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8107B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8107B
CN111628107B CN202010513244.5A CN202010513244A CN111628107B CN 111628107 B CN111628107 B CN 111628107B CN 202010513244 A CN202010513244 A CN 202010513244A CN 111628107 B CN111628107 B CN 1116281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nsmitting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sub
pix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32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8107A (zh
Inventor
莫丹
赵欢
黄金雷
贾松霖
朱平
张义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32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81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8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8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8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8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阵列层、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显示阵列层包括多个分别位于显示面板的多个子像素中的发光器件,第一透光结构位于至少一个子像素中且位于发光器件的出光侧,第一透光结构的侧壁的至少部分为斜面,第二透光结构覆盖并接触第一透光结构的斜面,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不同。利用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使得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偏色的情况得以改善或消除。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是一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其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功耗小、亮度高、视角宽、对比度高及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而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利用视角宽的特点,OLED电子显示产品可以设计为显示范围扩大至大视角。然而,限于当前的结构设计,OLED电子显示产品在大视角下容易出现偏色,导致显示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电子显示产品在大视角下容易出现偏色的问题。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阵列层、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显示阵列层包括多个分别位于显示面板的多个子像素中的发光器件,第一透光结构位于至少一个子像素中且位于发光器件的出光侧,第一透光结构的侧壁的至少部分为斜面,第二透光结构覆盖并接触第一透光结构的斜面,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不同。
基于斜面以及斜面两侧介质折射率不同的设计,可以调控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出射的光线的倾角,从而改善或者消除大视角偏色。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透光结构包括背离发光器件的第一主表面和面向发光器件的第二主表面,侧壁位于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之间。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斜面与第一主表面相接,和/或,斜面与第二主表面相接。
优选地,斜面与第一主表面相接。在斜面与第一主表面相连的情况下,可以确保对更多的大倾角光线进行调控。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斜面为平面、曲面或二者组合。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透光结构在显示阵列层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器件在显示阵列层上的正投影基本重合。如此,有利于第一透光结构对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进行调控。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多个子像素分为至少两个组,第一组的子像素出射第一颜色光,第二组的子像素出射第二颜色光,第一颜色光的中间波长小于第二颜色光的中间波长。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第一组的子像素中,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设置为使得第一颜色光趋向于显示面板厚度方向汇聚。如此,可以减小第一颜色光在大视角下的占比,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偏向第一颜色光的偏色问题被缓解或消除。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第二组的子像素中,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设置为使得第二颜色光趋向于偏离显示面板厚度方向。如此,可以增加第二颜色光在大视角下的占比,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偏向第一颜色光的偏色问题被缓解或消除。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第二组的子像素中,斜面设置为使得侧壁形成凸起,并且第一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和/或,在第一组的子像素中,斜面设置为使得侧壁形成凹陷且第一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或者斜面设置为使得侧壁形成凸起且第一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小于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透光结构为滤色器。如此,对于需要滤色器设计的显示面板,第一透光结构的设置不需要再额外设置新的元件,且滤色器的厚度小,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黑矩阵位于子像素的间隔区域,黑矩阵包括对应子像素的多个开口,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位于开口中。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承载显示阵列层,发光器件设置为出射光面向阵列基板,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位于阵列基板的背离显示阵列层的一侧;或者发光器件设置为出射光背离阵列基板,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显示阵列层的封装层,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位于封装层的背离显示阵列层的一侧。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由于第一透光结构的侧壁包括斜面,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会透过斜面后从显示面板出射,且因为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不同,透过斜面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折射现象),即,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可以对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的方向进行调节,据此调控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出射的光线的倾角,从而改善或者消除大视角偏色。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图1B为图1A所示的显示面板沿M-N的截面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一种第一透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另一种第一透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另一种第一透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另一种第一透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另一种第一透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的截面图;
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的截面图;
图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1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阵列层、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显示阵列层包括多个分别位于显示面板的多个子像素中的发光器件,第一透光结构位于至少一个子像素中且位于发光器件的出光侧,第一透光结构的侧壁的至少部分为斜面,第二透光结构覆盖并接触第一透光结构的斜面,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不同。由于第一透光结构的侧壁包括斜面,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会透过斜面后从显示面板出射,且因为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不同,透过斜面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折射现象),即,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可以对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的方向进行调节,据此调控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出射的光线的倾角,从而改善或者消除大视角偏色。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透光结构包括背离发光器件的第一主表面和面向发光器件的第二主表面,侧壁位于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之间。具体的,在第一透光结构的外表面中,外表面中用于连接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的部分为侧壁,斜面为相对于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倾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以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为参照,“斜面”意为“倾斜的面”,该“面”可以为平面或曲面等,“倾斜”表示该“面”不会与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垂直或平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在该些附图中,以显示阵列层所在面(显示面板所在面)为基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对显示面板中各个结构的位置进行说明。在该空间直角坐标系中,X轴和Y轴与显示阵列层所在面平行,Z轴与显示阵列层所在面垂直。另外,以显示阵列层为基准限定“上”和“下”,即,在显示阵列层的同一侧,更靠近显示阵列层的一方为“下”,更远离显示阵列层的另一方为“上”。例如,第一主表面位于第二主表面之上。
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阵列层100、第一透光结构200和第二透光结构300,显示阵列层100包括多个分别位于显示面板10的多个子像素11中的发光器件110。第一透光结构200和第二透光结构300位于一部分子像素中(如图1B所示的三个子像素,只有其中的两个设置有第一透光结构200和第二透光结构300),第一透光结构200和第二透光结构300位于发光器件110的出光侧,即同一个子像素中,发光器件110发出的光透过第一透光结构200后才能用于显示图像。如图1B所示,第一透光结构200包括第一主表面220和第二主表面230,第一透光结构200的用于连接第一主表面220和第二主表面230的侧壁的至少部分为斜面211,第一主表面220和第二主表面230都与斜面211倾斜,即第一主表面220与斜面211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第二主表面230与斜面211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第二透光结构300覆盖并接触第一透光结构200的斜面211,即斜面211可以充当第一透光结构200和第二透光结构300的界面。第一透光结构200和第二透光结构300的折射率不同,如此,在斜面211处,未垂直射向斜面211的光线的入射角和出射角(折射角)不等,据此可以调控出射光的方向以使得发光器件110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向中间汇聚(趋向于Z轴方向)或者向更大倾角出射。
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个示例中,在大倾角下,显示面板偏向特定颜色(例如偏蓝),可以在发出其它颜色光(例如红光、绿光等)的子像素中设置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将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设置为使得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向更大倾角出射,据此可以增加大视角下其它颜色光的占比,相当于减小大视角下该特定颜色光的占比,从而解决显示面板大视角下偏色的问题。
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个示例中,在大倾角下,显示面板偏向特定颜色(例如蓝色),可以在发出该特定颜色光(例如蓝光)的子像素中设置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然后将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设置为使得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向中间汇聚,据此可以减小大视角下该特定颜色光的占比,从而解决显示面板大视角下偏色的问题。
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个示例中,在大倾角下,显示面板偏向特定颜色(例如偏蓝),可以在所有子像素中设置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其中,在发出其它颜色光(例如红光、绿光等)的子像素中,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设置为使得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向更大倾角出射;在发出该特定颜色光(例如蓝光)的子像素中,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设置为使得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向中间汇聚。据此可以减小大视角下该特定颜色光的占比,从而解决显示面板大视角下偏色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斜面在侧壁中的位置分布、面积占比不做限制。例如,斜面可以仅与第一主表面相接,或者仅与第二主表面相接,或者不与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相接,或者既与第一主表面又与第二主表面相接,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斜面可以与第一主表面相接。在显示过程中,第一透光结构的第二主表面因为面向发光器件而主要用于接收光线,进入第一透光结构的光线主要从第一主表面和侧壁透出,而侧壁中越靠近第一主表面的部分出射的光越多。斜面与第一主表面相连后,可以确保对更多的大倾角光线进行调控。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中,斜面在与第一主表面相连的情况下不与第二主表面相接,示例性的,如图1B所示,斜面211与第一主表面220相连接且不与第二主表面230相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中,斜面既与第一主表面相连接又与第二主表面相连接,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一透光结构200a的侧壁全部设置为斜面211a,第一主表面220a和第二主表面230a都与斜面211a相连接,第二透光结构300a与第一透光结构200a同层且并列设置。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斜面可以为平面,或者可以为曲面,或者既包括平面又包括曲面。例如,该曲面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弧形(圆弧形、椭圆弧形)、抛物线形或其它非平面类形状。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透光结构200a的与第二透光结构300a相邻的斜面211a为平面。在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透光结构200b的与第二透光结构300b相邻的斜面211b为曲面。例如,在斜面为曲面的情况下,通过对斜面的不同位置进行曲率设计,可以对透过(折射)的光的方向进一步调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计斜面的形状、倾斜的方向、斜面两侧折射率的大小关系等,来控制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向中间汇聚还是向更大倾角出射。例如,斜面可以设置为使得侧壁呈现为凸起或者凹陷,第一透光结构可以设置为其折射率大于或者小于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下面,通过几个示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斜面211b使得第一透光结构200b的侧壁呈现为凸起,第一透光结构200b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结构300b的折射率。如此,光线在穿过斜面211b时为由光密介质传输至光疏介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发光器件110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向更大倾角出射,具体可参见图3中光线的传输路径。
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斜面211c使得第一透光结构200c的侧壁呈现为凸起,第一透光结构200c的折射率小于第二透光结构300c的折射率。如此,光线在穿过斜面211c时为由光疏介质传输至光密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发光器件110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向中间汇聚(趋向于Z轴方向),具体可参见图4中光线的传输路径。
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斜面211d使得第一透光结构200d的侧壁呈现为凹陷,第一透光结构200d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结构300d的折射率。如图5所示,斜面211d由上下两个平面构成,发光器件110出射的光射入第一透光结构200d之后,要透过下方的平面以射入第二透光结构300d,然后再经过上方的平面以射入第一透光结构200d。下方的平面的倾斜度设置为不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入射光的方向与该平面大致垂直)或者使得入射光被折射后向中间汇聚。如此,光线在穿过斜面211d的位于上方的平面时,是由光疏介质传输至光密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发光器件110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向中间汇聚(趋向于Z轴方向),具体可参见图5中光线的传输路径。
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个示例中,如图6所示,斜面211e使得第一透光结构200e的侧壁呈现为凹陷,第一透光结构200e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结构300e的折射率。如图6所示,斜面211e为曲面,发光器件110出射的光射入第一透光结构200e之后,要透过曲面的下半部分(更靠近发光器件110的部分)以射入第二透光结构300e,然后再经过曲面的上半部分(更远离发光器件110的部分)以射入第一透光结构200e。因为曲面的存在,发光器件110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在由曲面的下半部分射入第二透光结构300e时会被折射且向中间汇聚,在光线由曲面的上半部分射入第一透光结构200e时,由光疏介质传输至光密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发光器件110出射的大倾角光线进一步向中间汇聚(趋向于Z轴方向),具体可参见图6中光线的传输路径。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斜面的形成方法不做限制。例如,可以采用三维立体曝光的方式控制第一透光结构的边缘曝光量,从而制造所需形状(例如凸起或者凹陷)的斜面。例如,也可以采用压印等方式形成所需形状的斜面。
例如,第一透光结构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等。例如,在第一透光结构具有其它功能时(例如作为下述实施例中的滤色器),其制造材料可以根据需要相应调整。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侧壁呈现为“凸起”还是“凹陷”是相对于第一透光结构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而言的。在第一透光结构所在面(例如平行于X轴和Y轴的平面,定义为虚设的第一平面)上,如果侧壁的正投影位于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的正投影的重合部分之外,则侧壁为凸起形状;如果侧壁的正投影位于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的正投影的重合部分之内,则侧壁为凹陷形状。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一主表面220a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主表面230a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之内,即,第一主表面220a和第二主表面230a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重合部分为第一主表面220a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而侧壁(斜面211a)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主表面220a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之外,此情形下,侧壁为凸起形状。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一主表面220d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主表面230d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合,即,第一主表面220d和第二主表面230d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重合部分为第一主表面220d和第二主表面230d的任一个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而侧壁(斜面211d)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主表面220d和第二主表面230d的任一个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之内,此情形下,侧壁为凹陷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中的子像素可以分类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子像素出射不同颜色的光以显示图像,在面对大倾角偏色的问题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子像素,需要在使得大倾角光线向中间汇聚还是向更大倾角出射这两种设计之间做出选择。此外,根据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通过选择斜面的形状、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关系,可以控制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向中间汇聚还是向更大倾角出射。因此,下面结合子像素的发光颜色和斜面的形状、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关系,对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多个子像素可以根据出光颜色分为至少两个组,例如,第一组的子像素出射第一颜色光,第二组的子像素出射第二颜色光,即,该显示面板至少可以发出两种颜色的光线。在实际应用中,显示面板中的偏色通常对应为短波长光线对应的颜色,在该情况下,第一颜色光的中间波长小于第二颜色光的中间波长。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第一组的子像素中,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设置为使得第一颜色光趋向于显示面板厚度方向汇聚。如此,可以减小第一颜色光在大视角下的占比,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偏向第一颜色光的偏色问题被缓解或消除。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第二组的子像素中,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设置为使得第二颜色光趋向于偏离显示面板厚度方向。如此,可以增加第二颜色光在大视角下的占比,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偏向第一颜色光的偏色问题被缓解或消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果光线趋向于显示面板厚度方向汇聚,那么光线是趋向于窄视角方向,即向中间汇聚;如果光线偏离显示面板厚度方向,那么光线是趋向于大视角方向,即向大倾角出射。
例如,在未采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之前,显示面板会面临在大视角下出现偏向第一颜色光的偏色问题。如此,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组子像素中,斜面设置为使得侧壁形成凸起,并且第一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如此,在第二组的子像素中,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在透过第一透光结构的斜面后会向更大倾角出射,从而增加了第二颜色光在大视角下的占比,相应的,减小第一颜色光在大视角下的占比,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偏向第一颜色光的偏色问题被缓解或消除。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第一组的子像素发出蓝光(图7中B所表示的蓝色子像素),第二组的子像素发出绿光(图7中G所在的绿色子像素),在绿色子像素的第一透光结构200中,斜面设计为使得侧壁呈现为凸起,第一透光结构200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结构300的折射率。绿色子像素中的第一透光结构200和第二透光结构300可以使得大倾角光线向更大倾角出射的原理,可以参见前述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例如,图7中的第二组子像素还可以采用图2、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设计。
例如,在未采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之前,显示面板会面临在大视角下会出现偏向第一颜色光的偏色问题。如此,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组子像素中,斜面设置为使得侧壁形成凹陷且第一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如此,在第一组的子像素中,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在透过第一透光结构的斜面后会向中间汇聚,从而减小了第一颜色光在大视角下的占比,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偏向第一颜色光的偏色问题被缓解或消除。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第一组的子像素发出蓝光(图7中B所表示的蓝色子像素),第二组的子像素发出绿光(图7中G所在的绿色子像素),在蓝光子像素的第一透光结构200e中,斜面设计为使得侧壁呈现为凹陷,第一透光结构200e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结构300e的折射率。蓝色子像素中的第一透光结构200e和第二透光结构300e可以使得大倾角光线向中间汇聚的原理,可以参见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例如,图7中的第一子像素还可以采用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设计。
例如,在未采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之前,显示面板会面临在大视角下会出现偏向第一颜色光的偏色问题。如此,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组子像素中,斜面设置为使得侧壁形成凸起且第一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小于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如此,在第一组的子像素中,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在透过第一透光结构的斜面后会向中间汇聚,从而减小了第一颜色光在大视角下的占比,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偏向第一颜色光的偏色问题被缓解或消除。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第一组的子像素发出蓝光(图7中B所表示的蓝色子像素),第二组的子像素发出绿光(图7中G所在的绿色子像素),图7中的蓝色子像素中的第一透光结构200e和第二透光结构300e可以由图4所示的第一透光结构200c和第二透光结构300c替换,其中第一透光结构200c的折射率小于第二透光结构300c的折射率。第一透光结构200c和第二透光结构300c可以使得大倾角光线向中间汇聚的原理,可以参见前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使得发光器件大倾角光线向中间汇聚或者向更大倾角出射的两种设计可以择一或者同时存在。例如,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蓝色子像素(第一组的子像素)中设置第一透光结构200e和第二透光结构300e以使得大倾角光线向中间汇聚,同时绿色子像素(第二组的子像素)中设置第一透光结构200和第二透光结构300以使得大倾角光线向更大倾角出射。例如,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对图7所示的显示面板进行改造,保留蓝色子像素(第一组的子像素)中设置的第一透光结构200e和第二透光结构300e,去除绿色子像素(第二组的子像素)中设置的第一透光结构200和第二透光结构300;或者去除蓝色子像素(第一组的子像素)中设置的第一透光结构200e和第二透光结构300e,保留绿色子像素(第二组的子像素)中设置的第一透光结构200和第二透光结构300。
在实际应用中,显示面板中的偏色通常对应为短波长光线对应的颜色,在该情况下,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光的中间波长小于第二颜色光的中间波长。此外,如果出现显示面板中的偏色对应于较长波长光线对应的颜色,图7所示实施例中对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的选择可以相反,即,在图7中,绿色子像素中的第一透光结构200和第二透光结构300转移至蓝色子像素中,蓝色子像素中的第一透光结构200e和第二透光结构300e转移至绿色子像素中。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子像素可以分类出的组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相应的,多个子像素可以发出的光的颜色的种类以及具体何种颜色也不做限制。例如,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可以包括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组,以发出三种或三种以上颜色的光线。例如,有三个组的子像素可以分别发出红光、绿光、蓝光,或者还有第四组的子像素设计为发出黄光等。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呈现红(R)、绿(G)、蓝(B)三种颜色的子像素,即,图7所示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分为三个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分为至少三个组的情况下,除了对应偏色的组的子像素之外,其它的组的子像素中关于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的设计可以相似。例如,如图7所示,在未采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之前,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会呈现偏蓝,如此,在采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之后,红色子像素中可以设置与绿色子像素相同的第一透光结构200和第二透光结构300。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只要位于同一子像素中的第一透光结构和发光器件彼此对应即可,二者的大小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例如,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光结构在显示阵列层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器件在显示阵列层上的正投影基本重合,该方案可以如图1B、图2~图7所示。如此,第一透光结构与发光器件完全重合,有利于第一透光结构对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线进行调控。例如,在第一透光结构与黑矩阵(参见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同层的情况下,该设计使得黑矩阵具有足够的面积,有利于降低反射(例如黑矩阵吸收环境光以降低显示面板对环境光的反射)。
例如,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光结构在显示阵列层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器件在显示阵列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或者发光器件在显示阵列层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透光结构在显示阵列层上的正投影之内;或者第一透光结构在显示阵列层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器件在显示阵列层上的正投影之内。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透光结构可以是通过对显示面板中的常规元件进行改造获得的元件,也可以是额外添加的元件,该选择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进行选择。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中,显示面板中的第一透光结构可以为滤色器。在显示面板中,滤色器可以过滤杂光,并且可以过滤环境光线,提高对比度,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滤色器可以为彩色滤光膜(Color filter,简称为CF)。例如,显示面板的发光器件设置为发出单一颜色(例如白光)的情况下,滤色器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子像素出射特定颜色的光线,从而实现彩色显示。对于需要滤色器设计的显示面板,第一透光结构的设置不需要再额外设置新的元件,且滤色器的厚度小(例如与偏光片相比),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
例如,在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中,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偏光片,在环境光透过该偏光片射入显示面板内部之后,再被反射回偏光片时,该环境光会被偏光片吸收。如此,该偏光片可以防止环境光对显示图像造成干扰,提高对比度,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偏光片位于发光器件(显示阵列层)的显示侧。第一透光结构可以位于发光器件和偏光片之间,或者位于偏光片的背离发光器件的一侧。例如,该偏光片可以包括四分之一波片和偏振片。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可以设置为单独的层结构;或者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中的常规结构的结构空间(例如下述黑矩阵的开口)内以共同构成层结构,从而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设计厚度。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黑矩阵位于子像素的间隔区域,黑矩阵包括对应子像素的多个开口。例如,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位于开口中。黑矩阵可以用于界定像素开口,避免像素间的干扰,并且可以吸收入射的环境光线,从而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度。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包括黑矩阵400。第一透光结构(200、200e)和第二透光结构(300、300e)位于黑矩阵400的开口中。
例如,如图8所示,因为第一透光结构(200、200e)的侧壁包括斜面,在整个制造工艺中,该斜面和黑矩阵400之间会形成缝隙。在满足第一透光结构(200、200e)和第二透光结构(300、300e)的折射率关系的条件下,第二透光结构(300、300e)的材料只要能透光即可。例如,第二透光结构(300、300e)可以为光学透明胶,其透光率高,不影响出光,从而不会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在制造工艺中,光学透明胶可以通过涂覆等方式填充在第一透光结构(200、200e)和黑矩阵400之间的缝隙中。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承载显示阵列层。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显示阵列层(其中的发光器件110)位于阵列基板500上,阵列基板500包括基底510和驱动电路层520。驱动电路层520可以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个晶体管(图9中的TFT)、电容等,例如形成为2T1C(即2个晶体管(T)和1个电容(C))、3T1C或者7T1C等多种形式。发光器件11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111、发光功能层113和阴极112,例如,多个子像素的阳极111彼此间隔且阵列排布。发光功能层113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例如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空穴阻挡层、电子阻挡层等。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阵列层的背离阵列基板一侧的封装层,封装层覆盖显示阵列层以至少对显示阵列层进行保护。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封装层600覆盖显示阵列层(示出其中的发光器件110),防止外界水、氧等侵入显示阵列层的内部,从而对显示阵列层内部的元件(例如发光器件110等)进行保护。
例如,封装层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至少两层的复合结构。例如,封装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高分子树脂等绝缘材料。例如,封装层可以包括依次设置在发光器件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例如,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材料的致密性高,可以防止水、氧等的侵入;例如,有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为含有干燥剂的高分子材料或可阻挡水汽的高分子材料等,例如高分子树脂等以对显示基板的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并且可以缓解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的应力,还可以包括干燥剂等吸水性材料以吸收侵入内部的水、氧等物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满足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位于发光器件(显示阵列层)的出光侧的条件下,对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在整个显示面板中的层间位置不做限制,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进行设计。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设计为顶发射、底发射或者其它显示模式(例如透明显示等)。下面,以显示面板分别为顶发射和底发射为例,对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的设置位置进行进一步说明。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顶发射,即发光器件设置为出射光背离阵列基板,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位于显示阵列层的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例如,进一步地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位于封装层的背离显示阵列层的一侧。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发光器件110出射的光背离阵列基板500,在封装层600的背离显示阵列层(其中的发光器件110)的表面形成第一透光结构(200、200e)和第二透光结构(300、300e)。
如图9所示,发光器件110的阳极111可以设置为反射电极。例如,该反射电极可以为单层的非透明电极层,或者可以为多个电极材料构成的叠层。该叠层可以包括透明电极层和非透明电极层。例如,透明电极层的材料可以为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镓(IGO)、氧化镓锌(GZO)、氧化锌(ZnO)、氧化铟(In2O3)、氧化铝锌(AZO)和碳纳米管等;非透明电极层的材料可以为铬、银、锂、镁、钙、锶、铝、铟、铜、金等金属或其合金。
如图9所示,发光器件110的阴极112可以设置为透明电极。例如,该阴极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镓(IGO)、氧化镓锌(GZO)、氧化锌(ZnO)、氧化铟(In2O3)、氧化铝锌(AZO)和碳纳米管,根据不同的材料,通过减小阴极的厚度可以直至透明。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底发射,即发光器件设置为出射光面向阵列基板,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位于阵列基板的背离显示阵列层的一侧。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发光器件110出射的光面向阵列基板500,第一透光结构(200、200e)和第二透光结构(300、300e)设置在阵列基板500(其中的基底510)的背离显示阵列层(其中的发光器件110a)的一侧。
如图10所示,发光器件110a的阳极111a设置为透明电极层,阴极112a可以设置为反射电极层。例如,透明电极层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镓(IGO)、氧化镓锌(GZO)氧化锌(ZnO)、氧化铟(In2O3)、氧化铝锌(AZO)和碳纳米管;反射电极层的材料可以为铬、银、锂、镁、钙、锶、铝、铟、铜、金等金属或其合金。图10中的发光功能层113a可以参见图9所示实施例中对发光功能层113的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还可以包括触控结构,以具有触控功能。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可以设置分光元件(例如分光光栅等),使得显示面板可以具有三维显示功能。
例如,该显示面板可以为电视、数码相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为表示清楚,并没有叙述上述的显示面板的全部结构。为实现显示面板的必要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设置其他结构,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显示阵列层;在显示阵列层的出光侧形成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其中,显示阵列层包括多个分别位于显示面板的多个子像素中的发光器件,第一透光结构形成在至少一个子像素中,第一透光结构的侧壁的至少部分为斜面,第二透光结构形成为覆盖并接触第一透光结构的斜面,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不同。在利用上述制备方法获得的显示面板中,由于第一透光结构的侧壁包括斜面,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会透过斜面后从显示面板出射,且因为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不同,透过斜面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折射现象),即,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可以对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的方向进行调节,据此调控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出射的光线的倾角,从而改善或者消除大视角偏色。利用上述方式制备的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例如图1A、图1B、图2~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阵列层,包括多个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多个子像素中的发光器件;
封装层,覆盖所述显示阵列层,包括依次叠置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侧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第一透光结构,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显示阵列层的一侧,且位于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中,其中,所述第一透光结构包括背离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主表面、面向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二主表面和位于所述第一主表面和所述第二主表面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为斜面,且所述第一透光结构配置为滤色器;以及
第二透光结构,覆盖并接触所述第一透光结构的斜面;
其中,所述第一透光结构和所述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不同,多个所述子像素分为至少两个组,第一组的所述子像素出射第一颜色光,第二组的所述子像素出射第二颜色光,所述第一颜色光的中间波长小于所述第二颜色光的中间波长,
在所述第一组的子像素中,所述第一透光结构和所述第二透光结构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一颜色光趋向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汇聚,且在所述第一组的子像素中,所述斜面设置为使得所述侧壁形成凹陷且所述第一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所述斜面为曲面,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在由曲面的下半部分射入第二透光结构时会被折射且向中间汇聚,在光线由曲面的上半部分射入第一透光结构时,由光疏介质传输至光密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进一步向中间汇聚;或者,
在所述第一组的子像素中,所述第一透光结构和所述第二透光结构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一颜色光趋向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汇聚,在所述第二组的子像素中,所述第一透光结构和所述第二透光结构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二颜色光趋向于偏离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且在所述第一组的子像素中,所述斜面设置为使得所述侧壁形成凹陷且所述第一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所述斜面为曲面,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在由曲面的下半部分射入第二透光结构时会被折射且向中间汇聚,在光线由曲面的上半部分射入第一透光结构时,由光疏介质传输至光密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发光器件出射的大倾角光线进一步向中间汇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在所述第二组的子像素中,所述斜面为平面、曲面或二者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透光结构在所述显示阵列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显示阵列层上的正投影基本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在所述第二组的子像素中,所述斜面设置为使得所述侧壁形成凸起,并且所述第一透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结构的折射率。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
黑矩阵,位于所述子像素的间隔区域;
其中,所述黑矩阵包括对应所述子像素的多个开口,所述第一透光结构和所述第二透光结构位于所述开口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二透光结构为光学透明胶,所述第二透光结构填充在所述第一透光结构和所述黑矩阵之间的间隙中。
CN202010513244.5A 2020-06-08 2020-06-08 显示面板 Active CN1116281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3244.5A CN111628107B (zh) 2020-06-08 2020-06-08 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3244.5A CN111628107B (zh) 2020-06-08 2020-06-08 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8107A CN111628107A (zh) 2020-09-04
CN111628107B true CN111628107B (zh) 2023-05-02

Family

ID=72260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3244.5A Active CN111628107B (zh) 2020-06-08 2020-06-08 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281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3320A (zh) * 2020-09-22 2020-12-18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420958B (zh) * 2020-11-18 2022-09-0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45298B (zh) * 2021-08-31 2022-09-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4613813B (zh) * 2022-02-25 2023-08-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723A (zh) * 2018-08-30 2019-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5367B2 (ja) * 2011-05-12 2016-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
US20190221780A1 (en) * 2016-06-03 2019-07-18 Corning |ncorporated Light extra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oled displays and oled displays using same
CN108666441B (zh) * 2018-04-28 2021-03-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239830B (zh) * 2018-11-15 2020-11-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膜、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12322B (zh) * 2019-06-11 2021-08-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77509B (zh) * 2019-06-24 2022-09-0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723A (zh) * 2018-08-30 2019-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8107A (zh) 2020-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8107B (zh) 显示面板
US1132256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micro-cavity structure with transflective layers
CN110783479B (zh) 显示装置
US11450838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60218325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US9583737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CN11064907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64571B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201709500A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CN11292814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11076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029386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20220158135A1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31468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7819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28451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78681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8831214U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CN115207076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CN114335131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326246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517262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2300762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108581A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3225805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