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7421A -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7421A
CN114497421A CN202210135276.5A CN202210135276A CN114497421A CN 114497421 A CN114497421 A CN 114497421A CN 202210135276 A CN202210135276 A CN 202210135276A CN 114497421 A CN114497421 A CN 114497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
display panel
condensing lenses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52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在濠
魏振业
曾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3527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74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7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74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子像素;位于多个子像素的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位于封装层的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聚光透镜;位于封装层的远离衬底基板一侧且包覆在多个聚光透镜上的平坦层,平坦层的折射率小于聚光透镜的折射率。多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经过高/低折射率材料制成的聚光透镜和平坦层后,折射率发生改变,光的传输方向也会发生变化,使得原先全反射的光线能够发生折射并输出,从而有利于提取光波导损耗的光线。同时通过设置多个聚光透镜可以将出光聚集,以增强各视角的出光,提升出光效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由于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以及响应速度块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子像素、以及位于多个子像素的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多个子像素发出的部分光线到达封装层后,可能会产生全反射,导致该部分光无法出射,而是在器件内部损耗或者从边缘出射。同时全反射还会引起光波导效应,使得光被限制在器件中并被不断反射与吸收,造成损耗,最终降低OLED的出光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多个子像素,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封装层,位于所述多个子像素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多个聚光透镜,位于所述封装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平坦层,位于所述封装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包覆在所述多个聚光透镜上,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聚光透镜的折射率。
可选的,所述多个聚光透镜的形状为凸透镜、圆锥或多棱锥。
可选的,所述多个聚光透镜呈阵列均布在所述封装层上。
可选的,所述多个聚光透镜排成多行,相邻行的所述聚光透镜对齐排列或错开排列。
可选的,所述多个聚光透镜的材料为掺有TiO2粒子或ZrO2粒子的硅氧烷树脂材料。
可选的,所述平坦层的材料为掺有中空粒子的硅氧烷树脂材料。
可选的,每个所述聚光透镜的高度为8~12um,长度为25~30um,相邻两个所述聚光透镜之间的间隔为1~3um。
可选的,所述多个聚光透镜与所述多个子像素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聚光透镜用于透射对应的一个所述子像素发出的光线。
可选的,当所述子像素发出的光线为红光或绿光时,所述子像素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聚光透镜的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当所述子像素发出的光线为蓝光时,所述子像素的面积小于对应的所述聚光透镜的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
可选的,每个所述子像素均包括嵌入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中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依次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绝缘层和OLED器件;
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位于所述有源层上栅极、位于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栅极之间的栅极绝缘层、以及分别与所述有源层接触的源极和漏极;
所述OLED器件包括依次层叠在所述绝缘层上的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
可选的,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所述红色子像素和所述绿色子像素中的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蓝色子像素中的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多个子像素;
在所述多个子像素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封装层;
在所述封装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多个聚光透镜,所述多个聚光透镜采用高折射率材料制成;
在所述封装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包覆在所述多个聚光透镜上,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聚光透镜的折射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封装层上设置高折射率的多个聚光透镜和低折射率的平坦层,调整了光的传播,使得多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在到达封装层后,可以产生折射,进入聚光透镜,再在聚光透镜和平坦层的界面,产生折射,进入平坦层中,最后从平坦层出射,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减小了光线发生全反射的机会。同时,多个聚光透镜还可以起到聚光作用,来增强出光,进一步提升出光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传播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光透镜的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聚光透镜的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折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光透镜的尺寸示意图;
图7至图9分别是本发明实现方式一提供的一种红、绿、蓝光的出光提升效率示意图;
图10至图12分别是本发明实现方式二提供的一种红、绿、蓝光的出光提升效率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当将一层/元件称作位于另一层/元件“上”时,该层/元件可以直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上,或者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居中层/元件。另外,如果在一种朝向中一层/元件位于另一层/元件“上”,那么当调转朝向时,该层/元件可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下”。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相似或者相同的部件可能会用相同或者相似的标号来表示。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公开内容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多个子像素20(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封装层30、多个聚光透镜40和平坦层50。
多个子像素20位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封装层30位于多个子像素20的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多个聚光透镜40位于封装层30的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平坦层50位于封装层30的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且包覆在多个聚光透镜40上,平坦层50的折射率小于聚光透镜40的折射率。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传播示意图,如图2所示,部分光线到达封装层30后,会在封装层30层间产生全反射。而设置多个聚光透镜和平坦层后,产生全反射的部分光线会产生折射,进入聚光透镜40,再产生折射进入平坦层50,最后从平坦层50出射。此时,相当于提取了部分全反射的光线,从而提高了出光效率。
可选的,多个子像素20包括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对应地,发出的光为红光、蓝光和绿光。
可选的,当子像素20发出的光为红光或绿光时,子像素20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对应的聚光透镜40的靠近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当子像素20发出的光线为蓝光时,子像素20的面积小于对应的聚光透镜40的靠近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的面积。这样针对不同颜色的子像素,设置不同大小的子像素面积和聚光透镜表面面积,有利于分别提高红绿蓝光的出光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
可选的,参见图1,每个子像素20均包括嵌入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薄膜晶体管21、以及依次形成在衬底基板10上的绝缘层22和OLED器件23。
薄膜晶体管21包括有源层211、位于有源层211上的栅极212、位于有源层211和栅极212之间的栅极绝缘层213、以及分别与有源层211接触的源极214和漏极215。
OLED器件23包括依次层叠在绝缘层22上的阳极231、空穴传输层232、发光层233、电子传输层234和阴极235。
其中,不同子像素20中的发光层233可以发出红光、绿光或蓝光。OLED器件23的阳极231与薄膜晶体管21的漏极215连接,每个子像素20的OLED器件23的周围还设置有像素界定层24(Pixel Define Layer,PDL)。像素界定层24环绕OLED器件23设置,可以起到对OLED器件23进行限位的作用,还可以避免不同子像素的发光层发出光线形成串扰。像素界定层24一般是由硅类有机树脂制成,其中会加入炭黑等物质。
可选的,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中的空穴传输层232的厚度大于蓝色子像素中的空穴传输层232的厚度。这样针对不同颜色的子像素,设置不同厚度的空穴传输层,有利于分别提高红绿蓝光的出光效率。
可选的,阳极231的材料可以为银(Ag),镁(Mg),铝(Al)等金属材料,也可以为ITO,IZO,ZnO等金属氧化物材料。阴极235的材料可以为银(Ag),铝(Al),镱(Yb),钛(Ti)等金属材料。
可选的,封装层30可以由氧化硅、喷墨印刷(Inkjet-printed,IJP)有机材料和氮化硅叠加而成,起到阻隔水氧,保护发光层的作用。
可选的,多个聚光透镜40的形状为凸透镜、圆锥或多棱锥。凸透镜、圆锥和多棱锥均可以起到聚光作用,且凸透镜、圆锥和多棱锥的表面为弧面或锥面,可以增大光线的出射角度,使得更多的光线能够出射不被吸收,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聚光透镜40均为凸透镜。凸透镜为平凸透镜,底面为平面,设置在封装层30上。
示例性地,多个聚光透镜40可以由高折射率材料通过光刻工艺和加热回流工艺制备而成。多个聚光透镜40可以通过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粘附在封装层30上。
可选的,多个聚光透镜40呈阵列均布在封装层30上,集成度高,且出光更均匀。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光透镜的布置方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聚光透镜40对齐布置在封装层30上,即每一列中相同位置的聚光透镜,都位于同一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聚光透镜的布置方式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聚光透镜40交错布置在封装层30上。此时,相邻两列聚光透镜40之间的间隙更小,封装层30上可以设置的聚光透镜40的数量更多,提高显示面板出光效率的效果更好。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聚光透镜40与多个子像素20一一对应,每个聚光透镜40用于透射对应的一个子像素20发出的光线。
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实现方式中,每个子像素20还可以对应多个聚光透镜40,或者多个子像素与多个聚光透镜40可以不对位设置,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4中示出的子像素20为矩形,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子像素还可以为其他形状,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且图3和图4中包括的聚光透镜40的数量以及子像素20的数量也并不表示实际产品中的数量。
可选的,多个聚光透镜40的材料为掺有TiO2粒子或ZrO2粒子的硅氧烷树脂材料。通过掺入TiO2粒子或ZrO2粒子可以提高硅氧烷树脂材料的折射率。
可选的,平坦层30的材料为掺有中空粒子的硅氧烷树脂材料。通过掺入中空粒子可以降低硅氧烷树脂材料的折射率。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折射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光线入射至聚光透镜40中后,从折射率为n1的聚光透镜40中出射至折射率为n2的平坦层50中,入射角为θ1,出射角为θ2。根据折射率定律可知,n1*sinθ1=n2*sinθ2,故除去入射角θ1的影响,出射角θ2的大小主要是取决于折射率的比值,即n1/n2。若在入射角不变的情况下,要求出射角θ2的角度变大,就需要n1/n2的比值变大。因此,本申请通过在硅氧烷树脂材料掺入TiO2粒子或ZrO2粒子方式,增大n1。通过在硅氧烷树脂材料掺入中空粒子方式,减小n2。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聚光透镜40的折射率可以为1.6~2.0,平坦层30的折射率可以为1.35~1.5。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光透镜的尺寸示意图,如图6所示,每个聚光透镜40的高度h为8~12um,长度L为25~30um。这样即可以保证聚光透镜的聚光效果,又可以保证聚光透镜的透光效果,防止由于聚光透镜的尺寸过大,导致聚光透镜的雾度较大,透光性差,最终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其中,相邻两个聚光透镜40之间的间隔d为1~3um。若间隔设置的过小,则现有工艺无法制造;若聚光透镜之间的间隔过大,又会导致多个聚光透镜无法起到较好的聚光效果。因此,本申请将聚光透镜的间隔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既可以保证多个聚光透镜的聚光效果,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又便于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聚光透镜40的长度即为聚光透镜40的靠近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一中,多个聚光透镜的尺寸大小为:L(Pitch)值为30um,h(拱高)为10um,d值为1~2um。OLED器件23中各层的信息为:阳极231为银(Ag),镁(Mg),铝(Al)等金属材料,或者为ITO,IZO,ZnO等金属氧化物材料,其厚度范围为200~500A之间;空穴传输层232为一类传输空穴的有机材料,其厚度范围为900~1050A之间;发光层233为芳香族化合物,以发射不同波段的光;电子传输层234为一种电子传输类的有机材料,其厚度范围为200~500A之间;阴极235为银(Ag),铝(Al),镱(Yb),钛(Ti)等金属材料,其厚度范围为100~1000A之间。封装层是由氧化硅、喷墨印刷(Inkjet-printed,IJP)有机材料和氮化硅叠加而成。其中,第一层氧化硅层的折射率为1.65~1.80之间,厚度为8000~12000A之间;IJP有机材料层的折射率为1.40~1.60之间,厚度为8~15um之间;第二层氧化硅层的折射率为1.70~1.95之间,厚度为400~1000A之间。
通过实验测试可得,当聚光透镜的靠近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和像素面积之比设置为0.68时,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930A,红光正视角提升率为8%;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980A,红光正视角提升率为28%;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30A,红光正视角提升率为49%。
当聚光透镜的靠近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和像素面积之比设置为0.84时,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930A,绿光正视角提升率为8%;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980A,绿光正视角提升率为20%;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30A,绿光正视角提升率为26%。
当聚光透镜的靠近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和像素面积之比设置为1.12时,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930A,蓝光正视角提升率为12%;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980A,蓝光正视角提升率为19%;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30A,蓝光正视角提升率为7%。
由此可知,不同颜色的光还需要搭配不同厚度的空穴传输层来实现较好的出光效率提升。显示面板在不同视角的光效提升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504348430000091
其中,L表示聚光透镜长度,H表示聚光透镜高度,d表示聚光透镜之间的间隔,Q表示聚光透镜的靠近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和像素面积之比。
由上述表1可以看到,绿光在正视0度角,其亮度相比于未加聚光透镜层提升了26%,红光在0度正视角亮度提升了49%,蓝光在0度正视角亮度提升了19%。图7至图9分别是本发明实现方式一提供的一种红、绿、蓝光的出光提升效率示意图,如图7至图9所示,在图7至图9的各个颜色的大角度≥60°时,各色光都有一定的提升,也可以从侧面验证本申请是通过提取界面处的光波导的损耗光来补偿各个视角的光。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二中,多个聚光透镜的尺寸大小为:L(Pitch)值为26um,h(拱高)为10um,d值为1~3um;OLED器件23中各层的信息为:阳极231为银(Ag),镁(Mg),铝(Al)等金属材料,或者为ITO,IZO,ZnO等金属氧化物材料,其厚度范围为200~500A之间;空穴传输层232为一类传输空穴的有机材料,其厚度范围为900~1050A之间;发光层233为芳香族化合物,以发射不同波段的光;电子传输层234为一种电子传输类的有机材料,其厚度范围为200~500A之间;阴极235为银(Ag),铝(Al),镱(Yb),钛(Ti)等金属材料,其厚度范围为100~1000A之间。封装层是由氧化硅、IJP有机材料和氮化硅叠加而成。其中,第一层氧化硅层的折射率为1.65~1.80之间,厚度为8000~12000A之间;IJP有机材料层的折射率为1.40~1.60之间,厚度为8~15um之间;第二层氧化硅层的折射率为1.70~1.95之间,厚度为400~1000A之间。
通过实验测试可得,当聚光透镜的靠近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和像素面积之比设置为0.9时,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930A,红光正视角提升率为10%;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980A,红光正视角提升率为22%;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30A,红光正视角提升率为39%。
当聚光透镜的靠近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和像素面积之比设置为1.13时,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930A,绿光正视角提升率为7%;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980A,绿光正视角提升率为14%;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30A,绿光正视角提升率为20%。
当聚光透镜的靠近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和像素面积之比设置为1.49时,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930A,蓝光正视角提升率为21%;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980A,蓝光正视角提升率为26%;若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1030A,蓝光正视角提升率为12%。
由此可知,不同颜色的光还需要搭配不同聚光透镜的靠近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和像素面积之比来实现较好的出光效率提升。显示面板在不同视角的光效提升情况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504348430000111
其中,L表示聚光透镜长度,H表示聚光透镜高度,d表示聚光透镜之间的间隔,Q表示聚光透镜的靠近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和像素面积之比。
由上述表2可以看到,绿光在正视0度角,其亮度相比于未加聚光透镜层提升了20%,红光在0度正视角亮度提升了39%,蓝光在0度正视角亮度提升了26%。图10至图12分别是本发明实现方式二提供的一种红、绿、蓝光的出光提升效率示意图,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图10至图12的各个颜色的大角度≥60°时,各色光都有一定的提升,也可以从侧面验证本申请是通过提取界面处的光波导的损耗光来补偿各个视角的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该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如图13所示,该制备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301、提供一衬底基板。
步骤S1302、在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多个子像素。
步骤S1303、在多个子像素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封装层。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喷墨打印技术制备封装层。
步骤S1304、在封装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多个聚光透镜。
示例性地,可以使用光刻技术与热回流技术制备多个聚光透镜。
步骤S1305、在封装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平坦层,平坦层包覆在多个聚光透镜上,平坦层的折射率小于聚光透镜的折射率。
其中,上述各步骤形成的各层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封装层上设置高折射率的多个聚光透镜和低折射率的平坦层,调整了光的传播,使得多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在到达封装层后,可以产生折射,进入聚光透镜,再在聚光透镜和平坦层的界面,产生折射,进入平坦层中,最后从平坦层出射,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减小了光线发生全反射的机会。同时,多个聚光透镜还可以起到聚光作用,来增强出光,进一步提升出光效率。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多个子像素,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封装层,位于所述多个子像素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多个聚光透镜,位于所述封装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平坦层,位于所述封装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包覆在所述多个聚光透镜上,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聚光透镜的折射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聚光透镜的形状为凸透镜、圆锥或多棱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聚光透镜呈阵列均布在所述封装层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聚光透镜排成多行,相邻行的所述聚光透镜对齐排列或错开排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聚光透镜的材料为掺有TiO2粒子或ZrO2粒子的硅氧烷树脂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的材料为掺有中空粒子的硅氧烷树脂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聚光透镜的高度为8~12um,长度为25~30um,相邻两个所述聚光透镜之间的间隔为1~3u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聚光透镜与所述多个子像素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聚光透镜用于透射对应的一个所述子像素发出的光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子像素发出的光线为红光或绿光时,所述子像素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聚光透镜的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当所述子像素发出的光线为蓝光时,所述子像素的面积小于对应的所述聚光透镜的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像素均包括嵌入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中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依次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绝缘层和OLED器件;
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位于所述有源层上栅极、位于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栅极之间的栅极绝缘层、以及分别与所述有源层接触的源极和漏极;
所述OLED器件包括依次层叠在所述绝缘层上的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所述红色子像素和所述绿色子像素中的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蓝色子像素中的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
12.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多个子像素;
在所述多个子像素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封装层;
在所述封装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多个聚光透镜;
在所述封装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包覆在所述多个聚光透镜上,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聚光透镜的折射率。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135276.5A 2022-02-14 2022-02-14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4974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5276.5A CN114497421A (zh) 2022-02-14 2022-02-14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5276.5A CN114497421A (zh) 2022-02-14 2022-02-14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7421A true CN114497421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80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5276.5A Pending CN114497421A (zh) 2022-02-14 2022-02-14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9742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0913A (zh) * 2022-08-24 2022-12-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225868A1 (zh) * 2022-05-24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透镜基板、显示装置及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
WO2023236676A1 (zh) * 2022-06-10 2023-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4000355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5868A1 (zh) * 2022-05-24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透镜基板、显示装置及微透镜基板的制备方法
WO2023236676A1 (zh) * 2022-06-10 2023-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4000355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N115440913A (zh) * 2022-08-24 2022-12-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440913B (zh) * 2022-08-24 2023-09-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849623B1 (en) 2022-08-24 2023-12-19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97421A (zh)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756304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CN108630732B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7325943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which is equipped with light extraction elements
GB2564588A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170125489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2044635B (zh) 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图像拾取设备
CN1897294A (zh) 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056865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7273397A (ja) 有機el多色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983051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5429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61662A (zh) 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WO2020098151A1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设备
WO2015172450A1 (zh) 一种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140110690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03317931A (ja) El素子、およびその素子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WO2024045987A1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1140344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151945A (ja) 有機el発光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276841B2 (en) Light extraction substrat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comprising same
EP3200254B1 (en) Light extraction substrat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comprising same
CN101051649A (zh) 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光电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CN115064567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599932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