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77073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77073A
CN117877073A CN202410009924.1A CN202410009924A CN117877073A CN 117877073 A CN117877073 A CN 117877073A CN 202410009924 A CN202410009924 A CN 202410009924A CN 117877073 A CN117877073 A CN 117877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panel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color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099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曜东
曾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099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770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77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770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Coatings
    • H01L27/14623Optical shiel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3Sensing or illumina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78Contact-type imag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改善视角色偏。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层;位于发光元件背向衬底基板一侧的遮光层,包括与发光层不交叠的第一小孔;发光层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第一小孔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第一正投影的边缘具有第一点,第二正投影的边缘具有第二点,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之间的距离,第二正投影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一正投影之间的距离d为发光层与遮光层之间的距离,n为遮光层背向衬底基板一侧的功能膜层的折射率,θ为可视角,0°<θ<90°。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1年4月30日,申请号为:202110481304.4,发明名称为: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专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通常利用面板的显示光作为指纹识别的检测光。当手指触摸面板时,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线传输至手指并被手指反射,反射后的光线射入指纹识别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对不同位置反射回来的光线进行采集,生成不同位置的指纹图像,进而再通过合成分析得到完整的指纹图像。
在现有技术中,为降低面板中的金属层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需要在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设置遮光层,而为了使手指反射回来的光线能够正常射入指纹识别模组,遮光层上需开设多个小孔。然而,开设小孔后,会导致大角度的射出面板的出光量变大,进而引起视角色偏,对显示产生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改善面板的视角色偏现象。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层;
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背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小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小孔与所述发光层不交叠;
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所述第一小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所述第一正投影的边缘具有第一点,所述第二正投影的边缘具有第二点,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正投影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正投影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正投影之间的距离L满足:
其中,d为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遮光层之间的距离,n为所述显示面板中位于所述遮光层背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功能膜层的折射率,θ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可视角,0°<θ<90°。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显示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基于上述结构,发光层具有位置点H1,位置点H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点。发光层的位置点H1所发出的能够经由第一小孔射出的临界光线为临界光线P',临界光线P'贯穿第一小孔的位置点H2,位置点H2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点之间具有距离L',L'为第二点和第一点之间所具有的距离L中的最小值,也就是L≥L'。
该临界光线P'以入射角α'射入功能膜层,在功能膜层与空气的界面发生折射后,折射角为β'。根据折射公式sinβ'=n×sinα'可推导出进一步地,又由于/>结合两个公式可得/>
而对于位置点H1射出的其他能透过第一小孔射出的光线P,均会以大于α'的入射角α射入功能膜层,在功能膜层与空气的界面发生折射后,折射角为β。
由于显示面板内膜层的折射率一般大于空气的折射率(空气的折射率为1),因此,以法线为基准,发光层射出的光线在功能膜层与空气的界面发生折射后,折射角要大于入射角,而且,对于同一界面出射的光线,光线的入射角越大,发生折射后对应的折射角也越大。因此,当光线P的入射角α大于临界光线P'的入射角α'时,光线P对应的折射角β会大于临界光线P'对应的折射角β'。
进一步地,当临界光线P'对应的折射角β'为可视角θ时,即能够保证透过第一小孔射出的全部光线对应的折射角均大于或等于可视角θ,即使这部分折射光射出面板,也仅会在可视角范围外传输,不会对可视角范围内的出光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小孔和发光层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可以使经由第一小孔射出面板的光线仅在可视角范围外传输,不会对可视角范围内的出光量产生影响,从而避免这部分光线在可视角下产生色偏,提升了使用者的观影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沿A1'-A2'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现有面板结构下的出光角度与光强的曲线仿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沿A1-A2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投影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线的传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出光角度与光强的分布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出光角度与光强的曲线仿真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之间的最大距离示意图;
图11为图10在B1-B2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示意图;
图13为图12在C1-C2方向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5为图14对应的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俯视图;
图17为图16对应的第一正投影和第二正投影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6沿D1-D2方向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投影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色阻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俯视图;
图22为图21对应的第一正投影和第二正投影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1沿E1-E2方向的剖视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正投影和第二正投影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功能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挡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挡光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沿F1-F2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来描述正投影,但这些正投影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正投影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正投影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正投影,类似地,第二正投影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正投影。
在阐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之前,本发明首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为图1沿A1'-A2'方向的剖视图,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衬底基板1'的一侧设有多个发光元件2',发光元件2'背向衬底基板1'的一侧设置有遮光层3'。
其中,遮光层3'包括开口4'和小孔5',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开口4'与发光元件2'的发光层6'交叠,小孔5'与发光元件2'的发光层6'不交叠。显示面板进行画面显示时,发光层6'射出的光线透过开口4'射出面板,显示面板进行指纹识别时,发光层6'射出的光线透过开口4'传输至手指,该部分光线经由手指反射后,会透过小孔5'射入指纹识别模组,进而被指纹识别模组采集。
发明人研究发现,在现有的设计中,小孔5'与开口4'之间的距离较近,请再次参见图2,显示面板在进行画面显示时,发光层6'射出的沿部分角度传输的光线会透过小孔5'射出面板,导致该出光角度下的出光量增大。
对此,发明人进一步进行了仿真测试。如图3所示,图3为现有面板结构下的出光角度与光强的曲线仿真示意图,其中,曲线A'表示遮光层3'上未设置小孔5'时出光角度与光强的对应关系,曲线B'表示遮光层3'上设置小孔5'时出光角度与光强的对应关系。对比曲线A'和曲线B',相较于曲线A',在遮光层3'上设置小孔5'后,出光角度达到20°左右时出光量就会明显增多,使得光强变大,这就会面板在20°~90°这个较大的视角范围内均存在明显的色偏现象,极大的影响了显示性能。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5为图4沿A1-A2方向的剖视图,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101和非显示区102,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2;多个发光元件3,发光元件3位于衬底基板2一侧且位于显示区101,发光元件3包括沿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层叠设置的阳极4、发光层5和阴极6。
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7,遮光层7位于发光元件3背向衬底基板2的一侧,遮光层7包括第一小孔8,在垂直于衬底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小孔8与发光层5不交叠。需要说明的是,请再次参见图4和图5,遮光层7还包括开口14,在垂直于衬底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开口14与发光层5交叠。显示面板进行画面显示时,发光层5射出光线透过开口14射出面板,显示面板进行指纹识别时,发光层5射出光线透过开口14传输至手指,这部分光线经由手指反射回来后透过第一小孔8射入指纹识别模组中。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投影示意图,发光层5在衬底基板2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9,第一小孔8在衬底基板2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10,第一正投影9的边缘具有第一点11,第二正投影10的边缘具有第二点12,第一点11和第二点1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距离。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距离L满足:其中,d为发光层5与遮光层7之间的距离,n为显示面板中位于遮光层7背向衬底基板2一侧的功能膜层13的折射率,功能膜层13具体可为盖板、保护膜等结构,θ为显示面板的可视角,0°<θ<90°。需要说明的是,以面板屏幕的垂直法线做基准,通常,在与法线呈一定角度的方位上也是可以正常观察到用户认可的图像的,该角度则定义为上述可视角θ;例如,可视角θ是80°时,在人眼视角与法线夹角为80°的观测位置下仍可清晰看见屏幕图像,因此,可视角度大小决定了用户可视范围的大小以及最佳观赏角度。
基于上述结构,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线的传输示意图,发光层5具有位置点H1,位置点H1在衬底基板2上的正投影为第一点11。发光层5的位置点H1所发出的能够经由第一小孔8射出的临界光线为临界光线P',临界光线P'贯穿第一小孔8的位置点H2,位置点H2在衬底基板2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点11之间具有距离L',L'为第二点12和第一点11之间所具有的距离L中的最小值,也就是L≥L'。
该临界光线P'以入射角α'射入功能膜层13,在功能膜层13与空气的界面发生折射后,折射角为β'。根据折射公式sinβ'=n×sinα'可推导出进一步地,又由于/>结合两个公式可得/>
而对于位置点H1射出的其他能够透过第一小孔8射出的光线P,这部分光线均会以大于α'的入射角α射入功能膜层13,在功能膜层13与空气的界面发生折射后,折射角为β。由于显示面板内膜层的折射率一般大于空气的折射率(空气的折射率为1),因此,以法线为基准,发光层5射出的光线在功能膜层13与空气的界面发生折射后,折射角要大于入射角,而且,对于同一界面出射的光线,光线的入射角越大,发生折射后对应的折射角也越大。因此,当光线P的入射角α大于临界光线P'的入射角α'时,光线P对应的折射角β会大于临界光线P'对应的折射角β'。
进一步地,当临界光线P'对应的折射角β'为可视角θ时,即能够保证透过第一小孔8射出的全部光线对应的折射角均大于或等于可视角θ,即使这部分折射光射出面板,也仅会在可视角范围外传输,不会对可视角范围内的出光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小孔8和发光层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可以使经由第一小孔8射出面板的光线仅在可视角范围外传输,不会对可视角范围内的出光量产生影响,从而避免这部分光线在可视角下产生色偏,提升了使用者的观影体验。
此外,发明人还对上述方案进行了验证:使用者一般在30°~70°的可视角范围内观看屏幕,为此,结合表1,发明人在30°~70°范围内选取了七个角度值进行了仿真测试。以31°为例,当面板不产生色偏的最大角度为31°时,根据仿真获取的距离L'的数值为6μm,而基于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L'为5.4μm,两个数值较为吻合。因此,令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距离L满足/>时,是可以有效保证L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根据仿真获取到的距离L'的数值的,结合对上述对光线P'和光线P'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视角色偏。
表1
经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距离L不同,面板产生色偏的视角的大小也不相同。结合上述对图7的分析,第二正投影10和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距离L越大,透过第一小孔8射出的光线就越沿着靠近衬底基板2的方向上发生倾斜,此时,光线的入射角α更大,相应地,折射角β也就更大,那么,面板不产生色偏的视角也就越大。
具体地,发明人分别在遮光层7上未设置第一小孔8、遮光层7上设置第一小孔8且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距离为26μm、以及遮光层7上设置第一小孔8且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距离为23μm这三种条件下对出光角度及光强进行了仿真测试。
可以理解的是,发光元件3在垂直于衬底基板2方向上射出的光线数量较多,因而参照图8所示的出光角度与光强的整体分布示意图,正视角下的出光亮度要大于大视角下的出光亮度。而在上述三种条件下,出光角度与光强的整体分布虽然均大致呈图8所示这种分布情况,但不同出光角度下的光强仍存在一定差异。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出光角度与光强的曲线仿真示意图,其中,当遮光层7上未设置第一小孔8时,从图8这种分布图中获取多组数据点所绘制成的光角度与光强的关系曲线如曲线A所示;当遮光层7上设置第一小孔8、且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距离为26μm时,从图8这种分布图中获取多组数据点所绘制成的光角度与光强的关系曲线如曲线B所示;当遮光层7上设置第一小孔8、且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距离为23μm时,从图8这种分布图中获取多组数据点所绘制成的光角度与光强的关系曲线如曲线C所示。
对于曲线C,距离L较小,透过第一小孔8射出的光线更趋近于沿着靠近法线的方向传输,光线射入功能膜层13时的入射角较小,折射角也较小,因此,折射后的光线的折射角也就是出光角度较小,出光角度在30°时,光强就会与曲线A出现差异,此时,面板不产生色偏的最小视角为30°,面板在30°~90°的视角范围内均会有色偏现象的产生。
而对于曲线B,距离L较大,透过第一小孔8射出的光线更趋近于沿着靠近衬底基板2的方向传输,光线更大程度地偏离法线,使得光线射入功能膜层13时的入射角较大,此时,折射后的光线的出光角度较大,出光角度达到50°时才会与曲线A的光强出现差异,使面板不产生色偏的最小视角增大至了50°,面板仅在50°~90°的视角范围内有色偏现象的产生。
基于上述分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面板所需不产生色偏的最小视角,对第二正投影10和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距离L进行设计。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定义的可视角θ指的是与法线在四周方向上所呈的夹角,该夹角没有方向之分,例如,可视角45°指的是在法线任意一侧与法线呈45°的方位。而图9横坐标所示的出光角度-90°~90°则可以理解为在法线不同侧的出光方向,即,-90°~0°和0°~90°分别表示在法线两侧射出的光线的出光角度范围。由于图4~图7中所示的第一小孔8仅位于发光层5的一侧,因此,发光层5所射出的光线仅能通过一侧的第一小孔8射出,因而也就只在出光角度0°~90°的范围内有色偏影响,-90°~0°范围内无色偏影响。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区101的整个区域可均复用为指纹识别区,此时,第一小孔8在整个显示区101内分散设置。或者,请再次参见图4,显示区101也可局部复用为指纹识别区103,此时,第一小孔8可仅位于指纹识别区103,从而避免第一小孔8对除指纹识别区103以外的显示区域的出光产生影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最大距离示意图,图11为图10在B1-B2方向的剖视图,第一点11和第二点12之间所能具有的最大间距为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最大距离,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最大距离Lmax满足:
如此设置,发光层5射出的部分大角度光线透过第一小孔8射出后,折射角β大于可视角θ,这部分光线射出面板后仅会在可视角范围外传输,不会对可视角下的出光量造成影响,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角色偏现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最小距离示意图,图13为图12在C1-C2方向的剖视图,第一点11和第二点12之间所能具有的最小间距为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最小距离Lmin满足:
当最小距离Lmin满足:时,请再次参见图13,发光层5的位置点A发出的光在经由第一小孔8的位置点B射出面板时(位置点A和位置点B在衬底基板2上的正投影分别对应第一点11和第二点12),折射角β大于或等于可视角θ。而发光层5其它任意位置点射出的光线透过第一小孔8射出时,入射角α1均会大于入射角α,相应的,这部分光线对应的折射角β1也就均大于折射角β,即,均大于可视角θ,从而保证发光层5任意位置射出的光线透过第一小孔8射出面板时,均不会在可视角范围内传输,因而均不会对可视角下的出光量产生影响,更大程度地降低了视角色偏现象。
进一步地,为保证透过第一小孔8射出的光线均在可视角范围外传输,可以令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最小距离Lmin均满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图15为图14对应的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的示意图,发光元件3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6和第二发光元件17,第一发光元件16的发光效率大于第二发光元件17的发光效率。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第一发光元件16的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最小距离Lmin_1满足: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第二发光元件17的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最小距离Lmin_2满足:/>
由于第一发光元件16的发光效率较高,因此第一发光元件16射出的光所占的比重较大,这部分光线更容易导致明显的色偏。通过令最小距离Lmin_1大于或等于即使第一发光元件16射出的光线透过第一小孔8射出面板,也仅会在可视角范围外传输,降低这部分光导致色偏的风险。而由于第二发光元件17的发光效率较小,因此第二发光元件17射出的光所占的比重较小,不易导致明显的色偏,此时,可以使最小距离Lmin_2小于将第一小孔8与第二发光元件17设置的近一些,这样,在版图设计中,第一小孔8与第二发光元件17对应的开口14排布的就会更加紧凑,更适用于高分辨率面板的版图设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此时,面板不产生色偏的最大视角为30°。
对于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面板中的发光元件3的排布较为密集,相应的,遮光层7中开口14的排布也较为密集,因此遮光层7中用于设置第一小孔8的空间较小。当时,在改善部分视角色偏的前提下,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间距较小,相应的,遮光层7中第一小孔8和开口14之间的距离也较小,因而更易于与高分辨率面板结构相匹配。
此外,基于上述设置方式,当在大于30°的视角下观看屏幕时,第一小孔8导致的这种色偏现象还可以使面板的屏幕具有防窥膜的功能,屏幕显示出的画面专供使用者正面观看屏幕,能有效保护使用者的个人隐私,该种设置方式更适用于专供使用者正面观看屏幕的面板设计。
或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此时,面板不产生色偏的最大视角为70°。
基于该种设置方式,面板不产生色偏的视角范围较大,面板仅在接近90°超大视角下才会存在色偏,而在0°~70°的视角范围无色偏,0°~70°的视角范围已足以满足使用者的日常观影需求,因此能够显著降低色偏对使用者观影体验的影响。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间距稍大一些,相应的,遮光层7中第一小孔8和开口14之间的距离较大,该种设计更适用于低分辨率的面板结构。
或者,由于使用者在观看屏幕时的常规视角范围在60°以内,因此,还可令L满足:此时,面板不产生色偏的最大视角为6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6~图18所示,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俯视图,图17为图16对应的第一正投影9和第二正投影10的示意图,图18为图16沿D1-D2方向的剖视图,发光元件3包括用于发射第一颜色光的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用于发射第二颜色光的第二颜色发光元件19和用于发射第三颜色光的第三颜色发光元件20,其中,第一颜色光为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的检测光。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的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距离为L_1,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第二颜色发光元件19的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距离为L_2,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第三颜色发光元件20的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距离为L_3,L_1<L_2,L_1<L_3。
采用上述设置方式,第一小孔8与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相距更近,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射出的第一颜色的光经由手指反射回来以后,更易透过第一小孔8射入指纹识别模组,从而有效增大了射入指纹识别模组的检测光的量,提高了指纹识别精度。
进一步地,第一颜色为绿色,也就是面板利用绿色发光元件作为指纹识别的光源。并且,第一点11和第二点12之间所能具有的最小间距为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的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最小距离Lmin_11满足:
由于波长越短,越容易散射,对皮肤的穿透能力越弱,因此手指对绿光的反射率较高,且指纹识别模组对绿光的分辨能力也较高,因而利用绿光作为检测光时指纹识别精度也相对较高。此外,人眼的视觉神经对各种不同波长光的感光灵敏度不同,即使不同波长的光的辐射功率相等,人眼所能感觉到的辐射功率也不相等,而人眼对波长在550nm左右的光,也就是绿光最为敏感,这类光能最优化大脑对对比度的感知,因此,若绿光产生色偏,最容易被人眼感知到。为此,通过令Lmin_11满足可以保证绿色发光元件的发光层5任意位置射出的光线经由第一小孔8射出面板后均不会在可视角范围内传输,因而不会对可视角下的绿光的出光量产生影响,避免产生由绿光导致的色偏现象,使面板兼具高识别精度和低色偏的优良特性。
或者,第一颜色为蓝色,也就是面板利用蓝色发光元件作为指纹识别的光源。并且,第一点11和第二点12之间所能具有的最大间距为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最大距离,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的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最大距离Lmax_1满足:第一点11和第二点12之间所能具有的最小间距为第一正投影9与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的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最小距离Lmin_12满足:/>
由于蓝色发光元件3的发光亮度相对较低,因此,利用蓝光进行指纹检测,可以避免因亮度过高超出指纹识别模组的识别能力而造成的指纹识别精度下降的问题。
此外,由于蓝光能量较大,在激发态时可能会引起某些化学键断裂,导致蓝色发光层材料容易发生裂变,进而导致蓝色发光元件的寿命较低。为此,在目前的显示面板的结构设计中,通常将蓝色发光元件的开口率设置的更大一些,通过减小电流密度的方式来提高蓝色发光元件的寿命。为此,相较于其他颜色的发光元件,蓝色发光元件的发光层5面积更大,对于固定大小的第一小孔8,第一小孔8与蓝色发光元件的发光层5的面积的比值更小,因而蓝光对色偏的影响也就比其他颜色光对色偏的影响更小一些。为此,可以仅令最大距离Lmax_1大于或等于而令最小距离Lmin_12小于/>这样,在保证经由第一小孔8射出面板的部分蓝光在可视角范围外传输的前提下,减小了第一小孔8与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之间的最小间距,从而使遮光层7中第一小孔8与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对应的开口14的排布更加紧凑,更适用于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的版图设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投影示意图,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的第一正投影9和与其相邻的多个第二正投影10之间的距离L相等。如此设置,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射出的光线经由与其相邻的多个第一小孔8射出时,能够提高不同出光角度下光强的一致性,避免出现在某一特定视角下色偏尤为严重的现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色阻块21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发光元件3背向衬底基板2一侧的第一色阻块21,第一色阻块21的颜色为第一颜色,在垂直于衬底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色阻块21与第一小孔8交叠。
一方面,当第一颜色光为指纹识别的检测光时,通过在第一小孔8处设置第一颜色的色阻块,可以对经由手指反射的其他颜色的光进行过滤,避免其他颜色的光透过第一小孔8射入指纹识别模组,从而避免其他颜色的光对指纹识别造成干扰;另一方面,即使第二颜色发光元件19射出的第二颜色光和第三颜色发光元件20射出的第三颜色光传输至第一小孔8,也无法经由第一色阻块21射出,进一步避免了由第二颜色光和第三颜色光在可视角下出光量变大而导致的色偏现象;再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色阻块21,还能对其他颜色的外界环境光进行过滤,减少外界环境光对指纹识别的干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实现面板的正常显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色阻块2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色阻块22与开口14交叠,并且第二色阻块22的颜色和与其交叠的发光层5射出的光的颜色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1~图23所示,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俯视图,图22为图21对应的第一正投影9和第二正投影10的示意图,图23为图21沿E1-E2方向的剖视图,发光元件3包括用于发射第一颜色光的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用于发射第二颜色光的第二颜色发光元件19和用于发射第三颜色光的第三颜色发光元件20,其中,第一颜色光和第二颜色光为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的检测光,第一颜色为绿色,第二颜色为蓝色,也就是面板利用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作为指纹识别的光源。
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的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距离为L_1',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第二颜色发光元件19的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距离为L_2',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第三颜色发光元件20的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距离为L_3',L_2'<L_1'<L_3'。
通过令L_1'、L_2'和L_3'满足上述关系,相较于第三颜色发光元件20,第一小孔8与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和第二颜色发光元件19相距更近,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射出的第一颜色光和和第二颜色发光元件19射出的第二颜色光经由手指反射回来以后,更易透过第一小孔8射入指纹识别模组,从而有效增大了射入指纹识别模组的检测光的量,提高了识别精度。而且,由于绿光对色偏的影响较大,因此,令第一小孔8更靠近第二颜色发光元件19,还可以减少经由第一小孔8射出面板的绿光的数量,降低绿光对视角色偏的影响。
此外,若第一小孔8数量过多,第一小孔8之间就会分布过密,不仅会导致不同位置的检测光相互干扰,还会加剧色偏现象,而若第一小孔8数量过少,又会造成指纹识别模组采集到的检测光的数量较少,导致指纹识别精度不高。
为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16和图21,一个第一颜色发光元件18、一个第二颜色发光元件19和一个第三颜色发光元件20构成一个发光单元23,显示区101包括多个第一区域24,各第一区域24包括一个发光单元23和一个第一小孔8。此时,第一小孔8数量适中,弱化了色偏现象,而且,上述结构还会使多个第一小孔8均匀分散地设置在显示区101中,提高了指纹识别模组采集到的经由手指不同位置反射回来的检测光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指纹识别精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正投影9和第二正投影10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第一正投影9和第二正投影10的形状均为矩形,在第二正投影10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正投影9之间的距离L一定的条件下,为使第一正投影9和与其相邻的第二正投影10的位置尽可能的远,以进一步减少经由第一小孔8射出面板的光线数量,可以令第一正投影9的对角线的延长线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正投影10的对角线的延长线重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功能膜层13的结构示意图,功能膜层13包括至少两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2所在平面方向上层叠设置的功能层25;在任意两层功能层25中,靠近衬底基板2一侧的功能层25为第一功能层26,远离衬底基板2一侧的功能层25为第二功能层27,第一功能层26的折射率大于第二功能层27的折射率。如此设置,经由第一小孔8射出的光线在每相邻两层功能层25的界面发生折射后,折射角都会变大,从而使最终射出面板的光线更大可能性地在可视角范围外传输,进一步避免经由第一小孔8射出的光线导致色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6所示,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挡光层28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挡光层28,挡光层28位于发光元件3朝向衬底基板2一侧,用以遮挡杂散光,避免杂散光对指纹识别造成干扰。挡光层28具有与多个第一小孔8一一对应的多个透光孔29,在垂直于衬底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透光孔29与第一小孔8交叠,且透光孔29的外径大于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小孔8的外径。
可以理解的是,经由手指反射回来的检测光是沿各个方向发散传输的,而并非仅是沿垂直衬底基板2的方向传输。通过将透光孔29的外径设置地大一些,检测光经由第一小孔8射入后,可以降低透光孔29对斜向传输的检测光的遮挡,使斜向传输的检测光尽可能多的透过透光孔29传输至指纹识别模组中,进而增大了指纹识别模组采集到检测光的量,以形成更加清晰的指纹图像,提高识别精度。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见图26,在垂直于衬底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透光孔29的几何中心点O1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小孔8的几何中心点O2重合。此时,透光孔29和第一小孔8的中心轴线重合,透光孔29正对第一小孔8设置,当经由手指反射回来的检测光依次透过第一小孔8和透光孔29时,能够提高沿不同方向传输的检测光的透过均匀性,使最终被指纹识别模组采集到的沿不同方向传输的检测光的数量趋于一致,提高指纹识别精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7所示,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挡光层28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挡光层28包括第一挡光层30和第二挡光层31,第二挡光层31位于第一挡光层30和衬底基板2之间;第一挡光层30包括第一透光孔3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透光孔32与第一小孔8交叠,且第一透光孔32的外径大于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小孔8的外径;第二挡光层31包括第二透光孔33,在垂直于衬底基板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透光孔33与第一透光孔32交叠,且第二透光孔33的外径大于和与其交叠的第一透光孔32的外径。
受到工艺制程的限制,单层挡光层28无法做的太厚,通过采用第一挡光层30和第二挡光层31叠加设置的方式,可以在保证挡光层28具有较大厚度以提高挡光性能的同时,降低工艺难度。而且,第一小孔8、第一透光孔32和第二透光孔33的外径依次增大,可以减小第一透光孔32和第二透光孔33对斜向传输的检测光的遮挡程度,进而增大最终能够射入指纹识别模组的检测光数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8和图29所示,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9为图28沿F1-F2方向的剖视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和指纹识别模组2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26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像素开口;
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位于所述像素开口内的发光层;
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小孔;
第一色阻块,所述第一色阻块的颜色为第一颜色;其中,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像素开口内的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一小孔不交叠,所述第一色阻块与所述第一小孔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开口内的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所述第一小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其中,
所述第二正投影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其中,
L>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颜色为绿色或者蓝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的检测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用于发射所述第一颜色光的第一颜色发光元件、用于发射第二颜色光的第二颜色发光元件;
所述像素开口内的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所述第一小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
所述第二正投影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_1,所述第二正投影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_2,L_1<L_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颜色为绿色。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颜色为蓝色。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用于发射第三颜色光的第三颜色发光元件;
所述第二正投影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_3,L_1<L_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用于发射所述第一颜色光的第一颜色发光元件、用于发射第二颜色光的第二颜色发光元件;
所述像素开口内的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所述第一小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
所述第二正投影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_1',所述第二正投影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_2';其中,
L_2'<L_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颜色为绿色,所述第二颜色为蓝色。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为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的检测光。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还包括用于发射第三颜色光的第三颜色发光元件;
所述第二正投影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_3';其中
L_1'<L_3'。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一个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元件、一个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元件和一个第三颜色发光元件构成一个发光单元,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区域,各所述第一区域包括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和一个所述第一小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开口内的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所述第一小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其中,
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正投影和与其相邻的多个所述第二正投影之间的距离相等。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正投影的形状均为矩形,所述第一正投影的对角线的延长线和与其相邻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正投影的对角线的延长线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挡光层,所述挡光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朝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挡光层包括透光孔;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透光孔与所述第一小孔交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孔的外径大于和与其交叠的所述第一小孔的外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透光孔的几何中心点和与其交叠的所述第一小孔的几何中心点重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光层包括第一挡光层和第二挡光层,所述第二挡光层位于所述第一挡光层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
所述第一挡光层包括第一透光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透光孔与所述第一小孔交叠;
所述第二挡光层包括第二透光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透光孔与所述第一透光孔交叠。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外径大于和与其交叠的所述第一小孔的外径。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光孔的外径大于和与其交叠的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外径。
2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410009924.1A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8770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9924.1A CN117877073A (zh)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304.4A CN113221702B (zh)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410009924.1A CN117877073A (zh)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1304.4A Division CN113221702B (zh)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77073A true CN117877073A (zh) 2024-04-12

Family

ID=7709047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10585.9A Pending CN117877075A (zh)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410009924.1A Pending CN117877073A (zh)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410009943.4A Pending CN117877074A (zh)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110481304.4A Active CN113221702B (zh)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10585.9A Pending CN117877075A (zh)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09943.4A Pending CN117877074A (zh)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110481304.4A Active CN113221702B (zh)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4) US12027550B2 (zh)
CN (4) CN11787707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6322B (zh) * 2021-11-29 2024-07-16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361362B (zh) * 2021-12-30 2023-12-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005850B (zh) * 2021-12-31 2022-06-14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5273661A (zh) * 2022-07-12 2022-11-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35634B2 (en) * 2018-06-14 2020-08-04 Gingy Technology Inc.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CN110797381B (zh) * 2019-11-07 2022-09-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535236U (zh) 2019-11-15 2020-05-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1430433B (zh) * 2020-04-14 2023-05-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25264B (zh) 2020-05-12 2023-09-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599850B (zh) * 2020-06-01 2022-12-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16114B (zh) 2020-08-17 2023-09-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调光装置及调光方法、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347568A1 (en) 2024-10-17
CN117877074A (zh) 2024-04-12
US12027550B2 (en) 2024-07-02
US20240339472A1 (en) 2024-10-10
CN113221702A (zh) 2021-08-06
US20240339473A1 (en) 2024-10-10
US20210375969A1 (en) 2021-12-02
CN117877075A (zh) 2024-04-12
CN113221702B (zh) 2024-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2170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911656B2 (en) Optical isolation systems for displays
CN11188356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87544B (zh) 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9327576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9348011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US1015194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TW201911267A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CN107170791B (zh)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11200672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478328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19392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9962052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96901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07207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70982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415805A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43772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8891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9911713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9803512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9803507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9803510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9803505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6284831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