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4567A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4567A
CN115064567A CN202210662269.0A CN202210662269A CN115064567A CN 115064567 A CN115064567 A CN 115064567A CN 202210662269 A CN202210662269 A CN 202210662269A CN 115064567 A CN115064567 A CN 115064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ens
light
base plate
substrat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622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坤
卿万梅
陈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622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45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4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45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层、透镜层、黑矩阵层和彩膜层;发光层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光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透镜层位于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透镜层包括多个透镜单元,多个透镜单元与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黑矩阵层位于透镜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黑矩阵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中空区;彩膜层位于透镜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彩膜层包括多个色阻块,多个色阻块与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且多个色阻块置于多个中空区内,中空区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透镜单元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透镜单元用于对发光单元产生的光线进行调整,使调整后的光线朝向中空区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轻薄、对比度高、视角广、色彩艳丽等特点。此外,OLED显示面板可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弯折和卷曲处理,形成多种形态的曲面,突破传统的显示面板形式,具有广泛应用。相关技术中,OLED显示面板中的光线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部分损耗,降低显示面板的透过率,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面板的透过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层、透镜层、黑矩阵层和彩膜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所述透镜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透镜层包括多个透镜单元,所述多个透镜单元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所述黑矩阵层位于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中空区;所述彩膜层位于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包括多个色阻块,所述多个色阻块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且所述多个色阻块置于所述多个中空区内,所述中空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透镜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透镜单元用于对所述发光单元产生的光线进行调整,使调整后的光线朝向所述中空区传输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单元包括平凸透镜,所述平凸透镜的凸镜面远离所述发光单元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发光层的折射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匹配层,所述匹配层位于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匹配层覆盖所述多个透镜单元。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限定层和封装层,所述像素限定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及所述多个透镜单元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开口内,且所述匹配层的至少部分结构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开口内;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匹配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像素限定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间的差值为-1μm至+1μm。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匹配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且所述匹配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封装层的折射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为1.3至2.0,所述封装层的折射率为1.6至2.0。
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匹配层的一侧和所述匹配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小于10μm。
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像素开口的深度为1.5μm至3μm。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0.5μm至2.5μm。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的阳极层、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层,所述透镜单元位于所述阴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透镜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的多个驱动电路;
多个栅线、多个第一数据线、多个发光控制线和多个复位信号线;所述多个栅线及所述多个第一数据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多个栅线相互平行设置且与所述多个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数据线相互平行设置且与所述多个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多个栅线及所述多个第一数据线垂直交叉设置;所述多个发光控制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多个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多个发光控制线平行于所述多个栅线设置;所述多个复位信号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多个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多个复位信号线平行于所述多个发光控制线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彩膜层包括多个绿色阻块、多个蓝色阻块及多个红色阻块,所述透镜层包括与所述多个绿色阻块对应设置的多个绿色透镜单元、与所述多个蓝色阻块对应设置的多个蓝色透镜单元,以及与所述多个红色阻块对应设置的多个红色透镜单元;绿色透镜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控制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及与该发光控制线相邻的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蓝色透镜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数据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红色透镜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数据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沿与所述多个栅线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绿色透镜单元的尺寸小于所述蓝色透镜单元的尺寸,且所述绿色透镜单元的尺寸大于红色透镜单元的尺寸;沿与所述多个第一数据线平行的方向上,所述蓝色透镜单元的尺寸大于所述绿色透镜单元的尺寸,且所述蓝色透镜单元的尺寸小于所述红色透镜单元的尺寸。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
在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透镜层,所述透镜层包括多个透镜单元,所述多个透镜单元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
在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中空区;
在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彩膜层,所述彩膜层包括多个色阻块,所述多个色阻块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且所述多个色阻块置于所述多个中空区内,所述中空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透镜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透镜单元用于对所述发光单元产生的光线进行调整,使调整后的光线朝向所述中空区传输。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发光层的步骤之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形成像素限定层,在所述像素限定层上形成多个像素开口;
在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透镜层之后,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匹配层,所述多个透镜单元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开口内,且所述匹配层的至少部分结构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开口内。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发光层,和位于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透镜层,发光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透镜层包括与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透镜单元。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层和彩膜层,黑矩阵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中空区,彩膜层包括与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多个色阻块,且多个色阻块置于多个中空区内。其中,多个色阻块位于多个中空区内且与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透镜单元与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由发光单元出射的光线传输至其上方的透镜单元后,透镜单元可以对光线的传输方向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的光线朝向中空区的方向传输,从而使得光线能够更多的传输至中空区内的色阻块内,并通过色阻块滤光后出射。多个透镜单元使得由多个发光单元出射的光线更多的传输至多个色阻块内,减少光线传输至多个色阻块周边黑矩阵层的概率,能够降低黑矩阵层对光线的遮挡及吸收,降低光线损耗,增大彩膜层的光通量,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透过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A-A方向上的一种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一种光线传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一种光线传输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光线传输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沿A-A方向上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9为图1中A区域的一种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100-显示面板、1-衬底基板、2-驱动电路层、20-驱动电路、201-有源层、202-第一栅极绝缘层、203-栅极金属层、2031-栅极、204-第二栅极绝缘层、205-层间电介质层、206-源漏金属层、207-钝化层、208-平坦化层、2061-源极、2062-漏极、3-发光层、30-发光单元、301-阳极层、302-有机发光层、303-阴极层、4-像素限定层、5-透镜层、50-透镜单元、501-绿色透镜单元、502-红色透镜单元、503-蓝色透镜单元、6-匹配层、7-封装层、8-黑矩阵层、9-彩膜层、901-色阻块、9011-绿色阻块、9012-红色阻块、9013-蓝色阻块、10-盖板、200-主点面、300-主光轴、3001-像方焦点、3002-物方焦点、101-栅线、102-发光控制线、103-初始化信号线、104-复位信号线、105-第一数据线、106-第二数据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相关技术中,为降低OLED显示面板的厚度,提升OLED显示面板可弯折性能,且提高OLED显示面板的透过率,通常在显示面板的封装层上方覆盖COE(Color Filter OnEncapsulation,封装层上彩膜层)结构,COE结构包括位于显示面板的封装层上的彩膜层和黑矩阵层。如图2所示,彩膜层包括多个色阻块,多个色阻块用于对发光层的光线进行滤光,由于彩膜层与发光层之间距离较大等因素,传输至彩膜层部分光线会被多个色阻块周边的黑矩阵层吸收,造成部分光线损耗,降低显示面板的透过率,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提高显示面板的透过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其中,显示面板可以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或光致发光显示面板。在该显示面板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情况下,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或QLED(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在该显示面板为光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光致发光显示面板可以为量子点光致发光显示面板。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衬底基板1、发光层3、透镜层5、黑矩阵层8和彩膜层9;发光层3位于衬底基板1的一侧,发光层3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30;透镜层5位于发光层3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透镜层5包括多个透镜单元50,多个透镜单元50与多个发光单元30对应设置;黑矩阵层8位于透镜层5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黑矩阵层8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中空区;彩膜层9位于透镜层5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彩膜层9包括多个色阻块901,多个色阻块901与多个发光单元30对应设置,且多个色阻块901置于多个中空区内,中空区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透镜单元50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透镜单元50用于对发光单元30产生的光线进行调整,使调整后的光线朝向中空区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多个色阻块901位于多个中空区内且与多个发光单元30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透镜单元50与多个发光单元30一一对应设置,由发光单元30出射的光线传输至其上方的透镜单元50后,透镜单元50可以对光线的传输方向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的光线朝向中空区的方向传输,从而使得光线能够更多的传输至中空区内的色阻块901内,并通过色阻块901滤光后出射。多个透镜单元50使得由多个发光单元30出射的光线更多的传输至多个色阻块901内,减少光线传输至多个色阻块901的周边的黑矩阵层8的概率,能够降低黑矩阵层8对光线的遮挡及吸收,降低光线损耗,增大彩膜层9的光通量,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其中,多个色阻块901与多个发光单元30对应设置可以为,每一色阻块90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与其对应的发光单元30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多个透镜单元50也与多个发光单元30对应设置,且多个色阻块901位于多个中空区内,因此每一中空区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位于其下方的透镜单元50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以使经透镜单元50折射后的光线能够更多的入射至中空区。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发光单元30可以包括多个红光发光单元、多个绿光发光单元及多个蓝光发光单元。相对应的,多个色阻块901可以包括多个红色阻块9012、多个绿色阻块9011及多个蓝色阻块9013,多个红色阻块9012与多个红光发光单元对应设置,多个绿色阻块9011与多个绿光发光单元对应设置,多个蓝色阻块9013与多个蓝光发光单元对应设置。
可选的,发光层3的材料可以包括氟化锂等。可选的,透镜层5中多个透镜单元50的材料可以为具有高折射率的树脂材料,如聚酰亚胺型光学树脂等。黑矩阵层8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中空区,多个中空区用于容纳多个色阻块901。黑矩阵层8上除多个中空区外的其他区域可以涂覆有不透光的黑色遮光染料。黑矩阵层8用于降低相邻的发光单元30之间发生光学串扰的概率,并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反射率,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衬底基板1可以为刚性衬底基板,如玻璃衬底基板等。衬底基板1也可以为柔性衬底基板,如聚酰亚胺衬底基板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透镜单元50包括平凸透镜,平凸透镜的凸镜面远离发光单元30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平凸透镜的凸镜面远离发光单元30设置,相对应的,平凸透镜的平镜面靠近发光单元30设置。平凸透镜可以改变由发光单元30出射的光线的传输路径,使得光线更多的入射至上方的色阻块901内。具体的,发光单元30出射的光线包括沿特定方向传输的平行光线及沿发光单元30的边缘向四周方向发散的发散光线。光线由发光单元30传输至上方的平凸透镜时,平凸透镜可以将经过物方焦点3002的发散光线调整为垂直于衬底基板1方向上的平行光线并朝向中空区传输,平凸透镜还可以将垂直于衬底基板1方向上的平行光线沿发光单元30的中心方向汇聚,然后朝向中空区传输。因此多个透镜单元50包括的多个平凸透镜能够对由多个发光单元30出射的光线的传输路径进行调整,使调整后的光线更多的进入中空区,降低光线传输至多个中空区周边的黑矩阵层8的概率,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透镜层5的折射率大于发光层3的折射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透镜层5的折射率大于发光层3的折射率,每一透镜单元50的折射率可以大于与其对应设置的发光单元30的折射率。因此当光线由折射率较小的发光单元30传输至折射率较大的透镜单元50内时,透镜单元50对光线进行折射,且折射后的光线的折射角小于光线入射至透镜单元50的入射角,使得折射后的光线沿更加靠近透镜单元50的中心方向传输,使得透镜单元50能够更好的对光线进行汇聚,使折射后的光线由透镜单元50出射后更多的进入上方的中空区内,即更多的进入色阻块901内,从而进一步增大彩膜层9的光通量,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匹配层6,匹配层6位于透镜层5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且匹配层6覆盖多个透镜单元50。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匹配层6覆盖多个透镜单元50。光线由多个透镜单元50传输至上方的匹配层6时,匹配层6可以对由多个透镜单元50出射的光线进行二次折射,使二侧折射后的光线沿更靠近透镜单元50的中心方向传输,实现光线的进一步汇聚。匹配层6能够使由发光单元30出射的光线经过折射后更多的进入中空区及色阻块901,从而进一步降低光线传输至色阻块901周边的黑矩阵层8的概率,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此外,匹配层6还可以提高透镜层5的平整性,以便于显示面板100后续膜层的制作。可选的,匹配层6的折射率可以小于透镜层5的折射率。
可选的,匹配层6可以由聚氨酯类材质制成。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8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像素限定层4和封装层7,像素限定层4位于衬底基板1的一侧,像素限定层4包括多个像素开口,多个发光单元30及多个透镜单元50置于多个像素开口内,且匹配层6的至少部分结构置于多个像素开口内;封装层7位于像素限定层4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发光层3包括多个发光单元30,像素限定层4通过自身的凹陷结构形成多个像素开口,每一发光单元30及每一透镜单元50均位于一个像素开口内,以将相邻的发光单元30分隔开,降低相邻发光单元30间的光学串扰。封装层7位于像素限定层4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且覆盖透镜层5和匹配层6,封装层7可以为薄膜封装层。封装层7用于对下方发光层3、透镜层5和匹配层6等层结构进行封装,降低因水氧等杂质进入发光层3而导致发光单元30及下方层结构失效的概率。
可选的,封装层7的材质包括氧化硅、氮氧化硅和氮化硅等。进一步的,封装层7可以为单层结构,封装层7也可以为多层结构。封装层7为多层结构时,封装层7可以包括无机封装层和位于无机封装层上的金属层。
可选的,如图3所示,彩膜层9及黑矩阵层8位于封装层7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盖板10,盖板10设置于彩膜层9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00的膜层结构,降低显示面板100划伤的概率。盖板1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玻璃、塑料等。
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的方向上,匹配层6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和衬底基板1之间的距离,与像素限定层4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和衬底基板1之间的距离间的差值为-1μm至+1μm。
本申请实施例中,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的方向上,匹配层6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和衬底基板1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像素限定层4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和衬底基板1之间的距离,即匹配层6可以完全置于像素界定层的多个像素开口内。匹配层6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和衬底基板1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大于像素限定层4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和衬底基板1之间的距离,即匹配层6的部分结构置于多个像素开口内,且匹配层6的部分结构超出多个像素开口。其中,以衬底基板1为基面,匹配层6的高度可以低于像素限定层4的高度0μm至1μm,如匹配层6的高度低于像素限定层4的高度0μm、0.3μm、0.5μm、0.8μm等。此外,匹配层6的高度可以高出像素限定层4的高度0μm至1μm,如匹配层6的高度高出像素限定层4的高度0μm、0.3μm、0.5μm、0.8μm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可选的,匹配层6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与像素限定层4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以提高像素限定层4的平整性,便于显示面板100后续膜层的制作。
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的方向上,像素开口的深度为1.5μm至3μm。如图6及图7所示,像素限定层4中像素开口的深度x可以为1.5μm至3μm,以使像素开口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发光单元30、透镜单元50及匹配层6的部分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匹配层6的折射率小于透镜层5的折射率,且匹配层6的折射率小于封装层7的折射率。
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层7包括至少三层,其在远离匹配层6的方向上,封装层7的折射率逐渐减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透镜单元50可以使发光单元30出射的光线沿更靠近透镜单元50的中心方向传输至匹配层6,匹配层6的折射率小于透镜层5的折射率,透镜单元50出射的光线可以通过匹配层6进行二次折射,使光线进一步沿更靠近透镜单元50的中心方向传输。具体的,匹配层6的折射率小于封装层7的折射率,当光线由折射率较小的匹配层6传输至折射率较大的封装层7内时,封装层7进一步对光线进行折射,且折射后的光线的折射角小于光线入射至封装层7的入射角,使得折射后的光线沿更加靠近透镜单元50的中心方向传输,使得进入封装层7的光线进一步进行汇聚,使折射后的光线由封装层7出射后更多的进入上方的中空区内,即更多的进入色阻块901内,从而进一步提高彩膜层9的透过率,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透镜层5的折射率为1.3至2.0,封装层7的折射率为1.6至2.0。
本申请实施例中,透镜层5的折射率大于发光层3的折射率,例如,发光层3的折射率可以为1.3,透镜层5的折射率可以为1.8。匹配层6的折射率小于透镜层5的折射率,且匹配层6的折射率小于封装层7的折射率,例如,匹配层6的折射率可以为1.6,封装层7的折射率可以为1.8。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发光层3、透镜层5、匹配层6和封装层7的折射率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的方向上,封装层7远离匹配层6的一侧和匹配层6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小于10μm。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封装层7远离匹配层6的一侧和匹配层6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之间的距离小于10μm时,可以使沿发光单元30边缘出射的光线,经过透镜层5和匹配层6调整后更多的进入上方的中空区内,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其中,如图6所示,以像素限定层4中像素开口的深度为x,发光层3的折射率为n1,透镜层5的折射率为n2,匹配层6的折射率为n3,封装层7的折射率为n4,透镜单元50的厚度为a,透镜单元50的曲率半径为r1,匹配层6的厚度为b为例,封装层7远离匹配层6的一侧和匹配层6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间的距离y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3690979010000121
Figure BDA0003690979010000122
Figure BDA0003690979010000123
Figure BDA0003690979010000124
θ2与θ3相等,得:
Figure BDA0003690979010000125
其中:
Figure BDA0003690979010000126
其中,θ1为匹配层6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θ2为匹配层6的折射光线的折射角,θ3为封装层7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α为像素限定层4侧边边缘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夹角,β为透镜层5折射光线的折射角,f′为透镜单元50为平凸透镜时的像方焦距,即平凸透镜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与像方焦点3001之间的距离,z为发光单元30沿平行于衬底基板1的方向上的尺寸,s为平凸透镜靠近发光单元30的平面一侧至主点面200之间的距离,k为透镜层5入射光线的入射点与匹配层6折射光线的折射点之间的距离,h为透镜层5入射光线的入射点与匹配层6边缘之间的距离。
由上述公式可知,封装层7远离匹配层6的一侧和匹配层6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之间的距离y小于10μm时,可以使沿发光单元30边缘出射的光线,经过透镜层5和匹配层6调整后更多的进入上方的中空区内,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0.5μm至2.5μm。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当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0.5μm至2.5μm,即r1为0.5μm至2.5μm时,可以使沿发光单元30边缘出射的光线,经过透镜层5和匹配层6调整后更多的进入上方的中空区,降低发光单元30出射的光线被黑矩阵层8吸收的概率,进一步的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其中,如图7所示,以像素限定层4中像素开口的深度为x,封装层7远离匹配层6的一侧和匹配层6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之间的距离为y,发光层3的折射率为n1,透镜层5的折射率为n2,匹配层6的折射率为n3,封装层7的折射率为n4,透镜单元50的厚度为a,透镜单元50的曲率半径为r1,匹配层6的厚度为b为例,像素定义层一侧边缘的延长线与平凸透镜的主光轴300的交点与平凸透镜层5的主点面200之间的距离m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3690979010000131
Figure BDA0003690979010000132
Figure BDA0003690979010000133
Figure BDA0003690979010000134
Figure BDA0003690979010000135
Figure BDA0003690979010000141
为使经平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能够入射至中空区内,设定m大于f,则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r1的范围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m
Figure BDA0003690979010000142
Figure BDA0003690979010000143
其中,为透镜单元50为平凸透镜时的物方焦距,即平凸透镜主点面200与物方焦点3002之间的距离,p为发光单元30靠近衬底基板1的一侧至主点面200之间的距离,j为匹配层6出射光线的出射点与平凸透镜的主光轴300之间的距离。
由上述公式可知,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0.5μm至2.5μm时,可以使沿发光单元30边缘出射的光,经过透镜层5和匹配层6调整后更多的进入上方的中空区,降低发光单元30出射的光线被黑矩阵层8吸收的概率,进一步的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发光单元30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依次设置的阳极层301、有机发光层302和阴极层303,透镜单元50位于阴极层303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透镜单元50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落入阳极层30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透镜单元50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落入阳极层30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内,且阳极层30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可以大于透镜单元50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如图8所示,每一发光单元30的阳极层301及有机发光层302由像素限定层4分隔开,而至少部分发光单元30的阴极层303可以连为一体从而具有等电势。有机发光层302可以通过蒸镀等方式形成,有机发光层302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等。
其中,阳极层301可以与像素电极电连接或用作像素电极,阴极层303可以与公共电极电连接或用作公共电极。阳极层301及阴极层303的材料可以包括透明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锡(ITO)等,阳极层301及阴极层303的材料还可以包括铜、铝、银等金属材料或包含上述金属材料的合金材料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驱动电路层2,驱动电路层2位于衬底基板1一侧,驱动电路层2包括与多个发光单元30对应设置的多个驱动电路20。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个栅线101、多个第一数据线105、多个发光控制线102及多个复位信号线104。其中,多个栅线101及多个第一数据线105位于衬底基板1的一侧,多个栅线101相互平行设置且与多个驱动电路20电连接,多个第一数据线105相互平行设置且与多个驱动电路20电连接,多个栅线101及多个第一数据线105垂直交叉设置。多个发光控制线102位于衬底基板1的一侧且与多个驱动电路20电连接,多个发光控制线102平行于多个栅线101设置。多个复位信号线104位于衬底基板1的一侧且与多个驱动电路20电连接,多个复位信号线104平行于多个发光控制线102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多个驱动电路20和多个发光单元30对应设置,每一驱动电路20用于驱动与其对应设置的发光单元30发光。多个驱动电路20可以为顶栅结构,也可以为底栅结构或双栅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如图8所示,以多个驱动电路20为顶栅结构为例,驱动电路20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1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有源层201、第一栅极绝缘层202、栅极金属层203、第二栅极绝缘层204、层间电介质层205和源漏金属层206。栅极金属层203包括栅极2031,源漏金属层206包括源极2061和漏极2062。其中,阳极层301与驱动电路20中的源极2061或漏极2062过孔连接,源极2061或漏极2062与有源层201过孔连接。
可选的,栅极金属层203及源漏金属层206的材料可以包括铜、铝、银等金属材料或包含上述金属材料的合金材料。第一栅极绝缘层202和第二栅极绝缘层204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或者可以包括聚酰亚胺、聚酞亚胺、聚酞胺、丙烯酸树脂、苯并环丁烯或酚醛树脂等有机绝缘材料。可选的,栅极2031可以为具有铜层及钼铌层的层叠结构,钼铌层用于对铜层进行保护。此外,源极2061和漏极2062也均可以包括铜层和用于保护铜层的钼铌层,类似地,钼铌层对铜层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铜层被腐蚀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栅线101可以与多个驱动电路20中的栅极2031电连接,多个第一数据线105可以与多个驱动电路20中的源极2061或漏极2062电连接。
可选的,如图9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衬底基板1一侧且与多个驱动电路20电连接的多个第二数据线106,多个第二数据线106平行于多个第一数据线105设置,且如图9所示,第二数据线106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数据线105之间。其中,第一数据线105可以为数据信号线Vdata,第二数据线106可以为电压线VDD。或者,第一数据线105可以为VDD,第二数据线106可以为Vdata。可选的,发光控制线102可以与多个驱动电路20连接。复位信号线104也可以与多个驱动电路20连接。
可选的,如图9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衬底基板1一侧的多个初始化信号线103,多个初始化信号线103平行于多个栅线101设置,多个初始化信号线103可以与多个驱动电路20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彩膜层9包括多个绿色阻块9011、多个红色阻块9012及多个蓝色阻块9013,透镜层5包括与多个绿色阻块9011对应设置的多个绿色透镜单元501、与多个红色阻块9012对应设置的多个红色透镜单元502,以及与多个蓝色阻块9013对应设置的多个蓝色透镜单元503。例如,一个像素单元包括1个绿色阻块9011、1个红色阻块9012及1个蓝色阻块9013。透镜层5包括与1个绿色阻块9011对应设置的1个绿色透镜单元501、与1个红色阻块9012对应设置的1个红色透镜单元502,以及与1个蓝色阻块9013对应设置的1个蓝色透镜单元503。
可选的,如图9所示,一个像素单元包括2个绿色阻块9011、1个红色阻块9012及1个蓝色阻块9013。透镜层5包括与2个绿色阻块9011对应设置的2个绿色透镜单元501、与1个红色阻块9012对应设置的1个红色透镜单元502,以及与1个蓝色阻块9013对应设置的1个蓝色透镜单元503。
可选的,绿色透镜单元50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控制线10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及与该发光控制线102相邻的复位信号线104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之间。蓝色透镜单元503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数据线105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之间。红色透镜单元50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数据线105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绿色透镜单元501的边缘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控制线102及复位信号线104之间不存在交叠,降低了发光控制线102及复位信号线104对经绿色透镜单元501的边缘调整后的光线的影响。蓝色透镜单元503的边缘与红色透镜单元502的边缘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的第一数据线105之间不存在交叠,降低了第一数据线105对经蓝色透镜单元503及红色透镜单元502的边缘调整后的光线的影响,使得光线经由蓝色透镜单元503及红色透镜单元502后能够更多的入射至彩膜层9,增加彩膜层9的光通量,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
可选的,如图9所示,绿色透镜单元501、红色透镜单元502及蓝色透镜单元503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初始化信号线103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间存在交叠。复位信号线104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红色透镜单元502及蓝色透镜单元503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的中间区域存在交叠。红色透镜单元50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数据线106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间,即红色透镜单元50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的两个第二数据线106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之间均不存在交叠。
可选的,绿色透镜单元501及蓝色透镜单元503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与第一数据线105或者第二数据线106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间存在交叠。绿色透镜单元50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数据线105及第二数据线106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间均存在交叠。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沿与多个栅线101平行的方向上,绿色透镜单元501的尺寸小于蓝色透镜单元503的尺寸,且绿色透镜单元501的尺寸大于红色透镜单元502的尺寸;沿与多个第一数据线105平行的方向上,蓝色透镜单元503的尺寸大于绿色透镜单元501的尺寸,且蓝色透镜单元503的尺寸小于红色透镜单元502的尺寸。
本申请实施例中,绿色透镜单元501、红色透镜单元502及蓝色透镜单元503间的尺寸及面积的大小关系,可根据绿色阻块9011、红色阻块9012及蓝色阻块9013之间的尺寸及面积的大小关系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可选的,沿与多个栅线101平行的方向上,蓝色透镜单元503的尺寸与红色透镜单元502的尺寸及绿色透镜单元501的尺寸之间的比值可以为4:3:2。
可以理解的是,彩膜层9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排列方式。例如:如图9所示,彩膜层9包括多个红色阻块9012、多个蓝色阻块9013及多个绿色阻块9011,透镜层5包括与多个红色阻块9012对应设置的多个红色透镜单元502、与多个蓝色阻块9013对应设置的多个蓝色透镜单元503,以及与多个绿色阻块9011对应设置的多个绿色透镜单元501。
可选的,一个像素单元包括2个红色阻块9012、1个蓝色阻块9013及1个绿色阻块9011。透镜层5包括与2个红色阻块9012对应设置的2个红色透镜单元502、1个蓝色阻块9013对应设置的1个蓝色透镜单元503,以及与1个绿色阻块9011对应设置的1个绿色透镜单元501。
可选的,绿色透镜单元501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控制线102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及与该发光控制线102相邻的复位信号线104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之间;
蓝色透镜单元503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数据线105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之间;
红色透镜单元502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数据线105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之间。
可选的,沿与所述多个栅线101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绿色透镜单元501的尺寸小于所述蓝色透镜单元503的尺寸,且所述绿色透镜单元501的尺寸大于红色透镜单元502的尺寸;
沿与所述多个数据线平行的方向上,所述蓝色透镜单元503的尺寸大于所述绿色透镜单元501的尺寸,且所述蓝色透镜单元503的尺寸小于所述红色透镜单元502的尺寸。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钝化层207和平坦化层208。钝化层207用于保护下方的其他层结构,延缓源漏金属层206等层结构的腐蚀速度。平坦化层208上设有过孔,过孔贯穿钝化层207和平坦化层208,且阳极可以通过过孔与驱动电路20内的源漏金属层206电连接。具体的,如图8所示,阳极层301通过过孔与漏极2062连接。平坦化层208设置于钝化层207的上方,用于提高驱动电路20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表面的平整性,便于后续膜层的制作。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制作方法,如图10所示,包括:
步骤S1001,提供一衬底基板;
步骤S1002,在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发光层,发光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
步骤S1003,在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透镜层,透镜层包括多个透镜单元,多个透镜单元与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
步骤S1004,在透镜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黑矩阵层,黑矩阵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中空区;
步骤S1005,在透镜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彩膜层,彩膜层包括多个色阻块,多个色阻块与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且多个色阻块置于多个中空区内,中空区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透镜单元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透镜单元用于对发光单元产生的光线进行调整,使调整后的光线朝向中空区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色阻块901位于多个中空区内且与多个发光单元30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透镜单元50与多个发光单元30一一对应设置,由发光单元30出射的光线传输至其上方的透镜单元50后,透镜单元50可以对光线的传输方向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的光线朝向中空区的方向传输,从而使得光线能够更多的传输至中空区内的色阻块901内,并通过色阻块901滤光后出射。多个透镜单元50使得由多个发光单元30出射的光线更多的传输至多个色阻块901内,减少光线传输至多个色阻块901周边黑矩阵层8的概率,能够降低黑矩阵层8对光线的遮挡及吸收,降低光线损耗,增加彩膜层9的光通量,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在衬底基板1的一侧形成发光层3的步骤之前,制作方法还包括:
步骤一,在衬底基板1一侧形成像素限定层4,在像素限定层4上形成多个像素开口;
在发光单元30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形成透镜层5之后,制作方法还包括:
步骤二,在透镜层5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形成匹配层6,多个透镜单元50置于多个像素开口内,且匹配层6的至少部分结构置于多个像素开口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衬底基板1上形成像素限定层4,然后采用曝光显影及刻蚀等方式在像素限定层4上形成多个像素开口,然后在像素限定层4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形成发光层3,且使发光层3中的多个发光单元30置于多个像素开口内,然后在发光层3上形成透镜层5,且使得透镜层5的多个透镜单元50置于多个像素开口内,然后在透镜层5上形成匹配层6,且使得匹配层6的至少部分结构置于多个像素开口内。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100。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电视机、画屏、广告屏、电子纸等。由于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因此显示装置具有上述显示面板100所具有的全部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
透镜层,所述透镜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透镜层包括多个透镜单元,所述多个透镜单元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
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位于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中空区;
彩膜层,所述彩膜层位于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包括多个色阻块,所述多个色阻块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且所述多个色阻块置于所述多个中空区内,所述中空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透镜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透镜单元用于对所述发光单元产生的光线进行调整,使调整后的光线朝向所述中空区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单元包括平凸透镜,所述平凸透镜的凸镜面远离所述发光单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发光层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匹配层,所述匹配层位于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匹配层覆盖所述多个透镜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及所述多个透镜单元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开口内,且所述匹配层的至少部分结构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开口内;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匹配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像素限定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间的差值为-1μm至+1μ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且所述匹配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封装层的折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为1.3至2.0,所述封装层的折射率为1.6至2.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匹配层的一侧和所述匹配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小于1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像素开口的深度为1.5μm至3μm。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0.5μm至2.5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的阳极层、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层,所述透镜单元位于所述阴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透镜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的多个驱动电路;
多个栅线及多个第一数据线,所述多个栅线及所述多个第一数据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多个栅线相互平行设置且与所述多个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数据线相互平行设置且与所述多个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多个栅线及所述多个第一数据线垂直交叉设置;
多个发光控制线,所述多个发光控制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多个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多个发光控制线平行于所述多个栅线设置;
多个复位信号线,所述多个复位信号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多个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多个复位信号线平行于所述多个发光控制线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层包括多个绿色阻块、多个蓝色阻块及多个红色阻块,所述透镜层包括与所述多个绿色阻块对应设置的多个绿色透镜单元、与所述多个蓝色阻块对应设置的多个蓝色透镜单元,以及与所述多个红色阻块对应设置的多个红色透镜单元;
绿色透镜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控制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及与该发光控制线相邻的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蓝色透镜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数据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红色透镜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数据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多个栅线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绿色透镜单元的尺寸小于所述蓝色透镜单元的尺寸,且所述绿色透镜单元的尺寸大于红色透镜单元的尺寸;
沿与所述多个第一数据线平行的方向上,所述蓝色透镜单元的尺寸大于所述绿色透镜单元的尺寸,且所述蓝色透镜单元的尺寸小于所述红色透镜单元的尺寸。
16.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单元;
在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透镜层,所述透镜层包括多个透镜单元,所述多个透镜单元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
在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中空区;
在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彩膜层,所述彩膜层包括多个色阻块,所述多个色阻块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且所述多个色阻块置于所述多个中空区内,所述中空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透镜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透镜单元用于对所述发光单元产生的光线进行调整,使调整后的光线朝向所述中空区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发光层的步骤之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形成像素限定层,在所述像素限定层上形成多个像素开口;
在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透镜层之后,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匹配层,所述多个透镜单元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开口内,且所述匹配层的至少部分结构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开口内。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662269.0A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0645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2269.0A CN115064567A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2269.0A CN115064567A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4567A true CN115064567A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00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62269.0A Pending CN115064567A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45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2142A1 (zh) * 2022-10-18 2024-04-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穿戴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2142A1 (zh) * 2022-10-18 2024-04-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4030B2 (en)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874999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under-screen camera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1002840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331276B2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11332796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05654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564571B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82048A (zh) 透光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
US11678509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corner dams
CN112928225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5064567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583568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27481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21036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068227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3151127A1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模组
CN115207068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240099067A1 (en) Display device
US10490778B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24017252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0762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18836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3115346A1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724292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7582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