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2072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2072B
CN116072072B CN202310328574.0A CN202310328574A CN116072072B CN 116072072 B CN116072072 B CN 116072072B CN 202310328574 A CN202310328574 A CN 202310328574A CN 116072072 B CN116072072 B CN 1160720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light shielding
display panel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85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72072A (zh
Inventor
李静
周婷
黄添钧
康报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285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20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2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2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72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2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4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output devices, e.g. displays or moni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驱动电路层、发光层和遮光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光敏器件;所述发光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防窥子像素和多个显示子像素;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单元,所述遮光单元包括透光区和位于所述透光区至少一侧的遮光区,所述光敏器件至少能够通过所述透光区接收部分经指纹反射的光线,所述防窥子像素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遮光单元内。本申请中借用透光区作为指纹识别的光通道,可减少占用显示面板设计空间,同时可实现全屏指纹识别,提高指纹识别速度及便捷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不需背光源,具有可弯曲、厚度薄、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色域广等优点,被广泛地用在手机、笔记本等设备中。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为显示面板添加指纹识别模块,用于解锁手机、笔记本等设备,可有效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中,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屏下,进行指纹识别时,需指纹识别模块上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经手指反射并由指纹识别模块接收。由于指纹识别模块在屏下固定位置,解锁时需用手指精确按压指纹识别,解锁设备速度慢且不方便。此外,进行指纹识别时频繁点亮指纹识别模块上有机发光二极管,提高了显示面板烧屏残影问题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采用全屏指纹识别,提高指纹识别速度及便捷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驱动电路层,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光敏器件;
发光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防窥子像素和多个显示子像素;
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单元,所述遮光单元包括透光区和位于所述透光区至少一侧的遮光区,所述光敏器件至少能够通过所述透光区接收部分经指纹反射的光线,所述防窥子像素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遮光单元内。
可选的,所述光敏器件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的,所述遮光单元包括两个所述遮光区,两个所述遮光区分别位于所述透光区行方向上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遮光单元包括四个所述遮光区,两个所述遮光区分别位于所述透光区行方向上的两侧,另外两个所述遮光区分别位于所述透光区列方向上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防窥子像素包括第一镂空区和边缘区,所述边缘区环绕所述第一镂空区设置,所述第一镂空区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光区内,所述边缘区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区内。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压电膜,所述压电膜包括多个压电单元,所述透光区在所述压电膜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压电单元内或与之重合,所述压电膜包括透明状态和不透明状态,在受到按压时所述压电膜呈透明状态,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压电膜呈不透明状态。
可选的,所述压电单元位于所述透光区,或所述压电单元位于遮光单元一侧,或所述遮光层为所述压电膜。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阳极层、像素定义层和阴极层,所述驱动电路层、所述第一阳极层、所述像素定义层、所述发光层、所述阴极层以及所述遮光层依次形成;
所述第一阳极层包括多个第一阳极和多个第二阳极,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显示子像素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过孔内,所述显示子像素与所述第一阳极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防窥子像素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过孔内,所述防窥子像素与所述第二阳极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第二阳极至少包括反射层,至少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二镂空区,所述光敏器件在所述第一阳极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镂空区内。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阳极层、像素定义层、第二阳极层和阴极层,所述驱动电路层、所述第一阳极层、所述像素定义层、所述第二阳极层、所述发光层、所述阴极层以及所述遮光层依次形成;
所述第一阳极层包括多个第一阳极,所述第二阳极层包括多个第二阳极,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过孔,所述显示子像素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过孔内,所述显示子像素与所述第一阳极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防窥子像素和所述第二阳极均位于相邻所述第一过孔之间;
所述第二阳极至少包括反射层,至少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二镂空区,所述光敏器件在所述第一阳极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镂空区内。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主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本申请公开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驱动电路层形成在衬底基板一侧,驱动电路层包括光敏器件,发光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显示子像素和多个防窥子像素,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单元,遮光单元包括透光区和位于所述透光区至少一侧的遮光区,所述防窥子像素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单元内,所述光敏器件至少能够通过所述透光区接收部分经指纹反射的光线以识别指纹,借用透光区作为指纹识别的光通道,可减少指纹识别结构占用显示面板设计空间,同时可实现全屏指纹识别,提高指纹识别速度及便捷性。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防窥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四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四中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五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衬底基板;200、驱动电路层;201、光敏器件;
310、第一阳极层;311、第一阳极;312、第二阳极;3121、第二镂空区;320、像素定义层;
330、发光层;331、防窥子像素;3311、第一镂空区;3312、边缘区;332、显示子像素;3321、红色显示子像素;3322、绿色显示子像素;3323、蓝色显示子像素;340、阴极层;
350、封装层;351、第一无机封装层;352、有机封装层;353、第二无机封装层;
360、遮光层;361、遮光单元;3611、透光区;3612、遮光区;370、色阻层;380、减反层;
390、压电膜;391、压电单元;
10、显示面板;20、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0、驱动电路层200、发光层330和遮光层360。
驱动电路层200形成在衬底基板100一侧,衬底基板100可包括玻璃基板和聚酰亚胺(Pi)基板,驱动电路层200可包括驱动晶体管和光敏器件201,光敏器件201用于指纹识别。光敏器件201可包括非晶硅(a-Si)晶体管、低温多晶硅(LTPS)晶体管和铟镓锌氧化物(IGZO)晶体管。
发光层330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发光层330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显示子像素332和至少一个防窥子像素331。多个显示子像素332可包括红色显示子像素3321(R)、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G)和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B)。
遮光层360包括多个遮光单元361,遮光单元361、像素单元和光敏器件201可一一对应设置。遮光单元361包括透光区3611和位于透光区3611至少一侧的遮光区3612。例如,设置一个遮光区3612时,遮光区3612位于透光区3611上下左右任意一侧,设置两个遮光区3612时,两个遮光区3612位于透光区3611上下左右任意两侧,设置四个遮光区3612时,四个遮光区3612分别位于透光区3611上下左右侧,以环绕透光区3611。防窥子像素331在遮光层360上的正投影位于遮光单元361内。
进行指纹识别时:防窥子像素331发光照射指纹,且显示子像素332的部分光线也会照射指纹,经指纹反射的光线可通过透光区3611照射光敏器件201,光敏器件201至少能够通过透光区3611接收部分经指纹反射的光线,从而识别指纹。
显示面板具有防窥模式,当防窥模式关闭时,显示子像素332正常显示,防窥子像素331关闭,显示面板正视或斜视下均可清晰显示。当防窥模式开启时,防窥子像素331开启,防窥子像素331的正向出光被遮光单元361遮挡,显示子像素332的正向出光不受干扰,正视时显示面板可清晰显示;防窥子像素331的斜向出光没有被遮光单元361遮挡,显示子像素332的斜向出光会与防窥子像素331的斜向出光混光,斜视下显示面板不能清晰显示,从而起到防窥的作用。
参见图3所示,显示面板的遮光层36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通常还设置有盖板玻璃或偏光片等结构。防窥子像素331从遮光单元361周围通过的光线为防窥光线,防窥子像素331侧边区发出的防窥光线可透过盖板玻璃或偏光片等结构;由于出光角度较侧边区更大,防窥子像素331中心区发出的防窥光线会在盖板玻璃或偏光片等发生全反射,不仅未能起到防窥作用,还可能干扰显示子像素332的出光。基于此,一些技术方案中,显示面板的遮光单元361包括透光区3611和位于透光区3611至少一侧的遮光区3612,具体可设计成吕字形或回字形等,相应的防窥子像素331也可设计成相似形状,这样既节省了制造遮光单元361和防窥子像素331的材料,又增加了防窥子像素331的出光,提高了光线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200形成在衬底基板100一侧,驱动电路层200包括光敏器件201,发光层330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发光层330包括多个显示子像素332和多个防窥子像素331,遮光层360包括多个遮光单元361,遮光单元361包括透光区3611和位于透光区3611至少一侧的遮光区3612,防窥子像素331在遮光层360上的正投影位于遮光单元361内,光敏器件201至少能够通过透光区3611接收部分经指纹反射的光线以识别指纹,借用透光区3611作为指纹识别的光通道,可减少指纹识别结构占用显示面板设计空间,同时可实现全屏指纹识别,提高指纹识别速度及便捷性。
示例的,参见图1和图2所示,光敏器件201在遮光层360上的正投影与透光区3611至少部分重叠。具体的,遮光层360可采用黑色遮光材料制作,透光区3611可为遮光单元361镂空形成的孔或槽结构。透光区3611尺寸可等于或略大于光敏器件201尺寸,即可使光敏器件201在遮光层360上的正投影在透光区3611内或与之重合。
光敏器件201在遮光层360上的正投影与透光区3611至少部分重叠,这样设计可保证光敏器件201通过透光区3611接收到足够的指纹反射光线,提高指纹识别准确性及识别速度。
参见图1和图2所示,遮光单元361包括两个遮光区3612,两个遮光区3612分别位于透光区3611行方向上的两侧。
对于显示器、笔记本等产品,本来从上下方向就难以窥视,通常只需要在左右方向具有较好的防窥效果。本实施例中,两个遮光区3612分别位于透光区3611行方向上的两侧,这样设计,可使显示面板在左右方向具有较好的防窥效果,同时可减少制作防窥子像素331的有机发光材料消耗,降低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单元361包括四个遮光区3612,两个遮光区3612分别位于透光区3611行方向上的两侧,另外两个遮光区3612分别位于透光区3611列方向上的两侧。也就是说,遮光单元361可设计成回字形结构。
对于手机、平板等产品,需要上下方向均具有较好的防窥效果,以防止各个方向的窥视。本实施例中遮光单元361包括四个遮光区3612,两个遮光区3612分别位于透光区3611行方向上的两侧,另外两个遮光区3612分别位于透光区3611列方向上的两侧,这样设计,显示面板在上下方向均具有较好的防窥效果。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压电膜390,压电膜390包括多个压电单元391,透光区3611在压电膜390上的投影位于压电单元391内或与之重合。压电膜390包括透明状态和不透明状态,在受到按压时压电膜390呈透明状态,在自然状态下压电膜390呈不透明状态。
在进行指纹识别时,压电膜390受到用户手指按压呈透明状态,照射指纹光线及指纹反射光线均可通过透光区3611及压电膜390;指纹识别结束后,压电膜390在自然状态下呈不透明状态,防窥子像素331照射透光区3611的光线会被不透明状态的压电膜390遮挡,从而可避免防窥子像素331中部光线通过透光区3611,影响显示子像素332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可设置压电膜390遮挡光线,避免防窥子像素331中部光线通过透光区3611,影响显示子像素332显示,但不限于此,因遮光单元361的透光区3611尺寸本身较小,少量光线通过透光区3611并不会显著影响显示子像素332显示,且只在防窥模式下会受到影响,因此压电膜390也可以取消,具体可视情况而定。
参见图1和图2所示,遮光单元361镂空形成透光区3611,压电单元391位于透光区3611中。压电单元391位于透光区3611中时,透光区3611在压电膜390上的投影位于压电单元391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压电单元391可设置在透光区3611中,但不限于此,压电单元391也可设置在遮光单元361一侧,具体可视情况而定。例如压电单元391设置在遮光单元361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压电单元391设置在遮光单元361一侧时,透光区3611在压电膜390上的投影位于压电单元391之内,避免压电单元391落入透光区3611。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阳极层310、像素定义层320和阴极层340,驱动电路层200、第一阳极层310、像素定义层320、发光层330、阴极层340以及遮光层360依次形成。
第一阳极层310包括多个第一阳极311和多个第二阳极312。像素定义层320包括多个第一过孔和多个第二过孔,显示子像素33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过孔内,显示子像素332与第一阳极311一一对应连接。防窥子像素331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过孔内,防窥子像素331与第二阳极312一一对应连接。
第一阳极311和第二阳极312均包括ITO(氧化铟锡)层和反射层,反射层可为银金属层等。至少反射层包括第二镂空区3121,光敏器件201在第一阳极层3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镂空区3121内。
第一阳极311和第二阳极312均包括ITO层和反射层,反射层可反射防窥子像素331和显示子像素332的向下出射的光,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参见图1和图2所示,驱动电路层200还包括驱动晶体管,每个显示子像素332及每个防窥子像素331对应与一驱动晶体管连接。
显示面板通常在显示模式下需要进行指纹识别,在指纹识别解锁后,需要保护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时,开启防窥子像素331,将显示面板切换为防窥模式。在显示模式下开启防窥子像素331,可能影响显示面板正常显示。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200还包括驱动晶体管,每个显示子像素332及每个防窥子像素331对应与一驱动晶体管连接,在显示模式下开启防窥子像素331进行指纹识别时,可仅开启用户手指按压区的防窥子像素331,避免其它区域防窥子像素331开启影响显示面板正常显示。此外,每个显示子像素332及每个防窥子像素331对应与一驱动晶体管连接,显示面板还可进行分区防窥设计,即显示面板部分区域开启防窥,显示面板部分区域关闭防窥。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封装层350。封装层350形成在阴极层34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遮光层360形成在封装层35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封装层350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351、有机封装层35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353,第一无机封装层351形成在阴极层34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有机封装层352形成在第一无机封装层351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第二无机封装层353形成在有机封装层352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
封装层350形成在阴极层340和遮光层360之间,可防止有机发光材料形成的发光层330被水氧入侵而失效。遮光层360形成在封装层35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可增大遮光层360和发光层330之间距离,便于调节防窥子像素331的出光角度。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可包括色阻层370和减反层380。色阻层370形成在封装层35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色阻层370包括多个色阻,显示子像素332在色阻层370的正投影一一对应位于色阻内。多个色阻分别为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红色色阻、绿色色阻、蓝色色阻与红色显示子像素3321、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一一对应。遮光层360还包括黑矩阵,黑矩阵和遮光单元361同层设置,黑矩阵设置在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周围。遮光单元361周围与黑矩阵、色阻之间具有出光间隙,以方便防窥子像素331从遮光单元361周围出光。减反层380形成在色阻层37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
为了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并实现一体黑效果,OLED显示面板通常都会采用偏光片,偏光片能够有效降低外界环境光在屏幕上的反射强度。然而,偏光片的光透过率一般只有44%左右,为了达到更高的出光亮度,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功耗。此外,偏光片厚度较大、材质脆,不利于动态弯折产品的开发。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减反层380,减反层380可降低外界环境光在屏幕上的反射强度。此外,减反层380还具有一定的阻隔效果,可保护OLED显示面板。采用减反层380降低外界环境光在屏幕上的反射强度,采用色阻层370阻隔外界光线及过滤显示发光单元出光,OLED显示面板的偏光片可以取消,不仅功能层的厚度将大大降低,而且能够将出光率从44%提高至80%,大大增加了出光亮度,由此OLED显示面板的功耗得以降低。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遮光层360不同。
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包括遮光层360和压电膜390,遮光层360采用黑色遮光材料制作。遮光层360包括多个遮光单元361,遮光单元361镂空形成透光区3611。压电膜390包括压电单元391,压电单元391位于透光区3611中或遮光单元361一侧。
本实施例中,遮光层360为压电膜390,遮光层360采用压电材料制作,遮光层360包括透明状态和不透明状态,在受到按压时遮光层360呈透明状态,在自然状态下遮光层360呈不透明状态。遮光层360包括多个遮光单元361,遮光单元361的透光区3611为光敏器件201在遮光层360正投影所在区域,遮光区3612为透光区3611以外区域。
遮光层360为压电膜390,在受到按压时遮光层360呈透明状态,在自然状态下遮光层360呈不透明状态,与实施例一相比,可简化显示面板的结构,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
实施例三
参见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三和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防窥子像素331的结构不同。
实施例一中,遮光层360包括多个遮光单元361,遮光单元361镂空形成透光区3611。压电膜390包括压电单元391,压电单元391位于透光区3611中或遮光单元361一侧,通过压电膜390可遮挡防窥子像素331中部的光线,避免防窥子像素331中部的光线通过透光区3611,影响显示面板显示。
本实施例中,遮光单元361设计成回字形结构时,防窥子像素331也可进行中部镂空设计。防窥子像素331可包括第一镂空区3311和边缘区3312,边缘区3312环绕第一镂空区3311设置,第一镂空区3311在遮光层360上的正投影位于透光区3611内,边缘区3312在遮光层360上的正投影位于遮光区3612内。也就是说,遮光单元361设计成回字形结构时,防窥子像素331也可设计成相似的回字形结构。
遮光单元361设计成回字形结构时,防窥子像素331也设计成相似的回字形结构,这样设计,可防止防窥子像素331中部的光线通过透光区3611出光,影响显示子像素332显示。
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阳极层310的结构不同。
参见图7和图8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阳极层310、像素定义层320、第二阳极层和阴极层340,驱动电路层200、第一阳极层310、像素定义层320、第二阳极层、发光层330、阴极层340以及遮光层360依次形成。
第一阳极层310包括多个第一阳极311,第二阳极层包括多个第二阳极312。像素定义层320包括第一过孔,显示子像素33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过孔内,显示子像素332与第一阳极311一一对应连接。防窥子像素331和第二阳极312均位于相邻第一过孔之间。
第二阳极312包括ITO层和反射层,反射层可为银金属层等。至少反射层包括第二镂空区3121,光敏器件201在第二阳极层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镂空区3121内。
第二阳极312包括ITO层和反射层,反射层可反射防窥子像素331的向下出射的光,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参见图7和图8所示,多个显示子像素332包括红色显示子像素3321、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和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多个显示子像素332分布在多个第一像素行和多个第二像素行,第一像素行和第二像素行在列方向上交替排布。红色显示子像素3321与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在第一像素行间隔且交替排布,红色显示子像素3321和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在列方向上间隔且交替排布。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在第二像素行间隔排布,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与红色显示子像素3321、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均在列方向上错位设置,即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与红色显示子像素3321不在同一列,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与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也不在同一列。也就是说,红色显示子像素3321、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和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按照类钻石排列设置。防窥子像素331设置在相邻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之间,同时也在相邻红色显示子像素3321和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之间。
红色显示子像素3321的面积小于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的面积,且大于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的面积。也就是说,单个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的面积最小,单个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的面积最大。红色显示子像素3321、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和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均采用有机发光材料形成,其中形成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效率相对较低,形成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效率相对较高,设置红色显示子像素3321的面积小于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的面积,且大于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的面积,可平衡红色显示子像素3321、绿色显示子像素3322和蓝色显示子像素3323的亮度及寿命。
实施例五
参见图9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和主板20,主板20与显示面板10连接,用于驱动显示面板10显示画面。显示面板10包括实施例一和实施例四公开的显示面板10。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中驱动电路层200形成在衬底基板100一侧,驱动电路层200包括光敏器件201,发光层330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发光层330包括多个显示子像素332和多个防窥子像素331,遮光层360包括多个遮光单元361,遮光单元361包括透光区3611和位于透光区3611至少一侧的遮光区3612,防窥子像素331在遮光层360上的正投影位于遮光单元361内,光敏器件201至少能够通过透光区3611接收部分经指纹反射的光线以识别指纹,借用透光区3611作为指纹识别的光通道,可减少指纹识别结构占用显示面板10设计空间,同时可实现全屏指纹识别,提高指纹识别速度及便捷性。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申请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驱动电路层,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光敏器件;
发光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防窥子像素和多个显示子像素;
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单元,所述遮光单元包括透光区和位于所述透光区至少一侧的遮光区,所述光敏器件至少能够通过所述透光区接收部分所述防窥子像素发射的经指纹反射的光线,所述防窥子像素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遮光单元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器件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单元包括两个所述遮光区,两个所述遮光区分别位于所述透光区行方向上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单元包括四个所述遮光区,两个所述遮光区分别位于所述透光区行方向上的两侧,另外两个所述遮光区分别位于所述透光区列方向上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子像素包括第一镂空区和边缘区,所述边缘区环绕所述第一镂空区设置,所述第一镂空区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光区内,所述边缘区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区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压电膜,所述压电膜包括多个压电单元,所述透光区在所述压电膜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压电单元内或与之重合,所述压电膜包括透明状态和不透明状态,在受到按压时所述压电膜呈透明状态,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压电膜呈不透明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单元位于所述透光区,或所述压电单元位于遮光单元一侧,或所述遮光层为所述压电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阳极层、像素定义层和阴极层,所述驱动电路层、所述第一阳极层、所述像素定义层、所述发光层、所述阴极层以及所述遮光层依次形成;
所述第一阳极层包括多个第一阳极和多个第二阳极,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显示子像素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过孔内,所述显示子像素与所述第一阳极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防窥子像素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过孔内,所述防窥子像素与所述第二阳极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第二阳极至少包括反射层,至少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二镂空区,所述光敏器件在所述第一阳极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镂空区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阳极层、像素定义层、第二阳极层和阴极层,所述驱动电路层、所述第一阳极层、所述像素定义层、所述第二阳极层、所述发光层、所述阴极层以及所述遮光层依次形成;
所述第一阳极层包括多个第一阳极,所述第二阳极层包括多个第二阳极,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过孔,所述显示子像素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过孔内,所述显示子像素与所述第一阳极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防窥子像素和所述第二阳极均位于相邻所述第一过孔之间;
所述第二阳极至少包括反射层,至少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二镂空区,所述光敏器件在所述第一阳极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镂空区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主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CN202310328574.0A 2023-03-30 2023-03-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60720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8574.0A CN116072072B (zh) 2023-03-30 2023-03-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8574.0A CN116072072B (zh) 2023-03-30 2023-03-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2072A CN116072072A (zh) 2023-05-05
CN116072072B true CN116072072B (zh) 2023-06-09

Family

ID=86173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8574.0A Active CN116072072B (zh) 2023-03-30 2023-03-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207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6767B (zh) * 2017-02-23 2019-07-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显示面板
CN108183110B (zh) * 2018-01-12 2020-04-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77819B (zh) * 2020-06-09 2023-06-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068618A (zh) * 2020-07-29 2022-0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56819B (zh) * 2020-08-27 2023-03-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其指纹识别方法、显示装置
CN112038482A (zh) * 2020-08-27 2020-12-04 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压电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压电传感器
CN112993001B (zh) * 2021-02-19 2023-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81925A (zh) * 2021-05-17 2021-08-2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线控制膜和显示面板
CN114326199B (zh) * 2021-12-31 2024-04-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95495A (zh) * 2022-03-24 2022-07-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2072A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4464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0358668B1 (ko) 터치스크린과 함께 이용 가능한 정렬된 광학 셔터 및 배경조명 셀을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CN11188356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12794B (zh)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CN210723032U (zh) 透明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CN10855060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201683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6206558B (zh) 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23024789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63861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159789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40994A (zh) 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N1132997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2207434A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12820767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12620A (zh) 显示面板
CN11607207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94837A1 (en) Display devic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8823900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electrooptic apparatus
CN113066833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71888B (zh)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616901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2022032879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15340637U (zh) 显示基板、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20733365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