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9871B - 定子、马达及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子、马达及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9871B
CN111509871B CN202010017635.8A CN202010017635A CN111509871B CN 111509871 B CN111509871 B CN 111509871B CN 202010017635 A CN202010017635 A CN 202010017635A CN 111509871 B CN111509871 B CN 1115098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wire
stator
winding layer
s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76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09871A (zh
Inventor
笹栗启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509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9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09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9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088Ceiling f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03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7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inn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around the armatures, e.g. flywheel magneto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2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for windings on salient poles, such as claw-shaped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包括一种定子、马达及送风装置,定子及马达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抑制导线的缠绕紊乱。定子包括:定子芯,包括沿中心轴上下延伸的筒状的芯背、及从芯背在径向上延伸的多个齿;绝缘体,覆盖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线圈,将导线缠绕于绝缘体的外表面,而层叠着多个绕组层;并且绝缘体包括:筒状的筒状部,从齿的上下方向及周向缠绕导线;凸缘部,设置于筒状部的从径向夹着线圈的两端,在绕组层的层叠方向上扩展;以及接触部,在凸缘部的筒状部侧,与各个绕组层从缠绕的方向接触;接触部包括斜坡部,所述斜坡部相对于缠绕导线的方向而朝绕组层的层叠方向倾斜,将导线从规定的绕组层的缠绕终端部分引导至下一个绕组层的缠绕始端部分。

Description

定子、马达及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子、马达及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特开2016-17447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包括绝缘体(insulator)的电枢。绝缘体包括:绕组卷绕部,卷绕电枢线圈;凸缘部,设置于所述绕组卷绕部的两端部;以及台阶状的阶差部,沿所述凸缘部的内表面设置于所述绕组卷绕部的两端部。所述电枢能够一方面提高所述电枢线圈的绕组的排列性,一方面使绕组彼此的紧密缠绕得到缓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744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日本专利特开2016-174470号公报所记载的电枢中,当绕组的外径不均时,绕组的折回时序就有可能出现偏离,从而难以抑制绕组的折回部分的缠绕紊乱。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及马达,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抑制导线的缠绕紊乱。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装置,抑制消耗电力,并且能够进行稳定的送风。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定子包括:定子芯,包括沿中心轴上下延伸的筒状的芯背、及从所述芯背在径向上延伸的多个齿;绝缘体,覆盖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线圈,将导线缠绕于绝缘体的外表面,而层叠着多个绕组层;并且绝缘体包括:筒状的筒状部,从齿的上下方向及周向缠绕所述导线;凸缘部,设置于筒状部的从径向夹着线圈的两端,在绕组层的层叠方向上扩展;以及接触部,在凸缘部的筒状部侧,与各个绕组层在层叠方向上接触;接触部包括斜坡(slope)部,所述斜坡部相对于缠绕导线的方向而朝绕组层的层叠方向倾斜,将所述导线从规定的绕组层的缠绕终端部分引导至下一个绕组层的缠绕始端部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定子及马达,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抑制导线的缠绕紊乱。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送风装置,抑制消耗电力,并且能够以稳定的风量进行送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3是表示在定子的一个齿部具备的线圈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斜坡部的形状的概略图。
图5是从径向观察绝缘体的外侧凸缘部的剖面图。
图6是从径向观察绝缘体的内侧凸缘部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线圈的缠绕着第一绕组层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第二绕组层的缠绕始端状态的平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绝缘体的另一例的内侧接触部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子
2:定子
3:轴承
4:位置检测部
11:转子芯
12:转子壳体
13:转子磁铁
21:定子芯22、22c:绝缘体23:线圈
24:外侧接触部25、25c:内侧接触部28:凹部
31:外轮
32:内轮
40:电路基板100:支柱
200:马达
211:芯背部212:齿部
213:按压部221:筒状部222:外侧凸缘部223:内侧凸缘部230:导线
231:第一绕组层231e:缠绕终端部分232:第二绕组层232s:缠绕始端部分233:第三绕组层234:第四绕组层241:第一外侧接触部242:第二外侧接触部243:第三外侧接触部251:第一内侧接触部252:第二内侧接触部253:第三内侧接触部
300:叶轮
301:叶轮壳体
302:叶片
303:轴承安装部
304:盖部
305:主体部
306:贯通孔
307:转子安装部
308:转子安装盖部
309:转子安装筒部
2221:外侧凸缘部接触面
2223:第三引导面
2231:内侧凸缘部接触面
2411:第一外侧接触面
2412:第一斜坡部
2414:第一斜坡槽部
2415:角部
2421:第二外侧接触面
2423:第一引导面
2431:第三外侧接触面
2432:第三斜坡部
2511:第一内侧接触面
2521:第二内侧接触面
2522:第二斜坡部
2531:第三内侧接触面
2533:第二引导面
A:送风装置
Cx: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送风装置A的中心轴Cx平行的方向设为“轴方向”。并且,将轴方向之中,从定子芯21向轴承3的方向设为“轴方向上侧”,将从轴承3向定子芯21的方向设为“轴方向下侧”。此外,在各个构成元件的表面,将朝向轴方向上侧的面设为“上表面”,将朝向轴方向下侧的面设为“下表面”。
另外,将与中心轴Cx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而且,将径向之中,朝向中心轴Cx的方向设为“径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Cx的方向设为“径向外侧”。此外,在各个构成元件的侧面,将朝向径向内侧的面设为“内侧面”,将朝向径向外侧的面设为“外侧面”。
此外,将沿以中心轴Cx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设为“周向”。另外,所述方向及面的呼称是用于说明,而不是限定送风装置A及马达200在使用状态下的位置关系及方向。
<1.关于送风装置A>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送风装置A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A的纵剖面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A是吊式风扇(ceiling fan)。
送风装置A包括支柱100、马达200及叶轮(impeller)300。叶轮300经由轴承3安装于支柱100,通过马达200的驱动而旋转。通过叶轮300的旋转,而产生朝向轴方向下侧的气流。即,送风装置A是从轴方向上方朝向下方产生气流的轴流风扇。
<2.关于支柱100>
支柱100是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Cx而配置。支柱100例如是包括金属的筒状的构件。在支柱100的内部,配置有与马达200所含的后述电路基板40连接的引线(lead wire)(未图示)。另外,支柱100也可以包括陶瓷等金属以外的原材料。
支柱100固定于起居室的顶板(未图示)。在支柱100的轴方向下侧的端部,包括底座(base)部101。底座部101是在径向上扩展,配置在支柱100的轴方向下侧的端部。另外,底座部101既可以与支柱100形成为一体,也可以是安装于支柱100的结构。另外,在底座部101,安装电路基板40。在电路基板40的上表面,安装位置检测部4。
<3.关于叶轮300>
如图1、图2所示,叶轮300包括叶轮壳体301及多个叶片302。叶轮300从轴方向上方向下方产生气流。叶轮壳体301经由轴承3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支柱100。另外,叶轮壳体301在内部具有空间,在叶轮壳体301的内部,配置支柱100的一部分、马达200。
多个叶片302配置于叶轮壳体301的上表面。多个叶片302在周向上排列。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A中,叶片302是等间隔地排列于叶轮壳体301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叶轮300中,包括三个叶片302,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既可以是四片以上,也可以是两片以下。
叶轮壳体301在轴方向上侧的端部包括轴承安装部303。轴承安装部303通过两个轴承3而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支柱100,所述两个轴承3是在轴方向上分离而配置。轴承安装部303是有盖筒状。轴承安装部303包括盖部304及主体部305。盖部304设置于轴方向上侧的端部,且在径向上扩展。主体部305是从盖部304的径向外缘往轴方向下侧延伸的筒状。
盖部304在径向中央部,包括在轴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306。支柱100在贯通孔306内贯通。在轴承安装部303的内部,配置轴承3。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3是滚珠轴承(ballbearing)。支柱100固定于轴承3的内轮32。轴承3的外轮31固定于主体部305的内侧面。因此,叶轮壳体301经由轴承3,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支柱100。
在叶轮壳体301的内部,包括有盖筒状的转子安装部307。转子安装部307是与叶轮壳体301一体地制造。转子安装部307包括转子安装盖部308及转子安装筒部309。转子安装盖部308是在轴方向上侧的端部,在与中心轴Cx正交的方向上扩展的圆板状。转子安装筒部309是从转子安装盖部308的径向外侧的边缘部向轴方向下方延伸。在转子安装部307,固定着转子1。更详细地说,后述转子壳体12固定于转子安装部307,所述转子壳体12在内部包括后述转子芯11、转子磁铁13及屏蔽构件14。
<4.关于马达200>
其次,说明马达200的结构。如图2所示,马达200包括转子1、定子2及位置检测部4。以下,对转子1、定子2及位置检测部4的各部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马达200的定子2与转子1的内周面在径向上相向。即,马达200是外转子型的无刷马达。
<4.1关于转子1>
如图2所示,转子1包括转子芯11、转子壳体12及转子磁铁13。转子磁铁13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有S极或N极。位置检测部4配置于转子磁铁13的轴方向下侧,与转子磁铁13在轴方向上相向。此处,位置检测部4是采用线性霍尔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位置检测部4可以广泛采用能够检测转子1的旋转方向即周向上的位置的元件。
转子芯11是呈环状包围中心轴Cx,将包含电磁钢板等的多个转子片110在轴方向上层叠而构成。转子芯11使转子片110在轴方向上重合,并且利用铆接等固定方法而固定。因此,转子芯11为沿中心轴Cx延伸的环状。另外,转子片110的固定并不限定于铆接,也可以采用粘接、焊接等固定方法。并且,转子芯11并不限定于层叠体,也可以是通过烧结等而将铁粉等磁性粉体凝固而形成的成型体。
转子芯11呈以中心轴Cx为中心的环状。在转子芯11,配置有转子磁铁13。转子壳体12是在内部保持转子芯11的保持构件。转子壳体12为筒状,与转子芯11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在轴方向上接触。因此,转子壳体12保持着转子芯11。另外,转子壳体12与转子芯11的固定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压入为例,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广泛采用粘接、焊接等,能够对转子壳体12与转子芯11进行固定的方法。
<4.2关于定子2>
其次,参照附图,对定子2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在定子2的一个齿部212具备的线圈23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第一斜坡部2412的形状的概略图。图5是从径向观察绝缘体22的外侧凸缘部222的剖面图。图6是从径向观察绝缘体22的内侧凸缘部223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线圈23的缠绕着第一绕组层231的状态的平面图。图8是表示第二绕组层232的缠绕始端状态的平面图。
定子2与转子1在径向上相向。定子2是根据驱动电流而产生磁通的电枢。如图2、图3所示,定子2包括定子芯21、绝缘体22及线圈23。
<4.2.1关于定子芯21>
定子芯21是磁性体。定子芯21例如,是在轴方向上层叠电磁钢板而构成。定子芯21包括沿中心轴Cx延伸的筒状的芯背部211、及多个齿部212。如图2所示,圆环状的芯背部211在设置于中央部分的贯通孔插入支柱100,并且固定于支柱100。例如,支柱100通过压入而固定于贯通孔。但是,将芯背部211固定于支柱100,并不限定于压入,例如,可以广泛采用粘接、焊接等能够将芯背部211确实地固定于支柱100的方法。
如图2、图3所示,多个齿部212从芯背部211向径向外方突出。即,定子芯21包括:筒状的芯背部211,沿中心轴Cx上下延伸;以及多个齿部212,从芯背部211在径向上延伸。多个齿部212的径向外侧面与转子1的径向内表面在径向上相向(参照图2等)。另外,如图3所示,在齿部212的径向外侧的端缘部,包括按压部213,所述按压部213在与齿部212的中心线Ct正交的方向上扩展。按压部213与绝缘体22的后述外侧凸缘部222抵接,用于绝缘体22的定位。
<4.2.2关于线圈23>
线圈23是将导线230缠绕于齿部212而形成,所述齿部212被绝缘体22包围。线圈23通过对导线230供给电流而激磁。在马达200中,利用线圈23与转子磁铁13的引力及斥力,而使转子1旋转。
在这里,导线230省略了图示,但是呈由包覆层覆盖着芯线的形状。因此,导线230的外径是包括覆盖芯线的外表面的包覆层的外径。线圈23从靠近绝缘体22的一侧起,包括第一绕组层231、第二绕组层232、第三绕组层233及第四绕组层234(参照图3)。即,线圈23将导线230呈层状缠绕于绝缘体22的外表面,而层叠着多个绕组层(即,第一绕组层231、第二绕组层232、第三绕组层233、第四绕组层23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23是包括四层绕组层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四层。
如图3、图7所示,第一绕组层231是与已经缠绕的导线230的径向外侧接触而缠绕。另外,对于将导线230缠绕于已经缠绕的导线230的旁边,称为将导线230缠绕下去。即,第一绕组层231的导线230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缠绕下去。
另外,第一绕组层231的导线230在到达径向外侧的端部的缠绕终端部分231e之后,一边缠绕于第一绕组层231的上部,一边向径向内侧缠绕下去。即,在径向外端,通过将导线230缠绕于第一绕组层231的外侧,并且向径向内侧折回而缠绕下去,来形成第二绕组层232。即,在比缠绕终端部分231e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通过将导线230缠绕于第一绕组层231的上部,而开始缠绕第二绕组层232,并且通过向径向内侧折回而缠绕下去,来形成第二绕组层232。另外,第三绕组层233及第四绕组层234也是同样地,在第二绕组层232的缠绕终端部分232e及第三绕组层233的缠绕终端部分233e折回而将导线230缠绕下去。即,第一绕组层231及第三绕组层233是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缠绕下去。并且,第二绕组层232及第四绕组层234是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缠绕下去。
<4.2.3关于绝缘体22>
绝缘体22包括树脂等绝缘材料。如图2、图3所示,绝缘体22至少覆盖齿部212的一部分。绝缘体22包括筒状部221、外侧凸缘部222、内侧凸缘部223、外侧接触部24及内侧接触部25。即,绝缘体22包括:筒状的筒状部221,覆盖齿部212;凸缘部(即,外侧凸缘部222、内侧凸缘部223),设置于筒状部221的夹着线圈的两端,在与径向交叉的方向上扩展;以及接触部(即,外侧接触部24、内侧接触部25),设置于凸缘部(即,外侧凸缘部222、内侧凸缘部223)的线圈侧,与各个绕组层(即,第一绕组层231、第二绕组层232、第三绕组层233、第四绕组层234)分别在径向上接触。
筒状部221包围着齿部212的长方体形状的部分的周围。筒状部221是剖面长方形状的筒体。外侧凸缘部222与筒状部221的径向外侧连结。外侧凸缘部222的径向外侧面与齿部212的按压部213接触。另外,绝缘体22通过外侧凸缘部222与按压部213接触而定位。并且,内侧凸缘部223与筒状部221的径向内侧连结。内侧凸缘部223包围齿部212,并且内侧凸缘部223内侧面与芯背部211接触。另外,内侧凸缘部223的一部分包围芯背部211的一部分。
如图3所示,外侧接触部24配置在外侧凸缘部222的径向内侧。外侧接触部24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依次形成第一外侧接触部241、第二外侧接触部242及第三外侧接触部243。并且,绕组层的层叠方向上的长度依此顺序增大。
内侧接触部25配置在内侧凸缘部223的径向外侧。内侧接触部25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依次形成第一内侧接触部251、第二内侧接触部252及第三内侧接触部253。而且,绕组层的层叠方向上的长度依此顺序增大。
第一绕组层231,其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第一内侧接触部251的面向径向外侧的第一内侧接触面2511接触,其径向外侧的端部与第一外侧接触部241的面向径向内侧的第一外侧接触面2411接触。同样地,第二绕组层232,其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第二内侧接触部252的面向径向外侧的第二内侧接触面2521接触,其径向外侧的端部与第二外侧接触部242的面向径向内侧的第二外侧接触面2421接触。第三绕组层233,其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第三内侧接触部253的面向径向外侧的第三内侧接触面2531接触,其径向外侧的端部与第三外侧接触部243的面向径向内侧的第三外侧接触面2431接触。第四绕组层234,其径向内侧的端部与内侧凸缘部223的面向径向外侧的内侧凸缘部接触面2231接触,其径向外侧的端部与外侧凸缘部222的面向径向内侧的外侧凸缘部接触面2221接触。
另外,如图3、图5所示,第一外侧接触部241的上表面包括导线230的后方朝向上侧倾斜的第一斜坡部2412。并且,第一斜坡部2412使导线230的缠绕方向上的后方朝向上方倾斜。即,第一外侧接触部241包括第一斜坡部2412,所述第一斜坡部2412相对于缠绕导线230的方向朝第一绕组层231的层叠方向倾斜,将导线230从第一绕组层231的缠绕终端部分231e引导至下一个第二绕组层232的缠绕始端部分232s。
如图4所示,第一斜坡部2412的上表面包括第一斜坡槽部2414。第一斜坡槽部2414是倾斜面,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即,第一斜坡部2412包括配置导线230的第一斜坡槽部2414。并且,第一斜坡槽部2414随着朝向设置第一斜坡部2412的外侧凸缘部222侧,而朝向第一绕组层231的层叠方向上的内侧倾斜。另外,第一斜坡槽部2414只要是导线230嵌入的形状,就不限定于倾斜面。
另外,第一斜坡部2412的导线230的缠绕方向上的后端部是导线230的外径d的1.5倍(参照图4)。即,第一斜坡部2412的外侧凸缘部222与内侧凸缘部223相向的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是导线直径的1.5倍。另外,所谓导线230的外径d的1.5倍,并不是仅严格地包括1.5倍,也可以稍有偏差。
然后,第一斜坡部2412的导线230的缠绕方向上的后端部的角部2415,由与导线230的外径d为相同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成。即,第一斜坡部2412的到达下一个第二绕组层232的部分中,远离第一斜坡部2412的凸缘部(内侧凸缘部223)的角部具有与所述导线的半径为相同的曲率半径的曲面。
另外,在第三外侧接触部243的上表面,也包括导线230的后方朝向上侧倾斜的第三斜坡部2432。第三斜坡部2432使导线230的缠绕方向上的后方朝向上方倾斜。第三斜坡部2432将第三绕组层233的缠绕终端与第四绕组层234的缠绕始端相连。第三斜坡部2432的上表面包括与第一斜坡部2412同样地构成的斜坡槽部(未图示)。
在第二外侧接触部242的径向内表面,包括第一引导面2423,以使导线230的缠绕方向上的后侧朝向径向内侧。第一引导面2423将第二绕组层232的导线230引导至缠绕始端的导线230的附近。并且,在外侧凸缘部222的径向内表面,包括第三引导面2223,以使导线230的缠绕方向上的后侧朝向径向内侧。第三引导面2223将第四绕组层234的导线230引导至缠绕始端的导线230的附近。
另外,第一外侧接触部241、第二外侧接触部242及第三外侧接触部243的侧面及下表面分别具有与筒状部221的侧面及下表面平行的面(参照图5)。
另外,如图3、图6所示,第二内侧接触部252的上表面包括导线230的后方朝向上侧倾斜的第二斜坡部2522。然后,第二斜坡部2522使导线230的缠绕方向上的后方朝向上方倾斜。第二斜坡部2522将第二绕组层232的缠绕终端与第三绕组层233的缠绕始端相连。第二斜坡部2522的上表面包括与第一斜坡部2412同样地构成的斜坡槽部(未图示)。
在第三内侧接触部253的径向外表面,包括第二引导面2533,以使导线230的缠绕方向上的后侧朝向径向外侧。并且,第一内侧接触部251、第二内侧接触部252及第三内侧接触部253的侧面及下表面分别具有与筒状部221的侧面及下表面平行的面(参照图6)。
其次,参照附图,说明将导线230缠绕于绝缘体22的顺序。缠绕于线圈23的导线230是从绝缘体22的下部,并且从径向内侧开始缠绕。即,导线230与第一内侧接触部251的第一内侧接触面2511接触而开始缠绕。接着,导线230与已经缠绕的导线230接触而向径向外侧缠绕。由此,形成第一绕组层231。
当导线230到达第一绕组层23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时,第一绕组层231缠绕结束。接着,第一绕组层231的缠绕终端部分231e到达上部之后,导线230缠绕于第一斜坡部2412上(参照图7)。当将导线230缠绕于第一斜坡部2412时,通过将导线230配置于第一斜坡槽部2414,能够抑制导线230的位置的偏差。因此,能够抑制线圈23的缠绕紊乱。
另外,通过将第一斜坡槽部2414设为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中心线Ct侧倾斜的倾斜面,而使得当缠绕力作用至导线230时,将导线230按压至外侧凸缘部222侧的第二外侧接触部242的第二外侧接触面2421(参照图4)。因此,即使在导线的线径不均,第一绕组层231的缠绕终端部分231e的位置有不一致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下一个第二绕组层232的缠绕始端部分232s位于准确的位置,换言之,位于预先确定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线圈23的缠绕紊乱。
另外,即使在导线230的外径不均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下一个绕组层的缠绕始端位置设为相同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线圈23的缠绕紊乱。
另外,将导线230与第二外侧接触面2421接触而缠绕。接着,再次将缠绕于上方的导线230沿第一引导面2423进行缠绕,而缠绕于第二绕组层232的缠绕始端部分232s的径向内侧(参照图8)。
这时,第二绕组层232的缠绕始端部分232s配置在比跟前的第一绕组层231的缠绕终端部分231e更靠外侧凸缘部222侧的位置。即,第二层以后的第二绕组层232的缠绕始端配置在比前一个第一绕组层231的缠绕终端部分231e的导线更靠外侧凸缘部222侧的位置,所述外侧凸缘部222与导线230所接触的外侧接触部24接触。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二绕组层以后的绕组层的开始位置比结束位置更靠外侧凸缘部222侧,而能够使导线230的交叉位置位于外侧凸缘部222侧。因此,能够抑制因导线230的交叉而引起的线圈23的缠绕紊乱。
另外,通过将第一斜坡部2412的径向上的最大宽度设为1.5倍,能够准确地确定导线230的下一个第二绕组层232进行折回而重合后的导线230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线圈23的缠绕紊乱。
这时,导线230与第一斜坡部2412的角部2415的曲面接触而缠绕(参照图8)。即,通过将第一斜坡部2412的到达下一个第二绕组层232的部分,与所述凸缘部为相反侧的角部,设为与所述导线的半径为相同的曲率半径的曲面,而能够利用角部的曲面来支撑折回后的导线230。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线圈23的缠绕紊乱。
另外,如图8所示,第二绕组层232的导线在第一斜坡部2412与第一绕组层231的导线230交叉。即,第二层以后的第二绕组层232、第三绕组层233、第四绕组层234的缠绕始端的导线230在第一斜坡部2412、第二斜坡部2522、第三斜坡部2432与前面的第一绕组层231、第二绕组层232、第三绕组层233的缠绕终端的导线230在层叠方向上交叉。通过使导线230在第一斜坡部2412、第二斜坡部2522、第三斜坡部2432重合,能够抑制导线230的层叠方向上的高度。并且,能够将导线准确地配置在缠绕始端位置的附近。由此,能够抑制线圈23的缠绕紊乱。
第一斜坡部2412的导线230的缠绕方向上的后端部是导线230的外径的1.5倍。并且,导线230的缠绕方向上的后端部的角部2415由与导线230的外径为相同曲率的曲面形成。因此,当从第一绕组层231折回至第二绕组层232时,能够抑制因第二绕组层232的导线230嵌入于第一绕组层231的导线230之间、或者导线230过度重合而引起的缠绕紊乱。同样地,第一斜坡部2412、第二斜坡部2522、第三斜坡部2432的缠绕方向上的后端部是导线230的外径的1.5倍。并且,导线230的缠绕方向上的后端部的角部2415由与导线230的外径为相同曲率的曲面形成。
另外,在从第二绕组层232折回至第三绕组层233的部分、从第三绕组层233折回至第四绕组层234的部分,也同样地使用第二斜坡部2522、第三斜坡部2432,从而能够从准确的位置开始进行第三绕组层233、第四绕组层234的缠绕。并且,通过将第一斜坡部2412的与外侧凸缘部222为相反侧的角部2415的曲率半径,设为与导线230的半径r相同,而能够将折回后的导线230配置在更准确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绕组的缠绕紊乱。
即,通过设置第一斜坡部2412、第二斜坡部2522、第三斜坡部2432,能够将导线230缠绕于下一个绕组层,即,第二绕组层232、第三绕组层233、第四绕组层234的准确位置,所述第一斜坡部2412、第二斜坡部2522、第三斜坡部2432是从规定的第一绕组层231、第二绕组层232、第三绕组层233的缠绕终端部分向下一个绕组层,即,第二绕组层232、第三绕组层233、第四绕组层234的缠绕始端的部分倾斜。因此,能够抑制线圈23的缠绕紊乱。并且,当开始缠绕下一个绕组层,即,第二绕组层232、第三绕组层233、第四绕组层234时,能够从准确的位置开始,因此能够抑制因导线230的外径的不均等而引起的来自前面的第一绕组层231、第二绕组层232、第三绕组层233的折回时的位置偏离所造成的缠绕紊乱。因此,可以提高马达200的磁特性,能够提高输出。由此,能够抑制获得相同输出所需的电力,即,能够降低消耗电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体22中,将第一斜坡部2412、第三斜坡部2432、第二斜坡部2522设为在外侧接触部24、内侧接触部25的上表面具备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下表面具备。即,第一斜坡部2412、第三斜坡部2432、第二斜坡部2522也可以设置于外侧接触部24、内侧接触部25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至少任一者。通过如上所述,在绝缘体2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包含第一斜坡部2412、第三斜坡部2432、第二斜坡部2522,而容易形成为第一绕组层231、第二绕组层232、第三绕组层233的折回面,容易抑制缠绕紊乱。并且,例如,当使用模具而使绝缘体22成型时,能够使用上下打开的模具,因此容易进行模具制作,而容易进行绝缘体22的制造。
<4.2.4关于变形例>
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绝缘体22c。图9是本发明的绝缘体的另一例的内侧接触部25c的概略图。如图9所示,绝缘体22c在内侧接触部25c的下表面包含凹部28,所述凹部28朝向上方凹陷,并且在径向上延伸。绝缘体22c的除此以外的方面是与绝缘体22相同的结构。对与绝缘体22c的绝缘体22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且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9所示,内侧接触部25c在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凹部28,所述凹部28朝向第一绕组层231、第二绕组层232、第三绕组层233、第四绕组层234的层叠方向上的内侧凹陷,并且在径向上延伸。这样一来,能够容易地开始缠绕线圈23。并且,凹部28形成于上表面或下表面,因此当将绝缘体22c设为使用模具的成型体时,容易进行模具制作。因此,能够降低绝缘体22c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凹部28,例如,配置形成线圈23的导线230的缠绕始端部分。即,在凹部28,配置线圈23的缠绕始端侧的导线230及缠绕终端侧的导线230中的至少一者。当配置缠绕始端的导线230时,能够抑制导线230的缠绕始端的缠绕紊乱。并且,当配置缠绕终端的导线230时,导线230的整理变得容易,定子2的制造变得容易。
如图2所示,将转子1安装于叶轮壳体301的转子安装部307。另外,转子1的往转子安装部307的安装,也可以通过将转子壳体12压入至转子安装部307的转子安装筒部309而固定,还可以利用粘接、焊接等的固定方法而固定。
然后,将电路基板40安装于支柱100的底座部101之后,将定子2安装于支柱100。而且,在安装有定子2及电路基板40的支柱100,经由轴承3,以能够旋转的状态安装叶轮壳体301。这时,转子磁铁13与定子2的齿部212在径向上相向。
本发明的马达不但用于送风装置,而且能够广泛用作使旋转体旋转的动力源。
以上,已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内容。而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发明的主旨,就能够加以各种改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送风装置可以用于环行器(circulator)。并且,例如,能够用作无人机(unmanned air vehicle)的动力源。而且,除此以外,还能够广泛用于使用使轴流产生的气流的设备。并且,本发明的马达除了送风装置以外,还可以用作将旋转力供给至外部的动力源。

Claims (12)

1.一种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芯,包括沿中心轴上下延伸的筒状的芯背、及从所述芯背在径向上延伸的多个齿;
绝缘体,覆盖所述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线圈,将导线缠绕于所述绝缘体的外表面,而层叠着多个绕组层;并且
所述绝缘体包括:
筒状的筒状部,从所述齿的上下方向及周向缠绕所述导线;
凸缘部,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从径向夹着所述线圈的两端,在所述绕组层的层叠方向上扩展;以及
接触部,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筒状部侧,与各个所述绕组层在层叠方向上接触;
所述接触部包括斜坡部,所述斜坡部相对于缠绕所述导线的方向而朝所述绕组层的层叠方向倾斜,将导线从规定的所述绕组层的缠绕终端部分引导至下一个所述绕组层的缠绕始端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坡部设置于所述接触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至少任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坡部的径向上的最大宽度是导线外径的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坡部的到下一个所述绕组层的部分,与所述凸缘部为相反侧的角部,具有与所述导线的半径为相同的曲率半径的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坡部包括配置所述导线的斜坡槽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坡槽部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随着朝向与所述接触部相接的所述凸缘部侧,而朝向所述绕组层的层叠方向上的内侧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第二层以后的所述绕组层的缠绕始端部分的所述导线,在所述斜坡部与前面的所述绕组层的缠绕终端部分的所述导线在层叠方向上交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第二层以后的所述绕组层的所述导线,在交叉之前配置在比前一个所述绕组层的缠绕终端部分的所述导线更靠凸缘部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在上表面或下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凹部,所述凹部朝所述绕组层的层叠方向上的内侧凹陷,并且在径向上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配置有所述线圈的缠绕始端侧的所述导线及缠绕终端侧的所述导线中的至少一者。
1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以及
转子,与所述定子在径向上相向,能够围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而旋转。
12.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以及
叶轮,固定于所述转子。
CN202010017635.8A 2019-01-31 2020-01-08 定子、马达及送风装置 Active CN1115098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5897 2019-01-31
JP2019015897A JP2020124076A (ja) 2019-01-31 2019-01-31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9871A CN111509871A (zh) 2020-08-07
CN111509871B true CN111509871B (zh) 2022-07-26

Family

ID=71835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7635.8A Active CN111509871B (zh) 2019-01-31 2020-01-08 定子、马达及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8218B2 (zh)
JP (1) JP2020124076A (zh)
CN (1) CN1115098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24076A (ja) * 2019-01-31 2020-08-1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92598A (en) * 1956-05-24 1959-06-30 Nat Supply Co Cable drum grooving
US3391879A (en) * 1966-02-10 1968-07-09 Le Bus Royaklty Company Non-crushing multi-layer cable spoo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3480229A (en) * 1967-06-08 1969-11-25 Gen Electric Coil winding form
FR2181464B1 (zh) * 1972-04-25 1976-08-06 Barthalon Maurice
US4071205A (en) * 1976-08-27 1978-01-31 Harnischfeger Corporation Spooling drum including stepped flanges
US4087060A (en) * 1976-10-12 1978-05-02 Breeze Corporations, Inc. Self level wind cable storage reel
US4988055A (en) * 1988-05-25 1991-01-29 Nippondenso Co., Ltd. Coil assembly for polygonal wire
DE19643561C1 (de) * 1996-10-22 1998-01-15 Wolfgang Hill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einer Einzelpolwicklung
JPH11150900A (ja) * 1997-09-12 1999-06-02 Toshiba Corp 電動機
JP3903922B2 (ja) * 2003-01-27 2007-04-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集中巻きステータコイル
JP2006074943A (ja) * 2004-09-03 2006-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機の固定子
JP2007174869A (ja) * 2005-12-26 2007-07-0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インシュレータ、ステータアセンブリ、セグメント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JP2007244115A (ja) * 2006-03-09 2007-09-20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機の巻線構造とその巻線方法及びその巻線装置
JP2008035603A (ja) * 2006-07-27 2008-02-14 Showa Corp 回転電機
JP4980808B2 (ja) * 2007-07-06 2012-07-1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能動型防振支持装置
KR101013781B1 (ko) * 2009-01-19 2011-02-14 뉴모텍(주) 모터
DE102011081030A1 (de) * 2011-08-16 2013-02-21 Robert Bosch Gmbh Wicklungsträger zur Verwendung in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sowie Wicklungsanordnung
DE112012006571T5 (de) * 2012-06-21 2015-03-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ktrische Rotationsmaschine
JP6409424B2 (ja) * 2013-11-20 2018-10-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機子及び回転電機
JP2016082669A (ja) * 2014-10-15 2016-05-1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シーリングファン用モータ、およびシーリングファン
KR102294928B1 (ko) * 2015-01-06 2021-08-3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테이터 코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JP2016174470A (ja) 2015-03-17 2016-09-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機子、電機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
KR102410397B1 (ko) * 2015-06-30 2022-06-1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인슐레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JP6885333B2 (ja) * 2015-08-10 2021-06-1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US10910901B2 (en) * 2015-11-05 2021-02-02 Globe Motors, Inc. Wound stator with insulation system forming a wire guide for a winding operation
KR102614031B1 (ko) * 2016-02-23 2023-12-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WO2018025985A1 (ja) * 2016-08-05 2018-02-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DE102017101073A1 (de) * 2017-01-20 2018-07-26 Ovalo Gmbh Statorpake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tatorpakets
DE102017102495A1 (de) * 2017-02-08 2018-08-09 Nidec Corporation Stator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JP6922500B2 (ja) * 2017-07-14 2021-08-1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111527667B (zh) * 2017-12-26 2022-10-2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定子及包括该定子的电机
JP7293680B2 (ja) * 2019-01-31 2023-06-20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JP2020124076A (ja) * 2019-01-31 2020-08-1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KR102224492B1 (ko) * 2019-07-16 2021-03-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터
KR102289758B1 (ko) * 2019-12-19 2021-08-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용 구동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24076A (ja) 2020-08-13
CN111509871A (zh) 2020-08-07
US20200251948A1 (en) 2020-08-06
US11228218B2 (en)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91084B2 (en) St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11588360B2 (en) Brushless motor and stator therefor
CN110915103A (zh)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JP7293680B2 (ja) 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US11056953B2 (en) Stator unit, motor, and fan motor
US11552533B2 (en) Stator assembly, motor, and fan motor
US20200186000A1 (en) Motor and pump device
CN111509871B (zh) 定子、马达及送风装置
US10734849B2 (en) Stator of motor having upper and lower insulator
CN108702054B (zh)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CN112564371B (zh) 马达及送风装置
JP2019030046A (ja) モータ
JP7081160B2 (ja) モータ
CN112910147A (zh) 定子、马达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JP6988449B2 (ja) モータ
JP6755226B2 (ja) ステータ構造およびモータ
CN111200323B (zh) 转子以及马达
JP6969393B2 (ja) モータ
CN111953114B (zh) 定子、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KR102603313B1 (ko) 공기 압축기용 모터 고정자
US20240079917A1 (en) Motor
CN109301947B (zh) 定子和具有定子的马达
CN111758207B (zh) 搭载有驱动电路的电动机
JP2024086175A (ja) モータ
JP2022102074A (ja)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