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8587A - 天线 - Google Patents

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8587A
CN111668587A CN202010053176.9A CN202010053176A CN111668587A CN 111668587 A CN111668587 A CN 111668587A CN 202010053176 A CN202010053176 A CN 202010053176A CN 111668587 A CN111668587 A CN 111668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terminal
facing portion
facing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31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8587B (zh
Inventor
桥口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68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8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8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8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14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in a stacked or folded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0Resonator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5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with particular feed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天线的主体部分具有带开口的环形,并具有形成开口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面对部分具有设置在第一端部上的第一面对部分和设置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二面对部分。第一面对部分和第二面对部分布置成彼此分开且彼此面对。第一馈电端子、第二馈电端子和附加端子设置在主体部分上,并且用于当天线安装在目标物上时固定到目标物上。在主体部分上,与第二馈电端子相比,第一馈电端子更靠近第一端部,而与第二馈电端子相比,附加端子更靠近第二端部。本发明的天线具有更好的稳定特性,且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目标物上的天线,尤其涉及具有开口环谐振器结构的天线。
背景技术
JP 2016-225956 A(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开口环谐振器结构的天线。如在图15中所示,专利文献1的天线90具有电介质层910、形成在电介质层910的一对主表面之一上的导电层920、形成在电介质层910的另一个主表面上的馈线930。导电层920以C形形成。另外,导电层920的两个端部布置成彼此分开并彼此面对,以形成电容器940。导电层920和馈线930由穿透电介质层910的通孔950彼此连接。详细地,通孔950将馈线930的末端部分连接到导电层920的末端部分之一的附近。
专利文献1的天线通过使用印刷电路板来制造。如果通过使用印刷电路板制造的天线由于制造变化而不具有期望的特性,则需要将匹配电路(例如电感器,电容器等)改进到天线,或者重制印刷电路板。相应地,专利文献1的天线存在成本趋于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并获得稳定特性的天线。
专利文献1的天线的问题可以通过生产作为分立部分的天线来减少。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执行回流工艺以将天线安装在诸如基板的目标物上的过程中,存在由于天线和目标物之间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差异而改变天线特性的可能性。
鉴于上述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在目标物上的天线,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可安装在目标物上的天线。该天线包括主体部分、面对部分、第一馈电端子、第二馈电端子和附加端子。主体部分具有带开口的环形,并且具有形成开口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面对部分具有设置在第一端部上的第一面对部分和设置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二面对部分。第一面对部分和第二面对部分布置成彼此分开并且彼此面对。第一馈电端子、第二馈电端子和附加端子设置在主体部分上,并且当天线安装在目标物上时,第一馈电端子、第二馈电端子和附加端子固定到目标物上。与第二馈电端子相比,第一馈电端子更靠近主体部分上的第一端部。与第二馈电端子相比,附加端子更靠近主体部分上的第二端部。
在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天线中,与第二馈电端子相比,第一馈电端子更靠近第一端部,而与第二馈电端子相比,附加端子更靠近第二端部。换句话说,第一馈电端子位于设置在第一端部上的第一面对部分附近,并且附加端子位于设置在第二端部上的第二面对部分附近。利用这种结构,当天线安装在目标物上时,可以维持第一面对部分和第二面对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可以提供具有稳定特性的天线。
通过研究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并参考附图,可以对本发明的目标评价和对其结构的更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的俯视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天线的仰视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天线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天线的仰视图。
图5是示出图1的天线的前视图。
图6是示出图1的天线的后视图。
图7是示出图1的天线的右侧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的俯视透视图。
图9是图8的天线的仰视透视图。
图10是示出图8的天线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图8的天线的仰视图。
图12是示出图8的天线的前视图。
图13是示出图8的天线的后视图。
图14是示出图8的天线的右侧视图。
图15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天线的俯视图。电介质层是阴影部分。通过电介质层实际隐藏且不可见的导电层由实线描绘。
虽然本发明易具有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但其特定实施例通过示例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将在本文中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的是,附图和对附图的详细描述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相反,本发明旨在覆盖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换物。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天线10具有开口环谐振器结构。详细地,天线10设置有主体部分20、面对部分30、第一馈电端子40、三个第二馈电端子50(501、503、505)、附加端子60和三个固定部分70(701、703、705)。如从图1和图2所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天线10是通过冲压单个金属片并弯曲冲压的金属片而形成的单件构件。
参考图3和图4,主体部分20具有带开口22的环形。这里,“环形”不限于圆形,而是包括其它形状,例如椭圆形、多边形等。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分20具有四个边的近似矩形形状。此外,主体部分20具有形成开口22的第一端部221和第二端部223。详细地,主体部分20设置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边部201、分别从第一边部201的两端向前延伸的第二边部203和第三边部205以及位于第二边部203的前端部分和第三边部205的前端部分之间的第四边部207。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方向是X方向。前后方向为Y方向。负Y方向指向前方,而正Y方向指向后方。
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开口22在横向方向上形成在第四边部207的中间。换言之,第四边部207被开口22分成两个部分,即第四边右部分207R和第四边左部分207L。主体部分20的第一端部221是第四边右部207R的一个端部,而第二端部223是第四边左部207L的一个端部。
如在图1至图4中所示,面对部分3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主体部分20的第一边部201和主体部分20的第四边部207之间。此外,面对部分30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主体部分20的第二边部203和主体部分20的第三边部205之间。另外,面对部分30与主体部分20齐平。面对部分30设置在主体部分20的特定一个边上。更详细地,面对部分30设置在主体部分20的第四边部207的中间部分上。即,在本实施例中,特定一个边是第四边部207。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面对部分30可以设置成使得从面对部分30到第二边部203的距离短于或长于从面对部分30到第三边部205的距离。在该变型中,主体部分20的开口22将位于第二边部203和第三边部205中的一个附近。
如在图3和4中所示,面对部分3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主体部分20的第一边部201和主体部分20的第四边部207之间。此外,面对部分30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主体部分20的第二边部203和主体部分20的第三边部205之间。详细地,面对部分30具有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然后,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分别设置在主体部分20的第一端部221和主体部分20的第二端部223上。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分别从第一端部221和第二端部223向后延伸。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与主体部分20的第一边部201、主体部分20的第二边部203和主体部分20的第三边部205分开。
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布置成彼此分开并且彼此面对。详细地,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中的每一个均具有梳状形状。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布置成在其间留有空间,使得第一面对部分301的齿和第二面对部分303的齿在前后方向上交替布置。换句话说,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形成交叉指形部分30,并且在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之间制成交叉指形槽32。因此,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形成电容器。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分20的第一端部221和主体部分20的第二端部223也形成交叉指形部分30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主体部分20形成电感器并与面对部分30结合构成LC谐振电路。
如在图1至图4中所示,第一馈电端子40设置在主体部分20上。在主体部分20上,与任何第二馈电端子50相比,本实施例的第一馈电端子40设置得更靠近第一端部221。换句话说,第一馈电端子40位于主体部分20上的任何第二馈电端子50和第一端部221之间。详细地,第一馈电端子40设置在主体部分20上,使得第一馈电端子40和第一端部221之间的电流路径比第一馈电端子40和每个第二馈电端子50之间的电流路径短。
如在图1至图4中所示,第一馈电端子40设置在主体部分20的第四边右部分207R上。第一馈电端子40位于第一端部221附近,但远离第一端部221和第一面对部分301。另外,第一馈电端子40和第一面对部分301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一馈电端子40和第二馈电端子503之间的最短距离。
如在图2至图4中所示,第一馈电端子40具有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3,第一部分401在主体部分20的向内方向上从主体部分20的第四边右部分207R的内侧边缘延伸,第二部分403经由弯曲部分410在与向内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从第一部分401的端部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相交方向指向下方。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方向是Z方向。正Z方向朝上,而负Z方向朝下。
如从图1至图4所理解的,附加端子60位于跨过面对部分30的第一馈电端子40的对面。在本实施例中,附加端子60和第一馈电端子40的布置相对于面对部分30是对称的。换句话说,附加端子60位于主体部分20上的任何第二馈电端子50和第二端部223之间。详细地,附加端子60和第一馈电端子40的布置相对于垂直于横向方向并穿过在横向方向上面对部分30的中间的平面(以下称为参考平面)是表面对称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附加端子60和第一馈电端子40的布置可以不对称。
如在图1至图4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附加端子60设置在主体部分20的第四边左部分207L上。与任何一个第二馈电端子50的设置相比,附加端子60设置在更靠近主体部分20上的第二端部223。此外,附加端子60位于第二端部223附近,但远离第二端部223和第二面对部分303。另外,附加端子60和第二面对部分303之间的最短距离短于附加端子60和第二馈电端子505之间的最短距离。
如在图2至图4中所示,附加端子60的形成类似于第一馈电端子40。详细地,附加端子60具有第一部分601和第二部分603,第一部分601在主体部分20的向内方向上从主体部分20的第四边左部分207L的内侧边缘延伸,第二部分603经由弯曲部分610在与向内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从第一部分601的端部延伸。在本实施例中,附加端子60的第二部分603向下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附加端子60可以具有不同于第一馈电端子40的形状和尺寸的不同形状和不同尺寸。改变附加端子60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中的一个或多个允许天线10的谐振频率变化。然而,与其他情况相比,在第一馈电端子40和附加端子60具有相同形状和相同尺寸并且布置在对称位置的情况下,容易设计天线10。
如在图2和图4至图7中所示,第二馈电端子501、503和505的每一个经由弯曲部分510设置在主体部分20上。详细地,第二馈电端子501、503和505分别经由弯曲部分510设置在主体部分20的第一边部201、主体部分20的第二边部203和主体部分20的第三边部205上。第二馈电端子501在横向方向上具有矩形板形状并且向下延伸。第二馈电端子503和505中的每一个在前后方向上具有矩形板形状并且向下延伸。
如在图4中所示,第二馈电端子50布置成相对于面对部分30彼此成镜像。换句话说,第二馈电端子50的布置相对于面对部分30是对称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二馈电端子50可以布置成相对于面对部分30彼此不成镜像。此外,第二馈电端子50中的一个是必要的,并且剩余的是可选的。
如在图2和图4至图7中所示,固定部分701、703和705分别对应于第二馈电端子501、503和505。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分70的数量等于第二馈电端子50的数量。然而,第二馈电端子501、503和505中的每一个均可以设置有多个固定部分70。
从图2和图4至图7所理解的,固定部分701、703和705分别与第二馈电端子501、503和505整体形成。固定部分701、703和705分别从第二馈电端子501、503和505的下边缘向下延伸。固定部分701、703和705可以被认为是第二馈电端子501、503和505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固定部分701、703和705的下边缘的位置与第一馈电端子40的下边缘的位置和附加端子60的下边缘的位置近似重合。
如从图4所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分70布置成相对于面对部分30彼此成镜像。固定部分70的布置相对于面对部分30对称。详细地,固定部分70的布置相对于参考平面是表面对称的。更详细地,固定部分701在横向方向上具有长的形状并且在横向方向上设置在第二馈电端子501的中间。此外,固定部分703和固定部分705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长的形状,并且分别设置在第二侧部203的前端部和第三侧部205的前端部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固定部分70的布置可以相对于面对部分30不对称。然而,固定部70的对称布置在回流工艺中导致天线10均匀变形,从而可以抑制天线10的特性改变。另外,当天线10接收到不期望的外力时,固定部分70的对称布置可以适当地分散外力,以防止或阻止天线10的变形。
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10(见图1和图2)安装在目标物(未示出)上。该目标物例如是印刷电路板。该目标物具有天线安装表面(未示出),并且多个连接焊片(未示出)形成在天线安装表面上。另外,该目标物设置有连接到天线10的第一馈电端子40的馈线(未示出)和连接到第二馈电端子50的接地平面(未示出)。
当天线10(见图1和图2)安装在目标物上时,第一馈电端子40的第二部分403、附加端子60的第二部分603和固定部分70中的每一个均固定在与其对应的连接焊片(未示出)上。第一馈电端子40经由与其对应的连接焊片电连接到馈线(未示出)。此外,第二馈电端子50经由固定部分70和与其对应的连接焊片电连接到接地平面(未示出)。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在第一馈电端子40和第二馈电端子50之间进行馈电。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附加端子60既不连接到馈线也不连接到接地平面。
根据本实施例,如从图3和图4所理解的,第一馈电端子40设置成更靠近第一面对部分301,并且附加端子60设置成更靠近第二面对部分303。另外,第一馈电端子40和附加端子60都固定到目标物(未示出)。利用这种结构,能够使第四边右部分207R和第四边左部分207L的机械强度相等。换言之,在天线10安装在目标物上的回流工艺中,对第四边右部分207R和第一面对部分301的影响可以与对第四边左部分207L和第二面对部分303的影响相平衡。结果,考虑到由回流工艺导致的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的相对位置的改变,可以进行天线10的设计,使得可以获得具有稳定特性的天线10。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8和图9,除了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天线10相同的结构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10A设置有第三面对部分305和第四面对部分307。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组件。
如图8至图11所示,第三面对部分305具有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一梳部313。此外,第三面对部分305具有第二连接部315和第二梳部317。
如从图8、图9和图14所理解的,当沿横向看时,第一连接部311具有C形。详细地,第一连接部311从主体部分20的第一端部221向前延伸,然后向上延伸,并进一步向后延伸。第二连接部315具有与第一连接部311相同的形状。详细地,第二连接部分315从主体部分20的第二端部223向前延伸,然后向上延伸,并进一步向后延伸。第一梳部313和第二梳部317分别从第一连接部311的端部和第二连接部315的端部向后延伸。
如从图10和图11所理解的,第一梳部313具有与第一面对部分301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此外,第二梳部317具有与第二面对部分303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如从图12至图14所理解的,第一梳部313和第二梳部317彼此齐平并且布置成与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平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面对部分30具有两层结构。
如从图8和图9所理解的,第三面对部分305和第四面对部分307与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一起形成面对部分(交叉指形部分)30。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增加电容器的电容,而不增加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中的交叉指形部分30的尺寸。如果所提供的天线10A的谐振频率是恒定的,则电容器的电容的增加允许主体部分20的电感减小。这意味着天线10A的主体部分20的尺寸可以在垂直于上下方向上的平面中减小。换句话说,可以减小天线10A在目标物(未示出)上的覆盖区。
如在图8至图11中所示,同样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10A中,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天线10类似,附加端子60设置成相对于第一馈电端子40跨过面对部分30。详细地,附加端子60设置成第一馈电端子40相对于面对部分30的镜像。因此,在将天线10A安装在目标物(未示出)上的回流工艺中,对第四边右部分207R、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三面对部分305的影响可以与对第四边左部分207L、第二面对部分303和第四面对部分307的影响相平衡。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维持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第三面对部分305和第四面对部分307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可以获得具有稳定特性的天线10A。
虽然已经描述了被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其他和进一步的修改,并且旨在要求保护落入本发明的真实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实施例。例如,尽管在第二实施例中面对部分30具有两层结构,但是面对部分30可以具有三层或更多层结构。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尽管第三面对部分305和第四面对部分307在上下方向上分别布置在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上方,但是第三面对部分305和第四面对部分307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分别布置在第一面对部分301和第二面对部分303下方。

Claims (8)

1.一种可安装在目标物上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包括主体部分、面对部分、第一馈电端子、第二馈电端子和附加端子;
所述主体部分具有带开口的环形,并且具有形成所述开口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面对部分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上的第一面对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二面对部分;
所述第一面对部分和所述第二面对部分布置成彼此分开并且彼此面对;
所述第一馈电端子、所述第二馈电端子和所述附加端子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上,并且当所述天线安装在所述目标物上时,所述第一馈电端子、所述第二馈电端子和所述附加端子均固定在所述目标物上;
与所述第二馈电端子相比,所述第一馈电端子更靠近所述主体部分上的所述第一端部;以及
与所述第二馈电端子相比,所述附加端子位更靠近所述主体部分上的所述第二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端子和所述第二面对部分之间具有第一最短距离,而所述附加端子和第二馈电端子之间具有第二最短距离;以及
所述第一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最短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馈电端子设置成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面对部分分开;以及
所述附加端子设置成与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面对部分分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馈电端子和所述附加端子中的每一个均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向所述主体部分向内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在与所述向内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延伸;以及
当所述天线安装在所述目标物上时,所述第二部分固定到所述目标物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分具有一个大致矩形的环形形状,所述环形形状具有四个边;以及
所述面对部分设置在所述四个边中的特定的一个边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馈电端子和所述附加端子从四个边中的特定的一个边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对部分和所述第二面对部分中的每一个均具有梳形形状;以及
所述第一面对部分与所述第二面对部分之间形成一个交叉指型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由具有多个弯曲部分的单一金属片制成。
CN202010053176.9A 2019-03-05 2020-01-17 天线 Active CN1116685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9447 2019-03-05
JP2019039447A JP7216576B2 (ja) 2019-03-05 2019-03-05 アンテ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8587A true CN111668587A (zh) 2020-09-15
CN111668587B CN111668587B (zh) 2022-01-25

Family

ID=69156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3176.9A Active CN111668587B (zh) 2019-03-05 2020-01-17 天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3115B2 (zh)
EP (1) EP3706240B1 (zh)
JP (1) JP7216576B2 (zh)
KR (1) KR102341622B1 (zh)
CN (1) CN111668587B (zh)
TW (1) TWI7217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6577B2 (ja) * 2019-03-05 2023-02-0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JP2022108977A (ja) 2021-01-14 2022-07-2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部材及び組立体
JP1701515S (zh) * 2021-03-17 2021-12-06
JP2023083822A (ja) 2021-12-06 2023-06-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1731A (en) * 1981-03-11 1992-02-25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Defence In Her Britannic Majesty's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Of Whitehall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ensors
US20060001575A1 (en) * 2004-06-30 2006-01-05 Young-Min Jo Low profile compact multi-band meanderline loaded antenna
CN1258833C (zh) * 2001-11-15 2006-06-07 Lk产品有限公司 内置天线制作方法和天线件以及具有内置天线的无线电装置
US7525711B1 (en) * 2005-08-31 2009-04-2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Actively tunable electromagnetic metamaterial
CN101981754A (zh) * 2008-03-31 2011-02-23 Ace技术株式会社 支持针对多频带的阻抗匹配的内置型天线
CN102891352A (zh) * 2011-07-19 2013-01-23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单元、具有它的天线和天线匹配装置
CN203503778U (zh) * 2012-05-21 2014-03-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3733533A (zh) * 2011-08-16 2014-04-16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电容性无线供电系统中的高效电力传输的技术
CN104362424A (zh) * 2008-11-17 2015-02-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通信设备
US20150116179A1 (en) * 2013-10-30 2015-04-30 Taiyo Yuden Co., Ltd. Chip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 circuit substrate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O2015135188A1 (zh) * 2014-03-13 2015-09-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终端
CN105024150A (zh) * 2015-05-11 2015-11-04 云南大学 一种应用于WLAN和WiMAX的三频段天线
CN103460353B (zh) * 2011-04-25 2016-08-10 应用材料公司 微波处理半导体基板的设备和方法
US9484631B1 (en) * 2014-12-01 2016-11-0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plit band antenna design
US20170301997A1 (en) * 2014-09-26 2017-10-19 Nec Corporation Antenna arr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antenna array
CN109346824A (zh) * 2012-01-13 2019-02-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小型天线设备和用于控制所述小型天线设备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21774A (ja) 2006-01-23 2007-08-30 Yokowo Co Ltd 平面型アンテナ
JP2014523163A (ja) * 2011-06-23 2014-09-08 ザ リージェンツ オブ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カリフォルニア 電気的に小型の垂直スプリットリング共振器アンテナ
TWI662741B (zh) * 2015-01-23 2019-06-11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JP6606871B2 (ja) 2015-06-04 2019-11-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および無線通信機
US10389161B2 (en) * 2017-03-15 2019-08-20 Energous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 dielectric antenna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s
JP2019213011A (ja) * 2018-06-01 2019-12-1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1731A (en) * 1981-03-11 1992-02-25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Defence In Her Britannic Majesty's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Of Whitehall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ensors
CN1258833C (zh) * 2001-11-15 2006-06-07 Lk产品有限公司 内置天线制作方法和天线件以及具有内置天线的无线电装置
US20060001575A1 (en) * 2004-06-30 2006-01-05 Young-Min Jo Low profile compact multi-band meanderline loaded antenna
US7525711B1 (en) * 2005-08-31 2009-04-2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Actively tunable electromagnetic metamaterial
CN101981754A (zh) * 2008-03-31 2011-02-23 Ace技术株式会社 支持针对多频带的阻抗匹配的内置型天线
CN104362424A (zh) * 2008-11-17 2015-02-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通信设备
CN103460353B (zh) * 2011-04-25 2016-08-10 应用材料公司 微波处理半导体基板的设备和方法
CN102891352A (zh) * 2011-07-19 2013-01-23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单元、具有它的天线和天线匹配装置
CN103733533A (zh) * 2011-08-16 2014-04-16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电容性无线供电系统中的高效电力传输的技术
CN109346824A (zh) * 2012-01-13 2019-02-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小型天线设备和用于控制所述小型天线设备的方法
CN203503778U (zh) * 2012-05-21 2014-03-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US20150116179A1 (en) * 2013-10-30 2015-04-30 Taiyo Yuden Co., Ltd. Chip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 circuit substrate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O2015135188A1 (zh) * 2014-03-13 2015-09-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终端
US20170301997A1 (en) * 2014-09-26 2017-10-19 Nec Corporation Antenna arr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antenna array
US9484631B1 (en) * 2014-12-01 2016-11-0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plit band antenna design
CN105024150A (zh) * 2015-05-11 2015-11-04 云南大学 一种应用于WLAN和WiMAX的三频段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计算机与网络",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
K.K. AJU JOHN: "Rhombic Split Ring Resonator (R-SRR) RFID tag for UHF band", 《2016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 RESEARCH SYMPOSIUM (PIER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41622B1 (ko) 2021-12-20
KR20200106818A (ko) 2020-09-15
US20200287276A1 (en) 2020-09-10
CN111668587B (zh) 2022-01-25
TWI721746B (zh) 2021-03-11
EP3706240B1 (en) 2022-03-23
JP2020145541A (ja) 2020-09-10
TW202034577A (zh) 2020-09-16
US11223115B2 (en) 2022-01-11
JP7216576B2 (ja) 2023-02-01
EP3706240A1 (en) 2020-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8587B (zh) 天线
CN111668586B (zh) 天线
JP7196008B2 (ja) アンテナ
JPWO2020003731A1 (ja) 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US11380997B2 (en) Antenna
US11063360B2 (en) Antenna
US11417957B2 (en) Antenna
WO2021132187A1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13939955A (zh) 天线
US20220029269A1 (en) Split ring resonato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4765305B (zh) 天线构件和组件
WO2024019021A1 (ja) 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WO2021153435A1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WO2021132188A1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CN117594999A (zh) 基板对基板用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