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1831A - 安全带偏转器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偏转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1831A
CN111491831A CN201980006362.2A CN201980006362A CN111491831A CN 111491831 A CN111491831 A CN 111491831A CN 201980006362 A CN201980006362 A CN 201980006362A CN 111491831 A CN111491831 A CN 111491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slot
deflector
clamping surface
contact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63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1831B (zh
Inventor
马克·勃兰特
乌韦·克莱贝尔
格哈德·弗雷
彼得·林德
约阿希姆·尼塞勒
沃尔特·比尔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filed Critical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491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1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1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1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185Anchoring devices with stopping means for acting directly up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e.g. by clamping or fri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46Details
    • A44B11/2553Attachment of buckle to stra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185Anchoring devices with stopping means for acting directly up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e.g. by clamping or friction
    • B60R22/1855Anchoring devices with stopping means for acting directly up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e.g. by clamping or friction the means being sensitive to belt ten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46Details
    • A44B11/2561Tongu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022/1812Connections between seat belt and buckle tongu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带偏转器(10),其具有主元件(20)和安全带接触元件(30),该主元件(20)能够紧固到车辆结构,该安全带接触元件(30)能够相对于主元件(20)移动,并且形成待偏转的座椅安全带(40)的安全带接触面(SA30)或安全带接触边缘,其中,安全带偏转器(10)具有可变形的中间元件(50),该中间元件在可移动的安全带接触元件(30)相对于主元件(20)在中间元件(50)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期间变形,并且通过该变形压靠在座椅安全带(40)上。根据本发明,规定安全带接触元件(30)形成配合夹紧面(G30),并且座椅安全带(40)的安全带带部分(41)被布置在中间元件(50)和配合夹紧面(G30)之间,并且在所述相对移动期间,中间元件(50)将安全带带部分(41)压到配合夹紧面(G30)上。

Description

安全带偏转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带偏转器,例如从德国公开说明书DE 10 2016 205 068 A1已知的那种安全带偏转器。
背景技术
先前公开的安全带偏转器配备有主元件和安全带接触元件,该主元件能够紧固到车辆结构,该安全带接触元件能够相对于主元件移动,并且形成用于待偏转的座椅安全带的安全带接触面或安全带接触边缘。安全带偏转器具有可变形的中间元件,该中间元件在可移动的安全带接触元件相对于主元件在中间元件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期间变形,并且通过该变形被压靠在座椅安全带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优化这种安全带偏转器,特别是为了着眼于实现最小可能的尺寸和最低可能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安全带偏转器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阐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偏转器的有利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由此规定,安全带接触元件形成配合夹紧面,并且座椅安全带的安全带带部分被布置在中间元件和配合夹紧面之间,并且在所述相对移动期间,中间元件将安全带带部分压到配合夹紧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偏转器的显著优点可以从以下事实中看出,即座椅安全带被夹紧在中间元件和可移动的安全带接触元件之间,并且不像前面提到的先前公开的安全带偏转器那样被夹紧在中间元件和主元件之间。由于夹紧区域的这种修改,安全带偏转器的宽度可以减小数毫米,并且可以实现超过10%的重量减轻。
安全带接触元件优选地具有形成配合夹紧面的第一部分和形成与该配合夹紧面相对的夹紧面的第二部分。
中间元件和安全带带部分优选地被布置在夹紧面和配合夹紧面之间,其中,在所述相对移动期间,在拉力作用在座椅安全带上的情况下,中间元件和安全带带部分被夹紧在安全带接触元件的夹紧面和配合夹紧面之间。
配合夹紧面和夹紧面优选地在安全带接触元件侧处形成间隙。中间元件和安全带带部分优选地被布置在安全带接触元件侧处的间隙中。
同样有利的是,中间元件被布置(特别是夹紧)在主元件的接触面和安全带接触元件的接触面之间,其中两个接触面之间的相应距离确定了中间元件的变形状态。
安全带接触元件的接触面优选地被布置在安全带接触元件的第二部分中。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变型中,规定安全带偏转器具有第一狭槽,座椅安全带被引导通过该第一狭槽,其中第一狭槽被形成在主元件中,并且可移动的安全带接触元件的第二部分被布置在第一狭槽的区域中并且能够在那里移位,并且安全带偏转器具有第二狭槽,座椅安全带被引导通过该第二狭槽,其中,第二狭槽由形成配合夹紧面的安全带接触元件的第一部分和中间元件界定,并且其中,在作用在座椅安全带上的拉力和安全带接触元件的所得移动的情况下,第一狭槽的狭槽宽度变大,并且第二狭槽的狭槽宽度变小。
安全带偏转器优选地具有插入部分,该插入部分适合于插入到安全带带扣中,并且在座椅安全带的方向上看,从该插入部分开始,在座椅安全带的拉动方向上看,第一狭槽开始于第二狭槽的前面。
安全带偏转器优选地是用于座椅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带扣的插入舌片。插入舌片优选地具有插入部分,该插入部分适合于插入到安全带带扣中,并且在座椅安全带的方向上看从该插入部分开始,第一狭槽开始于第二狭槽的前面,或者第一狭槽的近狭槽边缘位于第二狭槽的近狭槽边缘的前面。
特别有利的是,在横向方向(相对于插入部分的纵向方向)上看,第二狭槽位于第一狭槽的区域中,或者在横向方向上看,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至少彼此重叠。
还有利的是,配合夹紧面上的表面法线垂直于座椅安全带的拉动方向定向,或者该表面法线和拉动方向之间的角度在80度和110度之间。
安全带偏转器的插入部分优选地被布置成平行于配合夹紧面且平行于夹紧面。
就狭槽布置而言,认为是有利的是,安全带接触元件的第一部分至少大部分被布置在第一狭槽外部。
指向安全带接触元件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狭槽的开口区域优选地具有与配合夹紧面成10度和45度之间的角度。
布置在安全带接触元件的第二部分中的接触面和布置在安全带接触元件的第二部分中的夹紧面优选地被布置成彼此垂直,或者相对于垂直至少具有小于10度的误差角。
布置在安全带接触元件的第二部分中的接触面和布置在主元件中的接触面优选地被布置成彼此平行,或者至少具有小于10度的误差角。
布置在安全带接触元件的第二部分中的夹紧面和布置在安全带接触元件的第一部分中的配合夹紧面优选地被布置成彼此平行,或者至少具有小于10度的误差角。
可移动的安全带接触元件优选地由主元件保持,以便能够沿着预定的滑动方向线性地移位,其中滑动方向对应于由座椅安全带施加在安全带偏转器上的力的方向。
安全带接触元件在主元件中或主元件上的可移位安装可以基于例如在主元件中形成的两个平行的导向沟槽或导轨,并且安全带接触元件的匹配的形状配合接合元件在该导向沟槽或导轨中被引导。例如,安装可以以与文献DE 10 2016 205 068 A1中描述的安全带偏转器相同的方式提供。
主元件优选地包括金属芯,该金属芯部分地涂覆有塑料或者嵌入在塑料中。由主元件界定的第一狭槽的边缘优选地由涂覆有塑料或嵌入在塑料中的主元件的部分形成。
中间元件优选地是可弹性地和/或塑性地变形的。就中间元件的回复力而言,有利的是,中间元件由弹性材料制成。中间元件优选地由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组成,或者至少还具有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丙烯酸酯、纯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丁二烯橡胶(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丁基橡胶(IIR)、三元乙丙橡胶(EPDM)、氯丁橡胶(CR)、聚异戊二烯橡胶(IR)、橡胶和/或PUR。
附图说明
下面基于说明性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这里举例来说: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偏转器的说明性实施例的正面的三维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说明性实施例的背面的三维视图,
图3以横截面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2的安全带偏转器的主元件的一部分,
图4以横截面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2的安全带偏转器的安全带接触元件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一部分,
图5以横截面示出了处于组装状态的根据图3的主元件的部分和根据图4的安全带接触元件的部分,其中中间元件被布置在它们之间,其中图5示出了安全带偏转器的开始状态,其中安全带偏转器没有张紧且没有力,
图6示出了在通过座椅安全带的张力以及由此导致的安全带接触元件相对于安全带偏转器的主元件的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图4中所示的安全带偏转器的一部分,并且
图7以横截面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2的安全带偏转器的安全带接触元件的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一部分。
为了清楚起见,相同的附图标记总是用于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从侧面以倾斜的三维视图示出了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带扣(未详细示出)的插入舌片形式的安全带偏转器的说明性实施例。安全带偏转器10具有主元件20,在图1中,主元件20的下部部分形成安全带偏转器10的插入部分21。主元件20由金属芯20a形成,该金属芯20a部分地涂覆有塑料20b或者嵌入塑料中。
安全带偏转器10附加地包括安全带接触元件30,该安全带接触元件30能够相对于主元件20沿着拉动或滑动方向Z移动。安全带接触元件30优选由塑料制成。
安全带接触元件30在主元件20中或在主元件20上的可移位安装可以基于例如在主元件中形成的两个平行的导向沟槽或导轨,并且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匹配的形状配合接合元件在该导向沟槽或导轨中被引导。例如,安装可以以与文献DE 10 2016 205 068 A1中描述的安全带偏转器相同的方式提供。
图1中未示出布置在安全带接触元件30和主元件20之间的可弹性变形的中间元件。
图2从侧面倾斜地以三维视图示出了安全带偏转器10的背面。
图3以横截面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2的安全带偏转器10的主元件20的一部分。可以看出,安全带偏转器10的第一狭槽S1被形成在主元件20中,并且由图3中左侧所示的第一开口区域O1和图3中右侧所示的第二开口区域O2限定或界定。如下面将更详细解释的,可以引导座椅安全带通过安全带偏转器10的第一狭槽S1。
在图3中,主元件20的金属芯由附图标记20a表示,并且部分地围绕金属芯的塑料由附图标记20b表示。
图4更详细地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2的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横截面。可以看出,安全带接触元件30具有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根据图4的安全带接触元件30由单一材料组成,优选由塑料组成。
如将结合图5和图6详细解释的,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一部分31全部或至少大部分位于主元件20的第一狭槽S1外部,特别是在指向第一狭槽S1的第一开口区域O1的一侧上。
第一部分31形成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配合夹紧面G30,该配合夹紧面G30与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夹紧面K30相对。夹紧面K30由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二部分32形成。
在配合夹紧面G30和夹紧面K30之间形成有在安全带接触元件侧处的间隙SP30,在该间隙中布置有前述可变形中间元件,并且座椅安全带被引导通过该间隙。
在图5中,图3中描绘的主元件20的部分和图4中描绘的主接触元件30的部分被示出为处于组装状态。图5还示出了座椅安全带40,其被引导通过主元件20中的第一狭槽S1,并支承在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安全带接触面SA30上。座椅安全带40的安全带带部分41与可变形中间元件50一起被定位在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侧面处的间隙SP30中。
中间元件50被夹紧在主元件20的接触面A20和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接触面A30之间。中间元件50的变形状态由两个接触面A20和A30之间的相应距离确定。中间元件50优选由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组成,或者至少还具有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丙烯酸酯、纯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丁二烯橡胶(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丁基橡胶(IIR)、三元乙丙橡胶(EPDM)、氯丁橡胶(CR)、聚异戊二烯橡胶(IR)、橡胶和/或PUR。
图5示出了安全带偏转器10的开始状态,在该状态下,座椅安全带40不沿着拉动方向Z施加任何张力。因此,形成在中间元件50和配合夹紧面G30之间的安全带偏转器10的第二狭槽S2具有其最大狭槽宽度,其中安全带带部分41可以穿过第二狭槽S2而不被夹紧。
就配合夹紧面G30和第一狭槽S1的开口区域O1的布置而言,如果开口区域O1和配合夹紧面G30之间的角度α在10°和45°之间的范围内,则被认为是有利的。
图6示出了在由座椅安全带40沿着拉动方向Z在安全带接触元件30上施加拉力的情况下根据图5的安全带偏转器10。借助于拉力,安全带接触元件30沿着拉动方向Z移位或被向上拉动,并且两个接触面A20和A30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拉动方向Z对应于安全带接触元件30相对于主元件20沿着其移位的滑动方向。
接触面A20和A30之间距离的减小导致中间元件50的变形,其结果是中间元件50在安全带带部分41的方向上受压和因此在配合夹紧面G30的方向上受压。中间元件50在此支承在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二部分32中的夹紧面K30上。
通过中间元件50的变形,第一狭槽S1的狭槽宽度变大,并且第二狭槽S2的狭槽宽度变小,其结果是,安全带带部分41被夹紧在第二狭槽S2中,并且座椅安全带40作为整体通过摩擦被保持或锁定。
就接触面A30和夹紧面K30的布置而言,如果布置在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二部分32中的接触面A30和布置在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二部分32中的夹紧面K30被布置成彼此垂直或者相对于垂直至少具有小于10度的误差角,则被认为是有利的。
布置在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二部分32中的接触面A30和布置在主元件20中的接触面A20优选地被布置成彼此平行,或者彼此之间至少具有小于10度的误差角。
布置在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二部分32中的夹紧面K30和布置在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一部分31中的配合夹紧面G30优选地被布置成彼此平行,或者彼此之间至少具有小于10度的误差角。
图7以横截面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2的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另一个说明性实施例。就其形式和功能而言,根据图7的安全带接触元件30对应于根据图4至图6的安全带接触元件30,并且因此在这方面参考上述观察结果,其相应地适用于此。只有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材料不同于根据图4至图6的安全带接触元件30。
在根据图7的说明性实施例中,安全带接触元件30具有两种材料,即嵌入塑料30b中的金属芯30a。这种实施例允许低重量的高稳定性。
尽管已经通过优选的说明性实施例更具体地详细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所公开的示例的限制,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中得出其他变型。
附图标记列表
10 安全带偏转器
20 主元件
20a 金属芯
20b 塑料
21 插入部分
30 安全带接触元件
30a 金属芯
30b 塑料
31 部分
32 部分
40 座椅安全带
41 安全带带部分
50 中间元件
A20 接触面
A30 接触面
G30 配合夹紧面
K30 夹紧面
O1 开口区域
O2 开口区域
SA30 安全带接触面
SP30 间隙
S1 狭槽
S2 狭槽
Z 拉动方向或滑动方向
α 角度

Claims (14)

1.一种安全带偏转器(10),具有
-主元件(20),所述主元件(20)能够紧固到车辆结构,和
-安全带接触元件(30),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能够相对于所述主元件(20)移动并且形成用于待偏转的座椅安全带(40)的安全带接触面(SA30)或安全带接触边缘,
-其中,所述安全带偏转器(10)具有可变形的中间元件(50),所述中间元件(50)在可移动的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相对于所述主元件(20)在所述中间元件(50)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期间变形,并且通过所述变形被压靠在所述座椅安全带(40)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形成配合夹紧面(G30),并且
-所述座椅安全带(40)的安全带带部分(41)被布置在所述中间元件(50)和所述配合夹紧面(G30)之间,并且在所述相对移动期间,所述中间元件(50)将所述安全带带部分(41)压到所述配合夹紧面(G3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偏转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具有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所述第一部分(31)形成所述配合夹紧面(G30),所述第二部分(32)形成与所述配合夹紧面(G30)相对的夹紧面(K30),并且
-所述中间元件(50)和所述安全带带部分(41)被布置在所述夹紧面(K30)和所述配合夹紧面(G30)之间,其中,在所述相对移动期间,在拉力作用在所述座椅安全带(40)上的情况下,所述中间元件(50)和所述安全带带部分(41)被夹紧在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所述夹紧面(K30)和所述配合夹紧面(G30)之间。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偏转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夹紧面(G30)和所述夹紧面(K30)形成在安全带接触元件侧的间隙(SP30),并且
-所述中间元件(50)和所述安全带带部分(41)被布置在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侧的所述间隙(SP30)中。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偏转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元件(50)被布置特别是被夹紧在所述主元件(20)的接触面(A20)和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接触面(A30)之间,
-其中,两个接触面(A20、A30)之间的相应距离确定所述中间元件(50)的变形状态。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偏转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接触面(A30)被布置在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二部分(32)中。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偏转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偏转器(10)具有第一狭槽(S1),所述座椅安全带(40)被引导通过所述第一狭槽,其中,所述第一狭槽(S1)被形成在所述主元件(20)中,并且可移动的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二部分(32)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狭槽(S1)的区域中并且能够在所述区域中移位,并且
-所述安全带偏转器(10)具有第二狭槽(S2),所述座椅安全带(40)被引导通过所述第二狭槽,其中,所述第二狭槽(S2)由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形成所述配合夹紧面(G30)的第一部分(31)和所述中间元件(50)界定,并且
-其中,在拉力作用在所述座椅安全带(40)上并且导致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狭槽(S1)的狭槽宽度变大,并且所述第二狭槽(S2)的狭槽宽度变小。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偏转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偏转器(10)具有插入部分(21),所述插入部分(21)适合于插入到安全带带扣中,并且在所述座椅安全带(40)的方向上看时从所述插入部分(21)开始,所述第一狭槽(S1)在所述座椅安全带(40)的拉动方向(Z)上看时开始于所述第二狭槽(S2)的前面。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偏转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偏转器(10)是用于座椅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带扣的插入舌片,并且
-所述插入舌片具有插入部分(21),所述插入部分(21)适合于插入到所述安全带带扣中,并且在所述座椅安全带(40)的方向上从所述插入部分(21)开始,所述第一狭槽(S1)开始于所述第二狭槽(S2)的前面,或者所述第一狭槽(S1)的近狭槽边缘位于所述第二狭槽(S2)的近狭槽边缘的前面。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偏转器(10),其特征在于
-在相对于所述插入部分(21)的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看时,所述第二狭槽(S2)位于所述第一狭槽(S1)的区域中,或者
-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看时,所述第一狭槽(S1)和所述第二狭槽(S2)至少彼此重叠。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偏转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夹紧面(G30)上的表面法线被定向成垂直于所述座椅安全带(40)的拉动方向(Z),或者所述表面法线和所述拉动方向(Z)之间的角度在80度和110度之间。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偏转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偏转器(10)的插入部分(21)被布置成平行于所述配合夹紧面(G30)且平行于所述夹紧面(K30)。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偏转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一部分(31)至少大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狭槽(S1)外部,并且
-指向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一部分(31)的所述第一狭槽(S1)的开口区域与所述配合夹紧面(G30)成10度和45度之间的角度(α)。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偏转器(10),其特征在于
-布置在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二部分(32)中的所述接触面(A30)和布置在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二部分(32)中的所述夹紧面(K30)被布置成彼此垂直或者相对于垂直至少具有小于10度的误差角,和/或
-布置在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二部分(32)中的所述接触面(A30)和布置在所述主元件(20)中的所述接触面(A20)被布置成彼此平行或者至少具有小于10度的误差角,和/或
-布置在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二部分(32)中的所述夹紧面(K30)和布置在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的第一部分(31)中的所述配合夹紧面(G30)被布置成彼此平行或者至少具有小于10度的误差角。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偏转器(10),其特征在于
可移动的所述安全带接触元件(30)由所述主元件(20)保持,以便能够沿着预定滑动方向(Z)线性地移位,
其中,所述滑动方向(Z)对应于由所述座椅安全带(40)施加在所述安全带偏转器(10)上的力的方向。
CN201980006362.2A 2018-11-29 2019-11-18 安全带偏转器 Active CN1114918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20620.1 2018-11-29
DE102018220620.1A DE102018220620B4 (de) 2018-11-29 2018-11-29 Gurtumlenkeinrichtung
PCT/DE2019/200133 WO2020108710A1 (de) 2018-11-29 2019-11-18 Gurtumlenk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1831A true CN111491831A (zh) 2020-08-04
CN111491831B CN111491831B (zh) 2023-01-03

Family

ID=69167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6362.2A Active CN111491831B (zh) 2018-11-29 2019-11-18 安全带偏转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7183B2 (zh)
CN (1) CN111491831B (zh)
DE (1) DE102018220620B4 (zh)
WO (1) WO20201087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203756A1 (de) 2022-04-13 2023-10-19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Gurtumlenkvorrichtungen für eine Sicherheitsgurt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92206A1 (de) * 2005-03-03 2006-09-0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cherheitsgurtsystem, gurtschlosszunge und verwendung einer gurtschlosszunge in einem sicherheitsgurtsystem
CN101402346A (zh) * 2007-10-02 2009-04-08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的贯穿式固定器、安全带装置和车辆
JP2015020580A (ja) * 2013-07-18 2015-02-0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用タング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DE102014109740A1 (de) * 2014-07-11 2016-01-14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chlosszunge mit verformbarer Abdeckung des Klemmelements
DE102016205068A1 (de) * 2016-03-25 2016-06-30 Takata AG Gurtumlenkeinrichtung
CN205396007U (zh) * 2016-03-01 2016-07-27 江阴市达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弹性调节锁舌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12383A1 (de) * 1984-02-25 1985-10-24 Hans-Hellmut Dipl.-Ing. 2061 Sülfeld Ernst Umlenkvorrichtung fuer einen sicherheitsgurt mit abgestufter gurtbandklemmung
US5417455A (en) * 1989-11-27 1995-05-23 Takata Inc. Free-falling tip with full locking
US4979764A (en) * 1989-11-27 1990-12-25 Occupant Safety Systems Inc. Free-falling tip with full locking
US5058244A (en) * 1990-07-05 1991-10-22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Free falling cinch tongue
US5100176A (en) * 1991-05-10 1992-03-31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Tongue assembly
JP3057114B2 (ja) * 1991-10-21 2000-06-2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5806148A (en) * 1997-05-19 1998-09-15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Tongue assembly
US5870816A (en) * 1997-05-19 1999-02-16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Method of assembling a tongue assembly for use with a seat belt system
DE102004023394B4 (de) 2004-05-12 2006-11-02 Daimlerchrysler Ag Schlosszunge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DE102006005886B4 (de) 2006-02-09 2007-11-0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urtzunge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
DE202010013986U1 (de) 2010-09-20 2012-01-10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Schließzunge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
US8474106B2 (en) 2011-02-04 2013-07-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at belt latch plate assembly
DE112014003834B4 (de) 2013-08-20 2023-10-1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chlosszunge und Sitzgurtsystem
DE102014106097B4 (de) 2014-04-30 2019-08-2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chlosszunge mit in Einsteckrichtung verschiebbarem Klemmelement
DE102014017788B4 (de) * 2014-12-03 2020-03-26 Trw Automotive Gmbh Steckzunge
KR102468540B1 (ko) 2015-02-04 2022-11-18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저반발성이 우수한 망상 구조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92206A1 (de) * 2005-03-03 2006-09-0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cherheitsgurtsystem, gurtschlosszunge und verwendung einer gurtschlosszunge in einem sicherheitsgurtsystem
CN101402346A (zh) * 2007-10-02 2009-04-08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的贯穿式固定器、安全带装置和车辆
JP2015020580A (ja) * 2013-07-18 2015-02-0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用タング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DE102014109740A1 (de) * 2014-07-11 2016-01-14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chlosszunge mit verformbarer Abdeckung des Klemmelements
CN205396007U (zh) * 2016-03-01 2016-07-27 江阴市达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弹性调节锁舌
DE102016205068A1 (de) * 2016-03-25 2016-06-30 Takata AG Gurtumlenkein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47183B2 (en) 2023-01-10
US20210212414A1 (en) 2021-07-15
DE102018220620B4 (de) 2022-10-13
WO2020108710A1 (de) 2020-06-04
CN111491831B (zh) 2023-01-03
DE102018220620A1 (de)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3365B (zh) 带偏转器
US5580091A (en) Energy management device for use with safety belt retractors
US9050908B2 (en) Longitudinal rail guide
US10285473B2 (en) Latch pl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atch plate
JP6697830B2 (ja) 偏向要素を有するバックルタング
CN109844328B (zh) 将保持元件固定在承载件上的紧固件和包括这种紧固件和保持元件的系统
CN111491831B (zh) 安全带偏转器
US9988013B2 (en) Grip tongue latch plate for seatbelt
US9469273B2 (en) Belt buckle arrangement with a belt buckle pivotably mounted on a holder
US8297993B2 (en) Connector arrangement with mate-assist device
US5471717A (en) Safety-belt arrangement
US11448276B2 (en) Brake lining restor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brake system
JP6383090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バックル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US20210345734A1 (en) Buckle tongue with blocking element
US11930893B2 (en) Tongue for a seat belt
JP5656670B2 (ja) バックルスイッチ、バックル、およ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WO2014038068A1 (ja) ベルトアジャスター
US4670952A (en) Buckle apparatus
US11242029B2 (en) Seat belt device
US20030167604A1 (en) Fastening spring
CN113682260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员约束安全带的安全带引导设备
JP2664357B2 (ja) 自動車の安全ベルト装置のための力制限器
JP6839798B2 (ja) 車両用内装パネルの組付構造
EP3595106B1 (en) Cable duct
US6638084B2 (en) Connector supporting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