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1870B -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1870B
CN112581870B CN202011573546.8A CN202011573546A CN112581870B CN 112581870 B CN112581870 B CN 112581870B CN 202011573546 A CN202011573546 A CN 202011573546A CN 112581870 B CN112581870 B CN 1125818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polarizer
transmitting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735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1870A (zh
Inventor
谭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7354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18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1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1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1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1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光控制层及发光组件。光控制层设于第二偏光片与第一偏光片之间,光控制层包括多个第一透光层及多个第二透光层,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交替层叠设置,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光控制层用于折射和反射光线。发光组件设于第二偏光片背离光控制层的一侧。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及外壳。显示面板与外壳固定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出光效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中常设置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以用于减少光线反射。然而,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的设置限制了光线的射出,造成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降低。因此,如何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出光效率较高的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偏光片;
第二偏光片;
光控制层,所述光控制层设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所述光控制层包括多个第一透光层及多个第二透光层,所述第一透光层与所述第二透光层交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所述光控制层用于折射和反射光线;及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偏光片背离所述光控制层的一侧,所述发光组件用于发射光线,并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偏光片的所在方向反射光线。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显示面板及外壳,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通过在显示面板的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之间设置光控制层,及在第二偏光片背离光控制层的一侧设置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发射的光线中部分光线可经第二偏光片、光控制层及第一偏光片射于显示面板外,另一部分光线经光控制层反射于第二偏光片,并经过第二偏光片使得光线的振动状态发生变化后,再次经发光组件反射于光控制层,并经光控制层及第一偏光片射于显示面板外,从而使得发光组件发射的光线能够较多的射出,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显示面板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显示面板中第一偏光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显示面板中光控制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中光控制层内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显示面板设有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显示面板设有发光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示显示面板设有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形成发光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显示面板中发光层、第一电极层及第二电极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显示面板中发光层发射的光线的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14是图11所示的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的背光侧设有发光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显示面板中发光层发射的光线的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16是图14所示显示面板射入外部光线时外部光线的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17是图14所示的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设有像素界定层的截面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显示面板中光控制层设有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显示面板中光控制层设有第三透光部和第四透光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显示面板设有盖板、封装层、基材及缓冲层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面板1及外壳2。举例而言,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电子阅读器、手持计算机、电子展示屏、笔记本电脑、上网本,以及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媒体播放器、手表、手环等具有显示面板1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以下实施例为便于描述,定义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
请参照图1和图2,外壳2包括固定连接的中框21和后盖22。显示面板1、中框21和后盖22沿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依次相连。显示面板1、中框21和后盖22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可用于收容电池、主板等。
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1可以为可弯曲的柔性屏,也可以为常规的硬质屏。显示面板1具有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区10。当然,显示面板1还可以具有设于显示区10一侧或多侧的非显示区11,非显示区11不用于显示画面。
可以理解的,显示面板1的长度方向即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显示面板1的宽度方向即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即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
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第一偏光片12、光控制层13、第二偏光片14及发光组件18。
其中,第一偏光片12用于透过与其偏振化方向相同的光线,并用于阻挡与其偏振化方向垂直的光线透过。当自然光线射于第一偏光片12时,自然光线中与第一偏光片12的偏振化方向相同的光线透过第一偏光片12,自然光线中与第一偏光片12的偏振化方向垂直的光线被第一偏光片12吸收,而无法透过。可以理解的,第一偏光片12为线偏光片。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透过第一偏光片12的光线记为第一偏振光,并在附图中以线段表示。被第一偏光片12吸收的光线记为第二偏振光,并在附图中以圆点表示。可以理解的,第一偏振光与第二偏振光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
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偏光片1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层120、偏光层121及第二保护层122。其中,偏光层121具有偏振作用。第一保护层120与第二保护层122具有较好的光线透过率、较好的耐水性以及一定的机械强度。第一保护层120与第二保护层122用于保护偏光层121,以避免偏光层121水解、损坏等。其中,第一保护层120与第二保护层122可选为三醋酸纤维素(Tri-cellulose Acetate,TCA)薄膜。偏光层121可选为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薄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保护层120背离偏光层121的一侧设置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层,在压敏胶层背离第一保护层120的设置用于保护压敏胶层的隔离膜,以便于第一偏光片12的粘接。在第二保护层122背离偏光层121的一侧设置保护膜、反射膜、增透膜等,以提高第一偏光片12的性能。
请参照图4和图6,光控制层13与第一偏光片12层叠设置。可选的,光控制层13与第一偏光片12之间可以通过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PSA)、光敏胶(Ultraviolet Rays,UV)等胶材连接。光控制层13包括多个第一透光层130及多个第二透光层131。一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层130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十。第二透光层131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十。第一透光层130的厚度与第二透光层131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第一透光层130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第二透光层131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透光层130的厚度与第二透光层131的厚度较小。可选的,光控制层13的厚度近似为一个至三个第一偏光片12的厚度。第一透光层130与第二透光层131交替层叠设置。换言之,一个第一透光层130的相邻两侧为第二透光层131。一个第二透光层131的相邻两侧为第一透光层130。可选的,第一透光层130与第二透光层131皆为透光薄膜,第一透光层130与第二透光层131依次交替排列后通过压合工艺形成光控制层13。第一透光层130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层131的折射率。可选的,第一透光层130的折射率为1.5~2.0,第二透光层131的折射率为1.0~1.5。其中,光控制层13中与第一偏光片12直接连接的可以是第一透光层130也可以是第二透光层131。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透光层130直接连接第一偏光片12为例进行说明。换言之,光控制层13靠近第一偏光片12一侧的为第一透光层130。
请参照图6和图7,光控制层13用于折射和反射光线。图7中以三个第一透光层130和三个第二透光层131对光控制层13的作用进行示例性说明。三个第一透光层130分别记为第一子透光层1300、第三子透光层1301和第五子透光层1302。三个第二透光层131分别记为第二子透光层1310、第四子透光层1311和第六子透光层1312。第一子透光层1300、第二子透光层1310、第三子透光层1301、第四子透光层1311、第五子透光层1302、第六子透光层1312依次层叠设置。
当自然光线(包括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入射于光控制层13时,自然光线依次在第一子透光层1300与第二子透光层1310的分界面处,第二子透光层1310与第三子透光层1301的分界面处,第三子透光层1301与第四子透光层1311的分界面处,第四子透光层1311与第五子透光层1302的分界面处,第五子透光层1302与第六子透光层1312的分界面处皆发生折射和反射。发生折射的光线经第六子透光层1312背离第五子透光层1302的一侧射出于光控制层13外。发生反射的光线经第一子透光层1300背离第二子透光层1310的一侧射出于光控制层13外。其中,折射于光控制层13外的光线与反射于光控制层13外的光线皆为线偏振光,且振动方向相互垂直。可以理解的,光控制层13用于使自然光线形成两个传播方向相反、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线偏振光。
如图4所示,第二偏光片14覆盖于光控制层13背离第一偏光片12的一侧。换言之,第一偏光片12、光控制层13及第二偏光片14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列。第二偏光片14用于接收光控制层13的反射光线,并使该反射光线射于发光组件18。光控制层13与第二偏光片14之间可以通过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PSA)、光敏胶(Ultraviolet Rays,UV)等胶材连接。其中,第二偏光片14为双折射偏光片。可选的,第二偏光片14为四分之一波片。
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一胶层16和第二胶层17。第一胶层16设于第一偏光片12与光控制层13之间,以连接第一偏光片12与光控制层13。第二胶层17设于光控制层13与第二偏光片14之间,以连接光控制层13和第二偏光片14。
如图9所示,发光组件18位于第二偏光片14背离光控制层13的一侧。换言之,第一偏光片12、光控制层13、第二偏光片14及发光组件18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列。其中,发光组件18可以是金属反射层、镜面反射层、不锈钢反射层等。可以理解的,发光组件18用于发射光线,并用于朝向第二偏光片14的所在方向反射光线。
通过在显示面板1的第一偏光片12与第二偏光片14之间设置光控制层13,及在第二偏光片14背离光控制层13的一侧设置发光组件18,发光组件18发射的光线中部分光线可经过第二偏光片14、光控制层13及第一偏光片12射于显示面板1外,另一部分光线经光控制层13反射于第二偏光片14,并经过第二偏光片14使得光线分解成振动方向垂直的两种偏振光后,再次经发光组件18反射于光控制层13,并经光控制层13及第一偏光片12射于显示面板1外,从而使得显示面板1发射的光线能够较多的射出,显示面板1的出光效率得以提高。
可选的,如图10所示,显示面板1为有机发光显示(Organic Light EmittingDisplay,OLED)面板。
如图10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12、光控制层13、第二偏光片14及发光组件18。第一偏光片12、光控制层13、第二偏光片14设于发光组件18的出光侧。
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发光组件18包括第一电极层180、发光层181及第二电极层182。发光层181用于发射自然光线。第一电极层180与第二电极层182分别设于发光层181的相对两侧。第一电极层180、发光层181及第二电极层182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列。第一电极层180位于第二偏光片14与发光层181之间。换言之,显示面板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12、光控制层13、第二偏光片14、第一电极层180、发光层181及第二电极层182。
其中,请参照图11和图12,发光层18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单元1810。每个发光单元181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及第三子像素181c。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及第三子像素181c可以沿显示面板1的长度方向或者沿显示面板1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本申请以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及第三子像素181c沿显示面板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及第三子像素181c可以分别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及蓝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及第三子像素181c分别用于发射红色自然光线、绿色自然光线及蓝色自然光线。第一电极层180在发光层181的正投影覆盖多个发光单元1810。可选的,第一电极层180呈网格状、块状、图案化等。第二电极层182在发光层181的正投影可以覆盖多个发光单元1810。第二电极层182呈网格状、块状、图案化等。
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第一电极层180的材质为透明导电材质,第二电极层182为金属电极层。其中,第一电极层180第二电极层182共同用于驱动发光层181发射光线。第二电极层182用于朝向第二偏光片14的所在方向反射光线。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发光组件18的第二电极层182形成发光组件18,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1的厚度。其中,第二电极层182可以为金属电极层。
如图13所示,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及第三子像素181c分别发射自然光线(包括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自然光线透过第一电极层180与第二偏光片14射出,经第二偏光片14射出的光线仍为自然光线。经第二偏光片14射出的光线射入光控制层13层,在光控制层13内发生折射与反射后形成传播方向不同的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其中,第一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偏振方向相同。第二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垂直。通过使第一偏振光经光控制层13朝向第一偏光片12的一侧射入,第二偏振光反射回第二偏光片14。此时,射入第一偏光片12的第一偏振光经第一偏光片12射出于显示面板1外。反射回第二偏光片14的第二偏振光经第二偏光片14背离光控制层13的一侧射出。
可选的,第二偏振光经第二偏光片14背离光控制层13的一侧射出时旋向偏转45°,即第二偏振光变化为包括第一子偏振光和第二子偏振光两个分量的圆偏振光。其中,第一子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偏振方向相同。第二子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垂直。第一子偏振光和第二子偏振光射入发光组件18时,由于发光组件18的第二电极层182对光线具有反射作用。因此,第一子偏振光和第二子偏振光受到第二电极层182的反射,旋向偏转180°后再次射入第二偏光片14。此时,射于第二偏光片14的第一子偏振光和第二子偏振光旋向再次偏转45°,而形成第一偏振光,第一偏振光透过光控制层13和第一偏光片12射出显示面板1外,从而使得显示面板1的出光效率提高。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12、光控制层13、第二偏光片14及发光组件18。第一偏光片12、光控制层13、第二偏光片14设于发光组件18的出光侧。发光组件18包括发光层181、电极层和反射层15。反射层15可以为金属反射板等。
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8的第一电极层180与第二电极层182可以皆为透明导电薄膜。当然,第一电极层180与第二电极层182也可以分别为透明导电薄膜和金属电极层。当第一电极层180与第二电极层182皆为透明导电薄膜时,第一电极层180与第二电极层182不用于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层15用于反射光线。当第二电极层182为金属电极层时,此时,第二电极层182与反射层15皆具有反射光线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14和图15,第二偏振光经第二偏光片14背离光控制层13的一侧射出时旋向偏转45°,即第二偏振光变化为包括第一子偏振光和第二子偏振光两个分量的圆偏振光。第一子偏振光和第二子偏振光射入发光组件18及反射层15时,由于发光组件18的第二电极层182和/或反射层15对光线具有反射作用,因此,第一子偏振光和第二子偏振光受到第二电极层182和/或反射层15的反射,旋向偏转180°后再次射入第二偏光片14。此时,设于第二偏光片14的圆偏振光旋向再次偏转45°,而形成第一偏振光。第一偏振光透过光控制层13和第一偏光片12射出显示面板1外,从而使得显示面板1的出光效率提高。
本实施例中可使显示面板1的第二电极层182、发光组件18皆具有反射光线的作用,同时发光组件18具有较强的反射效率,能够使得更多的第二偏振光经过发光组件18反射后振动状态发生改变,以经第二偏光片14、光控制层13、第一偏光片12射出显示面板1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的出光效率。
此外,如图16所示,当外部自然光线射入第一偏光片12(包括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时,光线透过第一偏光片12时形成第三偏振光。第三偏振光包括与第一偏光片12的偏振方向相同的第一偏振光和少量未完全偏振的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第三偏振光射入光控制层13,第一偏振光和少量未完全偏振的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经过光控制层13后,形成反射回第一偏光片12的第四子偏振光和射入第二偏光片14的第三子偏振光。其中,第三子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第一偏光片12的偏振方向相同。第四子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第一偏光片12的偏振方向垂直。因反射回第一偏光片12的第四子偏振光无法透过第一偏光片12,因此,该第四子偏振光无法反射至显示面板1外。而射入第二偏光片14的第三子偏振光经第二偏光片14旋向偏转45°,经发光组件18的反射旋向偏转180°,再次经过第二偏光片14时旋向再次偏转45°,从而,变化为第二偏振光。第二偏振光再次进入光控制层13时,部分第二偏振光折射于第一偏光片12时,会被第一偏光片12吸收,故无法反射至显示面板1外。另一部分第二偏振光被反射回第二偏光片14,也无法射出于显示面板1外。因此,可以理解为显示面板1内设置光控制层13和发光组件18还能够进一步避免外部光线射于显示面板1时被反射,在强光下刺眼,影响用户使用。换言之,在第一偏光片12与第二偏光片14之间设置光控制层13还能够进一步强化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和户外能见度。
进一步的,如图17所示,发光组件18还包括像素界定层183。像素界定层18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像素界定柱183a,相邻的两个像素界定柱183a之间形成像素界定层183的开口区域。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及第三子像素181c分别位于像素界定层183的多个开口区域内。换言之,第一子像素181a位于像素界定层183的一个开口区域内。第二子像素181b位于像素界定层183的另一个开口区域内。第三子像素181c位于像素界定层183的再一个开口区域内。通过设置像素界定层183,有利于使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及第三子像素181c分隔。
可选的,如图18所示,每个第一透光层130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透光部130a。每个第二透光层131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透光部131a。
一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第一透光部130a的数量为多个。第二透光部131a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透光部130a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透光部131a间隔设置。其中,第一透光部130a的数量等于第二透光部131a的数量。第二透光部131a的数量等于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和第三子像素181c的总数量。第一透光部130a在第二透光层131的正投影覆盖第二透光部131a。换言之,第一透光部130a在XY平面内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二透光部131a在XY平面内的面积相同。一个第二透光部131a在发光层181的正投影覆盖一个子像素,即一个第二透光部131a覆盖第一子像素181a,另一个第二透光部131a覆盖第二子像素181b,在一个第二透光部131a覆盖第三子像素181c。可以理解的,第二透光部131a在XY平面内的正投影的面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及第三子像素181c在XY平面内的面积相同。其中,第一透光部130a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部131a的折射率。其中,Y轴垂直于X轴和Z轴。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一个或多个第一透光部130a形成第一透光层130,使一个或多个第二透光部131a形成第二透光层131,第二透光部131a覆盖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及第三子像素181c。第一透光部130a覆盖第二透光部131a。从而使得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及第三子像素181c发射的光线能够较多的经过依次交替排列的第一透光部130a和第二透光部131a,发生折射和反射,使得光控制层13形成更多的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并分别直接经过第一偏光片12射出或者反射于第二偏光片14与发光组件18后,改变振动状态经第一偏光片12射出。
进一步的,如图19所示,第一透光层13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透光部130b。第二透光层131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四透光部131b。第三透光部130b在发光层181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子像素181a与第二子像素181b之间的间隙内或者第三透光部130b在发光层181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子像素181b与第三子像素181c之间的间隙内。换言之,第三透光部130b在像素界定层183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像素界定柱183a。第四透光部131b在发光层181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子像素181a与第二子像素181b之间的间隙内或者第四透光部131b在发光层181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子像素181b与第三子像素181c之间的间隙内。换言之,第四透光部131b在像素界定层183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像素界定柱183a。第三透光部130b在第二透光层131的正投影覆盖第四透光部131b。换言之,第三透光部130b在XY平面内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四透光部131b在XY平面内的面积相同。其中,Y轴垂直于X轴和Z轴。
一实施例中,第三透光部130b的数量为多个。第三透光部130b与第一透光部130a相邻设置。换言之,多个第三透光部130b与多个第一透光部130a沿显示面板1的长度方向依次交替排列。一个第三透光部130b在发光层181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子像素181a与第二子像素181b之间的间隙内。另一个第三透光部130b在发光层181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子像素181b与第三子像素181c之间的间隙内。第四透光部131b的数量为多个。第四透光部131b与第二透光部131a相邻设置。多个第四透光部131b与多个第二透光部131a沿显示面板1的长度方向依次交替排列。一个第四透光部131b在发光层181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子像素181a与第二子像素181b之间的间隙内。另一个第四透光部131b在发光层181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子像素181b与第三子像素181c之间的间隙内。可选的,第三透光部130b的数量等于第四透光部131b的数量。
其中,第三透光部130b的折射率等于第四透光部131b的折射率。一实施例中,第三透光部130b的折射率等于第四透光部131b的折射率,且第三透光部130b与第四透光部131b的折射率小于第二透光部131a的折射率。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第三子像素181c射出的角度较大的光线在射于光控制层13时,经光控制层13后折射于第一偏光片12的角度较大的光线减少,可避免角度较大的光线射出时与相邻的子像素之间的光线发生干扰。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透光部130b的折射率等于第四透光部131b的折射率。第三透光部130b的折射率与第四透光部131b的折射率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透光部131a的折射率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透光部130a的折射率。
通过设置第三透光部130b和第四透光部131b,使第三透光部130b、第四透光部131b在发光层181的正投影皆位于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及第三子像素181c之间的间隙内,第三透光部130b在第二透光层131的正投影覆盖第四透光部131b,且第三透光部130b的折射率等于第四透光部131b的折射率,从而可使得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第三子像素181c发射的角度较大的光线射于第三透光部130b和第四透光部131b时,经于第三透光部130b和第四透光部131b射出,以减少第一子像素181a、第二子像素181b或者第三子像素181c发射的角度较大的光线反射于相邻的子像素的发光区域,造成混色。
一实施方式中,第三透光部130b与第一透光部130a为折射率不同的薄膜。第二透光部131a与第四透光部131b为折射率不同的薄膜。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部130a和第三透光部130b可以一体成型制成,第二透光部131a与第四透光部131b可以一体成型制成,可减少工艺步骤。
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三透光部130b为设于第一透光层130的通孔。第四透光部131b为设于第二透光层131的通孔。本实施方式中,可依次交替排列多层高折射率与多层低折射率的薄膜形成光控制层13后,通过刻蚀、挖孔、激光处理的方式形成第三透光部130b与第四透光部131b,工艺方法简单,便于成型在同一层内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光控制层13。
进一步的,如图20所示,显示面板1还可以包括盖板19、封装层184、基材185、缓冲层186。其中,盖板19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设于第一偏光片12背离光控制层13的一侧。盖板19可以是玻璃盖板、透明复合盖板等。盖板19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可选的,盖板19进行涂层、抛光、镀膜等工艺处理后具有防冲击、耐刮花、耐油污、防指纹、增强透光率等功能。封装层184用于封装发光组件18,即封装层184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设于第二偏光片与显示面板之间。封装层184在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上可以为单层膜层也可以为复合膜层。可选的,封装层184为薄膜封装(Thin Film Encap,TFE)层。封装层184包括有机薄膜和/或无机薄膜。有机薄膜和/或无机薄膜可以阻止水氧入侵导电线路或者减少发光组件18受到的冲击。有机薄膜和无机薄膜可以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基材185设于发光组件18背离第二电极层182的一侧。基材185可选为聚酰亚胺(Polyimide Film,PI)膜,以便于制作柔性显示面板、折叠屏等。缓冲层186设于基材185背离发光组件18的一侧。缓冲层186用于在显示面板1处于弯曲状态、展开状态时支撑显示面板,以及在显示面板1受到碰撞、撞击时具有缓冲作用。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为线偏光片;
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为双折射偏光片;
光控制层,所述光控制层设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所述光控制层包括多个第一透光层及多个第二透光层,所述第一透光层与所述第二透光层交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所述光控制层用于折射和反射光线;每个所述第一透光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透光部,每个所述第二透光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折射率;及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偏光片背离所述光控制层的一侧,所述发光组件用于发射光线,并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偏光片的所在方向反射光线;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单元,所述第二透光部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发光单元,所述第一透光层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透光部,所述第二透光层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透光部,所述第三透光部的折射率等于所述第四透光部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控制层用于接收所述发光组件发射的光线,以形成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并使所述第一偏振光折射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使所述第二偏振光反射于所述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用于透过所述第一偏振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光片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偏振光,以形成第一子偏振光及第二子偏振光射于所述发光组件,所述第一子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振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子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用于接收外部光线,并形成第三偏振光射于所述光控制层,所述光控制层用于接收所述第三偏振光,以形成第三子偏振光和第四子偏振光,并使所述第三子偏振光折射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使所述第四子偏振光反射于所述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三子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振方向相同,所述第四子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层和电极层,所述发光层设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电极层之间,所述电极层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层发射光线,及所述电极层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偏光片的所在方向反射光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层、电极层和反射层,所述发光层设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电极层之间,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电极层之间或者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电极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电极层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层发射光线,所述反射层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偏光片的所在方向反射光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偏光片的所在方向反射光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光部的正投影位于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四透光部的正投影位于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三透光部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四透光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与所述第三透光部相邻设置,所述第二透光部与所述第四透光部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透光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三透光部的折射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光部为贯穿所述第一透光层的通孔,所述第四透光部为贯穿所述第二透光层的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界定层,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对应设于所述像素界定层的多个开口区域内。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及外壳,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CN202011573546.8A 2020-12-25 2020-12-25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581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3546.8A CN112581870B (zh) 2020-12-25 2020-12-25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3546.8A CN112581870B (zh) 2020-12-25 2020-12-25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1870A CN112581870A (zh) 2021-03-30
CN112581870B true CN112581870B (zh) 2023-02-14

Family

ID=75140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3546.8A Active CN112581870B (zh) 2020-12-25 2020-12-25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187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07413U (zh) * 2013-11-12 2014-05-21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显示装置
CN105759493A (zh) * 2016-05-11 2016-07-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953020A (zh) * 2016-12-30 2017-07-1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7528008A (zh) * 2017-08-18 2017-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8672990U (zh) * 2018-09-29 2019-03-2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ft光学膜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5191A (zh) * 2018-03-15 2018-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111599850B (zh) * 2020-06-01 2022-12-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07413U (zh) * 2013-11-12 2014-05-21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显示装置
CN105759493A (zh) * 2016-05-11 2016-07-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953020A (zh) * 2016-12-30 2017-07-1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7528008A (zh) * 2017-08-18 2017-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8672990U (zh) * 2018-09-29 2019-03-2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ft光学膜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1870A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1774B2 (en) Displays with collimated light sources and quantum dots
CN108983487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437099B2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3669682B2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CN11298742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99270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140090366A (ko) 윈도우 부재,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90010777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212010175U (zh) 光学盖板及显示装置
US1130937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s with curved surfaces
US1050299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8594354B (zh) 光学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514873B1 (ko) 엘이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581870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2701235B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1599271A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291429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US11391874B1 (en) Display having a compensation film with light absorbing dye
US20220057337A1 (en) Optical inspection device for optical performance test of display device and optical inspe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KR20020084120A (ko) 조명구조
CN110119048B (zh) 显示装置
CN117812961A (zh)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2771424B (zh) 导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对向基板、液晶显示装置
CN218868603U (zh) Oled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4060250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