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7445A - 干燥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干燥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7445A
CN111497445A CN202010077066.6A CN202010077066A CN111497445A CN 111497445 A CN111497445 A CN 111497445A CN 202010077066 A CN202010077066 A CN 202010077066A CN 111497445 A CN111497445 A CN 111497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ortion
medium
support
liquid
convey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70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7445B (zh
Inventor
依田智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97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7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7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7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支承部上介质倾斜的干燥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干燥装置(31)是使被输送的介质(99)干燥的干燥装置,具备:支承部(32),支承介质;以及非接触式加热器,与支承部相对,支承部具有:第一支承部(35);以及第二支承部(36),位于被输送的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与第一支承部不同的位置处,介质沿着第二支承部弯折,第一支承部由铝材料构成,第二支承部由比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构成。

Description

干燥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干燥装置具备:支承部,支承被输送的介质;以及照射部,通过将红外线照射到被支承部支承的介质来使介质干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4636
发明内容
在这种干燥装置中,存在由于来自照射部的热量,支承部膨胀的情况。若支承部膨胀,则存在由于支承部的形状变化,在支承部上被输送的介质倾斜的情况。若在支承部上介质倾斜,则存在介质无法被适当地输送的可能。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干燥装置是使被输送的介质干燥的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具备:支承部,支承所述介质;以及非接触式加热器,与所述支承部相对,所述支承部具有:第一支承部;以及第二支承部,位于被输送的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不同的位置处,所述介质沿着所述第二支承部弯折,所述第一支承部由铝材料构成,所述第二支承部由比所述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构成。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支承部,支承介质;非接触式加热器,与所述支承部相对;以及输送部,输送所述介质,所述支承部具有:第一支承部;以及第二支承部,位于被输送的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不同的位置处,所述介质沿着所述第二支承部弯折,所述第一支承部由铝材料构成,所述第二支承部由比所述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干燥装置的液体喷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是干燥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具备变更后的支承部的干燥装置的液体喷出装置的侧视图。
符号的说明
11…液体喷出装置,12…壳体,13…基台,14…输送部,16…载置部,17…卷绕部,18…张力施加部件,21…第一支承台,22…第二支承台,25…第一辊,26…第二辊,28…喷出部,29…滑架,31…干燥装置,32…支承部,33…作为非接触式加热器的照射加热器,35…第一支承部,35A…上游端,35B…下游端,36…第二支承部,36A…上游端,36B…下游端,37…第三支承部,37A…上游端,37B…下游端,38…弯折部,39…弯折部,42…箱体,43…循环部,44…循环路径,45…扇,46…吸气口,47…送风口,48…反射板,51…表面,99…介质,100…滚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具备干燥装置的液体喷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例如,液体喷出装置是通过向纸张等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来记录文字、照片等图像的喷墨式打印机。
如图1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向被输送的介质99喷出液体的喷出部28。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使被输送的介质99干燥的干燥装置31。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31干燥被喷出部28喷了液体的介质99。
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壳体12。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支承壳体12的基台13。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2位于基台13的上方。
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输送介质99的输送部14。输送部14设置于壳体12内。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部14输送载置于壳体12外的介质99。
液体喷出装置11还可以具备能够载置叠绕介质99的滚筒体100的载置部16。例如,载置部16安装于基台13。载置部16以能够转动的状态支承叠绕有被喷液体前的介质99的滚筒体100。若驱动输送部14,则从滚筒体100送出介质99。
液体喷出装置11可以向从设置有液体喷出装置11的设置面所载置的滚筒体100送出的介质99喷出液体。液体喷出装置11可以向从不同于液体喷出装置11的装置送出的介质99喷出液体。例如,不同于液体喷出装置11的装置可以具备载置部16。液体喷出装置11不限于向从滚筒体100送出的介质99喷出液体的结构。例如,液体喷出装置11可以向折叠式记录纸那样的长条状的介质99喷出液体。
液体喷出装置11可以具备卷绕介质99的卷绕部17。例如,卷绕部17安装于基台13。卷绕部17将被喷了液体的介质99作为滚筒体100来卷绕。卷绕部17卷绕通过了干燥装置31的介质99。液体喷出装置11可以将被喷了液体的介质99输送到不同于液体喷出装置11的装置。例如,不同于液体喷出装置11的装置可以具备卷绕部17。液体喷出装置11可以以使被喷了液体的介质99卷绕到不同于液体喷出装置11的装置的方式构成。
液体喷出装置11可以具备向介质99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部件18。张力施加部件18通过与介质99接触而向介质99施加张力。通过张力施加部件18向介质99施加张力,液体喷出装置11能够使液体相对于介质99高精度地喷出。本实施方式的张力施加部件18与介质99中通过了干燥装置31的部分接触。
张力施加部件18安装于例如基台13。张力施加部件18可以安装为相对于基台13能够移动。由此,通过使张力施加部件18移动,能够调节施加于介质99的张力大小。
张力施加部件18可以移动,以使施加于介质99的张力固定。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张力施加部件18根据卷绕部17卷绕介质99的速度来移动。
不同于液体喷出装置11的装置可以向介质99施加张力。例如,不同于液体喷出装置11的装置可以具备张力施加部件18。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第一支承台21以及第二支承台22。第一支承台21以及第二支承台22支承被输送部14输送的介质99。在被输送的介质99的输送方向上,依次定位有第一支承台21以及第二支承台22。第二支承台22位于壳体12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99沿着输送路径被输送的方向是输送方向。
喷出部28位于壳体12内。本实施方式的喷出部28位于与第二支承台22相对的位置处。因此,喷出部28向被第二支承台22支承的介质99喷出液体。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搭载喷出部28的滑架29。滑架29对被输送的介质99进行扫描。即,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1是喷出部28对介质99进行扫描的串口打印机。液体喷出装置11可以是喷出部28被长条状地设置的行式打印机。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部14具有第一辊25和第二辊26。第一辊25以及第二辊26通过在夹入介质99的状态下转动来输送介质99。第一辊25以及第二辊26定位为在输送方向上在第一支承台21和第二支承台22之间夹入介质。
接着,对干燥装置31进行说明。
干燥装置31具备:支承部32,支承介质99;以及照射加热器33,作为与支承部32相对的非接触式加热器。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32支承被卷绕部17卷绕的介质99。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32支承被张力施加部件18施加张力的介质99。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32支承被喷出部28喷出液体的介质9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31具备作为非接触式加热器的照射加热器33,但也可以是与支承部32相对的加热器。例如,可以构成为在后述的循环路径44内设置有加热部,并通过后述的送风口47送出被加热的空气。
例如,支承部32由金属构成。支承部32具有:第一支承部35;以及第二支承部36,位于输送方向上与第一支承部35不同的位置处。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承部36位于输送方向上比第一支承部35更下游的位置处。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承部35以与第二支承部36连接的方式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35的下游端35B与第二支承部36的上游端36A接触。下游端35B是指在第一支承部35中输送方向下游的端部。上游端36A是指在第二支承部36中输送方向上游的端部。
介质99由于与第二支承部36接触而弯折。即,介质99沿着第二支承部36弯折。例如,介质99在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中弯折。下游端36B是指在第二支承部36中输送方向下游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99以缠挂在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的方式弯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弯折单独地指折曲,也包括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99通过被卷绕部17卷绕,而在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中弯折。即,介质99由于被卷绕部17卷绕而被拉紧。此时,介质99以缠挂在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的方式与其接触。由此,介质99在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中弯折。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可以说向卷绕部17引导介质99。介质99也可以通过被不同于液体喷出装置11的装置输送而在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中弯折。
本实施方式的张力施加部件18以将介质99按压到第二支承部36的方式与介质99接触。由此,介质99以沿着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的方式弯折。可以说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向张力施加部件18引导介质99。
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32具有第三支承部37。第三支承部37位于输送方向上比第一支承部35更上游处。因此,在输送方向上依次定位有第三支承部37、第一支承部35以及第二支承部36。即,第三支承部37构成支承部32的上游部分、第一支承部35构成支承部32的中游部分、第二支承部36构成支承部32的下游部分。第三支承部37位于输送方向上的喷出部28喷出的液体的位置更下游的位置处。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支承部37以与第一支承部35连接的方式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承部37的下游端37B与第一支承部35的上游端35A接触。下游端37B是指在第三支承部37中输送方向下游的端部。上游端35A是指在第一支承部35中输送方向上游的端部。第三支承部37的上游端37A位于壳体12内。上游端37A是指在第三支承部37中输送方向上游的端部。
介质99由于与第三支承部37接触而弯折。即,介质99沿着第三支承部37弯折。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支承部37具有弯折的弯折部38。因此,被第三支承部37支承的介质99以沿着弯折部38的方式弯折。介质99以缠挂在第三支承部37的弯折部38的方式弯折。
弯折部38位于第三支承部37。弯折部38在上游端37A与下游端37B之间的输送路径上相对于下游端37B更靠近上游端37A。换言之,输送路径上的上游端37A与弯折部38的距离比下游端37B与弯折部38的距离短。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弯折并支承介质99的第三支承部37,第一支承部35以及第二支承部36以平坦的状态支承介质99。
介质99由于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和第三支承部37的弯折部38而弯折。若介质99弯折,则介质99的被输送方向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弯折部38中介质99弯折时,介质99的被输送方向从沿着第二支承台22的方向变化到沿着第一支承部35的方向。在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中介质99弯折时,介质99的被输送方向从沿着第一支承部35的方向变化到从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朝向张力施加部件18的方向。
照射加热器33将红外线向支承部32照射。照射加热器33加热支承部32以及被支承部32支承的介质99。由此,当介质99在支承部32上被输送时被加热。其结果是,介质99被干燥。
本实施方式的照射加热器33由加热器管构成。照射加热器33定位成与支承部32中作为与介质99接触的面的支承部32的表面相对。照射加热器33在被输送的介质99的宽度方向上是长条状的。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31具有两个照射加热器33。两个照射加热器33以相互平行的姿态定位。两个照射加热器33以沿着支承部32的方式定位。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31具有收纳照射加热器33的箱体42和使箱体42内气体循环的循环部43。箱体42以箱体42的开口朝向支承部32的表面的方式定位。
循环部43具有气体流动的循环路径44和位于循环路径44的扇45。循环路径44是连通吸入气体的吸气口46和送出气体的送风口47的连通流路。循环路径44以包围照射加热器33的方式延伸。吸气口46以与第二支承部36相对的方式定位。送风口47以与第三支承部37相对的方式定位。循环部43使被照射加热器33加热的气体在箱体42内循环。由此,促进介质99的干燥。
干燥装置31可以具有将照射加热器33的热量向支承部32反射的反射板48。由此,能够通过照射加热器33有效地加热被支承部32支承的介质99。
第一支承部35由铝材料构成。通常,铝材料具有较高的热传导率。因此,易于通过照射加热器33的热量升温第一支承部35。由此,能够有效地加热被第一支承部35支承的介质99。
铝材料是指例如JIS H 4000所规定的材料。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承部35由A5052P所示的材料构成。通过热传导率较高的材料构成第一支承部35,能够在第一支承部35中有效地加热介质99。
另外,若第一支承部35由热传导率较高的部件构成,则与第一支承部35由热传导率较低的部件构成的情况相比,在宽度方向上不易产生介质99的温度偏差。通常,由于由金属构成的支承部32的热容量比介质99的热容量大,所以当使用照射加热器33同样地加热介质99和支承部32时,支承部32的温度比介质99的温度低。另外,当在支承部32上输送介质99时,在支承部32中介质99通过的领域中,由照射加热器33产生的热量被介质99遮蔽,介质99的温度变得比支承部32高。因此,热量从介质99移动到第一支承部35,特别地,热量容易移动的介质99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温度容易下降。因此,在介质99中,端部分的温度变得比中央部分的温度低。
若在介质99中存在温度偏差,则存在在温度较高的部分产生热损伤、在温度较低的部分产生干燥不足的可能。因此,在介质99中,优选为温度偏差较小。就这一点,若第一支承部35由热传导率较高的部件构成,则易于从温度相对较高的介质99的中央部分转移热量,另外,由于第一支承部35内的热量易于转移,所以介质99的中央部分温度和介质99的端部分温度的差值易于变小。因此,宽度方向上的介质99的温度偏差易于变小。
对于在支承部32上被输送的介质99,干燥装置31在第一支承部35上最促进干燥。因此,第一支承部35由辐射率较高的材料构成。就这一点,铝材料通过在其表面形成氧化薄膜而发挥较高的辐射率。
若由辐射率较高的铝材料构成第一支承部35,则能够通过照射加热器33使第一支承部35迅速地高温化。即,由于第一支承部35的辐射率较高,所以有效地吸收来自照射加热器33的红外线。由此,第一支承部35被迅速地升温。若第一支承部35由铝材料构成,则能够缩短使干燥装置31运转时的预热所需要的时间。
若由辐射率较高的铝材料构成第一支承部35,则能够减小介质99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偏差。若由辐射率较高的铝材料构成第一支承部35,则介质99与支承部32的温度差变小。介质99在例如是纸张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辐射率。第一支承部35通过由铝材料构成而具有较高的辐射率。因此,介质99以及第一支承部35能够从照射加热器33有效地吸收红外线。由此,介质99与第一支承部35的温度差减小。由此,难以降低介质99的端部温度,宽度方向上的介质99的温度偏差被减小。假如,若第一支承部35由辐射率较低的材料构成,则介质99和第一支承部35的温度差容易变大。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承部35的表面51被实施氧化铝膜处理。若在第一支承部35的表面51实施氧化铝膜处理,则第一支承部35的辐射率提高。由此,能够促进介质99的干燥。
支承部32存在由于通过照射加热器33的加热而膨胀的情况。若支承部32膨胀,则存在在支承部32上被输送的介质99的姿态变化的可能。特别地,若使介质99弯折的第二支承部36膨胀,则存在由于第二支承部36的形状变化而使得在支承部32上被输送的介质99的姿态变化的可能。介质99以沿着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的方式弯折。即,介质99与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强接触。因此,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的形状影响介质99的姿态。
若第二支承部36膨胀,则作为从输送部14夹着介质99的位置到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为止的距离的路径长度变化。此时,若在介质99的宽度方向上该路径长度产生差异,则在支承部32上介质99容易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具有弯折部38的第三支承部37膨胀,则存在由于第三支承部37的形状变化而使得在支承部32上被输送的介质99的姿态变化的可能。介质99以沿着弯折部38的方式弯折。即,介质99与第三支承部37的弯折部38强接触。因此,第三支承部37的弯折部38的形状影响介质99的姿态。
若第三支承部37膨胀,则作为从输送部14夹着介质99的位置到弯折部38为止的距离的路径长度变化。此时,若在介质99的宽度方向上该路径长度产生差异,则在支承部32上介质99容易倾斜。
如上所述,在支承部32中,若以使介质99弯折的方式支承介质99的第二支承部36、第三支承部37膨胀,则容易影响介质99的姿态。因此,若第二支承部36或者第三支承部37膨胀,则存在在支承部32上被输送的介质99倾斜的可能。由于第一支承部35仅以平坦的状态支承被输送的介质99,而不以使介质99弯折的方式与介质99接触,所以即使第一支承部35膨胀,也不易影响介质99的姿态。
构成第一支承部35的铝材料是热传导率以及辐射率较高但热膨胀系数也较高的材料。因此,若第二支承部36由热膨胀系数较高的铝材料构成,则通过照射加热器33的加热第二支承部36容易膨胀。若第二支承部36膨胀,则存在介质99倾斜的可能。
热膨胀系数根据温度区间而变化。在本说明书中,任意部件的热膨胀系数是指照射加热器33加热的温度范围中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例如在从60℃到100℃的温度范围内驱动照射加热器33。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的任意部件的热膨胀系数是从60℃到100℃的温度范围中的平均值。
如图2所示,例如若由于照射加热器33的热量第二支承部36膨胀,则存在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的形状如两点划线所示地变得倾斜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二支承部36的下游端36B的形状,存在介质99倾斜的可能。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承部36中,由于上游端36A与第一支承部35的下游端35B接触,所以容易在下游端36B产生由膨胀引起的形状变化。因此,第二支承部36由比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构成。由此,与第一支承部35相比,第二支承部36不易膨胀。通过第二支承部36变得不易膨胀,能够抑制在支承部32上被输送的介质99倾斜。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承部36由SUS材料构成。通常,SUS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比铝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小。第二支承部36由例如SUS304构成。
若第三支承部37由于照射加热器33的热量而膨胀,则存在弯折部38的形状变得倾斜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介质99根据弯折部38的形状而倾斜的可能。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支承部37中,由于下游端37B与第一支承部35的上游端35A接触,所以上游端37A容易出现由膨胀引起的形状变化。因此,位于上游端37A附近的弯折部38的形状容易变化。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支承部37由比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构成。由此,与第一支承部35相比,第三支承部37不易膨胀。通过第三支承部37变得不易膨胀,能够抑制在支承部32上被输送的介质99倾斜。第三支承部37由例如与第二支承部36同样的材料构成。因此,第三支承部37由SUS材料构成。第三支承部37由SUS304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承部36在输送方向上位于第一支承部35下游且卷绕部17上游处。因此,通过抑制被输送的介质99倾斜,能够降低倾斜状态的介质99被卷绕部17卷绕的可能。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承部36位于输送方向上第一支承部35下游且张力施加部件18与介质99接触的位置上游处。由此,在通过张力施加部件18向介质99施加张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被输送的介质99倾斜。
在通过张力施加部件18将介质99按压到第二支承部36的情况下,若第二支承部36膨胀,则介质99容易进一步倾斜。因此,通过第二支承部36由热膨胀系数较高的材料构成,通过张力施加部件18将介质99按压到第二支承部36,能够降低促进介质99的姿态变化的可能。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1)介质99沿着第二支承部36弯折。因此,若第二支承部36由于照射加热器33的加热而膨胀,则存在由于第二支承部36的形状变化而使得在支承部32上被输送的介质99的姿态变化的可能。其结果是,存在被输送的介质99倾斜的可能。与此相对,为了促进介质99的干燥,第一支承部35由具有较高热传导率以及较高辐射率的铝材料构成。另一方面,第二支承部36由比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构成。即,与第一支承部35相比,第二支承部36不易膨胀。因此,能够抑制支承部32上介质99倾斜。
(2)第二支承部36位于输送方向上第一支承部35下游且卷绕部17上游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降低倾斜状态的介质99被卷绕部17卷绕的可能。
(3)第二支承部36位于输送方向上第一支承部35下游且张力施加部件18与介质99接触的位置上游处。在通过张力施加部件18将介质99按压在第二支承部36的情况下,若第二支承部36膨胀,则介质99容易进一步倾斜。就这一点,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通过张力施加部件18向介质99施加张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被输送的介质99倾斜。
(4)介质99通过与第三支承部37接触而弯折。因此,若第三支承部37由于照射加热器33的加热而膨胀,则存在由于第三支承部37的形状变化而使得在支承部32上被输送的介质99的姿态变化的可能。其结果是,存在被输送的介质99倾斜的可能。与此相对,第三支承部37由比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部件构成。即,与第一支承部35相比,第三支承部37不易膨胀。因此,能够抑制被输送的介质99倾斜。通过抑制喷出部28和第三支承部37之间的介质99倾斜,能够降低由喷出部28喷出的液体对于介质99的着落位置发生偏差的可能。
(5)在第一支承部35中与介质99接触的表面51被实施氧化铝膜(耐酸铝)处理。通过实施氧化铝膜处理,第一支承部35的辐射率提高。即,由于第一支承部35易于升温,所以能够促进介质99的干燥。
本实施方式能够以如下方式变更并实施。本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无技术性矛盾的范围相互组合实施。
如图3所示,第二支承部36可以位于输送方向上第一支承部35上游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支承部36位于输送方向上喷出部28喷出液体的位置的下游处。
在该变更例中的第二支承部36由比铝材料热膨胀系数高的材料,例如SUS材料构成,且第二支承部36具有弯折部39。在支承部32上被输送的介质99在第二支承部36具有的弯折部39中被弯折。通过了干燥装置31的介质99被向设置液体喷出装置11的设置面输送。
根据该变更例,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6)能够抑制在喷出部28和第二支承部36之间介质99倾斜。由此,能够使液体相对于介质99高精度地着落。其结果是,能够在介质99上记录高品质的图像。
介质99不限于从滚筒体100送出的长条状纸,也可以是单张纸。介质99不限于纸张,也可以是布帛。
喷出部28喷出的液体不限于墨水,也可以是例如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者混合于液体所形成的液状体等。例如,喷出部28可以喷出以分散或者溶解的形式包含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等的电极材料或者像素材料等的材料的液状体。
以下记载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更例把握的技术思想以及其作用效果。
干燥装置是使被输送的介质干燥的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具备:支承部,支承所述介质;以及非接触式加热器,与所述支承部相对,所述支承部具有:第一支承部;以及第二支承部,位于被输送的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不同的位置处,所述介质沿着所述第二支承部弯折,所述第一支承部由铝材料构成,所述第二支承部由比所述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构成。
介质沿着第二支承部弯折。因此,若第二支承部通过照射加热器的加热而膨胀,则存在由于第二支承部的形状变化而使得在支承部上被输送的介质的姿态变化的可能。其结果是,存在被输送的介质倾斜的可能。与此相对,为了促进介质的干燥,第一支承部由具有较高热传导率以及较高辐射率的铝材料构成。另一方面,第二支承部由比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构成。即,与第一支承部相比,第二支承部不易膨胀。因此,能够抑制介质在支承部上倾斜。
在上述干燥装置中,所述支承部支承被卷绕部卷绕的所述介质,所述第二支承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支承部下游且所述卷绕部上游处。
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倾斜状态的介质被卷绕部卷绕的可能。
在上述干燥装置中,所述支承部支承被张力施加部件施加张力的所述介质,所述张力施加部件以将所述介质按压到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方式与所述介质接触,所述第二支承部可以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承部下游且所述张力施加部件与所述介质接触的位置上游处。
在通过张力施加部件将介质按压到第二支承部的情况下,若第二支承部膨胀,则介质容易进一步倾斜。就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在通过张力施加部件向介质施加张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被输送的介质倾斜。
在上述干燥装置中,所述支承部支承被喷出部喷了液体的所述介质,所述第二支承部可以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承部上游且所述喷出部喷出液体的位置下游处。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喷出部和第二支承部之间介质倾斜。
在上述干燥装置中,支承被喷出部喷了液体的所述介质的所述支承部具有在所述输送方向中位于所述第一支承部上游处且位于所述喷出部喷出液体的位置下游处的第三支承部,所述介质通过与所述第三支承部接触而弯折,所述第三支承部可以由比所述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构成。
介质通过与第三支承部接触而弯折。因此,若第三支承部由于照射加热器的加热而膨胀,则存在由于第三支承部的形状变化而使得在支承部上被输送的介质的姿态变化的可能。其结果是,存在被输送的介质倾斜的可能。与此相对,第三支承部由比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部件构成。即,与第一支承部相比,第三支承部不易膨胀。因此,能够抑制被输送的介质倾斜。通过抑制在喷出部和第三支承部之间介质倾斜,能够降低被喷出部喷出液体对于介质的着落位置发生偏差的可能。
在上述干燥装置中,在所述第一支承部中与所述介质接触的表面可以被实施氧化铝膜处理。
通过实施氧化铝膜处理,第一支承部的辐射率提高。即,由于第一支承部易于升温,所以能够促进介质的干燥。
上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支承部,支承介质;非接触式加热器,与所述支承部相对;以及输送部,输送所述介质,所述支承部具有:第一支承部;以及第二支承部,位于被输送的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不同的位置处,所述介质沿着所述第二支承部弯折,所述第一支承部由铝材料构成,所述第二支承部由比所述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构成。
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干燥装置同样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是使被输送的介质干燥的干燥装置,具备:
支承部,支承所述介质;以及
非接触式加热器,与所述支承部相对,
所述支承部具有:第一支承部;以及第二支承部,位于被输送的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不同的位置处,
所述介质沿着所述第二支承部弯折,
所述第一支承部由铝材料构成,
所述第二支承部由比所述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支承由卷绕部卷绕的所述介质,
所述第二支承部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支承部下游且所述卷绕部上游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支承被张力施加部件施加张力的所述介质,
所述张力施加部件以将所述介质按压到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方式与所述介质接触,
所述第二支承部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支承部下游且所述张力施加部件与所述介质接触的位置上游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支承被喷出部喷了液体的所述介质,
所述第二支承部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支承部上游且所述喷出部喷出液体的位置下游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支承被喷出部喷了液体的所述介质的所述支承部具有第三支承部,所述第三支承部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支承部上游且所述喷出部喷出液体的位置下游处,
所述介质通过与所述第三支承部接触而弯折,
所述第三支承部由比所述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支承被喷出部喷了液体的所述介质的所述支承部具有第三支承部,所述第三支承部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支承部上游且所述喷出部喷出液体的位置下游处,
所述介质通过与所述第三支承部接触而弯折,
所述第三支承部由比所述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的与所述介质接触的表面被实施氧化铝膜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的与所述介质接触的表面被实施氧化铝膜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的与所述介质接触的表面被实施氧化铝膜处理。
10.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承部,支承介质;
非接触式加热器,与所述支承部相对;以及
输送部,输送所述介质,
所述支承部具有:第一支承部;以及第二支承部,位于被输送的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不同的位置处,
所述介质沿着所述第二支承部弯折,
所述第一支承部由铝材料构成,
所述第二支承部由比所述铝材料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构成。
CN202010077066.6A 2019-01-31 2020-01-23 干燥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Active CN1114974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5324 2019-01-31
JP2019015324A JP7293675B2 (ja) 2019-01-31 2019-01-31 乾燥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7445A true CN111497445A (zh) 2020-08-07
CN111497445B CN111497445B (zh) 2022-08-30

Family

ID=71835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7066.6A Active CN111497445B (zh) 2019-01-31 2020-01-23 干燥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97557B2 (zh)
JP (2) JP7293675B2 (zh)
CN (1) CN1114974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22966B2 (ja) * 2020-12-21 2023-02-15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7105951B1 (ja) 2021-02-22 2022-07-25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4747A (en) * 1988-08-10 1992-05-19 Spectra, Inc. Treatment of hot melt ink images
US20040061759A1 (en) * 2002-09-26 2004-04-01 Xerox Corporation Curved infrared foil heater for drying images on a recording medium
CN103921552A (zh) * 2013-01-15 2014-07-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US20150029279A1 (en) * 2013-07-29 2015-01-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drying method
JP2018034412A (ja) * 2016-08-31 2018-03-08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1303A (en) * 1994-11-10 1998-05-12 Lasermaster Corporation Printing medium management apparatus
JP5664226B2 (ja) 2010-12-28 2015-0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135139B2 (ja) 2013-01-17 2017-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5013446A (ja) * 2013-07-08 2015-01-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194674B2 (ja) * 2013-07-29 2017-09-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213733B2 (ja) 2014-01-30 2017-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474312B2 (ja) 2015-05-15 2019-02-27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
JP2017074740A (ja) * 2015-10-16 2017-04-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177413B1 (ja) * 2016-12-13 2017-08-09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18103366A (ja) 2016-12-22 2018-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18158463A (ja) 2017-03-22 2018-10-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4747A (en) * 1988-08-10 1992-05-19 Spectra, Inc. Treatment of hot melt ink images
US20040061759A1 (en) * 2002-09-26 2004-04-01 Xerox Corporation Curved infrared foil heater for drying images on a recording medium
CN103921552A (zh) * 2013-01-15 2014-07-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US20150029279A1 (en) * 2013-07-29 2015-01-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drying method
JP2018034412A (ja) * 2016-08-31 2018-03-08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11944A (ja) 2023-08-10
CN111497445B (zh) 2022-08-30
JP7293675B2 (ja) 2023-06-20
JP2020121500A (ja) 2020-08-13
US20200247144A1 (en) 2020-08-06
US11097557B2 (en)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84263B (zh) 用于保持喷墨打印机中所打印基片的平坦度的打印机和基片冷却器
US9199494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546508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7538933B (zh) 印刷装置
CN111497445B (zh) 干燥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US8827438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302809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1497444B (zh) 介质加热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JP7415649B2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H0732353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851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1497442B (zh) 介质加热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JP6733428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0121501A (ja) 乾燥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11241893B2 (en) Heating device, liquid apply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veying device
JP74842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3360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6494658A (zh) 介质干燥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JP2005138340A (ja) プリンタ装置
JP2003237164A (ja) 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JP201207632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定着方法及び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