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5298B - 一种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5298B
CN113745298B CN202111016088.2A CN202111016088A CN113745298B CN 113745298 B CN113745298 B CN 113745298B CN 202111016088 A CN202111016088 A CN 202111016088A CN 113745298 B CN113745298 B CN 1137452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
area
light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60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5298A (zh
Inventor
王浩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60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529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7894 priority patent/WO2023029076A1/zh
Priority to US17/600,140 priority patent/US20240032373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745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5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5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5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1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tructure of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多个子像素、覆盖多个子像素的封装层和位于封装层上的光学膜层。该基板包括平面区和曲面区,多个子像素分布在平面区和曲面区、且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光学膜层包括多个聚光区和多个透射区,多个聚光区包括位于曲面区对应第一子像素设置的第一聚光区,多个透射区包括位于所述平面区且对应第一子像素设置的第一透射区。由于曲面区属于大角度出光,第一聚光区可以将曲面区第一子像素发出的光线汇聚到小角度,从而可以降低曲面区第一子像素大视角下亮度,当第一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时,可以减少曲面区发绿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领域中,OLED曲面屏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将显示屏的边缘部设置为弧形,是如今显示屏中使用较多的设计。
在大角度曲面屏中,曲面区相对于正面观测点,属于大视角出光。在大视角下,绿光衰弱更少,因此存在曲面区发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旨在降低曲面区第一子像素大视角下亮度,当第一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时可以减少屏幕曲面区发绿现象。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平面区和曲面区;
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分布在所述平面区和曲面区,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
覆盖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封装层;
位于所述封装层上的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包括多个聚光区和多个透射区,多个所述聚光区包括位于所述曲面区且对应所述第一子像素设置的第一聚光区,多个所述透射区包括位于所述平面区且对应所述第一子像素设置的第一透射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面积;
多个所述透射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曲面区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设置的第二透射区和第三透射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面积;
多个所述透射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曲面区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设置的第二透射区和第三透射区;多个所述聚光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曲面区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设置的第四聚光区和第五聚光区;
其中,所述第四聚光区设置在所述第二透射区和所述平面区之间,且向着靠近所述平面区的方向所述第四聚光区的尺寸逐渐增大;
所述第五聚光区设置在所述第三透射区和所述平面区之间,且向着靠近所述平面区的方向所述第五聚光区的尺寸逐渐增大;
所述第一聚光区的尺寸向着所述平面区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优选的,多个所述聚光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平面区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设置的第二聚光区和第三聚光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子像素产生绿色光源。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光学膜层包括:
位于所述封装层上的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对应所述聚光区设置的凹槽;
覆盖所述图案层的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包括对应所述凹槽设置的填充结构,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图案层的折射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图案层的折射率为1.3~1.6,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为1.5~1.9。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子像素与其对应的填充结构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形状相同。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子像素的形状包括四角星形、椭圆形、菱形、正方形、圆形和长棒形其中之一;
所述填充结构在俯视方向的形状为圆形,其中,所述填充结构的直径大于对应所述子像素的内切圆直径且小于对应所述子像素的外切圆直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光学膜层包括:
位于所述封装层上的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对应所述聚光区设置的凸起;
覆盖所述图案层的平坦层,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图案层的折射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多个子像素、覆盖多个子像素的封装层和位于封装层上的光学膜层。该基板包括平面区和曲面区,多个子像素分布在平面区和曲面区、且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光学膜层包括多个聚光区和多个透射区,多个聚光区包括位于曲面区对应第一子像素设置的第一聚光区,多个透射区包括位于所述平面区且对应第一子像素设置的第一透射区。由于曲面区属于大角度出光,第一聚光区可以将曲面区第一子像素发出的光线汇聚到小角度,从而可以降低曲面区第一子像素大视角下亮度,当第一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时,可以减少曲面区发绿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汇聚原理图;
图2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标准化亮度与出光角度的折线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子像素分布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子像素分布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子像素与填充结构的尺寸对比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10包括基板100,位于基板100上的多个子像素110、覆盖多个子像素110的封装层120和位于封装层120上的光学膜层130。该基板100包括平面区101和曲面区102,多个子像素110分布在平面区101和曲面区102,即多个子像素110包括位于平面区101的平面区子像素111和位于曲面区102的曲面区子像素112,平面区子像素111包括平面区第一子像素111G、平面区第二子像素111R和平面区第三子像素111B,曲面区子像素112包括曲面区第一子像素112G、曲面区第二子像素112R和曲面区第三子像素112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G)为绿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R)为红色子像素,第三子像素(B)为蓝色子像素,即第一子像素G)产生绿色光源,第二子像素(R)产生红色光源,第三子像素(B)产生蓝色光源。所述第一子像素(G)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子像素(R)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子像素(G)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子像素(B)的面积。
从功能的角度来说,光学膜层130包括多个聚光区和多个透射区,多个聚光区包括:对应曲面区第一子像素112G上方的第一聚光区1301;对应平面区第二子像素111R的第二聚光区1302;对应平面区第三子像素111B的第三聚光区1303。多个透射区包括:对应平面区第一子像素111G的第一透射区1304;对应曲面区第二子像素112R的第二透射区1305;以及对应曲面区第三子像素112B的第三透射区1306。
从制备方法的角度来说,光学膜层130包括位于所述封装层120上的图案层131,图案层131包括对应所述聚光区设置的凹槽,以及覆盖所述图案层131的平坦层132,平坦层132包括对应所述凹槽设置的填充结构。具体的,图案层131在第一聚光区1301具有第一凹槽1311,在第二聚光区1302具有第二凹槽1312,以及在第三聚光区1303具有第三凹槽1313。平坦层132具有填充所述第一凹槽1311的第一填充结构1321,填充所述第二凹槽1312的第二填充结构1322,以及填充所述第三凹槽1313的第三填充结构1323。在本实施例中,平坦层132的折射率大于图案层131的折射率,具体的,图案层131的折射率可以为1.3~1.6,平坦层132的折射率可以为1.5~1.9。图案层131和平坦层132都为透明材料,图案层131包括且不限于环氧系和亚克力系有机材料,以及SiO2、SiON等无机材料,平坦层132包括且不限于掺杂ZrO2、TiO2纳米粒子的有机材料,金属氧烷等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其中,第一透射区1304、第二透射区1305和第三透射区1306的图案层131和平坦层132是平坦的,即不具有凹槽和填充结构,因此第一透射区1304、第二透射区1305和第三透射区1306对光线的汇聚效果小于第一聚光区1301、第二聚光区1302和第三聚光区1303,可以说光线在第一透射区1304、第二透射区1305和第三透射区1306基本是直接透射过去。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凹槽1311、第二凹槽1312和第三凹槽1313都是倒梯形,因此第一填充结构1321、第二填充结构1322和第三凹槽1313都为倒梯形,即填充结构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和下表面形状相同,尺寸不同,因此下文所指“填充结构的形状”可以指上表面的形状,也可以指下表面的形状,下文所指“填充结构的尺寸”可以以下表面的尺寸为准。
在本实施例中,两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组合才能汇聚光线,所述第一聚光区1301具有所述第一填充结构1321和与所述第一填充结构1321相邻的图案层131,所述第二聚光区1302具有所述第二填充结构1322和与所述第二填充结构1322相邻的图案层131,所述第三聚光区1303具有所述第三填充结构1323和与所述第三填充结构1323相邻的所述图案层131。
请参阅图2a,图2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汇聚原理图。以曲面区第一子像素112G为例,其发出的光经第一聚光区1301后被汇聚,具体的,入射光经过第一填充结构1321到达相邻的图案层131,由于平坦层132中第一填充结构1321的折射率大于图案层131的折射率,所以入射光可以在第一填充结构1321与图案层131的交界面发生全反射,因此光线被汇聚到小角度。
请参阅图2b,图2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标准化亮度与出光角度的折线图。横坐标为出光角度,纵坐标为标准化亮度,以图2a中曲面区第一子像素112G为例,正方形折线代表没有第一聚光区1301时出光角度与标准化亮度的关系,圆形折线代表有第一聚光区1301时出光角度与标准化亮度的关系。可以看出,加了第一聚光区1301后,大角度的出光亮度减弱,小角度的出光亮度增强,相当于第一聚光区1301对应的曲面区第一子像素112G的大角度出光亮度减弱,即减弱曲面区第一子像素112G大视角下的亮度,从而可以减少曲面区102的发绿现象。同理,对于平面区第二子像素111R和平面区第三子像素111B,由于平面区101是小视角出光,第二聚光区1302将平面区第二子像素111R发出的光汇聚到小角度,第三聚光区1303将平面区第三子像素111B汇聚到小角度,由此可以提高平面区101的红光和蓝光的亮度。
由于像素材料的原因,蓝光最弱,红光第二弱,绿光最强,因此可以通过将第二子像素的尺寸设计成最大、第三子像素的尺寸第二大,第一子像素的尺寸最小,以此来提高红光和蓝光的亮度,减小红光、蓝光和绿光之间的亮度差异。在本实施例中,在对应平面区第二子像素111R的上方设置第二聚光区1302,在对应平面区第三子像素111B的上方设置第三聚光区光1303可以进一步提高平面区第二子像素111R和平面区第三子像素111B的亮度,使其与绿光亮度差异变小。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子像素分布的俯视示意图。每个图形代表一个子像素,空白图形表示子像素的上方没有第一填充结构或第二填充结构或第三填充结构,阴影图形表示子像素的上方存在第一填充结构或第二填充结构或第三填充结构,且阴影图形代表第一填充结构1321或第二填充结构1322或第三填充结构1323的形状和大小,每个子像素与其对应的填充结构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形状分别可以包括四角星形、椭圆形、菱形、正方形、圆形和长棒形其中之一。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子像素的形状为大四角星,第二子像素的形状为小四角星,第一子像素的形状为椭圆形,所述第一填充结构1321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所述第二填充结构1322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所述第三填充结构1323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子像素的形状可以为其他形状,子像素的排布也可以有其他排布形式。
由于曲面区第一子像素112G上方设有第一聚光区1301,因此曲面区第一子像素112G上方存在第一填充结构1321,且在俯视图中第一填充结构1321(阴影部分)与曲面区第一子像素112G完全重合;由于曲面区第二子像素112R和曲面区第三子像素112B上方是透射区没有填充结构,因此曲面区第二子像素112R和曲面区第三子像素112B中没有阴影部分。平面区第二子像素111R和平面区第三子像素111B中有阴影图形,平面区第一子像素111G中没有阴影图形,这表示平面区第二子像素111R上方存在第二填充结构1322,平面区第三子像素111B上方存在第三填充结构1323,平面区第一子像素111G上不存在填充结构。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子像素分布的俯视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且重复的结构不再进行描述。本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多个聚光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曲面区102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二子像素112R和第三子像素112B设置的第四聚光区1307和第五聚光区1308。其中,所述第四聚光区1307设置在所述第二透射区1305和所述平面区101之间,且向着靠近所述平面区101的方向(X)所述第四聚光区1307的尺寸逐渐增大;所述第五聚光区1308设置在所述第三透射区1306和所述平面区101之间,且向着靠近所述平面区101的方向(X)所述第五聚光区1308的尺寸逐渐增大;所述第一聚光区1301的尺寸向着所述平面区101的方向(X)逐渐增大。对应第一聚光区1301,曲面区102的多个第一填充结构1321(阴影图形)的尺寸沿X方向逐渐减小。例如,右边缘两列曲面区第一子像素112G上方,设置与曲面区第一子像素112G大小相同的第一填充结构1321(即阴影图形完全填满空白图形),沿X方向第一填充结构1321的尺寸越来越小,直至左边缘一列曲面区第一子像素112G不设置第一填充结构1321(尺寸为0)。第一填充结构1321的尺寸越大,对绿光的减弱效果越强;尺寸越小,对绿光的减弱效果越弱,由于越靠近曲面区102的右边缘,发绿现象越明显,因此这种渐变过渡的尺寸设计可以改善绿光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图案层131还具有对应所述曲面区102的每个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四凹槽(即图案层131在第二透射区1305具有第四凹槽),以及对应所述曲面区102的每个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五凹槽(即图案层131在第三透射区1306具有第五凹槽);所述平坦层132还具有填充所述第四凹槽的第四填充结构1324,以及填充所述第五凹槽的第五填充结构1325。所述第四填充结构1324对应第四聚光区1307,所述第五填充结构1325对应第五聚光区1308,因此所述第四填充结构1324的尺寸沿X逐渐增大,所述第五填充结构1325的尺寸沿X方向逐渐增大,由此可以改善曲面区102红光和蓝光的均匀性。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子像素与填充结构的尺寸对比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且重复的结构不再进行描述。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填充结构的形状,图3中填充结构的形状与子像素的形状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填充结构与子像素的形状不同,即第一子像素(G)为椭圆形,第二子像素(R)和第三子像素(B)为四角星形,第一填充结构1321、第二填充结构1322和第三填充结构1323在俯视方向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填充结构的直径大于对应所述子像素的内切圆直径且小于对应所述子像素的外切圆直径。
其中,所述第一填充结构13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子像素(G)的内切圆直径(CD1)且小于所述第一子像素(G)的外切圆直径(CD2),所述第二填充结构132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子像素(R)的内切圆直径(CD3)且小于所述第二子像素(R)的外切圆直径(CD4),所述第三填充结构132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子像素(B)的内切圆直径(CD5)且小于所述第三子像素(B)的外切圆直径(CD6)。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20包括基板200,位于基板200上的多个子像素210、覆盖多个子像素210的封装层220和位于封装层220上的光学膜层230。该基板200包括平面区201和曲面区202,多个子像素210分布在平面区201和曲面区202,即多个子像素210包括位于平面区201的平面区子像素211和位于曲面区202的曲面区子像素212。平面区子像素211包括平面区第二子像素211R、平面区第一子像素211G和平面区第三子像素211B,曲面区子像素212包括曲面区第二子像素212R、曲面区第一子像素212G和曲面区第三子像素212B。
光学膜层230多个聚光区和多个透射区,多个聚光区包括位于曲面区202对应曲面区第一子像素212G的第一聚光区2301,位于平面区201对应平面区第二子像素212R的第二聚光区2302,以及位于平面区201对应平面区第三子像素212B上方的第三聚光区2303。多个透射区包括位于所述平面区201且对应第一子像素211G的第一透射区2304;以及位于所述曲面区202,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二子像素212R和第三子像素212B的第二透射区2305和第三透射区2306。
进一步的,光学膜层230包括位于所述封装层220上的图案层231,所述图案层231包括对应所述聚光区设置的凸起,以及覆盖所述图案层231的平坦层232,具体的,所述图案层231在所述第一聚光区2301具有第一凸起2321,在所述第二聚光区2302具有第二凸起2322,以及在所述第三聚光区2303具有第三凸起2323。其中,所述平坦层232的折射率小于图案层231的折射率。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聚光区2301具有所述第一凸起2321和覆盖所述第一凸起2321的所述平坦层232,所述第二聚光区2302具有所述第二凸起2322和覆盖所述第二凸起2322的所述平坦层232,所述第三聚光区2303具有所述第三凸起2323和覆盖所述第三凸起2323的所述平坦层232。
由于平坦层232的折射率小于图案层231的折射率,第一聚光区2301、第二聚光区2302和第三聚光区2303主要是通过光的折射原理来聚光。具体的,第一聚光区2301将曲面区第一子像素212G发出的绿光汇聚到小角度,进而减弱了曲面区202大视角下的绿光亮度,减少曲面区202发绿现象。由于平面区201是小视角出光,第二聚光区2302和第三聚光区2303分别将红光和蓝光汇聚到小角度,因此提升了平面区201红光子像素和蓝光子像素的亮度。由于一般在平面区201绿光最强,提升红光和绿光的亮度能够使其与绿光亮度差异变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是一种适用于大角度曲面屏的微透镜结构(设置在第一聚光区、第二聚光区和第三聚光区)设计,在曲面区第一子像素上设置第一聚光区,以降低曲面区第一子像素大视角下的亮度,进而减少曲面区发绿现象。在平面区第二子像素和平面区第三子像素上分别设置第二聚光区和第三聚光区,以提升平面区第二子像素和平面区第三子像素的亮度,进而减小与绿光亮度的差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应用于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显示面板,因此具有与上述显示面板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平面区和曲面区;
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分布在所述平面区和曲面区,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
覆盖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封装层;
位于所述封装层上的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包括多个聚光区和多个透射区,多个所述聚光区包括位于所述曲面区且对应所述第一子像素设置的第一聚光区,多个所述透射区包括位于所述平面区且对应所述第一子像素设置的第一透射区,以及位于所述曲面区且对应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二透射区;
其中,多个所述聚光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曲面区且对应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四聚光区;所述第四聚光区设置在所述第二透射区和所述平面区之间,且向着靠近所述平面区的方向所述第四聚光区的尺寸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面积;
多个所述透射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曲面区且对应所述第三子像素设置的第三透射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面积;
多个所述透射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曲面区且对应所述第三子像素设置的第三透射区;多个所述聚光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曲面区且对应所述第三子像素设置的第五聚光区;
其中,所述第五聚光区设置在所述第三透射区和所述平面区之间,且向着靠近所述平面区的方向所述第五聚光区的尺寸逐渐增大;
所述第一聚光区的尺寸向着所述平面区的方向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聚光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平面区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设置的第二聚光区和第三聚光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产生绿色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层包括:
位于所述封装层上的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对应所述聚光区设置的凹槽;
覆盖所述图案层的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包括对应所述凹槽设置的填充结构,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图案层的折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层的折射率为1.3~1.6,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为1.5~1.9。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与其对应的填充结构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形状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的形状包括四角星形、椭圆形、菱形、正方形、圆形和长棒形其中之一;
所述填充结构在俯视方向的形状为圆形,其中,所述填充结构的直径大于对应所述子像素的内切圆直径且小于对应所述子像素的外切圆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层包括:
位于所述封装层上的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对应所述聚光区设置的凸起;
覆盖所述图案层的平坦层,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图案层的折射率。
CN202111016088.2A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显示面板 Active CN113745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6088.2A CN113745298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显示面板
PCT/CN2021/117894 WO2023029076A1 (zh) 2021-08-31 2021-09-13 一种显示面板
US17/600,140 US20240032373A1 (en) 2021-08-31 2021-09-13 Display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6088.2A CN113745298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5298A CN113745298A (zh) 2021-12-03
CN113745298B true CN113745298B (zh) 2022-09-09

Family

ID=78734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6088.2A Active CN113745298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2373A1 (zh)
CN (1) CN113745298B (zh)
WO (1) WO20230290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3813B (zh) * 2022-02-25 2023-08-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597324B (zh) * 2022-03-01 2023-05-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723A (zh) * 2018-08-30 2019-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9126A (zh) * 2019-08-22 2019-11-0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38370A (zh) * 2020-08-20 2020-12-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屏和曲面屏的制造方法
CN113066828A (zh) * 2021-02-26 2021-07-02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61406A (zh) * 2021-04-27 2021-07-2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07746A (ko) * 2011-07-11 2013-0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소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패널
KR102039685B1 (ko) * 2013-04-17 2019-11-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6019674B (zh) * 2016-07-29 2021-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波导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180030365A (ko) * 2016-09-13 2018-03-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950674B2 (en) * 2018-12-25 2021-03-1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KR20200117101A (ko) * 2019-04-02 2020-10-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164938B (zh) * 2019-05-30 2021-07-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211928B1 (ko) * 2019-12-31 2021-02-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1628107B (zh) * 2020-06-08 2023-05-0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2038369A (zh) * 2020-08-20 2020-12-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723A (zh) * 2018-08-30 2019-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9126A (zh) * 2019-08-22 2019-11-0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38370A (zh) * 2020-08-20 2020-12-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屏和曲面屏的制造方法
CN113066828A (zh) * 2021-02-26 2021-07-02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61406A (zh) * 2021-04-27 2021-07-2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9076A1 (zh) 2023-03-09
US20240032373A1 (en) 2024-01-25
CN113745298A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6339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JP6612380B2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745298B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3054136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651166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048924B1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CN1105346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KR102601128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266749B1 (ko) 엘이디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14497421A (zh)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KR20150121896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CN112786766A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JP5138569B2 (ja) 有機el発光装置
US20140077195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packag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ncavity on substrate
CN11537732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64377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202147644A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的增強色彩轉換及校準
US20230056073A1 (en) Optical device
WO2023178685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4335387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TWI771896B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CN115132937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5360219A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636766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460338A (zh) 一种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