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8480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8480A
CN114678480A CN202210307554.0A CN202210307554A CN114678480A CN 114678480 A CN114678480 A CN 114678480A CN 202210307554 A CN202210307554 A CN 202210307554A CN 114678480 A CN114678480 A CN 114678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emitting
display panel
organ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75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莉
冯靖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075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84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8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84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发光元件层,位于阵列基板上,发光元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多个发光区域阵列排布,非发光区域位于相邻发光区域之间;封装层,位于发光元件层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光控层,位于封装层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光控层包括与非发光区域对应的遮光部、第一有机层以及位于第一有机层上的第二有机层,第一有机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有机层的折射率;第一有机层包括支撑部和与遮光部对应的锥形部,锥形部的侧壁沿远离封装层的方向渐缩设置。该显示面板在限制出光角度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出光效率,降低显示功耗。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作为主流的显示面板,逐渐向车载显示器等应用领域拓展。为了行车安全考虑,尤其是在夜间或者恶劣的天气环境,一般会在车载显示器上贴附光学膜,以限定其在一定方向上的出光角度,类似防窥膜,避免大视角的光线通过前挡风玻璃反射成像,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造成驾驶风险。但贴附光学膜后,光线会有所损失,屏幕整体亮度会大幅度降低。为了满足亮度要求,需要增加显示功耗,影响车载显示器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在限制出光角度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出光效率,降低显示功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基板;发光元件层,位于阵列基板上,发光元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多个发光区域阵列排布,非发光区域位于相邻发光区域之间;封装层,位于发光元件层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光控层,位于封装层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光控层包括与非发光区域对应的遮光部、覆盖遮光部的第一有机层以及位于第一有机层上的第二有机层,第一有机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有机层的折射率;第一有机层包括覆盖封装层的支撑层和位于支撑层背离封装层一侧的锥形部,锥形部与非发光区域对应,且锥形部的侧壁沿远离封装层的方向渐缩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锥形部的侧壁在发光元件层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发光区域与非发光区域的交界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锥形部的侧壁与封装层之间的倾斜角度α的取值范围为:60°≤α≤8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有机层还包括,遮光部位于支撑层与锥形部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锥形部还包括远离支撑层的顶面,遮光部在封装层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顶面在封装层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遮光部位于支撑层与封装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锥形部还包括远离支撑层的顶面,遮光部在封装层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或者等于顶面在封装层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色阻层,色阻层位于光控层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色阻层包括多个色阻单元,色阻单元与同种颜色的发光区域对应,相邻的两个色阻单元之间的交叠部分在封装层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或者等于锥形部的顶面在封装层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限定层,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像素开口,多个像素开口与多个发光区域一一对应;锥形部的侧壁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像素开口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遮光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遮光部阵列排布;第一有机层的多个锥形部整面覆盖多个遮光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遮光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遮光部阵列排布;第一有机层的指定区域内设置有多个锥形部,每个锥形部覆盖对应的一个遮光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有机层的折射率n1=1.4~1.5,第二有机层的折射率n2=1.7~1.8。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封装层上增加光控层,该光控层包括与非发光区域对应的遮光部、覆盖遮光部的第一有机层以及位于第一有机层上的第二有机层,该遮光部可以吸收部分大视角的光线,以限制出光角度;第一有机层包括支撑层和位于支撑层背离封装层一侧的锥形部,锥形部与非发光区域对应,且锥形部的侧壁沿远离封装层的方向渐缩设置,使得其余相对较大视角的光线从低折射率的锥形部的侧壁到达高折射率的第二有机层后发生折射或者全反射,出光角度会向发光区域内侧靠拢收窄,从而可以利用较大视角的光线改善出光角度,在限制出光角度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正向出光效率,降低显示功耗。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大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图1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光路图;
图3示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示出图3中的显示面板的光路图;
图5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示出图5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阵列基板;
2、发光元件层;21、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层;221、镂空部;23、电致发光层;231、发光结构;A1、发光区域;A2、非发光区域;
3、封装层;
4、光控层;41、第一有机层;411、锥形部;411a、侧壁;411b、顶面;412、支撑层;42、第二有机层;43、遮光部;
5、像素限定层;51、像素开口;
6、色阻层;61、色阻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在限制出光角度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出光效率,降低显示功耗。
图1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示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光路图。
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发光元件层2、封装层3和光控层4。
发光元件层2位于阵列基板1上,发光元件层2包括多个发光区域A1和非发光区域A2,多个发光区域A1阵列排布,非发光区域A2位于相邻发光区域A1之间。
具体来说,发光元件层2包括位于阵列基板1上的多个第一电极、电致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电致发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结构,多个发光结构与多个发光区域A1一一对应,第二电极层位于电致发光层背离阵列基板1的一侧。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层中的任一者为阳极,另一者为阴极。每个第一电极与对应的发光结构以及该发光结构对应区域的第二电极层形成一个发光子像素,该发光子像素为OLED发光元件,多个发光子像素阵列排布于阵列基板1上。每个发光子像素相当于一个最小的发光单元,以形成图1所示的发光区域A1,相邻的发光区域A1之间形成图1所示的非发光区域A2。
封装层3位于发光元件层2背离阵列基板1的一侧。封装层3既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又具有很好的水氧阻挡性能,实现可靠的封装。
光控层4位于封装层3背离阵列基板1的一侧,光控层4包括与非发光区域A2对应的遮光部43、覆盖遮光部43的第一有机层41以及位于第一有机层41上的第二有机层42,第一有机层4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有机层42的折射率,第一有机层41包括覆盖封装层3的支撑层412和位于支撑层412背离封装层3的一侧的锥形部411,锥形部411与遮光部43对应,且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沿远离封装层3的方向渐缩设置。
可选地,遮光部43可以为黑色矩阵(Black Matrix,简称BM),也可以为反射材料,用于遮挡发光区域A1出射的部分大视角光线,以限定出光角度。
进一步地,第一有机层41的锥形部411与遮光部43对应,第二有机层42位于第一有机层41背离阵列基板1的一侧,第一有机层4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有机层42的折射率,从而使发光区域A1内的大部分光线从第一有机层41的支撑层412进入第二有机层42将会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后的光线朝向发光区域A1内侧靠拢收窄,提高出光效率。
另外,由于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沿远离封装层3的方向渐缩设置,从发光区域A1边缘出射的大视角光线除了到达遮光部43被反射回来外,其余光线到达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后均将进入第二有机层42并发生折射或者全反射,尤其相对较大视角的光线将向发光区域A1内侧靠拢,并从发光区域A1的正向出射,从而可以利用较大视角的光线改善出光角度,提高出光效率,减少光损失。
下面结合图2详细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光控层4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发光元件层2包括红色发光子像素R、绿色发光子像素G和蓝色发光子像素B。以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发光区域A1为例,位于发光区域A1的一部分大视角光线L0到达遮光部43后被反射回去,从而可以限定出光角度。另一部分相对较大视角的光线L1经过支撑层412与第二有机层42的交界处发生一次折射,然后到达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与第二有机层42的交界后发生全折射,光线将向发光区域A1内侧靠拢,出光角度会收窄。另一部分相对较大视角的光线L2到达封装层3与第一有机层41的交界处发生一次折射,折射后的光线到达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与第二有机层42的交界处时发生二次折射,光线将向发光区域A1内侧靠拢,出光角度会收窄。而光线L3、L4的光路为常规光路径,因其发射角度的限制,其经过支撑层412后、第二有机层42后将发生折射,并会向发光区域A1内侧靠拢,但不会经过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
由此,发光区域A1内的大部分光线经过光控层4后一部分大视角光线被遮光部43吸收,另一部分相对较大视角光线经过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与第二有机层42的交界处时发生折射或者全反射,并会向发光区域A1内侧靠拢,出光角度会收窄,并从发光区域A1的正向出射,从而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较大视角的光线改善出光角度,提高出光效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封装层3上增加光控层4,该光控层4包括与非发光区域A2对应的遮光部43、覆盖遮光部43的第一有机层41以及位于第一有机层41上的第二有机层42,该遮光部43可以吸收部分大视角的光线,以限制出光角度;第一有机层41包括与非发光区域A2对应的锥形部411,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沿远离封装层3的方向渐缩设置,使得其余光线从低折射率的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到达高折射率的第二有机层42后发生折射或者全反射,出光角度会向发光区域A1内侧靠拢收窄,提高正向出光效率,从而在限制出光角度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出光效率,降低显示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在发光元件层2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发光区域A1与非发光区域A2的交界处。如此设置,可以使发光区域A1边缘处的大视角光线也可以经过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与第二有机层42的交界后发生折射,并从发光区域A1的正向出射,从而可以尽可能多地利用大视角的光线改善出光角度,提高出光效率,减少光损失。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与封装层3之间的倾斜角度α的取值范围为:60°≤α≤80°。在一个示例中,倾斜角度α=70°。当倾斜角度α的取值接近最小值60°时,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大视角光线到达第一有机层41的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并在进入第二有机层42时发生折射或者全反射,从而提高正向出光效率。倾斜角度α的取值接近最大值80°时,可以使发生折射后的光线尽可能地向发光区域A1内侧靠拢收窄,从而确保出光角度满足使用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层41还包括,遮光部43位于支撑层412与锥形部411之间。
本实施例中,在制作第一有机层41时,先在封装层3上制作支撑层412,然后制作图案化的遮光部43,再在遮光部43上制作锥形部411。如此设置第一有机层41,可以尽可能地收窄大视角光线的出光角度,提高出光效率。
具体来说,仍以图2所示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发光区域A1为例。位于发光区域A1的一部分大视角光线L0到达遮光部43后被反射回封装层3,然后在支撑层412内发生反射,一部分光线最终衰减,另一部分光线仍有可能到达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与第二有机层42的交界处发生折射,并将向发光区域A1内侧靠拢,从发光区域A1的正向出射。其余部分大视角光线,例如L2,先在封装层3与支撑层412之间的交界处发生了一次折射,然后在到达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与第二有机层42的交界处再次发生折射或者全反射,从而尽可能地收窄大视角光线的出光角度,提高出光效率。
进一步地,锥形部411还包括远离支撑层412的顶面411b,遮光部43在封装层3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顶面411b在封装层3上的正投影面积。如此设置,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较大视角的光线,以提高出光效率,改善出光角度。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从光线L2的光路可以看出,如果遮光部43在封装层3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者等于顶面411b在封装层3上的正投影面积,一方面,将会有过多的大视角光线被遮光部43屏蔽,损失部分光效率,另一方面将会有部分大视角光线在经过遮光部43的边缘时无法到达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从而在进入第二有机层42时发生折射后无法从正向出射,进而损失部分大视角光线,降低出光效率。由此,当遮光部43在封装层3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顶面411b在封装层3上的正投影面积时,可以使较大视角的光线合理有效地从发光区域A1的正向出射,提高出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色阻层6,色阻层6位于光控层4背离阵列基板1的一侧,色阻层6包括多个色阻单元61,色阻单元61与同种颜色的发光区域A1对应,相邻的两个色阻单元61之间的交叠部分在封装层3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锥形部411的顶面411b在封装层3上的正投影面积。
相邻的两个色阻单元61之间的交叠部分可以防止部分过大视角的光线从色阻层6出射,例如平行于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的大视角光线,进一步改善出光角度。另外,色阻层6一般包括红色色阻单元、绿色色阻单元、蓝色色阻单元,基于OLED自发光的特点,色阻单元61需要分别与同种颜色的发光区域A1对应,可以防止出射光线因串色而影响显示面板的视觉性能。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限定层5,像素限定层5包括多个像素开口51,多个像素开口51与多个发光区域A1一一对应。进一步地,第一有机层41的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在阵列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像素开口51在阵列基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如此设置,可以确保从发光区域A1出射的大视角光线尽可能地都经过第一有机层41和第二有机层42后向内靠拢,提高出光效率。
另外,如前所述,发光区域A1的光线在从低折射率的第一有机层41进入高折射率的第二有机层42后发生折射或者全反射,从而向发光区域A1靠拢收窄。其中,第一有机层41的折射率n1=1.4~1.5,第二有机层42为掺杂有高折射率粒子的有机材料,其折射率n2=1.7~1.8。
可选地,第一有机层41的材质可以为透明的有机导电树脂,具体包括透明基体树脂、例如可以为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交联单体、甲苯等搅拌完全溶解后形成的透明导电树脂。第二有机层42可以为在上述透明导电树脂中添加导电分子,如聚苯胺等;或者,第二有机层42可以为在上述透明导电树脂中添加导电离子,如纳米级掺锑SiO2,还可以采用纳米级氧化铟锡或者纳米银等纳米级导电离子。
图3示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4示出图3中的显示面板的光路图。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与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遮光部43在光控层4中的位置不同。
具体来说,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有机层41包括支撑层412和锥形部411,锥形部411位于支撑层412背离封装层3的一侧,遮光部43位于支撑层412与封装层3之间。遮光部43下移至封装层3上,第一有机层41可以直接采用半掩膜(half-tone)工艺制作,节省工艺制程,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以图4所示的绿色子像素G对应的发光区域A1为例,位于发光区域A1的一部分大视角光线L0到达遮光部43后直接被反射至封装层3,避免大视角光线在遮光部43与封装层3之间来回反射,导致可能会有部分漏光从遮光部43的边缘射出,浪费部分光效率,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限制大视角光线。
进一步地,锥形部411还包括远离支撑层412的顶面411b,遮光部43在封装层3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或者等于顶面411b在封装层3上的正投影面积。
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由于遮光部43下移至封装层3上,从光线L2的光路可以看出,即使遮光部43在封装层3上的正投影面积等于顶面411b在封装层3上的正投影面积,大视角光线在经过遮光部43的边缘时也能够到达锥形部411的侧壁411a,从而在进入第二有机层42发生折射后,向发光区域A1内侧靠拢收窄,不会损失大视角光线,提高出光效率。当然,当遮光部43在封装层3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顶面411b在封装层3上的正投影面积时,可以使较大视角的光线更加合理有效地从发光区域A1的正向出射,提高出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的任一种实施例的光控层4中,遮光部4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遮光部43阵列排布,第一有机层41的多个锥形部411整面覆盖多个遮光部43。此时,显示面板的整个屏幕的出光角度都按设定角度出射,类似于防窥膜,可以应用于需要保密的显示装置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的任一种实施例的光控层4中,遮光部4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遮光部43阵列排布,第一有机层41的指定区域内设置有多个锥形部411,每个锥形部411覆盖对应的一个遮光部43。此时,显示面板的部分屏幕的出光角度按设定角度出射,可以应用于车载显示器。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前所述的任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包括例如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可穿戴式设备、车载显示器等。
图5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6示出图5中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夜间行驶或者恶劣的天气环境中,为了避免车载显示器的显示面板的大视角光线通过前挡风玻璃反射成像,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造成驾驶风险,希望显示面板沿Z方向的出光被阻挡。因此,在显示面板的集成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局部区域内的发光子像素沿Z方向进光控设计,仅阻挡该方向的光即可。
如图6所示,以显示面板发光区域A1内的发光子像素为GGRB排布为例,光控层4仅在子像素的沿图5中Z方向一侧的非发光区域A2内设置遮光部43,多个遮光部43阵列排布。相应地,也仅在第一有机层41的对应于每个遮光部43的位置设置一个锥形部411,其余位置的光控层4仅有第一有机层41和第二有机层42,在限定Z方向的出光角度的同时,还可以确保出光效果,降低显示功耗,提高车载显示器在夜间或者恶劣环境下的驾驶安全性。另外,外界环境光经前挡风玻璃反射后进入显示面板的光线也会被光控层4吸收,提高了车载显示器的稳定性。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申请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文中使用的术语“层”可以指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区域的材料部分。层可以在整个的下层结构或上覆结构之上延伸,或者可以具有比下层或上覆结构的范围小的范围。此外,层可以是匀质或者非匀质的连续结构的一个区域,其厚度小于该连续结构的厚度。例如,层可以位于所述连续结构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或者所述顶表面和底表面处的任何成对的横向平面之间。层可以横向延伸、垂直延伸和/或沿锥形表面延伸。衬底基板可以是层,可以在其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层,和/或可以具有位于其上、其以上和/或其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层。层可以包括多个层。例如,互连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导体和接触层(在其内形成触点、互连线和/或过孔)以及一个或多个电介质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基板;
发光元件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所述多个发光区域阵列排布,所述非发光区域位于相邻发光区域之间;
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光控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光控层包括与所述非发光区域对应的遮光部、覆盖所述遮光部的第一有机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上的第二有机层,且所述第一有机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有机层的折射率;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层包括覆盖所述封装层的支撑层和位于所述支撑层背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的锥形部,所述锥形部与所述遮光部对应,且所述锥形部的侧壁沿远离所述封装层的方向渐缩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部的所述侧壁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发光区域与所述非发光区域的交界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部的所述侧壁与所述封装层之间的倾斜角度α的取值范围为:60°≤α≤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位于所述支撑层与所述锥形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部还包括远离所述支撑层的顶面,所述遮光部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顶面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正投影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位于所述支撑层与所述封装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部还包括远离所述支撑层的顶面,所述遮光部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顶面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正投影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色阻层,所述色阻层位于所述光控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色阻单元,所述色阻单元与同种颜色的所述发光区域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色阻单元之间的交叠部分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锥形部的所述顶面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正投影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多个像素开口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一一对应;
所述锥形部的侧壁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遮光部阵列排布;所述第一有机层的多个所述锥形部整面覆盖多个所述遮光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遮光部阵列排布;所述第一有机层的指定区域内设置有多个所述锥形部,每个所述锥形部覆盖对应的一个所述遮光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层的折射率n1=1.4~1.5,所述第二有机层的折射率n2=1.7~1.8。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307554.0A 2022-03-25 2022-03-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6784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7554.0A CN114678480A (zh) 2022-03-25 2022-03-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7554.0A CN114678480A (zh) 2022-03-25 2022-03-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8480A true CN114678480A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76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7554.0A Pending CN114678480A (zh) 2022-03-25 2022-03-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784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7711B (zh) * 2022-07-05 2023-10-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WO2024087432A1 (zh) * 2022-10-28 2024-05-0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7711B (zh) * 2022-07-05 2023-10-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WO2024087432A1 (zh) * 2022-10-28 2024-05-0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793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29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854850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11952481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67848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2869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331712B (zh) 显示面板
CN11203849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4868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47499A (ko) 가변 차광 블랙 매트릭스층을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140361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084409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系统
CN11517262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8681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86484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KR20220021978A (ko) 표시 장치
US10490778B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13327968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3782575B (zh) 显示面板
WO2024020741A9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0762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14476125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2326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33246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23814A (zh) 透明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