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8055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8055A
CN113328055A CN202110602385.9A CN202110602385A CN113328055A CN 113328055 A CN113328055 A CN 113328055A CN 202110602385 A CN202110602385 A CN 202110602385A CN 113328055 A CN113328055 A CN 113328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strate
emitting element
plan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23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8055B (zh
Inventor
葛树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23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8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8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8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8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8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像素限定层;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像素开口;像素开口包括长边和短边,长边的长度大于短边的长度;多个发光元件,多个发光元件与多个像素开口一一对应设置;位于像素限定层背离衬底一侧的多个光提取单元;光提取单元在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发光元件以及像素限定层在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交叠;其中,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长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本技术方案,不仅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同时还可以使得同一个子像素不同方向的视角衰减亮度相同,提高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如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电子设备实现显示功能的重要部件是显示面板。然而,目前的显示面板普遍存在发光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不仅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同时还可以使得同一个子像素不同方向的视角衰减亮度相同,提高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包括长边和短边,所述长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短边的长度;
多个发光元件,多个发光元件与多个所述像素开口一一对应设置;
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光提取单元;所述光提取单元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发光元件以及所述像素限定层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交叠;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短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长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光提取单元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大角度光线更多的转化为小角度光线,光提取效率增加,使得更多的光线由发光元件及其附近的正上方出射,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此外,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长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像素开口长边和短边不同而导致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相同视角下亮度存在差异的问题,保证同一个子像素不同方向的视角衰减亮度相同,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不同观察方位30°视角亮度衰减值;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BB’方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表面与衬底所在平面夹角与光效提升百分值的关系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边缘到像素开口的最小距离值与光效提升百分值的关系图;
图13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0,以及位于衬底10一侧的像素限定层13,像素限定层13包括像素开口131,还包括发光元件132;在发光元件132所在膜层的上方设置有光提取层141,通过设置光提取层141能够将发光元件132发出的大角度光线更多的转化为小角度光线,使得更多的光线由发光元件132及其附近的正上方出射,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发光效率。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的展示出像素开口131,图1并未示出光提取层141。
此外,请继续参见图1,一般像素开口131包括长边a0和短边b0。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由于发光元件132的发光材料、寿命、发光亮度等不同,当像素开口131的长边a0和短边b0的长度不同时,光提取层141对像素开口131短边a0方向和长边b0方向的光效提取不同,即像素开口131的长边a0方向和短边b0方向光效提升存在差异。示例性的,图3是不同观察方位30°视角亮度衰减值,参见图3,1对应的像素开口例如为圆形,其中,当像素开口为圆形时,其宽长比是1:1;2对应的像素开口例如为正方形,其中,当像素开口为正方形时,其宽长比是1:1;3对应的像素开口例如为长方形,其中,当像素开口为长方形时,其宽长比是1:1.56;4对应的像素开口例如为长方形,其中,当像素开口为长方形时,其宽长比是1:2.78。通过图3可以发现,相同视角下,当像素开口的长宽比越大时,光提取层141相同设计下,光效提升越高,但是像素开口的长宽比越大,长边(长)对应的方位与短边(宽)对应的方位的视角亮度差值越大,即当像素开口的长边和短边的长度不同时,不同方位下视角亮度不同,存在视觉差异,最终影响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像素限定层;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像素开口;像素开口包括长边和短边,长边的长度大于短边的长度;多个发光元件,多个发光元件与多个像素开口一一对应设置;位于像素限定层背离衬底一侧的多个光提取单元;光提取单元在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发光元件以及像素限定层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交叠;其中,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长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光提取单元能够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大角度光线更多的转化为小角度光线,光提取效率增加,使得更多的光线由发光元件及其附近的正上方出射,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此外,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像素开口长边和短边不同而导致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相同视角的亮度存在差异的问题。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沿BB’方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图6所示,该显示面板200包括:衬底20;位于衬底20上的像素限定层23;像素限定层23包括多个像素开口231;像素开口231包括长边a1和短边b1,长边a1的长度大于短边b1的长度;多个发光元件232,多个发光元件232与多个像素开口231一一对应设置;位于像素限定层23背离衬底20一侧的多个光提取单元24;光提取单元24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发光元件232以及像素限定层23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交叠;其中,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b1对应的光提取单元24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长边a1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
其中,发光元件232例如可以包括Mini-LED(次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微型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本实施例不对发光元件232的类型进行限定,也不对显示面板200的类型进行限定,其中,显示面板200的类型例如可以包括薄膜封装显示面板、集成触控的显示面板等。下面以发光元件232为有机发光二极管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请继续参见图5和图6,衬底20可以是柔性的或者刚性的,例如,采用具有柔性的任意合适的绝缘材料形成,用于阻挡氧和湿气,防止湿气或杂质通过衬底20显示面板内部扩散。可选的,显示面板200还包括依次位于衬底20一侧的缓冲层60和驱动电路层40,缓冲层60可以覆盖衬底20的整个上表面,驱动电路层40可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41(Thin Film Transistor,TFT)以及由薄膜晶体管构成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元件232发光,即该显示面板为有源矩阵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但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申请的显示面板还可以为无源矩阵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当显示面板为有源矩阵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时,驱动电路层40的结构包括位于衬底20上的有源层411;位于有源层411上的栅极413;位于栅极413上的源电极4151和漏电极4152;位于相邻金属层(栅极413所在膜层、源电极4151和漏电极4152所在膜层等)之间的绝缘层42和具有平坦化作用的平坦化层43,其中,源电极4151和漏电极4152分别通过接触孔电连接(或结合)到有源层411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更多的驱动电路层40的结构和制备材料这里不再做一一列举。
进一步的,在衬底20上设置像素限定层23,像素限定层23可以由诸如聚酰亚胺(PI)、聚酰胺、苯并环丁烯(BCB)、压克力树脂或酚醛树脂等的有机材料形成,或由诸如SiNx的无机材料形成。设置像素限定层23包括多个像素开口231,可以通过在像素开口231内至少部分填充有机发光材料2321,使得像素开口231所限定的阳极层2322、有机发光材料2321以及阴极层2323形成发光元件232(即图5和图6中虚线框内所示),用于显示面板200发光显示,通过此结构设置,满足了多个发光元件232与多个像素开口231一一对应设置的结构,避免了发光元件232光线相互干扰。其中,每个发光元件232根据不同的有机发光材料2321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使得每个发光元件232构成一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共同进行画面的显示。
进一步的,在位于像素限定层23背离衬底20一侧设置多个光提取单元24,通过设置多个光提取单元24能够将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大角度光线更多的转化为小角度光线,光提取效率增加,使得更多的光线由发光元件232及其附近的正上方出射,提高显示面板200的发光效率。此外,本实施方案中,同一个像素开口231中,与该像素开口231对应的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b1对应的光提取单元24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该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长边a1对应的光提取单元24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如此,解决现有技术中短边方位的视角亮度衰减值大于长边方位的视角亮度衰减值,即解决由于像素开口长边和短边不同而导致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相同视角的亮度存在差异,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使得像素开口231的长边a1方向和短边b1方向的视角衰减相同,不同方位角相同视角下的视角亮度一致,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发光元件232的发光材料、寿命、发光亮度等不同,例如可以通过调整像素开口231的长宽比例适应不同的发光元件的尺寸以及满足不同的发光颜色显示,不同子像素对应的像素开口的尺寸以及形状本实施例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其中,图4-图6是以不同颜色子像素(后续实施例将详细介绍)对应的像素开口的形状为矩形,且不同颜色子像素对应的像素开口的长边a1的尺寸相同,不同颜色子像素对应的像素开口的短边b1的尺寸不同为例进行的说明。还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示出一种像素的排布方式,但不构成本申请的限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的光提取单元能够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大角度光线更多的转化为小角度光线,光提取效率增加,使得更多的光线由发光元件及其附近的正上方出射,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此外,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像素开口长边和短边不同而导致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相同视角的亮度存在差异的问题。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5和图6,光提取单元24包括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和第二光提取单元242,第二光提取单元24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折射率;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元件232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之间,第二光提取单元242覆盖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可选的,继续参见图5和图6,多个第二光提取单元242为一体结构,如此,可以有效简化膜层制备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显示面板平整度。
示例性的,继续参见图5和图6,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包括透明无机材料或透明有机材料。例如,无机材料可以包括氧化硅或氟化镁;有机材料可以包括PI、聚酰胺和三(8-羟基喹啉基)铝(Alq3)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光提取单元242包括具有高折射率的透光无机材料或透光有机材料。例如,无机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铌、氧化钽、氧化锡、氧化镍、氮化硅、氮化铟或氮化镓中至少一种;有机材料可以包括三苯胺(m-MTDATA)、1,3,5-三[N,N-双(3-甲基苯基)-氨基]-苯(m-MTDAB)、4,4'-双[N,N-双(3-甲基苯基)-氨基]-二苯甲烷(BPPM)、2,2',2”-(1,3,5-苯甲苯基)三-[1-苯基-1H-苯并咪唑](TPBI)和3-(4-联苯基)-4-苯基-5-叔丁基苯基-1,2,4-三唑(TAZ)中的至少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和第二光提取单元24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和第二光提取单元242的材料。
通过调整第二光提取单元242的折射率n2和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折射率n1,例如,n2为1.8,n1为1.5,使得发光元件232出射的光到达第一光提取单元241表面时发生全反射,沿着显示面板正视角方向(如图5和图6中S方向所示,短边对应的为S1,长边对应的为S2)出射,能够将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大角度光线更多的转化为小角度光线,光提取效率增加,使得更多的光线由发光元件232及其附近的正上方出射,其中,短边b1对应的光线(S1)出射时与垂直于衬底20的方向的夹角小于长边a1对应的光线(S2)出射时与垂直于衬底20的方向的夹角,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的同时,可以保证光线经过短边b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光线经过长边a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后提升的出光效率,保证长边a1方向和短边b1方向相同视角的亮度基本相同。
可选的,可以通过光刻工艺制备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元件232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之间,使得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形成环绕发光元件232的结构,可以更全面的接收发光元件232出射的大视角光亮,以及将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大角度光线转化为小角度光线,提高光提取效率。
可选的,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长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存在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接下来以三种可行的实现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5和图6,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包括第一表面f1和第二表面f2;第一表面f1与短边b1平行,第二表面f2与长边b1平行;第一表面f1的切面与衬底20的最大夹角为第一倾斜角α1,第二表面f2的切面与衬底20的最大夹角为第二倾斜角α2;第一倾斜角α1和第二倾斜角α2满足如下关系:|55°-α1|<|55°-α2|。
示例性的,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表面与衬底所在平面夹角与光效提升百分值的关系图,图7中横坐标为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表面与衬底所在平面的夹角,纵坐标为光效提升百分值。由图7可知,当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为55°时,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光效提升百分值最大,大约为30.29%。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55°-α1|<|55°-α2|,即短边b1对应的第一表面f1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α1比长边a1对应的第二表面f2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α2更接近55°,如此,同一个像素开口231中,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b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长边a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因此,可以避免短边b1方向的视角衰减亮度大于长边a1方向的视角衰减亮度的问题,使得像素开口231的长边a1方向和短边b1方向的视角衰减相同,不同方位角但相同视角下的视角亮度一致,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表面f1和第二表面f2例如可以为斜面,即第一表面f1包括第一斜面,第二表面f2包括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衬底20的夹角为第一倾斜角α1,第二斜面与衬底的夹角为第二倾斜角α2,例如参见图5和图6;但,在制备第一光提取单元241时,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表面一般为曲面,即第一表面f1和第二表面f2例如也可以为曲面,当第一表面f1和第二表面f2为曲面时,该曲面例如可以包括一段弧或者多段弧,相应的,该曲面对应多个切面,本实施例以曲面的切面与衬底20的最大夹角为倾斜角,即第一表面f1包括第一曲面,第二表面f2包括第二曲面;第一曲面的切面与衬底20的最大夹角为所述第一倾斜角α1,第二曲面的切面与衬底20的最大夹角为第二倾斜角α2,例如参见图8和图9,其中,图8和图9仅示出了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的膜层图。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第一曲面的切面,进而确定第一倾斜角α1,以及选取第二曲面的切面,进而确定第二倾斜角α2。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4-图6,像素开口231包括第一像素开口2311、第二像素开口2312和第三像素开口2313;第一像素开口2311内设置的发光元件232为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第一颜色,第二像素开口2312内设置的发光元件232为第二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第二颜色,第三像素开口2313内设置的发光元件232为第三发光元件,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第三颜色;第一像素开口2311包括第一长边a11和第一短边b11,第一长边a11的长度大于第一短边b11的长度;第二像素开口2312包括第二长边a12和第二短边b12,第二长边a12的长度大于第二短边b12的长度;第三像素开口2313包括第三长边a13和第三短边b13,第三长边a13的长度大于第三短边b13的长度;相同方位下,第一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大于第二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第二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大于第三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第一短边b11对应的第一表面f11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第三倾斜角α3,第二短边b21对应的第一表面f12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第四倾斜角α4,第三短边b31对应的第一表面f13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第五倾斜角α5,第三夹角α3、第四夹角α4和第五夹角α5满足如下关系:|55°-α3|<|55°-α4|<|55°-α5|,如图5所示;和/或,第一长边a11对应的第二表面f21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第六夹角α6,第二长边a12对应的第二表面f22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第七夹角α7,第三长边a13对应的第二表面f23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第八夹角α8,第六夹角α6、第七夹角α7和第八夹角α8满足如下关系:|55°-α6|<|55°-α7|<|55°-α8|,如图6所示。
其中,例如可以利用五轴光学测试仪测量不同角度下的色度和亮度,进而确定不同范围下的视角亮度衰减值。
示例性的,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绿色,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蓝色,即红色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大于绿色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绿色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大于蓝色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
由图7可知,当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为55°时,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光效提升百分值最大,大约为30.29%。因此,本实施方案中,设置|55°-α3|<|55°-α4|<|55°-α5|,即使得第一短边b11(第一发光元件对应的短边)对应的第一表面f11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α3比第二短边b12(第二发光元件对应的短边)对应的第一表面f12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α4更接近55°,以及,第二短边b12(第二发光元件对应的短边)对应的第一表面f12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α4比第三短边b13(第三发光元件对应的短边)对应的第一表面f13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α5更接近55°,如此,第一像素开口231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短边b1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第二像素开口2312中的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二短边b12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第二像素开口2312中的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二短边b12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第三像素开口2313中的第三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三短边b13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即可以最大提升红色发光元件的出光效率,其次是绿色发光元件,最后是蓝色发光元件,有效解决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元件的视场亮度衰减值差值较大的问题。当红绿蓝子像素发光混合后,显示效果最佳。
和/或,设置|55°-α6|<|55°-α7|<|55°-α8|,即使得第一长边a11(第一发光元件对应的长边)对应的第二表面f21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α6比第二长边a12(第二发光元件对应的长边)对应的第二表面f22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α7更接近55°,以及,第二长边a12(第二发光元件对应的长边)对应的第二表面f22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α7比第三长边a13(第三发光元件对应的长边)对应的第二表面f23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α8更接近55°,如此,第一像素开口231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长边a1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第二像素开口2312中的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二长边a12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第二像素开口2312中的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二长边a12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第三像素开口2313中的第三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三长边a13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即可以最大提升红色发光元件的出光效率,其次是绿色发光元件,最后是蓝色发光元件,有效解决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元件的视场亮度衰减值差值较大的问题。当红绿蓝子像素发光混合后,显示效果最佳。
需要说明的是,和/或表示:可以仅设置不同子像素的短边对应的第一表面与衬底所在平面的夹角不同,而不同子像素的长边对应的第二表面与衬底所在平面的夹角相同;或者,仅设置不同子像素的长边对应的第二表面与衬底所在平面的夹角不同,而不同子像素的短边对应的第一表面与衬底所在平面的夹角相同;或者,设置不同子像素的短边对应的第一表面与衬底所在平面的夹角,以及,不同子像素的长边对应的第二表面与衬底所在平面的夹角均不同。
可选的,例如可以通过改变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对应的掩膜板不同区域的透过率使得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各表面的角度不同,或者,通过各区域的透过率相同,但是不同区域的透过率的宽度不同,使得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各表面的角度不同。
示例性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形成环绕发光元件232的结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包括镂空区域,该镂空区域与像素开口231交叠。如果,第一表面f1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第二表面f2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镂空区域对应掩膜板的透过率为0,第一表面f1对应掩膜板的透过率为30%,第二表面f2对应掩膜板的透过率为20%,其他区域对应掩膜板的透过率为100%,如此,使得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对应表面的角度不同,如第一表面f1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第二表面f2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例如还可以通过改变第一表面f1和第二表面f2对应掩膜板的区域的宽度使得第一表面f1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与第二表面f2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不同。例如,第一表面f1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第二表面f2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则第一表面f1对应掩膜板的区域的宽度小于第二表面f2对应掩膜板的区域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表面f1与衬底20所在平面夹角的的具体数值以及第一表面f2与衬底20所在平面夹角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不做限定,通过合理调节α1和α2数值,使得第一表面f1对应的第一短边b1大视角亮度和第二表面f2对应的第一长边a1大视角亮度的衰减达到一致,平衡发光元件232各个方向视角衰减值,均衡光提取效果,进而提高显示效果。
可选的,图10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图10和图11,短边b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像素开口231的短边b1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最近距离为L1,长边a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像素开口231的长边a1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最近距离为L2,L1<L2。
示例性的,参见图1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边缘到像素开口的最小距离值与光效提升百分值的关系图,图12中横坐标为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边缘到像素开口的最小距离值,纵坐标为光效提升百分值。由图12可知,当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到像素开口的最小距离值为0时,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光效提升百分值最大,大约为16.00%。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L1<L2,即短边b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与像素开口231的短边b1的最近距离小于长边a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到像素开口231的长边a1的最近距离,即长边a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到像素开口231的长边a1的最近距离变大,光效提升百分比较小,如此,同一个像素开口231中,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b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长边a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因此,可以避免短边b1方向的视角衰减亮度大于长边a1方向的视角衰减亮度的问题,使得像素开口231的长边a1方向和短边b1方向的视角衰减相同,不同方位角但相同视角下的视角亮度一致,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以短边b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与像素开口231的短边b1的最近距离L1为0,即短边b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像素开口231的短边b1重叠为例进行的说明,当短边b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像素开口231的短边b1重叠时,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b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最大;同时,长边a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像素开口231的长边a1不交叠,光效会提升,但光效会提升百分比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当长边a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像素开口231的长边a1不交叠时,表明长边a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像素开口231的长边a1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有一定距离,此时,可以是长边a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朝背离像素开口241的方向内缩;或者,第一光提取单元241朝像素开口231的方向外扩,即长边a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像素开口231内;或者,长边a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像素限定层23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图11以第一光提取单元241朝像素开口231的方向外扩为例进行的说明。当短边b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与像素开口231的短边b1的最近距离L1不为0时,短边b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朝背离像素开口的方向内缩;或者,第一光提取单元朝像素开口的方向外扩,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可选的,0≤L1≤2μm;0<L2≤2μm。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既可以保证不同方位角相同视角下的视角亮度一致,同时还可以保证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b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和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长边a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均较高。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4、图10和图11,像素开口231包括第一像素开口2311、第二像素开口2312和第三像素开口2313;第一像素开口2311内设置的发光元件232为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第一颜色,第二像素开口2312内设置的发光元件232为第二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第二颜色,第三像素开口2313内设置的发光元件232为第三发光元件,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第三颜色;第一像素开口2311包括第一长边a11和第一短边b11,第一长边a11的长度大于第一短边b11的长度;第二像素开口2312包括第二长边a12和第二短边b12,第二长边a12的长度大于第二短边b12的长度;第三像素开口2313包括第三长边a13和第三短边b13,第三长边a13的长度大于第三短边b13的长度;相同方位下,第一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大于第二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第二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大于第三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第一长边a1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到第一像素开口2311的最近距离为第一距离L3,第二长边a12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到第二像素开口2312的最近距离为第二距离L4,第三长边a13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到第三像素开口2313的最近距离为第三距离L5;其中,L3<L4<L5。
示例性的,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绿色,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蓝色,即红色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大于绿色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绿色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大于蓝色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
由图12可知,当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到像素开口的最小距离值为0时,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光效提升百分值最大,大约为16.00%。因此,本实施方案中,设置L3<L4<L5,即第一长边a1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到第一像素开口2311的最近距离小于第二长边a12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到第二像素开口2312的最近距离,以及,第二长边a12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到第二像素开口2312的最近距离小于第三长边a13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到第三像素开口2313的最近距离,如此,第一像素开口231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长边a11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第二像素开口2312中的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二长边a12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第二像素开口2312中的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二长边a12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第三像素开口2313中的第三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三长边a13对应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之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即可以最大提升红色发光元件的出光效率,其次是绿色发光元件,最后是蓝色发光元件,有效解决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元件的视场亮度衰减值差值较大的问题。当红绿蓝子像素发光混合后,显示效果最佳。
可选的,图13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图13和图14,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包括第一表面f1和第二表面f2;第一表面f1与短边b1平行,第二表面f2与长边a1平行;其中,第一表面f1为粗糙起伏表面。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表面f1为粗糙起伏表面,增加短边b1对应的光效提升区域的面积,使得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短边b1对应的光提取单元24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该发光元件232发出的光线经过长边a1对应的光提取单元24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如此,可以使得像素开口231的长边a1方向和短边b1方向的视角衰减差异较小,不同方位角相同视角下的视角亮度差异较小,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使得第一表面f1为粗糙起伏表面的方式也存在多种方式,下面以典型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3,在垂直于衬底2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表面f1包括第一子表面f3和第二子表面f4,第一子表面f3朝向像素开口231的方向凸起,第二子表面f4朝向背离像素开口231的方向凸起。如此,增大第一表面f1的光效提升区域的面积,提升的出光效率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图13仅示出一种第一表面f1的形状,但不够成对本实施例的限定,只要可以增大第一表面f1光效提升区域的面积都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光提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3和图15,镂空的区域与像素开口的区域相交,示例性的,第一光提取单元241包括第一镂空部2411、第二镂空部2412以及第三镂空部2413,其中,第一镂空部2411与第一像素开口交叠,第二镂空部2412与第二像素开口交叠,第三镂空部2413与第三像素开口交叠。进一步的,第一边缘E1为曲线,第一边缘E1为第一表面f1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靠近像素开口231一侧的边缘。如此,增大第一表面f1的光效提升区域的面积,提升的出光效率较高。此外,当第一边缘E1为曲线时,表明在平行于衬底20的方向,第一表面f1存在朝向像素开口231的方向凸起,以及存在朝向背离像素开口231的方向凹陷,凸起时第一表面f1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变小,凹陷时第一表面f1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变大,第一表面f1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变大,发生反射的光束变多,如此,可以进一步改善视角色偏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示出的是第一表面f1包括第一子表面f3和第二子表面f4,但是当第一边缘E1为曲线时,第一表面f1可以包括第一子表面f3和第二子表面f4,也可以是第一表面f1与第二表面f2的形状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图15仅以第一边缘E1的形状为锯齿形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边缘E1的形状还可以为W形或波浪形等。此外,第一边缘E1与短边a1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可以保证提升的出光效率较高。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5,第二表面f2在衬底2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靠近像素开口231一侧的边缘为第二边缘E2,第一边缘E1的长度等于第二边缘E2的长度。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使得像素开口231的长边a1方向和短边b1方向的视角衰减相同,不同方位角相同视角下的视角亮度一致,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可以通过改变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表面与衬底20所在平面的夹角,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边缘到像素开口的最近距离以及第一光提取单元241的表面的形状使得同一个子像素不同方向的视角衰减亮度相同;进一步,还可以解决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元件的视场亮度衰减值差值较大的问题。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该显示装置300包括显示面板200。因此,该显示装置也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文对显示面板的解释说明进行理解,下文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300可以为图16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工控设备、医用显示屏、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包括长边和短边,所述长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短边的长度;
多个发光元件,多个发光元件与多个所述像素开口一一对应设置;
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光提取单元;所述光提取单元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发光元件以及所述像素限定层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交叠;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短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大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长边对应的光提取单元后提升的出光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提取单元包括第一光提取单元和第二光提取单元,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的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之间,所述第二光提取单元覆盖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短边平行,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长边平行;
所述第一表面的切面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第一倾斜角α1,所述第二表面的切面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第二倾斜角α2;所述第一倾斜角α1和所述第二倾斜角α2满足如下关系:
|55°-α1|<|55°-α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二斜面;
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夹角为所述第一倾斜角α1,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夹角为所述第二倾斜角α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曲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二曲面;
所述第一曲面的切面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所述第一倾斜角α1,所述第二曲面的切面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所述第二倾斜角α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开口包括第一像素开口、第二像素开口和第三像素开口;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内设置的所述发光元件为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第一颜色,所述第二像素开口内设置的所述发光元件为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第二颜色,所述第三像素开口内设置的所述发光元件为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第三颜色;
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包括第一长边和第一短边,所述第一长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短边的长度;
所述第二像素开口包括第二长边和第二短边,所述第二长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短边的长度;
所述第三像素开口包括第三长边和第三短边,所述第三长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短边的长度;
相同方位下,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
所述第一短边对应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第三倾斜角α3,所述第二短边对应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第四倾斜角α4,所述第三短边对应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第五倾斜角α5,第三夹角α3、第四夹角α4和第五夹角α5满足如下关系:
|55°-α3|<|55°-α4|<|55°-α5|;
和/或,
所述第一长边对应的第二表面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第六夹角α6,所述第二长边对应的第二表面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第七夹角α7,所述第三长边对应的第二表面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最大夹角为第八夹角α8,第六夹角α6、第七夹角α7和第八夹角α8满足如下关系:
|55°-α6|<|55°-α7|<|55°-α8|。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边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边缘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像素开口的短边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最近距离为L1,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边缘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像素开口的长边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最近距离为L2,L1<L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边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边缘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像素开口的短边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重叠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边缘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像素开口的长边不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边缘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像素开口内;或者,
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边缘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0≤L1≤2μm;0<L2≤2μm。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开口包括第一像素开口、第二像素开口和第三像素开口;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内设置的所述发光元件为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第一颜色,所述第二像素开口内设置的所述发光元件为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第二颜色,所述第三像素开口内设置的所述发光元件为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为第三颜色;
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包括第一长边和第一短边,所述第一长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短边的长度;
所述第二像素开口包括第二长边和第二短边,所述第二长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短边的长度;
所述第三像素开口包括第三长边和第三短边,所述第三长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短边的长度;
相同方位下,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视角亮度衰减值;
所述第一长边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边缘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到所述第一像素开口的最近距离为第一距离L3,所述第二长边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边缘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到所述第二像素开口的最近距离为第二距离L4,所述第三长边对应的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的边缘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到所述第三像素开口的最近距离为第三距离L5;
其中,|L3|<|L4|<|L5|。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提取单元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短边平行,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长边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粗糙起伏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边缘为曲线,所述第一边缘为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靠近所述像素开口一侧的边缘。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的形状包括锯齿形、W形或波浪形,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短边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交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靠近所述像素开口一侧的边缘为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边缘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子表面和第二子表面,所述第一子表面朝向所述像素开口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子表面朝向背离所述像素开口的方向凸起。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602385.9A 2021-05-31 2021-05-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328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2385.9A CN113328055B (zh) 2021-05-31 2021-05-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2385.9A CN113328055B (zh) 2021-05-31 2021-05-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8055A true CN113328055A (zh) 2021-08-31
CN113328055B CN113328055B (zh) 2022-08-19

Family

ID=77422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2385.9A Active CN113328055B (zh) 2021-05-31 2021-05-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8055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3908A (zh) * 2021-11-03 2022-02-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023898A (zh) * 2021-10-20 2022-02-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4284454A (zh) * 2021-12-23 2022-04-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35389A (zh) * 2021-12-30 2022-04-12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61365A (zh) * 2021-12-31 2022-04-1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361364A (zh) * 2021-12-31 2022-04-1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060908A1 (zh) * 2021-10-14 2023-04-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59664A1 (zh) * 2022-02-25 2023-08-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3205918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03439A (ko) * 2018-12-27 2019-0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199994A (zh) * 2018-11-19 2020-05-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1584754A (zh) * 2020-05-27 2020-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969032A (zh) * 2020-08-31 2020-11-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066667A1 (en) * 2019-09-04 2021-03-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2864193A (zh) * 2019-11-12 2021-05-2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9994A (zh) * 2018-11-19 2020-05-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20190003439A (ko) * 2018-12-27 2019-0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10066667A1 (en) * 2019-09-04 2021-03-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2864193A (zh) * 2019-11-12 2021-05-2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84754A (zh) * 2020-05-27 2020-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969032A (zh) * 2020-08-31 2020-11-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0908A1 (zh) * 2021-10-14 2023-04-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23898A (zh) * 2021-10-20 2022-02-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4023908A (zh) * 2021-11-03 2022-02-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023908B (zh) * 2021-11-03 2024-02-0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284454A (zh) * 2021-12-23 2022-04-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84454B (zh) * 2021-12-23 2024-02-0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35389A (zh) * 2021-12-30 2022-04-12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35389B (zh) * 2021-12-30 2024-01-26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61365B (zh) * 2021-12-31 2023-12-26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361364A (zh) * 2021-12-31 2022-04-1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361365A (zh) * 2021-12-31 2022-04-1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361364B (zh) * 2021-12-31 2024-04-0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59664A1 (zh) * 2022-02-25 2023-08-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3205918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8055B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2805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10351243A1 (en) Display devices, display panels and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s thereof
US1179304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871637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lens corresponding to pix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59993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29200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196903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81469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552274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pixel electrode and color filt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32805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15711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2931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90027986A (ko) 표시 장치
CN111640879A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3836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41120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lens and light-transmitting lay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130619B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3903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lenses disposed correspondingly to respective pixel electrodes
CN11506464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00358033A1 (en)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9610468U (zh) 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CN11643772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613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91427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79400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