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9850B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9850B
CN111599850B CN202010484796.8A CN202010484796A CN111599850B CN 111599850 B CN111599850 B CN 111599850B CN 202010484796 A CN202010484796 A CN 202010484796A CN 111599850 B CN111599850 B CN 1115998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ixel
organic light
refractive index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847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9850A (zh
Inventor
张国峰
于泉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847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98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9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9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9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9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有机发光层、像素限定层、堤坝层、微透镜及折射率匹配层。其中,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像素并位于像素限定层的开口区,堤坝层的堤坝位于像素限定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并且堤坝的正投影环绕发光像素的正投影;微透镜位于堤坝对应的环孔内并且其正投影覆盖发光像素的正投影;折射率匹配层设置在微透镜靠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其中,微透镜与折射率匹配层接触的表面为曲面,且曲面朝向微透镜与折射率匹配层中折射率低的一者凸起。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以将发光像素发射的大角度光转换为小角度光,提高分辨率并避免混色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显示屏相对于液晶显示屏具备更轻薄、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清晰度高、柔性好、发光效率高等众多优点,逐渐成为主流的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屏的发光原理为,有机发光器件中的阳极产生的空穴和阴极产生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分别向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注入,并迁移到有机发光材料层,当二者在发光材料层相遇时,产生能量激子,从而激发有机发光材料层中的发光分子产生可见光。
有机发光显示屏中包括多层具有不同折射率的膜层结构,会使得一个像素发射的光经过多种方式的反射和折射而不能从该像素的正上方发射,影响发光亮度;同时大角度的光还可能到达相邻像素,产生混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有机发光层、像素限定层、堤坝层、微透镜及折射率匹配层。其中,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像素并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开口区,发光像素位于开口区;堤坝层位于像素限定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并包括多个与发光像素一一对应设置且为环状结构的堤坝,堤坝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环绕发光像素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微透镜位于有机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且微透镜位于堤坝对应的环孔内,微透镜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发光像素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折射率匹配层设置在微透镜靠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其中,微透镜与折射率匹配层的折射率不同,微透镜与折射率匹配层接触的表面为曲面,且曲面朝向微透镜与折射率匹配层中折射率低的一者凸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基板、形成有机发光层、形成像素限定层、形成堤坝层、形成微透镜以及形成折射率匹配层。其中,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像素并设置在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像素限定层包括在像素限定层刻蚀形成多个开口区,发光像素设置在开口区内;堤坝层设置在像素限定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且堤坝层包括多个与发光像素一一对应设置且为环状结构的堤坝,并且堤坝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环绕发光像素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在环孔内形成位于有机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微透镜,微透镜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发光像素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形折射率匹配层设置在微透镜靠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其中,微透镜与折射率匹配层的折射率不同,微透镜与折射率匹配层接触的表面为曲面,且曲面朝向微透镜与折射率匹配层中折射率低的一者凸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发光像素上设置微透镜及对应的折射率匹配层可以将发光像素发射的大角度光转换为小角度光,进而保证发光像素发射的光尽可能以小角度从该发光像素上方射出,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同时阻止发光像素发射的大角度光从相邻发光像素的上方射出,进而避免混色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像素与堤坝的投影关系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像素与堤坝的投影关系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部分光路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部分光路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CC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中CC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中CC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步骤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堤坝的制备过程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堤坝的制备过程;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实施例所描述的“基本上”、“近似”、“大约”、“约”、“大致”“大体上”等词语,是指在合理的工艺操作范围内或者公差范围内,可以大体上认同的,而不是一个精确值。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像素,但这些像素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像素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像素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像素,类似地,第二像素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像素。
本案申请人通过细致深入研究,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01、薄膜晶体管层02、有机发光层、像素限定层04以及堤坝层。
如图1所示,薄膜晶体管层02位于衬底基板01靠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光的一侧并且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20。薄膜晶体管02包括有源层21、栅极22、漏极23及源极24。
有机发光层位于薄膜晶体管层02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并且包括多个发光像素03,发光像素03与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20电连接。具体地,如图1所示,发光像素03可以包括阳极31、阴极32以及位于阳极31与阴极32之间的有机发光材料层33。此外,阳极31与有机发光材料层33之间还包括空穴传输层34,阴极32与有机发光材料层33之间还包括电子传输层35。发光像素03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提供显示所需光的基本单元。
像素限定层04包括多个开口区,并且发光像素03位于像素限定层04的开口区内,也就是,像素限定层04包围发光像素03。
堤坝层位于像素限定层04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并且包括与发光像素03一一对应设置的堤坝05。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像素与堤坝的投影关系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像素与堤坝的投影关系图。
如图3及图4所示,堤坝投影05’为堤坝05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发光像素投影03’为发光像素03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堤坝05为包括环孔的环状结构,即堤坝投影05’为闭合的环形,环形中间的镂空区域就是堤坝05对应的环状结构的环孔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堤坝05可以为圆形环结构,则如图3所示,堤坝投影05’可以为圆环结构,发光像素投影03’对应的也为圆形结构,且圆环结构与圆形结构的中心重合;堤坝05也可以为矩形环结构,则如图4所示,堤坝投影05’也可以为圆角矩形环,即堤坝05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的外部轮廓为圆角矩形,内部轮廓为矩形,对应地,发光像素投影03’为矩形。此外,堤坝05及发光像素03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堤坝05与发光像素03一一对应设置的具体方式为,堤坝05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环绕对应的发光像素03在衬底基板01的正投影。即如图3及图4所示,堤坝投影05’环绕对应的发光像素投影03’。
此外,请参考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微透镜06,微透镜06位于有机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且微透镜06位于堤坝05对应的环孔内。
请结合图3及图4,微透镜投影06’为微透镜06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如图3及图4所示,微透镜投影06’覆盖发光像素投影03’,且微透镜投影06’与发光像素投影03’毗邻。也就是说,微透镜06设置在堤坝05所对应的环孔内并且与堤坝05接触,另外,微透镜06覆盖该堤坝05对应的环孔下方的发光像素03。
另外,请参考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折射率匹配层07,折射率匹配层07设置在微透镜06靠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折射率匹配层07可以为整面结构且覆盖微透镜06。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折射率匹配层07也可以包括仅与微透镜06对应且覆盖微透镜06的块状结构。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及图2,微透镜06与其上所覆盖的折射率匹配层07的折射率不同。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接触的表面为曲面,且曲面朝向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中折射率低的一者凸起。具体地,如图1所示,微透镜06的折射率小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折射率,则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接触的表面为朝向微透镜06所在方向凸起的曲面,即微透镜06为凹透镜;如图2所示,折射率匹配层07的折射率小于微透镜06的折射率,则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接触的表面为朝向折射率匹配层07所在方向凸起的曲面,即微透镜06为凸透镜。
发光像素03发射的大角度光在不同折射率膜层的交界面容易发生反射或者全反射,导致无法由显示面板射出。而本申请通过在发光像素03上设置折射率不同微透镜06及对应的折射率匹配层07以及根据两者的折射率的大小关系设置两者交界面的凸起方向,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从而将由发光像素03发射的至少部分大角度光转换为小角度光,减少了光的反射及全反射,进而保证发光像素03发射的光尽可能多的以小角度从该发光像素03上方射出,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同时阻止发光像素03发射的大角度光从相邻发光像素03的上方射出,进而避免混色问题。
并且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微透镜06设置在堤坝05围成的区域内,则在制备微透镜06过程中可以利用选择合适的用于制备微透镜06的材料,利用该材料与堤坝05的浸润效果及表面张力形成微透镜06。
同时,为了保证同一发光像素03受对应的微透镜06的作用的均一性,则微透镜06在衬底基板01上正投影的中心与对应的发光像素03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的中心重合。则相应的,堤坝05对应的环孔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中的各点与对应的发光像素06在衬底基板01上正投影的边缘的最小距离相等。如图3所示,圆形发光像素投影03’与圆形微透镜圆环形堤坝投影05’之间的间隙等宽,且两者的圆形重合,并且圆形发光像素投影03’边缘各点到圆形微透镜投影06’的边缘平行。如图4所示,矩形发光像素投影03’与圆角矩形环状的堤坝投影05’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两者的相对两边平行,并且发光像素投影03’中任一边与相对的堤坝投影05’中的边之间的距离相等,均为r,对应地,微透镜投影06’为圆角矩形,并且微透镜投影06’的边缘各点到矩形发光像素投影03’边缘各点的最小距离相等,均为r。
此外,堤坝05各处等宽度,如图3及图4所示,堤坝投影05’各处等宽,则如图3所示,堤坝投影05’的外边缘与发光像素投影03’为同心圆;如图4所示,矩形发光像素投影03’边缘各点到堤坝投影05’外侧边缘的最小距离相等,均为d。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的配合作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部分光路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部分光路图。由图5及图6可以看出,其所示的为发光像素03发出的光在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位置处的光路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发光像素03发射出的大角度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以下结合图5及图6对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之间的角度为α的大角度光的光路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5,图5所示的微透镜06的折射率小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折射率,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接触面朝向微透镜06所在方向凸起,即微透镜06为凹透镜。当大角度光入射至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接触面时,大角度光与接触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β,由于微透镜06的折射率小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折射率,则大角度光入射至折射率匹配层07时发生的折射光与接触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γ,且γ小于β,也就是,当大角度光由折射率低的微透镜06入射至折射率高的折射率匹配层07时,光与接触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变小,也就是大角度光变为小角度光。同时,由于微透镜06为凹透镜,则接触面的法线在发生折射光的一侧(即折射匹配层07所在的一侧)相对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微透镜06的中心轴方向倾斜,则大角度光入射至折射率匹配层07时产生的折射光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夹角相对于接触面的法线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情况更小。也就是,折射率小的凹透镜结合折射率大的折射率匹配层07可以起到优异的汇聚光的作用。
请参考图6,图6所示的微透镜06的折射率大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折射率,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接触面朝向折射率匹配层07所在方向凸起,即微透镜06为凸透镜。当大角度光入射至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接触面时,大角度光与接触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θ,由于微透镜06的折射率大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折射率,则大角度光由折射率高的微透镜06入射至折射率低的折射率匹配层07时,光与接触面的法线之间的的夹角为δ,且δ大于θ。同时,由于微透镜06为凸透镜,则接触面的法线相对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远离微透镜06的中心轴方向倾斜,当δ大于θ,相当于在折射率匹配层07发生折射的光线相对于在微透镜06的大角度向微透镜06的中心轴方向倾斜。也就是,折射率大的凸透镜结合折射率小的折射率匹配层07也可以起到优异的汇聚光的作用。
图7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如7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无机层81,第一无机层81位于像素限定层04与堤坝层之间。在像素限定层04的开口区,第一无机层81位于微透镜06与有机发光层之间。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无机层81为整面结构并同时覆盖像素限定层04及发光像素03。在微透镜06与有机发光层之间设置第一无机层81可以避免在微透镜06的制备过程对有机发光层的影响。
图8为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请参考图8,堤坝05位于第一无机层81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并且堤坝05与第一无机层81的材料相同,即采用同样的材料制备第一无机层81和堤坝,可以节省原料成本,同时由于材料相同则所采用的工艺可以相同,工艺制程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堤坝05可以与第一无机层81为一体结构,即堤坝05可以与第一无机层81同时制备形成,则减少工艺流程,缩短制备周期。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折射率匹配层07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有机层82及第二无机层83。第一有机层82与第二无机层83可以阻隔水氧对有机发光层的影响。此外,第一无机层81、第一有机层82及第二无机层83可以作为封装层有效阻隔水氧对有机发光层的影响。也就是,第一无机层82可以复用为封装层的一个膜层以及堤坝05的承载层。此外,折射率匹配层07也可以与第一有机层82复用,即封装层08中选择合适折射率的第一有机层82并设置在微透镜06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则可以不设置额外的折射率匹配层。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堤坝05与像素限定层04材料相同,且堤坝05与像素限定层04为一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像素限定层04的上方还包括阴极32,为了保护阴极32还可以在其上设置第一无机层81,则堤坝05的表面还可以包括阴极32及第一无机层81。需要说明的是,当堤坝05与像素限定层04的材料相同,堤坝05与像素限定层04为一体结构时,在堤坝05制备完成之后在形成有机发光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及图7所示,堤坝05为金属材料。则堤坝05对应的环孔下方的发光像素03发出的大角度光照射到堤坝05的内表面时可以被反射,一方面,可以阻止大角度光发射至其他发光像素03;另一方面,可以使得被反射的大角度光重新回到像素区域被重新利用,从而提升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进而保证发光亮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堤坝05为金属材料时,其所在膜层还可以包括触控走线,触控走线可以与堤坝05相互绝缘设置,或者堤坝05也可以作为触控走线的一部分。当堤坝05与触控走线位于同一膜层时,可以减薄显示面板的厚度,同时触控走线可以与堤坝同时制备,简化工艺步骤。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当堤坝05为金属材料时,其所在膜层上方还可以包括触控层,则堤坝可以接入固定的电位。在触控阶段或者显示阶段,触控层中的触控走线与发光像素03中的阴极32之间会存在寄生电容,在结束触控阶段进入显示阶段,或者显示阶段进入触控阶段的过程中,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阴极的电位或者触控电极的电位可能因为寄生电容的存在无法快速达到预定电位,而将两者之间接入固定电位,可以减小触控走线与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进而避免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
图11为图1中CC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12为图1中CC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图13为图1中CC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堤坝05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剖面为矩形结构。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堤坝05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剖面为梯形结构。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堤坝05中与微透镜06接触的表面包括突起,也就是,堤坝05的内表面为凹凸不平的结构。
当堤坝05的剖面为非矩形时,可以增加微透镜06与堤坝05的内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两者之间结合的可靠性。并且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形成微透镜的具体过程可以为在堤坝05内打印,利用墨水与堤坝05之间的浸润或不浸润效果形成凸透镜或凹透镜。具体地,当墨水与堤坝05浸润时,两者之间存在引力,墨水沿与其接触的堤坝05上升使得堤坝05内的墨水中间低,四周高,进而可形成凹透镜;当墨水与堤坝05不浸润时,两者之间存在斥力,墨水的表面张力使其中间高,四周低,进而可形成凸透镜。可见,两者之间接触的引力或者斥力决定墨水形成凹透镜还是凸透镜,则通过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增强两者的作用力,可以利于形成微透镜06的形状。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发光层所包括的多个发光像素03中包括第一像素03a、第二像素03b及第三像素03c,并且第一像素03a的、第二像素03b及第三像素03c分别发不同颜色的光。第一像素03a的发光效率大于第二像素03b的发光效率,第二像素03b的发光效率大于第三像素03c的发光效率,则,第一像素03a可以为发绿色光的像素,第二像素03b可以为发红色光的像素,第三像素03c可以为发蓝色光的像素。对应地,微透镜06可以包括与第一像素03a对应的第一微透镜06a、与第二像素03b对应的第二微透镜06b以及与第三像素03c对应的第三微透镜06c。
请继续参考图14,第一像素03a对应的第一微透镜06a的高度为h1,第二像素03b对应的第二微透镜06b的高度为h2,第三像素03c对应的第三微透镜06c的高度为h3,并且,h1>h2>h3。也就是说,不同发光效率的发光像素03对应的微透镜06的高度不同,并且发光效率越高的发光像素03对应的微透镜06的高度越大。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指微透镜06的高度可以理解为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接触面凸起的顶点与微透镜06底端之间的距离,此外,微透镜06的高度主要影响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接触面和发光像素03之间的距离。
微透镜06的高度越高,则其对应的发光像素03发射的光到达该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接触面的路径越长;微透镜03的高度越低,则其对应的发光像素03发射的光到达该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接触面的路径越短。当发光像素06发射的光到达该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接触面的路径越短,则越多的大角度光经过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的作用变为小角度光,大角度光的改善情况越明显。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效率最低的第三像素03c上方的第三微透镜06c的高度最低,则其对大角度光的改善情况最好,则可以最有效地弥补发光效率低导致的发光亮度低的缺陷。同时根据发光像素03发光效率的不同,在其上设置高度不同的微透镜06,可以平衡不同发光效率的发光像素03的发光亮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像素03a所对应的第一微透镜06a的折射率为n1,第二像素03b所对应的第二微透镜06b的折射率为n2,第三像素03c所对应的第三微透镜06c的折射率为n3,并且n1>n2>n3。也就是说,不同发光效率的发光像素03对应的微透镜06的折射率不同,并且发光效率越高的发光像素03对应的微透镜06的折射率越大。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一侧的折射率越小,则折射光一侧的折射角越小,也就是大角度光通过折射转换为小角度光的效果越明显。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效率最低的第三像素03c上方的第三微透镜06c的折射率最低,则其对大角度光的改善情况最好,则可以最有效地弥补发光效率低导致的发光亮度低的缺陷。同时根据发光像素03发光效率的不同,在其上设置折射率不同的微透镜06,可以平衡不同发光效率的发光像素03的发光亮度。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步骤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任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请结合图15及图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
S01:提供衬底基板01。
S02:形成像素限定层04,在像素限定层04刻蚀形成多个开口区。
S03:在衬底基板01的一侧形成有机发光层,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像素03,发光像素03设置在开口区。
S04:在像素限定层04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形成堤坝层,堤坝层上设置多个环状结构的堤坝05,堤坝05与发光像素03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堤坝05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环绕发光像素03在衬底基板01的正投影。
S05:在环状结构堤坝05对应的环孔内形成微透镜06。微透镜06位于有机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并且微透镜06在衬底基板01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发光像素03在衬底基板01的正投影。
S06:形成折射率匹配层07,折射率匹配层07设置在微透镜06远离衬底基板01的一侧。
其中,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的折射率不同,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接触的表面为曲面,且曲面朝向微透镜06与折射率匹配层07中折射率低的一者凸起。
发光像素03发射的大角度光在不同折射率膜层的交界面容易发生反射或者全反射,导致无法由显示面板射出。而本申请通过在发光像素03上设置折射率不同微透镜06及对应的折射率匹配层07以及根据两者的折射率的大小关系设置两者交界面的凸起方向,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从而将由发光像素03发射的至少部分大角度光转换为小角度光,减少了光的反射及全反射,进而保证发光像素03发射的光尽可能多的以小角度从该发光像素03上方射出,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同时阻止发光像素03发射的大角度光从相邻发光像素03的上方射出,进而避免混色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形成像素限定层04之后且形成堤坝层之前还包括形成第一无机层81,第一无机层81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有机发光层在衬底基板01的正投影并且覆盖像素限定层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堤坝的制备过程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7仅示意出了堤坝05形成前后相关的制备过程。如图17所示,形成第一无机层81与形成堤坝层同时进行,具体地包括,S10:形成初始第一无机层80;然后S11:对初始第一无机层80进行刻蚀,刻蚀堤坝对应的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一无机层81并且保留堤坝对应的区域形成堤坝05。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堤坝的制备过程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8仅示意出了堤坝05形成前后相关的制备过程。如图18所示,形成像素限定层04与形成堤坝层同时进行,具体地包括,S20:形成初始像素限定层40;然后S21:对初始像素限定层40进行刻蚀,刻蚀堤坝的环孔对应的区域并且减薄堤坝外围对应的区域,形成堤坝05与像素限定层04,其中像素限定层04包括开口区41。
在形成堤坝02之后,在堤坝05对应的环孔内形成微透镜06,包括在环孔内打印墨水,固化墨水形成微透镜06。需要说明的是,在环孔内打印墨水后需要静置一段时间,以利用墨水与堤坝05的浸润效果及墨水的表面张力形成微透镜06。当墨水与堤坝05的具备好的浸润效果时,墨水在堤坝05形成的微透镜06为凹透镜;当墨水与堤坝05之间基本不具备浸润效果时,墨水在堤坝05内形成的微透镜06为凸透镜。具体地,当墨水与堤坝05浸润时,两者之间存在引力,墨水沿与其接触的堤坝05上升使得堤坝05内的墨水中间低,四周高,进而通过固化可形成凹透镜;当墨水与堤坝05不浸润时,两者之间存在斥力,墨水的表面张力使其中间高,四周低,进而通过固化可形成凸透镜。
利用墨水与堤坝05之间的浸润性及墨水的表面张力可以形成微透镜06,相对于研磨、刻蚀等工艺步骤简单,且精细度高。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可以为电脑、电视等显示装置。如图1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所述显示AA的非显示区BB,其中,对应显示区AA的衬底基板01上设置发光像素0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通过在发光像素上设置微透镜及对应的折射率匹配层可以将发光像素发射的大角度光转换为小角度光,进而保证发光像素发射的光尽可能以小角度从该发光像素上方射出,提高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同时阻止发光像素发射的大角度光从相邻发光像素的上方射出,进而避免混色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像素;
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开口区,所述发光像素位于所述开口区;
堤坝层,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堤坝层包括多个环状结构的堤坝,所述堤坝与所述发光像素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堤坝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环绕所述发光像素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微透镜,所述微透镜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微透镜位于所述堤坝对应的环孔内,所述微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发光像素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折射率匹配层,所述折射率匹配层设置在所述微透镜靠近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
其中,所述微透镜与所述折射率匹配层的折射率不同,所述微透镜与所述折射率匹配层接触的表面为曲面,且所述曲面朝向所述微透镜与所述折射率匹配层中折射率低的一者凸起;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微透镜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其中,所述折射率匹配层、所述堤坝与所述微透镜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沿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剖面为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与所述微透镜接触的表面包括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正投影的边缘中的各点与对应的所述发光像素在所述衬底基板上正投影的边缘的最小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圆角矩形,所述发光像素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像素包括第一像素、第二像素及第三像素,所述第一像素的发光效率大于所述第二像素的发光效率,所述第二像素的发光效率大于所述第三像素的发光效率;
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所述微透镜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像素对应的所述微透镜的高度,所述第二像素对应的所述微透镜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像素对应的微透镜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像素包括第一像素、第二像素及第三像素,所述第一像素的发光效率大于所述第二像素的发光效率,所述第二像素的发光效率大于所述第三像素的发光效率;
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所述微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像素对应的所述微透镜的折射率,所述第二像素对应的所述微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三像素对应的微透镜的折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与所述像素限定层材料相同,所述堤坝与所述像素限定层为一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堤坝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堤坝与所述第一无机层的材料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堤坝与所述第一无机层为一体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堤坝为金属材料。
12.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基板;
形成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刻蚀形成多个开口区;
形成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像素,所述发光像素设置在所述开口区;
形成堤坝层,所述堤坝层设置在所述像素限定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堤坝层上设置多个环状结构的堤坝,所述堤坝与所述发光像素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所述堤坝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环绕所述发光像素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在所述环孔内形成微透镜,所述微透镜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微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所述发光像素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形成折射率匹配层,所述折射率匹配层设置在所述微透镜靠近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
其中,所述微透镜与所述折射率匹配层的折射率不同,所述微透镜与所述折射率匹配层接触的表面为曲面,且所述曲面朝向所述微透镜与所述折射率匹配层中折射率低的一者凸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成像素限定层之后与所述形成堤坝层之前还包括形成第一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有机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并且覆盖所述像素限定层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
所述形成第一无机层与所述形成堤坝层同时进行,包括:
形成初始第一无机层;
对所述初始第一无机层进行刻蚀,刻蚀所述堤坝对应的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所述堤坝与所述第一无机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像素限定层与所述形成堤坝层同时进行,包括:
形成初始像素限定层;
对所述初始像素限定层进行刻蚀,刻蚀掉所述堤坝的所述环孔对应的区域并且减薄所述堤坝外围对应的区域,形成所述堤坝与所述像素限定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环孔内形成微透镜包括,在所述堤坝内打印墨水,固化所述墨水形成所述微透镜。
17.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202010484796.8A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5998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4796.8A CN111599850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4796.8A CN111599850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9850A CN111599850A (zh) 2020-08-28
CN111599850B true CN111599850B (zh) 2022-12-27

Family

ID=72184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4796.8A Active CN111599850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985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49623B1 (en) 2022-08-24 2023-12-19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0697A (zh) * 2020-09-29 2020-12-2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259696B (zh) * 2020-10-21 2024-03-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透光显示面板、透光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12233556B (zh) * 2020-10-29 2022-04-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289958B (zh) * 2020-10-30 2022-06-03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2581870B (zh) * 2020-12-25 2023-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WO2022155944A1 (zh) * 2021-01-25 2022-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885979A (zh) * 2021-02-01 2021-06-01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3066395A (zh) * 2021-03-30 2021-07-02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
CN117877073A (zh) * 2021-04-30 2024-04-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85045B (zh) * 2021-05-20 2023-04-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3394260B (zh) * 2021-06-11 2023-08-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94351B (zh) * 2021-06-11 2022-08-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71660A (zh) * 2021-07-09 2021-10-2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3629209B (zh) * 2021-07-26 2023-04-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移动终端
CN113707826B (zh) * 2021-08-25 2024-03-2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07828B (zh) * 2021-08-27 2022-1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725385B (zh) * 2021-09-01 2023-10-24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22285B (zh) * 2021-10-14 2022-12-0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23868B (zh) * 2021-10-28 2023-12-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22082B (zh) * 2021-11-08 2023-07-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20933B (zh) * 2021-12-13 2023-08-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15346A1 (zh) * 2021-12-21 2023-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4335388B (zh) * 2021-12-30 2024-04-0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61364B (zh) * 2021-12-31 2024-04-0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7356196A (zh) * 2022-04-24 2024-0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7322160A (zh) * 2022-04-24 2023-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4000355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8517A (zh) * 2019-11-08 2020-0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063706A (zh) * 2018-10-16 2020-04-2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3706A (zh) * 2018-10-16 2020-04-2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CN110828517A (zh) * 2019-11-08 2020-0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49623B1 (en) 2022-08-24 2023-12-19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9850A (zh) 2020-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9850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276515B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83684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607974B2 (en) Micro LED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680573B (zh) 顯示面板及其畫素結構
CN11339435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848095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EP3301736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1313061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573998B (zh) 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TW201814880A (zh) 頂部發光型微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與底部發光型微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形成方法
CN109461838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60080834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US20230301143A1 (en) Pixel structur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141969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278681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200024732A (ko) 표시장치
US20220320060A1 (en) Light-emitting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49741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171069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US20240040899A1 (en) Display panel
CN11428433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5671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8713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4017995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1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 Henglu,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