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1180A - 一种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1180A
CN111591180A CN202010465084.1A CN202010465084A CN111591180A CN 111591180 A CN111591180 A CN 111591180A CN 202010465084 A CN202010465084 A CN 202010465084A CN 111591180 A CN111591180 A CN 111591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row
seat
rear row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50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世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4650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11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1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11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b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2Thigh-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95Lower-leg-rests, e.g. calf-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房车,包括车身、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前排座椅包括前排底座和前排靠背,且前排靠背能相对前排底座向后翻转放倒,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底座和后排靠背,后排底座上连接有能形成后排座椅的背垫、坐垫和脚垫的软垫,软垫至少包括左软垫和右软垫,且左软垫和/或右软垫为可折叠展开结构并能够向前展平形成第一躺卧床,且后排靠背能相对后排底座向后翻转放倒以形成第二躺卧床。本发明的左软垫或右软垫可独立展开,使用时只需将左软垫或右软垫向前展开,同时把车身内对应的前排座椅放倒,然后把展开的左软垫或右软垫平铺在对应的前排座椅上即可独立形成能平躺的床,提高了软垫使用的灵活便利性,给用户带来了多元化的使用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房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车。
背景技术
中国文献CN110682835A(申请日:2019年11月18日)公开了一种汽车变形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包括能安装于车身内前排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上的前排座椅以及能安装于车身后排处的后排座椅,前排座椅包括前排底座和角度可调地转动连接在前排底座上并能相对前排底座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的前排靠背,且前排靠背为分段式可伸缩结构使前排靠背的长度可调,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底座和连接在后排底座上的、能折叠形成背垫和/或坐垫的折叠垫,折叠垫展开后能平铺于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上。本发明的前排靠背收缩并向后翻转至水平状态后,后排座椅上的折叠垫展开时能平铺在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上,形成宽敞平整的便于躺卧的床,大大地提高了休息的舒适性,且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变形为床的过程快捷方便易操作。但该技术方案中的折叠垫是三段式折叠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种三段式折叠结构的折叠垫并不美观,因为,在折叠垫折叠形成后排座椅的双层背垫和坐垫时,若要同时满足在折叠垫展开后有足够的长度向前展平并平铺于前排底座上,则双层背垫的高度或者坐垫的长度需要设计有足够的长度,否则可能导致展平后没有足够的长度平铺无前排底座上,因此,该种三段式折叠结构的折叠垫会导致后排座椅的实际尺寸与现有汽车的后排座椅尺寸存在一定差别,要么背垫较高、要么坐垫较长,容易给用户带来一种不美观的感受。此外,该技术方案中的折叠垫是左右一体式的结构,折叠垫虽然可以折叠展开,但是折叠垫展开时需要将车身内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上的两前排座椅的前排靠背同时放倒,用户无法根据具体需要单独放倒其中一个前排座椅,然后再将折叠垫部分展开形成一个能平躺的床,造成其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灵活便利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房车,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的三段式折叠垫结构容易给用户带来不美观的感受,同时折叠垫是左右一体式的结构,用户无法根据具体需要单独放倒其中一个前排座椅,然后再将折叠垫部分展开形成一个能平躺的床,造成其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灵活便利性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房车,包括车身及安装于车身内前排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上的前排座椅和安装于车身后排处的后排座椅,前排座椅包括前排底座和前排靠背,且前排靠背活动连接在前排底座上并能相对前排底座向后翻转放倒,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底座和后排靠背,后排底座上连接有能形成后排座椅的背垫、坐垫和脚垫的软垫,软垫至少包括左软垫和右软垫,且左软垫和/或右软垫为可折叠展开结构并能够向前展开平铺于后排底座和对应的前排底座上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一躺卧床,且后排靠背活动连接在后排底座上并能相对后排底座向后翻转放倒以使后排座椅能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二躺卧床。
进一步,左软垫由第一左垫部、第二左垫部、第三左垫部和第四左垫部依次连接形成四段折叠式结构,且第一左垫部连接在后排底座上,第一左垫部和第二左垫部折叠在一起能形成后排座椅的左半部双层式背垫,第三左垫部能铺设于后排底座上形成后排座椅的左半部坐垫,第四左垫部能贴附于后排底座的前侧边上形成后排座椅的左半部脚垫。
进一步,第四左垫部上设有一能折叠收纳于第四左垫部内侧上的左脚垫支撑架。
进一步,右软垫由第一右垫部、第二右垫部、第三右垫部和第四右垫部依次连接形成四段折叠式结构,且第一右垫部连接在后排底座上,第一右垫部和第二右垫部折叠在一起能形成后排座椅的右半部双层式背垫,第三右垫部能铺设于后排底座上形成后排座椅的右半部坐垫,第四右垫部能贴附于后排底座的前侧边上形成后排座椅的右半部脚垫。
进一步,第四右垫部上设有一能折叠收纳于第四右垫部内侧上的右脚垫支撑架。
进一步,左软垫和右软垫分别与车身内的前排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前后相对设置。
进一步,软垫还包括设置在左软垫和右软垫之间的中间软垫,且左软垫、中间软垫和右软垫能拼接组合形成平整的背垫和坐垫。
进一步,中间软垫与车身内的前排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之间的档位调节区前后相对设置,且中间软垫为可折叠展开结构并能够与左软垫和/或右软垫一齐向前展平开来。
进一步,中间软垫为一体式固定结构,中间软垫整体固定连接在后排座椅的中间位置上。
进一步,后排底座和/或后排靠背的左右两侧边上均设有能防止软垫左右跑偏的限位部。
本发明所述的房车,具有如下优点:
1、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垫是能折叠形成后排座椅的背垫和坐垫的三段式结构,但该中三段式折叠结构的折叠垫在实际使用时容易给用户带来一种不美观的感受,而本发明中,软垫能折叠形成后排座椅的背垫、坐垫和脚垫,这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垫多出了一段形成脚垫,因此,现有的折叠垫与本发明的软垫在展开后同等长度前提下,本发明中由软垫折叠形成的坐垫和背垫可以做成更加符合现有普通后排座椅的尺寸,避免给用户带来不美观的感受。同时,软垫至少包括了左软垫和右软垫,且左软垫和/或右软垫为可折叠展开结构并能够向前展开与车身内对应的前排座椅相配合形成便于躺卧的床,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将左软垫和右软垫设计为可折叠展开结构,或者将左软垫和右软垫中的其一设计为可折叠展开结构,另一设计为固定的不可折叠展开结构,能够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来具体设计,同时,左软垫或右软垫可独立展开,因此,使用时只需将左软垫或右软垫向前展开,同时把车身内对应的前排座椅放倒,然后把展开的左软垫或右软垫平铺在对应的前排座椅上即可独立形成一个或两个能平躺的床,提高了软垫使用的灵活便利性,给用户带来了多元化的使用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此外,后排座椅的后排靠背可以相对后排底座向后翻转放倒,进而使得后排座椅能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二躺卧床,便于孩子或个子较小的成年人休息,给用户带来更多使用选择,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2、对于小朋友而言,若小朋友个子不高、腿较短,若直接落座在普通的后排座椅上并靠在后排座椅的靠背上时,小朋友的腿有一部分是向前伸出于后排座椅并悬空的,这给小朋友的乘坐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舒适感,而本发明中,在第四左垫部和第四右垫部上分别设有一左脚垫支撑架和右脚垫支撑架,当给小朋友乘坐时,可以将左脚垫支撑架或右脚垫支架架起来,从而使得第四左垫部或第四右垫部能很好地给小朋友的腿提供稳定的支撑,使得小朋友可以像靠在床上一样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房车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的前排靠背放倒且软垫向前展平形成第一躺卧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脚垫支撑架放下将第四垫部撑起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后排座椅的后排靠背放倒形成第二躺卧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排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软垫和右软垫向前展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脚垫支撑架放下将第四垫部撑起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后排靠背放倒形成第二躺卧床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前排座椅,2、后排座椅,3、车身,11、前排底座,12、前排靠背,21、后排底座,22、后排靠背,23、软垫,24、限位部,231、左软垫,232、右软垫,233、中间软垫,2311、第一左垫部,2312、第二左垫部,2313、第三左垫部,2314、第四左垫部,2315、左脚垫支撑架,2321、第一右垫部,2322、第二右垫部,2323、第三右垫部,2324、第四右垫部,2325、右脚垫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9,本实施例中,一种房车,包括车身3及安装于车身3内前排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上的前排座椅1和安装于车身3后排处的后排座椅2,前排座椅1包括前排底座11和前排靠背12,且前排靠背12活动连接在前排底座11上并能相对前排底座11向后翻转放倒,后排座椅2包括后排底座21和后排靠背22,后排底座21上连接有能形成后排座椅2的背垫、坐垫和脚垫的软垫23,软垫23至少包括左软垫231和右软垫232,且左软垫231和/或右软垫232为可折叠展开结构并能够向前展开平铺于后排底座21和对应的前排底座11上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一躺卧床,且后排靠背22活动连接在后排底座21上并能相对后排底座21向后翻转放倒以使后排座椅2能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二躺卧床。
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垫是能折叠形成后排座椅的背垫和坐垫的三段式结构,但该中三段式折叠结构的折叠垫在实际使用时容易给用户带来一种不美观的感受,而本实施例中,软垫23能折叠形成后排座椅2的背垫、坐垫和脚垫,这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垫多出了一段形成脚垫,因此,现有的折叠垫与本实施例的软垫在展开后同等长度前提下,本实施例中由软垫折叠形成的坐垫和背垫可以做成更加符合现有普通后排座椅的尺寸,避免给用户带来不美观的感受。同时,软垫23至少包括了左软垫231和右软垫232,且左软垫231和/或右软垫232为可折叠展开结构并能够向前展开与车身3内对应的前排座椅1相配合形成便于躺卧的床,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将左软垫231和右软垫232设计为可折叠展开结构,或者将左软垫231和右软垫232中的其一设计为可折叠展开结构,另一设计为固定的不可折叠展开结构,能够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来具体设计,同时,左软垫231或右软垫232可独立展开,因此,使用时只需将左软垫231或右软垫232向前展开,同时把车身3内对应的前排座椅1放倒,然后把展开的左软垫231或右软垫232平铺在对应的前排座椅1上即可独立形成一个或两个能平躺的床,提高了软垫使用的灵活便利性,给用户带来了多元化的使用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此外,本实施例中,后排座椅2的后排靠背22可以相对后排底座21向后翻转放倒,进而使得后排座椅2能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二躺卧床,便于孩子或个子较小的成年人休息,给用户带来更多使用选择,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照附图4至附图9,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左软垫231由第一左垫部2311、第二左垫部2312、第三左垫部2313和第四左垫部2314依次连接形成四段折叠式结构,且第一左垫部2311连接在后排底座21上,第一左垫部2311和第二左垫部2312折叠在一起能形成后排座椅2的左半部双层式背垫,第三左垫部2313能铺设于后排底座21上形成后排座椅2的左半部坐垫,第四左垫部2314能贴附于后排底座21的前侧边上形成后排座椅2的左半部脚垫。
请参照附图3、附图4、附图8、附图9,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四左垫部2314上设有一能折叠收纳于第四左垫部2314内侧上的左脚垫支撑架2315。
请参照附图4至附图9,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右软垫232由第一右垫部2321、第二右垫部2322、第三右垫部2323和第四右垫部2324依次连接形成四段折叠式结构,且第一右垫部2321连接在后排底座21上,第一右垫部2321和第二右垫部2322折叠在一起能形成后排座椅2的右半部双层式背垫,第三右垫部2323能铺设于后排底座21上形成后排座椅2的右半部坐垫,第四右垫部2324能贴附于后排底座21的前侧边上形成后排座椅2的右半部脚垫。
请参照附图3、附图4、附图8、附图9,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四右垫部2324上设有一能折叠收纳于第四右垫部2324内侧上的右脚垫支撑架2325。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施例中,在将左软垫231和右软垫232设计为可折叠展开结构时,第一左垫部2311、第二左垫部2312、第三左垫部2313、第四左垫部2314、第一右垫部2321、第二右垫部2322、第三右垫部2323、第四右垫部2324可参考在先申请的CN110682835A中的折叠垫的相应结构进行设计,可以将第一左垫部2311、第二左垫部2312、第三左垫部2313、第四左垫部2314、第一右垫部2321、第二右垫部2322、第三右垫部2323、第四右垫部2324均设计为由硬质底板(或金属框架)和设置在硬质底板(或金属框架)上的海绵垫组成,使得在左软垫231和/或右软垫232向前展平形成第一躺卧床的时候不会过度向下塌陷即可。
对于小朋友而言,若小朋友个子不高、腿较短,若直接落座在普通的后排座椅上并靠在后排座椅的靠背上时,小朋友的腿有一部分是向前伸出于后排座椅并悬空的,这给小朋友的乘坐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舒适感,而本实施例中,在第四左垫部2314和第四右垫部2324上分别设有一左脚垫支撑架2315和右脚垫支撑架2325,当给小朋友乘坐时,如附图3所示,可以将左脚垫支撑架2315或右脚垫支撑架2325架起来,从而使得第四左垫部2314或第四右垫部2324能很好地给小朋友的腿提供稳定的支撑,使得小朋友可以像靠在床上一样舒适。
请参照附图5,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左软垫231和右软垫232分别与车身3内的前排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前后相对设置。
请参照附图6至附图9,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软垫23还包括设置在左软垫231和右软垫232之间的中间软垫233,且左软垫231、中间软垫233和右软垫232能拼接组合形成平整的背垫和坐垫。
请参照附图6至附图9,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中间软垫233为一体式固定结构,中间软垫233整体固定连接在后排座椅2的中间位置上。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间软垫233也为可折叠展开结构并能够与左软垫231和/或右软垫232一齐向前展平开来。
请参照附图6至附图9,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后排底座21和/或后排靠背22的左右两侧边上均设有能防止软垫23左右跑偏的限位部24。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前排底座11和前排靠背12的翻转连接结构以及后排底座21和后排靠背22的翻转连接结构均为现有常规技术,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可以参照现有技术进行设计,同时,本实施例中其他未述结构也可以参照在先申请的CN110682835A中相应的结构以及结合现有常规技术进行设计。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3)及安装于车身(3)内前排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上的前排座椅(1)和安装于车身(3)后排处的后排座椅(2),前排座椅(1)包括前排底座(11)和前排靠背(12),且前排靠背(12)活动连接在前排底座(11)上并能相对前排底座(11)向后翻转放倒,后排座椅(2)包括后排底座(21)和后排靠背(22),后排底座(21)上连接有能形成后排座椅(2)的背垫、坐垫和脚垫的软垫(23),软垫(23)至少包括左软垫(231)和右软垫(232),且左软垫(231)和/或右软垫(232)为可折叠展开结构并能够向前展开平铺于后排底座(21)和对应的前排底座(11)上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一躺卧床,且后排靠背(22)活动连接在后排底座(21)上并能相对后排底座(21)向后翻转放倒以使后排座椅(2)能形成便于躺卧的第二躺卧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左软垫(231)由第一左垫部(2311)、第二左垫部(2312)、第三左垫部(2313)和第四左垫部(2314)依次连接形成四段折叠式结构,且第一左垫部(2311)连接在后排底座(21)上,第一左垫部(2311)和第二左垫部(2312)折叠在一起能形成后排座椅(2)的左半部双层式背垫,第三左垫部(2313)能铺设于后排底座(21)上形成后排座椅(2)的左半部坐垫,第四左垫部(2314)能贴附于后排底座(21)的前侧边上形成后排座椅(2)的左半部脚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第四左垫部(2314)上设有一能折叠收纳于第四左垫部(2314)内侧上的左脚垫支撑架(23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右软垫(232)由第一右垫部(2321)、第二右垫部(2322)、第三右垫部(2323)和第四右垫部(2324)依次连接形成四段折叠式结构,且第一右垫部(2321)连接在后排底座(21)上,第一右垫部(2321)和第二右垫部(2322)折叠在一起能形成后排座椅(2)的右半部双层式背垫,第三右垫部(2323)能铺设于后排底座(21)上形成后排座椅(2)的右半部坐垫,第四右垫部(2324)能贴附于后排底座(21)的前侧边上形成后排座椅(2)的右半部脚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第四右垫部(2324)上设有一能折叠收纳于第四右垫部(2324)内侧上的右脚垫支撑架(232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左软垫(231)和右软垫(232)分别与车身(3)内的前排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前后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软垫(23)还包括设置在左软垫(231)和右软垫(232)之间的中间软垫(233),且左软垫(231)、中间软垫(233)和右软垫(232)能拼接组合形成平整的背垫和坐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中间软垫(233)与车身(3)内的前排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之间的档位调节区前后相对设置,且中间软垫(233)为可折叠展开结构并能够与左软垫(231)和/或右软垫(232)一齐向前展平开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中间软垫(233)为一体式固定结构,中间软垫(233)整体固定连接在后排座椅(2)的中间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后排底座(21)和/或后排靠背(22)的左右两侧边上均设有能防止软垫(23)左右跑偏的限位部(24)。
CN202010465084.1A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房车 Pending CN1115911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5084.1A CN111591180A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5084.1A CN111591180A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1180A true CN111591180A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81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5084.1A Pending CN111591180A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11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3683A (zh) * 2021-01-11 2021-05-14 刘延功 一种私家车改造房车的方法
CN113954709A (zh) * 2021-12-15 2022-01-21 唐爱平 具有能变为床的座椅的汽车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80625A1 (de) * 1966-06-29 1970-12-17 Emil Reichle Liegesitze mit Keildecke fuer Autochassis
CN2177629Y (zh) * 1993-12-07 1994-09-21 付毅 车用坐卧两用椅
CN101100175A (zh) * 2007-08-02 2008-01-09 刘基农 系列座卧两用交通工具及其座卧两用椅
CN201056171Y (zh) * 2007-04-30 2008-05-07 邵金山 汽车折叠坐椅组合床
CN101659225A (zh) * 2009-09-29 2010-03-03 励印龙 轿车新型内结构
CN202320447U (zh) * 2011-11-29 2012-07-11 湖南农业大学 可车载家用两便婴儿车
CN103153786A (zh) * 2010-09-24 2013-06-12 Be航天股份有限公司 乘客座椅扶手向后倾斜机构
CN104071043A (zh) * 2014-07-01 2014-10-01 傅观福 儿童及儿童身材安全乘坐功能座椅
CN105539853A (zh) * 2009-01-30 2016-05-04 新西兰航空公司 座椅布置、座椅单元、托盘桌以及座椅系统
CN205239214U (zh) * 2015-12-31 2016-05-18 辽宁理工职业学院 多功能汽车后座
CN110682835A (zh) * 2019-11-18 2020-01-14 徐世贤 一种汽车变形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80625A1 (de) * 1966-06-29 1970-12-17 Emil Reichle Liegesitze mit Keildecke fuer Autochassis
CN2177629Y (zh) * 1993-12-07 1994-09-21 付毅 车用坐卧两用椅
CN201056171Y (zh) * 2007-04-30 2008-05-07 邵金山 汽车折叠坐椅组合床
CN101100175A (zh) * 2007-08-02 2008-01-09 刘基农 系列座卧两用交通工具及其座卧两用椅
CN105539853A (zh) * 2009-01-30 2016-05-04 新西兰航空公司 座椅布置、座椅单元、托盘桌以及座椅系统
CN101659225A (zh) * 2009-09-29 2010-03-03 励印龙 轿车新型内结构
CN103153786A (zh) * 2010-09-24 2013-06-12 Be航天股份有限公司 乘客座椅扶手向后倾斜机构
CN202320447U (zh) * 2011-11-29 2012-07-11 湖南农业大学 可车载家用两便婴儿车
CN104071043A (zh) * 2014-07-01 2014-10-01 傅观福 儿童及儿童身材安全乘坐功能座椅
CN205239214U (zh) * 2015-12-31 2016-05-18 辽宁理工职业学院 多功能汽车后座
CN110682835A (zh) * 2019-11-18 2020-01-14 徐世贤 一种汽车变形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3683A (zh) * 2021-01-11 2021-05-14 刘延功 一种私家车改造房车的方法
CN113954709A (zh) * 2021-12-15 2022-01-21 唐爱平 具有能变为床的座椅的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39444B1 (en) Arrangement in a foot rest
US7059681B2 (en) Headrest for vehicle seat
CN111591180A (zh) 一种房车
CN106183925A (zh) 具有塑料基体和薄泡沫的薄座椅
CN212579679U (zh) 一种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
CN212195176U (zh) 一种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
US8899684B2 (en) Second row package
EP2587965B1 (en) Second row package
WO2010040293A1 (zh) 改进的汽车座椅组合床
CN209719342U (zh) 一种可变床可办公可娱乐的mpv汽车桌椅组合
EP4087445A1 (en) Neck pillow
JPH08258599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及びこのシートを備えた乗用車
JP7055188B1 (ja) 車中泊用簡易ベッド
JP3297280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オットマン装置
CN217347925U (zh) 儿童推车
CN218054927U (zh) 多功能汽车驾乘座椅
JP200224897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H10264698A (ja) 車両用リヤシート
JP2000185581A (ja) 自動車
CN211001010U (zh) 一种汽车变形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
JP3268417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及びこのシートを備えた乗用車
CN114954155A (zh) 一种可翻转的多用途汽车座椅
JP2021059338A (ja) 移動調整システム
CN116080498A (zh) 车辆折叠座椅及汽车
KR200384225Y1 (ko) 소파기능을 가지는 침대의 암레스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