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36109A - 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36109A
CN111636109A CN202010667716.2A CN202010667716A CN111636109A CN 111636109 A CN111636109 A CN 111636109A CN 202010667716 A CN202010667716 A CN 202010667716A CN 111636109 A CN111636109 A CN 111636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viscose
auxiliary agent
viscose filament
guanid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677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可培
焦安峰
殷承祥
李世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Canaan Meidi Household Art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Canaan Meidi Household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Canaan Meidi Household Art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Canaan Meidi Household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677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36109A/zh
Priority to JP2020144532A priority patent/JP7060658B2/ja
Publication of CN111636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361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2/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2/06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viscose
    • D01F2/08Composition of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he ba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以及该长丝纤维的制造方法。其通过将消臭助剂与纤维素粘胶混合后制得共混纺丝液,再经凝固浴纺丝成型得到共混纤维,最后经脱硫、水洗和干燥后处理得到。该粘胶长丝纤维可以消除多种臭源,且经过多次洗涤仍具有消臭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以及该粘胶长丝纤维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助剂的开发,使得纺织品的功能性得以实现。天然纤维采用助剂后整理,化学纤维采用助剂后整理或助剂与纺丝液结合纺丝,可制得各种功能性纤维。现在市场上功能性助剂的添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面料的后整理工艺添加,如在后整理过程中采用浸、泡、涂、喷等方法,使助剂附着在面料表面。这种工艺方便简单,但是功效不能持久,多次水洗后效果降低,并且在后整理过程中会损失大部分的功能助剂,特别是对贵重的助剂浪费巨大。二是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加入助剂,如采用共混、共聚、接枝、络合等工艺。这种方法获得面料的功能性持久耐水洗,但在助剂制备或添加等过程操作繁琐,并且成本较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纺织行业产品种类的趋于饱和,纺织品的功能性成为近期甚至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热点。目前纺织品的功能性主要包括除螨、消臭、抗菌、调温等。关于纤维的消臭功能研究较少。而且目前的抗菌消臭粘胶基的纱线几乎全部为短纤,因此需要开发能消除多种臭源的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其可以消除多种臭源,且经过多次洗涤仍具有消臭功能。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该粘胶长丝纤维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其原料中含有黄酮醇类化合物、有机胍类化合物和酞菁类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黄酮醇类化合物含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其中苯环1、2、3和4位上的H原子中的一个或多个被-OH取代。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具有抗菌防病和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对很多微生物,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等都具有程度不等的抑菌活性。
Figure BDA0002581091100000021
优选地,所述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I)或式(III)所示:
Figure BDA0002581091100000022
优选地,所述有机胍类化合物为单体胍或有机胍盐,所述单体胍选自盐酸胍、硫酸胍、磷酸胍、乙酸胍、肌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胍盐为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和/或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有机胍类化合物可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阳离子活性基团,具有剥除微生物膜、破坏细菌细胞壁和影响细菌生长分裂的作用,可有效杀死藻类和细菌,如抑制金黄葡萄球菌的生长。
优选地,所述酞菁类化合物为酞菁或含有金属离子的酞菁配合物,所述金属离子选自铜离子、镍离子、锌离子、钴离子、亚铁离子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酞菁亚铁(C32H16FeN8)。酞菁类化合物为芳香共轭体系的大环共轭配合物,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在可见光区有较好的吸收以及分子结构的可调节性,可用作太阳能电池中的光敏化剂。作为催化剂时可催化氧气、过氧化物参与的氧化反应。如将其负载到纤维表面,能赋予纤维抗菌除臭的功能。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粘胶长丝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消臭助剂与纤维素粘胶混合后制得共混纺丝液,再经凝固浴纺丝成型得到共混纤维,最后经脱硫、水洗和干燥后处理,得到所述消臭粘胶长丝纤维。
优选地,所述消臭助剂为粉体助剂,以所述粉体助剂的质量为100%计,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黄酮醇类化合物30~40%、粘合剂15~20%、稳定剂10~20%、有机胍类化合物10~15%、酞菁类化合物5~10%、余量为分散剂。
优选地,所述分散剂选自分散剂SS(2-萘酚-6磺酸,甲苯酚,亚硫酸氢钠和甲醛的缩合物)、3-乙氧基-4-甲氧基-ALPHA-[(甲基磺酰基)甲基]-苯甲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粘合剂选自聚氨酯、聚乙烯、聚乙烯醇、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稳定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六偏磷酸钠、聚丙烯酰胺、三盐基硫酸铅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消臭助剂为液体助剂,以所述液体助剂的质量为100%计,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黄酮醇类化合物20~30%,分散剂10~15%,渗透剂1~2%,粘合剂12~16%,稳定剂4~8%,酞菁类化合物6~10%,有机胍类化合物8~10%,余量为纯水。
优选地,所述分散剂选自分散剂SS(2-萘酚-6磺酸,甲苯酚,亚硫酸氢钠和甲醛的缩合物)、3-乙氧基-4-甲氧基-ALPHA-[(甲基磺酰基)甲基]-苯甲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渗透剂为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系列渗透剂,选自JFC、JFC-1、JFC-2、JFC-E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粘合剂选自聚氨酯、聚乙烯、聚乙烯醇、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稳定剂选自二巯基乙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六偏磷酸钠、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醇、聚丙烯酰胺、醋酸乙酯、聚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粘胶长丝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胶:将纤维浆粕依次进行浸渍、压榨、粉碎、老成和黄化后得到纤维素粘胶,向所述粘胶中加入消臭助剂,得到共混纺丝液;
优选地,所述纤维浆粕选自棉桨、木桨、竹桨、麻桨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消臭助剂为粉体助剂时,所述消臭助剂与所述纤维素粘胶的质量比为(0.2~8):100,优选0.5:100;所述消臭助剂为液体助剂时,所述消臭助剂与所述纤维素粘胶的质量比为(2~4):100,优选3:100。
优选地,所述制胶过程具体包括将纤维浆粕输入浸压粉碎联合机,并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1a)浸渍:浸渍温度为38~48℃,浸渍过程中的NaOH质量浓度为18±1%;
(1b)压榨:压榨倍数一般控制在3左右;
(1c)粉碎:粉碎后得到浆粕的定积重量控制在500±60g/L,实际生产中偏上限最佳。定积重量的含义为碱纤维素粉碎后单位体积的重量。粉碎效果越好,定积重量越小,纤维表面积越大;
(1d)老成:老成温度42±3℃;
(1e)黄化:CS2的加入量占纤维浆粕质量的32~35%,黄化初温18±2℃,黄化终温26±2℃;二氧化钛作为消光剂的加入量占纤维浆粕质量的1%(全消光)或2.5%(半消光);同时加入纤维浆粕质量1.5~2.0%的硫酸钠,可提高tgα值50%~100%);
(1f)溶解:将初溶后的纤维素磺酸钠进一步溶解在稀碱液或软水中,将其与黄化后的纤维浆粕混合后制成粘胶,混合温度为15±1℃,混合时间为2~4h;可通过连续式混合减少粘胶质量的波动;
(1g)过滤、静置/连续脱泡:将所述粘胶依次进行过滤和静置脱泡后加入消臭助剂,充分混合后得到共混纺丝液;
进一步地,静置是在一定温度下放置粘胶一段时间,目的是提高其凝固力,达到抽丝要求的粘度,这一过程被称为熟成。熟成时间越长,粘胶凝聚程度越高,熟成度越高。熟成过程中粘胶粘度变化趋势为:开始急剧下降,后逐渐回升。
(2)纺丝:通过半连续纺丝或连续纺丝工艺,得到共混纤维;
优选地,酸浴组成为:硫酸浓度为120~130g/L,硫酸钠浓度为260~280g/L;硫酸锌浓度为10~28g/L,温度46~61℃,比重≤2g/L。
优选地,纺丝规格为110D/48F,纺丝速度为80~130m/min,牵伸率为25-150%。
(3)后处理:对所述共混纤维依次进行水洗、脱硫、酸洗、上油、脱水、烘干处理。
优选地,所述脱硫在氢氧化钠、硫化钠或亚硫酸钠的水溶液中进行,上述试剂加入量为6~7g/L,脱硫温度为55~70℃。由于含硫杂质会造成纤维发硬,外观发黄,还会污染环境,所以要进行脱硫处理。上述试剂脱硫的原理和优缺点如下:
[1]氢氧化钠法:氢氧化钠与硫作用生成水溶性的硫化钠和三硫代碳酸钠,硫化钠还能与硫反应生成多硫化钠。脱硫液中氢氧化钠浓度为8~12g/L,温度60~70℃。纤维在碱液中膨润剧烈,故脱硫速度快,但易被氧化,纤维素大分子间氢键易被削弱,使强度下降。
[2]硫化钠法:硫化钠与硫作用生成水溶性的多硫化物。硫化钠碱性较弱,而且为还原剂,故能防止纤维素氧化,对纤维机械性质无影响,且比氢氧化钠脱硫更充分,纤维白度更高。但因硫化钠中常含有硫化亚铁,易使纤维带上黑色斑点,并对设备的腐蚀性较大。
[3]亚硫酸钠法:亚硫酸钠与硫作用生成硫代硫酸钠而溶于水。作用最温和、纤维膨润最低。亚硫酯钠为还原剂,对纤维的氧化起保护作用。另外亚硫酯钠对设备腐蚀作用较低,故应用较广。但亚硫酸钠易被氧化而影响脱硫效果,可加入少量稳定剂以减慢氧化。
所述酸洗在盐酸水溶液中进行,目的是除去残余氢氧化钠和其他重金属,盐酸浓度为4~5g/L,酸洗温度为25~30℃。
所述上油在矿物油与水的混合液中进行,矿物油的加入质量含量为40~50%,上油温度为35~45℃。所述上油目的是使丝条柔软,提高抱合力和抗静电性,减少摩擦力。
常见引起臭味的物质包括:1)汗液:含有氨、醋酸、异吉草酸;2)老龄人士:皮肤分泌物含有氨、醋酸、异吉草酸、2-壬烯醛;3)排泄物:含有氨、醋酸、异吉草酸、甲硫醇、吲哚、硫化氢;4)香烟烟雾:含有氨、醋酸、乙醛、吡啶、硫化氢;5)厨余垃圾:含有氨、甲硫醇、三甲胺、硫化氢。
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抗菌消臭纤维使用的是短纤,且大多是应对三臭,如氨、醋酸和异戊酸。本发明采用粘胶长丝纤维,与短纤相比的优点为:成纱毛羽少,后续工艺简单,可连续纺织,面料比较滑爽,手感较好。本发明将长丝和抗菌消臭二者结合,制得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可以应对六臭(在三臭基础上加入吲哚、硫化氢、甲硫醇/2-壬烯醛)甚至以上,并且对氨具有瞬间消臭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粘胶长丝纤维的纤度值可以为20~300D,当该长丝纤维在面料中的用量为5%~100%即可起到消臭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其通过将消臭助剂与纤维素粘胶混合后制得共混纺丝液,再经凝固浴纺丝成型得到共混纤维,最后经脱硫、水洗和干燥后处理得到。该粘胶长丝纤维可以消除多种臭源,且经过多次洗涤仍具有消臭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半连续纺丝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连续纺丝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a~3a和对比例1a~6a
一种粘胶长丝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胶:将纤维浆粕(棉桨和麻桨的混合浆)依次进行浸渍(浸渍温度为38~48℃,NaOH质量浓度为18±1%)、压榨(压榨倍数控制在3左右)、粉碎(粉碎后得到浆粕的定积重量控制在500±60g/L)、老成(老成温度42±3℃)和黄化(CS2的加入量占纤维浆粕质量的32~35%,黄化初温18±2℃,黄化终温26±2℃;同时加入纤维浆粕质量1.5~2.0%的硫酸钠)后得到纤维素粘胶,将所述粘胶依次进行过滤和静置脱泡后加入消臭助剂(消臭助剂与所述纤维素粘胶的质量比为0.5:100),充分混合后得到共混纺丝液;
以所述粉体助剂的质量为100%计,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黄酮醇类化合物30~40%、粘合剂15~20%、稳定剂10~20%、有机胍类化合物10~15%、酞菁类化合物5~10%、余量为分散剂。
实施例1a~3a和对比例1a~6a中的消臭助剂采用粉体助剂,其中各成分的具体物质和用量如表1所示,其它制备过程相同。
表1
Figure BDA0002581091100000081
(2)纺丝:通过半连续纺丝工艺得到共混纤维。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中各步骤参数如下:
齿轮及齿比:W1=40,W2=46,W3/W3’=72/79,W4/W4’=26/88,W5/W5’=52/61,W6/W6’=41/54。
纤维素粘胶中,甲纤(α-cell)含量8.20±0.05%,含碱量5.8±0.05%,熟成度8.5±0.1mL(10%NH4Cl值),粘度35±5s(落球法)。
酸浴中,H2SO4浓度129±1g/L,ZnSO4浓度12±0.5g/L,Na2SO4浓度265±5g/L,比重1.27±0.005g/L,温度53±1℃。
纺丝规格110D/48F,纺速83m/min,喷丝头材质为钽材镀膜,喷丝头0.06mm×48孔,浸浴长度360mm,丝上浴长度455mm,计量泵打胶量0.832mL/r,凝固辊丝距7.4~8.2mm,凝固辊绕丝圈数27±2圈,去酸辊退绕丝圈数71±4圈,牵伸率25%,落丝时间20h,去酸水流量85±5ml/min,去酸水温度36±1℃,去酸辊丝距7.4~8.2mm,离心罐转速8000r/min,丝饼卷绕丝夹角11°,试泵标准96±1ml/150r。
(3)后处理:对所述共混纤维依次进行水洗、脱硫、酸洗、上油、脱水、烘干处理。
其中,脱硫时间80min,亚硫酸钠浓度6.5±0.5g/L,脱硫温度63±5℃。酸洗时间40min,盐酸浓度4.2±0.4g/L,酸洗温度27±2℃。上油时间50min,矿物油浓度1.8±0.2g/L,上油温度40±1℃。
上油采用粘胶长丝油剂HB-NJ010,原料中矿物油加入比例为42%,聚醚(环氧乙烷/环氧乙烷嵌段物)加入比例为19%,C16~C1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加入比例为9%,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加入比例为8%,C12~C1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加入比例为7%,合成脂肪酸酯加入比例为5%,酯基季铵盐加入比例为5%,其他组分加入比例为4%,天然油脂加入比例为1%。
加工过程中,由于丝饼干燥后所含水分不匀,需要进行调湿。丝饼回潮时间28±4h,RH68±2%,温度24±4℃,络筒速度180m/min,筒子重量2.1kg/筒。
上述过程使用设备包括:连续式浸压粉碎机、老成鼓、黄化机、后溶解机、熟成脱泡桶、板框压滤机、压洗机、脱水机、烘干机、络筒机、HKZ2005/1型半连续纺丝机等。
实施例1b~3b和对比例1b~6b
实施例1b~3b和对比例1b~6b中的消臭助剂采用液体助剂,其中各成分的具体物质和用量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581091100000091
Figure BDA0002581091100000101
实施例1b~3b和对比例1b~6b中,步骤(1)的制胶和步骤(3)的后处理过程同实施例1a,步骤(2)采用连续纺丝工艺。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其中各步骤参数如下:
纤维素粘胶中,甲纤(α-cell)含量8.20±0.05%,含碱量5.8±0.05%,熟成度8.5±0.1mL(10%NH4Cl值),粘度35±5s,表面张力46±1dyn/cm(20℃)。
酸浴中,H2SO4浓度129±1g/L,ZnSO4浓度12±0.5g/L,Na2SO4浓度265±5g/L,比重1.27±0.005g/L,温度53±1℃,表面张力43±1dyn/cm。
纺丝规格110D/48F,纺速125±5m/min,喷丝头抽伸率120~140%,水平管¢5mm×1000mm,后凝固圈数59±4,一道水洗圈数11±2,二道水洗圈数11±2,三道水洗圈数11±2,四道水洗圈数11±2,上浆圈数11±2,烘干圈数41±2,水洗流量330±30mL/min,水洗温度一、二道常温,三、四道温度48±2℃,上浆率1.5%±0.2%,烘干温度100±2℃,卷绕张力15±2cN,纺丝间温度28±2℃,纺丝间湿度68±4%。
纱线强度测试
分别对实施例1a和实施例3a(粉体助剂半连续纺),以及实施例1b和实施例3b(液体助剂连续纺)得到的粘胶长丝纤维中,抽取20筒纱线进行物理性能测试。
其中,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依据GB/T 14344-2008进行测试,纤度(旦数)依据GB/T 14343-2008进行测试,耐摩擦色牢度依据GB/T 3920-2008进行测试。将各测试结果取平均值,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581091100000111
可以看出,上述纱线的物理性能符合使用要求。
消臭测试
依据日本纤维评价技术协议会制定的SEK标志纤维制品认定基准,对实施例1a和实施例1b制备得到的粘胶长丝纤维进行消臭测试。测试采用气相色谱仪法,即取面积为50cm2的面料,该面料的纤维含量为100%,克重(含义为每平方米面料克重)为130g。将面料置于含有臭源气体的封闭空间内。水洗采用SEK标志纤维制品认定基准中的标准洗涤法。
该封闭空间的臭源气体初始浓度为:氨气100ppm,醋酸30ppm,三甲胺28ppm,异戊酸38ppm,吲哚33ppm,2-壬烯醛38ppm。
2小时后测试该空间的臭源气体浓度,实施例1a(使用粉体助剂面料)的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实施例1b(使用液体助剂面料)的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臭源气体2小时后的浓度小于基准值即为合格。
表4
Figure BDA0002581091100000121
表5
Figure BDA0002581091100000122
可以看出,实施例1a和实施例1b制备得到的粘胶长丝纤维在水洗10次前后,对参加测试的臭源气体均具有良好的消除能力。对除2-壬烯醛以外的臭源气体的去除率在97%以上。使用液体助剂的纤维对于同类气体去除率高于使用粉体助剂的纤维,原因可能是由于溶剂的存在,液体助剂中的消臭成分能与纤维素粘胶充分结合。当粘胶中的溶剂挥发后,消臭成分能够均匀分布在纤维表面和内部,使得单位面积上发挥作用的消臭成分含量较多。
另外对于同一纤维,水洗10次后臭源气体减少率更高,原因是纤维经过水洗晾干后整体质地更加蓬松,使得纤维间孔隙打开,比表面积增大,因此纤维的吸附能力和消解能力增强。
对实施例2a、实施例3a、对比例1a~6a、实施例2b、实施例3b和对比例1b~6b制备得到的粘胶长丝纤维也进行相同测试。以吲哚为例,水洗前和水洗10次后吲哚减少率的测试结果见表6。
表6
Figure BDA0002581091100000131
表6说明,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粘胶长丝纤维对臭源气体均具有去除能力,其中黄酮醇类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和有机胍类化合物共同作用起到消臭效果。如除去其中的一种消臭成分,则消臭能力下降,但仍然能满足吲哚去除率≥70%的基准值。如除去其中两种,则消臭能力不满足该基准值。如未使用任意一种消臭成分,则水洗前的纤维没有消臭能力,水洗10次后由于纤维比表面积增加,吸附能力增强,则能够吸收4~5%的吲哚。
抑菌测试
将实施例1a和实施例1b纤维制成的面料洗涤10次后,依据日本标准JIS L 1902:2015《纤维制品的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进行测试,实施例1a(使用粉体助剂面料)的测试结果如表7所示,实施例1b(使用液体助剂面料)的测试结果如表8所示。为避免极端结果,使用3个样品检测结果的平均值。
表7
Figure BDA0002581091100000132
Figure BDA0002581091100000141
表8
Figure BDA0002581091100000142
Figure BDA0002581091100000151
表7和表8中,最后一列“抗菌活性值”>2即表示该纤维的抑菌率在99%以上。结果显示该纤维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具有杀菌抑菌和止痒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中含有黄酮醇类化合物、有机胍类化合物和酞菁类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I)或式(III)所示:
Figure FDA00025810910900000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胍类化合物为单体胍或有机胍盐,所述单体胍选自盐酸胍、硫酸胍、磷酸胍、乙酸胍、肌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胍盐为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和/或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酞菁类化合物为酞菁或含有金属离子的酞菁配合物,所述金属离子选自铜离子、镍离子、锌离子、钴离子、亚铁离子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酞菁亚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粘胶长丝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消臭助剂与纤维素粘胶混合后制得共混纺丝液,再经凝固浴纺丝成型得到共混纤维,最后经脱硫、水洗和干燥后处理,得到所述消臭粘胶长丝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胶长丝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臭助剂为粉体助剂,以所述粉体助剂的质量为100%计,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黄酮醇类化合物30~40%、粘合剂15~20%、稳定剂10~20%、有机胍类化合物10~15%、酞菁类化合物5~10%、余量为分散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胶长丝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选自分散剂SS、3-乙氧基-4-甲氧基-ALPHA-[(甲基磺酰基)甲基]-苯甲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粘合剂选自聚氨酯、聚乙烯、聚乙烯醇、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稳定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六偏磷酸钠、聚丙烯酰胺、三盐基硫酸铅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胶长丝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臭助剂为液体助剂,以所述液体助剂的质量为100%计,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黄酮醇类化合物20~30%,分散剂10~15%,渗透剂1~2%,粘合剂12~16%,稳定剂4~8%,酞菁类化合物6~10%,有机胍类化合物8~10%,余量为纯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胶长丝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选自分散剂SS、3-乙氧基-4-甲氧基-ALPHA-[(甲基磺酰基)甲基]-苯甲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渗透剂为JFC系列渗透剂;
和/或,所述粘合剂选自聚氨酯、聚乙烯、聚乙烯醇、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稳定剂选自二巯基乙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六偏磷酸钠、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醇、聚丙烯酰胺、醋酸乙酯、聚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胶长丝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胶:将纤维浆粕依次进行浸渍、压榨、粉碎、老成和黄化后得到纤维素粘胶,向所述粘胶中加入消臭助剂,得到共混纺丝液;
优选地,所述纤维浆粕选自棉桨、木桨、竹桨、麻桨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消臭助剂为粉体助剂时,所述消臭助剂与所述纤维素粘胶的质量比为(0.2~8):100;所述消臭助剂为液体助剂时,所述消臭助剂与所述纤维素粘胶的质量比为(2~4):100;
(2)纺丝:通过半连续纺丝或连续纺丝工艺,得到共混纤维;
(3)后处理:对所述共混纤维依次进行水洗、脱硫、酸洗、上油、脱水、烘干处理。
CN202010667716.2A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及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16361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67716.2A CN111636109A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及制造方法
JP2020144532A JP7060658B2 (ja) 2020-07-13 2020-08-28 抗菌性および脱臭性を有するビスコースフィラメント繊維、ならびに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67716.2A CN111636109A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及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36109A true CN111636109A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28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67716.2A Pending CN111636109A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60658B2 (zh)
CN (1) CN111636109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5707A (zh) * 2003-01-05 2004-07-28 李官奇 一种具有抑菌和保健功能的纤维
CN1746342A (zh) * 2005-09-23 2006-03-15 东华大学 含有机金属催化剂的化学纤维、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CN102839439A (zh) * 2012-09-20 2012-12-26 青岛嘉胜隆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消汗臭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86826A (en) * 1976-12-28 1978-07-31 Kanebo Ltd Flame-retar dant regenerated cellulosic fibes
JPS61258077A (ja) * 1985-05-11 1986-11-15 有限会社高分子錯体技術研究所 消臭性繊維
JPS63300769A (ja) * 1987-05-30 1988-12-07 Shinkoujin Kasei Kk 消臭性再生セルロ−ス組成物
JPH0681795B2 (ja) * 1989-03-17 1994-10-19 株式会社興人 高機能消臭性再性セルロース組成物
JPH08325831A (ja) * 1995-06-02 1996-12-10 Daiwabo Les-Yon Kk 改質再生セルロース繊維
JP3424114B2 (ja) * 1997-06-09 2003-07-07 富士紡績株式会社 改質セルロース再生繊維とその製造法
JP3424115B2 (ja) * 1997-12-03 2003-07-07 富士紡績株式会社 抗酸化性セルロース再生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07107127A (ja) * 2005-10-12 2007-04-26 Adachi Kogyo Kk 再生セルロース繊維からなる繊維構造物
JP4584339B2 (ja) * 2008-02-20 2010-11-17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抗ウイルス物質、抗ウイルス繊維及び抗ウイルス繊維構造物
CN110656389B (zh) * 2019-09-25 2022-02-15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抗菌胍化蛋白质天丝纤维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5707A (zh) * 2003-01-05 2004-07-28 李官奇 一种具有抑菌和保健功能的纤维
CN1746342A (zh) * 2005-09-23 2006-03-15 东华大学 含有机金属催化剂的化学纤维、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CN102839439A (zh) * 2012-09-20 2012-12-26 青岛嘉胜隆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消汗臭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彭宴起等: "胍类化合物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染整技术》 *
李光等: "抗菌聚酰胺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17147A (ja) 2022-01-25
JP7060658B2 (ja)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41358B1 (ko) 키토산 함유 아크릴 섬유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0491629C (zh) 一种含有壳聚糖的抗菌织物整理液、制法和其使用方法
US20100124861A1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bioactive cellulose fiber with a high degree of whiteness
CN108048933B (zh) 一种含铜抗菌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4085B (zh) 一种反应型卤胺类抗菌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0524969B (zh) 透气防风型家纺面料
JP2018009276A (ja) 再生セルロース繊維、それを含む繊維構造物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6758254A (zh) 一种抗菌Lyocell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ITRM20000660A1 (it) Metodo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fibra di cellulosa rigenerata migliorata.
CN115044992A (zh) 一种含海藻活性成分的粘胶大生物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1593461A (zh) 一种竹纤维抑菌毛巾及其制备方法
JP6101429B2 (ja) 多機能性再生セルロース繊維、それを含む繊維構造物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EP2756846A1 (en) Antimicrobial cellulose material and process of its production
CN112126996B (zh) 一种艾草植物抗菌抗病毒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36109A (zh) 一种抗菌消臭粘胶长丝纤维及制造方法
KR101125253B1 (ko) 음이온 고분자 염과 셀룰로오스로 조성되는 스킨-코어 섬유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912761B2 (ja) 消臭性再生セルロース繊維、それを用いた繊維構造物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842564B2 (ja) 抗菌性ビスコースレーヨ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058283A (zh) 一种抗菌腈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754659B (zh) 一种青蒿素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JP2013204205A (ja) 消臭性再生セルロース繊維、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繊維構造物
JP2000073280A (ja) 抗菌性アクリル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936125B (zh) 含纳米炭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TW201938669A (zh) 具新穎剖面的萊纖纖維
JPH06235116A (ja) 抗菌性繊維及び布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