一抵接部31a在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的第一位置向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突出的第一检测姿态。第一旋转部31的第一检测姿态如图10所示。在图10中,第一抵接部31a位于第一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31a的第一位置在下游输送辊对21中的原稿夹持位置的上游。在下游输送辊对21中,驱动辊21a和从动辊21b相接的位置成为原稿夹持位置。
另外,第一旋转部31从图10所示的第一检测姿态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能够成为第一抵接部31a在比图10的第一位置更靠向原稿输送方向下游的第二位置向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突出的第二检测姿态。第一旋转部31的第二检测姿态如图5、图6、图8、图9、图11所示。在图5、图6、图8、图9、图11中,第一抵接部31a位于第二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31a的第二位置在下游输送辊对21中的原稿夹持位置的下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一抵接部31a的下游,有读取单元7的读取区域Sa。
另外,第一旋转部31从图5、图6、图8、图9、图11所示的第二检测姿态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能够成为相比所述第二检测姿态第一抵接部31a更从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退避的第三检测姿态。第一旋转部31的第三检测姿态如图7、图12所示。
第一旋转部31能够在以上的第一检测姿态和第三检测姿态之间旋转,并且通过第一弹簧35被施加向图5~图1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
第二旋转部32能够成为第一状态,即:在如图5、图8、图9所示第二抵接部32a向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突出、且原稿G不与第一抵接部31a抵接的状态下,将第一旋转部31维持在第二检测姿态,并且允许第一旋转部3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旋转部31在第二旋转部32处于第一状态时,能够如从图6到图7的变化所示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第二旋转部32能够成为第二状态,即:在如图10所示第二抵接部32a从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退避、且原稿不与第一抵接部31a抵接的状态下,允许第一旋转部31成为第一检测姿态,并且允许第一旋转部3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旋转部31在第二旋转部32处于第二状态时,能够以图10所示的第一检测姿态如从图10到图11的变化所示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第二旋转部32能够在以上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旋转,并且通过第二弹簧36被施加向图5~图1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
第一旋转部31具有第一卡合部31b,第二旋转部32具有第二卡合部32b,第一旋转部31和第二旋转部32通过第一卡合部31b和第二卡合部32b卡合。第二旋转部32通过第二卡合部32b支承第一卡合部31b,从而如图5、图6、图8、图9所示在第一状态下将第一旋转部31维持在第二检测姿态。
将第二旋转部32向图5~图12的顺时针方向按压的第二弹簧36被设定了如图5、图6、图8、图9所示在第二旋转部32的第一状态下能够将第一旋转部31维持在第二检测姿态的弹力。即,第二弹簧36按压第二旋转部32的力被设定为比第一弹簧35按压第一旋转部31的力强。
下面,参照图13及图14,并根据需要参照图5~图12,对进行原稿G的第一面及其相反的第二面双方的读取时的控制进行说明。在图6~图12中,对原稿G的第一面读取时成为前端的端部赋予符号Gf1,对成为后端的端部赋予符号Gr1。另外,对第二面读取时成为前端的端部赋予符号Gf2,对成为后端的端部赋予符号Gr2。第一面读取时的原稿后端Gr1和第二面读取时的原稿前端Gf2是相同的端部。另外,第一面读取时的原稿前端Gf1和第二面读取时的原稿后端Gr2是相同的端部。
另外,以下关于各辊的旋转方向,将向下游输送原稿G的情况下的旋转称为正转,将其相反的旋转称为反转。关于构成排出辊对25(参照图2)的驱动辊25a(参照图2),将向排出托盘13排出原稿G的情况下的旋转称为正转,将向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送入原稿G时的旋转称为反转。
控制部50为了进行原稿G的供给,使ADF电机52从供给待机状态正转预定量(步骤S101)。另外,图5示出了供给待机状态。在供给待机状态下,在第二旋转部32处于第一状态并且第一旋转部31处于第二检测姿态,被检测部31d处于遮光状态。通过步骤S101,原稿前端Gf1被上游输送辊对19夹持。
若原稿G的前端被上游输送辊对19夹持,则控制部50使ADF电机52反转预定量(步骤S102)。此时的所述预定量是原稿前端Gf1与反转的下游输送辊对21抵接,如图6所示原稿G能够在上游输送辊对19和下游输送辊对21之间挠曲的量。由此,进行所谓抵接方式的偏斜矫正。另外,取代抵接方式的偏斜矫正,也可以进行上述的咬合排出方式的偏斜矫正。
接着,控制部50使ADF电机52正转(步骤S103)。通过该步骤S103,原稿前端Gf1被下游输送辊对21夹持,接着与第一抵接部31a抵接。
另外,原稿前端Gf1进一步向下游前进,在原稿检测单元30中,在第二旋转部32维持第一状态并且如从图6到图7的变化所示第一旋转部31从第二检测姿态向第三检测姿态切换。另外,此时被检测部31d从遮光状态向第一开放状态切换,原稿检测单元30从ON状态向OFF状态切换(步骤S104中为“是”)。
另外,在图13中,原稿检测单元30的ON状态的意思是指被检测部31d处于遮光状态。另外,原稿检测单元30的OFF状态的意思是指被检测部31d处于第一开放状态或第二开放状态中的任一种。控制部50仅在原稿检测单元30处于OFF状态时,无法确定被检测部31d处于第一开放状态及第二开放状态中的哪一种,但基于原稿供给控制的流程和从ON状态向OFF状态的变化或者从OFF状态向ON状态的变化,如后面说明的那样,能够确定被检测部31d处于第一开放状态及第二开放状态中的哪一种。
另外,也可以是控制部50能够使用标签信息来确定当前进行的控制是第一面读取时的控制还是第二面读取时的控制。这样也能够基于原稿检测单元30的状态变化来确定被检测部31d处于第一开放状态及第二开放状态中的哪一种。
若原稿检测单元30从ON状态向OFF状态切换(步骤S104中为“是”),则控制部50使ADF电机52正转预定量(步骤S105)。通过步骤S105,原稿前端Gf1在读取开始位置出头。此时的所述预定量是将原稿前端Gf1定位到读取区域Sa的开始位置所需的量。
另外,在即使使ADF电机52正转预定量原稿检测单元30也不从ON状态向OFF状态切换的情况下(步骤S104中为“否”),判断为发生了卡纸,转移到错误处理。本说明书中省略错误处理的详细内容。
接着,控制部50开始第一面的读取(步骤S106)。步骤S106的第一面读取动作包括ADF电机52的正转动作。
第一面的原稿读取进行时,不久原稿后端Gr1从第一抵接部31a离开。由此,在原稿检测单元30中,在第二旋转部32维持第一状态并且如从图7到图8的变化所示第一旋转部31从第三检测姿态向第二检测姿态切换。
另外,此时被检测部31d从第一开放状态向遮光状态切换,原稿检测单元30从OFF状态向ON状态切换(步骤S107中为“是”)。另外,在开始第一面的读取后即使使ADF电机52旋转预定量原稿检测单元30也不从OFF状态向ON状态切换的情况下(步骤S107中为“否”),判断为发生了卡纸,转移到错误处理。另外,此时的所述预定量,例如输送所设想的最大尺寸的原稿所需的ADF电机52的旋转量能够作为具有预定的余量的量设定。
若原稿检测单元30从OFF状态向ON状态切换(步骤S107中为“是”),则控制部50使ADF电机52正转预定量(步骤S108)。由此,原稿后端Gr1前进到比挡板23更靠向下游侧的位置。
接着,控制部50使ADF电机52反转预定量(步骤S109)。由此,原稿G将原稿后端Gr1替换为原稿前端Gf2,如图9所示送入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另外,此时的所述预定量是使原稿前端Gf2到达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抵接部31a(参照图10)所需的量。
之后,被送入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的原稿G的前端Gf2与第二旋转部32的第二抵接部32a抵接,之后使第二抵接部32a从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退避。由此,如图9到图10的变化所示,第二旋转部32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
即,由于第二旋转部3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卡合部32b向下方向退避,因此第一旋转部3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第二检测姿态向第一检测姿态切换。另外,此时被检测部31d从遮光状态向第二开放状态切换,原稿检测单元30从ON状态向OFF状态切换(步骤S110中为“是”)。
另外,在即使使ADF电机52反转预定量原稿检测单元30也不从ON状态向OFF状态切换的情况下(步骤S110中为“否”),判断为发生了卡纸,转移到错误处理。
接着,原稿前端Gf2进一步向下游前进,不久原稿前端Gf2与处于第一检测姿态的第一旋转部31的第一抵接部31a(参照图10)抵接,原稿前端Gf2使第一旋转部3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被检测部31d如从图10到图11的变化所示从第二开放状态向遮光状态切换,原稿检测单元30从OFF状态向ON状态切换(步骤S111中为“是”)。
从该时刻起,控制部50进一步使ADF电机52反转预定量(步骤S112)。此时的所述预定量是原稿前端Gf2与反转的下游输送辊对21抵接,原稿G能够如图11所示在上游输送辊对19和下游输送辊对21之间挠曲的量。由此,进行所谓抵接方式的偏斜矫正。另外,取代抵接方式的偏斜矫正,也可以进行上述咬合排出方式的偏斜矫正。
接着,控制部50使ADF电机52正转预定量(步骤S113)。通过该步骤S113,如图12所示原稿前端Gf2在读取开始位置出头。此时的所述预定量是将原稿前端Gf2定位到读取区域Sa的开始位置所需的量。
另外,通过步骤S113,原稿检测单元30如从图11到图12的变化所示从ON状态向OFF状态切换。即第一旋转部31从第二检测姿态向第三检测姿态切换。
若进行第二面的原稿读取,则不久原稿后端Gr2从第二抵接部32a离开,第二旋转部32从图12的状态返回到第一状态(参照图7)。另外,之后若原稿后端Gr2从第一抵接部31a离开,则第一旋转部31从第三检测姿态向第二检测姿态切换。另外,此时被检测部31d从第一开放状态向遮光状态切换,原稿检测单元30从OFF状态向ON状态切换(步骤S115中为“是”)。
另外,在开始第二面的读取后即使使ADF电机52旋转预定量原稿检测单元30也不从OFF状态向ON状态切换的情况下(步骤S115中为“否”),判断为发生了卡纸,转移到错误处理。另外,此时的所述预定量,例如输送所设想的最大尺寸的原稿所需的ADF电机52的旋转量能够作为具有预定的余量的量设定。
之后,控制部50使ADF电机52正转预定量(步骤S116)。通过步骤S116,已进行第二面的读取的原稿G被排出到排出托盘13。
对以上结构加以总结,如下所示。
原稿检测单元30具备:第一旋转部31,在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中具有原稿G能够抵接的第一抵接部31a,并且随着原稿G向第一抵接部31a的抵接及原稿G从第一抵接部31a的离开而旋转;第二旋转部32,在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中具有原稿G能够抵接的第二抵接部32a,并且随着原稿G向第二抵接部32a的抵接及原稿G从第二抵接部32a的离开而旋转;检测部33,对设置于第一旋转部31的被检测部31d进行检测。
另外,第一旋转部31能够与第二旋转部32抵接,通过根据第二旋转部32的旋转而旋转,从而能够切换为:第一检测姿态(例如参照图10),第一抵接部31a在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的第一位置向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突出;以及第二检测姿态(例如参照图6),第一抵接部31a在比第一位置更靠向原稿输送方向下游的第二位置向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突出。
因此,通过一个第一抵接部31a,能够在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中的两个位置对原稿G进行检测,相比分别设置两个检测装置的结构,能够抑制成本上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31a的第一位置被设定在比下游输送辊对21中的原稿夹持位置更靠向上游的位置,第一抵接部31a的第二位置被设定在比下游输送辊对21中的原稿夹持位置更靠向下游的位置。因此,当第一旋转部31处于第一检测姿态时(例如参照图10),在通过下游输送辊对21进行原稿G的偏斜矫正时,能够恰当地管理在原稿G上形成的挠曲量。另外,当第一旋转部31处于第二检测姿态时(例如参照图6),能够将原稿G高精度地定位到下游输送辊对21的下游的预定位置,具体为读取开始位置。
另外,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既可以均设定在比下游输送辊对21中的原稿夹持位置更靠向上游的位置,或者也可以均设定在比下游输送辊对21中的原稿夹持位置更靠向下游的位置。
另外,第一旋转部31能够向第一旋转方向(上述的顺时针方向)及其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述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被施加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力。
另外,第二旋转部32能够向第三旋转方向(上述的顺时针方向)及第四旋转方向(上述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被施加向所述第三旋转方向旋转的力,其中所述第三旋转方向是第二抵接部32a从相对于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退避的状态突出时的旋转方向,所述第四旋转方向是第二抵接部32a从相对于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突出的状态退避时的旋转方向。
另外,第二旋转部32能够成为第一状态,即:在第二抵接部32a向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突出、且原稿G不与第一抵接部31a抵接的状态下,将第一旋转部31维持在第二检测姿态,并且允许第一旋转部31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例如参照图6)。另外,第二旋转部32能够成为第二状态,即:在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四旋转方向旋转而第二抵接部32a从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退避、且原稿G不与第一抵接部31a抵接的状态下,允许第一旋转部31成为第一检测姿态,并且允许第一旋转部31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例如参照图10)。
即,通过对第一旋转部31施加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力,对第二旋转部32施加向所述第四旋转方向旋转的力,能够结构简单地实现上述原稿检测单元30的功能。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部33由光学传感器构成,具备发出检测光的发光部33a和接收检测光的受光部33b。被检测部31d切换以下状态:遮挡光轴Pd的状态(例如参照图6)、从光轴Pd向作为第一方向的上方向偏离的第一开放状态(例如参照图7)和从光轴Pd向作为第二方向的下方向偏离的第二开放状态(例如参照图10)。
另外,在第二旋转部32处于第一状态并且第一旋转部31处于第二检测姿态的状态下,被检测部31d处于遮光状态(例如参照图6),通过处于第二检测姿态的第一旋转部31向第二旋转方向(上述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例如如从图6到图7的变化所示被检测部31d从遮光状态向第一开放状态切换。另外,在第二旋转部32处于第二状态并且第一旋转部31处于第一检测姿态的状态下(例如参照图10),被检测部31d处于第二开放状态,通过处于第一检测姿态的第一旋转部31例如如从图10到图11的变化所示向第二旋转方向(上述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被检测部31d从第二开放状态向遮光状态切换。
如此通过被检测部31d的动作,控制部50能够恰当地对原稿G进行检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稿G的供给待机状态下,在第二旋转部32处于第一状态并且第一旋转部31处于第二检测姿态,被检测部31d处于遮光状态,接着,若开始原稿G的供给,则原稿前端Gf1与第一抵接部31a抵接,第一旋转部31从第二检测姿态向第三检测姿态切换,随之被检测部31d从遮光状态向第一开放状态切换。接着,若原稿后端Gr1从第一抵接部31a离开,则第一旋转部31从第三检测姿态返回到第二检测姿态,随之被检测部31d从第一开放状态向遮光状态切换。接着,若进入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的原稿前端Gf2与第二抵接部32a抵接、且第二旋转部32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则第一旋转部31从第二检测姿态向第一检测姿态切换,随之被检测部31d从遮光状态向第二开放状态切换。接着,若从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进入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的原稿前端Gf2与第一抵接部31a抵接、且第一旋转部31从第一检测姿态向第二旋转方向(上述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则随之被检测部31d从第二开放状态向遮光状态切换。
由此,由于最初当原稿前端Gf1与第一抵接部31a抵接时第一旋转部31处于第二检测姿态,因此能够将原稿G高精度地定位到第一抵接部31a的下游的预定位置,具体为出头位置。
另外,之后当原稿G通过第二原稿输送路径F2再次进入第一原稿输送路径F1时,原稿G的路径长度即原稿G通过的路径的长度容易变长,原稿前端Gf2的位置难以管理,在通过下游输送辊对21进行原稿G的偏斜矫正时,难以恰当地管理在原稿G上形成的挠曲量。但是,由于此时第一旋转部31处于第一检测姿态,因此能够正确地掌握原稿前端Gf2的位置,甚至在通过下游输送辊对21进行原稿G的偏斜矫正时,能够更恰当地管理在原稿G上形成的挠曲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对第一旋转部31向顺时针方向施加弹力的第一弹簧35和对第二旋转部32向逆时针方向施加弹力的第二弹簧36,因此能够结构简单且低成本地构成对第一旋转部31及第二旋转部32施加旋转的力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第二旋转部32处于第二状态时,如图10所示第一旋转部31的第一卡合部31b被第二旋转部32的第二卡合部32b支承,由此规定了第一旋转部31的第一检测姿态。但是,当第二旋转部32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旋转部31的第一卡合部31b并非必须被第二旋转部32的第二卡合部32b支承,也可以通过其他构成部位规定第一旋转部31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限度,规定第一旋转部31的第一检测姿态。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当然这些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辊对,夹持介质并进行输送;
第一介质输送路径,设置有所述输送辊对;
第二介质输送路径,将从所述输送辊对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输送的介质转向,将介质的后端作为前端送入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的所述输送辊对的上游位置;以及
介质检测单元,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对介质的通过进行检测,
所述介质检测单元具备:
第一旋转部,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具有介质能够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并且随着介质向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抵接及介质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离开而旋转;
第二旋转部,在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中具有介质能够抵接的第二抵接部,并且随着介质向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抵接及介质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离开而旋转;以及
检测部,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部的被检测部进行检测,
所述第一旋转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旋转部抵接,且通过根据所述第二旋转部的旋转而旋转,从而能够切换为:
第一检测姿态,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的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突出;以及
第二检测姿态,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的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位置是比所述输送辊对中的介质夹持位置更靠向介质输送方向上游的位置,
所述第二位置是比所述介质夹持位置更靠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部能够向第一旋转方向及与其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并且被施加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力,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是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向所述第一检测姿态切换时的旋转方向,
所述第二旋转部能够向第三旋转方向及第四旋转方向旋转,并且被施加向所述第三旋转方向旋转的力,其中,所述第三旋转方向是所述第二抵接部从相对于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退避的状态突出时的旋转方向,所述第四旋转方向是所述第二抵接部从相对于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突出的状态退避时的旋转方向,
所述第二旋转部能够成为:
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二抵接部向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突出、且介质不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旋转部维持在所述第二检测姿态,并且允许所述第一旋转部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以及
第二状态,在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四旋转方向旋转而所述第二抵接部从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退避、且介质不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的状态下,允许所述第一旋转部成为所述第一检测姿态,并且允许所述第一旋转部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由光学传感器构成,
所述被检测部随着所述第一旋转部的旋转而切换以下状态:
遮光状态,遮挡所述光学传感器的光轴;
第一开放状态,从所述光轴向第一方向偏离;以及
第二开放状态,从所述光轴向第二方向偏离,
在所述第二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的状态下,所述被检测部处于所述遮光状态,
通过处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的所述第一旋转部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被检测部从所述遮光状态向所述第一开放状态切换,
在所述第二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一检测姿态的状态下,所述被检测部处于所述第二开放状态,
通过处于所述第一检测姿态的所述第一旋转部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被检测部从所述第二开放状态向所述遮光状态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接收所述光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在介质的供给待机状态下,在所述第二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部处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所述被检测部处于所述遮光状态,
接着,若开始介质的供给,则介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所述第一旋转部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向第三检测姿态切换,随之所述被检测部从所述遮光状态向所述第一开放状态切换,其中,所述第三检测姿态为所述第一抵接部从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退避,
接着,若介质的后端从所述第一抵接部离开,则所述第一旋转部从所述第三检测姿态返回到所述第二检测姿态,随之所述被检测部从所述第一开放状态向所述遮光状态切换,
接着,若进入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的介质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且所述第二旋转部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则所述第一旋转部从所述第二检测姿态向所述第一检测姿态切换,随之所述被检测部从所述遮光状态向所述第二开放状态切换,
接着,若从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进入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的介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且所述第一旋转部从所述第一检测姿态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则随之所述被检测部从所述第二开放状态向所述遮光状态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具备:
第一弹簧,对所述第一旋转部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施加弹力;以及
第二弹簧,对所述第二旋转部向所述第三旋转方向施加弹力。
7.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读取单元,读取介质;以及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单元的原稿读取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第二位置位于介质输送方向下游。
9.一种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辊对,夹持介质并进行输送;
第一介质输送路径,设置有所述输送辊对;
第二介质输送路径,将从所述输送辊对向介质输送方向下游输送的介质转向,将介质的后端作为前端送入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的所述输送辊对的上游位置;以及
一个介质检测单元,在所述第一介质输送路径中对介质的通过进行检测,
所述介质检测单元在介质未在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中处于被输送的状态下,在所述输送辊对的介质夹持位置的输送方向下游位置处检测介质,所述介质检测单元在介质在所述第二介质输送路径中处于被输送的状态下,在所述输送辊对的介质夹持位置的输送方向上游位置处检测介质。
CN202010195687.4A 2019-03-22 2020-03-19 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1117176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4304 2019-03-22
JP2019054304A JP2020152552A (ja) 2019-03-22 2019-03-22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7695A CN111717695A (zh) 2020-09-29
CN111717695B true CN111717695B (zh) 2022-04-29

Family

ID=72515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5687.4A Active CN111717695B (zh) 2019-03-22 2020-03-19 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7550B2 (zh)
JP (1) JP2020152552A (zh)
CN (1) CN11171769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3457A (ja) * 2005-02-03 2006-08-17 Canon Finetech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
CN1881097A (zh) * 2005-06-16 2006-12-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文件供给装置及方法
JP2009234687A (ja) * 2008-03-26 2009-10-15 Seiko Epson Corp 自動給送装置、該自動給送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7919B2 (ja) * 1998-09-11 2010-0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US7212321B2 (en) * 2000-06-13 2007-05-01 Nisca Corporation Simple and compact automatic document feed device containing a single adjusting unit
JP4132732B2 (ja) 2001-06-18 2008-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06591B2 (ja) * 2003-03-31 2007-11-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反転搬送装置
JP5917281B2 (ja) * 2012-05-07 2016-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3457A (ja) * 2005-02-03 2006-08-17 Canon Finetech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
CN1881097A (zh) * 2005-06-16 2006-12-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文件供给装置及方法
CN1881097B (zh) * 2005-06-16 2010-05-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文件供给装置及方法
JP2009234687A (ja) * 2008-03-26 2009-10-15 Seiko Epson Corp 自動給送装置、該自動給送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97550B2 (en) 2021-01-19
JP2020152552A (ja) 2020-09-24
US20200304668A1 (en) 2020-09-24
CN111717695A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7321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8152169B2 (en)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the feeding device
JP4161986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US7533882B2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JP2009161261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72186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547221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165541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207943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211775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2007096803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481596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11717695B (zh) 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US20020008347A1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reader
JP4687350B2 (ja) 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201200133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67329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4965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EP1333334B1 (en)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50177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4329504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2023119713A (ja) 画像読取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
KR101439186B1 (ko) 원고 반송부를 구비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18074399A (ja)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0242048A (ja) 原稿給排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