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8723A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8723A
CN109148723A CN201811000447.3A CN201811000447A CN109148723A CN 109148723 A CN109148723 A CN 109148723A CN 201811000447 A CN201811000447 A CN 201811000447A CN 109148723 A CN109148723 A CN 109148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sub
layer
refractive index
convex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004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48723B (zh
Inventor
李建东
陈海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004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487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48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8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48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87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薄膜封装层由第一结构层和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第二结构层构成,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构成了多个第一汇聚透镜结构和第一发散透镜结构,且第一汇聚透镜结构位于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第一发散透镜结构位于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以实现汇聚蓝光,并发散红光或绿光的目的,从而实现降低显示面板在大视角方向上出射的蓝光的光线数量,增加显示面板在大视角方向上出射的绿光或红光的光线数量,改善使用者在使用显示面板大视角浏览画面时出现的显示画面偏蓝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以其响应速度快、色彩绚丽、轻薄方便等优点成为显示面板行业的后起之秀。
但是,使用者在大视角(视线方向与显示面板发光表面的垂线的夹角)的情况下浏览OLED显示面板显示的内容时,会出现显示画面偏蓝的问题,即蓝光亮度偏高,而红绿亮度偏低而导致的显示异常问题。参考图1,图1为OLED显示面板在不同视角下不同颜色的光线的亮度比例,在图1中,标号10表示红光在不同视角下不同颜色的光线的亮度比例曲线,标号20表示绿光在不同视角下不同颜色的光线的亮度比例,标号40表示蓝光在不同视角下不同颜色的光线的亮度比例,标号30表示计算获得的合成光线在不同视角下不同颜色的光线的亮度比例;从而图1中可以看出,由于在大视角的情况下,蓝光的亮度衰减程度相较于红光和黄光而言较小,因此会出现上述显示异常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显示面板在使用者大视角浏览画面出现的显示画面偏蓝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所述显示像素为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或第三子像素;
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一侧,且覆盖所述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的薄膜封装层;
所述薄膜封装层包括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结构层和第一结构层构成多个第一汇聚透镜结构和第一发散透镜结构;
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用于汇聚所述第三子像素发出的蓝光;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所述显示像素为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或第三子像素;
在所述阵列基板一侧形成覆盖所述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的第二结构层;
在所述第二结构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形成覆盖所述第二结构层的第一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结构层和第一结构层构成多个第一汇聚透镜结构和第一发散透镜结构,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用于汇聚所述第三子像素发出的蓝光;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薄膜封装层由第一结构层和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第二结构层构成,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构成了多个第一汇聚透镜结构和第一发散透镜结构,且第一汇聚透镜结构位于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第一发散透镜结构位于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以实现汇聚蓝光,并发散红光或绿光的目的,从而实现降低显示面板在大视角方向上出射的蓝光的光线数量,增加显示面板在大视角方向上出射的绿光或红光的光线数量,改善使用者在使用显示面板大视角浏览画面时出现的显示画面偏蓝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OLED显示面板在不同视角下不同颜色的光线的亮度比例;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像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图1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图2为阵列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130,所述显示像素130为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或第三子像素;
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一侧,且覆盖所述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130的薄膜封装层;
所述薄膜封装层包括第一结构层210和第二结构层220,所述第二结构层220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结构层210的折射率,所述第二结构层220和第一结构层210构成多个第一汇聚透镜结构1321和第一发散透镜结构1322;
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1321位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用于汇聚所述第三子像素发出的蓝光;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1322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
在图2、图3和图4中建立的坐标系为以垂直于显示面板表面且指向光线出射方向为Z轴正向的右手坐标系。在图2中,除了阵列基板上的显示像素130外,还示出了与显示像素130电连接的栅极线110和数据线120,以及与栅极线110电连接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与数据线120电连接的数据驱动电路;我们称使用者的观察方向与显示面板表面的垂线方向(Z轴延伸方向)的夹角为视角,为了防止当使用者观察显示面板的视角较大时,出现的显示画面偏蓝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设置了第一汇聚透镜结构1321,以汇聚所述第三子像素发出的蓝光;而在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设置第一发散透镜结构1322,以发散绿光或红光,从而实现降低显示面板在大视角方向上出射的蓝光的光线数量,增加显示面板在大视角方向上出射的绿光或红光的光线数量,改善使用者在使用显示面板大视角浏览画面时出现的显示画面偏蓝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显示面板的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分别用于出射红光、绿光和蓝光光线,在图2、图3和图4中,标号131表示阵列基板上的膜层结构,R表示出射红光的子像素的发光单元、G表示出射绿光的子像素的发光单元、B表述出射蓝光的子像素的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1322可以设置在出射红光的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如图4),也可以设置在出射绿光的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如图3)。但参考图1,由于红光相较于绿光在大视角情况下的衰减情况更为严重,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1322设置于出射红光的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以增加红光在大视角方向上的光线出射数量。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像素用于发出红光,所述第二子像素用于发出绿光,所述第三子像素用于发出蓝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对所述第二结构层220和第二结构层220的折射率的取值进行了限定,所述第二结构层220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4-1.6;
所述第一结构层210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65-1.8。
仍然参考图2和图3,所述第二结构层220包括多个覆盖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凹面结构和多个覆盖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凸面结构;所述凹面结构具有凹向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结构具有向所述第一结构层210突出的第一凸面;
所述第一结构层210覆盖所述第二结构层220;所述第一结构层210与所述凹面结构构成多个凸透镜,作为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1321;所述第一结构层210与所述第一凸面结构构成多个凹透镜,作为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1322。
在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凸面结构的曲率半径来控制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1322对于光线的发散能力;同样的,也可以通过控制所述凹面结构的曲率半径来控制所述第一汇聚结构对于光线的汇聚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5,图5为图2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所述第二结构层220和第一结构层210还用于构成多个第二发散透镜结构1323;
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1322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二发散透镜结构1323位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
可选的,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形成第二发散透镜结构1323的可行方式,仍然参考图5,所述第二结构层220还包括多个覆盖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凸面结构,所述第二凸面结构具有向所述第一结构层210突出的第二凸面;
所述第一结构层210与所述第二凸面结构构成多个凹透镜,作为所述第二发散透镜结构1323。
在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发散透镜结构1322和第二发散透镜结构1323,这两个发散透镜结构分别实现对出射的红光和绿光的汇聚,仍然参考图1,由于在大视角下绿光的亮度的衰减程度小于红光的衰减程度,因此,可选的,所述第二发散透镜结构1323的发散能力小于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1322的发散能力。
所述第二发散透镜结构1323和第一发散透镜结构1322的发散能力的调节可以通过调节构成它们的第一结构层210和第二结构层220的折射率实现,也可以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凸面结构的第二凸面结构的曲面半径来实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通过调节第一结构层210和第二结构层220的折射率来实现不同发散能力的第二发散透镜结构1323和第一发散透镜结构1322,则势必要多次成型第一结构层210或第二结构层220,使得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变得过于复杂,因此,可选的,我们通过调节第一凸面结构和第二凸面结构的曲面半径来实现它们不同的发散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凹面结构的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来实现调节第一汇聚透镜结构1321对于光线的汇聚能力,具体地,
所述第一凸面结构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结构层210的折射率满足第一预设公式;
所述第二凸面结构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结构层210的折射率满足第二预设公式;
所述凹面结构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结构层210的折射率满足第三预设公式;
所述第一预设公式为: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1322的焦距,r1表示所述第一凸面结构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n1表示所述第一结构层210的折射率,n2表示所述第一凸面结构的折射率,n1>n2
所述第二预设公式为:其中,f2表示所述第二发散透镜结构1323的焦距,r2表示所述第二凸面结构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n3表示所述第二凸面结构的折射率,n1>n3
所述第三预设公式为: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1321的焦距,r3表示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n4表示所述凹面结构的折射率,n1>n4
此时,可以使所述第一凸面结构的折射率、所述第二凸面结构的折射率和所述凹面结构的折射率均相等,从而使得第一结构层210和第二结构层220均可以通过一次成型获得,降低了第一结构层210和第二结构层220的制备难度。
为了使得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1322对于光线的发散能力强于所述第二发散透镜结构1323对于光线的发散能力,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面结构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凸面结构的曲率半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所述阵列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薄膜封装层为TFE(Thin FilmEncapsulation,薄膜封装)结构,因此,所述第一结构层210和第二结构层220由有机材料形成,且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层210背离所述第二结构层220一侧的第一无机封装层240;
位于所述第二结构层220背离所述第一结构层210一侧的第二无机封装层230。
TFE结构具有可弯折的特性,可以配合柔性的阵列基板的衬底实现显示面板可弯折的特性。另外,TFE结构的多层结构有利于提升阵列基板中各个器件的防水防尘性能。
为了清楚的说明阵列基板上的膜层结构,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以具有底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阵列基板为例,对这些膜层结构进行说明,参考图7,图7为显示面板的显示像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这些膜层结构包括:
衬底1311;
位于衬底1311上的栅极g;
覆盖栅极g的栅绝缘层1312;
位于栅绝缘层1312上的有源区ACT;
覆盖有源区ACT的钝化层1313;
位于钝化层1313上的源极s和漏极d,源极s和漏极d分别与有源区ACT中的源极区和漏极区电连接;
覆盖源极s和漏极d的平坦化层1314;
位于平坦化层1314上的像素定义层1315;
位于像素定义层1315上的像素电极1316,像素电极1316与薄膜晶体管TFT的漏极d电连接。
在图7中仅示出了具有底栅结构薄膜晶体管的像素结构,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可以是顶栅结构的,此外,在液晶显示面板中,还可以具有遮光层以避免背光对有源区的不良影响。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如图8所示,图8为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101:提供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所述显示像素为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或第三子像素;参考图9,图9为阵列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中,标号131表示阵列基板上的膜层结构,R表示出射红光的子像素的发光单元,G表示出射绿光的子像素的发光单元,B表示出射蓝光的子像素的发光单元。
S102:在所述阵列基板一侧形成覆盖所述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的第二结构层;
参考图10和图11,图10和图11为经过步骤S102后的阵列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图10和图11中,标号220表示第二结构层。
S103:在所述第二结构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形成覆盖所述第二结构层的第一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结构层和第一结构层构成多个第一汇聚透镜结构和第一发散透镜结构,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用于汇聚所述第三子像素发出的蓝光;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
参考图3和图4,图3和图4为经过步骤S103后的阵列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图3和图4中,标号210表示第一结构层,1321表示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1322表示第一发散透镜结构。
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设置在出射绿光的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设置在出射红光的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参考图1,由于红光相较于绿光在大视角情况下的衰减情况更为严重,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设置于出射红光的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以增加红光在大视角方向上的光线出射数量。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像素用于发出红光,所述第二子像素用于发出绿光,所述第三子像素用于发出蓝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201:提供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所述显示像素为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或第三子像素;
S202:形成覆盖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凹面结构和多个覆盖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凸面结构,所述凹面结构具有凹向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结构具有向所述第一结构层突出的第一凸面;
所述第一结构层覆盖所述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凹面结构构成多个凸透镜,作为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一凸面结构构成多个凹透镜,作为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
S203:在所述第二结构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形成覆盖所述第二结构层的第一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结构层和第一结构层构成多个第一汇聚透镜结构和第一发散透镜结构,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用于汇聚所述第三子像素发出的蓝光;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
在本实施例中,给出了形成第一汇聚透镜结构和第一发散透镜结构的具体方式,当需要同时在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形成发散透镜结构时,参考图13,图13为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301:提供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所述显示像素为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或第三子像素;
S302:形成覆盖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凹面结构、多个覆盖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凸面结构和多个覆盖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凸面结构;
所述凹面结构具有凹向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结构具有向所述第一结构层突出的第一凸面,所述第二凸面结构具有向所述第一结构层突出的第二凸面;
所述第一结构层覆盖所述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凹面结构构成多个凸透镜,作为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一凸面结构构成多个凹透镜,作为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二凸面结构构成多个凹透镜,作为所述第二发散透镜结构;
S303:在所述第二结构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形成覆盖所述第二结构层的第一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结构层和第一结构层构成多个第一汇聚透镜结构和第一发散透镜结构,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用于汇聚所述第三子像素发出的蓝光;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薄膜封装层由第一结构层和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第二结构层构成,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构成了多个第一汇聚透镜结构和第一发散透镜结构,且第一汇聚透镜结构位于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第一发散透镜结构位于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以实现汇聚蓝光,并发散红光或绿光的目的,从而实现降低显示面板在大视角方向上出射的蓝光的光线数量,增加显示面板在大视角方向上出射的绿光或红光的光线数量,改善使用者在使用显示面板大视角浏览画面时出现的显示画面偏蓝的现象。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所述显示像素为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或第三子像素;
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一侧,且覆盖所述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的薄膜封装层;
所述薄膜封装层包括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结构层和第一结构层构成多个第一汇聚透镜结构和第一发散透镜结构;
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用于汇聚所述第三子像素发出的蓝光;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层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4-1.6;
所述第一结构层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65-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层包括多个覆盖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凹面结构和多个覆盖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凸面结构;所述凹面结构具有凹向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结构具有向所述第一结构层突出的第一凸面;
所述第一结构层覆盖所述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凹面结构构成多个凸透镜,作为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一凸面结构构成多个凹透镜,作为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用于发出红光;
所述第二子像素用于发出绿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层和第一结构层还用于构成多个第二发散透镜结构;
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所述第二发散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层还包括多个覆盖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凸面结构,所述第二凸面结构具有向所述第一结构层突出的第二凸面;
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二凸面结构构成多个凹透镜,作为所述第二发散透镜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面结构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折射率满足第一预设公式;
所述第二凸面结构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折射率满足第二预设公式;
所述凹面结构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折射率满足第三预设公式;
所述第一预设公式为: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的焦距,r1表示所述第一凸面结构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n1表示所述第一结构层的折射率,n2表示所述第一凸面结构的折射率,n1>n2
所述第二预设公式为:其中,f2表示所述第二发散透镜结构的焦距,r2表示所述第二凸面结构的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n3表示所述第二凸面结构的折射率,n1>n3
所述第三预设公式为: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的焦距,r3表示所述凹面结构的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n4表示所述凹面结构的折射率,n1>n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面结构的折射率、所述第二凸面结构的折射率和所述凹面结构的折射率均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面结构的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凸面结构的曲率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封装层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层背离所述第二结构层一侧的第一无机封装层;
位于所述第二结构层背离所述第一结构层一侧的第二无机封装层。
11.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所述显示像素为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或第三子像素;
在所述阵列基板一侧形成覆盖所述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的第二结构层;
在所述第二结构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形成覆盖所述第二结构层的第一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结构层和第一结构层构成多个第一汇聚透镜结构和第一发散透镜结构,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用于汇聚所述第三子像素发出的蓝光;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或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方向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阵列基板一侧形成覆盖所述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的第二结构层包括:
形成覆盖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凹面结构和多个覆盖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凸面结构,所述凹面结构具有凹向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结构具有向所述第一结构层突出的第一凸面;
所述第一结构层覆盖所述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凹面结构构成多个凸透镜,作为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一凸面结构构成多个凹透镜,作为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阵列基板一侧形成覆盖所述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的第二结构层包括:
形成覆盖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凹面结构、多个覆盖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凸面结构和多个覆盖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凸面结构;
所述凹面结构具有凹向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结构具有向所述第一结构层突出的第一凸面,所述第二凸面结构具有向所述第一结构层突出的第二凸面;
所述第一结构层覆盖所述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凹面结构构成多个凸透镜,作为所述第一汇聚透镜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一凸面结构构成多个凹透镜,作为所述第一发散透镜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二凸面结构构成多个凹透镜,作为所述第二发散透镜结构。
CN201811000447.3A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1487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00447.3A CN109148723B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00447.3A CN109148723B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8723A true CN109148723A (zh) 2019-01-04
CN109148723B CN109148723B (zh) 2021-03-30

Family

ID=64829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00447.3A Active CN109148723B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48723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6770A (zh) * 2019-02-28 2019-04-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045539A (zh) * 2019-04-23 2019-07-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379940A (zh) * 2019-08-27 2019-10-2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649084A (zh) * 2019-10-12 2020-01-0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28535A (zh) * 2019-12-20 2020-02-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162355A1 (ja) * 2019-02-08 2020-08-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CN111628107A (zh) * 2020-06-08 2020-09-0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1725429A (zh) * 2020-06-30 2020-09-2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45298A (zh) * 2021-08-31 2021-12-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4335387A (zh) * 2021-12-30 2022-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3116025A1 (zh) * 2021-12-21 2023-06-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53957A1 (en) * 2013-08-21 2015-02-26 Japan Display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576000A (zh) * 2014-11-03 2016-05-1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7579095A (zh) * 2016-07-05 2018-01-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53957A1 (en) * 2013-08-21 2015-02-26 Japan Display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576000A (zh) * 2014-11-03 2016-05-1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7579095A (zh) * 2016-07-05 2018-01-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8144B2 (ja) 2019-02-08 2024-02-06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WO2020162355A1 (ja) * 2019-02-08 2020-08-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CN109696770A (zh) * 2019-02-28 2019-04-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045539A (zh) * 2019-04-23 2019-07-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379940B (zh) * 2019-08-27 2021-09-03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379940A (zh) * 2019-08-27 2019-10-2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649084B (zh) * 2019-10-12 2022-04-0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49084A (zh) * 2019-10-12 2020-01-0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28535A (zh) * 2019-12-20 2020-02-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828535B (zh) * 2019-12-20 2022-09-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28107B (zh) * 2020-06-08 2023-05-0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1628107A (zh) * 2020-06-08 2020-09-0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1725429B (zh) * 2020-06-30 2022-09-02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25429A (zh) * 2020-06-30 2020-09-2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45298B (zh) * 2021-08-31 2022-09-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3745298A (zh) * 2021-08-31 2021-12-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WO2023029076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WO2023116025A1 (zh) * 2021-12-21 2023-06-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35387A (zh) * 2021-12-30 2022-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335387B (zh) * 2021-12-30 2024-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8723B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872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21596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680765B1 (ko)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787978B1 (ko) 유기 발광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TWI298806B (en)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7045889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63911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182229B1 (ko) 액정 표시 패널 및 그의 형성 방법
CN109037239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JP6334657B2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558718B (zh) 像素结构
US1038870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6069362B2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WO2014205940A1 (zh) 阵列基板、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7726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240607B (zh) 显示装置
CN10928546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59932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332805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685697B (zh) 顯示裝置
JP2010204536A (ja)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KR100672644B1 (ko) 칼라 필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투과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20063680A (ko) 반사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13708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5954938A (zh) 一种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