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4351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4351B
CN113394351B CN202110655868.5A CN202110655868A CN113394351B CN 113394351 B CN113394351 B CN 113394351B CN 202110655868 A CN202110655868 A CN 202110655868A CN 113394351 B CN113394351 B CN 1133943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evice
optical structure
substrate
structur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58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94351A (zh
Inventor
蔡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58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43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4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4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94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4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发光器件层包括发光器件;第一光学结构层包括第一开口,发光器件在第一光学结构层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开口内;第二光学结构层;在至少部分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第一调光部件为第二光学结构层远离基板的一侧的凸起结构,第一调光部件用于将经过第一光学结构层作用后变为大角度出射的光线调整为正视角出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经过第一光学结构层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变为大角度进行出射的光线,之后通过在至少部分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第一调光部件将大角度出射的光线调整为小角度出射的光线,以显示面板的正视角出射,增大正视角光线的出光亮度,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对终端设备的显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显示技术领域,主要分为液晶显示(LCD)和有机发光显示(OLED)。有机发光显示是基于有机材料的电子和空穴进行复合来出射光线实现不同颜色的显示。有机发光是自发光器件,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高亮度、宽视角和功耗低等优点。
在当前的显示面板中,主要包括发光器件层和出光层,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器件,通常在有机发光器件上方覆盖有出光层,以对有机发光器件的出射光进行出射,但是现有的出光层会造成有机发光器件的出光损失。
因此,现在急需一种能够提高出光效率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出光效率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器件层至少包括一个发光器件;
第一光学结构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第二光学结构层,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填充所述第一开口;
在至少部分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所述第一调光部件为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远离基板的一侧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一调光部件在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交叠,所述第一调光部件用于将经过第一光学结构层作用后变为大角度出射的光线调整为正视角出射。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调光部件具有第二侧壁;
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与所述发光器件对应的像素开口,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像素开口内,
所述第一侧壁的底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像素开口的底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隙S1满足-3μm≤S1≤3μm,所述第一侧壁的顶边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底边远离所述像素开口的一侧;
所述第二侧壁的顶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隙S2满足-1μm≤S2≤Y2,Y2=H2/tanα,其中,所述第二侧壁的底边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边远离所述像素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侧壁的底边到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上表面的最小距离为H2。
可选的,当α>60°时,0≤S1≤3μm;当α<60°时,-3μm≤S1≤0。
可选的,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内,所述第二侧壁的底点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延长线远离所述像素开口的一侧。
可选的,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内,所述第二侧壁的底点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延长线上。
可选的,沿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的厚度为H1,L=(H1+H2)/tanα,
其中,L为所述第二侧壁的底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底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之间的间隙。
可选的,所述第二侧壁的顶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隙S2满足0≤S2≤Y2。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为平面、曲面或多折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β,从所述发光器件出射的第一出射光线与所述发光器件层所在平面的法线形成的夹角为θ1,所述第一出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后,得到第二出射光线,所述第二出射光线与所述第一侧壁所在平面的法线形成的夹角为θ2,所述第二出射光线经过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后,得到第三出射光线,所述第三出射光线与所述第二侧壁所在平面的法线形成的夹角为θ3,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的折射率为n2,位于第一光学结构层远离基板的一侧的部件的折射率为n3,其中,
Figure GDA0003602821050000031
Figure GDA0003602821050000032
可选的,所述第三出射光线与所述第二侧壁所在平面的法线形成的夹角θ3和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β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5°。
可选的,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器件、第二颜色发光器件和第三颜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的中心波长为λ1,第二颜色发光器件的中心波长为λ2,第三颜色发光器件的中心波长为λ3,其中,λ1>λ2>λ3;
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第一子开口、第二子开口和第三子开口,所述第一子开口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对应,所述第二子开口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器件对应,所述第三子开口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器件对应,其中,
仅在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器件上方设置所述第一调光部件;
或,仅在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器件上方设置所述第一调光部件。
可选的,所述第三子开口靠近所述第一开口中心区域的侧壁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范围为50°-6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器件层至少包括一个发光器件;第一光学结构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第二光学结构层,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的折射率;在至少部分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所述第一调光部件为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远离基板的一侧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一调光部件在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交叠,所述第一调光部件用于将经过第一光学结构层作用后变为大角度出射的光线调整为正视角出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经过第一光学结构层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变为大角度进行出射的光线,之后通过在至少部分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第一调光部件将大角度出射的光线调整为小角度出射的光线,以显示面板的正视角出射,增大正视角光线的出光亮度,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结构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开口侧壁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像素定义层的俯视图;
图6为图5提供的像素定义层的局部放大图;
图7和图8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学结构层在基板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光学结构层在基板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学结构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申请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申请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随着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对终端设备的显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显示技术领域,主要分为液晶显示(LCD)和有机发光显示(OLED)。有机发光显示是基于有机材料的电子和空穴进行复合来出射光线实现不同颜色的显示。有机发光是自发光器件,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高亮度、宽视角和功耗低等优点。
在当前的显示面板中,主要包括发光器件层和出光层,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器件,通常在有机发光器件上方覆盖有出光层,以对有机发光器件的出射光进行出射,但是现有的出光层会造成有机发光器件的出光损失。具体的,在有机发光器件发射出光线之后,光线经过第一光学结构层进行折射或反射,此次有一部分光线就变为大角度出射的光线,并不是以显示面板的正视角进行出射,导致显示面板正视角的显示效果较差。显示面板的正视角指的是当用户注视显示面板时,用户的视线与显示面板相互垂直,或者用户的视线与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不超过5°。参考图中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侧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用户的视线与显示面板相互垂直,或者用户的视线与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不超过5°
因此,现在急需一种能够提高出光效率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器件层至少包括一个发光器件;第一光学结构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第二光学结构层,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的折射率;在至少部分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所述第一调光部件为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远离基板的一侧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一调光部件在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交叠,所述第一调光部件用于将经过第一光学结构层作用后变为大角度出射的光线调整为正视角出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经过第一光学结构层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变为大角度进行出射的光线,之后通过在至少部分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第一调光部件将大角度出射的光线调整为小角度出射的光线,以显示面板的正视角出射,增大正视角光线的出光亮度,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考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剖面结构图,该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发光器件层、第一光学结构层130和第二光学结构层140。发光器件层位于基板110的一侧,发光器件层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器件120。所述发光器件120可以包括多个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的发光器件。例如,发光器件120可以包括能够发出红光的红色发光器件,能够发出绿光的绿色发光器件,以及,能够发出蓝光的蓝色发光器件。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选择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来制备上述各个发光器件。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将发光单元设置为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cro-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QLED)。
第一光学结构层130,位于发光器件层远离基板110的一侧,即第一光学结构层130在发光器件层之上,第一光学结构层1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131,发光器件120在第一光学结构层13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开口131内,即第一开口131暴露与第一开口131对应的发光器件120。第二光学结构层140,位于第一光学结构层130远离基板的一侧表面,即第二光学结构层140在第一光学结构层130之上,第二光学结构层140与第一光学结构层130接触并且第二光学结构层140覆盖第一光学结构层130,可选的,第二光学结构层140可以填充第一开口13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光学结构层140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光学结构层130的折射率,以便发光器件120发射的光线通过第一光学结构层130的折射或反射之后,继续通过第二光学结构层140进行出射。第一光学结构层130的折射率范围可以为1.3-1.6,第二光学结构层140的折射率范围可以为1.6-1.8。第一光学结构层130和第二光学结构层140的折射率差值范围可以是0.3-0.4,若第一光学结构层130的折射率过低,则第一光学结构层130和被第一光学结构层130覆盖的膜层的折射率相差过大,造成发光器件120发射的光线在第一光学结构层130和下部膜层相接触的界面反射损耗过高,不利于出光,若第二光学结构层140的折射率过高,则第二光学结构层140进行光线出射时,在第二光学结构层140的出射界面反射损耗过高,不利于出光。第二光学结构层140的材料可以是亚克力,例如在环氧树脂系材料中混入高折射率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可以是氧化锆(ZrO2)或氧化钛(TiO2)。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至少部分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141,第一调光部件141为第二光学结构层140远离基板的一侧的凸起结构,第一调光部件141在第一光学结构层130上的投影与第一开口131交叠。第一调光部件141可以将发光器件120出射的经过第一光学结构层130折射或反射后变为大角度出射的光线调整为正视角出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31具有第一侧壁132,第一开口131的第一侧壁132和第一开口131的上表面可以构成夹角,参考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光学结构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第一开口131的剖面图可以是梯形。基于实际工艺的限制,第一开口131的侧壁可以为曲面,参考图4所示,在剖面结构图中,图中虚线为第一侧壁132在该平面内的切线,即图中虚线为第一侧壁132的切面在该平面内的投影。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调光部件141具有第二侧壁142。第二侧壁142和第二光学结构层140的上表面可以构成夹角,参考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光学结构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基于实际工艺的限制,第二侧壁142也可以为曲面,曲面结构类似于第一开口131的侧壁。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32为第一光学作用面,第二侧壁142为第二光学作用面,参考图2和图3所示,从发光器件120出射的第一出射光线G1经过所述第一光学作用面反射后,得到第二出射光线G2,第二出射光线G2经过第二光学作用面折射后,得到第三出射光线G3。由此可见,大角度的第二出射光线G2在经过第二光学作用面折射后,变为小角度的第三出射光线G3,提高了正视角的出光亮度,增加了正视角的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当第一侧壁132和第一开口131的上表面构成夹角时,第一侧壁132靠近第一开口131中心区域与基板110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坡度角α,坡度角α的角度范围可以为40°-80°。本申请实施例以下所述的坡度角α,皆是第一侧壁132的切面与基板110的最大夹角,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坡度角α所包括的含义为无论第一侧壁132为平面或曲面,第一侧壁132靠近第一开口131中心区域与基板110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坡度角α。
在实际应用中,发光器件层还可以包括像素定义层150,参考图2、图5和图6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像素定义层150的俯视图,图6为像素定义层150的局部放大图,沿图5或图6所示的AA方向可以得到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图,图6中示出的尺寸为C2的矩形代表第一侧壁132和第一光学结构层130的上表面相交时的线条,即第一侧壁132的顶边在像素定义层150上的投影。像素定义层150具有多个像素开口151,像素开口151的尺寸可以为C1,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像素开口151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像素开口151暴露与像素开口151对应的发光器件120,即发光器件120和像素开口151可以一一对应,发光器件120在像素定义层150上的投影位于像素开口151内。发光器件120可以包括多种颜色,例如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蓝色发光器件。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开口131的形状可以根据像素开口151的形状变化。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开口131和像素开口151在基板上的投影重合,参考图2所示,像素开口151和第一开口131的尺寸都可以为C1,基于实际工艺的限制,第一开口131和像素开口151在基板上的投影距离在0.5微米以内,都可认为是投影重合。
作为一种示例,像素开口151在基板上的投影可以是矩形,第一开口131在基板上的投影也可以是矩形,且第一开口131和像素开口151在基板上的投影重合。基于实际工艺的限制,像素开口151在基板上的投影和第一开口131在基板上的投影可以不完全是直角矩形,也可以是圆角矩形。
参考图7或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坡度角α的角度范围不同时,第一开口131的尺寸与像素开口151的尺寸可以不相同。第一侧壁132和第一光学结构层130的下表面相交时的线条,为第一侧壁132的底边。第一侧壁132的底边位于第一侧壁132靠近像素开口151的一侧,或第一侧壁132的顶边位于第一侧壁132远离像素开口151的一侧。像素开口151具有侧壁,像素开口151的侧壁和平行于基板110所在的平面相交时的线条,即像素开口151的底边。第一侧壁132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与像素开口151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隙S1满足-3μm≤S1≤3μm。当所述最小间隙S1小于0μm时,意味着所述第一侧壁132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在像素开口151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的内侧,当所述间隙S1大于0μm时,意味着所述第一侧壁132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在像素开口151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一开口131既可以相对于像素开口151外扩,也可以相对于像素开口151内缩,外扩时最小间隙S1为正值,内缩时最小间隙S1为负值。
参考图7所示,当坡度角α大于或等于60°时,为了提升光线的出射效果,即为了第一光学作用面主要对发光器件120出射的光线起反射作用,将第一开口131相对于像素开口151外扩,此时第一开口131的尺寸C3大于像素开口151的尺寸C1。此时第一侧壁132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位于像素开口151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的外侧,参考图9所示,第一侧壁132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与像素开口151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隙S1满足0≤S1≤3μm。也就是说,第一开口131的尺寸最大可以大于像素开口151的尺寸3微米。
参考图8所示,当坡度角α小于或等于60°时,为了提升光线的出射效果,即为了第一光学作用面主要对发光器件120出射的光线起折射作用,将第一开口131相对于像素开口151内缩,此时第一开口131的尺寸C4小于像素开口151的尺寸C1。此时第一侧壁132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位于像素开口151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的内侧,参考图10所示,第一侧壁132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与像素开口151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隙S1满足-3μm≤S1≤0。也就是说,第一开口131的尺寸最大可以小于像素开口151的尺寸3微米。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调光部件141主要利用第二侧壁142进行光线的调整,因此第二侧壁142的位置和范围对于进行显示面板100的光线调整来说至关重要。参考图11所示,第二侧壁142具有顶边和底边。第二侧壁142的底边位于第二侧壁142的顶边远离像素开口151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二侧壁142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相较于第二侧壁142的顶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远离中心区域,即第二侧壁142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位于第二侧壁142的顶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的外侧。第二侧壁142的顶边和底边的位置或范围可以根据第一光学结构层130进行确定,具体的,可以根据第一侧壁132进行确定。
参考图11所示,可以根据第一侧壁132确定第二侧壁142的顶边范围。第二侧壁142的顶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与第一侧壁132的顶边在基板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隙S2满足-1μm≤S2≤Y2,Y2=H2/tanα,其中,第二侧壁142的底边到第一光学结构层130上表面的最小距离为H2。当所述最小间隙S2小于0μm时,意味着所述第二侧壁142的顶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在第一侧壁132的顶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的内侧,当所述间隙S2大于0μm时,意味着所述第二侧壁142的顶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在第一侧壁132的顶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二侧壁142的顶边既可以相对于第一侧壁132的顶边向中心区域靠近,也可以相对于第一侧壁132的顶边远离中心区域,靠近中心区域时最小间隙S2为负值,远离中心区域时最小间隙S2为正值。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强正视角的出光效果,第二侧壁142的顶边相对于第一侧壁132的顶边向中心区域靠近的最大距离可以为1微米,参考图11所示的剖面图,对于左侧的第一光学结构层130和第二光学结构层140而言,第二侧壁142的顶边相对于第一侧壁132的顶边向中心区域靠近指的是第二侧壁142的顶边相对于第一侧壁132的顶边沿着X轴正方向移动。第二侧壁142的顶边相对于第一侧壁132的顶边向中心区域远离的最大距离可以为Y2,其中Y2=H2/tanα,即第一侧壁132的延长线与第二光学结构层140上表面的交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和第一侧壁132的顶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Y2。作为一种示例,第二侧壁142的顶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与第一侧壁132的顶边在基板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隙S2满足0≤S2≤Y2,即第二侧壁142的顶边可以相对于第一侧壁的顶边远离中心区域0~Y2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第一侧壁132确定第二侧壁142的底边范围。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10的平面内,参考图11所示,第二侧壁142的底边可以位于第一侧壁132的延长线远离像素开口151的一侧,在图11所示的剖面结构图中,第二侧壁142的底边在该剖面结构图的投影为一个点,即第二侧壁142的底边在该剖面结构图的投影为底点,底点在第二侧壁142的底边上。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2所示,在剖面结构图中,第二侧壁142的底点也可以位于第一侧壁132的延长线上。此时,第一开口131在基板110上的投影可以与像素开口151在基板110上的投影重叠,即第一开口131的尺寸与像素开口151的尺寸相同。第二侧壁142的顶边与第一侧壁132的顶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重叠,即第二侧壁142的顶边与第一侧壁132的顶边正对,第二侧壁142的底边位于第一侧壁132的延长线上。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当第二侧壁142的底点位于第一侧壁132的延长线上时,沿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第一光学结构层130的厚度为H1,第二侧壁142的底边到第一光学结构层130上表面的最小距离为H2,L为第二侧壁142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与第一侧壁132的底边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之间的间隙,则L=(H1+H2)/tanα。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42与基板110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坡度角β,参考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以下所述的坡度角β皆是第二侧壁142的切面与基板110的最大夹角,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坡度角β所包括的含义为无论第二侧壁142为平面或曲面,第二侧壁142与基板110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坡度角β。
参考图11所示,发光器件120出射第一出射光线G1,第一出射光线G1与发光器件层所在平面的法线形成的夹角为θ1,第一出射光线G1经过所述第一光学作用面反射后,得到第二出射光线G2,第二出射光线G2与第一侧壁132所在平面的法线形成的夹角为θ2,第二出射光线G2经过第二光学作用面折射后,得到第三出射光线G3,第三出射光线G3与第二侧壁142所在平面的法线形成的夹角为θ3,第一光学结构层130的折射率为n1,第二光学结构层140的折射率为n2,位于第二光学结构层140远离基板的一侧的部件的折射率为n3,远离基板的一侧的部件可以是位于第二光学结构层140上的填充层143,参考图11所示,则有以下关系:
Figure GDA0003602821050000131
Figure GDA0003602821050000132
其中,第三出射光线G3与第二侧壁142所在平面的法线形成的夹角θ3和坡度角β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5°。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发光器件120可以包括多种颜色的发光子器件,以满足显示面板的显示需要。发光器件层可以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器件、第二颜色发光器件和第三颜色发光器件,第一颜色发光器件的中心波长为λ1,第二颜色发光器件的中心波长为λ2,第三颜色发光器件的中心波长为λ3,其中,λ1>λ2>λ3。例如,第一颜色发光器件可以是红色发光器件,第二颜色发光器件可以是绿色发光器件,第三颜色发光器件可以是蓝色发光器件。每一个发光器件都可以对应一个像素开口151和第一开口131,即第一开口131可以包括第一子开口、第二子开口和第三子开口,第一子开口与第一颜色发光器件对应,第二子开口与第二颜色发光器件对应,第三子开口与第三颜色发光器件对应。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不同,为了提高发光效率较低的发光器件的出光效果,可以在发光效率较低的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141,以便利用第一调光部件141的第二光学作用面提升发光效率较低的发光器件在正视角的出光效果。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仅在第三颜色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141,也就是说,第三子开口对应的第三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最低,因此可以只在第三颜色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141。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仅在第一颜色发光器件和第三颜色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141,也就是说,第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最高,因此可以仅在第一颜色发光器件和第三颜色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141,在第二颜色发光器件上方不设置第一调光部件141。
在实际应用中,当在第三颜色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141时,还可以将坡度角α设置在50°-60°,坡度角α设置在50°-60°时,对于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的出光效率提升最强,因此坡度角α为50°-60°时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三颜色发光器件的出光效率,提升第三颜色发光器件的出光效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封装层160,封装层可以位于发光器件层和第一光学结构层130之间,封装层覆盖发光器件层,以便对发光器件层包括的多个发光器件120进行保护。封装层可以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161、有机封装层16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63,其中,第一无机封装层161可以复用第一光学结构层130,有机封装层162可以复用第二光学结构层140。也就是说,第一无机封装层161可以作为第一光学结构层130,有机封装层162可以作为第二光学结构层140,这样既能够增大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又能降低显示面板100的整体厚度,此外,通过复用封装层还可以减小发光器件层到光学结构层的距离,提高光线的提取效率,进一步增强出光效果,提高出光亮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触控层170,触控层170用于接收用户对于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操作,触控层170包括多个触控金属电极173,用于感测触摸输入。触控层170可以位于封装层160和第一光学结构层130之间,触控层170可以包括第一触控绝缘层171和第二触控绝缘层172。参考图12所示,第一触控绝缘层171可以复用第一光学结构层130,第二触控绝缘层172可以复用第二光学结构层140,在增大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的同时,又能降低显示面板100的整体厚度,此外,通过复用触控层还可以减小发光器件层到光学结构层的距离,提高光线的提取效率,进一步增强出光效果,提高出光亮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滤光层180,滤光层180用于降低环境光线对于显示面板100的光线反射,能够有效抵抗环境光线对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和对比度方面的干扰。滤光层180可以位于第二光学结构层140上。滤光层180可以包括彩色滤光片层181和黑色矩阵层182。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彩色滤光片层181和黑色矩阵层182的厚度及宽度,只要彩色滤光层181在基板110上的投影覆盖发光器件120在基板110上的投影,黑色矩阵层182基板110上的投影与发光器件120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不重叠即可。彩色滤光片层181可以复用第二光学结构层140,在增大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的同时,又能降低显示面板100的整体厚度。在彩色滤光片层181复用第二光学结构层140时,第一触控绝缘层171复用第一光学结构层130,能够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100的整体厚度。
参考图13所示,彩色滤光片层181可以复用第二光学结构层140,在增大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的同时,又能降低显示面板100的整体厚度。
参考图13所示,在彩色滤光片层181复用第二光学结构层140时,第一触控绝缘层171复用第一光学结构层130,能够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100的整体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显示面板。
参考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显示面板10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可以是手机、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器件层至少包括一个发光器件;
第一光学结构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第二光学结构层,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填充所述第一开口;
在至少部分发光器件上方设置第一调光部件,所述第一调光部件为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远离基板的一侧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一调光部件在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交叠,所述第一调光部件用于将经过第一光学结构层作用后变为大角度出射的光线调整为正视角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调光部件具有第二侧壁;
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与所述发光器件对应的像素开口,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像素开口内,
所述第一侧壁的底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像素开口的底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隙S1满足-3μm≤S1≤3μm,所述第一侧壁的顶边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底边远离所述像素开口的一侧;
所述第二侧壁的顶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隙S2满足-1μm≤S2≤Y2,Y2=H2/tanα,其中,所述第二侧壁的底边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边远离所述像素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侧壁的底边到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上表面的最小距离为H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当α>60°时,0≤S1≤3μm;当α<60°时,-3μm≤S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内,所述第二侧壁的底点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延长线远离所述像素开口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内,所述第二侧壁的底点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延长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的厚度为H1,L=(H1+H2)/tanα,
其中,L为所述第二侧壁的底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底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壁的顶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边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间隙S2满足0≤S2≤Y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为平面、曲面或多折面。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β,从所述发光器件出射的第一出射光线与所述发光器件层所在平面的法线形成的夹角为θ1,所述第一出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后,得到第二出射光线,所述第二出射光线与所述第一侧壁所在平面的法线形成的夹角为θ2,所述第二出射光线经过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后,得到第三出射光线,所述第三出射光线与所述第二侧壁所在平面的法线形成的夹角为θ3,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的折射率为n2,位于第一光学结构层远离基板的一侧的部件的折射率为n3,其中,
Figure FDA0003602821040000031
Figure FDA000360282104000003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射光线与所述第二侧壁所在平面的法线形成的夹角θ3和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β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器件、第二颜色发光器件和第三颜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的中心波长为λ1,第二颜色发光器件的中心波长为λ2,第三颜色发光器件的中心波长为λ3,其中,λ1>λ2>λ3;
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第一子开口、第二子开口和第三子开口,所述第一子开口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对应,所述第二子开口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器件对应,所述第三子开口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器件对应,其中,
仅在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器件上方设置所述第一调光部件;
或,仅在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器件上方设置所述第一调光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开口靠近所述第一开口中心区域的侧壁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范围为50°-60°。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655868.5A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394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5868.5A CN113394351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5868.5A CN113394351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4351A CN113394351A (zh) 2021-09-14
CN113394351B true CN113394351B (zh) 2022-08-09

Family

ID=77620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5868.5A Active CN113394351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43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7775A (zh) * 2021-12-14 2022-04-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4236862A (zh) * 2021-12-15 2022-03-25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及显示装置
CN114597324B (zh) * 2022-03-01 2023-05-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824042A (zh) * 2022-03-08 2022-07-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296470A (zh) * 2022-04-21 2023-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72634A (zh) * 2022-08-16 2022-10-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65241A1 (zh) * 2022-09-28 2024-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CN116075177A (zh) * 2022-11-23 2023-05-05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16272A (ja) * 2011-06-30 2013-01-24 Canon Inc 表示装置
KR101934787B1 (ko) * 2012-07-25 2019-03-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182613A (zh) * 2015-10-29 2015-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结构、显示基板及显示器件
CN109841757A (zh) * 2019-03-28 2019-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虚拟现实显示装置
CN111599850B (zh) * 2020-06-01 2022-12-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5295744A (zh) * 2020-06-28 2022-11-04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34544B (zh) * 2020-06-30 2022-08-23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83684B (zh) * 2020-08-07 2022-08-12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4351A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9435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3061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2538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8548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结构
US2023015706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85429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6428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3091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100820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1628107B (zh) 显示面板
CN108417725A (zh) 发光器件、显示基板
CN11331468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7819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29386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392054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264597B2 (en) Multiple QD-LED sub-pixels for high on-axis brightness and low colour shift
WO2024037317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220008378A (ko) 색상 변환 어셈블리, 표시 패널 및 제조 방법
CN112968141B (zh)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
CN116326246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86484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US2023042062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93656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04015A1 (ja) 発光素子、表示装置、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776933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