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4847A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4847A
CN114864847A CN202210574382.3A CN202210574382A CN114864847A CN 114864847 A CN114864847 A CN 114864847A CN 202210574382 A CN202210574382 A CN 202210574382A CN 114864847 A CN114864847 A CN 114864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display panel
condens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43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64847B (zh
Inventor
周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43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64847B/zh
Priority to US17/787,516 priority patent/US20240188395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97626 priority patent/WO202322608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864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4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64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4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遮光层,设置于发光层上,遮光层包括与多个发光器件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口;聚光层,至少部分设置于遮光层上,聚光层包括多个与多个第一开口对应且重叠的第二开口;色阻层,至少填充于第二开口内;其中,聚光层至少覆盖遮光层在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聚光层的折射率小于色阻层的折射率。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遮光层和色阻层之间设置聚光层,当发光器件发出的显示光线从色阻层中通过聚光层时,显示光线被聚光层反射或者折射,被聚光层反射或者折射后的显示光线的出射角度发生了汇聚效应,从而提升了正视角的亮度,从而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功耗就。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显示(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面板已经广泛用于人们生活中,例如手机、电脑等的显示屏幕。传统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需要设置偏光片来减小环境光的反射,然而偏光片还会极大减小发光器件发出的显示光线的透过率,因此已经开发了无偏光片技术,通过设置色阻层来取代偏光片。
然而,当前无偏光片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仍然存在正视亮度不够的问题,为了提升正视亮度,需要继续增加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可以解决正视角的亮度不够的问题,以及功耗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基底上,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
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所述遮光层包括与多个所述发光器件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口;
聚光层,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遮光层上,所述聚光层包括多个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对应且重叠的第二开口;
色阻层,至少填充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其中,所述聚光层至少覆盖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所述聚光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色阻层的折射率。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光层包括多个聚光件,所述聚光件设置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上,且所述聚光件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光层设置于所述遮光层上,且所述聚光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遮光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光层在所述第二开口部位的侧壁与所述聚光层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与所述遮光层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所述聚光层在所述第二开口部位的侧壁与所述聚光层的底面之间的夹角。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缘至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对应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微米。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相同。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光层的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0%。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光层在所述第二开口部位的侧壁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的表面粗糙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光层与所述色阻层之间的粘结力大于所述色阻层与所述遮光层之间的粘结力。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色阻层的折射率与所述聚光层的折射率差异大于或等于0.2,且所述色阻层的折射率与所述聚光层的折射率差异小于或等于0.5。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光层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至少一种。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的光密度大于或等于1.5。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像素限定层,设置于所述基底上,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对应多个所述发光器件的多个第三开口,所述发光器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内;
所述像素限定层的光密度大于或等于0.5。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限定层的材料包括掺杂黑色材料的有机材料。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像素限定层,设置于所述基底上,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对应多个所述发光器件的多个第三开口,所述发光器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内;
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微米。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微米。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发光层,设置于基底上,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遮光层,设置于发光层上,遮光层包括与多个发光器件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口;聚光层,至少部分设置于遮光层上,聚光层包括多个与多个第一开口对应且重叠的第二开口;色阻层,至少填充于第二开口内;其中,聚光层至少覆盖遮光层在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聚光层的折射率小于色阻层的折射率。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遮光层和色阻层之间设置聚光层,聚光层至少覆盖遮光层在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当发光器件发出的显示光线从色阻层中通过聚光层时,由于聚光层的折射率小于色阻层的折射率,显示光线被聚光层反射或折射,被聚光层反射或折射后的显示光线的出射角度发生了汇聚效应,从而提升了正视角的亮度,从而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功耗就可以获得正视角度的高亮度,可以极大的减小显示面板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局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二种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局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光汇聚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聚光层的夹角和遮光层的夹角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聚光层和遮光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聚光层和遮光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聚光层和遮光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的第三种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聚光层和遮光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的第四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发光层,设置于基底上,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遮光层,设置于发光层上,遮光层包括与多个发光器件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口;聚光层,至少部分设置于遮光层上,聚光层包括多个与多个第一开口对应且重叠的第二开口;色阻层,至少填充于第二开口内;其中,聚光层至少覆盖遮光层在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聚光层的折射率小于色阻层的折射率。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前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终端。下面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局部结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二种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局部结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光汇聚过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基底11、发光层13、遮光层16、聚光层17、色阻层18,发光层13设置于基底11上,发光层13包括多个发光器件131;遮光层16设置于发光层13上,遮光层16包括与多个发光器件131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口161;聚光层17至少部分设置于遮光层16上,聚光层17包括多个与多个第一开口161对应且重叠的第二开口171;色阻层18至少填充于第二开口171内;其中,聚光层17至少覆盖遮光层在第一开口161部位的侧壁,聚光层17的折射率小于色阻层18的折射率。
具体地,基底11可以柔性基底或玻璃基底,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发光层13包括多个发光器件131,多个发光器件131可以包括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三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三发光器件可以分别为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遮光层16可以为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遮光层16包括与多个发光器件131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口161,第一开口16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发光器件13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一开口161为发光器件131发出的显示光线的出射部位,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聚光层17包括多个与多个第一开口161对应且重叠的第二开口171,聚光层17至少覆盖遮光层16在第一开口161部位的侧壁,即第二开口171的宽度或直径小于对应的第一开口161的宽度或直径,使得聚光层17至少覆盖遮光层16在第一开口161部位的侧壁上。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聚光层17覆盖在遮光层16在第一开口161部位的侧壁上。
具体地,色阻层18至少填充于第二开口171内,色阻层18设置于第二开口171内,或者色阻层18设置于第二开口171内和聚光层17上,或者色阻层18设置于第二开口171内、聚光层17上和遮光层16上。
具体地,色阻层可以包括第一色阻181、第二色阻182和第三色组183,第一色阻181、第二色阻182和第三色组183可以分别为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组,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聚光层17的折射率小于色阻层18的折射率,使得聚光层17具有光汇聚作用。
具体地,色阻层18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组时,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组的折射率均大于聚光层17的折射率。
具体地,请参阅图3,第一种情况,发光器件131发出的第一斜视显示光线31经过色阻层18后通过聚光层17时发生了折射,由于聚光层17的折射率小于色阻层18的折射率,使得第一斜视显示光线31进入聚光层17时发生了折射,使得第一斜视显示光线31转变为第一折射显示光线32,第一折射显示光线32相比于第一斜视显示光线31更趋向于正视角的光线,第一折射显示光线32然后由聚光层17出射时又发生折射并转变为第二折射显示光线33,第二折射显示光线33相比于第一折射显示光线32更趋向于正视角的光线,最后结果是使得第一斜视显示光线31转变为正视角的光线或者趋向于正视角的光线,从而达到了显示光线的汇聚效果,从而提升了正视角的亮度,从而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功耗就可以获得正视角度的高亮度,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功耗。
具体地,请参阅图3,第二种情况,发光器件131发出的第二斜视显示光线41经过色阻层18后,由于聚光层17的折射率小于色阻层18的折射率,在聚光层17的表面发生了反射,第二斜视显示光线41转变为第一反射显示光线42,第一反射显示光线42相比于第二斜视显示光线41更趋向于正视角的光线,最后结果是使得第二斜视显示光线41转变为正视角的光线或者趋向于正视角的光线,从而达到了显示光线的汇聚效果,从而提升了正视角的亮度,从而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功耗就可以获得正视角度的高亮度,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功耗。
进一步地,聚光层17在第二开口171部位的侧壁的表面为光滑表面,可以提升聚光层17对显示光线的反射等光汇聚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遮光层16和色阻层18之间设置聚光层17,聚光层17至少覆盖遮光层16在第一开口161部位的侧壁,当发光器件131发出的显示光线从色阻层18中通过聚光层17时,由于聚光层17的折射率小于色阻层18的折射率,显示光线被聚光层17反射或折射,被聚光层17反射或折射后的显示光线的出射角度发生了汇聚效应,从而提升了正视角的亮度,从而可以减小显示面板100的功耗就可以获得正视角度的高亮度,可以减小显示面板100的功耗。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中的显示面板100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进一步描述了显示面板100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聚光层17包括多个聚光件1711,聚光件1711设置于遮光层16在第一开口161部位的侧壁上,且聚光件171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覆盖遮光层16在第一开口161部位的侧壁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
具体地,聚光层17包括多个聚光件1711,聚光件1711设置于遮光层16在第一开口161部位的侧壁上,相邻的两第二开口171之间的两聚光件1711为相互分离的,也具有实施例一中的有益效果。
具体地,遮光层16包括多个遮光件1611,聚光件171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遮光件1611在第一开口161部位的侧壁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在图1的截面图中,两个聚光件1711对应一个遮光件1611设置,一个遮光件1611对应的两个聚光件1711相互分离设置,即一个遮光件1611对应的两个聚光件1711相互不接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中的显示面板100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进一步描述了显示面板100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聚光层17设置于遮光层16上,且聚光层17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覆盖遮光层16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
具体地,相邻的两第二开口171之间的聚光层17的部位为相互连接的整体,也具有实施例一中的有益效果,同时可以减小聚光层17的图案,利于提升制造良率。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项显示面板100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进一步描述了显示面板100的结构。
请参阅图4至图8,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聚光层的夹角和遮光层的夹角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聚光层和遮光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的第一种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聚光层和遮光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的第二种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聚光层和遮光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的第三种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聚光层和遮光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的第四种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光层17在第二开口171部位的侧壁与聚光层17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聚光层17在第二开口171部位的侧壁与聚光层17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倾角α,第一倾角α的角度大于或等于45度。具体地,如图4所示,聚光层17的部分部位和遮光层16设置于一显示面板100的第一膜层21上,第一膜层21可以为封装层14或触控层15等,第一膜层21的结构后续进一步描述,第一膜层21的具体结构名称和作用不限定,只需要第一膜层21能够承载聚光层17的部分部位和遮光层16即可。
具体地,聚光层17的底面为聚光层17与第一膜层21接触的表面,或聚光层17的底面为聚光层17靠近基底11的表面。
具体地,如图4所示,聚光层17在第一膜层21表面上的倾角大于或等于45度,即第一倾角α的角度大于或等于45度。
具体地,当第一倾角α的角度大于或等于45度时,发光器件131发出显示光线经过聚光层17发生反射或折射时,反射或折射的光线更加趋向于正视的光线,可以起到更好聚光效果,从而可以更好的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正视亮度,可以减小显示面板100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16在第一开口161部位的侧壁与遮光层16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聚光层17在第二开口171部位的侧壁与聚光层17的底面之间的夹角。
具体地,遮光层16的底面为遮光层16与第一膜层21接触的表面,或遮光层16的底面为遮光层16靠近基底11的表面。
具体地,如图4所示,遮光层16在第一开口161部位的侧壁与遮光层16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倾角β,即遮光层16在第一膜层21表面上的倾角为第二倾角β,第二倾角β的角度小于第一倾角α的角度。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二倾角β的角度小于第一倾角α的角度,可以避免第一折射显示光线32被遮光层16阻挡或吸收,从而减小光线损失,从而可以更好的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的亮度,可以减小显示面板100的功耗。
进一步地,优选地,第一倾角α的角度大于或等于45度,第二倾角β的角度小于或等于45度,可以很好地减小光线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6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的边缘至第二开口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的对应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微米。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开口16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的边缘至第二开口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的对应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第一距离d1大于或等于2微米。
具体地,在聚光层17的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对位或图案化等的制程偏差,第一距离d1大于或等于2微米,可以使得显示面板100上遮光层16在第一开口161的全部的部位均被聚光层17覆盖,避免遮光层16在第一开口161部位露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61的形状与第二开口171的形状相同。
具体地,第一开口161的形状与第二开口171的形状相同,使得聚光层17在各个部位的光汇聚效应相同或相近,避免出现色偏。
具体地,如图5所示,举例示意了第一开口161的形状与第二开口171的形状均为圆形;如图6所示,举例示意了第一开口161的形状与第二开口171的形状均为矩形。
需要说明的是,当在一些显示面板100中,用户对色偏的要求降低等情况时,第一开口161的形状与第二开口171的形状也可以不同,例如,图7举例示意了第一开口161的形状为矩形,第二开口171的形状为圆形;图8举例示意了第一开口161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二开口171的形状为矩形。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光层17为透明材料。
具体地,聚光层17为透明材料,可以对发光器件131发出的显示光线进行折射,在反射显示光线的基础上增加折射效用,可以更好的起到光的汇聚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光层17的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0%。
具体地,聚光层17的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0%,可以减小聚光层对发光器件131发出的显示光线的吸收,提升显示面板100的亮度,减小功耗。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光层17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聚光层17的材料可以与平坦层(OC,overcoating)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光层17在第二开口171部位的侧壁的表面粗糙度小于遮光层16在第一开口161部位的侧壁的表面粗糙度。
具体地,聚光层17在第二开口171部位的侧壁的表面粗糙度较小,或者聚光层17在第二开口171部位的侧壁的表面为光滑表面,可以避免显示光线在聚光层17在第二开口171部位的侧壁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减小显示光线的光损失,避免发生色偏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光层17与色阻层18之间的粘结力大于色阻层18与遮光层16之间的粘结力。
具体地,例如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聚光件1711与色阻层18之间的粘结力大于色阻层18与遮光层16之间的粘结力。
具体地,聚光层17与色阻层18之间的粘结力大于色阻层18与遮光层16之间的粘结力,使得遮光层16、聚光层17和色阻层18之间的粘结强度更大,避免膜层分离,避免聚光层17或聚光件1711由于与遮光层16或色阻层18接触面积较小而发生膜层分离。
进一步地,聚光层17的折射率与遮光层16的折射率的差异较小,或聚光层17的折射率与遮光层16的折射率的差异小于或等于0.5,避免显示光线在聚光层17与遮光层16接触的界面发生反射、折射等光学现象,避免显示光线损失。
进一步地,色阻层18的折射率大于聚光层17的折射率,或色阻层18的折射率较聚光层17的折射率大0.1,可以起到较好的光汇聚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色阻层18的折射率较聚光层17的折射率大,色阻层18的折射率与聚光层17的折射率差异大于或等于0.2,且色阻层18的折射率与聚光层17的折射率差异小于或等于0.5。
具体地,色阻层18的折射率较聚光层17的折射率大,色阻层18的折射率与聚光层17的折射率差异大于或等于0.2,可以起到较好的光汇聚效果。
具体地,色阻层18的折射率较聚光层17的折射率大,色阻层18的折射率与聚光层17的折射率差异小于或等于0.5,避免色阻层18的折射率较聚光层17的折射率大太多使得光汇聚效果太强,避免侧视角或斜视角亮度衰减过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16的光密度大于或等于1.5。
具体地,遮光层16的光密度大于或等于1.5,可以更好的吸收环境光,减小对环境光的反射。
进一步地,遮光层16的材料可以包括参杂有黑色材料的第一主体材料,第一主体材料可以为亚克力体系或其他体系材料,黑色材料可以包括碳黑、有机黑染料、有机黑颜料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像素限定层12,像素限定层12设置于基底11上,像素限定层12包括对应多个发光器件131的多个第三开口121,发光器件131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三开口121内;像素限定层12的光密度大于或等于0.5。
具体地,像素限定层12的光密度大于或等于0.5,可以更好的吸收环境光,吸收进入显示面板100内部的光线,减小对环境光的反射。
进一步地,像素限定层12的材料可以包括参杂有黑色材料的第二主体材料,第二主体材料可以为亚克力体系或其他体系材料,黑色材料可以包括碳黑、有机黑染料、有机黑颜料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限定层12的材料包括掺杂黑色材料的有机材料。
具体地,像素限定层12的材料包括掺杂黑色材料的有机材料,使得像素限定层12具有良好地环境光吸收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像素限定层12,像素限定层12设置于基底11上,像素限定层12包括对应多个发光器件131的多个第三开口121,发光器件131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三开口121内;第一开口16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第三开口12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微米。
具体地,第一开口16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第三开口12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微米,避免第一开口161与第三开口121错位程度较大,遮光层16遮挡正常的显示光线,可以保持发光器件131发出的显示光线从显示面板100的表面出射的均匀性,且防止色偏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7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第三开口12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微米。
具体地,第二开口17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第三开口121在基底11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微米,避免第二开口171与第三开口121错位程度较大,聚光层17在各个部位均能起到很好的光汇聚效应,聚光层17在各个部位均匀聚光,可以保持发光器件131发出的显示光线从显示面板100的表面出射的均匀性,且防止色偏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3中,举例示意了显示面板100的一种截面结构,显示面板100的层结构至少依次包括基底11、设置于基底11上的像素限定层12和发光层13、设置于发光层13和像素限定层12上的封装层14、设置于封装层14上的触控层15、设置于触控层15上的遮光层16,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或为其他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层15的层结构可以为依次包括第一触控金属151、第一触控绝缘层152、第二触控金属153、第二触控绝缘层154,触控层15的结构不限于此,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100可以不包括触控层15,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层16可以直接设置在封装层14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底11和像素限定层12之间还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层,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和走线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玻璃基底上形成柔性基底;在柔性基底上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发光层、封装层、触控层等结构;在触控层上形成遮光层;涂布聚光层的材料(例如平坦层),图案化聚光层的材料,使得聚光层完全包裹或覆盖遮光层在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形成色阻层。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终端200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终端200,显示终端200包括处理器201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项的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与处理器201电连接。
具体地,处理器201可以为显示面板100提供电信号或/和控制信号。
具体地,显示终端200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基底上,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
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所述遮光层包括与多个所述发光器件对应的多个第一开口;
聚光层,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遮光层上,所述聚光层包括多个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对应且重叠的第二开口;
色阻层,至少填充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其中,所述聚光层至少覆盖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所述聚光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色阻层的折射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层包括多个聚光件,所述聚光件设置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上,且所述聚光件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层设置于所述遮光层上,且所述聚光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遮光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层在所述第二开口部位的侧壁与所述聚光层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与所述遮光层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所述聚光层在所述第二开口部位的侧壁与所述聚光层的底面之间的夹角。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缘至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对应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微米。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相同。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层的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0%。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层在所述第二开口部位的侧壁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开口部位的侧壁的表面粗糙度。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层与所述色阻层之间的粘结力大于所述色阻层与所述遮光层之间的粘结力。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阻层的折射率与所述聚光层的折射率差异大于或等于0.2,且所述色阻层的折射率与所述聚光层的折射率差异小于或等于0.5。
12.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光密度大于或等于1.5。
13.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像素限定层,设置于所述基底上,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对应多个所述发光器件的多个第三开口,所述发光器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内;
所述像素限定层的光密度大于或等于0.5。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限定层的材料包括掺杂黑色材料的有机材料。
1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像素限定层,设置于所述基底上,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对应多个所述发光器件的多个第三开口,所述发光器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内;
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微米。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微米。
17.一种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CN202210574382.3A 2022-05-24 2022-05-24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Active CN1148648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4382.3A CN114864847B (zh) 2022-05-24 2022-05-24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US17/787,516 US20240188395A1 (en) 2022-05-24 2022-06-08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terminal
PCT/CN2022/097626 WO2023226088A1 (zh) 2022-05-24 2022-06-08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4382.3A CN114864847B (zh) 2022-05-24 2022-05-24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4847A true CN114864847A (zh) 2022-08-05
CN114864847B CN114864847B (zh) 2024-03-01

Family

ID=82638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4382.3A Active CN114864847B (zh) 2022-05-24 2022-05-24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88395A1 (zh)
CN (1) CN114864847B (zh)
WO (1) WO202322608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5241A1 (zh) * 2022-09-28 2024-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WO2024149114A1 (zh) * 2023-01-13 2024-07-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2715A (zh) * 2013-07-03 2015-01-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16581A (zh) * 2017-07-04 2019-01-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的显示装置
US20190165061A1 (en) * 2017-11-28 2019-05-3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200203468A1 (en) * 2018-12-25 2020-06-25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066667A1 (en) * 2019-09-04 2021-03-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4005861A (zh) * 2021-10-29 2022-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16145641U (zh) * 2021-06-29 2022-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67807A (zh) * 2021-12-15 2022-04-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2715A (zh) * 2013-07-03 2015-01-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16581A (zh) * 2017-07-04 2019-01-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的显示装置
US20190165061A1 (en) * 2017-11-28 2019-05-3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200203468A1 (en) * 2018-12-25 2020-06-25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066667A1 (en) * 2019-09-04 2021-03-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216145641U (zh) * 2021-06-29 2022-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05861A (zh) * 2021-10-29 2022-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267807A (zh) * 2021-12-15 2022-04-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5241A1 (zh) * 2022-09-28 2024-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WO2024149114A1 (zh) * 2023-01-13 2024-07-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88395A1 (en) 2024-06-06
CN114864847B (zh) 2024-03-01
WO2023226088A1 (zh)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793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29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2093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39435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6484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US2023015706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323349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3224250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339426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0762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31072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4037317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7848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8445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2804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613734B (zh) 光取出层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11024687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8831214U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CN114300520B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5207076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CN115132937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797976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510169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42062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02694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