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1364B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1364B
CN114361364B CN202111676224.0A CN202111676224A CN114361364B CN 114361364 B CN114361364 B CN 114361364B CN 202111676224 A CN202111676224 A CN 202111676224A CN 114361364 B CN114361364 B CN 114361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xtraction
subsection
light
unit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62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1364A (zh
Inventor
沈鹏
王俊强
柳家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62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1364B/zh
Priority to US17/719,409 priority patent/US2023021771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361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1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1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1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光提取层和覆盖层,光提取层位于覆盖层靠近像素定义层一侧;光调制结构包括多个光提取单元,光提取单元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其中,光提取层包括光提取开口和第一分部,第二分部位于覆盖层,第一分部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分部的折射率,通过光提取单元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一分部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利用光提取单元对光线的全反射、折射等作用,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和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显示屏相对于液晶显示屏具备更轻薄、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清晰度高、柔性好、发光效率高等众多优点,逐渐成为主流的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屏的发光原理为有机发光器件中的阳极产生的空穴和阴极产生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分别向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注入,并迁移到有机发光材料层,当二者在发光材料层相遇时,产生能量激子,从而激发有机发光材料层中的发光分子产生可见光。有机发光显示屏中包括多层具有不同折射率的膜层结构,会使得一个像素发射的光经过多种方式的反射和折射而不能从该像素的正上方发射,影响发光亮度;同时大角度的光还可能到达相邻像素,产生混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视角光线由于全反射而无法出去,导致显示面板出光效率低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显示面板出光效率和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像素定义层和发光单元,像素定义层位于衬底一侧,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像素开口,像素开口与发光单元对应设置;光调制结构,包括光提取层和覆盖层,光提取层位于覆盖层靠近像素定义层一侧;光调制结构包括多个光提取单元,光提取单元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其中,光提取层包括光提取开口和第一分部,第一分部围合形成所述光提取开口,光提取开口与像素开口存在交叠,第二分部位于覆盖层,第一分部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分部的折射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有益效果:光调制结构包括多个光提取单元,光提取单元与发光单元对应,其中光提取单元能够改变原本从发光单元发出并且无法从显示面板正常出射的光线的光路;通过光提取单元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一分部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利用光提取单元对光线的全反射、折射等作用,将分部无法正常出射的光能够顺利从显示面板出去,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和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4为图13在A1A2处的一种可选实施例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3在A1A2处的一种可选实施例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3在A1A2处的一种可选实施例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7为图13在A1A2处的一种可选实施例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此外,在以下的描述当中,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显示面板00包括衬底01、像素定义层03和发光单元04,像素定义层03位于衬底01一侧,像素定义层03包括多个像素开口(图中未标注),像素开口与发光单元04对应设置。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层02,阵列层02位于像素定义层03与衬底01之间,阵列层02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漏极02S/02D、栅极02G和有源层02A。本申请仅示意了薄膜晶体管的数量为一个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薄膜晶体管可以为任意个,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具体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1所示,发光层04包括,阳极040、发光材料层04A和阴极05,其中阳极040材料包括ITO/Ag/ITO,阴极05材料包括镁银合金。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选择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来制备上述发光单元04。或者,也可以将发光单元04设置为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Light Emitting Diode,QLED)。
显示面板00还包括光调制结构,光调制结构包括光提取层008和009,光调制结构包括多个光提取单元07,光提取单元07包括第一分部08和第二分部09,其中光提取层包括光提取开口080和第一分部08,第一分部08围合形成光提取开口080,光提取开口080与像素开口04存在交叠,第二分部08位于覆盖层009,覆盖层009填充光提取开口080。第一分部08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分部的折射率。相比于现有技术,光提取单元07能够改变原本从发光单元发出并且无法从显示面板00正常出射的光线的光路;通过光提取单元07包括第一分部08和第二分部09,第一分部08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分部09的折射率,利用光提取单元07对光线的全反射、折射等作用,将分部无法正常出射的大角度光线够顺利从显示面板出去,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正视角的出光效率和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显示面板00还包括薄膜封装层06,薄膜封装层06位于光调制结构和发光单元04之间。可选的,薄膜封装层04可以包括一层、两层或者三层以上的膜层,薄膜封装层04可以包括交替设置的有机层和无机层。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衬底01为柔性基板,具有可以弯曲的特性,可选的,薄膜封装层06具有良好的可弯曲的性能。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弯曲、弯折。本实施例对于薄膜封装层06的具体材料、膜层结构均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第一分部08的折射率和第二分部09的折射率差值为△n,其中,0.17≤△n≤0.25。由于第一分部08和第二分部09存在折射率的差异,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分部08和第二分部09的界面时会发生全反射或者折射,通过第一分部08和第二分部09的折射率差异,能够调整发光单元的光线经过第一分部08和第二分部09的界面时光线发生全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比例。本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折射现象对光线的光提取效率高,但是由于增加了光线在显示面板中的光程,会导致显示面板的色偏;而全反射对光线的光程影响较小,色偏影响小,但是对显示面板的光提取能力有限。基于此本案通过调整光线在该光提取单元的分界面的反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的占比,一方面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光提取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光提取导致光线光程增加,影响显示效果。首先第一分部08的折射率和第二分部09的折射率差值不能太小,比如△n≥0.17,避免显示面板的出现色偏,影响显示面板显示品质;其次,第一分部08的折射率和第二分部09的折射率差值△n≤0.25,保证一定比例的折射现象,保证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并且当第二分部09与第一分部08的折射率过大,当外界环境光入射至第二分部09和第一分部08时,环境光反射会增强,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抗反射能力;均衡光线在光调制单元中的反射现象与折射显示的比例,提供显示面板00的出光效率,且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抗放射能力,提高显示品质。
可选的,第一分部08的折射率和第二分部09的折射率差值△n=0.21。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08的折射率和第二分部折射率差异为0.21,从工艺上开看这个折射率差异比较容易实现,并且能够均衡光线在光调制单元中的反射现象与折射显示的比例,提供显示面板00的出光效率,且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抗放射能力,提高显示品质。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垂直于衬底01的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光提取单元07的第一分部08有不同的形状。图2中,第一分部08的剖面形状为梯形,第一分部08远离衬底01一侧的表面面积小于第一分部08靠近衬底一侧的表面面积,增大第二分部09与第一分部08的侧边接触面积,增加光提取单元的对光线的有效工作界面,提高光提取效率;并且第一分部08远离衬底01一侧的表面面积较小,在垂直于衬底01的方向上,第一分部08与发光单元04不存在交叠,第一分部08不会影响发光单元04正视角的光线。图1中,第一分部08的表面为存在一定的弧面,既可以实现光提取的同时又可以降低工艺难度。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和图2,第一分部08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落入像素定义层03在衬底01的正投影范围内,第一分部08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4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可选的,第一分部08包括光提取角θ和靠近光提取开口080的第一侧壁08X,第一侧壁08X与衬底01所在平面之前的最大夹角为光提取角θ,其中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3-4所示,第一分部08包括光提取角θ和靠近光提取开口080的第一侧壁08X,第一侧壁08X与衬底01所在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为光提取角θ,其中/>其中n1为第一分部08的折射率,n2为第二分部09的折射率。本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光提取角θ较小,在光提取单元07的第一分部08和第二分部08界面处,光线的折射现象比例大于光线的全反射现象比例;相反,光提取角θ较大,在光提取单元07的第一分部08和第二分部08界面处,光线的折射现象比例小于光线的全反射现象比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将第一侧壁08X于衬底01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一方面,光提取角/>能够保证光提取单元在光线作用界面具有反射现象,避免折射现象影响显示面板出现色偏,并且从工艺角度过小角度的光提取角成本会成倍增加,本实施例中能够有效节省工艺成本;另一方面,本案中/> 能够保证光提取单元在光线作用界面具有一定比例的折射现象,避免光提取效过低,降低出光效率增加显示面板功耗。
需要说明的时,如图3所示,当显示面板00的第一侧壁08X为曲面时,光提取角θ为第一侧壁08X与衬底01所在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如图4所示,当显示面板00的第一侧壁08X为平面时,第一侧壁08X与衬底0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固定值,此时,光提取角θ即可以理解为第一侧壁08X与衬底01所在平面时间的夹角。
可选的,显示面板00中光提取角θ的平均值为θ′,θ′=52°。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中光提取角平均值为52°,能够保证显示面整体的显示效率。进一步地,所有相同颜色的发光单元04对应的光提取角θ平均值为52°,也就是说显示面板00中每一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单元04对应的光提取角θ平均值均为52°。可选的,n2=1.68,n1=1.47。
可选的,光提取单元包括第一光提取单元和第二光提取单元,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值为Δn1,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值为Δn2;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中第一分部的光提取角为第一光提取角θ1,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中第一分部的光提取角为第二光提取角θ2;其中,(Δn1-Δn2)·(θ1-θ2)<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5所示,光提取单元07包括第一光提取单元071和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与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二分部091的折射率差值为Δn1,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2与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二分部092的折射率差值为Δn2,第一光提取单元071中第一分部081的光提取角为第一光提取角θ1,第二光提取单元072中第一分部082的光提取角为第二光提取角θ2,(Δn1-Δn2)·(θ1-θ2)<0。也就是说第一光提取单元071中第一分部081折射率与第二分部091折射率差值为第一差值,第二光提取单元072中第一分部082折射率与第二分部092为第二差值,当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存在差异的时,第一光提取单元071和第二光提取单元072对应的第一光提取角θ1和第二光提取角θ2也必然存在差异;且,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异越大的光提取单元对应的光提取结构越小。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光提取单元和第二光提取单元,可以针对不同面积的发光单元做不同的光调制结构,从工艺上更容易实现;进一步地,本申请人研究发现光提取单元中第一分部的折射率与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异越大,对应的最佳光提取角度越小,为使得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都能够得到最大的优化,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与第二分部折射率差异大的对应的光提取角度小。
需要说明的时,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提取单元071和第二光提取单元07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本发明不做限定。参考图5,第一光提取单元07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光提取单元072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毗邻设置,两者毗邻设置能够保证光调节结构的平整度,方便后续制程。可选的,第一光提取单元071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光提取单元072在衬底01上的正投影还可以交叠设置,或者两者投影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且该距离大于零。
可选的,|△n2-△n1|=0.7且|θ1-θ2|=5°。通过调整光提取单元中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异和光提取角度能够让光提取单元处于最理想的光提取状态,提升显示面板出光效率,但是从工艺角度折射率差异越大,以及角度差异越大就会导致工艺制备的难度增加,比如折射率差异更大会会导致光提取层或是覆盖层填充的散射粒子浓度差异明显,以及光提取及角度在曝光刻蚀差异调控难度增加,提高了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折射率差异为0.7、光提取角度差异为5°,既不会过多增加成本,又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光提取效率。
可选的,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的折射率为n11,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n12,第二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的折射率为n21,第二光=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为n22;其中,n22=n12,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同层同材料。
如图6所示,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的折射率为n11,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二分部081的折射率n12,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0的折射率为n21,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二分部092的折射率为n22;其中,n22=n12,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二分部091与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二分部092同层同材料,本实施例中在前述实施例基础上为了节省成本,将不同光提取单元07中第二分部09采用同一工艺制备,节省成本。
继续参考图6,(n11-n21)·(θ1-θ2)<0。可以理解的是,当不同光提取单元07中第二分部09采用同一工艺制备,即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二分部091和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二分部092采用同一工艺制备,此时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二分部091和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二分部092可以为相同材料的同一膜层,且,第一分部折射率大对应的光提取单元07中的光提取角则小。相比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将不同的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采用同一工艺制备,可以简化工艺节省成本;进一步地,本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光提取单元中第一分部与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异不同,对应的最优光提取角度也不同,且,两者成正相关;通过将第一分部与第二分部折射率差异大的光提取单元对应设置的光提取角大,能够保证各个光提取单元处于更高效的光提取能力,针对每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得到最优效率的光提取。
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二分部091的折射率n12,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二分部092的折射率为n22,n12=n22,可选的,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折射率n11与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2折射率n12的差值(n11-n12)大于零,则第一光提取角θ1与第二光提取角θ2的差值(θ1-θ2)小于零;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折射率n11与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2折射率n12的差值(n11-n12)小于零,则第一光提取角θ1与第二光提取角θ2的差值(θ1-θ2)大于零。
可选的,第一光提取层的第一分部的折射率为n11,第一光提取层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n12,第二光提取层的第一分部的折射率为n21,第二光提取层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为n22;其中,n11=n21,第一光提取层的第二分部与第二光提取层的第二分部同层同材料。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的折射率为n11,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二分部091的折射率n12,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2的折射率为n21,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二分部092的折射率为n22;其中,n11=n21,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与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2同层同材料。将不同的光提取单元07中的第一分部08采用同一工艺制备,将不同的光提取单元中第一分部一次完成制备,简化工艺,节省成本。
继续参考图6,(n21-n22)·(θ1-θ2)>0。可以理解的是,当不同光提取单元07中第一分部08采用同一工艺制备,即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和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2采用同一工艺制备,此时第二分部折射率大对应的光提取单元07中的光提取角则大。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将不同的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采用同一工艺制备,可以简化工艺、节省成本;进一步地,本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光提取单元中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异不同,对应的最有光提取角度也不同,且两者正相关;通过将第一分部与第二分部折射率差异小的光提取单元对应设置的光提取角小,能够保证各个光提取单元处于更高效的光提取能力,针对每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得到最优效率的光提取。
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的折射率n11,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2的折射率为n21,n11=n21,可选的,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二分部091折射率n12与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二分部092折射率n22的差值(n12-n22)大于零,则第一光提取角θ1与第二光提取角θ2的差值(θ1-θ2)大于零;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二分部091折射率n12与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二分部092折射率n22的差值(n12-n22)小于零,则第一光提取角θ1与第二光提取角θ2的差值(θ1-θ2)小于零。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8-11所示,光提取单元07包括第一光提取单元071和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第一光提取单元071中第一分部081的光提取角为第一光提取角θ1,第二光提取单元072中第一分部082的光提取角为第二光提取角θ2,θ1>θ2;在垂直于衬底(图中未示出)方向XX上,第一分部081边缘到像素开口的边缘的最短距离为开口距离;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对应的开口距离为第一开口距离d1,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2对应的开口距离为第二开口距离d2;其中|d1|>|d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将光提取角小的对应的光提取单元的开口距离小,光提取角与开口距离正相关。对于光提取角度大的第一分部在制备工艺中存在一定的偏移影响,且本申请人发现光提取角越大对应的第一分部位置在制备时候的偏移量小,在此基础上将较小光提取角的光提取单元的开口距离设置较小,能够减小较大光提取角的光波动,平衡大光提取角和小光提取角的工艺偏移波动,并且让不同光提取角对应的光提取单元的光提取效率的得以平衡。
可选的,d1>d2≥0或d1<d2≤0,开口距离为正值表示在垂直于衬底方向上,像素开口与第一分部不存在交叠,开口距离为负值表示在垂直于衬底方向上,像素开口与第一分部存在分部交叠,开口距离等于零表示在垂直于衬底方向上,第一分部与像素开口毗邻。继续参考图8,第一开口距离d1和第二开口距离d2均为正值,也就是说,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XX上,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与像素开口不交叠,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2与像素开口不交叠,且d1大于d2,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到像素开口的距离更大。继续参考图9,第一开口距离d1和第二开口距离d2均为负值,也就是说,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XX上,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与像素开口交叠,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2与像素开口交叠,且d1小于d2,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到像素开口的距离更大。可选的,d2=0,换句话就是,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2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像素开口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毗邻,两者投影是存在同一边缘。
可选的,d1>-d2≥0或-d1>d2≥0;开口距离为正值表示在垂直于衬底方向上,像素开口与第一分部081不存在交叠,开口距离为负值表示在垂直于衬底方向上,像素开口与第一分部08存在分部交叠,开口距离等于零表示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像素开口毗邻。参考图10,第一开口距离d1大于零,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在衬底上正投影与对应像素开口在衬底上正投影不交叠,两者投影的最短距离为d1;第二开口距离d2小于零,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2与像素开口存在交叠,交叠的宽度为d2;其中,d1>-d2≥0,本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减小较大光提取角的光波动,平衡大光提取角和小光提取角的工艺偏移波动,并且让不同光提取角对应的光提取单元的光提取效率的得以平衡。
参考图11,第一开口距离d1小于零,第一光提取单元071的第一分部081与像素开口存在交叠,交叠的宽度为d1;第二开口距离d2大于零,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2与像素开口不存在交叠,第二光提取单元072的第一分部082在衬底上正投影与对应像素开口在衬底上正投影不交叠,两者投影的最短距离为d2,其中,-d1>d2≥0,能够减小较大光提取角的光波动,平衡大光提取角和小光提取角的工艺偏移波动,并且让不同光提取角对应的光提取单元的光提取效率的得以平衡。
可选的,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单元和第二颜色发光单元,第一颜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小于第二颜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第一颜色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的光提取单元为第一子光提取单元,第二颜色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的光提取单元为第二子光提取单元,第一子光提取单元和第二子光提取单元不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参考图12所示,发光单元04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单元041和第二颜色发光单元042,第一颜色发光单元041的发光效率小于第二颜色发光单元042的发光效率。当第一颜色发光单元041的发光效率小于第二颜色发光单元042的发光效率,则对应的第一颜色发光单元041发出的光线强度较弱、影响显示,或者为了增加第一颜色发光单元041的出光效率,会增加通过第一颜色发光单元的电流密度,但是降低了第一颜色发光单元的寿命。进一步地,第一颜色发光单元041对应设置的光提取单元为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第二颜色发光单元042对应设置的光提取单元为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72X,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和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72X不同,本实施例为了平衡第一颜色发光单元和第二颜色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减小色偏,将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和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72X设置不同,也就是说,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和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72X对发光单元的光提取能力不同,以平衡第一颜色发光的单元和第二颜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使得显示面板出光均匀,提高显示质量。
可选的,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的第一分部081X与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的第二分部091X的折射率差差值为△n01,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72X的第一分部082X与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82X的第二分部092X的折射率差值为△n02;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中第一分部081X的光提取角为第一子光提取角θ01,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72X中第一分部082X的光提取角为第二子光提取角θ02;其中,△n01=△n02且|θ01-52°|<|θ02-52°|。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的第一分部081X折射率与第二分部091X折射率差异等于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72X的第一分部082X折射率与第二分部092X,第一子光提取角θ01的值更接近52°;本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光提取角度越靠近52°光提取单元对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更优,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的光提取角θ01更接近52°,能够通过光提取结构进行微调提高了第一颜色发光单元041的出光效率,使得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对光线的提取能力大于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72X对光线的提取能力,解决了第一颜色发光的单元的发光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显示质量。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2,发光单元04还包括第三颜色发光单元043,第一颜色为蓝色,第二颜色为红色,第三颜色为绿色,第三颜色发光单元043对应的光提取单元为第三子光提取单元073X,第三子光提取单元073X的光提取效率小于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72X的光提取效率,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72X的光提取效率小于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的光提取效率。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2,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的第一分部081X与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的第二分部091X的折射率差值为△n01,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72X的第一分部082X与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72X的第二分部092X的折射率差值为△n02;第一子光提取单071X元中第一分部081X的光提取角为第一子光提取角θ01,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72X中第一分部082X的光提取角为第二子光提取角θ02;其中,45°≤θ01=θ02≤55°且|△n01-0.21|≤|△n02-0.21|。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提取角θ01等于第二光提取角θ01,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的第一分部081X折射率与第二分部091X折射率差异值更接近0.21。本申请人请过研究进一步地发现,当光提取单元中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值大约为0.21的时候,既对光线的光提取效果好又能够保证环境光反射在可控范围内,保证显示面板的抗反射能力;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子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异值更靠近0.21,能够通过光提取结构进行微调提高了第一颜色发光单元041的出光效率,使得第一子光提取单元071X对光线的提取能力大于第二子光提取单元072X对光线的提取能力,解决了第一颜色发光的单元的发光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显示质量。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4为图13在A1A2处的一种可选实施例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参考图13-14,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XX上,光提取单元07的第一分部08的厚度为光提取厚度;显示面板00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的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1的光线透过率。第一显示区AA1中的发光单元可以比第二显示区AA2中的发光单元分布稀疏,以使第一显示区AA1中相邻发光单元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显示区AA2中相邻发光单元之间的间距,实现第一显示区AA1的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光线透过率。也可以,第一显示区AA1中的发光单元尺寸比第二显示区AA2中的发光单元尺寸小,以使第一显示区AA1中相邻发光单元之间的间距与第二显示区AA2中相邻发光单元之间的间距一致时,实现第一显示区AA1的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光线透过率。与第二显示区相比,第一显示区AA1背离显示面板00出光面的一侧,更适合设置摄像头等感光元器件,以感应从显示面板00出光面一侧穿过显示面板00从背光侧射出的光。以此,由于第一显示区AA1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AA1,或者第一显示区AA1的像素尺寸小于第二显示区AA2,就会导致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亮度低于第二显示区AA2。
进一步地,为解决上述问题,光提取单元071包括第三光提取单元073和第四光提取单元074,第三光提取单元073与第一显示区AA1的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第四光提取单元074与第二显示区AA2的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第三光提取单元073包括第一分部083和第二分部093,第四光提取单元074包括第一分部084和第二分部094。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光提取单元073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第四光提取单元074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第三光提取单元的光提取厚度为第一光提取厚度h1,第四光提取单元的光提取厚度为第二光提取厚度h2,其中,h1大于h2。本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光提取厚度增加能够增加光提取单元对光线的提取能力,增加出光效率,第四光提取单元的光提取厚度小于第三光提取单元的光提取厚度,相比于现有技术,增加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三光提取单元073的第一光提取厚度h1,相比于第二光提取厚度h2,h1大于h2,第三光提取单元073对光线的提取能力大于第四光提取单元074,能够保证显示面板00的第一显示区AA1的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亮度一致,提升用户观感。
可选的,第二分部的材料可以是亚克力,例如在环氧树脂系材料中混入高折射率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可以是氧化锆(ZrO2)或氧化钛(TiO2)。可以提高第二折射分部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固化能量、或是提高环氧树脂系材料中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含有量等方式,提高第二折射分部硬度。
图15为图13在A1A2处的又一种可选实施例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5所示,显示面板00还包括彩色滤光膜,彩色滤光膜包括黑矩阵101、矩阵开口1011和色阻单元,一个矩阵开口1011至少对应一个发光的单元,色阻单元位于矩阵开口1011,色阻单元的颜色与对应的发光单元的颜色相同;彩色滤光膜位于显示面板00的发光单元靠近出光面一侧,对发光单元的出光具有一定滤光所用,同时,色阻单元与黑矩阵配合能够替代传统的偏光片,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提升显示面板的耐弯折能力。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一个矩阵开口1011对应一个发光单元,沿垂直于衬底的方向XX上,矩阵开口1011与发光单元交叠;当然一个矩阵开口1011也可以与对个发光单元同时交叠设置,该多个发光单元的颜色可以是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继续参考图15,第一显示区AA1的色阻单元为第一色阻单元1021,第二显示区AA2的色阻单元为第二色阻单元1022,其中,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XX上,第一色阻单元1021的最大厚度为H1,与第一色阻单元1021颜色相同的第二色阻单元1022的最大厚度为H2,其中H1<H2。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色阻单元1021的最大厚度H1小于第二显示区AA2的最大厚度H2,对第一色阻单元1021的厚度进行减薄,能够提升第一显示区AA1的发光单元发出光线的透过率,提升显示面板00的第一显示区AA1的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亮度一致,提升用户观感。
需要说明的是,色阻单元的最大厚度可以理解为是像素开口处或者是与发光单元交叠处的色阻单元的平均厚度。
可选的,彩色滤光膜还包括介质层103,可以为面板的下一步制程提供平坦的承载面。
图16为图13在A1A2处的又一种可选实施例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6所示,可选的,第三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083与第四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084材料相同,第三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093与第四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094材料相同,采用统一工艺制备膜层,能够简化工艺,节省成本。
可选的,色阻单元复用为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第一分部与所述色阻单元存在交叠区域;在交叠区域,第一色阻单元厚度为M1,第二色阻单元厚度为M2,M1+h1=M2+h2。
图17为图13在A1A2处的又一种可选实施例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参考图17所示,色阻单元1021/1022复用为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09,如第一色阻单元1021复用为第三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093,第二色阻单元1022复用为第四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094,既可以节省工艺又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继续参考图17,在垂直于衬底方向XX上,第一分部08与色阻单元1021/1022存在交叠区域101,在交叠区域104,第一色阻单元1021厚度为M1。第二色阻单元1022的厚度为M2,其中M1+h1=M2+h2。相比于现有技术,设置了第一显示区AA1中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光提取厚度h1大于第二显示区AA2中光提取单元,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出光效率,同时,设置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色阻单元1021的最大厚度小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色阻单元1022的最大厚度,也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出光效率。进一步地,M1+h1=M2+h2,高在交叠区域10减小了由于光调制结构导致的段差,能够保证第一显示区AA1的与第二显示区AA2的厚度大致相等,保证彩色滤光层远离衬底一侧表面平整性好,利于下一步的工艺制备。可选的,本实施例中通过不同颜色的色阻单元可以实现了不同折射率的第二分部,那么针对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本则可以为相同的材料,节省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显示装置000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手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光调制结构包括多个光提取单元,光提取单元与发光单元对应,其中光提取单元能够改变原本从发光单元发出并且无法从显示面板正常出射的光线的光路;通过光提取单元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一分部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利用光提取单元对光线的全反射、折射等作用,将分部无法正常出射的光能够顺利从显示面板出去,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和显示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像素定义层和发光单元,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衬底一侧,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与所述发光单元对应设置;
光调制结构,包括光提取层和覆盖层,所述光提取层位于所述覆盖层靠近所述像素定义层一侧;所述光调制结构包括多个光提取单元,所述光提取单元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其中,所述光提取层包括光提取开口和所述第一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围合形成所述光提取开口,所述光提取开口与所述像素开口存在交叠,所述第二分部位于所述覆盖层,所述第一分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分部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分部包括光提取角和靠近所述光提取开口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为所述光提取角,所述光提取角为θ,其中,
其中,n1为所述第一分部的折射率,n2为所述第二分部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部的折射率和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值为△n,其中,
0.17≤△n≤0.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n=0.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中光提取角的平均值为θ′,其中,
θ=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提取单元包括第一光提取单元和第二光提取单元,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值为Δn1,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值为Δn2;
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中第一分部的光提取角为第一光提取角θ1,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中第一分部的光提取角为第二光提取角θ2;
其中,(Δn1-Δn2)·(θ1-θ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的折射率为n11,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n12,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的折射率为n21,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为n22;
其中,n22=n12,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同层同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n11-n21)·(θ1-θ2)<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的折射率为n11,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n12,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的折射率为n21,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为n22;
其中,n11=n21,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同层同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n21-n22)·(θ1-θ2)>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n2-△n1|=0.7且|θ1-θ2|=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提取单元包括第一光提取单元和第二光提取单元,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中第一分部的光提取角为第一光提取角θ1,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中第一分部的光提取角为第二光提取角θ2,θ1>θ2;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第一分部边缘到所述像素开口的边缘的最短距离为开口距离;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对应的开口距离为第一开口距离d1,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对应的开口距离为第二开口距离d2;其中|d1|>|d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d1>d2≥0或d1<d2≤0;
所述开口距离为正值表示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像素开口与所述第一分部不存在交叠,所述开口距离为负值表示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像素开口与所述第一分部存在分部交叠,所述开口距离等于零表示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像素开口毗邻。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d1>-d2≥0或-d1>d2≥0;
所述开口距离为正值表示在垂直于所衬底方向上,所述像素开口与所述第一分部不存在交叠,所述开口距离为负值表示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像素开口与所述第一分部存在分部交叠,所述开口距离等于零表示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像素开口毗邻。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单元和第二颜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小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的光提取单元为第一子光提取单元,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的光提取单元为第二子光提取单元,所述第一子光提取单元和所述第二子光提取单元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一子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值为△n01,所述第二子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子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值为△n02;
所述第一子光提取单元中第一分部的光提取角为第一子光提取角θ01,所述第二子光提取单元中第一分部的光提取角为第二子光提取角θ02;其中,
△n01=△n02且|θ01-52°|<|θ02-52°|。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一子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值为△n01,所述第二子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子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的折射率差值为△n02;
所述第一子光提取单元中第一分部的光提取角为第一子光提取角θ01,所述第二子光提取单元中第一分部的光提取角为第二子光提取角θ02;其中,45°≤θ01=θ02≤55°且|△n01-0.21|≤|△n02-0.21|。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第三颜色发光单元,第一颜色为蓝色,第二颜色为红色,第三颜色为绿色,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单元对应的光提取单元为第三子光提取单元,所述第三子光提取单元的光提取效率小于所述第二子光提取单元的光提取效率,所述第二子光提取单元的光提取效率小于所述第一子光提取单元的光提取效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所述光提取单元的第一分部的厚度为光提取厚度;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光线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光线透过率;所述光提取单元包括第三光提取单元和第四光提取单元,所述第三光提取单元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发光单元对应设置,所述第四光提取单元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单元对应设置;
所述第三光提取单元的光提取厚度为第一光提取厚度h1,所述第四光提取单元的光提取厚度为第二光提取厚度h2,其中,h1大于h2。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色滤光膜,所述彩色滤光膜包括黑矩阵、矩阵开口和色阻单元,一个所述矩阵开口至少对应一个所述发光的单元,所述色阻单元位于所述矩阵开口,所述色阻单元的颜色与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的颜色相同;
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色阻单元为第一色阻单元,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色阻单元为第二色阻单元,其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色阻单元的最大厚度为H1,与所述第一色阻单元颜色相同的第二色阻单元的最大厚度为H2,其中H1<H2。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色阻单元复用为所述光提取单元的第二分部,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色阻单元存在交叠区域;在所述交叠区域,所述第一色阻单元厚度为M1,所述第二色阻单元厚度为M2,M1+h1=M2+h2。
2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0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676224.0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361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6224.0A CN114361364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7/719,409 US20230217716A1 (en) 2021-12-31 2022-04-13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6224.0A CN114361364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1364A CN114361364A (zh) 2022-04-15
CN114361364B true CN114361364B (zh) 2024-04-09

Family

ID=81104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6224.0A Active CN114361364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17716A1 (zh)
CN (1) CN11436136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88631A1 (ja) * 2013-05-21 2014-11-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N111599850A (zh) * 2020-06-01 2020-08-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328055A (zh) * 2021-05-31 2021-08-3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71386A (zh) * 2021-06-30 2021-10-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471385A (zh) * 2021-06-30 2021-10-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71388A (zh) * 2021-06-30 2021-10-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3838997A (zh) * 2021-09-24 2021-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4568B (zh) * 2018-12-10 2021-09-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88631A1 (ja) * 2013-05-21 2014-11-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N111599850A (zh) * 2020-06-01 2020-08-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328055A (zh) * 2021-05-31 2021-08-3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71386A (zh) * 2021-06-30 2021-10-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471385A (zh) * 2021-06-30 2021-10-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71388A (zh) * 2021-06-30 2021-10-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3838997A (zh) * 2021-09-24 2021-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1364A (zh) 2022-04-15
US20230217716A1 (en)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945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7509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34440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3629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4793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632453B (zh) 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73621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6884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05173037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328055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799641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面板
WO2022257167A1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08363238A (zh) 一种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093690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234087B (zh)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
CN111769210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32805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0459647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11834548B (zh) 可切换窄视角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3613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98891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201824221A (zh) 顯示裝置
CN11506464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7616901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1584559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