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1103A -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61103A CN111661103A CN202010538538.3A CN202010538538A CN111661103A CN 111661103 A CN111661103 A CN 111661103A CN 202010538538 A CN202010538538 A CN 202010538538A CN 111661103 A CN111661103 A CN 1116611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in
- carriage
- platform
- passengers
-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K—AUXILIAR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WAY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K1/00—Transferring passengers, articles, or freight to and from moving trains; Slipping or coupling vehicles from or to moving tr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列车进出站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本发明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能够实现列车到站无需进站停车等待,需要上下车的旅客只需要提前进入移动车厢内,通过移动车厢实现旅客的进站和出站;其中,需要下站的旅客提前进入移动车厢内,移动车厢准备到站时自动脱离列车进入站台,而需要进站的旅客则通过进入另一节要走的移动车厢内,由移动车厢自动从站台轨道进入到列车的空缺车厢位中,列车无需停站,节省了列车停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列车的工作效率,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为便捷高效的交通方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进出站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
背景技术
无论是普通列车还是高铁,每当进站上下人时会耽误不少时间,全程算下来耽误的时间会更长,为了更加有效解决列车进站费时的问题,更好的利用时间和提高列车的工作效率,需要发明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的方法,更加高效利用时间,提高了列车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的方法,其方法过程如下:
在列车的中部设有一个或多个移动车厢,所述移动车厢底部设有自动伸缩车轮,在列车进站前设置弧形的站台轨道,站台轨道中间站台高于列车顶部电源电缆;
准备出站的旅客提前从各节车厢集中到移动车厢内,当列车准备进站时,移动车厢自动关闭前后门,伸缩车轮会自动伸出进入到站台连接的站台轨道,移动车厢能够由站台轨道自动从列车中升高脱离出来;
移动车厢沿着站台轨道驶入站台,并且到达出站口指定位置后自动停止下来,此时旅客可从移动车厢里走到站台上;
行驶中的列车在出站台的地方接到感应指令,列车空缺车厢位的后挡杆自动升高,并且超过站台轨道;当后挡杆触碰到移动车厢的后端时,则列车的前档杆自动上升,使得移动车厢位于前档杆和后挡杆之间被夹住继续行驶;
移动车厢与列车以相同的速度运行,在下降的站台轨道上慢慢降到列车空厢位处平稳后,前档杆和后挡杆自动下降,自动伸缩车轮也自动缩回,车厢前后门打开,旅客进入到列车各节车厢内。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车厢内部上端设有扶杆和吊环,并且移动车厢内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连接扶手杆,所述移动车厢的四个侧面都设有自动电动门,朝向站台方向的自动电动门在出站或进站时能够自动打开,而朝向列车前后的电动门则在移动车厢与列车连接后的时候打开,与列车脱离前或者与列车结合前则处于关闭状态。
其中,所述自动伸缩车轮采用实心橡胶轮或钢轨轮,所述站台轨道为凹槽型。
其中,所述站台轨道前侧和后侧呈弧形,并且弧形中间为镂空,两侧为容纳车轮的凹槽轨道。
进一步地,在列车准备进站前的位置设有感应器,移动车厢靠近感应器时,接收到信号后自动伸缩车轮向两侧伸开准备进入站台轨道;同时在站台上的下一个移动车厢接收到信号,关闭车厢门慢慢自动向前加速行驶。
进一步地,在列车出站台位置设有感应器,当移动车厢经过该感应器时,行驶的列车接收到信号后,则后挡杆开始升起。
其中,移动车厢为无人驾驶全智能移动车厢,其车厢下端设有自动控制和感应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的方法能够实现列车到站无需进站停车等待,需要上下车的旅客只需要提前进入移动车厢内,通过移动车厢实现旅客的进站和出站;其中,需要下站的旅客提前进入移动车厢内,移动车厢准备到站时自动脱离列车进入站台,而需要进站的旅客则通过进入移动车厢内,由移动车厢自动从站台轨道在撑杆的带动下进入到列车的空缺车厢位中,列车无需停站,节省了列车停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列车的工作效率,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为便捷高效的交通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列车进站前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移动车厢脱离列车进站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移动车厢与列车汇合过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移动车厢与列车汇合完成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列车与移动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移动车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移动车厢与站台轨道的后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列车;11.后挡杆;12.前档杆;2.移动车厢;201.进站移动车厢;202.出站移动车厢;21.自动伸缩车轮;22.扶杆;23.吊环;24.扶手杆;25.自动电动门;3.列车轨道;4.站台轨道;41.凹槽;5.站台;6.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为了方便描述把移动车厢2区分为进站移动车厢201和出站移动车厢202。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关于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其方法过程如下:
在列车1的中部设有一个或多个移动车厢2,所述移动车厢2底部设有自动伸缩车轮21,在列车轨道侧面3上设置弧形的站台轨道4,站台轨道4中间为水平设置的站台5;准备出站的旅客提前从各节车厢集中到进站移动车厢201内,当列车准备到达站台5时,进站移动车厢201能够自动从列车1中脱离出来,并且自动伸缩车轮21会自动伸出从列车中部进入到与站台5连接的站台轨道4;移动车厢201沿着站台轨道4进行爬坡到脱离列车,并且到达出站口后停止下来,此时旅客可从进站移动车厢201里下车到站台5;出站移动车厢202继续前进到站台5的出站处,行驶中的列车1感应到移动车厢202的到来,列车1空缺车厢位的后挡杆11自动升高,并且超过站台轨道4;当后挡杆12触碰到出站移动车厢202的后端时,则列车1的前档杆12自动上升,使得移动车厢2位于前档杆12和后挡杆11之间;移动车厢2与列车1以相同的速度运行,保持到移动车厢2从站台轨道4下降到列车轨道3中部后,前档杆12和后挡杆11自动下降,自动伸缩车轮21缩回,避免影响正常行驶,并且车厢前后门打开,旅客进入到列车1各节车厢内。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示,所述移动车厢2内部上端设有扶杆22和吊环23,并且移动车厢2内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连接扶手杆24,不设立座椅,保证能够尽可能容纳更多的人,提供足够的空间留给上下站的旅客。
其中,移动车厢的四个侧面都设有自动电动门25,门开得足够大,保证旅客能够快速上下移动车厢,避免拥挤的同时,提高了上下车的效率;其中,朝向站台方向的电动门25在出站或进站时能够自动打开,而朝向列车1前后的电动门25则在移动车厢与列车1连接的时候打开,与列车1脱离前或者与列车1结合前则处于关闭状态。
为了更好的保证自动伸缩车轮21更加稳定的在站台轨道4上运行,所述自动伸缩车轮21采用实心橡胶轮或者钢轨轮,所述站台轨道4为凹槽型。
为了更好地对移动车厢2进行定位,后档杆11和前档杆12分别设有两根,并且分别位于移动车厢2的前端和后端的两侧。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前一个进站移动车厢201准备进站时,在站台上的移动车厢202关闭车厢门并向前开始行驶,当前一个移动车厢201开始进入站台轨道4时,站台上的出站移动车厢202则开始加速向前行驶。
其中,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站台轨道4前侧和后侧呈弧形,并且弧形中间为镂空,两侧为容纳车轮的凹槽41,通过把站台轨道4的上坡和下坡路段设置中空是为了避免遮挡列车上端的电源电缆设施,提高安全性和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列车1准备到达站台轨道4的位置设有感应器6,进站移动车厢201靠近感应器6时,接收到信号后自动伸缩车轮21向两侧伸开准备进入站台轨道4;同时在站台上的下一个出站移动车厢202接收到信号,关闭车厢门开始前行。其中,在出站台轨道4的位置设有感应器6,当出站移动车厢202经过该感应器6时,行驶的列车1接收到信号后,则后挡杆11开始升起。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车厢为无人驾驶全智能移动车厢,其车厢下端设有自动控制和感应系统,移动车厢全程实现自动感应控制自动伸缩车轮21的伸出和收缩,以及自动感应电动门25开启和关闭的时间,实现更加智能自动化的时代。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安装”“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过程如下:
在列车的中部设有一个或多个移动车厢,所述移动车厢底部设有自动伸缩车轮,在列车轨道上设置弧形的站台轨道,站台轨道中间为水平设置的站台;
准备出站的旅客提前从各节车厢集中到移动车厢内,当列车准备到达站台时,移动车厢能够自动从列车中脱离出来,并且自动伸缩车轮会伸出从列车中部进入到与站台连接的站台轨道上;
移动车厢沿着站台轨道向前行驶,由于站台轨道的斜面慢慢变高,最后移动车厢脱离列车,并且到达出站口后停止下来,此时旅客可从移动车厢里下车走出进到站台:
在列车进站之前,另一节上好了旅客的移动车厢接到感应指令后自动向前慢慢加速行驶,直到列车的到来与它差不多同步向前行驶;
行驶中的列车已经越过了刚脱离的车厢底部,继续前行感应到另一节移动车厢的到来,列车空缺车厢位的后挡杆自动升高,并且超过站台轨道;当后挡杆触碰到移动车厢的后端时,则列车空缺车厢的前档杆接到指令自动上升,使得移动车厢位于前档杆和后挡杆之间;
移动车厢与列车以相同的速度运行,保持到移动车厢脱离站台轨道下落至列车空缺车厢后,前档杆和后挡杆下降,自动伸缩车轮缩回原位,前后车厢门打开,旅客进入到列车各节车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厢内部上端设有扶杆和吊环,并且移动车厢内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连接多条整齐有序扶手杆,所述移动车厢的四个侧面都设有自动电动门,朝向站台方向的电动门在出站或进站时能够快速自动打开,而朝向列车前后的电动自动电动门则在移动车厢与列车连接的时候打开,与列车脱离前或者与列车结合前则处于关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伸缩车轮采用实心橡胶轮或者钢轨轮,所述站台轨道为凹槽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其特征在于:列车准备进站时,在站台上好了旅客的移动车厢关闭好了车厢门,等待列车进站的指令发出,移动车厢则开始加速向前自动行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轨道前侧和后侧呈弧形,并且弧形中间为镂空,两侧为容纳车轮的凹槽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列车准备到达站台轨道的前面位置设有感应器,移动车厢靠近感应器时,接收到信号后自动伸缩车轮向两侧伸开准备进入站台凹槽型轨道;同时在站台上的下一个上好旅客关好了门的移动车厢接收到信号,已经启动向前加速行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站台轨道出站的位置设有感应器,当移动车厢经过该感应器时,行驶的列车接收到信号后,则空缺车厢后挡杆开始升起,碰到行驶的移动车厢时,前面的撑杆也接到信号向上伸出,这样移动车厢就被前后挡杆夹着向前行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车厢为无人驾驶全智能移动车厢,其车厢下端设有自动控制和感应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38538.3A CN111661103A (zh) | 2020-06-13 | 2020-06-13 |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38538.3A CN111661103A (zh) | 2020-06-13 | 2020-06-13 |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61103A true CN111661103A (zh) | 2020-09-15 |
Family
ID=72387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38538.3A Pending CN111661103A (zh) | 2020-06-13 | 2020-06-13 |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6110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64080A (zh) * | 2021-05-27 | 2021-08-17 | 黄秉和 | 一种火车上下客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510248A1 (de) * | 1975-03-08 | 1976-09-16 | Nott Karl Josef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ieb eines zwangsgefuehrten transportsystems |
CN1170678A (zh) * | 1996-07-12 | 1998-01-21 | 李质明 | 不停车铁路站系统 |
CN1342576A (zh) * | 2001-10-23 | 2002-04-03 | 何亚甫 | 列车运行中换乘旅客的发明 |
CN201856758U (zh) * | 2010-10-11 | 2011-06-08 | 余文秀 | 列车不停车旅客可上下车系统 |
CN102295005A (zh) * | 2010-06-17 | 2011-12-28 | 王文林 | 全自动不停车、车候人轨道交通系统 |
KR20130107976A (ko) * | 2012-03-23 | 2013-10-02 |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 열차위치 보조 검지 장치를 활용한 열차 제어 시스템 및 열차의 방호 방법 |
CN205344878U (zh) * | 2015-12-28 | 2016-06-29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不停车上下客轨道车辆 |
CN110406545A (zh) * | 2019-08-29 | 2019-11-05 | 郑发通 |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换乘装置 |
-
2020
- 2020-06-13 CN CN202010538538.3A patent/CN11166110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510248A1 (de) * | 1975-03-08 | 1976-09-16 | Nott Karl Josef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ieb eines zwangsgefuehrten transportsystems |
CN1170678A (zh) * | 1996-07-12 | 1998-01-21 | 李质明 | 不停车铁路站系统 |
CN1342576A (zh) * | 2001-10-23 | 2002-04-03 | 何亚甫 | 列车运行中换乘旅客的发明 |
CN102295005A (zh) * | 2010-06-17 | 2011-12-28 | 王文林 | 全自动不停车、车候人轨道交通系统 |
CN201856758U (zh) * | 2010-10-11 | 2011-06-08 | 余文秀 | 列车不停车旅客可上下车系统 |
KR20130107976A (ko) * | 2012-03-23 | 2013-10-02 |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 열차위치 보조 검지 장치를 활용한 열차 제어 시스템 및 열차의 방호 방법 |
CN205344878U (zh) * | 2015-12-28 | 2016-06-29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不停车上下客轨道车辆 |
CN110406545A (zh) * | 2019-08-29 | 2019-11-05 | 郑发通 |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换乘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64080A (zh) * | 2021-05-27 | 2021-08-17 | 黄秉和 | 一种火车上下客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09599B2 (ja) | 自動ケーブルカー設備 | |
EP3552916B1 (en) | Hybrid cable/rail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 transportation system | |
CN205059593U (zh) | 一种列车不停站实现旅客上下车的系统 | |
CN109532864B (zh) | 一种列车交通系统 | |
US11492021B2 (en) | Hybrid cable/rail transportation system | |
EP2957478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ssengers to board on and exit from a train without the train stopping at a train station | |
CN107867303A (zh) | 一种火车上行李架升降装置及方法 | |
CN108082207B (zh) | 轨道交通系统 | |
CN111661103A (zh) |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上下旅客方法 | |
CN110406545B (zh) |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换乘装置 | |
CN113104572B (zh) | 一种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及方法 | |
CN114269665B (zh) | 混合式缆索/轨道运输系统 | |
CN108407820B (zh) | 一种列车 | |
CN211543511U (zh) | 一种列车进站不停车换乘装置 | |
CN109532933B (zh) | 一种列车及交通系统 | |
CN108149948A (zh) | 一种不停车上下客公共交通系统 | |
CN109532867B (zh) | 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 | |
CN201923739U (zh) | 牵引式跨路电梯 | |
CN113104573B (zh) | 一种列车车厢行李自动取放装置及方法 | |
WO2018107912A1 (zh) | 一种不需要停车的车辆上下客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8819958A (zh) | 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停靠站 | |
CN108482418B (zh) | 列车乘客上下车系统 | |
CN109552353B (zh) | 一种轨道交通工具不停站上下客装置 | |
CN207620443U (zh) | 一种不停车上下客公共交通系统 | |
CN208233043U (zh) | 一种列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